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3、功过评价:

功:

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

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

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C、和亲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D、民族政策:有效的军事征服,实行怀柔政策、和亲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E、意义:

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创立儒学的条件:

(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主要思想:

①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②教育思想,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地位和影响:

①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

②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③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2课古希腊的先哲

一、柏拉图与《理想国》

★注意问题: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

1、柏拉图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古代希腊文化的影响;

②时代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③家庭影响;

④老师的教诲;

⑤游历生涯: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②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③强调法治;

④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3、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问题: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思想比较。

1、主要思想:

①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②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

③伦理思想:中道理论;

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①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中道”、“法治”;

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第1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注意问题:结合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④思想基础:文艺复兴

⑤群众基础:清教徒运动

⑥导火线:苏格兰起义

△革命进程:

①议会斗争阶段(1640—1642)

②两次内战时期(1642—1648)

③共和国时期(1649—1660)(革命高峰)

护国主时期(克伦威尔1653-1658)(理查1658—1660)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⑤光荣革命(1688)(革命结束)——体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封建旧贵族的妥协

2、克伦威尔主要活动:

①初露锋芒:早期反王权思想的形成;初期议会活动;

②铁骑军统帅:内战的爆发;马斯顿荒原战役和纳西比战役;成立英吉利共和国;远征爱尔兰;

③“护国主”与护国政体:军事独裁的开始;就任世袭护国主。

3、评价:

△肯定之处:在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①军事上: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从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③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外贸和航海的利益范围。

④经济上:积极运用军事、外交手段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并积极发展工商业。

△缺点与局限

①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②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社会动荡。

△总体评价:功大于过

①英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②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

第2课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注意问题:概述华盛顿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战争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政府对北美的殖民政策加重对北美人民的剥削,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③启蒙思想的传入

④直接原因(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矛盾激化

⑤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决议(1774年)

2、战争过程

①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4)

②建军:整编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5、5)

▲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临危受命,决心从整顿军队入手,他一方面筹措粮草和枪弹,充实装备,另一方面加强军事训练,严肃军纪,重视思想教育,号召为自由而战。

大陆军的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迅速提高,光复波士顿首战告捷。(1776、初)

③建国:发表《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

④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⑤胜利:约克镇大捷(1781年)

法、荷援助,康华利率英军投降。这是北美独立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战争到此实际已经胜利结束。

⑥结束: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

3、胜利原因

①美国人民为正义的事业而战,人民全力以赴;

②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战争提供了获胜的物质基础;

③国际援助:取得了法、荷等国际上的军事援助、道义支持;

④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4、胜利意义

①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北美13洲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②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③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④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华盛顿的主要事迹:

①领导独立: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宣布独立;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②开国立制: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③确立国策:制定了许多开创性的政策;功成身退,不迷恋权势。

三、评价:

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

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

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三、评价:

①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②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③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的危机。④颁布《拿破仑法典》,体现法律平等,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⑤拿破仑不断发动的对外征服战争,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战争深渊,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二、评价:

①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

②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③局限性: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崇尚印度传统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第3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注意问题:认识毛泽东创新精神;历史地位评价。

1、主要活动:

①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中共一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长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亲赴重庆谈判;领导三大战役;建立新中国。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晚年错误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造成了很大损失。

2、评价:

①毛泽东是伟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②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④晚年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⑤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3、功过评价: 功: 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 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 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 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C、和亲政策: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D、民族政策:有效的军事征服,实行怀柔政策、和亲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E、意义: 巩固了唐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知道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从纵向上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横向上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二、评价人物的常用方法 1.历史地评价: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地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地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地评价: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在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三、评价人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秦始皇。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朝统一六国的方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历史作用。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小篆。灵渠。“焚书坑儒”。万里长城。阿房宫。 2.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重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难点: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和中国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正确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情境法。(2)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问题教学法。 ★导入新课: 在历史必修1中,同学们学习了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请回忆秦朝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皇帝制度。(2)奖励军功制度。(3)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等等。 指出,以上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是秦王嬴政采取的,他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是怎样统一六国和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如何评价秦始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3分钟) 在学生阅读表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如下: 1.从客观方面看: ①社会基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群众基础:长期的战乱,人民深受其害,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主观方面看: ①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②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③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④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突出的军事政治才能。 总之,秦国已经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选修4总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性总结(解析版)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规律性总结 【思维导图】 【规律总结】 一、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 1.方法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3)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4)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5)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2.原则

