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合集下载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中国碳青霉烯耐药革兰 阴性杆菌(CRO) 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宋体 (标题)
重症医学科 刘建
主要内容
• 多重耐药菌的现状 • 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 常见的耐药机制 • 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引
常见的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entOrganisms,MDRO)是 指对临床使用 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 细菌,其中最需要关注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arbap- enem-resistantOrganism,CRO), 主要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肠 杆 菌 科 细 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碳 青 霉 烯 耐 药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baumannii,CRAB)和碳青霉烯耐 药铜绿假单 胞 菌 Carbapenem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CR- PA)三种类型。
CRO 感染治疗原则
在初步排除定植菌污染及感染灶中存在的伴随菌后,依 据 CRO 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抗菌 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进行抗菌治疗,参见表1。
CRO 感染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和病原微生物 学是否更佳,迄今尚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支持。对于泌 尿 系统感染、其他非无菌部位感染,以及呼吸、循环等生命指 征稳定的尚未危及生命的血流感染等,应以抗菌药物单药治 疗为主;有脓毒症表现的 CRO 感染病例,可依据药物敏感试 验结果和药物货源情况,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对于 CRE,当前 我国以替加环素、多粘菌素为主要治疗用药,联合使用其他 种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相似抗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 物需慎重。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及其快速检测与防控治疗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及其快速检测与防控治疗

基金项 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 目(BE2017654);江苏省研 究生创新计划项 目(KYLX16_O158)。 作者简介 :缪敏慧 ,1992年生 ,女,技 师 ,硕士 ,从 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通信作者 :杜鸿 ,主任技师 ,博士 ,E—mail:hong_du@126.con。
关键词 :碳 青霉烯类耐 药肠杆 茵科 细菌;快速检测 ;预 防控制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446.5
文 献 标 志 码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 茵药物 的广泛使用 ,碳青霉 烯 类耐 药肠 杆 菌科 细 菌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 obacteriaceae,CRE)的 流 行 率 迅 速 增 高 ,目前 已成 为 广 受关 注的公 共卫 生 问题 之 一 。碳 青 霉烯 类 耐 药 菌的流行 主 要是 由产 碳 青霉烯 酶和 质粒 介 导 的水平 传播 引起 。碳青霉烯酶是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菌 药物 的一组 特 定的 B一内酰胺 酶 ,可分 为 KPC、NDM、 IMP、VIM 和 OXA.48等 多种 类型 。 1996年 ,美 国首 次报 道 了携 带 一种碳 青 霉 烯 酶 的肺 炎克 雷伯 菌 ,该 酶 被命 名 为肺 炎 克 雷伯 茵碳 青 霉 烯 酶 (KPC)。迄 今为止 ,KPC仍 然是 美 国最常见 的碳 青霉烯酶_1j, 而产 NDM 的肠 杆 菌科 细 菌 引起 的 医院 暴 发 流行 时 有 发 生 ],偶 尔也有 产 OXA.48的 CRE报 道 _3 J。 中 国于 2007年 首 次 发 现 产 KPC 的 CRE 菌 株 ,随后 bla 基 因便成 为 国 内乃至世 界 各地 传 播 最 为广 泛
目前,KPC是 CRE中最常见的碳 青霉烯酶 ,且 以 KPC.2和 KPC 3为主 ¨J。产 KPC肺 炎克 雷伯 茵 在 美 国和 南 美洲 (巴 西 和哥 伦 比 亚 )、欧 洲 (意 大利 和 希腊 )和 东亚 (中国 )的 一 些 国 家流 行 率较 高¨…。 各 国流 行 的产 KPC的肺 炎克 雷伯 菌 中,大 多数 菌株 的 多 位 点 序 列 分 型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都 属 于克 隆 复合 物 258(CC258),表 明 CC258 在 CRE流行 早 期就 获得 了 KPC编 码 基 因并使 之 迅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CRE)是一种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很难治疗的细菌。

