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研究的范式演进看
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研究范式的变革: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40501AcknowledgementsAtthecompletionofmythesis,I'dliketoexpressmyheartfeltgratitudetoallthosewhohavecontributedtothisthesiswhetherdirectlyorindirectly.Mysincereandheartythanksshould,firstly,gotomysuperviser,ProfessorLtiJun,whoseprofoundknowledge,enlighteninginstructions,invaluableacademicguidance,togetherwithhisconstructivecriticismwillbenefitmeallmylife.Ioweaparticulardebtofgratitudetohimnotonlybecausehispenetratinginsightintotranslationstudiesandeffectiveinstructionshaveenlightenedmeinthisfieldbutalsobecausehisuprightpersonalityandhisandmeticulouswayofdoingresearcheshaveexertedanimperceptibleinfluenceonme.WithouthisstrictinstructionsandinspiringencouragementsIcouldnothaveobtainedthepresentachievements,tosaynothingofthecompletionofmydissertation.IamalsogratefulandindebtedtoProfessorHuangHebin,ProfessorZhangJie,ProfessorGuJiazu,ProfessorChenXinandotherteachers,fromwhomIhavelearnedagreatdealduringmypastthreeyears’studies.SpecialthanksshouldalsogotoProfessorHuangHebin,ProfessorWangKemingtogetherwithProfessor2;hangYinawhohavedevotedmuchtimetoreadingthisthesisandhavegivenmepricelesssuggestionsthatareverybeneficialtomyaeademicresearch.IoweaparticulardebtofgratitudetoProfessorZhangBo—ranatNanjingUniversitywhotakesgreatinterestinmydissertationandwhoseencouragementandinsightfulcommentsonintersubjectivityhaveinspiredmealot.FinallyIamreallythankfultomywifewhotakesallfamilyburdensonhershoulderswithoutanycomplaints.Withoutherdevotionandunselfishsupport,itwouldbeverydifficultformetocompletethisthesis.4前言主体性问题是个始终谈论不尽的热门话题,它的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翻译也不例外。
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与教学原则

方 结 构 主 义 语 言 学 范 式 的 引 入 打 破 了长 期 以来 的 语 文 学 范 式 的 传 统 翻 译 研 究 ,但 到 9 代 中期 以来 随 着解 构 主 义思 潮对 结 构 0年
构( 温彭 年 、 贾 国英 ,2 0 ) 0 2 。学 习 主体 的 话 和意 义 建 构 四 大 要 素 ,这 些 要 素 和 原 则 知 识 获 得 和 传 授 重 点 在 于 个 体 的 转换 、 加 与 语 言 教 学 中 要 求学 生 由 外 部 刺激 的被 动 吕俊 同时 指 出我 国 自 8 0年 代初 以 来 已 工和 处 理 ,而 非 外 在 的 “ 入 ” 输 。在皮 亚 杰 接 受者 和 知 识 的 灌输 对 象 转 变 为信 息加 工
维普资讯
2 0 NO . 08 1 8
教 学 案 例
Chla n Edu oaton — ov i— He al l i nn aton r d
建构主义翻译研 究范 式 与教 学原 则
郝 丽 萍
摘 要 :本 文从 翻 译理 论研 究 范式 的演 变 出发 ,分析 了建构 主 艾理 论翻 译 研 究范 式 的主 要 原 则,根据 翻译教 学的特性 ,提 出建构 主义教育理论适 用于翻译教 学实践 ,其原则 为: 0教 学要以 学生为中心 ;国教 学任 务的设计 要顾及情景和 学生的情 感 l④教 学中的任务 是师生 互动的枢纽 。在 学 习过程 中应 当强调对 知识的 意义建构 ;教 学设计 不是从 分析教 学 目标开 始 ,而是从 如何创设 有利于 学生意义
.
划 分 成 语 文 学 派 、语 言 学 派 、交 际 学 派 和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改 变 ,从 而 构 建 新 的 认 知 结 纽 。建构 主义 学习 环境 包括情 景 、协 作 、会
西方翻译理论范式研究述评

