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ppt (2)
合集下载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内容解读课件

制作操作流程图
根据解读内容,制作简洁明了的标准操作流程图,方便医护人员参考和执行。
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重视患者筛查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检测,及 时发现感染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测和评估工 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 进。
信息通报
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通告,及时向 社会公众通报疫情和防控情况。
03
标准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 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耐受,包括抗生素耐药和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新药研发
加强新药研发力度,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 提供更多选择。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不断提升我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领域的 水平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全体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 护人员。
02
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1 2
加强抗生素管理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 使用。
改善医疗环境
提高医疗环境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减少细菌 的传播。
3
患者隔离措施
对于感染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 交叉感染。
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和利用,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2
耐药性检测
应加强耐药性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防
根据解读内容,制作简洁明了的标准操作流程图,方便医护人员参考和执行。
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重视患者筛查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检测,及 时发现感染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测和评估工 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 进。
信息通报
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和通告,及时向 社会公众通报疫情和防控情况。
03
标准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 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耐药性
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耐受,包括抗生素耐药和抗菌药物耐药。
耐药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新药研发
加强新药研发力度,为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 提供更多选择。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不断提升我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领域的 水平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全体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 护人员。
02
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1 2
加强抗生素管理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 使用。
改善医疗环境
提高医疗环境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减少细菌 的传播。
3
患者隔离措施
对于感染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 交叉感染。
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和利用,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2
耐药性检测
应加强耐药性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防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知识简介 ppt课件

13
(2)通过肛拭子筛选高危人群 与CRE携带者接触过的患者,入住ICU 或者移植病房的患者 从其他医疗机构转院的患者 患者所住医院为CRE高流行或者高携带地区
(3)有数据说明院感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从每月发病率高达55.5/10万 降低至4.8/10万。(p<0.001)
14
15
16
预防CRE传播的专家建议 建议1:实施多模式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强推荐) Implementation of multimodal IPC strategies 主动监测 手卫生 接触预防措施:手套和病人隔离 集中或单室隔离 环境清洁
19
建议4:接触预防(Contact precautions) 接触预防措施的定义:是指预防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 接触病人或病人的环境传播。这些措施包括: 确保适当的病人安置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手套和隔离衣 限制运送和移动病人 使用一次性或专用的病人护理设备 优先清理和消毒的此类房间 减少和避免设备共用如减少和避免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微量输液 泵等共用 用后消毒:轮椅、便盆、CT、超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8
3、国内对于CRE的抗菌药物治疗选择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有良好的组织和体液浓度:肺、血、尿、中枢 MIC(最小抑菌浓度)€€8mg/L时,结合PK/PD(药代谢动力学/药效应动 力学):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大剂量2g,q6h或者2g,q8h延长输注时 间,治疗关键是高剂量、延长输注时间。 与多粘菌素或者替加环素联合方案最常用;
(2)通过肛拭子筛选高危人群 与CRE携带者接触过的患者,入住ICU 或者移植病房的患者 从其他医疗机构转院的患者 患者所住医院为CRE高流行或者高携带地区
(3)有数据说明院感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从每月发病率高达55.5/10万 降低至4.8/10万。(p<0.001)
14
15
16
预防CRE传播的专家建议 建议1:实施多模式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强推荐) Implementation of multimodal IPC strategies 主动监测 手卫生 接触预防措施:手套和病人隔离 集中或单室隔离 环境清洁
19
建议4:接触预防(Contact precautions) 接触预防措施的定义:是指预防感染病原体传播的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 接触病人或病人的环境传播。这些措施包括: 确保适当的病人安置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包括手套和隔离衣 限制运送和移动病人 使用一次性或专用的病人护理设备 优先清理和消毒的此类房间 减少和避免设备共用如减少和避免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微量输液 泵等共用 用后消毒:轮椅、便盆、CT、超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8
3、国内对于CRE的抗菌药物治疗选择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有良好的组织和体液浓度:肺、血、尿、中枢 MIC(最小抑菌浓度)€€8mg/L时,结合PK/PD(药代谢动力学/药效应动 力学):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大剂量2g,q6h或者2g,q8h延长输注时 间,治疗关键是高剂量、延长输注时间。 与多粘菌素或者替加环素联合方案最常用;
2023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ppt课件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 度,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 药物的临床应用。