由于CRE的传播导致了感染控制的挑战,其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CRE感染和传播,制定一份科学的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该问题。

1.预防和控制传播-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CRE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严格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等。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所有医疗器械和设备都按照标准消毒和灭菌程序进行处理,以预防传播。

2.抗生素使用与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治疗指南和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并限制广谱和过度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医生、感染控制专家、微生物学家和药剂师等,共同制定并实施抗生素管理计划。

3.监测和报告-监测感染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准确记录和报告CRE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采取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CRE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机制,指导防控工作。

4.感染控制培训-增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持续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CRE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感染控制的方法。

-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手卫生培训、抗生素使用培训等。

5.患者和访客管理-访客筛查和限制:对于高危人群和已知感染者的访客,应进行筛查和限制,以减少传播风险。

-患者宣教: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如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6.病例管理与随访-严格执行病例管理:对CRE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的病例管理,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测等。

-随访和追踪:对已出院或转院的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以及相关的环境监测,以确保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简称CRE)是一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CRE感染在临床上具有高致病性和传播性,且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感染控制。

因此,预防与控制CRE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CRE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措施和策略。

1. CRE传播途径CRE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传播。

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通过身体接触传播。

例如,患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握手、抚摸等。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悬浮在空气中,他人通过呼吸吸入而感染。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环境表面、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传播。

2. CRE预防与控制策略2.1 感染控制措施•严格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以及进食前。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单人使用个人物品和单独的医护人员。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2.2 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包括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严禁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定期监测医疗机构内CRE的流行情况,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基因检测。

•管理抗生素供应链:加强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3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表面和设备: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工作台面、门把手、开关等,以减少细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注意飞沫防护:在涉及含有CRE的患者的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飞沫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面罩等。

2.4 患者教育和公众宣传•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对CRE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如正确手卫生、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WST826—2023____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WST826—2023____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ICS11.020CCS C 05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826—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Standard for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ales2023-08-20发布2024-02-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管理要求 (2)5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策略 (2)6患者识别和管理 (4)7环境及物品管理 (7)8 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评价 (8)9 暴发的应急处理 (8)前 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志勇、乔甫、王辉、孙同文、吴安华、刘运喜、俞云松、卓超、高晓东、张秀月。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包括管理要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防策略、患者识别和管理、环境及物品管理、防控措施的监督管理和质量评价、暴发的应急处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卫医政发〔2009〕7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所致医院感染控制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所致医院感染控制研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所致医院感染控制研究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是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

据历年上海地区和CHINET全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有革兰阴性菌的60-70%。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是临床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等多重耐药菌株引起感染的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正在医院内悄悄出现。

如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耐药率也已经由早年的零上升到1%;在肠杆菌科的其他一些菌属已经有7.0%的耐药率。

在非发酵菌的某些菌属的耐药率也已经上升为20%-30%。

由于大多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同时也对许多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成为泛耐药菌株,对病人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严峻的挑战。

对2005年-2009年华山医院所有分离的CRE菌株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发现,同一病床的不同时间入院患者均能分离到CRE菌株,如神经外科病房的某一床位,2005年8月、2006年1月、2007年3月和2007年9月分别从四位不同的患者分离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包括3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一患者亦能分离到不同菌属的CRE菌株,如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组、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组等。

因此,我们推测CRE菌株在医院范围内广泛播散的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①水平传播:携带碳青霉烯酶如KPC-2型酶的质粒在不同细菌间进行直接转移;使敏感株成为耐药株;②克隆传播:CRE菌株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患者间克隆传播而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生。

