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第6单元第23讲生物的进化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第7单元第26讲神经调节

解析
1
2
3
4
题型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3.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 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 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 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C.白洛嘉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韦尼克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解析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2
3
4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 入神经元。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 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e),灰质内的为中间神经元。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狭窄部分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知识梳理
(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 可兴奋 细胞,即受到刺激后 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 树突→胞体→轴突 。
(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感受 体内、外环境 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
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答案
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 指针不偏转(如图乙)。
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
1
2
3
4
5
6
(2)动作电位的测定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下图表示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 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3讲生物的进化精练浙科版

第23 讲生物的进化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 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 D 解析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2.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 B 解析A项,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
B叽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的与非耐药性的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新生儿感染的细菌也可能存在耐药性的类型。
C项,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D 项,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
3 .油菜物种甲(2n = 20)与乙(2n = 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 B 解析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第1单元第5讲细胞质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解析
方法技巧
1
2
3
4
不同类型细胞图像的识别方法 (1)显微图像与亚显微图像的判断 ①表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 显微结构图。 ②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则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依据结构判断细胞的类型
1
2
3
4
题型二 细胞结构的综合应用 3.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时,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溶胶中, 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的观察。 (2)如果用菠菜叶为实验材料,需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靠近下表皮的细胞为栅栏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 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3)若给予不同光强度变化的影响,叶绿体形态分布是否变化? 提示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光照的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光照强
)
解析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功能是消化细胞从外界吞入的颗粒和
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故A错误。
解析
归纳提升
1
2
3
4
细胞器在不同细胞的分布不同 (1)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较丰富的线粒体,如心肌细胞、肝脏细胞、肾小 管上皮细胞等。 (2)能形成分泌蛋白的细胞,如效应 B细胞 ( 可产抗体 ) 、消化腺细胞 ( 可产 消化酶)、某些内分泌腺细胞 (下丘脑、垂体、胰岛等)均含较丰富的粗面 内质网。 (3)癌细胞:含较多核糖体,且膜上粘连蛋白减少。 (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已丧失全部细胞器。 (5)蛔虫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厌氧呼吸)。
代谢活动
答案
[思考诊断] 1.识图——写出下列细胞器的名称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生物《选考总复习》课件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答案
1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 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 脑( √ ) 18.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 衡调节的中枢( √ ) 19.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起 作用( × ) 20.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效应B细胞等( × ) 21.白细胞介素-2、抗体、溶菌酶及抗原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 )
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
长抑制剂( √ )
29.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动植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
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答案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练规范 强素质
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如图所示
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 )
4.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 )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 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 )
答案
6.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 × ) 7.正常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会持续发挥作用( × ) 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 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 的内流( √ ) 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 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 ) 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 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 ) 11.人在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 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 )
高中生物浙科版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系统 第六章第23课时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23课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目标导航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物所处营养级。
3.评述生物放大。
4.举例说明生态金字塔。
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__________及__________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地球上有许多生态系统,大至________,小至池塘。
2.生态系统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成分:由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能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大成分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关系,不断传递着________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________。
