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高危型HPV与宫颈癌
HPV与宫颈癌知识科普

HPV与宫颈癌知识科普一、什么是HPV(人类乳头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简称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
HPV是一种DNA病毒,目前已确定的HPV型别有200余种,根据有无致癌性,可分为两类:•低危型:约90%的生殖器疣由HPV 6/11感染引起。
因为这类HPV会在生殖器和肛门上/周围引起疣(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很少引起癌症。
•高危型:中国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义为高危型,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人们罹患癌症。
其中最常见的高危HPV类型包括HPV16和18。
二、为什么会感染HPV?HPV感染途径有以下几种:1性接触传播;2密切接触及间接接触;3.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患者时防护不当,造成感染;⒌母婴传播:孕妇通过产道分娩传染给新生儿HPV主要传播方式是性,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只要有过性行为就可能会感染HPV,大多数人一生中都至少会感染一次HPV。
男性和女性均可感染HPV并可能致病,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的人;即使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以传播HPV。
HPV可以在分娩时传染给婴儿,但风险相对较低。
以下途径不会受到HPV感染:•共用马桶•拥抱或牵手•分享食物或器皿•游泳池或热水浴缸三、不同型别HPV感染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型别不同引起临床表现也不相同,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大致可分为皮肤型及黏膜型两种:1皮肤型:HPV-10、12、15等低危型,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HPV-36、38等皮肤高危型可能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2黏膜型:如HPV-6、11、32、34、42、43、44、53等低危型,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HPV-16、18、33、35、39等高危型可导致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具体表现:低危HPV感染⒈皮肤表现1寻常疣:丘疹(米粒大小),表面明显角化,粗糙不平、质地坚硬,伴有皮损,多发生在手和脚部。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
据资料显示,在最近10年中,全世界每年有371000多例子宫颈浸润癌新病例,占整个妇女癌症的近10%。
子宫颈癌的发生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七位,而在妇女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乳腺癌和大肠癌。
在发展中国家,子宫颈癌妇女五年存活率低于50%,而在发达国家,五年存活率是66%左右[1]。
分子流行病学明确表明某些特定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浸润性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主要致病原因。
大量的研究显示,在95%的宫颈癌标本中可检出不同型别的HPV DNA,HPV DNA检测的含量与宫颈病变程度成正相关,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时序关系,符合生物学现象。
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其他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这些研究已促使人们开始发现新的检测方法去检测HPV感染,从HPV感染研究中所获得的资料被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HPV疫苗的研制,这种疫苗可防止HPV感染并最终用于预防子宫颈癌。
1HPV的结构及流行病学分布1.1HPV是一种环状的双链DNA病毒其病毒形态类似,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种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目前确定的HPV型别约有80余种,依其感染上皮的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HPV。
大约35种型别涉及生殖道感染,约20种与肿瘤相关[2]。
依据HPV型别与癌发生危险性的高低分为低危险型HPV和高危险型HPV。
低危险型HPV如HPV6,11,42,43,44等,常见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
高危险型HPV如HPV16,18,31,35,39,45,51,52,56,58,59,68等,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cpithelial neoplasm,CIN)的发生相关。
来自世界范围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3]发现,HPV16是感染最常见的型别,一般占所有感染的58.9%,HPV18占感染率的第2位,平均感染率为15.0%,感染率排第3位的是HPV45,感染率为5.9%,HPV16,18,45,31,33,52,58和35等型别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率达95%。
带你正确认识宫颈癌

