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接触网道岔改造

合集下载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案探讨

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接触网过渡施工方案探讨

3.1 小 曲线改造过渡施工
小曲线半径线路改造之前 ,部分新设支柱 (主要是
拨接 口附近支柱)无法就位 ,改造之后既有支柱无法对
新架线索定位 ,一般采用软横跨或腕臂柱过渡 ,线路就
位后按设计立新支柱 ,拆除既有支柱 以及过渡软横跨
(或作永临结合使用),如图 1所示 。
首先利用天窗点安装过 渡软横跨 ,将 既有悬挂倒 于软横跨上 ,拆除既有影响铺轨的支柱 ,根据线路交桩 资料 ,确定拨道后悬挂 的安装 位置。如果线路拨移量
头位置 ;既有网在拨接 口附近有锚段关节时 ,临时下锚应注意尽量能使新 旧网形成的新关节并在拨
接前基本按新线走 向调整到位 ,拨接前抬高新网保证行车 ,拨接时拆除旧网,调整关节开通。
(2)左右线分别开通 :左 右线分别开通可以极大 的减少接触 网过渡作业量 以及拨接时 的工作
量 ,如 图 3所 示首先 开 通左线 ,然 后封 锁 右线施 工 完成 后 开通 右线 。
111
同步开通 ,施工时交叉干扰大 ,尤其是对接触 网轨行机械干扰严重 ,线路参数 的波动也影响 了接触 网参数 的稳定性与精确度。
3 过 渡 工程 施工
根据既有线改造施工的特点 ,接触网过渡施工主要是对影响线路改造的接触 网设备进行过渡 ,
以及为接触网施工提供方便 ,针对不 同的现场情况 ,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过渡施工。
2 过渡 工程 的特 点 (1)过渡工程不确定性大。由于建设单位总体施 工方案 以及线路 、信号等专业改造方案 的影
响,接触 网过渡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其他专业施工方案 ,因而不确定性较大。 (2)过渡工程多为零星分散工程 。根据建设单位开通计划 以及线路、信号等专业改造方案 ,接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作者:李秋枫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4期摘要: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

因此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关键词: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控制0 引言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新建铁路施工和既有线路并列同时运行的工程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以及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接触网改造工程也越来越多。

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电力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

因此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

本文就石武客专郑州枢纽既有郑州东站接触网改造工程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控制。

1 工程概况为配合石武客专联络线引入既有郑州东站,需要对影响站场施工的接触网设备进行改造。

工程范围为陇海线圃田——郑州东区间及既有郑州东站K557+850~K564+500段的接触网改建。

主要工程数量:混凝土支柱100根,钢柱及基础128个,软横跨70组,硬横跨2组,接触悬挂架设及调整36条公里,回流线架设8条公里,架空地线架设5条公里。

本站改方案包括既有郑州东站西咽喉改线地段陇海下客线、陇海下货线、陇海上货线三个拨接口及郑州东——圃田区间陇海下改线、陇海上改线2个拨接口,共5个拨接口施工站改拨接。

西咽喉改线地段陇上货线既有车挡接长与新铺N16道岔直股接通,陇下客线拨接与新铺N16道岔直股接通,陇下货线拨接与新铺N14道岔直股接通,既有郑州东站站改后:Ⅰ道改为Ⅱ道、Ⅱ道改为Ⅳ道、4道改为6道、6道改为8道、3道改为Ⅰ道、5道改为Ⅲ道、新建股道为5道;郑州东——圃田区间改线地段既有上行线拨接与既有下行线接通、既有下行线拨接与新铺线路陇海下改线接通,站改后:K557+850至郑州东站区间既有下行线为陇海上改线、新铺线路为陇海下改线,站改后将既有Ⅰ道与3道间做同相电分段,将既有Ⅰ道与Ⅱ道间的短接电分段。

既有车站接触网特殊道岔定位立柱方案研究

既有车站接触网特殊道岔定位立柱方案研究

38交通科技与管理规划与管理0 引言 道岔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在平面上进行连接和交叉的设备,是铁路运输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当列车通过道岔时,受电弓从一组接触悬挂过渡到另一组接触悬挂,接触网道岔定位设计是列车在道岔顺利通行的重要保障。

道岔区接触悬挂定位及安装可采用单支柱、软横跨或者硬横跨,尤其是站场内咽喉区跨越多股道时,一般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进行道岔定位。

