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控制指南简介

合集下载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一、引言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由于其高度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CRE的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因此,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标准,以期提高医疗机构对CRE感染的防控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二、CRE感染的现状与危害CRE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烧伤科、肿瘤科等高风险科室。

CRE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等,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CRE的高度耐药性,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使得治疗成本增加,治疗周期延长,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CRE预防与控制策略(一)加强抗菌药物管理1.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减少CRE的产生和传播。

2. 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和纠正。

3. 加强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CRE感染病例。

(二)改善手卫生和环境卫生1.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手卫生规范,降低CRE传播风险。

2.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病房清洁、干燥,减少CRE的滋生。

3. 对CRE感染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三)加强患者管理1. 对疑似CRE感染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 对确诊CRE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传播风险。

3.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降低CRE感染风险。

(四)强化培训与教育1. 对医务人员进行CRE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CRE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 定期开展CRE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对CRE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四、CRE感染监测与报告1. 建立完善的CRE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医院内CRE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

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CRE)是一种抗生素耐药性高、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并且很难治疗的细菌。

由于CRE的传播导致了感染控制的挑战,其已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CRE感染和传播,制定一份科学的管理指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关于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管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该问题。

1.预防和控制传播-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对CRE的认识和了解,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严格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等。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所有医疗器械和设备都按照标准消毒和灭菌程序进行处理,以预防传播。

2.抗生素使用与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按照治疗指南和建议,合理选择抗生素并限制广谱和过度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医生、感染控制专家、微生物学家和药剂师等,共同制定并实施抗生素管理计划。

3.监测和报告-监测感染率: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准确记录和报告CRE感染的发生率,并及时采取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CRE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传播途径和机制,指导防控工作。

4.感染控制培训-增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持续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CRE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感染控制的方法。

-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需求,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如手卫生培训、抗生素使用培训等。

5.患者和访客管理-访客筛查和限制:对于高危人群和已知感染者的访客,应进行筛查和限制,以减少传播风险。

-患者宣教: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如手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6.病例管理与随访-严格执行病例管理:对CRE感染患者进行严格的病例管理,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测等。

-随访和追踪:对已出院或转院的患者进行追踪和随访,以及相关的环境监测,以确保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防控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防控

16
14
Imipenem
13.5
Meropenem
12
10.8
10
8.88.9 9.39.4 8.9
10
8
6
4
2.72.9
2 0.40.6 0.70.3 0.60.4 1.21.3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CHINET Data
7
在欧洲个别国家碳青霉烯类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高达60%
17 (1.5)
112 (14.9)
53 (7.0)
461 (11.6)
89 (2.4)
Akova M, Unpublished data
OUTLINE
CRE感染的上升趋势 CRE感染的临床危害性 CRE感染的危险因素 CRE感染的感控措施
12
2013美国CDC报告中,为什么CRE被列为紧急危险? 住院患者中, CRE感染增加,治疗困难,甚至无药可用 住院患者CRE血流感染,死亡率近50%
KPC-Kp感染的意大利研究
5个试验中心
罗马、博洛尼亚、热那亚、都灵和乌迪内
截止到2013年12月,对661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院内死亡率为44%
14天死亡率为34% BSI为39%,其他感染为24%
Tumbarello M. ECCMID 10-13 May 2014, Barcelona
CRE在美国发生率: 肺炎克雷伯菌 11% 大肠埃希菌 2%
老年患者出现CRE肺部感染的预后差
某一老年病区的历史对照
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死亡率不 高
近年来出现CRE感染,死亡率高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内容解读课件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内容解读课件

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碳青霉烯类耐药 肠杆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先 进的防控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碳 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挑战。
05
展望与总结
标准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跟踪国内外相关标 准发展动态
加强与其他相关标 准的衔接和协同发 展
02
标准内容解读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现状及危害
肠杆菌科细菌普遍存在耐药现象,对常用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病情反复发作等问题。
耐药性的产生使得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导致患者病程延长、治疗费 用增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介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应用于治疗多种 细菌感染,包括肠杆菌科细菌等。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 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内容 解读课件
x景和概述 • 标准内容解读 • 国内外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 标准的实施与建议 • 展望与总结
01
标准背景和概述
背景介绍
0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
02
及时更新和修订标 准内容,以适应防 控工作的需要
标准制定经验总结与不足分析
总结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如
标准的制定需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论证和协商等
分析标准存在的不足之处,如
标准内容仍需进一步完善、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等
对今后防控工作的展望和期待
针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防控工作的思路和建 议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交叉耐药性低 等优点,但在临床使用中仍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合理使用。

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

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一种会导致半数感染者性命不保的超级肠杆菌正在美国医疗机构中蔓延。

