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专利申请中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

专利申请中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而专利则是创新成果保护与应用的法律手段之一。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对于专利的有效性和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专利申请中的技术解决方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一、技术解决方案的概念及作用技术解决方案是指解决了特定技术问题或达到特定技术效果的技术手段。
在专利申请中,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是指以文字和/或图形、图表的方式对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进行具体描述和表述,旨在使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明确并满足审查机构的要求。
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在专利申请中具有如下作用:1. 明确技术范围:通过具体描述技术解决方案的实施例,可以清晰地揭示技术创新的内容和范围,使申请人和审查机构对技术特征有充分理解。
2. 证明技术可行性:通过呈现具体的实施例,能够验证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从而增加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3. 辅助授权批准: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可以作为技术创新的实际证据,增加专利申请的说服力,有助于取得授权批准。
二、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要素在编写专利申请中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时,需要包括以下要素:1. 技术特征的描述:对于发明创造的技术特征,需以明确、准确的方式进行描述,包括技术构成、操作步骤等。
2. 实施例的说明:以文字和/或图形的方式,详细地描述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包括原理、操作流程、效果等。
3. 实际应用举例:给出实际应用场景或实验数据,可以进一步验证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三、技术解决方案具体实施例的书写要求在编写技术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1. 清晰明了:使用准确的术语和表述,避免模糊不清或歧义的描述,确保读者对技术解决方案的理解准确无误。
2. 全面详尽:覆盖技术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原理、操作步骤、装置构成等,使读者对技术细节有充分的把握。
3. 简明扼要:信息的表达要紧凑、简洁,避免冗长的叙述,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技术内容。
专利申请中的技术创新的技术特征与技术效果

专利申请中的技术创新的技术特征与技术效果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而专利申请作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专利申请中的技术创新的技术特征与技术效果,从而展示专利申请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技术创新的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中,技术创新表现出一系列的技术特征,这些特征既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专利申请的重要内容。
首先,技术创新具有新颖性。
专利法明确规定,技术创新必须具有“新颖、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新颖性是指该技术在申请日之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被公开过,包括任何途径获取的技术信息。
只有具备新颖性的技术创新才能成为专利的申请对象,也才能获得专利权的保护。
其次,技术创新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技术创新应该超出专业人士的常识范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这意味着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简单改进或者组合,而是具备某种突破性的新想法或者新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技术水平或解决技术难题。
最后,技术创新具有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技术创新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并且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必须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满足人们对于某种技术产品或者技术方法的需求。
只有具备实用性的技术创新才能从实践中得到验证,并最终获得专利权的保护。
二、技术创新的技术效果技术创新通过专利申请可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效果,这些效果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的核心目标就是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新的技术思路、新的技术方法或者新的技术装备,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的成本和能耗,达到技术水平的新高度。
技术进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专利申请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企业可以独占该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利益,阻止其他竞争对手对该技术的使用和开发,从而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举例说明(3篇)

第1篇一、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三个基本条件。
以下是一个发明专利的例子:【例子】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动机该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动机,包括燃烧室、活塞、曲轴、涡轮增压器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 燃烧室采用新型材料,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2. 活塞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发动机重量,减少摩擦损失;3. 曲轴采用新型耐磨材料,延长使用寿命;4. 涡轮增压器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提高进气效率。
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 节能环保,降低汽车尾气排放;2. 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使用寿命;3. 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条件。
以下是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例子:【例子】一种可折叠式多功能家具该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多功能家具,包括座椅、桌面、储物空间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 座椅和桌面采用可折叠设计,节省空间;2. 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提高舒适度;3. 桌面采用高强度材料,保证稳定性;4. 储物空间采用隐蔽式设计,提高美观性。
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 节省空间,适应各种居住环境;2. 提高家具使用舒适度;3. 提高家具美观性;4. 降低制造成本。
三、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1. 保护范围: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较广,包括产品、方法及其改进;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
2. 审查难度:发明专利的审查难度较大,需要满足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三个条件;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难度较小,只需满足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三个条件。
3. 保护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较长,一般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较短,一般为10年。
4. 法律效力:发明专利的法律效力较高,侵权行为容易界定;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律效力较低,侵权行为较难界定。
发明专利申报范本中的技术领域和技术问题解析

发明专利申报范本中的技术领域和技术问题解析在申请发明专利时,技术领域和技术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两个部分。