带你正确认识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概有57万女性被新确诊为宫颈癌,其中,中国女性患者占据总例数的20%。
目前宫颈癌仍然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癌症。
有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仅仅达到了29.1%,而去主动做筛查的女性不到10%。
一、发生宫颈癌的根本原因目前,可以确定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变和癌前病变的最重要原因,及宫颈癌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感染HPV病毒。
在女性一生中有70%以上的概率可能会感染高危型HPV,但有10%以下的感染病例会转化为宫颈癌。
持续性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再加上其他内源和外源的因素共同参与和影响下,才会产生宫颈癌。
所以人们通常将导致宫颈癌的风险因子分成二大类:第一种是生物学因子,包括高危型HPV的持续性传播;第二类是外源性的行为危险因素。
(一)HPV感染截至目前为止,人类已报道和识别出约200余种亚型HPV,其中约有54种病毒可能影响生殖道黏膜。
并依据HPV病毒与子宫颈癌发病的危险性不同,将各HPV病毒分成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HPV直接和子宫颈癌的产生有关,特别是HPV16型和HPV18型与子宫颈癌的产生密切相关。
而感染较低危的HPV病毒,则更有机会导致外生殖器和肛周湿疣。
目前成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经在国内推出,并且可以按照年龄的划分进行注射。
(二)行为性危险因素HPV主要是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因此,未成年就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习性卫生不良等行为都会增加HPV感染概率,从而加大宫颈癌的发生概率。
早婚、早孕、多产多孕、经期间卫生不良等因素也会加大发生宫颈癌的风险。
吸烟、口服避孕药、营养摄入不均衡等日常不良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宫颈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都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会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血性白带、不规则阴道出血或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等症状。
晚期宫颈癌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血尿、阴道大量出血、血便、腰疼、咯血等症状。
HPV与宫颈癌知识科普

HPV与宫颈癌知识科普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密切相关。
本文将深入探讨HPV与宫颈癌的关系,了解HPV的传播途径、病毒类型、感染率、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提高公众对这一重要健康问题的认识。
一、HPV是什么?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常见的DNA病毒,它可以感染人体的皮肤和黏膜。
HPV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同时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一病毒家族极其广泛,已知存在超过200种不同类型的HPV,它们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
1. HPV的感染途径(1)性接触:性接触是最常见的HPV传播途径。
HPV可以通过阴道、肛门和口腔性交传播。
不使用避孕套或其他屏障方法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皮肤接触:HPV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皮肤传播。
这包括接触生殖器疣或其他HPV感染部位的皮肤。
(3)母婴传播:新生儿可能会在出生时从母亲传播HPV,通常会引发生殖器疣。
此外,通过触摸、共用毛巾等也可能传播。
2. HPV的分类HPV根据其致癌潜力被分为两大类:(1)高危型HPV:这些HPV类型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
例如,HPV 16和HPV 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HPV,它们与宫颈癌、生殖器癌和口咽癌等癌症有关。
(2)低危型HPV:低危型HPV引发的感染通常导致良性病变,如生殖器疣。
尽管这些感染通常不会导致癌症,但仍然可能引发不适和疼痛。
3.高危型HPV与宫颈癌的关系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当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存在时,可能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最终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因此,高危型HPV的筛查和预防对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二、HPV的传播途径HP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性接触:性接触是HPV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这包括阴道、肛门和口腔性交。
不使用避孕套或其他屏障方法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深入了解“HPV”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

深入了解“HPV”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位常见癌症,宫颈癌发病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而鳞状细胞-柱状细胞转化区为好发部位。
近年来,国家对“宫颈癌”、“乳腺癌”的关注和推广,大家对于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但对于HPV和宫颈癌发病关系仍然不甚明了。
目前近99%的子宫颈癌组织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而70%与HPV16、18型相关,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必要因素。
事实上,人乳头瘤病毒导致的癌症是小概率事件,因为80%的妇女HPV感染是短暂的,可以被宿主免疫系统自发清除。
对于持续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需要数年-数十年才能发展为宫颈癌。
因此,这个长时间窗口为临床干预提供了黄金机会,而这里的基础是阐明HPV-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致癌模式和适用靶标。
在这篇科普中,我们讨论了导致HPV和宫颈癌发生持续作用的关键因素,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新理念,以及更迫切的是,这些概念和技术如何更广泛的推广、普及、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预测、预防和早期治疗。
一、宫颈HPV感染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布是不成比例的,发达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这是由于政府巨额预算资助的癌症筛查项目和HPV疫苗接种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筛查方法,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在上升,我国呈现农村略高于城市、中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形式。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性活跃的女性中,病毒感染率可高达80%。
虽然大多数在被宿主免疫系统自发清除的病毒感染中,极少数持续存在并最终导致癌症。
因此,在常见HPV感染中,宫颈癌是一种罕见的意外。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HPV持续性的方法。
HPV相关宫颈癌的预防依赖于昂贵的HPV疫苗和反复的宫颈筛查。
尽管近年来疫苗已显示出可喜的结果,但普及HPV疫苗接种战略的实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昂贵的,特别是对中国和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而且多价疫苗亦不能完全覆盖这些国家所有主要类型的HPV感染。
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是这样的

