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合集下载

诗经《鹤鸣》原文及赏析

诗经《鹤鸣》原文及赏析

诗经《鹤鸣》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鹤鸣》原文及赏析【导语】:鹤鸣于九皋①,沼泽深处白鹤叫, 声闻于野②。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名句的意思是: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

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唐杨?k.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别国能把*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

”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四言诗·鹤鸣》原文翻译及赏析

《四言诗·鹤鸣》原文翻译及赏析

《四言诗·鹤鸣》原文翻译及赏析《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有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鹤鸣古诗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鹤鸣》原文先秦:佚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鹤鸣》译文及注释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⑴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⑵渊:深水,潭。

⑶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⑷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⑸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鹤鸣》赏析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朱熹在分析第一章时,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

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程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

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

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

”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鉴赏及译文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鉴赏及译文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鉴赏及译文《小雅·鸿雁之什·鹤鸣》这首诗经中的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雅·鸿雁之什·鹤鸣》的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雅·鸿雁之什·鹤鸣》先秦:佚名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注释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渊:深水,潭。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爰(yuán):于是。

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

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它山”二句:利用其它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

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鉴赏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名句的.意思是: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

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

”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诗经·小雅之《鹤鸣》

诗经·小雅之《鹤鸣》

诗经·小雅之《鹤鸣》
诗经·小雅之《鹤鸣》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讽人求贤自助。

九皋:皋,沼泽。

九皋,九折之泽。

萚(音拓):草木脱落的皮叶。

一说木名。

它山:一说山名。

错:石也,可以琢玉。

一说锋利。

榖:木名。

楮树;构树,皮可制纸。

【赏析】:
《鹤鸣》描写了小园内外的景致,幽雅自然,象征园林主人的性格,有鹤鸣于皋,声闻于天的.志向,然而他却如渔潜跃,栖息林下。

等待识才的招纳引荐,这就像治下要借用他山之石一样。

应该说这是一首隐居才人的作品,所以焦氏《易林》说:“鹤鸣九皋,避世隐居,抱道守贞,意不随时。

”如果将“意不随时”改为“待时”,或许更妥当些。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句名句的.意思是:
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治理本国。

后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

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无愧之铭,跋涉载劳於千仞,访他山之石,东西向逾万里。

”用法如:“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别国能把江河整治成功,他们的经验,正可以让我们在整治河道上作参考。

”亦作“他山攻错”、“他山之攻”、“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鹤鸣古诗鉴赏

鹤鸣古诗鉴赏

鹤鸣古诗鉴赏鹤鸣古诗鉴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出自] 春秋《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译文1: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译文2:沼泽曲折白鹤叫,鸣声嘹亮传四郊。

鱼儿潜伏深水里,有时游出近小岛。

美丽花园逗人爱,园里檀树大又高,树下萚树矮又小。

它乡山上有宝石,同样可做雕玉刀。

沼泽曲折白鹤叫,鸣声嘹亮传九霄。

鱼儿潜伏深水里,潜入深渊也逍遥。

美丽花园逗人爱,园里檀树大又高,下有楮树矮又小。

它乡山上有宝石,同样可将美玉雕。

赏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录着这句包含深刻哲理的诗句,仅用八个字的形象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参照外部事物及方法,以帮助自己功成。

与“可以攻玉”并列的还有一句名言:“他山之石,可以为锉”。

一个锉字更让我们明确了他山之石的.作用是借他人的工具,打磨自己这块上不光滑润泽的“石头”,使之成为“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鸣·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鹤鸣》是《诗经》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如此读诗,我们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

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小雅;鹤鸣》译注
题解:招致人才,为国所用。

原文译文注释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3。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4。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

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恶木叶凋零。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声传天边很整齐。

浅浅
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

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

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1.九皋:皋,沼泽地。

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2.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3.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

一说"萚"乃枯落的枝叶。

4.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5.榖(ɡ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Y-024】鹤鸣【题解及原文】劝告统治者任用在野的贤人。

通篇比兴,为我国招隐诗之祖。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1、皋(高gāo):沼泽。

《释文》引《韩诗》:“九皋,九折之泽。

”2、声闻于野:《毛传》:“言身隐而名著也。

”3、“鱼潜”二句:《正义》:“以鱼之出没,喻贤者之进退。

”4、萚(拓tuò):落叶。

5、它山:《郑笺》:“它山,喻异国。

”6、错:琢玉用的粗磨石。

《说文?厂部》引作“厝(错cuò)”。

段玉裁注:“厝石,如今之金刚钻之类,非厉石也。

”7、毂(谷gǔ):《正义》引陆玑疏:“幽州人谓之毂桑,荆扬人谓之毂,中州人谓之楮(楚chǔ)……捣以为纸,谓之毂皮纸。

”8、《传疏》:“诗全篇皆兴也,鹤、鱼、檀、石,皆以喻贤人。


【白话翻译】鹤叫沼泽九曲弯,声音嘹亮传上天。

鱼儿潜藏在深渊,有的游到浅滩前。

我爱那个好林园,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枣树在下边。

别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金刚钻。

鹤叫沼泽九曲弯,声音嘹亮传上天。

鱼儿游至浅水滩,有的潜藏在深渊。

我爱那个好林园,园中生长有香檀,还有楮树在下边。

别的山上有美石,可做琢玉显璀璨。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
【讲解】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

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

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笔者以为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

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揜(掩)也;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

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理,其庶几乎?”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

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

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

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

”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

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似乎很难说。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

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

”“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

”“园,花园。

隐喻国家。

”“树檀,檀树,比贤人。

”“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

”“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

”“毛传:‘榖,恶木也。

’喻小人。

”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

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

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

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如此读诗,我们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

若刻意求深,强作解人,未免有高深莫测之感。

(徐培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