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宪法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宪法是国家的一种法律,知道国家领导人要遵守宪法,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自觉遵守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宪法案例、宪法知识问答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宪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4.案例分析:分析宪法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情景模拟:模拟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

《宪法》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 1954B 1975C 1978D 1982答案:D2、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社会主义制度C 民主集中制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公民B 人民C 工人阶级D 工农联盟答案:B4、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
A 全体公民B 年满 18 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C 全体人民D 年满 20 周岁的公民答案:B5、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劳动C 受教育D 监督权答案:BC二、多选题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A 国家的利益B 社会的利益C 集体的利益D 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答案:ABCD2、以下属于我国国家机构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人民法院D 人民检察院答案:ABCD3、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人民主权原则B 基本人权原则C 法治原则D 权力制约原则答案:ABCD4、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
A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 住宅不受侵犯D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答案:ABCD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C 监督权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三、判断题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正确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案:正确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基本理论

宪法基本理论第⼀章宪法基本理论第⼀节宪法的概念⼀、宪法的特征(⼀)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1)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具有国家强制⼒的⾏为规范;(3)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具;(4)内容取决于社会物质⽣活条件。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组织及其职权等。
宪法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上,宪法的法律效⼒最⾼。
所谓法律效⼒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和强制⼒。
在成⽂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于—般的法律,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地位的法律地位(宪法序⾔)。
宪法的最⾼法律效⼒表现在两个⽅⾯:(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切法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5条:⼀切法律、⾏政法规、地⽅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1)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特别成⽴的,⽽⾮普通⽴法机关。
如1787年的美国宪法由55名代表组成的制宪会议制定;我国于1953年1⽉13⽇成⽴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等。
(2)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者国家⽴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普通法律只要⽴法机关成员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民代表⼤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的本质属性(⼀)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国家权⼒的⾏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这两部分并⾮地位平⾏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居于⽀配地位。
因此,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系统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由。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正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一般法律更严格。
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关系是什么?

Speed ??is everything, it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for competitio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关系是什么?宪法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是什么呢?相信您一定存在一定困惑,下面就由律师365网为您答疑解惑。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宪法是母法,是根本法,而行政法规是子法,是对宪法的解释和具体补充。
下文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具体关系。
宪法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是什么呢?相信您一定存在一定困惑,下面就由网为您答疑解惑。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宪法是母法,是根本法,而行政法规是子法,是对宪法的解释和具体补充。
下文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之间的具体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年、年五次修订。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
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一、联系:(1)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都主要取决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区别:(1)规定的内容不同。
宪法法律制度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宪法法律制度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在哪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发,所有其他的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产生的,都不可以违背宪法,即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是对于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规定的,具体详尽的需要其他法律作为补充,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效力、制定的程序以及监督的方式不同。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发,所有其他的法律都是以宪法为基础产生的,都不可以违背宪法,即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是对于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进行规定的,具体详尽的需要其他法律作为补充,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容、效力、制定的程序以及监督的方式不同。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是:1、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
3、创制程序不同。
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
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
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
4、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
作为根本法的宪法一般是由宪法制定者直接来监督实施。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效力王筱维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着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根本体现,同时又是特定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及其一系列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等,集中全面地反映了特定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此外,一个特定国家的所有法律的制定及其法律体系的形成也均是以宪法作为基础的。
因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
一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
这两点共同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
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
二是宪法与法律相比,效力最强。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必须要在宪法这个大框架中进行,是宪法的具体化,不得与宪法条款相抵触,否则会因为违宪而失去效力。
三是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在法律的执行层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要求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人民权威出发,鞭策他们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了、履行义务。
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宣誓制度旨在提醒公职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向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
在公民守法层面,孙中山曾言: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是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是国家的基本制度?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社会主义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诚信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基本权利范畴的是()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知识产权4、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5、以下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但与个人的利益无关B.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C. 诚信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实际效果,不必过分强调D. 诚信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只要做到不撒谎、不抄袭即可6、关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普通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B. 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制定依据,宪法必须符合普通法律的规定C. 宪法和普通法律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从属关系D. 宪法是普通法律的一种,普通法律必须服从宪法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政治权利和自由B. 监督权C. 宗教信仰自由D. 劳动权8、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参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B. 通过民主监督,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C. 通过民主决策,参与地方性法规的制定D. 通过民主管理,参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活动9、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以下哪个机构有权予以劝诫、制止?A. 学校B. 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C. 公安机关D. 人民法院 1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属于哪一层面的价值准则?A. 国家层面B. 社会层面C. 个人层面D. 经济层面11、以下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B.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C.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D.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12、下列关于法律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与普通法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的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方面的问题。
例如:刑法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
第二,宪法的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因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必须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
因而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不同于普通法律,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宪法的制定
则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讨论,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可以提出普通法律修正案;而宪法的修改,则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
3、普通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而宪法的修改则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才可以通过。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都有权修改普通法律,而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修改,其常务委员会无权修改。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阶级本质相同。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指导思想相同。
二者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第三,任务和目标相同。
都是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