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色泽、气味评定:按第章执行。

脂肪酸值检验:按附录A执行。

品尝评分值检验:按附录B执行。

7 检验规则

一般规则

按GB/T 5490执行。

抽样、分样

按GB 5491执行。

储存品质检验

7.3.1 入库前,应逐批次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作为入库的技术依据;入仓时,应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取平均值作为该仓(垛、囤、货位)建立质量档案的原始技术依据。

7.3.2 储存中,应定期、逐仓(垛、囤、货位)取样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作为质量档案记录和出库的技术依据。

8 判定规则

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宜存”规定的,判定为宜存稻谷,适宜继续储存。

轻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均符合表1“轻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轻度不宜存稻谷,应尽快安排出库。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指标中,有一项符合表1“重度不宜存”规定的,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稻谷,应立即安排出库。因色泽、气味判定为重度不宜存的,还应报告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检验结果。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方法

原理

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提取稻谷中的脂肪酸,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计算脂肪酸值。

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A.2.1 无水乙醇

A.2.2 酚酞指示剂

称取1.0g酚酞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

A.2.3 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

将蒸馏水煮沸10min左右,加盖冷却。

A.2.4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

A.2.4.1 浓度约为L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称取28g氢氧化钾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先加入少量(约2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再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稀释至1000mL,密闭放置24h。吸取上层清液至另一聚乙烯塑料瓶中保存。

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标定:称取在105℃条件下烘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的基准邻苯二钾酸氢钾2.04g,精确到0.0001g,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溶解,滴加酚酞指示剂()3滴~5滴,用配制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滴定至微红色,以30s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的毫升数(V1),同时做空白试验,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毫升数(V0),按试()计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浓度。

1000×m

c (KOH) =—————————…………………………()

(V1—V0)×

式中:

c(KOH)——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1000——换算系数;

m——称取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

V1——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滴定空白溶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邻苯二钾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注: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必要时应重新标定。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当溶液出现浑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制备。

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mL已经标定好的氢氧化钾标准储备液于10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稀释定容至1000 mL,存放于聚乙烯塑料瓶中。临用前稀释配制。

注:稀释用乙醇应事先调整为中性。具体方法为:量取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滴加酚酞指示剂(A.2.2)3滴~5

滴,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液()滴定至微红色,以30s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

(Va);量取10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准确加入Vb(Vb=50×Va)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仪器与设备

A.3.1 具塞磨口锥形瓶:250ml。

A.3.2 移液管:、。

A.3.3 微量滴定管:5mL,最小刻度为。

A.3.4 天平:感量为0.01g。

A.3.5 振荡器:往返式,振荡频率为100次/min。

A.3.6 实验砻谷机。

A.3.7 粉碎机:锤式旋风磨,具有风门可调和自清理功能,以避免样品残留和出样管堵塞。在粉碎样品时,应避免磨膛发热。

A.3.8 电动粉筛:按GB/T 5507要求。

A.3.9 短颈玻璃漏斗。

A.3.10 中速定性滤纸。

A.3.11 锥形瓶:150mL。

分析步骤

A.4.1 试样制备

取混合均匀样品,用实验砻谷脱壳。取混合均匀的糙米约80g,,用锤试旋风磨粉碎,粉碎后的样品一次通过CQ16(相当于40目)筛的应达95%以上。粉碎样品(筛上、筛下全部筛分范围的样品)经充分混合后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注1:按GB/T 5507检验样品粉碎细度,粉碎样品只能选用锤式旋风磨。一次粉碎达不到细度要求的,该锤试旋风磨不能使用。

注2:粉碎样品时,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合理调解风门大小,并控制进样量,防止和减少出料管留存样品,为避免出料管堵塞,减少磨膛发热,引起样品中脂肪酸值的变化,每粉碎10个样品应将出料管拆下清理。

注3:制备好的样品应尽快完成测定,全部过程不得超过24h。样品如需较长时间存放,应存放在冰箱中。

A.4.2 试样处理

称取制备好的试样约10g,精确到0.01g,于250mL具塞磨口锥形瓶中,并用移液管加入无水乙醇(A.2.1),置往返式振荡器上振摇30min,振荡频率为100次/min。静置1 min~2min,在玻璃漏斗中放入折叠式的滤纸过滤。弃去最初几滴滤液,收集滤液25mL以上。