译 学要 上升成 为科学 体 系 . 要 正确描 述 和解 释翻译 活动 。 必须依 靠科 学的认 识论 和方法 论 。库 恩在 科学 的革命 一 书 中
提出 了范式( p a r a d i g m ) 这 一概 念。他认 为 , 科 学不 是事 实 、 理 论
和方法 的简单 堆砌 . 科 学 的发展 也不是 知识 的简单 积 累 。 而是
的发展 意义重 大 。语 文学范 式 中的翻译 理论 缺乏现 代语 言学
理 论和 现代文艺 理论 的指导 ,把翻译 行 为看成 是一 种灵感 与 悟 性 的表现 。 在结构 主义语 言学 范式之 中 , 各翻译学 派都 以先 进 的语 言学理 论为背景 。主 张对原 文文本 的 意义进行 科 学的 分析。 提 出了 比较 系统的 翻译理论 模式 。 文化 学派 和解构 主义 者 意识 到翻译 已不仅仅 是两 种语言 之间 的转换 .而 是涉及 到 政治、 意识形 态 、 权 利等 因素 。 所以, 解 构 主义很快就 暴露 出其
只有 当一 门学科 的研究 者形 成了共 同 的范式 ,该学科 才从 前 科 学 时期进 入科学 时期 。西方 翻译研 究 的发展 就生 动地体 现 了新 旧研究 范式 的演进 与交替 。综合 国内外学 者对 翻译研 究 范式 的不 同划分 , 笔 者将 翻译研 究置 于语文 学范 式 、 结构 主义 语 言学 范式 、解构 主义 范式 和综合研 究范 式等 四个 范式 之下 进行讨 论 。
一 个既制约结构 又逃 避结构 的中心 , 而 自柏拉 图直至结构 主义
以来 的许 多哲学 观念都 存在 着形而 上学 的二元 对立 问题 。于
通过 范式 的不断转 换所 进行 的不断 革命 的进程 。 赫曼 斯指 出 ,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理论框架

对话理论视野下的翻译批评理论框架[摘要]:翻译批评的发展对推动翻译研究发展有重要作用,它经历了从作者中心到文本中心,再到读者中心的阐释模式,却无法摆脱独白的色彩。
文章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从翻译批评的本质、功能、原则、规范尝试构建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以期在认识论上为翻译批评带来启示。
[关键词]:翻译批评;对话理论;对话一、国内翻译批评现状翻译批评,作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翻译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各种翻译理论的出现,都会为翻译批评带来新的理念和变化,如对等理论,读者反应,阐释学和解构主义均为翻译批评的发展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翻译批评随着翻译研究范式的演进而演变,亦出现了几种翻译批评研究模式。
作者中心论以忠实于作者的原意为标准,文本不过是独特个体的表现形式。
文本中心论将“忠实于原作”作为首要责任。
读者中心论将读者的反应被视为译作的标准。
尽管他们更新了自身的研究视角,却切断了翻译活动过程的链条作者——文本——读者(译者),进行的是独白式的研究,满足不了翻译批评发展的进一步要求。
前苏联哲学家巴赫金·米哈伊尔的对话理论提倡参与者之间对话,因此文章以其为理论基础,以期促进翻译批评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话理论概述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1920年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1935年的《小说话语》,到1961年的《论陀斯妥耶夫斯基一书的改写》,经过逐步的补充、深化和拓展,最终构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文章将集中探讨对话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1. 对话与对话性巴赫金称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为“纯对话”。
文章讨论的是对话理论意义上的对话:“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
[1]对话性指“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
[2]基于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分析,巴赫金得出结论:“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综述

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 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语言与生态的相互作用,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为了进 一步推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于近期成功召 开。本次演示将对本次研讨会的内容进行综述,旨在呈现与会者的研究成果和 新探索的方向,为读者提供参考。
3、研究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以满足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复杂性需求。
4、应进一步提高生态翻译学理论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动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 展。
未来探讨的方向和建议
根据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和共识,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和探讨方向:
1、深入研究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进一步明确其研究范畴、对 象和方法。
翻译研究的新范式——认知翻译学研究 综述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认知翻译学研究现状
04 认知翻译学研究不足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
认知翻译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新兴领域,着重探讨翻译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本次演示对认知翻译学的研究现状、不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 究的方向和建议。通过对认知翻译学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探讨,文章 指出认知翻译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和交流,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研究,共同推进翻译学 领域的全面发展。
3、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对翻译事业的挑战和机遇,将生态翻译学理论应 用于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促进全球文化的和谐发展。
4、拓展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教育、科技、文学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完 善其理论体系。
5、培养生态翻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研究水平和质 量。
结论
首届国际生态翻译学研讨会为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平台,为进一 步推动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者达成了 以下共识:
从范式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译学的发展的开题报告