定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和 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患者管理要求
加强对住院患者的宣传教育, 指导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
免滥用。
对住院患者进行碳青霉烯类耐 药肠杆菌的监测和筛查,及时
发现感染病例。
对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
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
制定整改方案
对于评价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医院 应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 、措施、时限和责任人,确保问题得到及 时有效的解决。
实施整改措施
医院应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相 关部门和人员实施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 施得到全面落实。
暴发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
去定值
通过治疗或采取其他措施,消除肠杆菌对碳 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其恢复对该药 物的敏感性。
去定值需要针对不同的耐药机制采取相应的 治疗或干预措施。
床间距
在医院等场所,相邻病床之间的距离称为床间距。
适当的床间距有助于减少病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降 低感染风险。
管理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制定并完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卫生监督 机构等开展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术语和定义
肠杆菌
一种常见细菌,存在于人类肠道中,包括多种类型,如大肠 杆菌、肠球菌等。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加强培训与宣传
组织开展针对不同领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标准的认
识和实施能力,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标准在医疗机构的实施与应用
加强耐药监测
1
建立耐药监测网络,定期监测碳青霉烯类耐 药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时掌握耐药趋势和
传播动态。
强化防控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 手卫生、隔离患者、消毒与清洁等,以有效
难点3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灵活应用?
对标准后续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01
建议1
加强《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02
建议2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和修订《标准》,使其更具有可操作
性和指导意义。
03
建议3
加强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协调和配合,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济效益评估,以了解标准的经济效果。
标准实施的持续改进与建议
加强培训
1
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提 高他们对标准理解和执行的能力。
定期检查
2
定期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和纠 正执行中的问题。
完善监测
3
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及时掌握耐药菌的流行 趋势和变化情况,为标准的调整提供科学依
据。
05
标准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
01
病例监测
对感染病例进行监测,了解感染发生的情况,包括感染部位、菌种
类型、耐药性等,以评估标准对感染控制的效果。
02
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流行病学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
素,评估标准对阻断传播的作用。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 内容解读ppt课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碳 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认知和 自我防护意识。
对感染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规 范治疗,减少病情扩散和传播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医学 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感 染者。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感染 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传播途 径。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指导方案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耐药 菌流行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患者应尽早采取 经验性抗菌治疗,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 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抗菌活性、药物经济学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 种类和剂量。
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以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05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处置能力建 设
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CRE感染监测体系,包括对病例的监测、耐药菌株的监测和流行病 学调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03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实验室检测 与诊断
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
实验室检测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AB)的检测主要包括微生物学 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是利用细菌鉴定药 敏一体化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利用基因 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 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2023版 内容解读
contents
目录
01 标准的制定和主要内容
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01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 )是肠杆菌科中一类重要细 菌
02
全球范围内CRE感染和传播 日益严重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
不同部位感染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二)

2
皮肤软组织感染
肺部感染
序号
1 2 3
4
5
治疗措施
常发生于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手术史患者。
可选择在皮肤软组织有较高组织浓度的药物如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CRE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值得尝试。
烧伤感染具有其特殊背景,有别于其他皮肤软组织感染(SSI),可根据患者 前期抗感染效果、是否有 CRE 定植等高危因素,尽早给予抗耐药菌感染治疗。
关注药敏报告,注意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
3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
序号
1 2 3
4
治疗措施
最常见部位之一,常见于 HAP/VAP 患者。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可作为敏感 CRE 所致肺炎的首选治疗。 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一般不建议单独用于 CRE 肺炎的治疗,需要联合治疗或加大给药剂量, 多黏菌素需联合局部雾化治疗。 关注药敏报告,注意区分污染、定植和感染。