(1)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3)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 (4)防止以偏概全: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注意分析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从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物是英雄与暴君集于一身,评价时应采用方面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主流性原则:要分清历史人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5.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6.阶级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观点与阶级分析的方法,但反对贴阶级标签,反对苛求古人。 7.实践的原则: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实践效果好坏及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评价。 三、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1.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要明确以下四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再次要分析历史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横扫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1、过程:前221年 (1)表现: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先除两翼最后灭齐 ▲由李斯提出。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特点: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2、条件(原因) (1)秦国实力(主观):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人民要求(客观):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3)个人原因(主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离间)(4)根本原因(客观):全国统一逐渐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秦统一全国顺应历史潮流▲分析原因:①经济、政治、文化;②主观、客观 3、意义 (1)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状况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2)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有利条件 (二)建立集权国家——巩固统一国家 1、政治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1)内容 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位:世袭(“家天下”是一个表现) 皇帝:独尊 ②建立三公九卿官制 ▲秦朝:九卿由皇帝管理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属于尚书省 ③地方建立郡县制 (2)特点:皇帝亲自任免官员,不能世袭,分封制度被打破 (3)意义: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 作用 2、经济制度方面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 (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高中历史选修四知识点汇总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本单元三位人物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封建皇帝。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开展推向顶峰的皇帝;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开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场下坡的皇帝。 第1课"千古一帝〞始皇★注意问题: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根底;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 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③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开荒;统一货币、度量衡。④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①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完毕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稳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对外政策 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

提高了效率。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③科举:开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根底。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3、开明君主和开放时代:①吸取教训——心存百姓;②广揽人才——知人善任;③广开言路——兼听纳谏;④民族关系——民族平等。 第3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稳固★注意问题:稳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评价康熙帝的历史奉献;康熙帝与始皇、唐太宗相比,突出奉献是保卫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面临的问题:①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去除;②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③沙俄势力东进。 2、稳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设一府三县,隶属省,正式隶属于中央管辖。促进开发,稳固海防。③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④三征噶尔丹,打击XX 蒙古分裂力量。⑤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的管理。 3、评价:①功绩:稳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和影响;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 第1课先师孔子★注意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要思想:①政治思想,主"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秦国为什么能顺当统一六国?(统一的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供应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 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 2、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中心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 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 (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地方确定听从中心(通过郡县制) ③皇帝干脆任免官吏 (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 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军事上: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见课本疆域范围)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沟通和发展 三、秦始皇的暴政 1、暴政主要表现: (1)“焚书坑儒”:①目的②焚书范围③后果—摧残文化,钳制思想【课本】 (2)严刑酷法: (3)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①修长城(目的、基础、起止点) ②大兴土木,建宫殿、陵墓 ③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2、影响: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秦朝很快灭亡。(公元前207年,被农夫起义推翻) 四、评价【模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 ①统一中国…… 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 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冲突,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缘由。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玄武门之变 1、反隋,完成统一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教案 岳麓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教案岳麓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知识模块】 1、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为科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提出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震动当时的物理学界。 3、狭义相对论和的问世,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4、相对论的提出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和,为人们的认识打开了新窗口。 5、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和。 6、爱因斯坦作为和平的捍卫者,一战期间,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二战期间受迫害,被迫移居美国;20世纪的50年代,爱因斯坦和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 7、爱因斯坦除了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以外,还是一位和优秀的。 8、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逝世。 问题探究 问题: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光辉的巨星之一。”“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的进入了人类思想要领的结构中”。探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力学体系的关系。 思路点拨: 1)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适用有一个前提,即物体在低速情况下运动。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物质运动而变化,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换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3)但并不是说,牛顿的贡献被相对论抹掉,而是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所创的概念,至今仍然是指导物理学的重要思想。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的科学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爱因斯坦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高中历史历史人物评价规律总结讲义新人教版选修4

历史人物评论规律总结 一、对古代政治家进行评论的依照和方法 1.依照 (1)将历史人物置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予以评论,依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权衡是非功过。 (2)对历史人物的作用还要进行全面剖析和评论。任何优秀人物既有巨大的历史伟绩,也必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和错误,所以,既要必定伟绩,又要指犯错误,不可以简单的必定或否认。 2.方法 (1)能否达成国家一致,推进历史发展。 (2)能否调整统治措施,保持社会平定。 (3)能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良生产条件,促使经济发展。 (4)能否采纳措施,促使文化繁华。 (5)能否采纳措施,稳固国家一致,促使各民族的交融与团结。 (6)能否抗争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怎样评论财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英豪人物 1.确立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必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 观察,即找寻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考虑的要素有:人物生 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色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对财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英豪人 物的评论,必定重要抓“革命时代”这一背景,固然拿破仑和克伦威尔均成立过军事专制统 治,但他们的行为均是当时局势发展的需要,应一分为二地评论。 2.确立人物的阶级属性。不该逗留在个人动机上边,而要深入揭露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及特定 的民族关系的环境,追求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3.确立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能否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能否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内外政策、行动等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以致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作用。 4.按照脚踏实地的原则。要坚持“阶段论”和“方面论”原则,将人物的活动分为不一样的阶段进行评论,防止抽象化、简单化。比方,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论。 5.确立评论性结论。对历史人物不单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详细评论时要注意, 从决定历史人物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对政治人物重点明其阶级属性。 此外,对历史人物的评论还要正确办理英豪人物与人民民众的关系、主观梦想和客观成效之 间的关系以及道德评论与历史评论之间的关系等。 三、评论优秀科学家的角度 1.挑战威望的创新精神

