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长沙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早期历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简要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运用及发展趋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在新材料、结构设计及大型建筑施工、桥梁工程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工作原理,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正文

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采用高强钢材、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通过先进的设计理论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造起来的配筋混凝土结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⑴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是以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1860N/mm2的φs15钢绞线为主导钢材,而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多为冷加工钢材;⑵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混凝土应为C40~C60,而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用混凝土多为C30左右;⑶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大跨超静定结构为主,顺利实现了“预应力”由“构件”向“体系”的跨越,而传统预应力混凝土主要以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主;⑷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领域为大(大跨、大空间结构)、高(高层、高耸结构)、重(重荷载结构)、特(特种结构及特殊应用)、长(超长不设缝工程)等现代土木工程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合理布置并张拉预应力筋或合理布置并顶压预弯型钢产生与外荷载效应相反的等效荷载,该等效荷载可以抵消部分或全部外荷载,使结构受到的实际剩余荷载明显减少,从而可实现当梁板跨度和所受外荷载相同时,截面尺寸明显减少;截面尺寸和所受外荷载相同时,结构跨越的跨度明显增大的目的。

2 预应力混凝土早期的发展

西欧和北美的学者,几乎花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去研究,但都由于采用了低强钢材,施加了预压应力太低、损失率太高而未获得成功。直到1928年方由法国著名工程师弗来西奈(Freyssinet)认识到必须采用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以提高张拉应力、和减少损失率之后,方获成果,因之公认他为预应力混凝土的发明人。当时,正值二战前夕,研究进展迟缓。1945年二战结束,西欧急需恢复战争创伤,但钢材奇缺。尽管预应力混凝土(简称PC)理论并不成熟,但是迫于情势,在桥梁、工厂等大跨结构中,马上大规模投入使用。

美国建造的第一座直线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1949年开工的核桃(Wlinut Lane)桥,它是比利时麦尼尔(Magnel)教授设计的,由美国Preload公司建造,于1950年完工。

1951—1952年间,林同炎教授在旧金山设计了两座底层为无内柱大空间、用转移层的多层停车场,一座是5层的叫Lick,另一座是叫Downtown的九层停车楼。1953年,林获得富勃拉特基金(Fullbright)的支持,作为研究教授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在麦尼尔(Magnel)教授领导下,从事一年PC的研究。他收集了麦氏实验室的西欧的一些资料,结合创建自己的经验,发展了PC的新概念、新理论,并撰写了一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科书。

在麦的指导下,由林主持做了四根双跨连续梁的实验。结果表明,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附和良好。这就肯定了牛顿的静力学与材料力学完全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的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其认为可用三个不同的概念来理解、分析和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这三个概念是:预加应力是为了改变混凝土材性,由脆性变为弹性:预加应力是为了使高强钢材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等效荷载平衡

3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综述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中,具有降低层高,节约钢材,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显著的效果;预制预应力构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高层建筑结构越来越多;随着预应力施工技术及耐久性技术的完善,一些更适合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的新结构体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如悬挂式建筑的出现。

目前我国已开发并应用了成套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相关标准也已进行了更

新,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等标准。在工程应用中也取得不少成就,如解决超长结构设计、楼板减轻重量、实现双向大柱网等,目前使用该技术的工程已达数千万平方米。特别是近几年对无粘结筋防腐和耐久性的研究和改进,使该技术可用于二、三类工作环境。我国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目前,我国混凝土的年用量已经超过24亿立方米,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水利、交通、市政等所有行业,从结构材料类型方面来讲,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约占全部工程结构的90%以上。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二十年内我国主导的工程结构材料。

4 预应力混凝土发展趋势

1.超高强混凝土结构的运用

国际上混凝土技术发展很快,先进国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平均为C50~C60,预应力混凝土已达C70,活性粉末混凝土实验室已能配制出C800~C1000,工程中已可用到C220.为满足我国现代建筑更高的使用功能要求、更高的耐久性要求、更高的生产工艺要求,研发运用超高性能、超高强混凝土,并进行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结构方面的开拓,这是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发展趋势

2.新材料技术开发应用

例如纤维增强聚合物(FRP)预应力混凝土、耐火性高温材料混凝土等。近年来,国外关于粘贴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及应用非常盛行,纤维增强聚合物筋(FPR筋)代替普通钢筋已引起土木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纤维增强聚合物型材代替型钢已用于试点工程实践。由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强度很高,弹模与钢材基本持平,当结构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时一般其强度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3.大型复杂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运用

近年来,国外纷纷成立了虚拟建筑研究中心,利用计算机仿真大型复杂结构的施工全过程,让可能发生的工程事故和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展现在虚拟(仿真)过程中,确保大型复杂工程建设的万无一失。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而言,其在多层、高层建筑以及巨型框架结构、悬吊结构等的施工应用将是趋势。