含NDM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个案最先发现于一名来自印度的瑞典病人。

2013年3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呼吁全美各地的医疗机构采取紧急行动防止该病菌继续扩散。

这种往往会导致感染者无法治疗的超级细菌名为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CRE),因对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重量级武器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极强的耐药性而得名。

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 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具有广泛耐药性,仅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NDM是一种,可以使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失去功效。

含有NDM基因的细菌通常会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抗药性,限制治疗方法,并导致严重的临床感染,难以治理。

生物特征抗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实际上是一组肠道杆菌,其中包含70多种细菌。

此类细菌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细菌”,是因为它对于很多新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感染者死亡率非常高。

耐药性Yong 等的研究显示:K. pneumoniae OS-560重组菌上的blaNDM-1位于一个180kb的质粒上,该质粒同时携带有ara-2、ereC、 aadAl、cmlA7和blaCM等45个耐药基因,分别介导对利福平、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头孢菌素的耐药。

转移结合实验证实了该质粒转移至受体菌E. coli J53。

由于从同一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也检测出了bIaNDM-1,所以推测该基因能在不同菌属中传递(从肺炎克雷伯菌到大肠埃希菌)。

危害含NDM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个案最先发现于一名来自印度的瑞典病人,他于2008年曾前往印度新德里。

首宗死亡个案则于2010年确认,病人在返回比利时前,曾于巴基斯坦接受治疗。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简称CRE)是一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

CRE感染在临床上具有高致病性和传播性,且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感染控制。

因此,预防与控制CRE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CRE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措施和策略。

1. CRE传播途径CRE主要通过医疗机构内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传播。

其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间接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通过身体接触传播。

例如,患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握手、抚摸等。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悬浮在空气中,他人通过呼吸吸入而感染。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环境表面、医疗设备、床单、衣物等物品传播。

2. CRE预防与控制策略2.1 感染控制措施•严格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之后以及进食前。

•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或疑似感染CRE的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单人使用个人物品和单独的医护人员。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2.2 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政策,包括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严禁滥用和乱用抗生素。

•监测抗生素耐药性:定期监测医疗机构内CRE的流行情况,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和耐药基因检测。

•管理抗生素供应链:加强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分发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3 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表面和设备: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工作台面、门把手、开关等,以减少细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注意飞沫防护:在涉及含有CRE的患者的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飞沫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面罩等。

2.4 患者教育和公众宣传•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对CRE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如正确手卫生、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KP)是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大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制定预防与控制标准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定义与特点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是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肠杆菌科细菌,其主要特点包括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易在医院内传播以及致病性较强等。

二、CRKP的传播途径CRKP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接触传播主要是指经手消毒不严、患者之间接触等方式传播,而空气传播则是指在医院环境中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微生物颗粒传播。

三、CRKP的预防与控制标准1.对CRKP患者的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CRKP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人间隔离或与其他CRKP患者隔离,以减少其在医院内传播的机会。

2.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接触CRKP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避免被CRKP感染。

3.对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所有与CRKP患者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以防止医疗器械成为CRKP的传播媒介。

4.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对医院的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院内空气的清新,减少CRKP的传播。

5.定期的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医院内CRKP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

6.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CRKP感染的认识,促使他们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四、建立CRKP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CRKP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CRKP感染病例,加强对CRKP感染的监管。

五、结语通过对CRKP的预防与控制标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对CRKP的防控工作,遏制CRKP在医院内的传播。

同时,也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制定更为完善的预防与控制标准,提高对CRKP的预防与控制水平。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
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黄勋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9(8)3
【摘要】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在2006年针对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株的管理指南基础上,于2009
年3月20日公布了《医疗机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该指南提出:1.应回顾过去6~12个月该医疗机构中CRE 的微生物学资料;2.如果发现有未确定的CRE感染,
【总页数】1页(P149-149)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管理指南;细菌感染;预防控
制;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作者】黄勋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R378.2
【相关文献】
1.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防控指南简介 [J], 胡付品; 朱德妹
2.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3.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4.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黄茹润;宋沧桑;赖泳;张阳;张函舒
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定植病人环境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情况分析 [J], 刘丽平;邬巧玲;李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8期
201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碳青霉烯
类肠杆菌控制指南简介
代强,郑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 100034)
通讯作者: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最强效-內酰胺类药物[1]。

一旦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将面临极大困难。

目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已在很多国家出现和报道[2-5]。

在美国地区传播的CRE 耐药表型多为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 carbapenemase ,KPC ),其流行特征具有区域甚至院际差异性。

美国自2009年以来,除产KPC 肠杆菌科菌外,已分离到多种不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包括NDM 型、VIM 型及IMP 型。

