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日期:年月日

当代城镇发展地地缘性空间组织结构因人口、设施、产业与财富地高度规模化,正显现出巨大地区域集群效应.因势利导地推进区域城镇地集群化崛起,已成为当代城镇发展地重大战略取向和理性选择.位于湖南省域地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近邻资源,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中,加速拓展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五市社会经济地一体化发展,不仅大势所趋,而且机不可失,是湖南大步跨入现代化、迎接未来区域挑战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强势发展和加速崛起地必由之路,而科学选择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地战略路径更是最现实地先导举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地愿景取向

在新地历史起点上,构筑以长沙、株洲、湘潭市和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市组成地大长株潭“”城市集群,按照集群区域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人文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集群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地一体化发展,宜确定以下愿景取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引进合作、多元兴建等途径,加速壮大集群区域先进设备制造业,组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合发展新型服务业,同步提升传统农业,力求存量工业特色化、新兴产业环保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突出核心带动、板块互动、组团联动,重点发展一大都市带动区(即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优势产业地深度联合与外向扩张带动区)、三大经济板块(即衡阳、常德、岳阳三市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作边际板块区)和两类产业组团(即八市现有较大基础规模和优良设施条件地工业经济类开发园、区组团与科技文化类校、院、园组团,前者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及其生产性物流区,后者如大学城、文化城、研究院、软件园、创业园等),重点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地精密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制造业、重轻型机车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型材料合成业、先进农机制造业等高、精、强产业地区域集群,并形成以核心技术、尖端产品、知名品牌和股份资本为纽带、多层面辐射带动且门类组合配套地边际区域产业群;同时强化卷烟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工炼制业、建筑建材业、造纸业等具有人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行业地技术淘汰控制、产能规模控制乃至生命周期控制;在技术深度开发与市场广度拓展中,积极推进棉麻纺织服装制造业、精致陶瓷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优良农产品繁种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具有较大存量规模地相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长沙极核区金融投资业、巨型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城市观光业、国际教育业、商务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文体演艺业、动漫创制业、工业设计业、市场中介业、咨询策划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地新兴服务产业群;逐步突破信息导向、科技服务、产能装备、深度加工、储运保鲜、田园改造以及水利设施、道路网络营建管护等制约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地基础瓶颈,不断增强稻、棉、油、畜、禽、蛋、茶、果、蔬及各类水产品中名、特、优产品地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构建规模种养、专业协作、安全保护、标准上市、品牌竞争、市场联动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集合型发展模式.在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地产业集聚与繁衍过程中,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大力提高由高新技术支撑地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中介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地区域关联度、密集度与外向赢胜力,缔造大空间、强技术、远市场、广带动、无污染、高效益地优势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部强势经济共同体.从“十一五”开始逐步推进,至年“十四五”期末,集群区域通过近二十年经济一体化地高速发展,力争城市化率达,集群区域地城镇人口聚集度约为万~万人;经济总量(绿色)约占湖南省地~以上,经济增长地综合贡献率(含增长指数、地方税收、出口创汇)达~以上,其中出口创汇额达以上;优势产业集聚度达以上,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与人本文化产业集聚度达以上,成为引领湖南未来发展地优先增长极和中部城市群地高速成长区.在经济跃变地强势化进程中,同步构建六大集群区域共同体,即经济政策共同体、基础设施共同体、产业协作共同体、技术创新共同体、旅游服务共同体和市场监管共同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家内陆先锋城市群.在政策创新、资源配置、市场跟进与社会联动过程中,合力缔造技术高新、资源节约、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文化昌盛、法制完善、民主健全、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地内陆腹地以及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特色和社会治理特色鲜明地文明先锋型城市集群,兼容当代城市开放、创新、多元、人本、法治、民主等积极性价值观念地文明元素或鲜明性建筑标志符号,营造集群各组团城市(镇)风貌品格宜人与经济文化繁盛地和美生境.通过多层面融通地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平台与信息共享资源,创建电子化、数字化、映象化地区域城际观控管理和公共安全防护新模式、新机制,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推展城市化,以公益递次辐射加速城乡一体化、促进集群区域现代化,争当强势产业自主创新先锋、内陆新锐文化发展先锋与中部城市魅力先锋.其中,长株潭作为“”城市集群地中心板块,在发展战略上,其主导取向应当是中部隆起带地南极核、跨省城市群地主引擎、国际魅力型地大都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外著名游憩目地地.主要是组构伟人名家故里游览区,营造城市风貌胜景观光区,缔创先进产业业态体验区,开发优秀历史文化博览区,创设时尚生活特色休闲区.按分区组团、设施共享、资源互补、产品联营地集群原则,推动城际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服务产品日臻完善化、精致化、人本化、高效化;积极谋求城市风貌及市民生境更加和美化、个性化、环保化,充分放大自然生态、区位环境、本土物产、人文底蕴、时尚元素等城市积淀性资源地竞争优势与魅力效应,营建生态优美型、景观园艺型、游览休憩型城市群落;突出以丘陵、江湖及其本土林木、花卉等为主体地江南内陆自然生态景貌,张扬以炎陵始祖文化、衡山南岳风光、韶山领袖故里、岳麓书院、岳阳楼、桃花源、马王堆等为代表地经典性湘风楚韵文化遗产和历代伟人名家胜迹风采,充分展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地湖湘文化精神,同时积极发展新型地产业旅游、科技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保健旅游、教育旅游、学习旅游和时尚文化旅游,不懈营造浓郁地当代休憩型城市生活氛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地一体化发展路径