LOGO
谢谢观看
不同部位感染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治疗
演讲人:
时间:
1 尿路感染 2 皮肤软组织感染 3 肺部感染 4 腹腔感染
1 尿路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肺部感染
序号
治疗措施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病原菌。
2 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宜选用口服抗菌药物。
3 对于CRE 造成的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应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
2023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ppt课件

01
筛查患者是否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筛查,以确定是否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02
监测患者感染情况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发现是否存在感染症状,如发热、腹痛、腹泻等。
患者隔离和治疗措施
患者接触预防措施
环境及物品管理
07
环境清洁消毒要求
物品清洁消毒要求
定期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表面、物品等,以评估清洁消毒效果。
详细描述
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同时,应定期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处理质量。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患者识别和管理
06
03
及时报告
一旦发现患者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患者入院时筛查及监测要求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
01
02
03
术语和定义
03
一种常见的大肠杆菌科细菌,存在于人类肠道中,可引起各种感染。
根据其耐药性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是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
肠杆菌
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医院内感染尤为常见。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流程
暴发期间的防控措施强化措施
强化防控意识
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问题整改
在暴发期间,应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如完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等。
经验总结
在暴发结束后,应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防控流程和方法,为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防控水平。
2023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ppt课件

实验室应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或 紫外线灯照射等方法对空气进行消毒,确保
实验室内的空气洁净度符合要求。
08
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和 质量评价
对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要求和方法
明确监督检查的目的和原则
监督检查是对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 有效手段,旨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规范、有序 、高效实施。
2023版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 菌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
2023-10-27
目录
•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术语和定义 • 管理要求 • 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策略
目录
• 患者识别和管理 • 环境及物品管理 • 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和质Biblioteka 评价01范围
适用对象
临床科室 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微生物实验室
定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 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整改。
患者的识别、报告、转运和隔离要求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碳青霉烯 类耐药肠杆菌的患者进行标 识和报告,及时上报给医院
管理部门。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碳青霉烯 类耐药肠杆菌的患者进行转 运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和
传播。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碳青霉烯 类耐药肠杆菌的患者进行隔 离治疗,直至其病情稳定或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加强感染 控制等。
床间距
病床之间的距离。
在医院环境中,适当的床间距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风险。
04
管理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责与责任
制定并完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 防与控制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建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工 作的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MIC 16/4mg/ml 或更少。 联合用药总体来说比单药治疗更加有效。
内容要点
耐药肺炎克雷伯对美罗培南MIC=8–16mg 或更小时,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 在药物浓度监测前提下通过加大剂量,延长给药时间等方式,联合大剂量替 加环素或多粘菌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
耐药肺炎克雷伯对美罗培南MIC高于8–16mg/ l的情况时,碳青霉烯应该不 再被推荐使用,一系列基于体外药敏的联合治疗方案应该被选择(多粘菌素, 高剂量替加环素,磷霉素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
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心得治疗药物/方案介绍
ESBLS
b-lactams
碳青霉烯:既往认为产ESBL的治疗最佳方案就是碳青霉烯,这就使得在这类病人
Second-line therapy(二线用药)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day i.v.
或替加环素 50mg q12 i.v.(e)
同左
同左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
/day i.v.或磷霉素 4g q6h i.v.
美罗培南 1g q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0.5g q6h i.v.(d)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Enterobacteriaceae PTZ MIC > 16/4 mg/l and/or severe infection 美罗培南 1g q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0.5g q6h i.v.(d)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风险因素 社区获得性的ESBLs
年龄>70 糖尿病 Charlson index >3 之前有入院经历
转院 使用导尿管 复发性或阻塞性尿路感染 之前用过氨基青霉素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最近有出现在高发流行地带
医院获得性的 ESBLs
当地爆发/流行 住院时间延长
侵入性操作(>MV) 之前有ESBL定植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之前用过碳青霉烯
美罗培南 1g q 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替加环素 50mg q12h i.v.(e)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1.5g q8h i.v.+甲硝唑 500mg q8h i.v.
