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课件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课件
B.蜡烛向右移动10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 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2 cm,光屏应向右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 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D.蜡烛移到20 cm刻度线处,光屏应移到70 cm刻度线处 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 C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 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 。据此,请你设计一个在阴天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器 材:凸透镜、刻度尺、发光的白炽灯泡、白纸等)。
将凸透镜正对灯泡并尽可能远离灯泡,另一侧平行地 放一张白纸并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 亮,即为焦点F,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即为 焦距f。
8.【新教材改编】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实验器材有:凸透镜、光屏、高度为6 cm 的箭头状光源、卷尺、足够长的实验桌。实验时, 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左边,光屏放在凸透镜右边,物 距从5 cm开始逐步增加,具体数据如表中所示。各
种物距情况下像的正倒以及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 均记录在表格中。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 cm B.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 光屏中心的下方
C.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蜡烛,烛焰仍可 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光屏上可 能呈现放大的清晰的烛焰的像( D )
3.如图,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填“有”或“没有”)小蜜蜂的像。
(5)小陈将蜡烛从20.0 cm刻度线处移动到35.0 cm刻度 线处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 应向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 移动;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 80.0 cm刻度线处时,烛 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 或“缩小”)的像;此时小陈将凹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 镜之间,仅将光屏向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即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 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_0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投__影__仪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变式1 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若 将蜡烛移至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3.5 了解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重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改进.(难点)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求焦距范围的方法 第一步:由成像规律,找出物距、像距的不等式,如根据u>v,可知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得不等式u>2f、2f>v>f.第二步:把 物距、像距u=20 cm、v=16 cm代入不等式中,可得20 cm>2f、2f> 16 cm>f.第三步:用数学方法解不等式,并合并结果,得8 cm<f< 10 cm.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二课时[8页]

29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二课时[8页]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方法.(难点) 2.会应用所归纳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② 合作讨论:从光路图的角
度解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 图5-3-4所示).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2)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 上 (填 “上”或“下”)移动.此时为了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 如何调整蜡烛、凸透镜或光屏? 答:可以将蜡烛底部垫起一些;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一些;或 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3)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 能 (填“能” 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将 变暗 (填
“变亮”“变暗”或“不变”).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图甲表示物体在二倍焦距外,
成 倒立 、 缩小
的实
像,
应用是 照相机 ;
(2)图乙表示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成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
应用是 投影仪 ;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图丙表示物体在一倍焦距内, 成 正立 、 放大 的 虚 像,应 用是 放大镜 . 组内讨论:根据上述方法,请你在图 5-3-5甲、乙两幅图中用作图的方 法判断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时成什 么样的像.如果把物体放在凸透镜 的焦点处呢? 答: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 像;物体放在焦点处不成像.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规律总结: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思考课本第98 页“分析与论证”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并总结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拓Fra bibliotek探究: (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 透镜和蜡烛,光屏上均不能获得像.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 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 cm、8 cm、10 cm和12 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哪种焦距的凸透镜合适呢?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判断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变化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2.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其结果是( D ) A.像的上半部分没有了B.像的下半部分没有了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变暗了 D.整个像存在,但变暗了3.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移动的方向是( B )A.A′O B.A′F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第3题图) ,(第4题图)知识板块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4.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晰的像。

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D )A.照相机B.放大镜C.平面镜D.投影仪5.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

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右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B )A.等于10 cmB.小于10 cmC.大于20 cmD.在10 cm与20 cm之间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欣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1)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补充完整。

(2)实验过程中小欣观察到第2次所成的像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 cm的位置时,小欣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新