4.在桥梁结构领域的发展趋势

桥梁结构领域中,预应力技术既是一种结构手段,又是与施工方法结合形成一整套以节段式施工为主体的预应力施工方法或专利,主要有预应力悬臂分段施工技术,分段顶推施工技术,移动模架逐孔施工技术,块体节段拼装技术,大节段预制吊装技术等。这些施工技术与预应力技术是紧密相关的,现有桥梁的改造、加固技术亦是研究开发方向。

近年来由乌克兰的工程师创造的新型预应力技巧是介于先张拉法和后张拉法之间的工艺,它是在浇捣混凝土尚未凝固的时候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在压力的情况下固结。施加这种预应力需要用特别的可滑动的模板及能把压力传给混凝土的装置。在配筋率情况下梁的承载力进步25-34%,柱的承载力进步75%,抗裂度不变。该方法已在重达30吨的桥梁结构中应用。

5.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将加速发展

由于预制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诸多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高、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等,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因而,预制预应力构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长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T形板、大型预应力混凝土墙板等必将逐步兴起,预制梁板现浇柱,或预制梁、板、柱现浇节点相结合的各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预期会迅速发展,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把预制与现浇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纯装配式建筑对产品尺寸的高精度要求,结构整体性差和节点耗钢量大等缺点,叉避免了现浇结构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受制于现场施工及气候条件,耗用大量模板、支撑等缺点。

参考文献

[1]冯大斌.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C]2007

[2]郑文忠,王英.黑龙江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与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3:387-389.

[3]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222-338[4]索柯(英)编,邹鸿仁等译.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备课讲稿

混凝土结构概念及发展与应用概况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1.1 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统称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工程中广泛使用的结构形式 混凝土和钢筋是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则很低;钢筋的具有很高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但在一般的环境中易于锈蚀,耐火性差,细长的钢筋容易被压屈。若在混凝土中配置钢筋,用抗拉强度高的钢筋承受拉力,用抗压强度较高混凝土承受压力,使两者性能得到优化,可充分发挥两者的强度,同时放置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受到混凝土的保护,则不易锈蚀,提高了耐火性能。试验表明,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共同变形;其次,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筋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2×10-5/0C,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1.0×10-5~1.5×10-5/0C,),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使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在实际工程应用最普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它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由于其有效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和构件的刚度因,此在实际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素混凝土结构是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本课程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其中部分内容中将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很多,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如下优点: (1)可模性好:新拌和的混凝土是可塑的,可根据需要设计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或构件。 (2)整体性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好,设计合理时具有良好的抗震、抗爆和抗振动的性能。 (3)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正常使用条件下不需要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 (4)耐火性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耐火性。 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5)易于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比重较大的砂、石材料易于就地取材,且可有效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有利于保护环境。 (6)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 (7) (1)自重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较相应的钢结构大,所以自重大,不利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及抗震; (8) (2)由于自重大,使材料运输量增大,给施工吊装带来困难。 (9) (3)抗裂性能较差: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时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对一些不允许出现裂缝或者对裂缝宽度有严格限制的结构,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提高工程造价。 (10) (4)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11) (5)施工比较复杂:施工受环境、气候条件的限制,雨季、冬季施工以及高温干燥情况下施工,均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建造耗工较多,进行补强修复也比较困难; (12) 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已经或正在逐步得到克服。例如,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以减轻结构自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采用预制装配结构或工业化的现浇施工方法等加快施工速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简述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以在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各种板、梁、柱和拱等简单的构件为标志,但所采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都较低,钢筋混凝土的计算理论尚未建立,内力计算和构件截面设计都是按弹性理论进行的,采用容许应力的方法。20世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图解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图解 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过早出现,充分利用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可 以设法在结构构件承受使用荷载前,预先对受拉区的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它产生预压应力来减小或抵消荷载所引起的混凝土拉应力,从而将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控制在较小范围,甚至处于受压状态。也就是借助混凝土较高的抗压能力来弥补其抗拉能力的不足,以推迟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从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这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图: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的基本原理 (a)预应力作用; (b)使用荷载作用; (c)预应力和荷载共同作用 现以图所示的简支梁为例,进一步说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在构件承受使用荷载q以前,设法将钢筋(其截面面积为)拉伸一段长度,使其产生拉应力,则钢筋中的总拉力为=。将张拉后的钢筋设法固定在构件的两端,则相当于对构件两端施加了一对偏心压力,从而在受拉区建立起预压应力(图a)。当在梁上施加使用荷载q时,梁内将产生与预应力反号的应力(图b)。叠加后的应力如图c所示。显然,叠加后受拉区边缘的拉应力将小于由q在受拉区边缘引起的拉应力。若叠加后受拉区边缘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梁不会开裂;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构件虽然开裂,但裂缝宽度较未施加预应力的构件小。 预应力的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颇广。盛水的木桶在使用前要用铁箍把木板箍紧,就是为了使木块受到环向预压力,装水后,只要由水产生的环向拉力不超过预压力,就不会漏水。

