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安排行程时间
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旅行 行程,确保游览的景点和活动都
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
评估旅行可行性
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判断旅行的 可行性,如时间、费用等,以便
做出更好的旅行决策。
PART 04
估算的注意事项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准确性
估算结果应尽量接近准确值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购物预算
估算花费
在购物前,通过估算大致 了解所需支付的金额,有 助于合理安排预算,避免 超支。
比较价格
估算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 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从 而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判断优惠活动
估算可以判断优惠活动的 实际优惠幅度,以便做出 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近似估算法
01
将其中一个两位数四舍五入为整 十数,然后计算整十数与另一个 两位数的乘积。
02
例如:估算46×38,可以将46近似 为50,38保持不变,计算 50×38=1900。
夹逼估算法
将两个两位数都四舍五入为整十数, 然后计算整十数的乘积。
例如:估算46×38,可以将46和38都 近似为40,计算40×40=1600。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的估算
https://
REPORTING
• 估算方法介绍 • 估算技巧 •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估算的注意事项 • 练习与巩固
目录
PART 01
估算方法介绍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学数学 三年级数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说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座为情境,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能坐下吗?”其实就是要将座位数和人数作比较。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但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口算》苏教版.doc

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2.学生能够对所估算的结果进行验证;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掌握如何进行估算;3.练习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估算;2.如何验证估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从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举例展示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算过程。
2. 讲解口算估算法教师让学生观察两位数相乘的结果与估算结果之间的差别和趋势,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发现:在两个数相乘时,如果将其中一个数扩大或缩小至一个整十或整百的倍数,就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快速算出结果。
3. 进行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具体的例题,例如:19 × 36 ≈ 20 × 35 = 700然后,口头解释这道例题的解题过程与思路,再在黑板上展示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4. 练习与检测在完成若干道例题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些需要估算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写出解题过程,以及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如果有些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也可以对他们进行解释和帮助。
5. 课堂小结收集学生们完成的习题,并在这些习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总结出口算估算法的要点。
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反思这个教学设计以口算估算法为主题,让学生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并鼓励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指导和教育资源,还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及时而有效的反馈。
这充分表明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的信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教案)

你认为哪一种更精确。
那这4个人每人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
100元。
2、你们都是数学天才。我要再考个更难点的。
来,请你读读题
怎么比较谁快谁慢啊?
先求出他们各自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
7、回顾: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除法估算的方法了,它和之前的加减乘的估算方法不一样,不是四舍五入,而是要想除数乘法口诀把被除数估成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数。
你学会了吗?我不信,你敢来试试吗?
引出练习
1、361÷5
把361估成350,350÷5等于70。因为五七三十五
哎?不能把361估成360吗?张老师一不小心又用了四舍五入,你们比我厉害多了。
除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估算的内容
上课之前先来热热身。估算,大家不陌生吧?对于估算,你都知道些什么?
267÷3≈90(元)
问题预设:
1、为什么把267估成270?(有同学说四舍五入,有的也说是乘法口诀方便计算)
那如果是247÷3≈呢?这个怎么算?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能不能把247四舍五入看成250?250÷3怎么了,不好算
方法不是四舍五入,那怎么估?这个题肯定有解决方法的
生:可以估成240,240÷3=80
说清估算意义。方法(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估的策略:大估、小估、近似数。
二、情境导入,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2课时)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 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的《口算乘法》。下面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 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 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 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教师:应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 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 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 后再用12与2相乘的积乘10。 列式解答:12×20=240(个)。 答:20盒有240个。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 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四年级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乘法估算说课稿

四年级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乘法估算说课稿“乘法估算”说课设计各位专家评委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例5(乘法的估算)。
估算实际上是一种无需获得准确结果的口算,是个体对事物的数量或运算结果作出的一种大致判断。
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估算的重要性,实际上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准确计算。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那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呢,还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说起。
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 那么学生到底知道了什么呢,我认真的进行了分析:(1)从教材的角度看: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对于乘法的估算也有了两次学习经历,可以说,对估算有了较深的认识,能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因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大估、小估、同时估。
本节课继续学习乘法的估算,只是在前边的基础上,因数的数字变大,但估算的本质方法和前边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侧重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简便、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
(请看,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几次乘法估算。
)乘法的估算从三上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三下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再到今天的三位数乘两位数,都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各阶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呢?三上教材,根据数据特点最适合把29估成30,教材也只呈现这一种算法,只要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就可以了,三下的教材,体现了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但那种估算方法都能解决问题,因此前边两次更侧重于估算方法的教学。
四上教材中,估算方法更多,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
第四课时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第四课时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33—34页例题和想想做做1-5题,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时间:3月12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出示例题,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农场去参观,通过介绍你了解农场的有关那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那些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探索方法谈话: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全班讨论交流1、引导评析:(29×42的结果比几百大,比几百小,最接近几百?你是怎么估算的)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学生说。
)教师总结三种估算方法:(比几百小就是把29和42分别看作20和40相乘,比几百大就是把29和42看作30和50相乘,不过这两种估算的方法误差比较大。
把29和42看作30和40相乘,也就是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误差最小)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小结: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三、巩固深化1、完成想想做做的1.提醒学生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练。
(对比后使学生体会到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3。
先逐题进行估算,再与右边的结论连一连,交流估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5。
可以先把3个篮球的价钱分别看作整十数,再算出买24个需多少钱,再判断。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阅读“你知道吗?”理解“铺地锦”的具体算法。
五、作业:想想做做的4(注意估算的精确度)、5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9×42估算:(1)20 ×40=800(2)30 ×50 =1500(3)30×40 = 1200笔算:29×42= 1218第五课时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35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的估算、笔算和验算进行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拟正确娴熟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沟通,享受独立思索后发表自己见解的欢乐,获得胜利的体验。
3、能应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挨次和其次局部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115= 1105= 11050=3020= 30200= 30020=2、笔算:244= 392=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
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1)学生观看: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
思索: 1、笔算1412时,先用其次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3、最终把()和()加起来。
(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3、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学,独立自考,尝试解决。
4、小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1 41 22 8 。
142 的积1 4 0 1410的积1 6 8 1412的积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便利,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由全镇各校都在开展气象知识学习的情况入手,以气象局的叔叔来我校开展气象知识讲座为情境,出示主题图,并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紧接着问:“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能坐下吗?”其实就是要将座位数和人数作比较。
]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但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样设计促进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积极参与,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运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全面参与意识。
]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350人到底能不能坐下呢?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层层递进的认知环节,逐步形成了估算策略,从而让学生实现从多样化到最优化的过渡。
]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这样做是从本课的教学重点出发,在巩固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达到本节课的的教学目标。
]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这本书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你认为李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本题练习设计和例题教学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选择估算方法,有效提高估算能力,掌握估算的策略。
]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
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估算的应用能力,还让孩子们在估算中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老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育升华。
]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这样设计促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思想。
]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不但可以让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暗示效应,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艺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