A.4.3 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滤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滴加3滴~4滴酚肽指示剂(A.2.2)后,用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30s不消褪为止。记下耗用的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V1)。

注:样品提取后应及时滴定;滴定应在散射日光或日光型日光灯下对着光源方向进行;滴定终点不易判定时,可用一个已加入提取液、去二氧化碳蒸馏水尚未滴定的锥形瓶作参照,当被滴定液颜色与参照相比有色差时,即可视为已到滴定终点。

A.4.4 空白试验

用移液管移取无水乙醇于150mL锥形瓶中,加5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馏水,滴加3滴~4滴酚酞指示剂(A.2.2)后,)。

注:提取、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25℃。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A.5.1 结果计算

脂肪酸值(S)以中和100g干物质试样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单位为毫克每100克(mg/100g),按式()计算:

50 100

S=(V1—V0)×c××———×—————×100 ……………………()

25 m(100—ω)

式中:

V1——滴定试样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滴定空白液所耗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50——式样提取用无水乙醇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5——用于滴定的式样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换算为100g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ω——试样水分质量分数,即每100g试样中含水分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用测定脂肪酸值的同一粉碎样品,按GB/T 5497中105℃恒重法测定样品水分含量,计算脂肪酸值干基结果。此水分含量结果不得作为样品水分含量结果报告。

A.5.2 结果表示

每份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两个测定结果之差的绝对值符合重复性要求时,以其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不符合重复性要求时,应再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若4个结果的极差不大于n=4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则取4个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若4个结果的极差大于n=4的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则取4个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重复性

同一分析者对同一试样同时进行两次测定,脂肪酸值结果的差值应不超过2mg/100g。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谷品评试验方法

原理

稻谷经砻谷、碾白,制备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分别评定其色泽、气味;再分取一定量的大米,在一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用感官品评米饭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结果以品尝评分值表示。

仪器与设备

实验用砻谷机。

实验用碾米机。

蒸锅:直径为26cm~28cm的单屉铝(或不锈钢)锅。

饭盒:容量为60mL以上的带盖铝(或不锈钢)盒,也可用盛放2ml注射器的铝(或不锈钢)盒。

量筒:15mL。

天平:感量0.01g。

电炉:220V,2KW,或相同功率的电磁炉。

白色瓷盘:32cm×22cm.

试样制备

取混匀后的净稻谷样品500g,用实验砻谷机脱壳制成糙米,取适量糙米(即实验碾米机的最佳碾磨质量)用实验碾米机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对照标准样品)。

色泽、气味评定

取制备好的标准一等精度大米样品,在符合品评试验条件的实验室内,对式样整体色泽、气味进行感官体验。检验方法按GB/T 5492执行。

色泽用正常、基本正常或明显黄色、暗灰色、褐色或其他人类不能接受的非正常色泽描述。具有大米固有的颜色和光泽的式样评定为正常;颜色轻微变黄和(或)光泽轻微变灰暗的式样评定为基本正常。

气味用正常、基本正常或明显酸味、哈味或其他人类不能接受的非正常气味描述。具有大米固有的气味的式样评定为正常;有陈米味和(或)糠粉米味的式样评定为基本正常。

对品评人员、品评实验室的要求和蒸煮品评

蒸煮品评

样品编号

为了客观反映样品蒸煮品质,减少感官品评误差,试样与制备米饭的盒号应随机编排,避免规律性编号和(或)提示性编号。

B.5.2 米饭的制备

B.5.2.1 称样:称取10g已制备好的大米式样于饭盒中,参加品评人员每人一盒。

B.5.2.2 洗米:用约30mL水搅拌淘洗一次,再用30mL蒸馏水冲洗一次,尽量将余水倾尽。

B.5.2.3 加水:籼米加入蒸馏水15mL,粳米加入蒸馏水12mL,糯米加入蒸馏水10mL。将加好水的饭盒盖严备用。

B.5.2.4 蒸煮:蒸锅内加入适量水,用电炉(或电磁炉)加热至沸腾,取下锅盖,将加好水的饭盒均匀地放于蒸屉上,盖上锅盖,继续加热并开始计时,蒸煮40min,停止加热,焖10min.