HPV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是这样的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近二十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上升。
宫颈癌主要的致病因素就是HPV病毒,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HPV的分型非常多,分为高危型、低危险型,其中高危型里面的HPV16和18这两种类型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类型。
宫颈癌早期的最主要症状就是接触性阴道出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活检病理才能够确诊,确诊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地方转移病变以手术根治为主,术后可以配合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伴有HPV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还需要应用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的方式。
(此段作为总结还可以吧,第一段说着分型,第二段说这个不连贯)一、HPV家族庞大,高危型危害大HPV家族可以说十分庞大,当前尽管调查已经确认的HPV病毒就达到了200多种,按照致病力以及致癌危险性存在的具体情况能够将其详细的划分为高危型与低危型。
当前已经获得被世界卫生组织定认可的“高危型”的共计有14个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
其中可谓是恶贯满盈的则是HPV16以及HPV18,它俩针对宫颈癌做出的“贡献”已经超出70%。
低危型则主要会出现在生殖器疣等一系列的良性病变,例如尖锐湿疣。
人能够同时感染同一种或者是多种不同的HPV,男性和女性都具备感染的风险。
HPV的传播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较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性传播:性传播属于HPV传播的主要传播形式,不管是哪一种与性活动存在联系的因素,都属于生殖道 HPV感染的较为危险的影响因素,如性生活开始时的年龄相对较小,性伴侣数量相对较多等都会为HPV病毒的传播提供有机可乘。
接触传播: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过患有HPV感染者使用过的毛巾和内衣裤,盆和床单以及马桶等多种生活用品也存在被传染的可能。
也极有可能采取医源性感染的方式传播,例如卫生防护措施做的不适宜,自身存在感染等情况。
怎样认识HPV和宫颈癌

怎样认识HPV和宫颈癌HPV:人乳头状病毒,60-70%的女性感染过HPV病毒。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子宫癌心存恐惧,其实子宫癌并不可怕,它是目前所有癌当中,唯一可以有效预防,早时、及时发现并且能早期治疗的癌症。
现在医学通过研究已经确认,女性患宫颈癌是子宫颈被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所致。
虽然宫颈癌和HPV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但不是所有感染了HPV的女性都会患宫颈癌。
由于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携带有这种病毒,所以,凡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PV带到自己的生殖道内。
专家推测:就女性而言,HPV的终身感染率累计可达60-70%,也就是说60-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但这样感染通常是——过性的。
因为当人体感染这种病毒后,体内会很快形成对该病的免疫力,当免疫能力足够强大时,HPV就会被清除,大量医学统计数据表明,虽然被HPV感染的人群比例很大,但大都为过性的,即在1-2年内病毒就会自然消失,大都数女性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人体内的HPV消失掉,只有少数免疫机能比较差的无法消灭掉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这个过程需8-12年,才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临床资料发现子宫颈癌的患者,差不多都是30岁以上的女性,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在30岁以后开始进行HPV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的话,说明没被HPV感染,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患子宫颈癌的危险。
检查结果为阳性的话,也不一定会发展长子宫颈癌,只是有发展成子宫颈癌的可能,所以,首先应该再做一次子宫颈涂片检查,看目前是否有异常的子宫颈细胞,一旦发现有了马上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把子宫颈癌消灭在萌芽状态。
人乳头状病毒(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的良性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人乳头状瘤。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检出率也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性行为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
关于HPV与宫颈癌的科普,看这一篇就够了

