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功过李鸿章
最新-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精品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篇一: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修改完善后)

鲁西南某校思想政治教育期末作业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内容摘要: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近代历史的思想政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的人物。
世人对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认识的并不全面,他们只是停留在功或者过这两者之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并没有对李鸿章的一生做出中肯的正确评价。
笔者将就其一生所经历的大事件简要分析一下李鸿章的功与过,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鸿章的主要功劳1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
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
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3倡导洋务运动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
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
【实用】高中历史人物记录——百年李鸿章

李鸿章的荣辱一生李鸿章,学习近代史永远别想绕过去的人物,教材里对他的评价是非常片面的,作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人,在学生心中,“卖国贼”的名头是摘不掉了。
可是,对于一个叱咤晚清政坛四十年的人物,其功过是非又岂是一句“卖国贼”所能概括?其实,写历史就是写人心,我们被简单的意识形态所左右,而无法了解真实的人物,是很可悲的事情。
那么,李鸿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办洋务,一生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悲愤中逝世。
可以说谤满天下、功垂后世。
近代伟人乎?民族罪人乎?梁启超曾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之人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诽谤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我们梳理他的一生,或许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李鸿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青年时期的李鸿章,也可以说是慷慨激昂的年轻人。
曾著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可以说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转战十余省、历时十四年,坐拥半壁江山,清廷统治岌岌可危。
而最终拯救清廷的,就是湖南人曾国藩。
我们往往受革命史观的影响,认为曾国藩镇压农民起义,是“地主阶级反动派”。
其实,这个评价可说是无知。
太平天国洪秀全并不是什么近代人物,也无能力无意识去学习西方促进民族崛起,他所想的,不过荣华富贵;他所做的,不过摧毁传统文化。
曾国藩以“保孔”、“保教”为矢志,救南方人民于水火,功莫大矣。
中华历史三千年,能“立德立言立功”者,屈指可数,曾国藩可列其一。
而李鸿章师从曾国藩,深受曾的影响,在太平军李秀成进攻上海之际,李鸿章终于有机会一展才华,在上海模仿湘军组建淮军。
正是在这段时间,李鸿章才开始看到中西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中西之别不是华夷之分,而是中国“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不力图变革,“外守和局、内图自强”,最终瓜分豆剖,民族危亡矣。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23年(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
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谱名章铜。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秀才。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为世所传诵。
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
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应顺天府乡试,考中84名举人,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同年与周氏完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
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
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
合肥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
称李合肥。
“平远”后膛炮弹不够 古董前膛炮弹来充数
日本冈山县福田海神社里,默 默地立着一枚锈迹斑斑的炮弹,炮 弹上刻有“西京丸遗品”几个字。 经考证,它来自中国第一艘国产铁 甲舰“平远”号,它的最大特征是 260毫米的直径,而这种口径的炮弹 是北洋海军中的“平远”号独有的。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这枚炮 弹打入日本“西京丸”舰的船腹, 却未爆炸。 这是因为“平远”号是由福建 船政制造的,而福州船政局在19世 纪70年代制造的很多军舰上装备过 260毫米口径的前膛炮,但是那些军 舰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之战中已经 沉了,可能在工厂还遗留了大量260 毫米口径的前膛炮炮弹。
瞒天造假,腐败昭然,为一已私欲而不顾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此人
当杀!
北洋水师的弹药不足,是甲午海战落败的根本原因。诺大的几条战船,
光有炮膛而没有弹药,无异于飘在海面上的死鱼,任人捕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当邓世昌的致远号没有火力后,悲壮的开足马力去撞日本吉 野号时,我们可听见这个民族声嘶音咽泣血的呐。
小故事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的有志之士,纷纷效法欧洋,开展了一
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北洋水师筹建为代表 的李鸿章和以汉阳铁厂筹建为代表的张之洞。
30年的洋务运动,也改变了大清王朝,当时排名亚洲第一,世界
第四的北洋水师就是佐证
醇亲王是光绪的亲老子,朝廷要到北洋水师阅兵,派他去最合适 不过了。代天阅兵,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莫以为你是皇上的 亲爹就可以无所畏惧,这背后的大庄家,你可看的清呢?风险大于收 益,搞不好就被套啊,而结果恰恰证明,他不仅套牢了,而且被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功绩—洋务重臣
兴办洋务
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之一。在1872年,李鸿章创 办了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 运动由军用企业向民用企业、 由官办企业向官督商办的第 一个企业。说明他已经认识 到军事应以经济基础,这是 洋务运动思想的一个进步。
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时接 管天津机器局,并扩大了天 津机器局的生产规模。右图 为天津机器局生产的赛电。
李鸿章在英国
李鸿章于1901年病逝于北京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的确是位 卖国贼,但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的一生是 功大于过。
家财—大发洋务财
• 梁启超 :李鸿章有数百万金之产 业,意中事也 • 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 • 宰相合肥天下瘦 • 干儿子盛宣怀:达近亿之巨
他人的评价
•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 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 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 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 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 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 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 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 列前茅的人。 •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 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 ......
总结
• 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李鸿 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 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 对李鸿章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摆在当时的历史 背景之下,不要轻易下一个卖国的结论。试想当 时的国是谁的?不是人民的,而是爱新觉罗氏的。 李鸿章可以有这个胆这个权力去卖爱新觉罗氏的 国吗?他有几个头?国家积弱,不得已而为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弱国无外交 。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
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
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浅谈李鸿章功过

全其统治, 宁愿充当卖 国贼, 但又怕说出去不好听, 才让李
当了替罪羊 ; 其二 , 李虽签约 , 但其当局是清廷 , 再加之其 视《 马关条约》 为其奇耻大辱并发誓终生不履 日地 , 此种心 情 岂是一个“ 卖国贼” 所有?签约两年后 , 他出使欧美回国
途 中, 日本横滨 , 经 再也不愿登岸 , 当时需换乘轮船 , 要用
命会失败, 还要从当时中国的实 际国情来出发。 积贫积弱 的中国不断被西方 列强瓜分 , 人民思想迂腐 , 统治者更是
淫威荡荡 。若统治者甚是开 明或许 中国的“ 工业革命” 会
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 以往观 点不同的李鸿章 , 而那个 , 才
是真正 的他 。
一
先于 日本完成, 中国的近代史也就不至如此了 !然而事不
随人愿, 统治者偏偏是个最大 的卖国贼, 了保全其统治, 为
、
入 仕
卑躬屈膝 , 甚至为了保住 自己的性命两次弃人民与天下于 不顾 , 匆匆逃离京城。 我想任何一个改革者在面对这样 的 统治者时都会 以其改革的失败而告终, 甚至比李鸿章败 的 更惨 。 最起码 一场洋 务运动使人 民的思想开化 了, 最起码
@ 锤
鼹 @
N耋 -; 2 一
睇
两
浅谈李鸿章功过
宋 哗 石 家庄 0 09 50 1 河 北经 贸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河北
论 一
坛‘
摘
要
李鸿章 六岁起就入 家馆读 书, 并先后拜伯仿仙和徐子苓为师 , 攻读经史, 下扎 实的学问功底 。 打
李鸿章 功过 晚清重 臣
洋务运 动, 以此来改变 中国落后、 想 被动的局面 。 前期 、 后
期分别 向西方 学习科技 、军事和工业 。创办 了京师 同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一、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1901),人称李合肥。 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 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汉族,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 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 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 勤俭致富,有田二顷。父亲李文安(1801年-1855年)经多年苦读,终 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 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 (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 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 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慈禧太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 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 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