同血流感染用药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8h i.v.+甲硝唑 500mg q8h i.v.
现有的针对多重耐药的治疗推荐依据几乎都是从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中获得。 本文主要介绍多重耐药肠杆菌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专家对其治疗所提出的建议。 为了抵制 CRE的威胁,对于产ESBLs以及MDR耐药菌中对美罗培南mic大于8小于16的
感染,保守的碳青霉烯用药策略应该被考虑。 运用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将能使抗生素对CRE感染带来最大化的影响。 针对ESBLs所致的耐药菌感染,酶抑制剂是碳青霉烯类药物最佳的代替品。最主要的例
酶抑制剂:内酰胺类药物联合酶抑制剂是治疗ESBLs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替代方案。
虽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但在临床实践中,酶抑制剂被认为在治疗ESBLs时疗效欠佳。 最近的部分研究显示相对于碳青霉烯类经验性用药,内酰胺类药物联合酶抑制剂治疗 ESBLs 可能会导致接近两倍的死亡风险;但也有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当参照体 外药敏数据敏感时,用内酰胺药物酶抑制剂治疗ESBLs,其疗效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致。
医院获得性的CRE
当地爆发/流行 年龄>70 糖尿病
Charlson index >3 ICU入院经历
侵入性操作(CVC, 内窥镜)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之前用过碳青霉烯
治疗推荐
ESBL Enterobacteriaceae PTZ MIC≤16 / 4 mg/l(PTZ MIC,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 )
美罗培南 1g q 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1.5g q8h i.v.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8h i.v.
同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2 g every 24 h i.v. every 24 h i.v. (a)
Primary BSI (原发性血液感染) Pneumonia(肺炎)
Abdominal infection(腹腔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路感染)
First-line therapy(一线用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2 g every 24 h i.v. every 24 h i.v. (a)
中处境变得两难。
碳青霉烯已经很长时间的被选择用于ESBLs的感染治疗,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美罗培南和 亚安培南的有效性,有少部分的研究则表明厄他培南将会是有限可选替代中的一种,因 为其可以较上述两类碳青霉烯更好的防止耐药铜绿和鲍曼的选择与产生。
但随着一些分型对厄他培南产生耐药,厄他培南被建议使用高剂量,长时间输注来应对 体外药敏实验显示(MIC) 0.25mg/l 时的感染。
经验性治疗
怀疑是隐形肠杆菌感染
严重感染 当地流行/爆发情况
危险因素
怀疑ESBLs 耐药
怀疑碳青霉烯酶耐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碳青霉烯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碳青霉烯+ 替加环素+ 多粘菌素or磷霉素or庆大
霉素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 菌科管理指南
翻译并整理自: The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Matteo Bassetti, Maddalena Peghin, and Davide Pecori
内容要点
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往往与 产ESBLs酶以及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全 球性的威胁。
内容要点
耐药肺炎克雷伯对美罗培南MIC=8–16mg 或更小时,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以 在药物浓度监测前提下通过加大剂量,延长给药时间等方式,联合大剂量替 加环素或多粘菌素,或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
耐药肺炎克雷伯对美罗培南MIC高于8–16mg/ l的情况时,碳青霉烯应该不 再被推荐使用,一系列基于体外药敏的联合治疗方案应该被选择(多粘菌素, 高剂量替加环素,磷霉素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
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心得治疗药物/方案介绍
ESBLS
b-lactams
碳青霉烯:既往认为产ESBL的治疗最佳方案就是碳青霉烯,这就使得在这类病人
Second-line therapy(二线用药)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day i.v.
或替加环素 50mg q12 i.v.(e)
同左
同左
碳青霉烯 i.v.+阿米卡星 15-20mg/kg
/day i.v.或磷霉素 4g q6h i.v.
