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佛洛依德

我欣赏的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
在19C末的奥地利,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应运而生。
它不仅使处于那个矛盾尖锐犹太社会趋于平稳,也对后世的心理学理论的产生影响重大。
弗洛伊德是古典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刚开始致力于癔症的治疗和催眠术,后发现催眠术治标不治本又在与布罗伊尔共同创造的宣泄法的基础上自创了自由联想法,并出版了《梦的解析》。
它们在当今社会仍受到重视。
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理论有七个。
一、心理学的对象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合称无意识,主张精神分析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无意识的内容。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整个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这是一种不给予任何思路限制或指引的联想,精神分析师把病人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双方都认为找到病源为止。
还有梦的分析,他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通过梦的种种运作得到象征性的满足,梦分为“显梦”和“隐梦”。
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梦的真正的含义。
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即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过失行为加以分析,透过过失表面偶然的现象,发掘潜意识的内在动机。
三、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本能决定心理过程的方向,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包括自我本能和性本能。
四、人格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种:本我(伊底)、自我、超我。
并将个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划分为口欲期,肛欲期,阳具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欲期。
五、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症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将防御机制分为以下八种: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否认、移置、认同、退行和升华。
防御机制是以歪曲现实的方式来减轻焦虑,是无意识地发挥作用的,自我对此无察觉,不能从根本是解决问题。
六、心理治疗观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过失分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解释和领悟与修通。
弗洛伊德精的古典精神分析分解课件

弗洛伊德精的古典精神分析的局限性
机械论
弗洛伊德的理论将人格和行为归 因于无意识的冲动和动机,忽视 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使得他
的理论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缺乏文化特异性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基于对西方社 会和文化的观察和推断,缺乏对其 他文化和社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忽视积极动机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关注无意识的 消极动机和冲突,忽视了人类行为 和决策中的积极动机和目标追求。
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对古典精神 分析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强调语 言、社会符号和叙事在人格和行
为中的重要性。
当代精神分析学派及其观点概述
自我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派关注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在人格 形成和行为决策中的作用,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主观体验 和意义建构。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关注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强调人 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重视人际关系和精神病理学在人格形 成和行为决策中的作用。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探索潜意识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 帮助咨询者了解自己的潜 意识,从而解决内心深处 的心理问题。
自由联想
通过让咨询者自由联想, 可以揭示出他们内心深处 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找到 问题的根源。
释梦
通过分析咨询者的梦境, 可以揭示出他们内心深处 的欲望和恐惧,从而更好 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文学作品的潜意识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深入探讨文 学作品中隐藏的潜意识元素,从而更 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分析文化现象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分析文化现 象背后的潜意识因素,从而更好地理 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道德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1.人格冲突 人格结构的不协调,就会导致人格冲突. 2.焦虑的种类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 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 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 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 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 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 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 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 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 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地躺 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 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 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 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 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 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 与精神病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 的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 是个体生物的需求。(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 识而已。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引言:精神分析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多种精神分析理论流派。
其中,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本文将对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二者的异同之处。
一、口述治疗与自由联想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建,其核心方法是口述治疗。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分析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对话,倾听患者的述说,通过分析、解释和解决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问题。
而新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自由联想,认为患者可以自由地表达其内心的冲突和欲望,借助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方式,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
两者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理解和解决患者内心的困扰。
二、本我、自我与超我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快乐和满足;自我则是对外界现实的认知和适应;超我则是道德和规范的内化。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治疗注重于解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新精神分析理论则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
它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在新精神分析中,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变化。
三、潜意识与无意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都强调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重要性。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储存着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通过分析和解释潜意识中的内容,可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
而新精神分析理论更加注重无意识的角色。