与钢筋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构件的抗裂性能较好。 (2)构件的刚度较大。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能延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并且受弯构件要产生反拱,因而可以减小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3)构件的耐久性较好。由于预应力混凝土能使构件不出现裂缝或减小裂缝宽度,因而可以减少大气或侵蚀性介质对钢筋的侵蚀,从而延长构件的使用期限。 (4)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省材料,减轻自重,既可以达到经济的目的,又可以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范围,例如可以用于大跨度结构,代替某些钢结构。 (5)工序较多,施工较复杂,且需要张拉设备和锚具等设施。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在工程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屋面板、楼板、檩条、吊车梁、柱、墙板、基础等构配件,都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需要指出,预应力混凝土不能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也就是说,当截面和材料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相同,与受拉区钢筋是否施加预应力无关。

论热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论热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及趋势 摘 要:在我国,热处理技术正在不断朝环保化、精密化和少无氧化发展,逐渐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近。本文简要介绍热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热处理生产技术着重发展的领域,主要包括真空热处理技术、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智能热处理技术。 关键词:热处理技术 发展领域 趋势 国内热处理技术在发展之初起点较低,发展底子薄弱。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学习,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热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节能化 热处理技术发展至今,已有了相当科学成熟的管理与生产体系,这也是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最重要原因。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在生产开始前对不同能源的分配使用、生产设备的调配等做出精确预算,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机械设备的满负荷运转,确保一分能源对应一分产出,减少和避免多余能耗的出现。同时,国外先进热处理技术还非常重视废热、

余热的使用,将工业废弃转化为生产能源,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清洁化 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全球性问题,而采用热处理技术的生产过程中所产出的废气、污水、粉尘、噪声以及一些剧毒物质,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热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下了很大功夫,从改良能源的燃烧工艺到废气污水的处理排放,在技术改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注入环境保护元素,使热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生产清洁化。 3.精密化 如今热处理技术所涉及的行业采用的计量单位已是纳米级别,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升级。目前,能够满足纳米级别生产要求的热处理技术和相应设备正在逐步推广,热处理技术的产品质量得到严密控制,其生产工艺和生产线调节也得到很大优化,能够稳定地满足大量精密生产的需求。 4.少无氧化 少无氧化曾经是热处理技术的高端配置,如今已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在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应用气氛进行保护加热的技术也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在真空热处理方面,国内外的差距并不如其他方面明显,主要因为这一技术在国内发展开始较早,没有落下太远。但是国内的生产设备如仪表、气

教育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 所以谁拥有未来,首先是规模领先,接下去是管理较量,然后是资本制胜,最后走向你这个公司变成TMT化,平台化,你就盈利了,就像可口可乐在软饮料的行业地位,就像麦当劳在快餐行业的地位,否则的话,你都是浮云。 中国教育培训联盟:王明夫:我的题目有所改动,我是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说一下教育培训行业的形势。我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一个是我对这个行业的观察。第二是整个行业是资本投资的热点,蜂拥而入。如果在座各位从事这个行业的同仁,如果你缺钱的话,你就来找我,所以钱不是个问题,钱过剩,真正好的教育培训企业不多,是这样一个问题。 第三,因为投钱不是简单投给你就了了,你这个企业的质地怎么样,民办教育行业,根据我们十多年咨询的经验,总体感觉就是,整个行业非常粗放,行业格局呈现出小、散、乱、弱的格局,十年前我给XX俞校长在做顾问,XX整个战略规划,和他纽约上市整个进程的起动,是十年前我起动的。即便是这样做成了XX的老大,今天这么大,目前也才三十几亿的规模,这是非常非常小的。 大家在座多数人都非常羡慕XX那么大,但XX是个典型的中小企业,他确实太小。这个行业的特点就是小,非常散,据说今天有八百家企业,但是没别的一家行业大。很小,很散,肯定就很乱,所以你打上教育培训公司加骗子,结果会出来很多很多,所以他就乱。另外就是很落,你又小,又乱,你能不弱吗?所以整个行业格局就呈现出这样的格局。 王明夫谈教育培训之未来大势 未来的大趋势究竟在哪里?最后就是谁会拥有未来。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 享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这个行业的最大特点,目前市场爆炸,高速增长,增长非常快。刚才陈总,和君咨询团队正在给他做组织优化的咨询,他刚才的数据不是太准确,德勤讲的是2009年是6800亿,2010年是一万亿,增长这么快,这个行业增长