尽管CRE菌株已逐年增加且呈暴发流行的趋势,但目前国内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耐药机制的研究,对该类菌株如何在不同种属细菌间广泛播散的传播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该类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危害性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ppt课件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倡导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不随地吐痰等,避免细菌传播。
社会干预
采取社会干预措施,如取消公共场所禁烟、限制抗生素滥用等,共同防控碳青霉烯类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
04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 药机制研究
细菌耐药机制概述
01
天然耐药
某些细菌本身就对某些抗菌药物有天然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通常由
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感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
消毒与清洁
03
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与清洁工作,对重点区域和医疗器械进行
特别管理。
抗生素管理政策落实情况
抗生素使用规定
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限制抗生素使用量和使用范围。
抗生素采购与储存
加强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 验性研究等。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收集有关疾 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揭示疾病流行 的规律和特点;分析性研究主要是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和队列研究等方法,探讨疾病病因和影响因素;实验 性研究主要是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价干预措 施的效果。
调查结果
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02
获得性耐药
细菌在长期接触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或改变,从而获
得耐药性。
03
传播耐药基因
细菌可以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将耐药基因在种间或种内传
播。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研究
1 2
KPC基因
KPC基因编码碳青霉烯酶,能使细菌对碳青霉 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使用培训
开展医务人员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1. 前言在当今全球范围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医疗卫生难题。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能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然而由于长期、滥用和不当的使用,导致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提升,使得原本可以有效治疗感染的药物变得失效。

这对医疗行业和公共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加大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难度和治愈率。

本文将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相关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以期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现状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已经广泛分布于临床医疗环境、家禽养殖、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耐药肠杆菌的急剧增加,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的情况。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防止其继续蔓延,减少其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安全的威胁。

3. 预防与控制标准的重要性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非常重要。

标准可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的行为准则,统一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标准可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处置程序,帮助医务人员和保健工作者更加规范地进行感染管理和预防控制。

标准还可以推动和促进相关科研和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为预防与控制提供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4. 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标准在当前的环境下,制定并实施针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标准势在必行。

应制定相关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标准操作规程,对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感染管理进行规范。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追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信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也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并推广替代治疗和预防策略。