高中历史选修4笔记整理

一、秦统一六国(1)客观条件: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②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主观条件: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②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③接受法家思想理论2、历史意义:符合人民愿望,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名称及职责)③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特点:①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通过郡县制)③皇帝直接任免官吏(3)影响:①巩固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统治,②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设四郡、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意义:拓展了疆土,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4、经济:①统一度量衡制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5、交通: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直道,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6、措施颁布意义:①有利于巩固统一; 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三、暴政1、表现:a“焚书坑儒”:摧残文化,钳制思想(2)严刑酷法轻罪重罚(3)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修长城建宫殿、陵墓2、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有作为的皇帝。①统一中国②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等,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③“焚书坑儒”摧残了古代文化,钳制了思想发展。④秦始皇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生产发展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开放(二)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三)措施a政治: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完善三省六部制b. 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c. 思想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 民族: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e. 对外:友好开放,兼收并蓄(四)民族:平靖边疆,设机构管辖,册封,和亲(五)自省:撰写帝范 二、评说:唐太宗作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其统治时期(原因+内容)为唐王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因此,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1661-1722) 1、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2、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①台湾——郑成功 ②黑龙江流域:沙俄③漠西漠北:蒙古各部3、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4、辅政鳌拜专权 二、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1673—1681)影响: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2、收复台湾(1681—1684)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影响: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平定准噶尔部影响: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4、加强民族团结 ⑴尊崇儒家文化 ⑵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3)维护国家主权,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意义:维护国家利益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评价: ①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②抗击沙俄:雅克萨反击战,划定东段边界③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消极:①兴文字狱②实行闭关政策 二、开创儒家思想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4(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 2、原因: 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补充材料: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3、进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5)北灭燕国:前222年 6)完胜灭齐:前221年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 2、全面统一: 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2)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发展 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 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2、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3、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200多万人/年 课外链接: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评价秦始皇 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4、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人民; 5、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6、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速亡。 联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概况 联想是一家营业额近30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7000名的个人科技产品公司,客户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目前,联想是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厂商,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为全球前四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自1997年起,联想一直蝉联中国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占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 联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并称雄一方,得益于它的企业战略,而作为高科技行业,联想企业战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又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 HRM现状分析 要想达到企业的目标,就必须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职能以此发挥其四大功能,即吸纳、维持、开发、激励员工。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情盘点 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 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 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考点整合——一目了然]

[高考讲练——领悟借鉴] 考法一:依托教材中的原型,激发考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例1] [2022·全国甲卷,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9分) [点拨] 第(1)问,由材料“李时珍(1518~1593)”结合明中后期社会发展的史实得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由材料“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得出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受到家庭医学氛围的熏陶;由材料“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得出李时珍对医学的钻研与精通以及努力刻苦的个人品质;由材料“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得出前代丰富的中医药学成就为其奠定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研究方法,由材料“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得出文献研究;由材料“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得出观察实践;由材料“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得出采访调查。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得出文献研究,能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利于发现著作中的误注,从而促进医学著作的完善;由材料“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 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主要功绩 1.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1)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条件。 (2)过程: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经济文化措施:按田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筑灵渠,设三郡,扩大疆域。 (二)功过评述 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过分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刑凤峻法、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专制暴虐,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赋敛严重,使秦朝短暂而亡。 4.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 (一)主要功绩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2)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 (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化重为轻 (2)经济:延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3)民族关系: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5)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存百姓 (二)功过评述 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 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3.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文化呈现开放多元的色彩 4.总评:尽管唐太宗的贤明、审慎难以贯彻始终,但其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 太宗对自己的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主要功绩 1.面临问题 (1)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尚未清除 (2)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 (3)沙俄势力东进 2.清除分裂、割据势力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击败郑氏政权,统一台湾(1683年,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正式隶属中央管辖,促 进台湾开发,巩固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新疆、蒙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与恩格斯 课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一、青年时代 (一)青年马克思 1、1818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 2、中学时就确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思想 3、对哲学、历史文、学产生极大兴趣,并在大学毕业论文中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 主义制度 4、1842年春成为《莱茵报》的撰稿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反动的政治制度,开始了革命 生涯。 (二)青年恩格斯 1、1820年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 2、中学没毕业就去经商,却把精力放在了读书和学习方面。 3、在《莱茵报》上发表进步文章,向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猛烈开战 伟大友谊的开端(油画) 1842年恩格斯曾在《莱茵报》编辑部拜访过马克思。两人在为《德法年鉴》撰稿期间开始通信。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返回德国途经巴黎,再次会见了马克思。这次会见奠定了两位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创造性合作的基础,也是他们毕生伟大友谊的开端。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革命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同时日益暴露的资本义义制度, 为马、恩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提供了可能。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

上历史舞台。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都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3、理论来源:德英法的三大思想成果是三大来源: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德国古典哲学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实践;包括理论的不断研究,积极参与和领导工人运动。(二)马义的主要内容(三大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1845~1846年,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义: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1)创立:1848年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同盟纲领,即《共产党宣言》,它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产的性质特点;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的各种流派;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等等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3、政治经济学——《资本论》 (1)问世的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批判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需要 (2)问世:马克思于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1卷;恩格斯花费十年整理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 (3)内容核心: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