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案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蛋形消化池施工方案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由国家计委立项,是浙江省及杭州市的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中3座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蛋形消化池是目前国内同类工程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技3,池体最大内径24m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单位工程。其单池容积为l0926m,工程规模与我国首次在济南建造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蛋形消化池相当,目前与其并列属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该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设计,中国建筑八局浙江分公司施工。 1工程概况 消化池池体高32m,埋深13.6m,内空高41.7m,池壁厚由700mm渐变至400mm,外形呈三维曲面体。池体内壁采用无毒环氧防腐涂料防腐,外壁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钢龙骨彩钢板饰面。基础为桩承台,50根?1000mm钻孔灌注桩,长45m,钢筋混凝土承台厚度最小为1600mm。池体为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为7·j5,直径15.7mm,公称面积150m㎡,标准强度为1860N/m㎡,环向共设置122圈(由呈半圆形的2束筋组成)预应力筋,且为分段均布(分3种规格:5×7·j5、4×7·j5、3×7·j5),竖向均匀布置64束(3×7·j5)预应力筋。混凝土等级地下无须应力部分为C30、S8,其余为C40、S8,均掺4%TJ外加剂。 2工程施工特点 2.1非预应力钢筋安装尺寸、位置要求准确地下承台部分钢筋由多层环向、竖向和径向钢筋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地上壳体部分钢筋为2层由环向和竖向钢筋组成的网片。环向钢筋在现场放大样用弯曲机弯曲成型,采用电弧焊将其焊成封闭式的圆环。环向筋和竖向筋形成壳体网状结构,安装成型后难以校正,所以对钢筋尺寸、位置要求准确,否则模板无法就位。 2.2模板及支撑体系复杂消化池池壁呈三维曲面体,其截面尺—寸随标高变化而变化,模板及支撑体系加工、安装、校正难度大。 2.3混凝土质量要求高混凝土工程质量要经受满水闭气试验的考验,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施工缝处理要求很高;池壁为曲面,预应力张拉孔加固筋多,混凝土振捣困难;混凝土养护难度大。 2.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难度大预应力张拉孔的尺寸受结构限制,预应力筋张拉只能采用变角张拉。预应力筋分布广,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就位和移位都十分困难。 3非预应力钢筋安装 3.1钢筋支架 钢筋支架安装前,先计算出支架尺寸(包括半径等)与标高的关系,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池体中心线量出相应标高的支架半径以确定支架位置。本工程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基础底板部分钢筋采用L50mm×5mm支架;承台部分利用本身的结构钢筋作为支φ25架,即将竖向筋、环向筋和径向筋点焊成整体,形成立体骨架体系;地上壳体部分采用. 钢筋制成的平面衍架,间距为1500mm(见图2)。 3.2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是在现场大样的基础上进行下料和弯曲制作,其误差控制在5mm范围内。 钢筋安装的顺序是先安装结构钢筋网片,然后为开洞及安装洞口加固筋。安装前计算出竖向筋每隔500mm高度或径向筋不同半径(间隔500mm)的间距,并标注在钢筋支架上。安装时,先每隔500mm固定竖向筋或径向筋位置,然后再安装水平筋或环向筋。为增强结构钢筋的整体性,可适当将结构筋与支架点焊连接。钢筋安装比模板工程要提前一个施工段。钢筋接头采用搭接和绑条焊(d≥22mm)。

教师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教育投资及在线教育情况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总体表现为教育投资逐渐回暖,行业大趋势向好。截至2018年4月共录得教育一级市场投资1943起;其中2018年前4个月合计录得128起并购,同比增长80%,反映出一级市场教育投资持续回暖的态势。具体来看,资金往中后期项目聚集,复投率提升。从细分赛道来看,在线教育在经过最近几年商业模式试错和市场验证后,领跑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备受资本青睐,大额融资不断。 从融资数量看,2018年前4月数据同比增80%,呈现逐步回暖趋势。分年度来看,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资在2014至2017年保持高热度。2015年达到顶峰523起,随后两年市场逐渐降温,教育投资市场趋于冷静。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大体呈现逐季度上升态势,教育投资逐渐回暖,2018年数据显示出进一步上升趋势,前4个月同比增长80%。

