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采训练例谈

合集下载

写出文采,拥有精彩——例谈高考优秀作文之“有文采”

写出文采,拥有精彩——例谈高考优秀作文之“有文采”

写出文采,拥有精彩——例谈高考优秀作文之“有文采”[考点解读]高考作文对“有文采”考点的具体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及“文句有意蕴”。

任何一篇“有文采”的考场佳作,都是这四个方面在文章字、词、句、段、篇上的完美统一。

“词语生动”是指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能反映千变万化的事物本质特征。

在高考考场上,生动形象的词语往往能带给人强烈的画面感;作者“以文字做画”,将心中的形象通过语言文字外化出来。

“句式灵活”是指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以不同的句式变化,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产生音乐美。

“句式灵活”体现的是思想的博大丰富、思维的灵活变通、情感的富于变化,更是驾驭语言能力的外在呈现。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就是指善于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和综合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使文章的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文句有意蕴”是指“意不浅露,语不穷尽”,意深旨远,耐人寻味。

特别是抒情性较强的文章,在用语上切忌一览无余、平淡无味;而应当设置意蕴深远的情境,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促使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品味。

[误区提醒]从历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高考作文“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四个发展等级的要求中,考生们对“有文采”情有独钟。

因为在他们看来,“深刻”过于玄妙艰深,“丰富”又缺少积累,“创新”则可遇不可求且有一定的冒险性,只有“有文采”既安全且操作性强。

他们或者“借鉴”一二考前准备的好词佳句,或者“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及大量的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或者故作“含蓄”遣词造句力求朦胧晦涩,或者仿造一些往年的高考佳作动辄前有“题记”后有“后记”,或者排句比开头排句段行文排比句结尾,等等。

事实上,生动形象的语言绝不仅指词语华丽,句式变化的语句也绝不止于简单划一的排比,高中毕业生的思维水平也绝不止于比喻、排比、拟人等几种修辞手法的浅显运用;而生硬的“堆砌”和做作的“拼接”也写不出真正有意蕴、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句子和文章。

文采训练

文采训练

试一试:请以“在放弃中追求 完美”为主题,写一组句子, 要善用铺垫、映衬
• 流星放弃了与太阳争辉,选择在漆黑的夜 晚划破天幕,它的追求是黑夜的炫目光彩;小 草放弃了与群芳争奇斗艳,选择在人烟稀少的 田野生长,它追求的是“青草池塘处处蛙”的 温馨;小溪放弃了九曲回折的长路,选择了峻 峭的悬崖,它追求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 壮观。 • 历史的车轮转过五千年,英雄的光彩光照 千古。他们为了兄弟恩义,为了民族荣辱而选 择放弃;为了滴水之恩,为了人生价值,为了 天下苍生而执着追求。
(2)名人+名言+名德。
例如:以“骨气”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 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练一练:请以 “坚持自我 张扬个性” 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的个性张扬着忠国爱国报 国之心;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的个性张扬着纯洁正直 清白之心;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个性传递着“要和 平不要战争”的夙愿;孙中山的“革命 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个性激励 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党人前仆后继。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 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
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多姿多彩”。十分 形象,有感染力。练习:以“生活中处处有美,美 是多姿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组句子
现场答案:
美是飘浮在蓝天中的白云, 美是缠绕在青山脚下的绿水, 美是春天小雨打湿了的浅绿, 美是秋天田野上的一片金黄。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 …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 …

妙语生花提升内涵——作文文采训练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

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

”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想一想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答案: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

”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

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

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

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

评卷时“一个读者,一两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

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

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

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

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

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示例: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

提升作文魅力,引用诗词二助力—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提升作文魅力,引用诗词二助力—高考作文文采训练教案

提升作文魅力,引用诗词二助力在中国文化中,诗词历来被视为最优雅、最高明的表现方式,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启迪人生。

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引用适当的诗词,不仅能够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和文采,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因此,在高考作文中,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很多学生的良好习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运用诗词,达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提升作文魅力,引用诗词二助力。

一、清楚诗词的意义和内涵要想引用好诗词,就必须对诗词的内涵和意义有充分的理解。

在使用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其意义,在创作中还要充分体现出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春天里运用诗词,可以引用杨万里的《小池》中的一句:“微雨湿流光,梦回故园林。

”将雨水和流光联系在一起,梦想回到故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这段诗将诗人深深的思念故乡和渴望家园的情感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扩大诗词的使用范围在使用诗词时,也要尝试使用一些不同于局限于孟郊、杜甫、白居易等范畴的诗句。

可以尝试使用更富于生活气息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诗歌,也可以选用现代派诗人的作品,如海子、席慕蓉等人的诗。

同时,也可以使用古代的谚语、成语等,使文章增加更多的色彩和味道。

这样会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色彩,也能让读者们对文章更有带入感。

三、运用词语进行组合有时,在创作中要求引用某一首诗时,特别是修辞效果的强化方面,可以采用诗歌的尾韵或常见句结构,然后再分别运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搭配,实现良好的转化效果。