B.5.2.5 品评:将米饭盒从蒸锅内取出放在白瓷盘上(每人一盘),趁热品尝。

品评的基本要求。

B.5.3.1 品评人员

米饭品评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对米饭的色、香、味进行品尝,以评定米饭品质的优劣,因此要求品评人员具有较敏锐的感觉器官和鉴别能力,在开始进行品尝评定之前,应通过鉴别试验来挑选感官灵敏度较高的人员。品评人员应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档次的人员组成。

按标准规定蒸制4份米饭,其中有2份米饭是同一试样蒸制成的,同时按标准规定进行品评,要求品评人员鉴别找出相同的2份米饭来,记录见表。

表品评结果登记表

品评人:日期:

鉴别试验应重复两次,结果登记于表。对者打“√”,答错者打“×”,如果两次都答对的人员,则表明其品评鉴别灵敏度太低,应予淘汰。

表品评人员成绩登记表

品评组一般由5人~10人组成,品评人员在品评前1h内不吸烟、不吃东西,但可以喝水;品评期间具有正常的生理状态,不能饥饿或过饱;品评人员在品评期间不使用化妆品或其他有明显气味的用品。

B.5.3.2 品评实验室

品评试验应在专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应由样品制备室和品评室组成,两者应独立。品评室应充分换气,避免有异味或残留气味的干扰,室温20℃~25℃,无强噪音,有足够的光线强度,室内色彩柔和,避免强对比色彩。品评人员每人一座,应相互隔离。

B.5.3.3 品评试验

品评试验应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行。品评前品评人员应用温开水漱口,把口中残留物去净。品评

试样应一人一盒,每次品评不宜超过8份样品。品评时应保持室内和环境安静,无干扰。评分时不能讨论,以免相互影响,主持人不应向品评人员说明与试样质量有关的情况。

样品品评

B.5.4.1 品评内容

品评米饭的色、香、味、外观性状及滋味等,其中以气味、滋味为主。按表做品尝评分纪录。

表蒸煮品尝评分纪录表

时间:品评员:

B.5.4.2 品评顺序

趁热打开饭盒盖,先品评米饭气味,然后观察米饭色泽和外观结构,咀嚼品评滋味。

B.5.4.3 评分

根据米饭的气味、滋味、色泽、米粒外观结构,对照参考样品()进行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为品尝评分。

结果计算

根据每个品评人员的品尝评分结果计算平均值,个别品评误差超过平均值10分以上的数据应舍弃,舍弃后重新计算平均值。最后以品尝评分的平均值作为稻谷蒸煮品尝评分值,计算结果取整数。