2010-2018年中国教育投资走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教育与培训行业市场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以来教育投资逐季度回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融资轮次看,前期投资占主导,后期投资占比逐步提升。教育行业投融资中,总体上前期投资占比最高,达到79%。除此之外,在后期投资中,投资者在新三板(3%)、战略投资(3%)等轮次中也会选择投资进入。2017年以来前期投资占比降到70%以下,2018年持续下滑,前期投资占比降到69%。与之对应的2018年后期投资占比为17%,与2017年持平,为近5年最高。教育市场投资进入分化期,存量标的融资能力有所强化,市场更加关注成熟标的。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现状与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现状与发展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摘要】本文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常用的结构型式来说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上的应用与发展;分析了这些结构型式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同时还分析了影响其运用和发展的相关因素,以促进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更进一步发展。【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型式运用与发展结构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the writing is that according to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common structure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bridge ;and analyz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structure typ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At the same time,the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factor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Key Words】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typ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ucture 【正文】 一、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上的应用与发展。 二、公路板式桥

教育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主要指对适龄儿童、少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 一、互联网教育兴起 千年来 , 教育作为选拔人才的稀缺资源不为大多数人所拥有; 千年后 ,MOOC 开始提供线上免费名校公开课 , 互联网改造传统教育行业序幕拉开 : 1)90 年代末因互联网诞生远程学历教育 : 网络学院 , 开始起步 ; 2)20 世纪初随着传统线下培训机构转战线上, 在线教育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3)21 世纪 10 年代 , 互联网基本普及 ,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互联网改 造传统行业的序幕也渐渐拉开。 从启蒙教育到定制养成的中国教育金矿。活到老 , 学到老 , 中国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 一生。从天真儿童、懵懂少年 , 到而立青年、知天命的中年 , 我们的教育从 1)学前启蒙教育 ; 被动接受 2)K12 教育 ; 主动选择 3) 高等与职业教育 ; 演化到 4) 定制养成的公益旅行、冥想灵修等。这一过程伴随个人认知能力演进与教育细分需求演进 而展开。 在线教育需求的爆点正在临近 , 主要受益于网络基础的优化、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 , 以及政策、行业等因素驱动。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比 PC的普及更能带动互联网教育的应用 , 它将碎片化时间带入移动化学习的潜在市场。目前互联网教育产业规模约为 900 亿元左右 , 按此计算对整个教育产业渗透率约为 2.7%。 需求类型比较 : 体制内是主战场。教育产业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类市 场, 两部分相加总的市场空间达到 3.3 万 ; 其中体制内 K12+高等教育体量约占教育产业总 额的 84%。 需求的相对刚性决定应试教育是份额最大的一块市场。未来 3-5 年的时间段 , 考试仍 然将继续担当教育市场需求出口的主角 , 从而驱动应试教育市场容 量 :1)K12 、高等教育的教学能力不足 , 教学资源失衡、优质教学资源稀缺 , 导致考试仍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教学的主要筛选手段。 2) 职业招聘领域的能力识别机制相对欠缺 , 考试证书是为数不多的能力的显示信号。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及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1. 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徐变对混凝土 结构造成哪些影响? 2. 什么是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收缩对混凝土 结构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 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里? 第十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其材料 1. 什么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2. 简述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3. 什么是预应力度?请简述不同配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度的取值? 4. 我国《公路桥规》根据预应力度将结构分为几类? 5. 预加应力的主要方法有几种? 6. 简述先张法和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

施工工序,并指出其在施 加预应力方法上的不同之处。 7.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混凝土有哪些要求?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 8. 公路桥梁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预应力钢筋有何要求?其常用的 预应力钢筋有哪些? 9. 锚具和夹具各指什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对锚具有何要求?按照传力锚固 的原理,锚具如何分类? 10. 公路桥梁中常用的制孔器有哪些? 11. 如何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三种概念?它们在结构受力分析和设计中有何作用? 第十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设计与计算 1.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从预加力到最后破坏一般经历哪些受力阶段? 2. 何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何为预应力筋的永存预应力? 3.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中,何为消压弯矩?何为消压状态?该状态下构 件截面上的应力特征是什么? 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中,何为开裂弯矩?其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精)

