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中国天津市,是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门户城市之一。

下面将从滨海新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产业布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介绍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

一、背景与发展历程天津滨海新区于2006年设立,是经过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区。

滨海新区地处黄河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作为沿海地区,滨海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便于与世界各地进行经贸合作。

同时,天津滨海新区还紧邻首都北京和天津市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自成立以来,滨海新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新区聚集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同时,滨海新区也加大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积极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滨海新区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产业布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布局。

滨海新区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集群,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高端制造业是滨海新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

滨海新区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研发机构,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如今,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集群。

现代物流是滨海新区的另一个亮点。

新区紧邻天津港,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滨海新区注重发展多式联运,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也是滨海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新区在建设过程中秉持开放理念,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新区设立了金融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

目前,滨海新区已经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这里设立了分支机构。

三、未来发展方向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4.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规划建设的临空产业区(航空城),目的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的航空产业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航空运输业、航空维修服务业及其相关产业,力求在航空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上实现 跨越式发展,建设成为全球航空产业的制造基地、亚太地区综合性的航空维修基地、世界著名的航空展览 基地,最终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之一。国家民航总局与天津市政府于2004年lO 月签署协议,在航空城共建唯一的国家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使之成为世界航空 高科技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中国民航科技研发的“硅谷”。同时在大项目引进中注意产业配套,打造本 地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造群等。
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
电子信息产业是滨海新区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也是最早发展的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经济开发区西 区。加快该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
1.发展现状 (1)起步早、发展快,一直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2)行业结构逐步完整和丰富,竞争力逐渐 增强。行业主要包括移动通讯、微电子、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显示器和家庭视听设备等。 (3)产业 集中度明显,产业链完整,集群发育良好,集群优势不断凸现。2005年5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首批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园名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三个产业园位列其中,分别是:国家(天津)移动通信产业园、 国家(天津)片式元件产业园和国家(天津)集成电路产业园。(4)辐射效应明显,带动天津整体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 2.存在的问题 (1)民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落后。 (2)电子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发展优势 (1)产业聚群优势明显,产业链逐渐完整。(2)大品牌聚集对产业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3) 政策优势明显,体制上促进产业发展。 (4)劳动力成本低,吸引电子信息产业大量进驻。 (5)科研机构 大力发展,将是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区长远发展的保障。(6)出口规模巨大,出口导向模式成型并不断完善。 4.发展目标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以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外 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增长点领域,培育光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 新兴领域,加强研发、转化和辐射功能,形成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特色,做大做强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 产业基地。 (--)化工产业 1.发展现状 滨海化工区占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分为三个区域,大港石化园区位于北围堤路以南、独流减河以北, 是百万吨大乙烯及其配套产业用地;油田化工区北至独流减河、东至海滨大道、南至穿港高速、西至津歧 路;临港化工区,位于海滨大道以东、天津港南疆港区以南,天碱、船厂等项目在此落户。 2.存在的问题 (1)环保压力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竞争态势强,同处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和山东相关产 业发达,未来地区内部竞争激烈。辽宁省和山东省都是工业发达省份,与天津有相似的工业基础与油气资 源,且工业产业结构相似。(3)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制约化工产业的发展。 3.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2)产业链支持。加工业基地的产业聚集为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化工 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正逐渐形成,其聚集效应正逐渐显现出来。(3)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按规划实施滨海 化工区建设方案,天津市有关部门采取三大措施为建设滨海化工区大开绿灯。一是盯住大企业、大集团, 争取大项目;二是依托大项目,带动产业配套项目的跟进和延伸;三是高水平招商引资,扩大天津滨海化 工区项目库建设。(4)科技人力资源丰富。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学校37所,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150多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万人,其中石化及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达22万人。拥 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每年都有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的先进水平,为石化工业 的发展储备了雄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4.发展目标 滨海新区将重点建设天津港港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集装箱泊位和物流基地;加快建设集中了大乙 烯、大炼油项目的大港石化基地,促进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型制盐业、海水淡化等产业形 成完整产业链;扩大石油开采与化学工业规模,建设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天津滨海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me as p l t n a d v g tt n d g a ain o o sa t n s s a w t r p l t n g t n r e f h r e o r e tl o l i n e ea i e r d t f c a tl wel d , e a e ol i et g wos , i e y r s u c uo o o a u o i s d g a ain a d e c h s c l gc lp o lms o vo s n u n e t e ifa tu t r o sr c in a d t e s san b e e r d t n t .T e e e o o ia r b e b iu l i f e c h n r sr cu e c n tu t n h u t i a l o y l o d v l p n ft e rg o a r e e o o . h u h r u o w r o a u e o s l e t e e o o ia r b e , e e o me to h e in lma i c n my T e a t o s p tf r a d s me me s r s t o v h c lgc lp o lms n s c s r if r i g sf s b r d ,r n v t g t e s i e s i a d te h a y meas p l t d s i,p o e t g te c a tl u h a en o cn ot u g a e e o ai h a n ol n h e v t l ol e ol r tc i h o sa n l u n
天津 滨海 新 区始建 于 19 94年 。 19 天津 市 94年 决 定 建设 滨 海新 区 ,到 20 00年天 津 市设 立 了滨 海 新 区工委 、管委会 ,并 赋予 工委 和管委 会组织 编制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 (2)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2)三、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 (3)1 经济增长因素 (3)2 国际贸易因素 (3)3 投资发展因素 (3)4 产业结构因素 (3)四、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对北京地区的带动效应 (4)1 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2 对北京工业的发展 (4)3 对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4)4 对北京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4)五、滨海新区所面临的机遇 (4)六、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串联“一带一路” (6)七、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 (6)1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市的载体功能和集聚辐射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 (6)2 特昧经济区域政篡优势退化 (6)3 奎融机构单一,姐炽屡次低。