参考样品的选择和保存

选择脂肪酸值在37mg/100g和30mg/100g左右的籼稻样品,脂肪酸值在35mg/100g和

25mg/100g左右的粳稻样品,每种样品选3份~5份,经品评人员2次~3次品尝,选用品尝评分值在60分和70分左右的样品各一份,作为每次品评的参考样品。

参考样品应密封保存在10℃左右的冰箱中。

粮食安全储存守则—【安全资料】.doc

粮食安全储存守则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种类食品级惰性粉磷化铝敌敌畏溴氰菊酯 用量3~5 g/m2 3~6 g/m3 0.1~0.2 g/m3 0.1~2 g/m3 注:敌敌畏仅用于空仓和环境杀虫,严禁喷施或落入储粮中;溴氰菊酯应以烟雾剂形式用于空仓杀虫。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第二章环境巡查与鼠雀防治 4.环境巡查 应检查库区内有无残粮、垃圾、污水、杂草等,并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人员巡更,检查仓顶、仓壁、门窗、挡水墙等是否完好,特别是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模板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的 储存品质, 指导玉米的储存和适时轮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50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940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测定仪器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色泽col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2 气味odor 玉米在规定条件下的综合气味。 3.3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将玉米制成玉米粉, 在规定条件下制作成窝头后, 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 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4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窝头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内部性状、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 储存品质分类 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玉米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 储存品质指标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表1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6 检验方法 6.1 脂肪酸值检验: 按附录A执行。 6.2 色泽、气味评定: 按附录B的B.3执行。 6.3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附录B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稻谷的干燥储藏方法 我们应该都见过这样的照片或场景:稻谷收割后都要进行晾晒,使稻谷干燥,这样的画面富有生活气息且不失美感,但是你知道稻谷需要干燥的原因是什么吗? 稻谷的特性 在我国南方的早稻产区,新收获早稻的平均水分在30%(湿基)左右,谷粒间的水分差也较大,标准偏差值在3~4;南方晚稻或北方单季稻,新收获稻谷平均水分躲在20%24%(湿基),谷粒间水分的标准偏差值在3左右。 收获后的稻谷是有活力的有机体,一定的水分含量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可进行呼吸作用及各种生物酶催化作用。呼吸作用会产生呼吸热,同时消耗营养成分,逐渐降低稻谷的生命力,稻谷的品质也会逐步下降。(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呼吸作用越旺盛,释放的呼吸热越多,消耗的营养物质越多,稻谷生命力下降越迅速,稻谷陈化速度越快。 稻谷的呼吸作用受自身水分含量与温度的影响,水分越高,呼吸作用越强。通过干燥降低稻谷水分含量,从而控制或减轻稻谷的呼吸作用,可减少稻谷贮藏期间消耗的营养物质量,降低稻谷生命力下降与品质劣变。 稻谷不干燥的严重后果 如果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呼吸作用强烈,还会使粮堆温度上升。稻谷往往附带着大量微生物。一般每克稻谷上都有百万个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等。霉菌生育的基本条件是高湿、中温。条件适宜时,霉菌会在稻谷上迅速繁殖,致使稻谷霉变,降低稻谷的生活力,丧失食用价值。防止霉菌生长的根本措施是创造干燥和低温环境。稻谷还受与稻谷共生的仓虫危害。仓虫是指一切危害贮藏物的仓库害虫,如米象、麦蛾等。仓虫剥食谷粒,其活动使稻谷堆发热加剧,促使稻谷霉变。条件合适时,仓虫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一般仓虫适宜的生活环境是相对湿度70%,稻谷水分含量过高,加之较多呼吸热导致的水分蒸发,会使粮堆或粮仓相对湿度条件变得适宜仓虫生长、繁殖。 稻谷干燥的好处 综上所述,收获后的稻谷必需干燥。第一,干燥使稻谷含水量及时降低,能一直稻谷籽粒的呼吸作用,从而最大限度保持其营养物质和更长时间储藏;第二,干燥后的稻谷籽粒变硬,有利于稻谷研磨成大米产品;第三,干燥后的稻谷,质量、体积等减少,有利于包装和流通。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 0 —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 1 —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 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 2 —

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 3 —

稻谷加工工序

稻谷加工工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稻谷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程序成为大米,而加工过程中如加工精度、爆腰、碎米等会对米饭的蒸煮食味性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可能会有一些农药残留在表面。诚邻粮食严谨对待每一步加工程序,以高要求保证大米的最终品质。 稻谷脱壳 在稻谷的机器加工过程中,第一道工序是脱壳。砂盘砻谷机具有上下两片圆形金刚砂盘,上砂盘固定,下砂盘转动,谷粒在砂盘两片间隙中受作用力而脱壳。适当调节两片砂盘之间的扎距,可获得适宜的脱壳效率,减少米粒损伤。 蒸煮过程中一定量的碎米存在会增强淀粉的糊化、溢出,增强米饭的黏弹性。为了保持米粒在煮饭过程中吸水稳定均匀,做成的米饭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均较好,大米中的碎米含量也不可过多。研究发现:大米约含3%左右的碎米时口感最佳,当大米中碎米含量超过5%时会导致米饭的整体食味变差。 碾米阶段 从砻谷机出来的只是糙米,不是白米。糙米连续通过三道碾白作用不相同的碾米机碾白,其效果是保证碾磨出来的白米粒面留皮不超过1/5的占95%以上,并且提高去皮的均匀度,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加工精度决定了米粒皮层和米配的保留程度,同时改变了直链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因此,对米饭的品质有重大影响。随着碾减率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而粗蛋白和粗淀粉先快速减小后缓慢降低,大米吸水率和膨胀体积均呈上升趋势,米饭的硬度降低,米饭色泽明显提高,饭粒的完整性降低。米饭综合评分增加,但当碾减率达到一定水分时,米饭综合评分增加的幅度均减小。 大米色选 因为筛选后的优质大米中,还会混杂有极少数褐色米、黄粒米等杂色米粒,它们在优质大米中特别显眼,严重影响米粒外观美感。诚邻粮食通过色选,可以将一些没有完全成熟或者有病变的米粒剔除出去。 大米抛光 大米一般采用湿米加工技术进行抛光,机器中的雾状液体使米粒表面湿润,米粒在机械力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最终使外表面变得光滑油亮。(信息来源:诚邻粮食Neighborly food) 通过抛光处理,不仅可以清除米粒表面浮糠,还起到使米粒表面淀粉预糊化和胶质化作用,淀粉糊化弥补裂纹,从而获得色泽晶莹光洁的外观品质,提高大米的储藏性能和食用品质。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WORD ..