从范式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译学的发展的开题
报告
范式理论是一种对科学研究和知识建构的描述和解释理论,它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一种主导的范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共同理论框架。
范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共同的
目标、理论和方法,驱动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将范式理论应用到西方译学的研究中,可以重新审视西方译学的发
展历程和现状。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范式主导着西方译学的研究方
向和方法,推动着西方译学的发展。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翻译被视为语言知识和文化传承的基石,
翻译理论不同于现代研究,主要关注语言的相互对应和对译物的忠实。
这是译学研究的第一范式。
在中世纪,翻译活动由宗教机构控制,译学
研究的重要性下降。
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研究的兴起,使得翻译理论
又回到了学术视野中。
第二范式主要关注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复杂
关系,特别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问题。
到了20世纪,语言学习以及翻译技能的普及,以及现代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发展,促使翻译研究进入了第三范式,强调译者和译品的主观因素、交际和社
会文化等影响因素。
从范式理论的视角来看,西方译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都受到各
种历史、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范式主导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和
方法。
了解范式的转变以及在不同范式下的译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
入地理解西方译学的历史和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
深入的思考。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现状与范式演进PPT课件

中国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表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与研究机构的设立; 2、研究资料的完善; 3、学科发展的专业化; 4、重要学术活动与研究成果。
11
1、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
从体制上看,目前已成立翻 译学院7个,翻译系5个,翻译研 究中心超过40个,全国性翻译研 究资料中心2个(北京外交学院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
2009年又有25所院校得到授权。总数 达40所。
2010年,MTI审批权已经下放到省市自 治区教育厅或教委。
15
高校性质 名称
北京大学
全 国
复旦大学
现
中山大学
有
南开大学
英 语
南京大学
语
山东大学
言
综合型高 河南大学
博
校
士
点
苏州大学 厦门大学
:
四川大学
中南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数量 15
入。
[1] 即有没有翻译理论,或翻译理论有无意义;西方的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
的翻译实际,翻译理论有无普遍性。
9
❖ 2009年,全国翻译学系统建构高层 论坛再次在青岛召开,标志中国译学 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向跨学科迈进, 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从规约性的研究 向描述性、甚至解释性的研究转化, 研究模式更加多元,体现出比较、互 动等特征。
28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翻译专业必读书系
29
其他出版社
❖ 北师大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等
30
3、学科发展的专业化
从库恩“范式”理论试析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其趋势