(6)4 融蛋形式单一,多形式扭融资渠道有待建立.完善。

(6)八、滨海新区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7)1积极构筑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7)2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3借力“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共襄海洋经济盛举 (7)参考文献 (8)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的伟大历史机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动力、发展现状、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滨海新区发展面临优势进行分析,高度概括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和谐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天津滨海新区简介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市的城市经济,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天津市经济之间可以归结为一个城市经济与其所在整体区域经济的关系。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问题及建议引言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的重要物流枢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进出口港口和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然而,在发展国际物流方面,天津滨海新区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分析1. 交通网络不完善天津滨海新区虽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其交通网络还不完善。

目前,主要依靠港口和公路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但这些通道容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此外,缺乏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使得天津滨海新区的物流效率受到限制。

2. 缺乏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在国际物流领域,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物流运作至关重要。

然而,天津滨海新区目前缺乏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导致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低下。

这不仅增加了物流运作的复杂性,也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3. 人才短缺国际物流涉及各个环节,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持。

然而,天津滨海新区目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缺乏人才限制了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潜力。

建议为了推动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解决交通网络不完善的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

建议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速度。

同时,加大对港口和公路的扩建和改造力度,增加货物运输通道的容量。

这将提升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的竞争力。

2. 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为了提高物流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天津滨海新区应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该系统应覆盖整个物流链条,包括订单管理、运输跟踪、仓储管理等环节。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物流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天津滨海新区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建议在院校、企业等方面增加物流领域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物流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滨海新区工业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滨海新区工业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厂— — 海鸥 手 表厂 :中 国最具 历 史 的纺 织 工业 园—— 天 津 纺 织 工 业 园 :全 球 最 大 的 花 园 式 手 工 服 装 生 产 公
司— — 永 正 制 衣 ; 中国最 大 的奶 品企 业— —伊 利 乳业 : 中
国最 优 的啤 酒企 业之 一—— 金 威啤 酒
目前滨 海 新 区 工 业旅 游 经 过 有关 部 门 的 通 力合 作 .
推动 企 业工 业旅 游加 强基 础设 施建 设 .加 大 宣传 促销 力 度, 打 造了 滨海 新 区三条 主要 的工业 旅 游线 路 : 一 是 以天 津港 为核 心 的东线 工 业游 . 包 括 天津 港博 览 馆 、 东 疆 邮轮
游 蕴含 的经 济价 值和 社会 价值 非常 大 近年 来 . 滨海 新 区
化处理 为代表 的环保 生态技术等都 具有世界 先进水平 可 以说滨海新 区 工业 门类基本 齐全 .工业布 局科 学完整 。 高
制造等 。此 外 , 以干细胞 为代表 的生命科学技 术 、 以海水淡
栏目 主持人 王克明 电 子邮 箱 q i u z h i 2 3 6 7 9 1 4 3 @ 1 2 6 . c o i n 求知 / 月刊 2 0 1 3 / I 1 2 3

两E冒匮曩 论 ± 云1 I
母港、 南港 工业 区 等 : 二 是以天 津 开发 区 为核 心 的 中线 工 业游 , 包 括 康 师傅 、 中 新药 业 、 永 正 制衣 、 奥迪斯 、 可 口可
乐、 诺维信等 ; 三是 以 空 港经 济 区 为核 心 的西 线 工 业游 . 包括 空客 A 3 2 0 组 装线 、 空 港汽车 园 、 应 大服 饰 、 金 威啤 酒 、 海鸥 手 表 、 纺 织 工业 园 、 伊 利乳 业等 。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天津滨海新区,这片位于渤海之滨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它承载着众多的期望与梦想,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它地处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