技术领域应准确描述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技术问题则通过详细解析阐述发明的技术难题。
本文将就如何准确描述技术领域以及解析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一、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是指该发明涉及的技术范围和所属的行业或学科。
它在申报范本中的位置通常在摘要之后,摘要及技术领域这两个部分往往是申报专利时编辑的重点。
准确描述技术领域有助于将发明定位在正确的范畴,也能帮助审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发明的创新性。
在描述技术领域时,可以运用如下格式:【技术领域】该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为xxxx(填写具体的技术领域)。
例:【技术领域】该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为生物医药领域。
二、技术问题解析技术问题解析是指阐述发明中所解决的技术难题或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专利的核心在于技术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而技术问题解析部分则需要清晰地表达创新点和技术亮点,并突出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解析技术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技术问题的引出首先,对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者引用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凸显发明的重要性。
2. 技术问题的详细解析接下来,对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解决方案的局限性等。
归纳分析技术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该问题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性。
3. 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介绍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其如何解决了前述的技术问题。
强调发明相较现有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4. 必要时的比较和应用领域分析如果有必要,可以对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比较进行分析,突出发明的优势和不同之处。
同时,分析发明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领域和市场前景等。
总结:技术领域和技术问题在发明专利申报范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准确描述技术领域可以更好地将发明定位在正确的范畴,而技术问题解析则突出发明的技术创新点和实用性。
在书写申报范本时,应注意格式的整洁美观、语句的通顺以及全文的表达流畅,以确保专利文件的质量并提高申请成功的概率。
发明专利申报范本中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发明专利申报范本中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在发明专利申报中,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准确、全面地介绍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以提高发明专利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一、技术解决方案技术解决方案是发明专利申请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描述了发明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
在编写技术解决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清晰:技术解决方案需要在足够的细节上描述发明的实施方法,使得他人能够理解和实施该发明。
可以使用示意图、实施步骤等方式来辅助描述,提高可读性。
2. 全面准确:技术解决方案需要包含发明的所有关键特征和实施细节,确保申请人能够对发明进行复制和实施。
对于技术上的细微差别,也需要进行具体描述,以避免技术方案被他人绕过。
3. 突出创新:在描述技术解决方案时,需要突出发明的创新之处,说明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差异和优势。
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或专利来支持和证明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二、创新思路创新思路是发明专利申报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反映了发明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在描述创新思路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和描述发明的技术需求或问题。
这可以是一个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市场需求中的痛点。
通过明确技术需求,可以引出发明的创新点。
2. 创新原理:接下来,需要描述发明的创新原理和核心思想。
创新原理是指发明所采用的解决技术需求或问题的独特方法或思路。
通过清晰地阐述创新原理,可以使评审人员或专家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发明的技术创新性。
3. 创新优势:最后,需要说明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势和创新之处。
这可以是技术上的改进、性能的提升、成本的降低等方面的优势。
创新优势的描述需要客观、准确,并结合实际数据和实验结果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技术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是发明专利申报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直接关系到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及审批的成功率。
在申报时,需要对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突出发明的创新之处;同时,创新思路的阐述也需要清晰、有逻辑地呈现发明的技术基础和创新原理。
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技术领域描述范本

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技术领域描述范本在发明专利申请中,技术领域描述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用于解释发明的技术领域和背景,并确保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明确。
下面是一个发明专利申请中技术领域描述的范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技术领域描述范本]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xxx技术领域(或领域名称),特别涉及xxx(具体描述)。
背景技术:目前,(描述相关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背景信息,包括已有的解决方案、技术限制、问题等)。
然而,现有技术(描述其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描述解决了哪些现有技术问题或提供了什么新的技术方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该发明提供了(描述发明的主要特点、创新点、技术方案等)。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示范性实施方式仅供参考,不限制发明实施的方式。
(描述实施方式,包括技术方案的具体构造、相关器件或装置的使用、具体步骤等,可使用图表来辅助说明)效果与优势: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描述发明的预期效果和优点)。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列举并详细描述优势和特点)。
结论: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明名称),有效地解决了(描述问题或改进现有技术的需求)。
该发明在技术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尽管上述文本只是一个简短的范本,但在撰写发明专利申请时,需要独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
要确保技术领域描述准确清晰,逻辑严谨,用语精确,以便能充分说明发明的背景、目的和技术特点。
此外,还要遵守专利申请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结合专利法律的规定来撰写。
技术发明专利申请范文(汇总3篇)

技术发明专利申请范文(汇总3篇)技术发明专利申请范文第1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该名称应当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
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技术领域:写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2、背景技术: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有可能的,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3、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4、附图说明:说明书有附图的,对各幅附图作简略说明;5、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写明申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必要时,举例说明;有附图的,对照附图说明。
