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五年制)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五年制)

一、课程性质与教育目标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音乐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课程。小学教育音乐专业学制五年,其中一、二、三年必修课(190学时)四、五年选修课。

二、课程特点与学习要求

通过课程改革,我们把舞蹈教学结构由原来的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儿童舞蹈三个主要部分的基础上,增设了健美操课、普拉提课及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专业技能技巧学习的同时加入舞蹈创编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目的、要求

1、基训部分

教学内容:素质训练:压腿(前、旁、后)、下腰、下叉、压肩。

教学目的与要求:增加学生的软度、开度、改变自然体态。

教学内容:地面动作:勾绷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舞蹈动作力度,节奏感。

教学内容:把上动作。

擦地:双手扶把、单手扶把。(Battement tendu)

教学目的与要求:擦地是腿部训练中的基础动作,是通过脚掌作用力和地面

磨擦。主要是训练脚、背、脚腕的力量,增强肌肉的能力。

教学内容:蹲Plie

教学目的与要求:蹲是腿部的屈伸练习。主要训练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训练

跟腱、膝关节的弹性和控制力以及后背的挺直腿外开,为

舞蹈中的弹跳及其它动作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小踢腿Jete

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动力腿离开地面的第一个动作。动作性质是急速、脆

快、轻巧、有力。主要训练腿部肌肉和后背的力量为提高

腿部动作的速度和控制力很有作用。

教学内容:单腿蹲Fondu

教学目的与要求:训练肌肉的韧性和控制力,训练脚腕、膝盖、胯等关节的

灵活性和柔韧性。

教学内容:打击Frapper

教学目的与要求:打击是个很有力量的动作,用脚迅速有力的弹出,前脚掌

击地或擦地而出。是为跳跃动作而锻炼膝盖和脚背的力量

和韧性的,以及训练小腿灵活性。

教学内容:划圈Rondde jambe

教学目的与要求:扩大了腿部训练的活动范围,增强了髋臼关节的力量和活

动自如的能力。

教学内容:控制adagio

教学目的与要求:扶把或中间的一些缓慢、平稳、连贯的各种动态和静态,

用以训练控制平衡、逢君之恶能力,脚、腿、手臂、躯干

的协调、和谐、优美。

教学内容:大踢腿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训练腿的软度、速度和爆发力,增强肌肉和后背力量。教学内容:把下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芭蕾舞七个手位。动作时是,下额要稍抬起,挺胸、收腹、

提胯、手臂成一弧线。不要出梭角,要整个手臂支,防止

肘或腕先动,手臂打开时由手指尖带动尽力向远伸展。教学内容:小八字位小跳、一位小跳。

教学目的与要求:小跳是一切跳跃的基础,可分为不带舞姿和带舞姿的,训

练腿部腕扒地的力量,训练腿部肌肉和腹肌的快速收紧,

训练整个身体的协调和灵活。

教学内容:蹲和擦地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将蹲、擦地,移重心,起直等几个动作中,做得即要清

楚,又要连贯,给人一种流畅、连贯的美感。

教学内容:五位换脚跳(双起双落)。

教学目的与要求:做半蹲时,躯干保持笔直,腹肌收紧,后背挺直。跳时,

双脚推地跳起,两腿肌肉收紧,直膝绷脚。换脚的速度要

快。落地时是,脚尖先着地臀部和大腿的肌肉收紧,以保

持轻盈柔和着地。

2、民间舞部分:

(1)、东北秧歌

教学内容:屈伸练习、压脚跟练习。

教学目的与要求: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特点。硬屈要脆快有上短下长或下短

上长之分,上身保持不动,要自然松驰,要有顿劲、哏劲。教学内容:挽花动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这个练习是徒手的,转腕、翻腕练习是学习各种手巾花的

基础。转和翻的动作要快。

教学内容:踢步手巾花。

教学目的与要求:踢步手巾花组合是以训练踢步、手巾花为主的低班组合,

是学好东北秧歌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训练中要求学生要抓

住动律规律、风格和特点。掌握踢步的节奏,做到出脚快、

落脚稳,手巾花要干净、利索。

教学内容:扇花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首先要了解扇子各部位名称以及拿法。这个组合中运用了

圆头扇、缠头扇、合开扇、摆扇、硬翻扇、8字摆扇等扇

子的基本舞蹈法与圆场步,后踢步配合,进一步训练身体

各部位配合的协调统一以及秧歌的韵律感。

教学内容:跳踢步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手脚配合统一,手上的片花要干净、利索,脚下跳踢

步要轻快而有力,头随着手绢走,逐渐加深对东北秧歌的

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藏族、踢踏舞、弦子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民具有纯朴、健壮、

粗犷、豪放的特点舞与歌联系密切。踢踏舞活泼、开朗、

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热情奔放。弦子舞要求颤、顺、

开的特点,上身松驰、柔美,长袖轻拂,多用撩袖、甩袖

的动作,使弦子舞体现出流畅、圆润及舞姿舒展、细腻的

特点。

教学内容:蒙族、肩组合、硬手组合、柔臂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将肩、臂、肘、腕、手用一种内在韧性的力量连在一起将

步法,流动的体态融为一体,,来进行拉臂、柔臂的训练。

要求学生将脊部、肩部、腕部和手的柔动协调一致,体现

出蒙古族女性舞蹈优美端庄的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维吾尔族民间舞、韵律组合、步法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达到初步掌握膝部有弹性的颤动和上身有符点、

节奏摇身的风格特点,并掌握维族舞蹈节奏和鼓点的特

点。

教学内容:鲜族民间舞、古格里、安旦。

教学目的与要求:鲜族民间舞具有含蓄、热情,动作上柔韧、稳静、欢快的

内在韵律感强的特点。节奏及显呼吸内在其中尤以呼吸贯

注全身,融汇于整个动作之中。

3、儿童舞部分

教学内容:儿童舞《七色光》。

教学目的与要求:这个组合中,把儿童舞蹈中最常用的踵趾步、跑跳步、前

跳踢步、后跳步、跳点步、蹦跳步、铃铛步等结合起来,

要做得轻巧、敏捷,表现出儿童天真、活泼、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的情绪。

教学内容:《小松树》跳跃练习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把一些跳类的步法、蹦跳步、跳点步、后跳踢步与斜探海

跳、小后腿跳的舞姿动作配合起来,以训练学生上体的控

制能力,以及腿部的灵巧。

教学内容:儿童舞创编、曲一、曲二、曲三、曲四。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在了解儿童舞蹈基础之上,更加深刻理解,能够

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于今后工作岗位上应用。

四、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与分配

实践教学共190学时

教材与参考书

第四学年、第五学年选修课安排:

表演性组合:东北秧歌“小搓步组合”

蒙族组合“挤奶姑娘”

藏族组合“洗衣歌”

维族组合“摘葡萄”

鲜族组合“阿里郎”

傣族组合“孔雀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