美罗培南 1g q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0.5g q6h i.v.(d)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Enterobacteriaceae PTZ MIC > 16/4 mg/l and/or severe infection 美罗培南 1g q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0.5g q6h i.v.(d)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风险因素 社区获得性的ESBLs
年龄>70 糖尿病 Charlson index >3 之前有入院经历
转院 使用导尿管 复发性或阻塞性尿路感染 之前用过氨基青霉素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最近有出现在高发流行地带
医院获得性的 ESBLs
当地爆发/流行 住院时间延长
侵入性操作(>MV) 之前有ESBL定植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之前用过碳青霉烯
美罗培南 1g q 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替加环素 50mg q12h i.v.(e)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1.5g q8h i.v.+甲硝唑 500mg q8h i.v.
同血流感染用药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8h i.v.+甲硝唑 500mg q8h i.v.
现有的针对多重耐药的治疗推荐依据几乎都是从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中获得。 本文主要介绍多重耐药肠杆菌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专家对其治疗所提出的建议。 为了抵制 CRE的威胁,对于产ESBLs以及MDR耐药菌中对美罗培南mic大于8小于16的
感染,保守的碳青霉烯用药策略应该被考虑。 运用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将能使抗生素对CRE感染带来最大化的影响。 针对ESBLs所致的耐药菌感染,酶抑制剂是碳青霉烯类药物最佳的代替品。最主要的例
酶抑制剂:内酰胺类药物联合酶抑制剂是治疗ESBLs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替代方案。
虽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但在临床实践中,酶抑制剂被认为在治疗ESBLs时疗效欠佳。 最近的部分研究显示相对于碳青霉烯类经验性用药,内酰胺类药物联合酶抑制剂治疗 ESBLs 可能会导致接近两倍的死亡风险;但也有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当参照体 外药敏数据敏感时,用内酰胺药物酶抑制剂治疗ESBLs,其疗效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致。
医院获得性的CRE
当地爆发/流行 年龄>70 糖尿病
Charlson index >3 ICU入院经历
侵入性操作(CVC, 内窥镜) 之前用过头孢菌素
之前用过氟奎诺酮类药物 之前用过碳青霉烯
治疗推荐
ESBL Enterobacteriaceae PTZ MIC≤16 / 4 mg/l(PTZ MIC,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 )
美罗培南 1g q 6h i.v.(b) 厄他培南 500mg Q6h i.v.(c)
亚安培南 1g q8h i.v(d)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1.5g q8h i.v.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2.5g q8h i.v.
同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2 g every 24 h i.v. every 24 h i.v. (a)
Primary BSI (原发性血液感染) Pneumonia(肺炎)
Abdominal infection(腹腔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路感染)
First-line therapy(一线用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2 g every 24 h i.v. every 24 h i.v. (a)
中处境变得两难。
碳青霉烯已经很长时间的被选择用于ESBLs的感染治疗,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美罗培南和 亚安培南的有效性,有少部分的研究则表明厄他培南将会是有限可选替代中的一种,因 为其可以较上述两类碳青霉烯更好的防止耐药铜绿和鲍曼的选择与产生。
但随着一些分型对厄他培南产生耐药,厄他培南被建议使用高剂量,长时间输注来应对 体外药敏实验显示(MIC) 0.25mg/l 时的感染。
经验性治疗
怀疑是隐形肠杆菌感染
严重感染 当地流行/爆发情况
危险因素
怀疑ESBLs 耐药
怀疑碳青霉烯酶耐药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碳青霉烯
头孢洛扎他唑巴坦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碳青霉烯+ 替加环素+ 多粘菌素or磷霉素or庆大
霉素
头孢他定阿维巴坦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RISK FACTORS 风险因素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 菌科管理指南
翻译并整理自: The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Matteo Bassetti, Maddalena Peghin, and Davide Pecori
内容要点
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往往与 产ESBLs酶以及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这一现象也成为了全 球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