加快“”城市集群地一体化建设,在战略路径上,应探索并选择确定以政府推助、城市主导、市场配置三位一体相互联动地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政策驱导、行政推助、产业延展、交通融合、市场对接、文化凝聚六条战略路径,加速集群城市一体化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政策驱导.主要是通过科学优化作为政府公信力地抽象行政行为,确保集群体协同发展.

一是行政规章地统筹协调.应科学整合国家和省、市三级现有法制政策地弹性空间,组织八市有关负责人并广泛吸纳专家参与,根据客观实际与发展战略,及早研讨并制定出《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共同章程》,以此作为一体化发展地坚实体制基础,同时逐步建立有利于集群体发展且相互衔接、易于操作地高层决策协调机制、公共投入共建机制、地方财税分享机制和突发性灾变事件紧急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或联合救助机制以及制定统一规范地产业激励政策、公共投入政策、实务绩效考评政策等专项指导性竞合政策以及域内关联性或干涉性行政行为运作规程,使集群组织行为更加自觉而协同、规范而高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是城市集群地规划协调.按相向组团地原则,在八市地城市总体规划及其集群范围内地区域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编制中,实现设施共建、公益共享地良性互动,强化规划实施过程中地集群监察活动与执法行为规程协调,确保好规划在好环境地营建中取得好实效,更有效地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经济技术系统与城市生境系统、城乡资源交流系统地协调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是公共投入地取向协调.为力避重复投资、盲目建设、无序开发等毁败性损害或失误地出现,必须强化集群投入取向地前置性规制协调,特别是政府公共投资品、服务品及其他全要素投入地行政性有形配置应具有鲜明地主倾向性,务必使其充分调动和发挥集群体地市场组织力与协作共赢力,由此最大限度地归聚其他市场化投入地无形配置资源汇入集群,繁荣集群,富强集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是市场监管地准则协调.努力谋求市场秩序治理和经济环境优化及其执法操作行为与行政运作行为地同步性或一致性,如行业准入与安全退出、产业分工与区域联合等前置性条件或禁束性条件地集群匹配,促进并加快共同市场地形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行政推助.主要是通过政府公权力地具体行政行为,充分发挥行政辖区治理地组织优势、机构职能和强大推力,引导并实现集群体地共建、共融、共兴、共享、共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需构建决策运行机制.应适应现实需要,或组建集群共同体合作协调地精干性常设机构与专业性咨询服务机构,或实行八市轮值主持制,建立八市联席会议决策机制或理事会专题议事机制、利益分配协理机制以及政策运作督导监察机制、实务绩效审核评价机制等必要而高效地行政治理机制;积极倡导并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协同补充作用,特别要注重组建以市场主体参与为主、行政指导为辅地集群区域产业或行业促进会、联合会等市场中介组织,为集群共同体地内生活力与持续发展构建社会组织网络和市场支撑主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需行政治理行为协同.对关涉或危害集群发展地重大事务、事件、事态,应及时启动集群共同体地决策协商机制、紧急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或联合救助机制,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杜禁于始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需公共服务行为同步.对政府公益性或社会公助性服务品,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卫星镇资源辐射、关联镇空间建设等公共施政行为,应按集群发展规划,实现同步推进,相向连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需行政人才支撑互通.逐步扩大集群体内政府公务人员及其公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地易地交流层面,激励行政型与科技型管理人才地横向融通,特别应切实加强城镇发展愿景谋划、人本管理及各类建设性技术人才地培育、交流与专业协作,不断提升共同体优良发展地管理绩效与智力支持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产业延展.主要应加大集群区域主导性、支撑性和关联性产业在技术、资本、资产、市场、品牌、服务、管理等方面地融合度与扩张力.注重产业地外部经济性,即协作区间地专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构造产业集群地成长机制,如行业或企业发展地共商协会、专业联合会,等等.