例如,在写夏天的文章时,我们可以使用白居易的《暑夜叹》中的“浓欲语,更无声,瞥蛩眠,有风声。

”这样的名句。

通过挑选特别的词来配合这句话,如“夏夜沁人心,万物困热过,秋蝉喧闹,阳光满山谷。

”便可以呈现出意境和气息,也能让读者产生良好的感受。

四、运用诗句将情感传递出来在运用诗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文章情境与场合,实现文境相符。

同时,在引用诗句时,也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要墨守成规,机械地将诗句塞入文章之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训练故事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训练故事类(含解析)

材料作文训练-------故事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了可怕的风暴。

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变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

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

”这就是“压力效应”。

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的人,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

以上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联系现实生活多方面说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提纲速写: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说新语·品鉴》中记载:“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你跟我相比,怎么样)?殷云:我与我周旋(和自己打交道)久,宁作我!”桓公,桓温;殷候即殷浩。

桓温与殷浩是东晋士人中的一时瑜亮,二人既是从小的朋友,又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

殷浩北伐失败后,桓温甚为得意,所以有此一问。

针对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根据以上故事,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五月初一,朝廷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

江淮地区天旱,发生饥荒,人民又不能捕鱼捉虾,饿死了很多人。

禁屠期间,右拾遗张德家里生了个儿子,举行洗三仪式,私下宰羊宴请同僚,补阙杜肃在席间偷偷地藏起一个肉饼,事后向武则天上书告发。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为什么有话不好好说?+例谈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为什么有话不好好说?+例谈

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为什么有话不好好说?例谈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文章的语言。

为分析方便,我们给它打上段落序号。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①长河霜冷,时空阒寂。

历史的泽畔总行吟着两种身影:或单枪匹马,损人利己,终唇亡齿寒,难致彼方;或携手同行,团结共生,终得命运共同之花,灼灼盛放。

习总书记之语道破了共生团结的真谛。

掩卷覃思,恍悟得:唯有团结与共生,方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②人与人共生,是谓心怀善意之水。

护康衢烟月,不染风尘。

③“世界的尽头其实是柴米油盐四季三餐,我们的归宿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守望。

”深谙此理,黄文秀与乡亲们共生,走进乡村扶贫,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梁的月光;张桂梅与大山的女孩们共生,创办华坪女高,助她们走出大山,化羽成蝶……心怀共生之善,要求我们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以不舍己为人,却不可损人利己,可以不行义,却不可行不义。

点亮别人的灯,铺平别人的路,我们才能更加光明,走得更远!④国与国共生,是谓筑牢团结之基。

得民胞物与,协和万邦。

⑤“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退回到一个孤岛”,此言发蒙振聩,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变暖利剑高悬,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双头怪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新的挑战……我们,何以破局?唯有团结共生可致!于是,“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起各国心声,“世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牵动着各国的脉搏,中国高铁亦走出国门洒向万水千山……唯有守望相助,互利共赢,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步履铿锵!⑥世间万物共生,是谓濯多元之泉。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有个人的风采,各国有各国的风情,这些风采与风情的共生共融,才构成了世界的“百花园”。

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互联互通,而放眼当今,不论是“中国年”在世界各国收获认可,还是异域文化传入中国,都向我们诠释出一个真理:文明因交流而丰富,世界因多元而多彩。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屋子里读书。

他有疑惑陷入深思时喜欢来回踱步。

这屋有处洼坑,每次从这里踱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再走那里就通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吗?”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或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陈蕃十五岁时,曾独自一人住在一处读书,其庭院及屋舍内十分杂乱无章。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认为他有澄清世道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陈蕃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臣。

(译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蓉年少时,很有抱负,在其父亲养晦堂偏西一间书房里闭门读书。

俯读仰思,每当思考得深入时,他常站起身绕着室内来回走。

室内地面坑坑洼洼,刘蓉多次被绊倒,吃了不少苦头,但时间一长他也就习惯了。

一日,他父亲过来室中,笑话他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他父亲就命童子取来泥土填平了那些坑洼。

(编自清·刘蓉《习惯说》)后人结合刘蓉的故事,总结出了“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名句。

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某校高三年级拟举行一次“扫天下,是否扫一屋”的主题辩论赛,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详解演示文稿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详解演示文稿
• 如以“命运”为话题:
(1)名人+名事。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 命
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
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
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 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 有感染力。练习:以 “命运”为话题写一组句子。
• 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 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 荫把夏天的门推开, 秋天的门推开, 的门推开,
推开。
绿 硕果把 飞雪把冬天 真诚把友谊的门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
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 “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 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 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 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 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 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 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 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 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 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 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 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 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 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 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 凛然不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例谈
写作佳苑
07-13 0904
灵活多变,文章出彩
——高考作文文采训练例谈
来自柳岸钓客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据统计,每年因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命’。

”近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在宁召开的“作文大革命”会议上透露了明年高考作文的最新动向)。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

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

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

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

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

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

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

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

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

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

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

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

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

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

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

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

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

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

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

仿拟,即仿照、摹拟。

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

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着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

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

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