技术发明专利申请范文第2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就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且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
说明书应当清楚地记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详细地描述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完整地公开对于理解和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不可少的技术内容,达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程度。
审查员如果有合理的理由质疑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没有达到充分公开的要求,则应当要求申请人予以澄清。
以下各种情况由于缺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而被认为无法实现:1、说明书中只给出任务和/或设想,或者只表明一种愿望和/或结果,而未给出任何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技术手段:2、说明书中给出了技术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该手段是含糊不清的,根据说明书记载的内容无法具体实施:3、说明书中给出了技术手段,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手段并不能解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4、申请的主题为由多个技术手段构成的技术方案,对于其中一个技术手段,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实现;5、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未给出实验证据,而该方案又必须依赖实验结果加以证实才能成立。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的指标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全面推进,城市创新能力成为了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苏州市在城市创新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对苏州市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指标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及未来潜力。
首先,报告显示,苏州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苏州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等指标上均表现出色。
其中,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驱动力量。
同时,苏州市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苏州市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
报告指出,苏州在科研机构数量、科技人员数量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等方面表现突出。
苏州市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此外,苏州还注重构建创新型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为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再次,在产业创新方面,苏州市表现出了显著的成绩。
报告显示,苏州市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新产品销售收入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苏州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苏州市在创新网络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报告指出,苏州市积极创新合作机制,提升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此外,苏州还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专利申请看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摘要:通过对1998—2007年苏州市专利申请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苏州市近年来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均迅速提高,专利构成得到了优化;对苏州市专利申请的IPC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苏州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势区为电技术、生活需要、作业、运输等方面,而化工、纺织、建筑、机械、物理等是其弱势区。
根据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从宏观上分析了苏州市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对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利申请;技术创新;IPC分布;苏州0引言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技术创新为目的,同时也是技术创新最主要的激励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是国家或地区科技资产的核心和最富经济价值的部分,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市场的发达程度,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竞争实力,对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作为专利评价的两项指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都可以用来反映技术创新能力,但国外经济学界常采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科技创新,那是因为专利授权量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专利授权量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大而容易出现异常变动[1]。
因此,本文选择专利申请量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申请地址为苏州(包括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太仓等县市)进行检索,分析苏州市近年来技术创新与新技术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创新体系建设。
1.苏州市专利申请总体情况统计与分析苏州市1998—2007年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2]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98—2007年苏州市专利申请增长迅猛,从1998年的1 096件上升到2007年的33 752件,申请年度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专利申请总量(件)1 096 1 884 1 653 2 167 2 755 3 384 4 117 5 429 12 874 33 752年增长率(%)34.8 71.9-12.3 31.1 27.1 22.8 21.7 31.9 137.1 162.2发明专利年申请量(件)73 151 181 144 250 302 612 883 2 002 4 666比例(%)6.7 8.0 10.9 6.6 9.1 8.9 14.9 16.3 15.6 13.8年增长率(%)28.1 106.8 19.9-20.4 73.6 20.8 102.6 44.3 126.7 133.1实用新型专利年申请量(件)544 923 774 1056 1 397 1 480 1 676 1 988 2 841 4 106比例(%)49.6 49.0 46.8 48.7 50.7 43.7 40.7 36.6 22.1 12.2年增长率(%)52.0 69.7-16.1 36.4 32.2 5.9 13.2 18.6 42.9 44.5外观设计专利年申请量(件)479 810 698 967 1 108 1 602 1 829 2 558 8 031 24 980比例(%)43.7 43.0 42.2 44.6 40.2 47.3 44.4 47.1 62.4 74.0年增长率(%)20.4 69.1-13.8 38.5 14.6 44.6 14.2 39.9 214.0 211.0表1苏州市1998—2007年专利申请情况统计量增长了30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了64倍。
由此可见,苏州市近十年来的专利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3种专利的构成来看,1998—2003年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在10%左右,2004年后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明显增长,平均达到15%左右,可见专利的整体水平与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实用新型专利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的49.6%下降至2007年的12.2%,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的比例则从1996年的43.7%上升至2005年的74%,增长迅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