这些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在其他国家更为普遍,而在美国一般是在其他流行区域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体内发现。

由于CRE 感染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已经在美国很多地区出现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趋势,因此具有流行病学重要性。

鉴于CRE 在美国的出现和播散,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于2012年颁布了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控制指南。

对CRE 的临时监控定义为对多立培南、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其中之一不敏感且对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耐药。

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重点监测对象。

在某些区域,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如肠杆菌属,也应重点关注。

对亚胺培南天然不敏感的菌株,如摩根摩根菌、变形杆菌属等,需定义为对除亚胺培南之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不敏感以增加检出的特异性。

定义中对碳青
霉烯类的敏感性是以CLSI M100-S222012版的折点为判断标准。

若使用老的判断折点,需包含对厄他培南的敏感性以增加检测的敏感性。

为了防止CRE 的院内播散,医疗机构应根据既往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是否出现过CRE ,对于已经出现了CRE 的医疗机构,应明确是否有院内CRE 播散以及影响最大的病区。

收集定植或感染CRE 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入院日期、用药及治疗结果等,以明确此类病患的共同特征。

院内预防可主要采取8项措施以防止CRE 播散。

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手卫生程序并监测手卫生坚持率以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整洁;对于CRE 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包括穿隔离衣戴手套之前洗手,进入感染患者房间之前穿隔离衣戴手套且离开时脱掉隔离衣及手套并洗手。

对于从CRE 感染高发地区转入的患者,在其筛查培养物结果未明确之前,应采取预防性接触隔离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CRE 防护的教育,至少应包括合理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和手卫生程序;尽量减少患者的有创操作,包括中心静脉插管等;定植或感染CRE 的患者应住单人病房或集中并请专人护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时将CRE 结果通知临床和感染管理部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CRE 感染患者;采集粪便、直肠或肛周拭子进行CRE 筛查,让接受转诊CRE 定植患者的医院提高警惕性。

CRE 筛查的方法包括时现患病率调查及检查与新发现的CRE 携带者接触的相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8期31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关人员。

当以上基本措施不能有效减少CRE感染的患病率时,可以采取的补充措施包括主动监测及对相关病患行2%洗必泰洗浴。

此外,美国CDC指南还建议根据CRE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程度划分为无CRE区、CRE少数定植或感染区及CRE流行区并制订相应的措施,防止CRE的播散。

无CRE区,卫生部门应定期调查区域医疗机构内有无CRE感染患者出现并及时反馈结果,对医疗机构人员进行CRE防护的教育;CRE少数定植或感染区应明确哪些医疗机构CRE 感染最严重并采取重点预防,区域所有医疗机构都应保证关键预防措施,如手卫生、接触隔离等得到有效执行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CRE防护的教育,加强院级交流并完善转院病患信息,包括患者是否CRE定植或感染、是否存在开放伤口及留置导管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时间等;CRE流行区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存在CRE感染病例且定期有CRE定植或感染患者入院,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卫生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感染控制,使医疗机构明白感染控制的紧迫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播散,定期评估医疗机构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并及时反馈给机构相关负责人,完善院际交流,卫生部门定期执行区域监测并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反馈给医疗机构。

我国CRE发生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大多数CRE 集中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较少。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已覆盖全国1000多家不同等级的医院,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2年我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CRE的发生率约为2.5%和6%。

我国一些专家针对CRE也提出了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6],通过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CRE在我国的播散。

参考文献
[1]Rahal JJ.The role of carbapenems in initial therapy for serious
Gram-negative infections[J].Crit Care,2008,12Suppl4:S5. [2]Yigit H,Queenan AM,Anderson GJ,et al.Novel carbapenem-
hyd roly zin g beta-lactamase,KPC-1,from a carbapenem-
resistant strain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4):1151-1161.
[3]V atopoulos A.High rates of metallo-beta-lacta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 neumoniae in Greece-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J].Euro Surveill,2008,13(4):8023.
[4]Oteo J,Delgado-Iribarren A,Veg a D,et al.E mergence of
imipenem resistance in clin ical Escher ich ia c oli d urin g
therapy[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8,32(6):534-537. [5]Kaczmarek FM,Dib-Hajj F,Shang W,et al.H ig h-level
carbapenem resistan ce in a Klebsiella pn eu moniae clinical
isolate is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bla(ACT-1)beta-lactamase
production,p orin OmpK35/36insertional inactivation,an d
down-regu lation o f the ph osph ate transport porin pho e[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6,50(10):3396-3406.
[6]徐英春,肖永红,卓超,等.中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科细菌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策略[J].中国执业药师,2013,
10(4):3-8.
收稿日期:2013-0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