它认为,无意识是一个更广阔和复杂的概念,包含了个体和集体的信息。
无意识中储存着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痕迹,对个体的发展和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性欲与自我实现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性欲被认为是个体最重要的冲动之一。
弗洛伊德强调了性的力量和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他认为,个体需要通过满足性的欲望来达到内心平衡。
与之不同的是,新精神分析理论更加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自我--现实原则
•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 来的。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 本能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他又要顺应 外在的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的安全。所 以自我遵循现实原则。(饥饿觅食)
主要功能 1)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 体的生存; 2)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 实环境的条件; 3)抑制不能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4)调节和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 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
(二)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要点
• • • •
潜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焦虑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释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生平
• • • •
西格蒙·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 1856-1939):出生于摩拉维亚一个小 镇(当时属奥匈帝国)上的小商贩家庭。 4岁时,全家迁居维也纳。1873年,考 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拿到医 学硕士学位,随后师从当时最负声望的 脑解剖学家西奥多· 梅内特学习神经科学, 其间又认识当时有名的医生和生理学家 布罗伊尔并与其建立深厚的友谊和合作 关系。1886年,自己创办诊所,主治神 经症和脑病,随后逐渐醉心于各种神经 症的临床诊治和理论研究中,终成为精 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梦的解析》(1900) 《精神分析引论》(1910) 《超越唯乐原则》(1920) 《自我与本能》(1923
(2)甜柠檬 sweet lemon
– 虽然生活中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但个体努力强调 事情的美好的一面。
2013-9-29 28
防御机制的运作
• 多种防御机制可能同时使用 • 防御机制有积极作用,但不能使之成为解 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主要使用的防御机 制会发生变化(Cramer,1987)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对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
心理咨询方法的形成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为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 框架。
重视深层心理问题
该学派强调解决深层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和思路。
促进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对心理治疗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推 动作用,提高了心理治疗行业的专业水平。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观点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治疗方法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与影响 •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局限性与批评
01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 ,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 最初名为“精神分析”。
重要贡献。
荣格
瑞士心理学家,也是弗洛伊德的 学生和同事。他提出了“集体无 意识”和“原型”等概念,对古 基础
无意识理论
性欲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理结构 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组成, 其中无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基础。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性欲是人类最 基本的本能之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 产生重要影响。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
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指在分析过程中, 患者被鼓励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任何限制和 评价。
目的
通过自由联想,患者可以挖掘出潜意识中的欲望、冲突和 记忆,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心理成长。
应用
自由联想通常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进行,患者可以躺在 沙发上,边思考边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分析师则在一旁观 察、倾听并适时给予反馈。
详细描述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探索潜意识来揭示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我们意识不到的思想、欲望和记忆。
这些潜意识内容对我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往往被我们自己所忽视。
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潜意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是“性欲”,他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包括对性的渴望和对权力的追求。
他提出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分别代表个体的本能力量、自我意识和道德约束。
这三个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发展和行为。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心理策略。
这些机制包括压抑、否认、转移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困难,但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深入探讨个体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师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通过对话和探索,帮助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然而,精神分析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强调性欲和潜意识,忽视了其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精神分析治疗过程较长,需要个体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精神分析理论仍然对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精神病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肛门期(18个月-3岁) 随着身体的成长,逐渐对周围的人产生了认知、辨识 和反应的能力,能开始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开始了解 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区别,儿童社会化进程从这个时候发 端。 父母高压严厉态度,儿童可能故意违抗要求 故意不排泄:顽固、吝啬性格的根源。 其他时间排泄:冷酷、破坏、脾气暴躁。
父母采用说服方式训练,事后细心呵护:慷慨、勤奋、 创造 因大小便控制不好经常受讥讽嘲弄:羞怯 3、性器期(3岁—5岁)
成为食品或酒类 品尝专家
肛门冲泄型:慷 慨大方,乐善好 施;肛门存积型: 精打细算
说话小心谨慎、 禁饮酒、不喝牛 奶
极度恐惧污物, 整洁癖,近乎吝 啬的节俭,过分 规矩或相反
肛门期性格
性器期性格
喜爱诗歌、喜欢 表演、最求成功
对性的清教徒式 态度,过分羞怯
人格发展的固着特征
2、退化现象 退化现象是指个体使用比自己年龄比自己更优质的方式 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个5岁的孩子本来不尿床了,但 是自从多了一个妹妹后,他怕失去母爱,为了吸引母 亲更多的注意,又开始尿床。 停滞 退化
二、人格界定
弗洛伊德并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 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精神分析一致被叫做深度心理 学(the depth pshchology),即潜意识的心理学。
三、人格结构
(一)地形学模型
意识(conscious)是人对客观现 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直觉的思 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 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 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 各种经验、记忆等。 前意识(preconscious)指没有浮现 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 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是意识痛 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潜意识进入 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 前意识的某种形式才能实现。由前意 识进入意识是容易的,但油潜意识进 入前意识是困难的。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李宇琼