(1)关于外观设计专利。
苏州市是现代新兴的加工集散中心,除传统的纺织、服装加工行业外,近年来,苏州在儿童玩具、电子产品、机械制造等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作为保护现代加工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申请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且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流程短、耗时少、费用省,受到生产企业的普遍欢迎。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苏州市近年来外观专利数量飞速发展的原因。
(2)关于实用新型专利。
和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短、授权率高,所以一度造成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居高不下。
但是由于其本身技术含量相对发明专利较低,对技术创造的保护力度有限,并不能顺应专利保护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种原因,申请人纷纷放弃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转而申请发明专利,因此造成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比例逐年下降。
而发明专利申请比例逐年上升,这也是苏州市2007的发明专利数量和所占比例双双首次超越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关于发明专利。
由于申请发明专利费用高、周期长、授权率低,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事业单位对此不是很重视,所以一段时间以来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偏低。
此外,城市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层次较低,难以在短时期内积淀深邃的创新文化,从而造成发明专利数量的不足。
但是,随着城市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日益增强,技术所有者往往希望在更高层次上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不受侵犯,所以,技术含量高、保护措施严密的发明专利是理想选择。
从苏州市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近三年来,苏州市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迅猛,2007年已接近5 000项,虽然在3种专利中所占比例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苏州市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已达到较高水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统计结果,苏州市200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全国第二),这是苏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巨大进步,同时,它也充分反映苏州市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层次。
2.从专利申请IPC分布分析苏州技术创新能力依据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的技术发明分类方法,对苏州市1998—2007年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成进行分类检索、统计与分析[2],以了解苏州市技术创新的领域。
苏州市1998—2007年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IPC构成情况见表2。
类别发明专利申请量(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件)合计数量(件)比例(%)A部1 233 1 899 3 132 16.5B部920 2 907 3 827 20.2C部823 170 993 5.2D部416 491 907 4.8E部183 756 939 5.0F部384 1 282 1 666 8.8G部719 1 040 1 759 9.3H部1 126 4 595 5 721 30.2总计5 804 13 140 18 944表2苏州市1998—2007年专利申请的IPC构成从表2可以看出,苏州市的专利申请涉及了整个专利领域的8个部,其中,H部(电技术)为苏州市技术发明的强势区,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占总数的30.2%;A部(生活需要)、B部(作业、运输)是次强区,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占总数的15%以上;一般区域为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等)和G部(物理),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占总数的比例在10%左右;而弱势区分布在C部(化学、冶金)、D部(专利纺织、造纸)和E部(固定建筑物),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所占比例分别只有5%左右。
由此说明:苏州市技术力量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在电子技术领域,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这已经成为苏州市发展的主导行业。
另外,在作业、运输以及生活需要等领域,苏州市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是其技术创新的新的制高点;而对于其它领域,如机械工程、化工、纺织、建筑等,苏州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不具有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纺织领域历来是苏州市的传统强势行业,而统计结果显示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所占比例最低。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其技术创新活动不够活跃,需要在以后的技术创新投入中给予更多支持,以加快其研发步伐;二是其专利保护工作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没有采用申请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需要进一步强化专利保护意识。
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今天的苏州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它已完成从传统优势产业向更加强势的现代优势产业的转变,苏州市已成为我国一座新型的工业发达城市,而在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的这种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蝶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3.从专利申请总体情况分析苏州新技术发展从专利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基本上可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生长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3]。
其中萌芽阶段,即重要的基本发明、核心技术、基本专利产生的阶段;生长阶段,即基本发明向纵深发展和横向转移,并逐渐遍及至各相关领域;成熟阶段,即技术日趋成熟,在基本发明专利的基础上,一般的改良发明专利、二次开发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量涌现;衰老阶段,即技术日显陈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量逐渐减少,而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量却相对升高。
对上述技术发展的4个不同阶段采用以下4个统计参数进行定量分析。
(1)技术生长率V。
V=a/A,其中a为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或批准数),A为从当年开始追溯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累积数(或批准累积数),连续计算数年。
若V值递增,则证明新技术正处在萌芽或生长阶段。
(2)技术成熟系数α。
α=a/(a+b),其中a同上,即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或批准数),b为当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或批准数)。
连续计算数年,若α值递减,则反映技术日趋成熟,总体上一般改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主体地位,比重较大。
(3)技术衰老系数β。
β=(a+b)/(a+b+c),其中a、b同上,c为当年外观设计专利或商标申请数(或批准数)。
连续计算数年,β值减小,预示该技术日渐陈旧。
(4)新技术特征系数N。
N=V2+a2,其中v为技术生长率,α为技术成熟系数。
N用来反映新兴技术或衰老技术的一个信号指标,N值越大,反映新技术特征呈增强趋势;N值越小,则反映技术呈衰老的特征。
基于上述方法,对专利申请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从中看出技术发展的总体过程和特征,便于及时掌握技术创新状况,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从而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