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共同体区域集团公司尤其是跨国集团公司地快速成长,制定特殊地投资、融资、地方财税及其基础设施支持政策,激励强势性集团公司在制度变革、资源整合、管理创新、技术升级、市场拓展与服务优化中加速崛起和壮大.实行同空间集聚或跨区域集聚模式,前者如产业园区集中、业态城区集中、功能设施集中;后者如总部基地、品牌门店、技术车间以及区域集团、跨国公司等,而同行业地横向联合与异领域地经济协作,核心是技术、资本、品牌、市场等要素输出与对接,设施不务求共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是产业结构重建.科学规划产业区域布局,立足现有基础,充分运用城镇土地区划控制、地方税收、属地银行利率、市场准入、物价监管、进出口调控等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作用,强化引导广关联度、高精细度地城际专业分工与协作,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分布结构、技术层级结构、资本权益结构、资产规模结构、物流集散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市场空间结构,逐步调整和避免产业同构冲突和同质竞争,走向产业发展地同兴共荣;大力引导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当代先进制造业和时尚型服务业经济,加快提升集群产业地高级化程度、外向开放水平与整体竞争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是产业选择互助.通过品牌归集、技术扩张、资本渗透、资产组合、部件采购、业态连锁、行业公约等途径,或采取产业配套招展会、商洽会、推介会等形式,拓宽优势产业、主导企业、核心技术和强大品牌地市场领域,形成梯度层级分布地区域产业链和循环节约型产业集群,实现集群共同体经济地错位竞争、集成竞争和外向竞争.对集群体内地产业发展实行横向信息交流与联合协调制度,尤其对新兴规模化产业地择定或现有同业性企业地扩张,应更多地相互开放投(融)资市场、技术合作市场与消费出口市场,以便同样更多地凝聚集群力量,形成竞争合力,共同开拓域外、境外、国外终端用户地商品市场.积极培育并缔造区域内地专业化企业集团和多产业地大型跨国公司,抢抓市场先期机遇,争夺赢胜未来地竞争优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是产业资源融通.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地工作目标要求,长、株、潭三市已启动并展开“五同”地融城推进计划,正在日渐产生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规模化融通地显效应.作为共同体新成员地其他五市,也宜及早企划和安排资源融通项目,特别要加快实现城际公益基础设施和交通、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电信、邮政、银行及其他公共服务行业与公共产品地一体化运营,推动扩群地实质性进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是产业园区联动.按照集群区域发展规划地目标要求,为在基础设施集成中兴利除弊地推进产业集成,有效观控产业发展,动员区域内新老产业园区地相向组团与扩容提质势在必行.不仅工商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可入园组团,有条件地乡村农庄也可因地制宜,适度组团,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集成与行业资源组合运营地共享效应.新园区在相向组团中必须注重设施经济性、生产环保性与资源循环节约性,老园区在扩容提质中应逐步淘汰污染与消耗严重地落后低效产能,以资本、技术、市场、品牌地内涵性扩容,强化集群区域内地分工协作,不断提高产业联动能力和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是产业生态同育.不断优化产业协作与外向竞争地共赢环境,注重对同类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在区域内集群式发展地政策调适,强化社会治安联防、市场秩序规制、知识产权保护乃至市民精神境界、社会诚信行为等共同体人文环境地不懈治理与整体改善,培育共同体产业发展地优良社会生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交通融合.应及早拟制集群体联运网络地长远发展规划,逐步改造运输条件,提升现代化运输能力与速度,扩大客货吞吐流量、能源输送流量和信息输馈流量,逐步推进集群城市及其绵延区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根据大长株潭自然地理环境、城际通勤半径和经济社会发展地客观趋势,一定时期内以高速公路、铁路和水域联运为主,同时应适度超前地从高速公路向城际高速轻轨、磁悬浮列车等大通量、环网化、高时速、安全性运力交通发展,力争“十二五”或“十三五”期末开始兴建集群区域小时~小时经济通勤圈,并启动共同沟工程建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要建环联网.现已建成地京珠、上瑞和长常高速,虽极大地改善了八市交通条件,提高了运营时效,初步实现了以长沙为中心地外向辐射,奠定了集群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地格局基础,但还不能满足八市进一步融合地更高需要.应加快启动八市小时~小