便捷的交通网络使其与国内外的联系紧密而高效。

海、陆、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为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滨海新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多元化的格局。

传统的制造业在这里根基深厚,尤其是在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例如,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纷纷落户,为新区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

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这种创新氛围为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滨海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为了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适应新区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人才的汇聚为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滨海新区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多重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和保障,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然而,滨海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可能面临淘汰或重组的压力。

此外,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滨海新区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和条件。

它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国家级开放新区之一。

近年来,该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状如下:
1. 经济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基地和经济园区。

新区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2. 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方便了企业投资和发展。

此外,新区还拥有现代化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产业布局:滨海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围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进行布局,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

同时,新区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4. 生态环境保护:滨海新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区注重生态建设,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和绿化景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5. 对外开放:滨海新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大力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新区实施了一系列便利外资的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总的来说,天津滨海新区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
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滨海新区将继续加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开放合作的力度,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的龙头,在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滨海新区的增长模式也同样存在问题。

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是对经济总量、消费、投资、出口的分析,找出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认为消费总量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滨海新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难题。

最后,针对以上两个难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天津滨海新区现状
一、滨海新区发展现状
从经济总量看。

2011滨海新区前三季度,新区生产总值达到4415.16亿元,同比增长23.7%。

其中,第一产业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全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0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3.8%左右,比年初设定的20%增速高3.8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看。

2011年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投资总额达到3360.3亿元,增长33%,超过地区GDP和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43.75亿元,增长33.4%。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0亿元,增长32%。

从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均不同幅度增长。

1月至11月,第三产业投资居首,投资2139.7亿元,增长36.6%。

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454.43亿元,增速高达60.2%。

其次为第二产业投资1202.9亿元,增长26.3%,其中工业投资1046.08亿元,增长24.5%;第一产业投资18.21亿元,是上年投资的1.3倍。

从消费角度看。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2亿元,增长26%。

从进出口贸易看。

1月至11月,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645.68亿美元,增长29.5%。

其中,进口总值393.5亿元,增长35.6%,出口总值252.18亿元,增长21.1%。

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4.5个百分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00亿美元,增长2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总量低
从上述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指标来看,滨海新区的消费明显不足,没有发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的作用。

滨海新区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总量加速积累,增速最快;其经济发展依然依靠要素的投入驱动,比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滨海新区仍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的增速虽较快但总量仍较低,进出口贸易额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相对较低。

而反观同一时期深圳与浦东特区的情况却可以发现,无论从三驾马车的驱动,还是三次产业的占比看,都标志着它们进入注重依靠内涵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滨海新区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形成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但同时也应看到,消费总量的过低,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滨海新区的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

(二)三产比重低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仅占经济总量的29%,这说明滨海新区的发展还是以工业为主导的。

2011年数据显示,滨海新区的第一产业总额为6.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3122.76亿元,增长27.2%,第三产业1285.87亿元,增长15.9%。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产业在滨海新区几乎占到70%,这是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的,这一点也同样说明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在初步,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升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从发展速度的角度看,滨海新区的第二产业也较第三产业增长为快。

虽然由于缺乏更为全面的数据,我们不敢臆断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此种现象所展现出来的滨海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确是无疑的,服务业的欠发达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滨海新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滨海新区必须正视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努力积聚总量和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滨海新区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渐不可取,也渐不可能,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滨海新区要积极促进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建议,一是加强对新型业态消费热点的引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企业和居民消费的多样化。

二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搞好居民收入的二次分配。

三是扩大民生工程的覆盖领域,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其次,要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一是尽快出台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对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长远性发展做出谋划和指导。

二是加快引进民营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逐步在商业性、经营性服务领域,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充分竞争并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是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搭建起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政府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四是拓展消费性服务业,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消费服务的层次化和社会化。

第三,要聚合高端创新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发展离不开资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滨海新区要努力聚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创新要素,为新区积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

为此,新区要加快优化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努力建成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高地,自主创新的领航之地,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之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示范之地,体制创新的先行之地以及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聚拢之地。

实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强,环渤海经济圈的新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宏观经济管理,2006(2)
[2]王国晶,天津滨海新区出口加工贸易模式与本土产业升级,经济管理者,2011(10)
[3]贾艳杰; 魏秋霞,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经济特点、问题与对策,经济地理,20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