还要针对感染环境和卫生设施进行规范管理和改进,以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整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传染病的发病是单一病原,具有明确传播途径,采 取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防控效果非常明显
② 耐药菌控制不能采用这种方式,细菌耐药的发生是 多因素造成的,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 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建议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限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可以降低碳青霉烯类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CRPA)比率
Pakyz A .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53(5):1983-6.
美罗培南,环丙沙 星,头孢他啶与铜绿 耐药上升显著相关
头孢曲松,环丙沙 星,与肠杆菌科耐药
上升显著相关
胡付品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 12(5):321-329.
舒普深不易诱导肠杆菌科细菌耐药
舒普深不易诱导肠 杆菌科细菌耐药
Ampc酶 不会诱导肠杆菌产生Ampc酶
ESBL
治疗产ESBL肠杆菌感染,对抗生素选择 性压力影响较小
Akova M.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 14 (Suppl 1): 185–188.
国外CRE发生率
6.0% 5.0% 4.0% 3.0% 2.0% 1.0% 0.0%
0.3% 大肠埃希菌
5.3% 克雷伯菌
超过半数耐药细菌为产 碳青霉烯酶的菌株
- 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 菌(CREc)为55%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 伯菌(CRKp)为72%
数据来源于2007-2009年的SENTRY细菌耐药监测,从美国30个中心、欧洲 10个中心和拉丁美洲43个中心收集了10,432株大肠埃希菌和5,516株克雷伯菌
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
第一部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现状
- 全球面临细菌耐药挑战,亚洲 属于耐药高负担地区,积极应 对细菌耐药是各国的重要任务
全球面临 细菌耐药
挑战
- 2011年WHO提出了“遏制 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 ,明天就无药可用”的口号
2012年美国《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管理指南》1 : 限制碳青霉烯类药的使用可以降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出现 2013年中国《CRE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专家共识建议2 : 碳青霉烯类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按照特殊使用类
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1. 2012年美国CDC《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管理指南》 2.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41 (2013) 140-4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41 (2013) 140-4
braz j infect dis. 2012;16(4):351–356
braz j infect dis. 2012;16(4):351–356
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或磷霉素 或氨基糖苷类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舒普深)+氨基糖苷类或多粘菌素或氟喹诺
酮类
2. 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CRE已出现暴发流行,在我国的发生率也连年上升
CRE感染病死率较高,约40%-50%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滥用与CRKp感染发生率的增加相关;碳青霉烯类使用 的增加还导致CRPA比率的上升
Castanheira M.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66(6):1409-1411.
我国的CRE发生率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肺炎克雷伯菌 中CRE的发生率 连年上升,从 2009年的3.2% 升至2012年的 6.0%以上
2006-2011年CHINET肺炎克雷伯菌 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已迫在眉睫,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 严控制
舒普深对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较强抗菌活性,且不易诱导耐药,是治疗肠 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理想选择
CRE感染疾病的治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如药敏结果、临床表现)采用 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舒普深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是一种有效选择。
谢谢您的聆听
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Volume 17, Number 2, 2011
2008年肺克 对厄他培南 耐接近15%
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Volume 17, Number 2, 2011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78 (2011) 54e58
Crit Care Med 2011 Vol. 39, No. 11
Mera RM, 49th ICAAC
2008年对碳氢霉烯类 耐药率近50%
N=55,330
Carbapenem associated multi-drug non-susceptibility was defined as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and two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four drug classes: antipseudomonal cephalosporins, β -lactamase inhibitor combinations, fluoroquinolones, and aminoglycosides
CRKp感染发生率的增加与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相关,其中包括碳青霉 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
Hussein K. J Hosp Infect. 2013 ;83(4):307-13.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p. 680–683 February 2013 Volume 51 Number 2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感染严重程度
共识推荐治疗方案
轻、中度感染
1. 敏感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如 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 或+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舒普深) 环丙沙星+磷霉素 或+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舒普深)
2. 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重度感染
1.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或中介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
一项菌血症的回顾性病例对照 研究显示, CRKp组30天病死 率明显高于CSKp组2
30天病死率
50%
43.7%
40%
P=0.01
30%
29.0%
20%
10%
0% CRKp
CSKp
第二部分 CRE防控和治疗
预防措施
加强CRE的监测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管理(见下页)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
耐药率(%)
10
2006
2007 9
2008
8
2009
7
2010
2011 6
9.3 7.9
5
4
3
2.9
2
1.1
பைடு நூலகம்
1
0.8 0.6
0 亚胺培南
肺杆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株数 2136 2834 3037 3435 4556 2093
9.4 8.5
3
1.3 0.3 0.4
产碳青 霉烯酶
- 第1种为产碳青霉烯酶,目前国际流行 的主要有KPC、IMP、VIM、NDM酶 ,我国流行的主要为KPC和IMP酶。
耐药机

PBP蛋 白改变
外膜通 透性降

- 第2种是高产AmpC头孢菌素酶或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合并孔蛋白缺 失或表达降低导致的外膜通透性降 低。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CRE的治疗原则
- 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内酰胺抗
菌药物(如替加环素、多粘菌素等) - 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拔出导管、脓肿引流
等 - 积极治疗原发病 - 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美罗培南
抗菌药物
以下患者属于CRE感染的易感人群
疾病危重
机械通气
CRE易 感人群
入住ICU
插管
长期使用 抗菌药物
CRE感染的疾病类型包括: - 泌尿道感染 - 伤口感染 -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 血流感染 - 导管相关感染
徐英春. 中国执业药师. 2013;10(4):3-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4 (2010) e764–e769
一项对照研究显示, CRKp感 染增加住院病死率1
住院期间病死率
60%
50%
50%
40%
30% 20%
25.7%
10%
0% CRKp
CSKp
1. Correa L. BMC Infect Dis. 2013 ;13:80. 2. Hussein K. J Hosp Infect. 2013 ;83(4):307-13.
真实的台湾现状:碳青霉烯 筛选CRAB罪魁祸首
碳氢酶烯的使用是导致CRAB的独立危险因素!--而 不是其他抗生素的使用!
PLoS One. 2012;7(5):e37788. doi: 10.1371/journal.pone.0037788. Epub 2012 May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