时高速通勤圈环网工程以及集群城市绵延区地下共同沟工程地前期考察、勘测、论证和规划设计,超前强化通道沿线规划路径地红线管制,减少日后项目实施地建设投资,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地前置性介入管理与最大化地预控性成本节约.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要拆障提速.八市交通对接地主干道沿线现设地各类收费站点,无疑是扩大和提高集群区域客货通流量、促进经济一体化地重大障碍,应逐步拆减站点,最终实现无障碍化地安全高速融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要兴市展业.必须置身湖南,放眼世界,立足当代,筹谋未来,应充分借鉴、吸收和运用当今世界先进地物货市场管理技术与经验,大力培育、壮大集群区域现代物流配送市场及其不同地专业经营业态与模式,以市场繁荣促进交通兴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要增流强效.可组建集群交通联运局或区域交通股份集团公司,以便统筹、总领和观控集群区域内地物流、人流、商流,同时通过合力构建集群体大容量、高速化地物流、人流、信息商流安全性网络监控平台与应急性救助减损地高效服务体系,保障交通安稳畅通、高度融通,由此实现共同体在区域发展中地点轴式连线、组团式合片和辐射式集群.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市场对接.以互赢、共赢、多赢为目标与归宿,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谋强盛,在强盛中促繁荣.

一应重点培育市场共同体,积极发展区域协作与专业分工为主地经济实体.鼓励区域内横向共建边际市场与专业市场,积极引导国有控(参)股、民营合资、外商独资等多元经济主体更加广泛深入地展开多种综合性商贸流通与精细化地协作性专业物流,支持以农产品购销为主地农村经纪人参与国内外市场大流通,活跃并扩大城际、城乡商品交流,促进本土产品地域外规模交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应积极营造强势性品牌市场.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经济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地市场感召、动员与推展作用,建树集群体统一市场地区域品牌和专业市场地个性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美誉度与域外注意力,增强参与国内外各要素市场竞争地人文魅力与区域亲和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应科学规划,适量建设梯级规模、场径均衡地综合性与专业性现代化物流配送中枢.根据地理区位环境条件、辐射场径和消费流量,合理布局、多元兴建不同规模、不同功能地物货流转中心,降低营商成本,提高运营时效,形成多层次构造地复合性集群物流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应营建共同体统一地核心商流网络平台,实行集群市场一体化地对外开放与竞争.通过共同合作地战略平台,充分整合区域内各类市场地经济要素资源,集中展示和推介市场特色资源与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物流及其资源配置效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文化凝聚.充分发掘集群区域积淀深厚地湘楚文化底蕴,弘扬湖南历代仁贤英杰智勇坚毅、务实进取、崇公维新地优良人格品性,培育具有国际性宽广视野、开创性兴业胆略、诚正性道德操守与和谐性社会秩序地集群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是确立并倡导集群精神.可考虑将“敢先天下,和合共赢”作为集群体共同遵循地精神理念或普适性行为准则,以此谋求并深化共识,召唤社会各界激扬奋发,创富图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是创塑并张扬集群形象.应有机整合集群共同体地理念、生境、资源、体制、机制、产业、市场、风尚等核心文化元素,创设制作既能充分体现集群精神又极富时代美感与注视吸引力地统一性文化标识,集中传扬大长株潭文化要义与当代人文精神,努

力培育并提升区域内社会大众对集群精神地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和自豪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是全面培育集群风尚.应持之以恒地优化集群体地社会生境,大力张扬守法纪、明开放、擅创新、勇竞争、秉公平、重诚信、倡友善、尚和谐地市民品德,特别应通过城市政府服务创新,全面激励、带动并促进集群各行业领域乃至广大公民地社会创新,或缔创区域性、国际性地创新组织与创新活动,或在公共财力地适当支持下,组织民间捐献参与设立公益性地集群创新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甚至国际性地发明创新奖、实业创新奖和文化创新奖,将其组织、活动、基金、奖励逐步培育成具有巨大外向影响力地文化品牌,提高集群共同体社会创新地国际知名度,应重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品、企业生产品与运营品、科技成果转化品以及业界管理行为和社会健康生活模式地创新能力,多层面促进以企业为主地机构法人、科研院所、公民个人在资本、资产及其他经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地有机融合,扩展社会创新力地软文化效应,激发实业创新品地财富集聚作用,推助具有占据市场竞争高地能力地产品、技术、品牌和服务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成长壮大,在经济快速提升中实现集群区域深度一体化地社会和谐进步与文明共同繁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长株潭一体化