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及施工受工程现状、施工条件、对既有线运营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既有线接触网道岔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较新建线路更为复杂,设计方案及施工组织实施的难度也更大。

1 工程概况 某既有内燃干线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在其中一个车站的小里程咽喉区有两组12号道岔需要进行接触网道岔定位。

道岔编号分别为29号和33号,接触网采用交叉线岔布置方式。

但是,这两组道岔正好位于既有市政交通涵上,该交通涵为两孔框架桥,如图1所示。

常规的道岔定位方案为在该框架涵上垂直线路方向设一组横跨,采用在涵洞顶板上后植化学锚栓方式安装支柱,如图2所示。

图1 顶进框架桥平面示意图图2 常规硬横跨定位方案 经现场踏勘及测量发现若采用常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北侧为人行盖板涵混凝土厚度不足,无后植化学锚栓条件; (2)立柱与桥涵上安装的广告牌有冲突但是协调广告牌拆除困难; (3)涵洞下方为市政道路,人员及车辆均需从此处通行,无桥下立柱条件。

鉴于上述因素,常规硬横跨方案无法实施,需因地制宜研究特殊安装方案以实现接触网道岔定位安装。

2 特殊硬横跨道岔定位方案 因硬横跨支柱在道岔定位处的框架桥上无安装条件,需考虑采用特殊方案对硬横梁进行安装支撑,经研究提出一种可行的新型组合硬横跨结构。

具体做法为顺线路方向设置两组支撑硬横跨,将垂线路方向的硬横梁搭接于顺线路的两组支撑横梁上,顺线路的支撑横梁与垂直线路的横梁通过法兰进行连接,吊柱安装于硬横梁下进行接触网道岔定位安装,如图3和图4所示。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

浅谈既有线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

海 下 客 线 、 海 下 货线 、 海 上 货 线 三 个 拨 接 口及 郑 州 东— — 圃 田区 16 5米 、 1 1向 北拨 移 31 陇 陇 4 1— .2米 。 间 陇 海 下 改 线 、 海 上 改 线 2个 拨 接 口 , 5个 拨 接 口施 工 站 改 拨 陇 共 准 备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大 绳 1条 、 坠 1个 梯 滑 1 5米 线 接 。 咽 喉 改 线地 段 陇上 货线 既有 车 挡 接 长 与 新 铺 N 岔 直 股 接 西 1 6道 第 四/、 : J组 通 , 下 客 线 拨 接 与 新 铺 N1 岔 直 股 接 通 , 下 货 线 拨 接 与 新 铺 陇 6道 陇 ① 作 业 时 间 :81 —1 :0下 行 点 ) 0 :0 O1 ( N1 4道 岔 直 股 接 通 , 有 郑 州 东 站 站 改后 :l 改 为 l 、l 改 为 既 道 l 道 I 道 作业地点 : 拨接点 , 柱 1 东 支 #至 9} = f l 、 改 为 6道 、 改 为 8道 、 V道 4道 6道 3道 改 为 I 、 道 5道 改 为 I 、 I 新 I 道 作 业 内容 : 放 L X 3锚 段 翻 线 , 整 1 新 HG 调 挣至 9 下 行 关 节 建 股 道 为 5道 : 州 东— — 圃 田 区 间 改 线 地 段 既 有上 行 线 拨 接 与 既 郑 ;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5米 大 绳 1条 、 坠 1个 、 佳备 梯 滑 1 线 紧线 有 下 行 线 接 通 、 既 有 下 行 线 拨 接 与 新铺 线 路 陇 海 下 改 线 接 通 ,站 改 器 2个 、 .t 链 葫 芦 2个 、 丝套 子 3个 、 轮 组 1套 、 丝若 干 。 15 倒 钢 滑 铁 后 : 5 7 8 0至 郑 州 东 站 区 间 既 有 下 行 线 为 陇 海 上 改 线 、 铺 线 路 K5+5 新 ② 作 业 时 间 :O1 一 :0垂 直 点 ) 1 :O 1 4 ( 2 为 陇 海 下 改 线 , 改 后 将 既 有 l 与 3道 间 做 同 相 电 分 段 , 既 有 站 道 将 作 业 地 点 : 拨接 点 , 柱 1 东 支 #至 9 # l 与 l 间 的 短 接 电分 段 。 施 工 停 电 范 围 为 : 海 线 圃 田( 含 ) 道 l 道 陇 不 作 业 内容 调 整 1 #至 9 样下 行 关 节 郑 州东 — — 郑 州 ( 含 ) 上 下 行 线 、 州 东 ( ) — 马 寨 ( 含 ) 不 间 郑 含— 不 准 备 工 具 : 车 1部 、 轮 1个 、 5米 大 绳 1条 、 坠 1个 、 丝 梯 滑 1 线 铁 间陇 上 下 货 线 。 若干。