第9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 1.何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答:所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在外荷载作用之前,先对混凝土施加压力,造成人为的应力状态,它所产生的预压应力能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部分或全部拉应力◆。这样,在外荷载作用下,裂缝就能延缓或不会产生,即使出现了裂缝,裂缝宽度也不致过大。 2.与非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答:与非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出现裂缝或推迟裂缝的出现,在同样的荷载下,能减小裂缝宽度,因此也提高了构件的刚度,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如用在处于腐蚀性介质和潮湿环境中的结构以及海洋工程结构中,可根本解决裂缝问题,对水工建筑物的意义尤为重大。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从而节省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可建造大跨度结构。 (3)施加纵向预应力可延缓斜裂缝的形成,使受剪承载力得到提高。 (4)预应力可以降低钢筋的疲劳应力比,因而提高了构件的抗疲劳性能。 3.根据预应力对构件裂缝控制程度不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分成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根据预应力对构件裂缝控制程度不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分成:全预应力混凝土、有限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全预应力混凝土:在全部荷载即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下,截面不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称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全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是: (1)抗裂性好。由于构件截面不出现拉应力,混凝土不开裂,因而其抗裂性能好、刚度大,常用于对抗裂或抗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结构,如核电站安全壳、贮液罐、吊车梁等。 (2)抗疲劳性能好。预应力钢筋从张拉到使用阶段的全过程中,其应力值变化幅度小,所以在重复荷载下抗疲劳性能好。 (3)反拱值可能过大。当活荷载较大,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于预加应力较高,引起结构的反拱过大,使混凝土在施工阶段产生裂缝,影响上 部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 (4)延性较差。由于构件的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较为接近,使构件延较差,对结构的抗震不利。 有限预应力混凝土:在全部荷载即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下,截面拉应力不超过混凝土规定的抗拉强度;在长期荷载即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下,截面不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称为有限预应力混凝土。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的裂缝宽度不得超过允许的限值,称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1)节约钢材。可根据结构构件的不同使用要求、荷载作用情况及环境条件等,对裂缝进行控制,降低了预应力值,从而节约预应力钢筋及锚具的用量,降低造价。 (2)反拱值不致于过大。由于施加预应力较小,可避免产生过大反拱。 (3)延性较好。由于配置了非预应力钢筋,可提高构件的延性,有利于结构抗震,并可改善裂缝分布,减小裂缝宽度。 (4)与全预应力混凝土相比,可简化张拉、锚固等工艺,其综合经济效果较好。对于抗裂要求不太高的结构构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已得到广泛应用。

2017年热处理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热处理行业分析报告Array 2017年1月出版

文本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3) 1.热处理行业监管体制 (3)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3) 二、行业发展现状 (5) 1、热处理设备制造业竞争格局 (5) 2、行业产业链结构 (6) 3、行业发展方向 (7) 三、市场规模 (8) 1.机械基础件行业 (8) 2.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10) 四、基本风险特征 (12)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2) 2.经济波动风险 (12) 3.政策风险 (13) 4.技术风险 (13) 5.人才短缺风险 (14) 五、行业竞争状况 (14)

一、行业监管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 1.热处理行业监管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热处理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热处理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制定产业政策,发布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技术改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协调管理下的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承担热处理行业的引导和服务职能。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行业自律,调查研究国内外热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向政府提出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建议;协调机械制造各行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推动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组织开展行业对外技术经济协作与交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主要负责组织评价热处理行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发布中国热处理行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承担科学技术重大项目或课题的论证、评估、咨询和成果鉴定工作;承担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组织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活动等,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下属的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热处理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主要负责全国热处理专业标准的技术归口,标准的制订、宣传和贯彻。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 热处理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如下表所示: 序号发布单位法律法规/政策名称同热处理行业有关内容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第10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习题答案

第10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0.1选择题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2.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C )。 A. 21l l σσ+; B. 321l l l σσσ++ ; C. 4321l l l l σσσσ+++ ;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减少预应力直线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σ( C )。 A. 两次升温法; B. 采用超张拉; C. 增加台座长度; D. 采用两端张拉; 4.对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系; B. 应力松弛与钢筋品种有关系; C. 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 D. 进行超张拉可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5.其他条件相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延性( C )。 A. 相同; B. 大些; C. 小些; D. 大很多; 6.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使用条件下,构件截面混凝土( A )。 A. 不出现拉应力; B. 允许出现拉应力; C. 不出现压应力; D. 允许出现压应力;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采用钢绞线、钢丝、热处理钢筋做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D )。

A. C20 ; B. C30 ; C. C35 ; D. C40 ; 8.《规范》规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且不应小于( B )。 A .ptk f 3.0; B .ptk f 4.0; C .ptk f 5.0; D .ptk f 6.0; 9.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构件中,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预应力损失I l σ应为( A )。 A. 21l l σσ+; B. 321l l l σσσ++ ; C. 4321l l l l σσσσ+++ ; D. 54321l l l l l σσσσσ++++;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B )。 A .2 /80mm N ; B .2/100mm N ; C .2/90mm N ; D .2/110mm N ; 1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总损失值不应小于( A )。 A .2/80mm N ; B .2/100mm N ; C .2/90mm N ; D .2/110mm N ; 12.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加载至混凝土预应力被抵消时,此时外荷载产生的轴向力为( A )。