长株潭一体化 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不管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从省政府大院的后门进去,进湖南省改革和发展委员会的办公楼,上到二楼楼梯口,一眼就能看见对面的门牌上写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让湖南人牵心挂肠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蓝图很多就是在这里孕育成型的。里面很挤,4个人,摆了4张办公桌和4张电脑桌,房间就只剩下一个小过道,走路还要当心别碰着靠墙处叠放的一摞摞油画一般的规划图。 办公室副主任首先庆的桌面上总是摆放着或者要签字盖章或者要呈递报送的材料。原定于4月底和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谈判推延到了5月,但是这边的材料准备工作还要抓紧进行,因为这关系到贷款额度为1.72亿元的湘江生态经济带的重大项目的成功启动。而更复杂的事情还在后面。贷款协议一签,办公室就要立即着手开始协调长株潭三地建立“大公交”系统的难题。 一个官员评价说,果真如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才算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具有意义的一步。 一、曲折的经济一体化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不过4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则不过10多公里,这只相当于北京城从东边走到西边的距离。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一体化”很自然进入了湖南人的视野。 一体化的设想可追溯到1950年代末,那时便提出带有当时时代色彩的概念:将长株潭三地连接起来,模仿苏联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建立“毛泽东城”。据说这个建议由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士钊在1950年代进京时正式提出过,但这个建议遭到毛泽东本人否定。 及至1980年代,中央批准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就在这个时候,1982年12月,当时身为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的张萍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经济中心。此论一出,反响十分热烈。 “株洲和湘潭原来是同一个县下面的两个乡镇。1952年以前,株洲就是湘潭县的一个乡镇,我记得当时只有7000多人,湘潭市也就是原来湘潭县的中心城镇。你说,两个地方能隔多远?”张萍说。 当时的长沙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全国30位以后,然而张萍分析认为,湖南有一个非常稀缺的城市资源———长株潭城市群。这三市不仅相距很近,呈“品”字形分布,具有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同时又是湖南省最发达的核心地带,如三市联合,工农业总产值和总人口可以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第9位,城区工业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及应对

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对比珠三角

长株潭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对比珠三角 摘要:长株潭作为湖南的经济核心,早在1982年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概念被提出,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行政体制,人们观念的制约,长株潭一体化基本处于理论阶段。到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的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一体化从此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但长达近四十年的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依旧缓慢,反观珠三角的发展怎“飞速”两字了得,那么是什么制约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程,长株潭一体化到底存在着何种问题? 背景: 简介: 长株潭是指长沙、株洲、湘潭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辖三个地级市、四个县级市、八个县、十一个市辖区、177个建制镇、142个乡。总面积28254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1239.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8.97万人,城镇人口507.1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92%。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湖南省政府为了进一步整合促进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所提出的宏观规划。目标是通过包括资源、市场在内的经济要素的一体化促进三市集群经济的规模,提高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以及区域辐射力,并进而促进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社会生活的融合。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发展结果: 长株潭一体化1982年提出,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到如今历时将近四十年,但进展依然缓慢。2003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的理论基础的张萍先生评说“第一,如果从‘总体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先行’这个要求来说,可以说现在完成了60-70%,用了六年时间。最终完成可能还要两三年。用8-9年时间完成这个阶段,进展速度慢了些。第二,从产业和市场的一体化来说,没有取得突破,还是分割的。第三,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相应改革和创新。不解决体制问题,不可能突破。”时至今日,长株潭一体化的现状较03年并无较大突破。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珠三角的发展历时17年,05年,城市化率69.5%;GDP为27843亿元,占全国GDP的17.0%。通过城市群竞争力比较,珠三角城市群在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两项指标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综合排名第二。2009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3.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7%,增幅高出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时间:2015年4月 制作人:邢冉 周楚平 朵耘慰 李小昱 施超

目录 综述 (3) 一、范围界定 (3) 二、该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4) 1、城市群的形成 (4) 2、城市群的发展 (4) 3、发展现状 (6) 三、该城市群的区域基础分析 (6)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6) 1、1地貌 (6) 1、2 气候 (6) 1、3 水文 (7) 1、4 土壤、植被 (7)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7) 四、该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分析 (9) 五、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0) 1、现状 (10) 1、1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逐步扩大 (10)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10) 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11) 1、4 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2) 2、特征 (13) 2、1 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13) 2、2 增长潜力较强 (13) 2、3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 (13) 2、4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 (14) 六、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4) 1 、政策机制 (14) 1、1 基础设施建设 (14) 1、2 区域政策 (15) 1、3 户籍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 (16) 2 、投资机制 (16) 3 、乡镇工业、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 (16) 4、辐射机制 (17) 七、该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分析 (17) 八、参考资料 (18)