关于 HPV与宫颈癌的科普,看这一篇就够了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高发群体为中年妇女,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及到女性群体的生命健康。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重要病因,因此了解HPV是如何引起宫颈癌,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宫颈癌宫颈癌全称为子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细胞和宫颈内膜的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的恶性肿瘤。
根据病理原因进行划分,可以将宫颈癌分为3大类,分别为鳞癌、腺癌和腺鳞癌,其中鳞癌多呈现为未分化的小细胞;腺癌又可以被分为黏液腺癌和恶性腺瘤,后者癌腺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腺鳞癌则主要由腺细胞和鳞状细胞分化而来。
宫颈癌患者的症状会随着病情变化而变化,如早期宫颈癌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逐渐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液体多呈现为白色伴有腥臭味等),晚期宫颈癌患者则会出血尿急、尿频、下肢肿胀等情况,甚至引发全身衰竭症状。
1.HPV简介HPV是一种特异性针对人类皮肤和黏膜进行感染的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
病毒要想存活必须寻找好寄主,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生活环境,而人是HPV唯一的宿主,故外阴部、生殖道处、肛门和咽部黏膜处是它们最喜欢的地方。
HPV的病毒类型现存的有上百种,如HPV-16、HPV-18等是引起宫颈癌感染的主要病毒,女性是感染HPV的高危群体。
1.HPV感染如何引起宫颈癌?HPV也被认为是诱发宫颈癌的最基本要素,传播途径主要是皮肤接触,性交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女性宫颈受到HPV感染后,会形成慢性刺激,然后逐渐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然后会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晚期浸润癌,更是有接近99%的宫颈癌患者被检测出患有高危型HPV感染。
其中,如果HPV持续感染,那么病毒的基因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内,从而构成对有序的细胞正常生长的感染,最终就会发展为宫颈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感染了HPV就意味着一定会患上宫颈癌,因为大部分女性感染HPV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自行消除,如果少数妇女出现了持续性感染的情况,那么会不幸患上宫颈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高危型HPV与宫颈癌
HPV一般指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 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
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
随着性病中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急速上升和宫颈癌、肛门癌等的增多.
HPV感染途径很广泛
HPV感染除了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以外,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也就是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触到了带有HPV的东西,入厕、沐浴时会不经意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浴缸、马桶等物品都可以传染上HPV,所以说感染HPV的几率非常大。
感染HPV后,大多数感染会在一定时间后自然消退,并不引起宫颈细胞的改变和致病。
即使出现持续性的HPV感染,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时进行了治疗,就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3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存在持续HPV感染的情况,就属于高危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高一些。
HPV的分类
在临床上,根据HPV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
1、低危型HPV:一般来说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自身消除。
2、高危型HPV:它可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癌及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其种类达百十多种,临床上最危险的有HPV16、18、31、3
3、35、39、45、51、52、56、58型等。
什么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又称宫颈侵润癌,简称宫颈癌,由癌前病变逐步发展而来的。
是目
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
子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
全世界每年新病例数为56.5万,中国每年有3万多的妇女死于宫颈癌。
HPV感染多数不发展成为宫颈癌,可以在9-16(8-10)个月消失;间隔半年2次HPV(+)为HPV持续感染;28%的持续感染
者,在2年内发展为CIN1;70% 的持续感染者4年内发展为CIN2.
现在基本明确宫颈癌的病因就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
感染HPV病毒到
发展成浸润癌需要大约十年的历程,只要定期进行妇科健康检查,就可以及
早发现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并加以治疗,就可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
18-70岁女性都要有防癌意识
有性生活的女性从18~20岁开始做细胞学检查,或者从第一次性生活后一两年内开始,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癌预防检查。
7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最近5年内两次宫颈癌检查正常,可以停止检查。
初次性行为早、多性伴、吸烟、高危险型HPV感染者患宫颈癌的风险高,应适当增加宫颈癌预防检查次数。
子宫切除的女性应做宫颈癌预防检查,对于正在接受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同样适用,不会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性。
怀孕女性在孕期做细胞学检查,不会对妊娠产生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