既有线接触网改建还建方案

既有线接触网改建还建方案

1.1.1.既有线接触网改建还建方案既有线接触网施工的总体上是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为过渡施工,主要是对影响增二线引入及车站改造施工的接触网拆除还建、咽喉区改造、自闭信号机引起的支柱移设等;第二阶段按设计进行新支柱安装、软横跨安装,更换架设新承、导线,并进行初步悬挂调整;第三阶段利用线路大封锁的时间进行新、旧线接头,与线路施工同时开通各股道新网,拆除旧网。

其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1.1.1.新建股道电气化施工过渡方案电气化站改施工与既有接触网设备、站前路基改造都会有很多冲突,新建股道需占用既有接触网支柱,为保证新建线路的正常铺架,同时维持既有接触网原状,保持行车取流,需预先拆除部分既有接触网支柱,总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线路拨移量较小地段,尽可能利用新建支柱,在新建支柱上安装长腕臂或平腕臂(CX≤4.2m的支柱均可采用平腕臂)过渡,将既有接触网倒装至过渡腕臂上,拆除影响线路铺设既有支柱及其腕臂悬挂装置。

线路拨移量较大地段,在既有支柱对侧设置单根腕臂支柱作过渡。

线路拨移量较大且无法设置单根支柱的特殊地段,设置软横跨支柱作过渡。

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软横跨支柱的地段,采用双线路腕臂作过渡。

⑴软横跨过渡施工方案如图:既有接触网支柱占据新线路位置,需拆除支柱,采用另立过渡支柱,过渡支柱按照图纸新设支柱容量、位置施工,以后可变为正式工程。

详见“图3-8-1既有支柱占据新建线路过渡施工示意图”。

图3-8-1 既有支柱占据新建线路过渡施工图①定测、立杆可与站前联系取得最外两道的线路中心桩,股道高差桩。

定测量后,在最外两道外按照新立支柱立软横跨支柱X1-X6。

②支柱装配进行X1-X6支柱装配,靠近既有接触网需在停电点内进行。

③悬挂安装跨过既有承力索,先安装新软横跨X1-X2、X3-X4、X5-X6的横承、上部固定绳,将承力索固定于新软横跨内,再安装下部固定绳,安装定位装置,将接触线安装于新下部固定绳内。

④既有拆除X2X1X4X3 X6X5:表示新立支柱 :新建线路悬挂倒换完成后,就可拆除J1-J2、J3-J4、J5-J6既有软横跨及杆上部件。

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技术方案探讨

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技术方案探讨

既有车站接触网改造技术方案探讨发布时间:2022-04-19T02:06:46.696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苏亮[导读] 随着“公转铁”交通运输体系的深入发展,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既有电气化车站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如何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的设备安全稳定已成为接触网技术方案的首要研究课题。

针对既有车站改造存在的一些难题,我们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以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及工期,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本文以杭长客专衢州站接触网改造、大准铁路燕庄站接触网大修、新街站扩能接触网改造三个工程为例,对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中铁六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苏亮北京 100000摘要:随着“公转铁”交通运输体系的深入发展,铁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事业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既有电气化车站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如何在保证运输能力的前提下确保改造区段的设备安全稳定已成为接触网技术方案的首要研究课题。

针对既有车站改造存在的一些难题,我们从技术上进行革新,以减少对既有线运输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及工期,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本文以杭长客专衢州站接触网改造、大准铁路燕庄站接触网大修、新街站扩能接触网改造三个工程为例,对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转铁既有车站改造接触网技术革新技术方案探讨一、既有线接触网施工难点论述案例一:杭长客专衢州站改工程接触网改造过程中,需要对既有二站台雨棚进行改造,二站台为3、5道到发线站台,站台新建雨棚施工周期长,并且需要两侧3、5道接触网停电配合,否则站台无法满足较长的施工条件。