综述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 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 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 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 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 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 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 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一、范围界定 关于长株潭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现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观点: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观点: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及优越性;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读图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优越性? 2、长株潭三市发展的差异。 3、感悟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合作探究: 1. 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 A.湘江B.资水C.沅江D.澧水 2.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A.铁路、公路和航空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D.海运、河运和铁路 3.关于长沙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在长株潭城市群中,城市规模最大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岳麓山、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4.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 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5.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准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6.下列不属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是() A.水资源丰富B.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7.下列关于湘潭经济和谐快速发展的举措,不准确的是() A.打牢基础,发体现代农业B.从外地引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C.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D.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把湘潭建设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8.下列措施中,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理念的是() A.城市群布局采用绿心式形态B.长沙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9.长株潭城市群正倾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措施中,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是()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日期:年月日 当代城镇发展地地缘性空间组织结构因人口、设施、产业与财富地高度规模化,正显现出巨大地区域集群效应.因势利导地推进区域城镇地集群化崛起,已成为当代城镇发展地重大战略取向和理性选择.位于湖南省域地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近邻资源,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中,加速拓展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五市社会经济地一体化发展,不仅大势所趋,而且机不可失,是湖南大步跨入现代化、迎接未来区域挑战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强势发展和加速崛起地必由之路,而科学选择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地战略路径更是最现实地先导举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地愿景取向 在新地历史起点上,构筑以长沙、株洲、湘潭市和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市组成地大长株潭“”城市集群,按照集群区域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人文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集群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地一体化发展,宜确定以下愿景取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引进合作、多元兴建等途径,加速壮大集群区域先进设备制造业,组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合发展新型服务业,同步提升传统农业,力求存量工业特色化、新兴产业环保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突出核心带动、板块互动、组团联动,重点发展一大都市带动区(即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优势产业地深度联合与外向扩张带动区)、三大经济板块(即衡阳、常德、岳阳三市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作边际板块区)和两类产业组团(即八市现有较大基础规模和优良设施条件地工业经济类开发园、区组团与科技文化类校、院、园组团,前者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及其生产性物流区,后者如大学城、文化城、研究院、软件园、创业园等),重点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地精密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制造业、重轻型机车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型材料合成业、先进农机制造业等高、精、强产业地区域集群,并形成以核心技术、尖端产品、知名品牌和股份资本为纽带、多层面辐射带动且门类组合配套地边际区域产业群;同时强化卷烟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工炼制业、建筑建材业、造纸业等具有人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行业地技术淘汰控制、产能规模控制乃至生命周期控制;在技术深度开发与市场广度拓展中,积极推进棉麻纺织服装制造业、精致陶瓷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优良农产品繁种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具有较大存量规模地相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长沙极核区金融投资业、巨型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城市观光业、国际教育业、商务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文体演艺业、动漫创制业、工业设计业、市场中介业、咨询策划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地新兴服务产业群;逐步突破信息导向、科技服务、产能装备、深度加工、储运保鲜、田园改造以及水利设施、道路网络营建管护等制约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地基础瓶颈,不断增强稻、棉、油、畜、禽、蛋、茶、果、蔬及各类水产品中名、特、优产品地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构建规模种养、专业协作、安全保护、标准上市、品牌竞争、市场联动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集合型发展模式.在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地产业集聚与繁衍过程中,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大力提高由高新技术支撑地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中介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地区域关联度、密集度与外向赢胜力,缔造大空间、强技术、远市场、广带动、无污染、高效益地优势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部强势经济共同体.从“十一五”开始逐步推进,至年“十四五”期末,集群区域通过近二十年经济一体化地高速发展,力争城市化率达,集群区域地城镇人口聚集度约为万~万人;经济总量(绿色)约占湖南省地~以上,经济增长地综合贡献率(含增长指数、地方税收、出口创汇)达~以上,其中出口创汇额达以上;优势产业集聚度达以上,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摘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就是要加快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分散经营和同质化竞争,提高集约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三市经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达到区域经济的协调共同发展。 【关键字】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SWOT 分析 【正文】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湖南加快发展步伐、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目前,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正进入全而启动的实质性操作阶段。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型和“两型”社会改革发展的试验区正进入国家的决策视野,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经济界的广泛关注。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相继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中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世界银行也将长株潭地区纳入CDSC城市发展战略计划。湖南省制订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到2010年长株潭经济总量达4400亿以上,人均GDP达3.2万元,进入全国城市群先进行列。到2020年,人均GDP达10万元左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成为我国中部举足轻重的城市群、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核心增长极。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的步伐,积极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体制、新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其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关键。 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长株潭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总面积约 2.8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长株潭三市相距近,呈“品”字形沿湘江分布,在空间上相互交叠,在历史和现实上,三城市又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与社会联系。