WORD ..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WORD ..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 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 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WORD ..

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谷物加工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2015年6 月21 日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一·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 4 1.2设计的要求 4 1.3设计的依据 4 二·工艺流程分析 6 2.1基本工艺流程 6 2.2清理工序 6 2.3砻谷工序 6 2.4碾米及后处理工序7 三·设计计算9 3.1流量的计算9 3.2设备的选用与台数计算9 3.3仓容的计算13 四·设备清单15 五·设计总结16六·参考文献16 七·工艺流程图附图

《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选题与设计题目 日处理稻谷300 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三、课程设计步骤、任务及主要容要述 1、设计准备:选填参数和依据完成本书,并理解;查阅资料等。 2、设计:自主设计、计算及校核;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3、成果上交及要求: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上交设计成果。装订顺序为: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不含附件)、目录、正文、小结(或其它)、参考文献、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明细表等。 四、课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1、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稻谷300 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 南方;[品种] 籼稻;[水分] 14 % ;[含杂总量] 1.5 % (其中:含并肩石10 粒/Kg,;[不完善粒含量] 正常;[其它] 无;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国标精米;[加工精度]以国标一级为主;[包装规格]常规,兼顾生产; 成品质量要求:按标准执行;若为非国标产品参照标准或行业(地方)推荐标准,及市场需求自行确定;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升运(斗式提升机);稻壳和米糠采用风运; 其它:自拟。 注:不要求对风网进行设计计算;题目3类不包括后处理部分的工艺设计。

国粮发(2000)143号储存判定规则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 国粮发[2000]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 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1]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日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 GB1351—-86 小麦 GB1352—86 大豆 GB1353—86 玉米 GB1354—86 大米 GB1355—86 小麦粉

GB1534—86 花生油 GB1535—86 大豆油 GB1536—86 菜籽油 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 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 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10464—89 葵花籽油 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 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 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3、定义 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 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4.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稻谷储藏特性

稻谷的储藏特性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稻国之一,稻谷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保管工作中,要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压制不利因素,防止发热、霉变、生芽,确保稻谷安全储藏。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一、不耐高温,容易陈化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稻谷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渐渐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气,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 稻谷陈化的速度,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 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和避免陈化。 二、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即使水分正常,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也会突然上升。稻谷发热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变质、生霉和霉烂事故。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水分超过安全水分时,霉菌大量繁殖,使粮堆积累湿热,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摄氏度,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和黄曲

稻谷储藏

稻谷储藏 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1)容易陈化,不耐高温, 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较大水分的稻谷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降低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水分为20%以上的高水分稻谷,如果进行高温快速干燥或干燥后又吸湿,都会导致米粒曝腰。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烘干,就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烘干速度和水分变化,以免爆腰率升高,降低加工大米质量。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但是,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2)容易发热、霉变、生芽 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稻谷水分增加到超过安全水分时,使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粮堆积累湿热,局限曲霉和青霉也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黄曲霉菌也大量生长,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在白曲霉与黄曲霉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稻谷温度升高到55℃。这些霉菌活动所产生的水汽在稻谷中积聚,会使少量嗜热性霉菌或嗜热性细菌与放线菌大量繁殖,可使粮温继续升高,并使稻谷严重霉烂变质,不能食用。新房式仓稻谷发热的类型,按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发热、上层发热、下层发热和垂直发热。 局部发热也称窝状发热,是粮堆某一小范围内的发热。这一发热现象主要是由于稻谷入库时水分不均匀,或杂质聚集在某一区段,或入库后仓房漏雨,使部分稻谷受潮,水分增加,呼吸强度增大和霉菌繁殖造成的。储粮害虫在某一部位大量繁育、活动以及结露等原因也都可造成局部发热。 上层发热通常发生在粮堆上层15—30厘米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入库早稻温度较高,在秋冬季节仍未下降,或水分较高未充分散湿,由于粮堆内湿热空气上升在上层遇冷结露;经过冬季降温的稻谷,在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季节,热空气向下扩散遇冷结露;仓内湿度大,上层稻谷受潮,水分增加,春暖后呼吸转趋旺盛,放出热量,同时外界热空气向仓内侵入,致使上层粮堆热量大量积累而形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附件1 粮油安全储存守则