捕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的;腐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起点的。
(2)食物链不仅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通道,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______________的通道。
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________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____________,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2.食物网(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食物网越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________,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2)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________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1.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______________的总和。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________。
《步步高》2018高考生物(全国通用)大二轮文档讲义:专题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重温考纲]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核心考点1生物的变异1.理清变异的种类(1)关于“互换”问题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问题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①分子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细胞水平: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提醒(1)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①替换:除非终止密码提前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②增添: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序列,以3个或3的倍数个碱基为单位的增添影响较小。
③缺失: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序列,以3个或3的倍数个碱基为单位的缺失影响较小。
(2)可遗传变异对基因种类和基因数量的影响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种类(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即改变基因型。
③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设计1围绕变异的种类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Ⅲ,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答案 D解析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
2018浙江选考生物选修复习(word版)

2018浙江选考生物选修复习(word版)1、限定选修内容(选修1、选修3)知识提纲2、拓展知识3、必修+选修易错知识点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学科)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与时间生物考试采用纸笔测试方式.包括必考题和加试题两部分。
必考题的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试卷分值为70分。
加试题答题时间为30分钟,试卷分值为3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查内容比重2.考试要求分布3.题型及分值分布客观题(选择题)、主观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考纲标准:一、大肠杆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细菌是原核生物。
与真核细胞相比,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的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它的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二、培养基配置1、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五大营养要素: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如蛋白质。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细菌的培养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考试属性及要求章知识内容加试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5.果酒及果醋的制作6.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7.植物的组织培养一、微生物的利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标准中的:二、(二)3.实验与探究能力二、酶的应用三、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四、浅尝现代生物技术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必考(满分 70 分) 加试(满分 30 分) 客观题70%±5% 20%±5%主观题30%±5% 80%±5%试题层次及比例必考(满分 70 分) 加试(满分 30 分)了解 50%±5%理解 30%±5% 55%±5%应用 20%±5%45%±5%试题范围及比例必考(满分 70 分) 加试(满分 30 分) 必修 130%±5%必修 233%±5% 55%±5%必修 337%±5%选修 1选修 345%±5%霉菌的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生长环境:细菌中性偏碱,霉菌中性偏酸)固氮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添加氮源,因为它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硝化细菌的培养基中不需添加碳源,因为它可以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考能专项突破课件 浙科版

解 析
重点题型研析 6——卡伽夫法则的 相关计算 【典例剖析】 某基因含有 2 000 个碱基对 ,其中腺嘌呤占 21%,由此 不能得出 ( B ) A.该基因中 G 占 29%,C 有 1 160 个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分子 中 U 占 21% C.该基因复制 3 次需要 5 880 个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 占该链的 42%
生物
浙科
考能专项突破
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
重点题型研析 6——卡伽夫法则的 相关计算 【典例剖析】 某基因含有 2 000 个碱基对 ,其中腺嘌呤占 21%,由此 不能得出 ( ) A.该基因中 G 占 29%,C 有 1 160 个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 RNA 分子 中 U 占 21% C.该基因复制 3 次需要 5 880 个胸 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 占该链的 42%
解 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 T% = 21%,C% = G% = 29%,故该基因中 C 有 1 160 个。 由于该基因转录时以一条 链为模板 ,故形成的 RNA 分 子中 U 的比例是不定的,但该 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 (A + T) 占该链的 42%。 该基因复制 3 次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数为 4 000×21%×(23-1)= 5 880(个)。
(2)设mRNA上有n个密码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因mRNA上 的密码子都决定一个氨基酸,需要一个对应的tRNA分子参 与连接。所以,密码子的数量∶tRNA的数量∶氨基酸的数 量=n∶n∶n。
技 法 点 拨
(3)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 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约为mRNA中碱基数 目的1/3,约是双链DNA中碱基数目的1/6。即在转录和翻译过 程中,基因中的碱基数(指双链)、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蛋 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之比约为6∶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2.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存在怎样的关系?物种
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环境隔离(地理隔离)吗? 提示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 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 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 的标志。不一定,通常情况下,物种的形成需经环境隔离,最后产生生殖 隔离,但同地的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
解析
归纳整合
1
2
3
4
5
6
7
8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3)已知基因型AA或aa的频率,求A或a的频率经常用到开平方的方法。即:
A(a)基因频率= AA(aa基因型的频率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
知识梳理
选择对象
选择标准
家养动物中普遍存在的变异个体
人们自己的需要 人类所需要的变异被保存下来,微小变异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从
变异个体,淘汰其他变异个体;连续数代的选择 选择手段 挑选合乎要求的________ 选择结果
新品种 而培育出_______
答案
②自然选择
物种
自然选择 (2)选择的作用:自然条件下,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
选项 A 描述了生物进化的内因,选项 B 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很显然,
选项D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并不断繁 殖后代。