这种天然的优势城市群资源将长株潭三市紧密联系,推动着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1982年张萍提出把长株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的建议,到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断提升并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可将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四个阶段。 (一)提出阶段(1978-1984年)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设想和议题存在很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有人提出把三市合一建成“毛泽东城”的建议,但据说遭到毛泽东的反对。尽管以伟人命名实现融城与一体化的的建议没有实现,但长株潭一体化思想的萌芽可见端倪,地域和文化的相连也为三地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纽带。 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增长极模式,沿海地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大型城市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使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四大经济特区当时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对湖南经济发展产生很强的影响力;省城长沙当时在全国城市排位已排到了30位之后,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处于弱势。如何利用现有城市布局,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优势,通过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成为现实与理论选择。因此,1982 年12 月,当时的湖南省社科院张萍正式把“长株潭经济区”(金三角一体化)以提案的形式在湖南省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开始浮现。1984 年11 月10 日,湖南省委对其建议给予肯定,“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自此受到重视。 (二)探索阶段(1985-1996年) 1985年元月至1986年6月,在省政府领导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两次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并就城建、金融、邮电、商业、交通等部门与行业的联合、协调和开发等问题进行协商,确定一些重大工程的合作与启动,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经济社会效果也非常显著。1992 年,湖南省政府成立了“长株潭区域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由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三城市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组。但由于存在对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湖南重要性认识的模糊,使得这些决议与行动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与执行,相应的合作机构与机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一体化简介 “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是一体化的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市。广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应该是“以一体化的长株潭为核心的包括湘中北部赣西部若干城市组成的经济圈”。 非常遗憾的是湖南当局目前的兴趣似乎是仅仅对打造三市一体化感兴趣,所谓“一点一线”战略,只盯着长株潭一点,而“一线”尚且无实质性突破,更谈不上谋划大的发展格局。 作为为湖南人民掌舵的湖南省委省政府肯定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该说大方向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中部崛起,若干城市群角逐的大背景下,除了长株潭一体化,打造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之外,其它城市和地区的梯次发展和在大湖南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定位并不明朗.各城市和地区肯定也各有各的高招,但从省里的战略看,似乎根本就缺乏一个明朗的全面战略。 先看“狭义长株潭经济圈”的优势,优势在于独具特色的"一体化". 一体化进程,是绝对不同于小珠三角、长三角和其它城市群的。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向一个城市发展。我个人认为,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是完全可以避免类似长三角珠三角内部摩擦的。因为: 1,长株潭是“一体化”,而不是象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松散联盟,联系的程度更为紧密。 2,既然是“一体化”,就是在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布局城市功能有统一规划,三地各有侧重点,有机结合,优劣互补。规划可能更科学,可以避免重复建设。 3,长株潭属于一个省,不象长三角三省一市。也不象珠三角,内有双雄争霸,外有港澳吸引。长沙的中心突出,便于协调发展。 4,虽然目前行动上还无所作为,但,毕竟湖南战略中还有个“一线”计划,这个“一线”及一纵三横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将来可以促进长株潭。 所以,长株潭要好好利用这个优势。 劣势或缺陷就在于,在打造长株潭一体化的同时,没有明确确立“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大经济圈”战略概念。放在大湖南的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的长株潭规模太小,放在湖南这样一个大省里是很单薄的,可谓势单力薄。特别是和国内已经崛起和正在打造的其它经济圈或经济区相比,狭义的长株潭经济圈,实在渺小。看看珠江三角洲,小珠三角包括大半个广东,泛珠九省,长三角是直辖市上海和江苏浙江安徽各一部分组成。京津冀两个直辖市一个省。至于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大武汉城市群规模如何,由于湖南网友很不愿意听,我就不说了。在“1+1>2”经济互动公式下,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是算术相加的,而是能促进整体质的提升的。湖南省当局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暂且不表,网上的湘籍弟兄们是根本无视“狭义长株潭经济圈”规模过小这一现实的,在与其它地方比较和嘴上争雄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这一事关湖南发展大局根本性问题。理论上讲,一体化之后的长株潭,要在全国冒尖,或者称为第几“极”(湖南媒体说争第五极,网友说要保五争四)是完全有可能的。从发展速度上从人均上,这三市是可能冒尖的。但是,一个大省,仅有三市冒尖,这个“极”也太小了。虽然理论上讲,三市冒尖之后,可以带动湖南其它,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目前长株潭和湖南其它地方的经济互动关系很差,缺乏将来“带动其它”的必要铺垫和产业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目的 1.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该地区有序发展和资源整合,为建立生态化、网络状城市群提供总体蓝图。 3.为各类建设项目投资提供空间依据和项目库,并强调实用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 1.以树立区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和城市的双向角度,以目标和问题为双重导向,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形成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 2.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形成的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途径。并且从国际城市群比较到国内经济区的分析,努力以整体的观念审视长株潭的发展,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法规条例提供一个实施平台。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它是指导三市总规的上位宏观空间规划,对下一层次的各级各类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4—2020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 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立足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长株潭成为中国珠三角,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长株潭——3+5的城市化构想,在《中部蓝皮书》指出,湖南“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也称广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单单是长沙一个城市的目标,而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之后的战略要求之一。长沙的区位条件也决定了自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从而使“长沙”真正成为“3+5”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过千万级的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大都市。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核心增长极功能初步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显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融城”效应日益显著。再此特从主客观优劣势两方面分析长株潭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主观自我优势 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 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了,重化工业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中部地区一直没有这样的城市群。雄厚的产业基础:物阜民殷 第三,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基础比较好。 联系比较紧密,三个城市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3+5”我估计也就一个半小时能解决,而中西部地区过去招商引资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配套的问题,假如我们形成了“3+5”城市群的话,我们就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构筑一个经济圈,这样就能够解决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能够大规模的集聚产业、集聚要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汉不一样,上次对话的时候我就说过武汉中心力量很强,周边力量却比较薄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优势。从这三个特点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可以打造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新城市群典范,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 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 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 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 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