(完整版)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问题汇总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中存在哪两个问题?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如何? 答: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降低了构件的刚度,而裂缝的开展又使处于高湿度或侵蚀性环境中的构件耐久性有所降低;二是很难合理利用高强度材料。为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需要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这将导致自重过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 预应力混凝土是采用预先加压的方法间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克服了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缺点,可延缓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并取得节约钢筋,减轻自重的效果。 2.按照张拉钢筋与浇捣混凝土的先后顺序,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可分为哪两种? 答:按照张拉钢筋与浇捣混凝土的先后顺序,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可分为:先张法、后张法两种。 3.先张法施工的具体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先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如何传递的?什么是先张法?先张法施工有何特点和适用? 答:先张法施工的具体过程是:(1)张拉:先在台座上按设计规定的拉力用张拉机械或电热张拉钢筋,(2)固定:用夹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台座上或模板上,(3)浇注:然后浇筑混凝土,(4)放松: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后,把张拉的钢筋放松,钢筋回缩时产生的回缩力,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传递给混凝土,使混凝土获得了预压应力。 先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的。 这种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的方法称为先张法。 先张法施工的特点和适用:先张法施工工艺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同时,先张法不用工作锚具,可重复利用模板,迅速施加预应力,节省大量价格昂贵的锚具及金属附件,是一种非常经济的施加预应力方法,适合工厂化成批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但是,先张法生产所用的台座及张拉设备一次性投资费用较大,而且台座一般只能固定在一处,不够灵活。 4.后张法施工的主要工序包括哪几个环节?后张法构件中的预应力是如何传递的?什么是后张法?后张法施工有何特点和适用? 答:后张法施工的主要工序是:(1)浇注:先浇筑混凝土,在构件中配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上预留孔道,(2)穿筋: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后,将钢筋穿过预留孔道,(3)张拉锚固:以构件本身作为支承张拉钢筋,同时混凝土被压缩并获得预压应力。当预应力钢筋达到设计拉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两端,保持钢筋和混凝土内的应力。(4)灌浆:最后,用高压泵在预留孔内压注水泥浆,保护预应力钢筋不被锈蚀,并与混凝土结为整体;也可不灌浆,完全通过锚具传递预压力,形成无粘结的预应力构件。 后张法构件是依靠锚具来传递和保持预加应力的。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压力的途径不同,是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本质差别所在。 后张法是先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结硬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在构件上张拉钢筋的方法。 后张法施工的特点和适用:后张法不需要台座,所以构件可在工厂预制,也可现场施工,应用比较灵活。但是,后张法构件只能单一逐个地施加预应力,工序较多,操作也较麻烦,而且,后张法的锚具耗钢量大,锚具加工要求的精度较高,成本较贵。因此,后张法适用于运输不便的大、中型构件。 5.电热张拉法施加预应力的原理是什么?电热张拉法有何特点?电热张拉法有何应用?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与趋势

中外热处理工艺现状和趋势 热处理工艺现状 中国热处理工艺现状简介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提高机械零件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由于热处理影响的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它一般不会改变制品的形状,不会使人直观地感到它的必要性,弄不好还会严重畸变和开裂;破坏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致使制造过程前功尽弃。所以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长期存在着“重冷(冷加工)轻热(热加工)”现象,以致这个行业很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而机械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热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热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现有热处理生产企业、从业人数、设备数量和能力都有大大增长。目前来说,我国在热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某些热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研究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在热处理生产工艺水平和热处理设备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扭转热处理生产工艺和热处理设备落后、工件氧化脱碳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的局面。 目前在我国工业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还是常规热处理工艺,今后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比重,但正在日益改进和不断完善。要以少无氧化加热、节能、无污染和微电子技术在热处理中的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的热处理成套技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常规热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热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全面提高热处理的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水平,这对于改变我国热处理技术的落后面貌,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热处理工艺技术应用还不十分广泛,对热处理工艺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特别从事热处理工艺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大,现今热处理专业比较冷淡,这些都需要做出大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热处理环境给人感觉脏乱差,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够严格,这些都阻碍了热处理工艺的发展,同时阻碍了中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 中国热处理工艺行业、学术团体 中国全国性的热处理行业、学术团体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和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 英文名称是CHINESE HEAT TREATMENT SOCIETY ,简称CHTS。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于1936年,下设29个专业学会和30个地方省市学

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未来发展趋势 大数据引领的风潮仍在继续,大数据革命推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教 育已经逐渐迈入大数据时代,那么大数据在教育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趋势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成为基石 教育数据采集与深度分析成为各应用系统的必备功能。教育信息化市场产 品类型丰富,涵盖教学、管理、教研、培训等多种业务。随着教育大数据战略 与应用价值的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将加强数据采集与深度分 析方面的功能,以采集更丰富的教育数据,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性和产品竞争力。此外,为了辅助用户解读和理解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技术也越来越流行,成为各应用系统的基础性技术。 趋势二:产品体系多样化 教育大数据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多样化。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及 其他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应试教育将逐步转向真正的素质教育。提分将不 再是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唯一需求,教育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教育大数据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提供特色服务的 产品。据某机构调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大数据产品主要的需求是学习分析、 预警类产品,辅助教育管理、决策类产品,教育教学评价类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类产品。 趋势三:产业链分工精细化