国家粮食局 2016年10月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安全储粮方针,强化落实“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粮油储存安全责任,规范粮库安全储粮作业与管理行为,确保粮油安全储存,依据《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等制度标准规范,制订本守则。 本守则是从事粮油仓储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 第一章粮食入仓与质量控制

1.入仓作业准备 粮食入仓前,仓储管理部门要检查仓房,确认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能正常使用;要清洁仓房,有活虫时进行空仓杀虫,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杀虫处理,制定空仓杀虫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做好隔离工作。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见表1。设备管理部门要清洁和调试设备,确保作业期间输送清理和仓储工艺等设备正常运行。 表1 空仓杀虫药剂及用量 2.入仓粮食质量要求 入粮时,按批量扦取样品,检测粮食水分和杂质含量。入仓粮食水分含量宜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于水分、杂质含量超标的粮食,应经过干燥、清理,达到要求后,方可入仓。 入仓粮食应按种类、等级、收获年度分开储藏。已感染害虫的粮食应单独存放,并根据虫粮等级按规定处理。 3.入仓作业要求 入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质检扦样、检斤称重、布设通风地上笼(横向通风无需布设)、卸粮清杂、质量抽检、输送入仓。 入仓过程中,提高机械化进仓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自动分级(浅

圆仓、立筒仓入仓时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和防止测温电缆移位。做好防虫、防鼠、防雀工作,加强对全流程的除尘防尘工作,保护环境。 入满粮后,应进行平整粮堆粮面、铺设粮面走道板、布置粮情测控系统、通风均温均湿、防虫防霉、密闭压盖等作业。 粮库管理人员要对入仓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保证入仓粮食符合储存要求,并在入仓粮食质量控制单上签字确认。 第二章环境巡查与鼠雀防治 4.环境巡查 应检查库区内有无残粮、垃圾、污水、杂草等,并及时清理干净;应安排人员巡更,检查仓顶、仓壁、门窗、挡水墙等是否完好,特别是在大风、雨雪等恶劣条件下,及时检查仓房设施、通风设备、熏蒸器具、气调系统、挡鼠板、防雀防虫网等,确保各项设施性状完好、使用正常。 5.防鼠措施 清洁并保持库区环境卫生;硬化仓库四周地坪,封堵鼠洞;密实仓库(囤基)地坪、墙角、檐口孔洞缝隙;在仓门处安装防鼠板。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简述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简述 稻谷加工工艺过程,按照生产程序,一般可分为稻谷清理、砻谷及砻下物分离,碾米,副产品整理四个工序。 一、稻谷的清理 稻谷清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一般包括初清、筛选、除稗、去石、磁选等。它的任务是根据稻谷与杂质物质特性的不同,采用一定的清理设备(如初清筛、平振筛、高速 二、砻谷及砻下物分离 稻谷加工中脱去稻壳的工艺过程称为砻谷。稻谷砻谷后的混合物称为砻下物,砻下物主要有糙米、未脱壳的稻谷、稻壳及毛糠、碎糙米和未成熟粒等。根据脱壳时受力和脱壳方式,稻谷脱壳可分为挤压搓撕脱壳、端压搓撕脱壳和撞击脱壳3种。 三、碾米 碾米机主要工作构件由进料机构、碾白室、出料机构、传动机构及机座等组成。碾白室是碾米机的心脏。碾白室由螺旋输送器、碾辊和米筛等组成。组合碾米机还有擦米室、米糠分离机构等;喷风米机还有喷风机构等。NS型碾米机是一种混合型的横式碾米机,有碾米、擦米组合设备。 四、成品及副产品的整理 1.擦米除糠:擦除黏附在白米表面的糠粉。擦米机均用棕毛、皮革或橡胶等柔软材料制成擦