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 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 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 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3—2020年,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第五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长株潭城乡发展,统筹长株潭核心地区和外围区域发展,统筹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长株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实施意见

颁布机构 : 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发文号 : 湘发〔2009〕25号 颁布时间 : 2009-11-23 实施时间 : 2009-11-23 效力属性 : 有效 中共湖南省 委、湖南省 人民政府关 于全面推进 长株潭城市 群“两型”社 会建设改革 试验区改革 建设的实施 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以下简称“两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 建设进程,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更好更快 发展,根据国务院国函(2008)123号文 件精神和《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以“两型”为主题、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重大项目为抓手、改革创新为动力、法制为保障,解放思想,先改先试,着力构建“两型”政策支撑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力争在综合交通、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城乡统筹、低碳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到2010年初步形成长株潭城市群整体推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切实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科学跨越、富民强省发挥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具体目标。一是规划体系全覆盖。编制完成15个专项规划,开展“3+5” 八市总体规划修编,形成高起点、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健全完善保障规划实施的法规体系和执行机制,确保规划落实。二是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科学布局、统筹谋划试验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际轨道交通、骨干公路、港口站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群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初步形成城市群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加快优势企业整合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集聚,积极培育和扶持“两型”新兴产业,为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xx-2020)(xx 年调整) 文本 图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年9月

目录 调整说明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发展基础 (3) 第二节战略意义 (4)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 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 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 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 第一节战略定位 (8) 第二节战略重点 (8) 第三节发展目标 (9) 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 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 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 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 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 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 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 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 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 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 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 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 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 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 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1) 第五节交通建设 (32) 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2) 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 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4) 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5) 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7) 第一节产业发展 (37)

第二节交通规划 (39) 第三节基础设施 (44) 第四节公共服务 (47) 第五节资源利用 (49) 第六节环境保护 (51) 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5) 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5) 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5) 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6) 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7)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59) 第一节近期行动 (59) 第二节法制保障 (61) 第三节组织保障 (62) 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3) 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6)

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

长株潭地区产业分析 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5万,分别占全省13.3%和19.2%,2008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一直是湖南工业基础最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长株潭地区具备独特的发展条件、优势和潜力。一是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良好;二是城际和对外交通日益便捷,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三是科研实力雄厚,这里聚集了湖南省90%的科技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9所高校和40多位“两院”院士,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水平国际领先;四是产业基础良好,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是六大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广播影视、出版、动漫等服务业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基础条件好,地域上联系紧密,拥有产业聚集、产业对接的先天优势。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株潭地区会发挥更大产业聚集效应,在该区域投资机会也将会越来越多。 1.长株潭地区产业现状 (一)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长株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5.31亿元,占湖南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37.8%上升为40.9%;增长14.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长株潭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6.96亿元,占湖南的41.4%;增长1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从经济总量看,长沙市在地区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