教育大数据产业链分工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专业化。追求极致是互联网 思维的要点之一。为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度,教育大数据产业将 进一步细化分工,产业链条之间的协同和运作将更加高效、专业。每个环节都 将由专门的提供商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基础教育大数据市场有望出现 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数据采集、数据安全或教育数据挖掘的优秀本土企业。 趋势四:数据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教育数据安全与隐私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产品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随着 社会公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大数据产品需要进一步提 升数据安全性能。政府及教育机构在采购教育信息化产品时,数据安全将成为 重要的考量点和评估指标。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单位,也会将数据安全与 隐私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纳入标准体系。达不到数据安全标准的企业产品,将面 临巨大的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趋势五:产学研合力谋求突破 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学校的深度合作。教育大数 据产品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推广,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完成。企业一方面需要准 确把握中小学的实际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又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协同攻克关键 技术难题,设计有效的产品应用模式与策略。因此,教育大数据市场将呈现企、校、研广泛合作的态势,三方优势互补、有效协同,涌现一批优秀的、接地气 的教育大数据产品。 趋势六:人才培养意识开始凸显 高校纷纷加强教育大数据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数据人才匮乏是 影响我国教育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承担着教育大数据专门人才培 养的重任,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开设教育大数据课程或者设立相关专业方向。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大全

中央电视塔塔身竖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第1章工程概况 中央电视发射塔是国内首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身的高耸结构。塔体地面以上高度为40 5m,施工高度为420m(图4-4-1),竖向预应力结构包括塔身和两节混凝土桅杆。该塔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达到9度。塔身和桅杆均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保证塔身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刚度。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使全塔处于弹性状态;在遭遇到高于设防烈度的强震后,仍有较好的延性与变形恢复能力。 塔身及桅杆竖向预应力筋布置如图4-4-2所示。 图中第①部分为16-7Φj15,第②部分为24-7Φj15,第③部分为64-7Φj15,第④部分为20-7Φj15。 塔身由外筒和内筒组成。外筒截面为环形,其外径自下而上由39.34m变至12.00m。塔身竖向预应力筋包括由-14.3m至+1l2.0m和+257.5m沿筒体布置的两段,分别为20束和64束7Φj15钢绞线束。塔身和桅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截面上有效预压应力值为1~1.5MPa。 塔身竖向预应力施工是该塔预应力施工难度最大的部分。竖向预应力束最长达271.8m,国内尚无施工先例可借鉴。为顺利完成该塔竖向预应力施工,采取了技术论证、试验研究和探索型施工试验直至工程应用逐步深入进行的技术路线。针对竖向预应力施工的特殊性,提出如下施工难点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竖向预应力预埋管材料的选择及铺设工艺。 竖向预应力超长束的穿束关键技术的研究。所采用的穿束工艺应具有施工简便、实用性强和效率高等特点。 竖向预应力张锚工艺研究及张拉辅助设备研制。 竖向孔道摩阻损失测定方法研究。 竖向孔道灌浆的浆体性能试验及足尺灌浆试验。 第2章竖向预应力管道铺设 中央电视塔塔体竖向孔道最长达27l.8m,预应力管道的铺设和塔体滑框倒模施工同步进行。竖向孔道从底部-14.3m开始,直至+257.5m铺设完毕,整个施工周期较长。管道的铺设工艺受塔身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各个工序影响,避免竖向孔道堵塞和过大的垂直偏差,是研究管道铺设工艺应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由于塔身竖向孔道的铺设随塔体滑框倒模施工逐节向上完成,塔身外筒环形截面的外径逐渐变化,且塔楼部位的水平与竖向结构交叉及各种孔洞较多,因此管道铺设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此外,塔身混凝土浇筑采用了振捣成型工艺,冲击作用对孔道管可能造成损坏。为保证竖向孔道材质本身的可靠性,确定采用镀锌钢管作为竖向孔道材料(内径68mm),其连接采用套扣和套管焊接工艺。尽管镀锌钢管的成本高于波纹管,但用作竖向长孔道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孔道管辅设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施工过程中不会锈蚀。 塔体混凝土浇筑时,可避免发生振捣冲击而损坏孔道管的现象。 孔道垂直灌浆过程中,钢管可承受较高的压力。 刚度大,水密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和连接。 塔身滑框倒模施工中,孔道铺设采用定位支架,以保证其位置准确。随着塔体的逐步升高,采取了定期检查并通孔的措施,每根孔道管的上口均加盖,以防异物掉入堵塞孔道。实践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