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新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备课笔记
判断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变化
(2)当物体在2倍焦距时,成像光路图如图乙所示,
应用于确定焦距)
(4)当物体在焦点时,光路图如图丁所示,不成像.
(5)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像光路图如图戊所示,折射光线不能在透镜后会聚成实像,只能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人眼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可应用于放大镜)
注意:①由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是通过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凸透镜的大小不会影响透镜能否成像.
②像点是所有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也就是所有折射光线都要过像点
【例1】(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像为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知识拓展: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如图所示,是将物体放在距离凹透镜的不同位置时的成像光路图,由此光路图可清楚地看出:无论物体放在距离凹透镜的什么位置,均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且距离凹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A、B为二倍焦距处)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应用
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
解析:从题装置图可以看出,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是上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大于
解:向左移动.(提示:若改用焦距为大于二倍焦距,则其所成的像的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故应向左移动光屏)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5.3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解析]插图到凸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图丙; 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 图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插图远离凸透镜时,应先看到图 乙,再看到图丁,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 顺序为丙→戊→乙→丁。
距离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由上述特点可知选项A、B、C都不正确。
10. (2022·苏州吴江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一幅插图,乙、丙、丁、戊是通过凸透镜所看
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
确的是
( B)
A. 乙→丙→丁→戊 C. 丙→丁→乙→戊
B. 丙→戊→乙→丁 D. 丁→乙→丙→戊
13. (2022·北京)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个字放大
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 “关灯”两个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两个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提示牌上“关灯”两个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提示牌上“关灯”两个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3. 将一只玩具鹦鹉(如图甲所示)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
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B)
A. ①②③ C. ①③②
B. ③①② D. ③②①
4. (2022·滨州惠民校级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人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
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完成交易。下列说法中,
这样就做成了微型照相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题图
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D
A.一定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在到之间 D.一定在到 之间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 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 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制作平行光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分析
1.实验探究
(1)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调整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将蜡烛慢慢靠近焦点,调整光屏位置,记录光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现象:蜡烛靠近透镜,光屏______(选寘“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变____(选填“大”或“小”)。
D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D.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1)像距 物距,像是放大的。(2)光屏能承接的像是实像。(3)要得到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同时 ;要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同时;要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相关计算
1.根据像的特点,利用成像规律计算焦距、物距、像距的范围。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等大的像时,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注意: 实验中,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有:①蜡烛、凸透镜、光屏______同一高度上;② ;③ 。
不在
2.分别在图1和图2中画出物体、 所成的像

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PPT课件(人教版)

第2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PPT课件(人教版)
1 2 3 4
自主预习
❖ 阅读教材第97面、98面,完成下列填空:
❖ (1)凸透镜第一条成像规律是

❖ (2)照相机成的像的特征是

小组讨论
❖ 用老式照相机给小组同学照相,当发现有一个同学没有进 入镜头时,照相机是远离小组同学还是靠近小组同学,照 相机的镜头是往后缩还是往前伸?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 什么?
教师点拨
❖ (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五 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 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幻灯机。
❖ (2)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也 会减小,像会变小。因此,为使书本上字的虚像变大,应使放 大镜远离书本。
教师点拨
❖ (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第三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 之间,像在两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吻 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投影仪。
❖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 ,像距就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因此,为使白色墙壁 上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来增大像。所以, 投影仪的镜头应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白色墙 壁。
自主预习
❖ 阅读教材第97面、98面,完成下列填空:
❖ (1)凸透镜第二条成像规律是

❖ (2)投影仪成的像的特征是

小组讨论
❖ 在投影仪上放上投影片使其成像在白色墙壁上, 尝试使白色墙壁上的像变大,则投影片离镜头的 距离是变大还是变小?整个投影仪是远离白色墙 壁还是靠近白色墙壁?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 么?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出示目标】
❖ 1、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一条规律,认识照相机的原理及 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材P99T6改编题)小丽在天安门广场某处想拍摄天 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观景框中看到 城楼的一部分,为了拍摄到天安门城楼的全景,拍摄位
置及镜头的调节正确的是( A )
A.远离城楼,镜头向后缩 B.远离城楼,镜头向前伸 C.靠近城楼,镜头向后缩 D.靠近城楼,镜头向前伸
3.(教材P95图5.23改编题)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 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
放大镜看书时( B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她常常这样做( ) A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是( C )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小阳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爱动手实验的同学,他将向同 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如图所示,AB处是可插 入胶片、图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 处装入凸透镜。
(1)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凸透镜的___焦___点位置,射出平行光。
(2)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
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____(选右填“左”或“右”)移动,才 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 _____(选填倒“立倒立”或“正立”)、
放大的实像。
(3) 要 想 让 屏 幕 上 的 像 更 大 些 , 小 阳 应 将 手 电 筒 _远__离__( 选 填 “ 靠 近 ” 或 “ 远 离 ” ) 屏 幕 , 且 套 筒 应 __左__移__(选填“左移”或“右移”)一些。
7.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
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甲图成的是实像,乙图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较大 C.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变小
8.小明用凸透镜先后观察手指和窗外远处的景物,看 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甲中看到的是虚像,乙中看到的是实像 B.甲中成的是缩小的像,乙中所成的是放大的像 C.甲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 乙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甲中手指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 乙中窗外的景物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内
9.(易错题)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 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 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 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 反变化。
1.使用手机给鲜花拍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手机拍照使用的光学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鲜花通过光学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鲜花到光学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D.鲜花所成实像的像距大律”的实验中,记录并 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关
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5 cm时,所成的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
(4)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用途: ______装__上__凸__透__镜__的__套__筒__可__作__为__放__大__镜__使。用
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投影片距镜头的距离很近,应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屏幕距镜头的距离应在二倍焦距之外 D.为了使屏幕上的像放大,投影片应靠近镜头, 屏幕远离镜头
4.(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 (如图所示)。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