库恩指 出科学 之所 以成为 科学 就在 于范式 的形 成。库
恩所 谓的“ 范式” 实际上 是指从 事同一个 特殊领 域的研究 的 学者所持 有的共 同的信念 、 统 、 性 和方法 。这种 信念 为 传 理
他们提供 了共 同的理念模型 和解决 问题的框架 , 从而形成 共 同的科学传统 , 规定 了共 同的发展 方 向, 限制 了共 同的研 究
做出深刻的说 明。库恩 的“ 范式 ” 理论发 展模式就是 当代 西
最后 , 科学革命 时期 是指在 科学危 机之 后 , 个新 旧范 一 式的交替过程。新范 式的确 立标 志着科 学革命 的结束 及新 的常规科学 阶段 的开始 。科 技发展 来 到了新 的常规科 学阶 段, 科学 活动 又开始 了一个新 的循环 , 随着新的科学革命 , 科
科学 发展模式 是关 于科学 发展 的主要 特征与 内在 机理 多, 理论 调整 和修正无济于事 , 常规科学 陷入 困境和迷途 时 , 各种竞争的理论开始涌现 。
的整体描绘。一个 成功 的或较 好的科 学发 展模式 不仅 能合 理地解释科学 发展 的历史 事实 , 而且能对科 学发展 的规律性
所 以这 一 时 期 的 科 学 发 展 迅 速 。
( ) 一 前科学时期——我 国翻译理论发展 的历史 回顾
中国的翻译 史绵延 久长 , 至今 已有近 两千 年的历 史 , 可 谓 群星闪烁 。早期有 佛经 翻译 的“ 三支 ” 即支娄迦 谶 、 支亮 、 支谦 , 对于佛经的流传 作 了很大 的贡献 , 实际上几 乎还没 但
[ 摘 要 ] 库恩“ 范式” 理论是西方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发展模式之一, 它揭示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规
律。基 于库 恩“ 范式” 理论解析 了我 国翻译 史近 两千年 的发展脉络 , 从而得 范式” 理论; 翻译理论;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 号 : 3 59 H 1 . 文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2—8 1 (00)2—05 A 17 60 2 1 0 00一O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翻译(研究)能否成为一门科学? 反方(实践派):劳 陇、张经浩等 正方 (文化派或理论派):谢天振、张南峰、杨自 俭、王东风等西方翻译理论派
二、翻译研究范式演进
1. 翻译研究流派或时期划分
( 1 )奈 达: 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 会符号学派( Nida,1984: 9-15 ) ( 2 )根茨勒: 美国翻译培训班派、翻译科学派、 早期翻译研究派、多元体系派和解构主义派(E. Gentzler,转引自廖七一,2000:17) ( 3 )吕俊: 语文学研究阶段、结构主义现代语言 学研究阶段、后结构主义研究阶段、建构主义研 究阶段(吕俊,2001:56-58)
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
他要借你[软梯]做牵引相思的桥梁, 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 (朱生豪 译) 他本要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 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 (方平 译)
Liberty, Love! These two I need. For my love I will sacrifice life, For liberty I will sacrifice my love.
自由与爱情, 我需要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牺牲了我的爱情。 (兴万生译)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殷夫译)
文化学派:
(1) 翻译研究派
(Translation Studies School )
A. 规范论 ( Norm)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 Gideon Toury: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2) Andrew Chesterman: Memes of Translation (3) Theo. Hermans: Norm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nslation
三、翻译学的学科建构
四、结语
翻译领域可供研究的内容
一、引言
1. 范式: 托马斯·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 的概念。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 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 的模型即“范式”。范式(Paradigm)就是某一个历史 时期为大部分共同体成员所广泛承认的问题、方向、 方法、手段、过程、标准等等 。
2.翻译研究范式划分
A. 作者中心论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文 本中心论范式、读者反应的译者中心论 范式 B. 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和后 结构主义范式 (语用学范式???)
3. 各范式的哲学基础、特征及典型译论 (1)语文学范式(Philological Paradigm) 哲学基础:直觉主义哲学 特 征:神秘主义、强调灵顿与感悟 典型译论:“神似”、“化境”
B. 操控学派 (Manipulation)& 改写理论 (Rewriting) 代表人物: Evan-Zohar, AndréLefevere, Toury 等
◆ “All translation implies a degree of manipu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for certain purpose” (Hermans, 1985) ◆ “Translation is a obviously recognizable type of rewriting”(Lefevere 1992) . It is a process which manipulates ST by adjusting it to fit in with two important constrains: ideology and poetics. André Lefevere: Translations,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Fame
主要观点: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翻译规范是内化了 的规则,翻译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受规范的制约。
期待规范(expectancy norms)案例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The native grasses and weeds, the scattered patches of gorse, contended with one another for the possession of the scanty surface soil;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droughts of summer, the frosts of winter, and the furious gales which swept, with unbroken force, now from the Atlantic, and now from the North Sea, at all times of the year; they filled up, as they best might, the gaps made in their ranks by all sorts of underground and overground animal ravagers. One year with another, an average population, the floating balance of the unceasing struggle for existence among the indigenous plants, maintained itself. It is as little to be doubted, that an essentially similar state of nature prevailed, in this region, for many thousand years before the coming of Caesar; and there is no assignable reason for denying that it might continue to exist through an equally prolonged futurity, except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man.
从翻译研究的范式演进看 翻译学的学科构成
The Make-up of Translation Studies Viewed from Its Paradigm Shifts
陈学斌
一、引言
1. 范式的概念 2. 翻译能够为“学”吗?
二、翻译研究范式演进
1. 翻译研究流派或时期划分 2. 翻译研究范式划分 3. 各范式的哲学基础、特征及典型译论
◆目的论(Skopos Theory )
解构主义翻译研究:
◆ 解构主义文化理论代表人物: 德里达(Jacque Derrida)、福柯(Michel Foucault)、 巴特(Roland Barthes) ◆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 沃尔特•本亚明(Walter Benjami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 关键词:译文与原文地位平等、译者是创新的主体、 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语言 ◆ 译者地位的提高:作者死了 原作者死了 翻译 即创作 翻译文学不是外国文学,属于国别文学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 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 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怒生之草, 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各据一抔壤土。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四时之内,飘风怒吹, 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上有鸟兽之践啄,下有蚁蝝之啮伤。憔悴孤 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莫可究详。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 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遗留。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苟人 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长此互相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 (《天演论》首段 严复译)
提倡“异化”翻译,突出源语文本语言和文化上的 差异
1. “怡红院” :Court of Green Delight “怡红公子” : Green Boy 2. “阿弥陀佛” :God bless my soul (Amitabha)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后殖民翻译研究
代表人物以作品: Lawrence Venuti: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aria Tymoczco: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