米辊。擦米辊四周围有花铁筛或不锈钢金属筛布,米粒在两者之间运动而被擦刷。也有使用铁辊擦米机将碾米和擦米组合起来的。 2.凉米降温:降低米温,以利于贮藏。凉米一般在擦米的同时进行,通常使用气流与米粒进行逆向热交换,将凉米与吸糠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使用吸风米机碾米和白米气力输送使成品冷却。 3.白米分级:根据成品质量要求分离出超过标准的碎米。大碎米:留存在直径2mm的圆孔筛上,不足正常整米的2/3的米粒。小碎米:通过直径2mm圆孔筛,留存在直径1mm圆孔 4.稻壳整理: 5.米糠整理: 6.碎糙米的整理: 小麦制粉工艺简述 制粉的基本原理:小麦制粉是利用小麦吸水时,皮层和胚乳膨胀系数的不同,同时结合碾磨、筛理等机械作用,破碎麦粒而刮取其中胚乳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通常,粒度差异与施加压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如一次性粉碎),差异小,面粉与麸皮通过筛理分离困难;力相对小一些(如多次加力),粒度差异增大,筛理效率提高,面粉纯净,这就是现代制粉轻碾制粉的原理。现代制粉工艺围绕扩在皮层与胚乳粒度差而展开,润麦、松粉、光辊技术等的应用也是如此。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小麦的制粉主要包括清理、润麦、碾磨、筛理和成品等过程。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 GB1351—-86 小麦 GB1352—86 大豆 GB1353—86 玉米 GB1354—86 大米 GB1355—86 小麦粉 GB1534—86 花生油 GB1535—86 大豆油 GB1536—-86 菜籽油 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 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 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

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GB10464—89 葵花籽油 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 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 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 3、定义 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3.2不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不宜存”规定的,需要轮换的粮油。 3.3陈化粮油:符合判定为“陈化”规定的,不宜直接作为口粮食用的粮油。 4、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4.1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见表1、表2和表3) 表1 稻谷储存品质控制指标

稻谷保存方法

稻谷保存方法 1.稻谷的保管特点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如籼稻)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储粮水分。 2.稻谷的保管方法 保证入库稻谷质量: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

吨稻谷加工工艺流程

武汉轻工大学 《谷物加工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日处理稻谷300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姓名_ 孙华凡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_ 专业粮食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秦先魁 2015年 6 月 21 日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一·前言 4 1.1设计的目的 4 1.2设计的要求 4 1.3设计的依据 4 二·工艺流程分析 6 2.1基本工艺流程 6 2.2清理工序 6 2.3砻谷工序 6 2.4碾米及后处理工序 7 三·设计计算 9 3.1流量的计算 9 3.2设备的选用与台数计算 9 3.3仓容的计算 13 四·设备清单 15 五·设计总结 16六·参考文献 16 七·工艺流程图附图 《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选题与设计题目 日处理稻谷 300 吨米厂工艺流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三、课程设计步骤、任务及主要内容要述 1、设计准备:选填参数和依据完成本书,并理解;查阅资料等。 2、设计:自主设计、计算及校核;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3、成果上交及要求: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上交设计成果。装订顺序为: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不含附件)、目录、正文、小结(或其它)、参考文献、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明细表等。 四、课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1、米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依据 生产规模:日处理稻谷 300 吨; 原料主要特性:[产地] 南方;[品种] 籼稻;[水分] 14 % ;[含杂总量] 1.5 % (其中:含并肩石 10 粒/Kg,;[不完善粒含量] 正常;[其它] 无; 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国标精米;[加工精度]以国标一级为主;[包 装规格]常规,兼顾生产; 成品质量要求:按国家标准执行;若为非国标产品参照国家标准或行业(地方) 推荐标准,及市场需求自行确定; 物料垂直提升方式:升运(斗式提升机);稻壳和米糠采用风运; 其它:自拟。 注:不要求对风网进行设计计算;题目3类不包括后处理部分的工艺设计。 五、设计要求 设计思想与方法正确;态度端正科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能解决实际 问题,具备专业基本工程素质;具备正确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 言表达正确、流畅;刻苦钻研、不断创新;按时按量独立完成;图文工整、规范,设 计计算准确合理。 整体设计方案要重点突出其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六、时间安排 计划学时:一周,学生自行安排;设计成果上交截止日:2015年6月25日,次 日由各班学习委员收齐送达1号实验楼508室。 七、成绩评定标准 成绩分五等。以整体设计方案水平以及图纸和说明书的内容与质量、设计技巧与 规范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具体标准参照相关教学文件。 八、主要参考资料 1、《谷物加工工程》、《碾米工艺与设备》、《制粉工艺与设备》、《粮食工厂设计 原理》等;及同类教材、参考书籍。 2、《粮食工厂手册》等;及本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等。 3、本行业相关专业期刊、论文及其它资料。 4、本书附件一、附件二。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粮食工程系 2015 2015年5月28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 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 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4储存品质分类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 5储存品质指标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见表1 。 表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