技术方案难点总结:探讨既有站台新建雨棚改造施工接触网停电过渡方案。

案例二:大准线为重要的煤炭外运通道,运输任务繁重,接触网改造施工需要在天窗点内进行,与运输冲突严重。

燕庄车站为大准线和国铁交界车站,车辆编组多,运输任务繁忙。

改造技术难点:一是铁路集中修天窗内要完成的换线任务,大准铁路公司轨道车短缺,并且地方铁路和国铁之间互通手续复杂,外局上道和调遣手续繁琐,需革新人工放线工艺;二是站内35个锚段换线,需要在集中修25个天窗点内完成,并且多数锚段不在原锚柱下锚,各股道锚段数较既有锚段有所增加,过渡开通范围大,需要对既有过渡方案进行研究、优化,充分利用好天窗施工时间,减少要点次数,降低对运输的影响;三是牵扯56组6股道以上软横跨需要天窗点内更换,其中9股道软横跨有28组,对软横跨安装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四是此工程为封锁点结束即开通,对接触网工艺要求较高,涉及腕臂安装、吊弦安装等工艺必须一步到位;技术方案难点总结:一是对接触网站改施工不具备轨道车进场条件下,人工放线工艺技术方案探讨;二是对接触网站改过渡施工技术方案优化;三是对接触网站改一步到位工艺进行技术方案探讨;案例三:包西铁路新街站(站中里程K163+097)为包西线上的中间站,主要施工任务是对新建渡线、牵出线、机待线挂网,两端咽喉接触网设备改造,受影响的既有新街站接触网设备迁改。

既有电气化车站接触网改造过渡方案

既有电气化车站接触网改造过渡方案

93本文结合杏林车站、厦门北Ⅱ场、厦门车站的拨接、改半径、插入便线、安装提速道岔接触网施工的实践,浅谈既有电气化车站改造中接触网施工过渡的方案。

1 施工基本状况厦门枢纽中既有线部分从杏林站开始,杏林车站为鹰厦线上的中间站,现有到发线4条(含正线)、调车线4条,鹰潭端站房同侧设有货场1座、货物线4条、牵出线1条,站房对侧设有牵出线1条、货物线2条,厦门端站房同侧有玻璃厂及电厂专用线接轨,站房对侧有蔬菜及糖厂专用线接轨,其中1、(Ⅱ)、3、4、5道电化股道;既有接触网正线采用TJ-95+TCG-110(2.5t系)、站线采用TJ-95+TCG-85(2.35t系)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悬挂高度为6.2m,结构高度均为1.3m,绝缘子泄露距离为1400mm。

由于福厦、厦深客运专线引入厦门枢纽,杏林车站同步进行改造。

改造施工后有10股道,其中改移施工6股道、新建2股道。

改造过程中,由于新站不成型,为了满足路基施工、轨道铺设以及运营需要,接触网需要进行过渡施工。

厦门北Ⅱ场K684+380~K684+850里程范围内修建雨棚站台,雨棚采用钢结构横跨股道,新建的接触网悬挂装置通过吊柱固定在雨棚横梁上;在雨棚基础和横梁施工过程中,位于雨棚站台范围内既有28-29、30-31、32-33软横跨影响雨棚的施工,需要进行改移。

厦门北Ⅱ场里程范围为正线D1K682+713.57~ K685+450、厦西联络线DAK0+060~DAK0+580、鹰西联络线DBK0+000~DBK0+300;中心里程为K684+454。

改造施工后有7股道,其中改移4股道,拆除4股道,新建3股道。

既有1、Ⅱ、3、4道为电化股道。

本次大封锁主要是配合站前,将既有悬挂倒换至新软横跨上,拆除影响线路施工的所有支柱,架设新4、6、8道、厦门段新左线、新厦西、新鹰西接触网并进行调整,并改造厦门北开闭所供电线路。