弗洛伊德生平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 Sigmund 1856—1939),被 誉为20世纪西方伟大的“思想之父”。与马克思、爱因 斯坦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人物。奥地利精神科、 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 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 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 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 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女童:“恋父情结”;“阴茎嫉妒”;压抑对父亲的爱, 认同于母亲,但不如男童完全,所以女孩超我形成不稳 固。有些女性追求权利,羡慕男性行为;或因女性生理 构造而自我贬低;或对男性产生敌意。如果将嫉妒转化 为对怀孕的渴望就算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4、潜伏期(6岁—12岁)
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儿 童的主要活动转到游戏和学习上。他们的兴趣不再集中于 父母,而集中于同伴,尽量避免性的表现,甚至不喜欢异 性,而只与同性伙伴来往.他们的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 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 5、两性期(12岁之后) 儿童开始以利他的动机去爱别人,他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也不再受快乐原则的支配,此时他在读对异性产生兴趣, 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于整个成年期。 此期间的活动包括异性吸引、社会化、团体活动、结婚成 家以及职业发展。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 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 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 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 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 患者,两人在1895年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他先从布洛 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 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随着精神分析理论影响的逐渐扩大,弗洛伊德的身边 逐渐聚集了一批追随者。从1902年秋开始,他就邀请维也纳 的医生们在每周三聚会一次,讨论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应用, 这就是著名的“星期三心理学研究会”(Psychological Wednesday Society)。当时许多的学者接受了弗洛伊德的 思想而陆续加入,其中包括之后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人物荣 格和阿德勒。 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 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 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精神分析引论》 (1910) 《性欲三论》 (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 (1914) 《论无意识》 (1915) 《超越唯乐原则》 (1920) 《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 (1926) 《文明及其缺陷》 (1930)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1933)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五、人格发展
(一)发展阶段 人格的发展,其实是心理的发展,是性心理的发 展。人们一般认为,性欲只是到了青春期才出现,弗 洛伊德则认为,一个人的性机能在他生命伊始就已经 存在。 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是指广义的性,它超越了狭隘 的“生殖”含义而扩大为“通过器官而获得的快乐”。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获得快乐与满足的中心器官 是不同的,因此弗提出他的性欲发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阶段论。他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及两性期, 而前三个阶段尤为重要。
潜意识(unconscious)也称作无意识,是他早起人格结 构的核心。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 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 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种冲 动和欲望由于不能被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兼容而得 不到自由的表现,因此被压抑在意识领域之下,但是并没 有消失。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无矛盾性、无时间性、非现实性、 活跃、能量大、易变形和替换等。
这个时期儿童开始对性器官发生兴趣,他会去触摸或 者显露自己的性器官,并对其他人的生理构造也感兴趣, 而且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时人格发展就进入了性器期阶 段。儿童对性活动及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都有好奇心,他 甚至觉察到父母之间的关系比他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更 特殊。常常问的问题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
男童:“恋母情结”;“阉割焦虑”;一方面压抑自己 的欲望,一方面认同父亲,羡慕男性角色,将父亲的态 度内化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形成超我人格系统的基础。
每个时期都有与性有关的特俗的矛盾冲突,人格的差 异与个人早期发展中性冲突解决的方式有关。每个阶段有 其发展任务,而且存在发展的危机,要能克服危机才能完 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个体在 每一个阶段的特殊个人经验将会形成他的特殊人格,并决 定了他适应社会生活的种种表现以及神经质倾向的程度。
1、口欲期(0-1岁左右)
此阶段的动欲区是嘴与唇,口唇的刺激如吮、咬、吞咽是 性欲满足的主要来源。
儿童在最初的进食中体验到一种快感和满足,这种快感与 满足很快就从进食条件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普遍的意义,所 以当他不进食时,仍愿意重复吸吮动作,一开始他吸吮母 亲的乳头,不久他还学会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代替,转而 吸吮自己的舌头或指头,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长牙前:靠吸吮来获得口腔的满足,嘴的活动变成他表 达快乐的行为方式。 悉心照料,及时满足:乐观;信任;信心;达观;甚至 易受骗。 反之:悲观;敌对;不信任;沮丧;不友好;好吃;好 吸烟。 长牙后:开始了解他人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加上断奶造 成挫折感,有了攻击的感受,用啃、咬的方式来获得满足。 开始发展攻击性。成人可能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好辩论
三、幽默 弗洛伊德在其《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1905)一书中,对幽默作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其中 重点分析了两类玩笑即有关攻击性的玩笑和有关性 的玩笑。 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类玩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 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种玩笑能够使通常被 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弗洛伊德之所以要研究幽默,是因为幽默提 供了关于无意识本我冲动的信息。如果你要了解某 个人的本我欲望,你可以去了解他所喜欢的幽默是 什么;如果你要了解一群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处, 你也可以从他们所喜欢的幽默获得某种知识。
(二)结构模型
生本能(快乐原则) 本我(非理智) 生存本能 性本能(力比多) 死本能(破坏原则) 指向自身:自责、自杀、自虐等 人 格 指向他人:憎恨、攻击、侵略等 本我 自我(现实原则) 三个暴君下的臣民 现实世界 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结
构
超我(道德原则)自Fra bibliotek理想良心
超我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抑制本我的各种冲动,特 别是性方面或者有攻击和侵犯性方面的冲动,因为这两方 面的冲动不能为社会所接收,甚至要受到谴责;二是诱导 自我,用呵护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三是 是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超我有反对本我与 自我的倾向,极力想使一切完美无缺。超我发展不足会使 行为缺少约束,造成放纵甚至是犯罪,而超我过于强大则 会使人经常产生“道德焦虑”,即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 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是在不断的冲突和平衡间 转换的。自我要考虑本我、现实、超我三方面的要求,担 负着协调三个方面、满足三者需要的职责。自我就是在处 理这些人格冲突中,发展出来的防御机制。这样,本我、 自我、超我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而一个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是有这种动力关系决定的。
(二)发展障碍 1、停滞障碍 当某一阶段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过度满足时,有些 人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固着于某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与该 阶段密切相关的性格,称之为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
发展阶段 成人时的表现 升华 反向形成
口唇期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