稻谷储存的正确方法

稻谷储藏的正确方法 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陈化变质现象,逐渐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产生陈米的臭味,酸度增高,烧熟的米饭松散、黏性降低。储藏时间较长的陈米,将基本丧失新大米饭香、黏、软的食用品质。 因此,很多大米在没脱壳之前,因为没有良好的储存环境,就已经陈化变质了,而了解大米的储存环境和相关知识,对我们选购何种大米也很有帮助。 稻谷的储存特性 1.稻谷有坚硬的外壳 一定程度上可抵抗虫霉的危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2.稻谷易生芽 稻谷后熟期短,在收获时生理已成熟,具有发芽能力。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3.稻谷易沤黄 在收获时,遇连阴雨,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或连草堆垛,容易沤黄。沤黄的稻谷加工的大米就是黄粒米,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稻谷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而黄粒米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人食用后会中毒,甚至致命。 4.稻谷不耐高温 稻谷不耐高温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陈化,如黏性降低,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大米表面出现裂纹,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口感。 5.稻谷易结露 新谷入仓不久,遇气温下降,在粮堆的表面出现一层露水,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形成粮堆表面结露。不及时消除结露的后果是:造成局部水分升高,稻谷籽粒发软,有轻微霉味,接着谷壳潮润挂灰,泛白,仔细观察未熟粒有时可以发现白色或绿色霉点,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6.稻谷易受虫害感染 危害储藏中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 二、稻谷的储存法则 保管稻谷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 1.控制稻谷水分 严格控制入库稻谷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标准,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随粮食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变化。 2.清除稻谷杂质 入库前进行风扬、过筛或机械除杂,使杂质含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把稻谷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3.稻谷分级储藏

稻谷储藏过程中主要营养素变化的研究进展(精)

2008,No.1 5 收稿日期:2007-09-10;修回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伍金娥(1977-,女,博士,讲师,农产品贮藏与工程专业。 稻谷储藏过程中主要营养素变化的研究进展 伍金娥,常超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稻谷是一种重要的食粮和工业原料,储藏期间,在酶和微生物作用下稻谷的生理生化特征发生改变,使得稻谷的品质劣变,导致稻谷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降低。系统介绍了稻谷储藏过程中主要营养素变化以及与食用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稻谷;营养素;储藏中图分类号:TS2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3-6202(200801-0005-03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hanges of ma jor Nutr i en ts dur i n g Storage of R i ce ABSTRACT:The rice is one of i m portant f oods and industrial ra w materials .The physi ol ogical and bi oche m 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under effects of enzy mes and m icr oorganis m swould change,resulting in deteri orati on of rice quality,s o that the nutriti onal value of rice and food quality was reduced during st orage .The research p r ogress on the changes of main nutrients in rice and the relati on bet w een the changes and the quality of rice f ood during st orage was intr oduced syste matically .KE YWO R D S:rice;nutrients;st orage 稻谷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支柱,在种植上具有适应性广、单位产量高的特点。在食用和加工利用上,稻米具有营养品质好、开发利用价值高的优点。稻米除了富含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11种矿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稻谷是不耐储藏的粮食品种,在一般储藏条件下稻谷第二年就开始陈化变质,稻谷的宜储藏年限为3年左右[1]。储藏期间,稻谷生理生化特征的改变,使得稻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