大封锁结束后开通杏林-厦门北新右线、厦门北Ⅱ场新4、6、8道、新厦西、新鹰西接触网,厦门段新左线接触网。

浅析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

浅析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施工

出现的问题 , 制定 了有针 对性的解决措施 , 在繁忙的铁路运输 中, 充分利用有 限的停 电施工时间, 将新建工程项 目与既有设备有效的结合 , 达到
缩短工期、 制成本、 控 运输 与施 工 两 不误 的 目的 。
【 关键词 】 既有线; 电气化铁路 ; 接触网; 改造施工
工程技术交底的依据 22组 织 现 场交 桩 - 在既有线改 造施工 中. 组织交桩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 以详细 并 的交桩资料作为施工依据 , 一定要严谨 . 录要详实。 记 在现场应共 同分 析确认每个桩 的形状 、颜色标记 和具 体位置以及 每个桩的种类和作 用. 做好记 录并要得到交桩部 门及监理部门的签认 23 触 网施 工 定 测 .接 根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接触 网工程技术人员要及 时组织施 工 定测 . 确定接触 网支柱的位置 一般是以正线最外道岔岔心位置为起 测点 . 无道岔时 以最近的不用迁移的支柱 中心 为起测点 道岔柱标 准 定位 位置的确定方法为: ①单开道岔。 沿道岔中心桩 、 岔尖桩 的直线方向 , 从道岔 中心桩量 1既有 线 改 造 接触 网施 工 的 特殊 性 . 起 . 中 9号道岔 为 43 其 .5米 ( 用导距计算公 式反算 得出) 正线 1 、 2号 1 参与改造施 工的配合单位多 . 1 .2 即为道岔柱的纵向中心位置 如果支柱装配为双腕臂 由于既有线改造施工是在既有铁路线上进行的工程项 目. 牵连到 道岔为 57 米 . 既有设 备管理单位 ( 电、 供 工务 、 电务单位) 和运输管理单位 ( 车务 、 机 安装形式 . 岔心处即为道岔柱的纵向中心位置 其横向位置依据设计 务单位 ) 的配合工作 , 还有各专业施工单位 ( 路、 线 铺架 、 通信 、 信号等 侧 面限界来定支柱位置 ,如在道岔 的侧股侧 , ( 要考虑曲股与直股横线 单位 ) 的交叉施工 , 关系到运输安全 、 设备安全和人 身安全 因此 . 协调 路距 离: 站线在 6 0 m 处 , 0r a 定位方式为单腕臂双定位 : 正线在 3 0 m 0r a 定位方式为双腕臂双定位 ) 。 好各个配合单位 和各施工单位 的配合工作 . 才能使改造 施工在确保行 处 . 车 安 全 的前 提 下 得 以顺 利进 行 ②菱形道岔及交叉渡线 。用单开道岔的方法 . 确定两端的四组道 1 每次停电作业时间受运输制约 . . 2 时间短 岔就可以了。 ③复式交分道岔。 以道岔 中心桩和需立 的支柱侧股道 的岔尖桩为 接触 网正常施工主要是利用检修天窗点进行 , 而接令 、 电接地 、 验 拆出地线 、 消令 、 车辆运行等程序 占了不 少的停 电时间 . 正常 的作业时 直线 . 道岔 中心桩量起 . 中心桩 1 从 距 . 5米即为其纵 向中心位置。横向 间相应减少 。 因为受接触网供 电臂( ~ 5 2 3 公里1 5 供电范围的影响 . 一条 位置依据设计侧面限界值来定 供电臂停电时间过长 . 将影响其它区间 的多趟列车 . 就会对运输 组织 2 . 4接触 网过渡原则及总体施工方案 接触 网 临时 过 渡 工 程 以 “ 临 结 合 、 约 投 资 、 便 施 工 ” 永 节 方 为指 导 产 生影响 。 施工单位投入 的劳动力 、 施工机具不能够充分利用 . 经常造 成窝工现象 . 导致 工程成本增大 思想 , 以保证列车畅通 、 保证行车安全、 保证施工质量为基本原 则。当 既有接触 网支柱影响线 路铺设时 . 采取过渡施 工方案 . 为站前施工创 1 . 3动手早 、 结束 晚、 时间长 既有线改造工程施 工. 铺架 单位可以采取预铺的作业方式 . 在封 造条件 。 在过渡工程施工前 , 积极与土建旅工单位取得联系 , 结合站前 制定详细 的可实施性接触网施工配合方案 尽 量达 到 锁点外就可以完成 , 利用一个封锁 时间进行线路拨移 而接触 网是一 施工 改造方案 . 减少过渡工作量 , 控制工程成本 。积极与设备管理 、 维修单 个 整体性较强的专业 . 了改移或过渡影响线路拨接的既有接触网支 设计要求 . 为 派专人驻调度 台. 并且提 柱, 需要在线路拨接前就要进行拆 除, 以需要接触 网提前施工 . 所 即接 位及相关运输部 门签订施工安 全配合 协议 . 触网施工开始要早 。由于接触网改造施工 中有很多的过渡工程 . 