解析
图形解读
1
2
3
4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返回
考点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进化的前提条件 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可遗传的变异 。 2.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选择的类型 ①人工选择
第六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考纲要求 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必考(a)、加试(a)]。 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必考(b)、加试(b)]。 3.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必考(b)、加试(b)]。 4.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必考(b)、加试(b)]。 5.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必考(b)、加试(b)]。 6.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加试(a)]。 7.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加试(b)]。 8.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加试(a)]。
伴性遗传除外)
1
2
3
4
5
6
7
8
例如,在某一个人群中,经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该性状不同类型
的基因频率求解如下: 由于题中告知隐性性状者为16%,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16%,也就是aa同 时出现的频率为16%,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0%,故知A的基因频率为1- 40%=60%。 2.运用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1)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 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 中p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 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
据图可以说明人是类人猿 进化 来的。
答案
(2)下图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进化历程
①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地雀是由一个共同的 祖先物种 发展而来的。
②是 遗传的力量 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答案
2. 如图所示为人和有关动物器官的比较,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 脊椎 动
答案
的后代。
3.生物的统一性 (1)在 模式 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人猿超科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脊椎动物有同源器官,胚胎发育相似,说明存在着统一性 (2)实例 真核生物统一的 细胞 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 联系在一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在 分子 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统一性(如 DNA、RNA、蛋白质、 遗传密码 的高度统一性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考点二 做模拟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练预测
课训练
考点一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知识梳理
1.物种和生殖隔离 (1)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同种个体之间能 互相交配 并产生有 生育能力 的后代。 (2)生殖隔离: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 互相交配 ,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 有 生育能力 2.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界在 类型 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 (2)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原核 生物等几大类。
了真核细胞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四看”分子水平上的相似性: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中,DNA、R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各自的结构单体是相同的,连接方式也是相同的,在细胞
中的作用也是相似的。因此,所有的生物在分子层次上是统一的。
1
2
3
4
题型二 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 3.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 )
1
2
3
4
4.下列是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的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 解析 它们都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选项C是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
6.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加试)
(1)异地的物种形成
环境 自然 生殖 遗传组成出现差异 ― 一个种群 ― ― ― ― ― ― ― ― ― → 两个种群 ― ― ― ― → ________ ― ― ― → 隔离因素 选择 隔离 形成新物种
(2)同地的物种形成:在一次有性生殖中完成。
两个 二倍体 减数分 二倍体 二倍体植物 ―――→ ________配子 ――――――→ 四倍体(新物种) 裂失败 配子融合
1
2
3
4
5
6
7
8
(2)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 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 保持着基因平衡的。这5个条件是:种群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 没有突变的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
1
2
3
4
5
6
7
8
题型二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3.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 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 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
4.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
(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 自然选择 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
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 多个物种 。
(2)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 一个共同由来 ,说明生物界在
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答案
[思考诊断] 1.观察图示,探究进化历程 (1)下图为人类的进化历程
有利变异逐渐积累——进化的结果。
2.把握物种形成的两种模式 (1)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2)骤变式——主要是通过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
很快形成生殖隔离。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项目 标志 变化后的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
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
400×1+400×2=1 200,基因v的频率为1 200/2 000×100%=60%。
解析
1
2
3
4
5
6
7
8
2. 某植物种群中, AA 个体占 16% , aa 个体占 36% ,该种群随机授粉产生的 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依次是(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
3.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请思考:
图中X、Y、Z分别指什么? 提示 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答案
1.说明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以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的有翅力大昆虫和无翅昆虫的形成为例:
重难突破
各种可遗传变异——进化的前提条件(不定向);
大风大浪的作用——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定向);
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
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鸟的翅膀和人的手臂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 在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模式。
解析
1
2
3
4
2.对比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
A.统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物,其中人、蝙蝠和海豚均属于 哺乳 类。
(2)人的手臂、海豚的鳍肢、鸟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它们的外形和功能 不同 (填“相同”或“不同”),却有相似的结构模式, 在 胚 胎 阶 段 都 是由相同的 组织 发育而来的。 (3)以上事实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存在着 统一性 。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