比如 前一个月将详细的停 电施工计划报送主管部门。在施工 的前一天 , 向 电调再复报第二天施工的天窗封闭计划和停电范围、 安全措施 、 新设计的接触 网支柱正好位于既有需要拆除的线路下 方. 而在线路拆 行调 、 接到停 电命令后 , 必须先验电 , 除 的封锁时间内无法完成基坑开挖 、 支柱组立 、 上部悬挂装配等一系 作业内容。施工前做好一切 准备工作 , 严格按照计划施工 . 执行请消令制度。 列的作 业 , 因此就要采取过渡施工 , 来满足线路 的拨接任务。 在线路拨 并在作业区两端进行可靠接地 , 接完成后 , 再按照设计位置重新施工 , 达到设计要求 。因此 , 接触 网改 开通后 , 观察两趟列车安全通过后 , 施工人员方可离开现场 。 造施工结束晚 . 持续时间长 3常 见 问题 的改 进措 施 . 1 . 4各专业间干扰大 、 相互制约 31 .各专业之间的配合问题 由于既有线改造工程有扩建 、 有改建 , 站前工程受征地拆迁影响 . 既有线改造施工时 . 有接触 网对线路 的影 响, 也有 线路对 接触 网 相应也影响到接触网工程施工 . 因为接触 网的支柱基础一般位于扩建 的影响 , 编制方案 前应 充分了解现场情况 , 准确交桩 , 及时沟通信息 , 线路 的# Y , - I 4线路成 型后接触网支柱基础浇注及养护 2  ̄ 8天 . 然后进行 提前作好过渡及拆 迁工作 . 减少对封闭点 的过度 占用和浪费。首先应 支柱组立等后续作 业。 需要很长的一个周期 . 受站前制约较大 在线路 成立一个有权威的施 工协调组 . 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各 相关单位 拨接施工时 , 由于没有线路通 行. 接触 网施工无法利用机械作业 . 大量 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 . 听取各施 工单位 的施工准备情况及相互影 响 的工作需要靠人工来完成 , 而且接触网停电施工一般是高空作业 . 地 的情况 . 从而制定解决方案 , 拿出处理措施 。 并监督执行 。 面和网上作业难度较大 . 交叉作业相互干扰 32接触线硬弯增加 . . 造成接触线磨耗加速 站改的线路 . 普遍改变原来 的位置 . 的是与新铺的线路对接 , 有 线 2既有 线 改 造 接触 网施 工 程序 。 路铺通之前 . 车无法进入 , 架线 尤其是 区间拢 口附近不能有 临时道岔 , 21认真审阅设计提供 的施工 图纸 . . 组织现场调查 只能利用人 工架线 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审阅、 习设计图纸 , 学 吃透设计精神 , 领会设 架线车无法做到从 既有线进入工程线架设接触线 . 导致 计意图 ,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 了解 既有线路 状况 、 设备布置 、 或邻近线路 架线车架线。这种施工方式由于张力小或者无 张力 , 接 供 电方式及用途 , 熟悉设计提出 的改造方案 。 结合 现场实际制定切实 接触线硬弯增加 采取在拢 口附近增加悬挂点或投入较多 的人力 , 随着铁路运能 的不断增加以及列 车速度的不断提升 。 铁路进行 了 六次大提速 , 主要进行 了区间的线路 曲线半径改造和站场内的到发线 加长 以及更换道岔工程 . 以满 足重载列车运行要求 . 接触 网配合改造 施工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接触 网密切配合 . 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秩序不 受大的影响, 线路改移能够顺利实施。 由于接触 网改造施工的特殊性 . 需要提前通过新旧接触 网提前进行过渡 施工 , 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做 后, 才能满足线路改移的条件 。 在既有线改造过程 中, 接触网跨过既有 行车线和新建工程线的过渡施工是必不可少 的一项工作 . 内新旧接 站 触网交叉 , 现场环境复杂 , 如何在确保正 常运输的情况下 , 合理的组织 施工生产 . 安全顺 利的完成既有线改造施工任务 . 这次重点分析的 是 课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大体分为六种:
1、区间曲内拨转;
2、区间曲外拨转;
3、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4、车站过渡施工方案;
5、区间上下行换侧方案;
6、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

一、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内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由于既有支柱影响线路转线时接触网的拨移及预铺线路场地。

为此要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

即: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旁,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支装,做好接触网拨移准备。

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

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
2、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建线路的曲外。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网要进行两次单支柱过渡(或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才能到位。

首先在既有线路外侧增加临时支柱A,将接触网悬挂在临时支柱A上后,拆除既有支柱;在预铺线路内侧增设临时支柱B备用。

在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从临时支柱A倒换到临时支柱B上;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一新设的正式支柱上。

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符合现场实际。

曲内、外拨转分类相同,施工方案也相同。

二、既有支柱位于曲线外侧;
1、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内侧。

接触网施工方案是待新线预铺到位后,以预铺线路为准,在转线前按设计要求组立新设支柱并进行支装。

转线当天,将既有接触悬挂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即可,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

随后,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向曲内拨移后,接触网线索将变长)。

该段附加悬挂要进行两次跨越和换边,以确保其回路贯通。

最后,拆除既有支柱,清理现场。

2、新设支柱位于改建区段新铺线路外侧。

此时,新设支柱不能先期组立,否则,将影响既有接触网拨移。

因此,必须增加临时支柱进行过渡。

即转线时,先将接触网拨移至临时支柱上悬挂,转线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在改建区段组立新设支柱,最后,再将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倒换到新设的正式支柱上。

两者相比,第一种设计更合理、简洁,更能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三、区间双线同时拨转
双线同时向曲内或曲外拨转,均采用临时软横跨过渡的方式进行施工。

该方案是先进行临时过渡软横跨的施工和安装,之后将上、下行接触网均倒换到临时软横跨上悬挂;拆除上、下行既有支柱,为线路预铺和接触网拨移提供场地;转线时,在临时软横跨上拨移接触网,确保转线当天接触网顺利开通。

随后,按设计要求组立上、下行新设的接触网支柱,把接触悬挂从临时软横跨上倒换到新设支柱上,再对该段接触网进行细调和倒锚。

最后,拆除临时软横跨,清理现场。

四、车站过渡施工方案:
接触网工程需要临时过渡大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以及既有线路占用新设支柱位置,由于既有线路要正常行车而无法拆除时,需要立临时单支柱或组装临时软横跨进行过渡;
另一种是站场咽喉区改造时,一部分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足,新线索因各种情况暂时无法架设时,需要临时做接头延长线索长度,保证行车需求。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分别制定不同的指导性过渡工程方案。

1、当既有支柱影响线路铺设,新建支柱暂时无法替代其承担悬挂网时,过渡方案分两种情况:依据站前施工单位的交桩,现场立单支柱进行过渡;在现场不能立单支柱时,则在线路较远处立软横跨柱组装软横跨进行过渡。

2、站场咽喉区改造时接触网过渡方法是站场咽喉区在道岔更新改造时,因工务和供电同时施工,互相干扰,接触网施工能利用的天窗时间很短,所以接触网宜采用小范围的临时过渡。

接触网施工过渡根据现场不同情况选取利用既有支柱进行过渡、拨移既有接触网进行过渡、延长既有接触网锚段长度进行临时过渡、增加临时小锚段进行过渡。

五、区间上下行换侧施工方案:
在进行区间曲线改造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工程存在一定的上下行换侧。

如既有下行线路转线后成为改造后的上行线路的一部分。

区间换侧处施工过渡方案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接触网施工过渡分为三种类型。

1、利用既有接触网。

在现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短距离地拨移既有接触网,立临时锚柱下锚与正式接触网形成过渡锚段关节。

2、延长既有接触网。

在既有接触网线索长度不足时,以做接头的方式延长既有接触网临时下锚,使既有接触网与正式接触网形成过渡锚段关节保证开通,开通后再按正式设计施工。

3、利用正式接触网转线。

依据设计图纸,提前将正式接触网架到位,并与既有接触网重合处临时悬挂,暂不带电。

转线当天,将与既有接触网重合部分的正式接触网到位,保证正点开通。

六、新建网与既有接触网接通方案
在线路改造过程中,当线路拨移量较大时,需要新铺线路,此时新建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存在接头问题,但是设计要求新建正线不得有接头。

由于转线当日接触网施工时间极短,所以在接火处接触网需要临时过渡。

此处过渡方案有两种类型:
一是新建接触网在通过拨接点后就近落锚;
二是新建接触网未过拨接点但距拨接点较近时,直接将既有线拨移在临时锚柱,形成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