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优秀5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1太极拳心得体会太极拳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其起源于中国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对太极拳的感受和体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身体方面:太极拳对身体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我在刚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感觉很困难,有时候几个简单的动作都做不到位。

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老师的指导,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我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精神方面: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身体运动,更是一项精神运动。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才能做到姿势正确、呼吸均匀。

我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很放松,有时候又会感到很紧张。

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体验,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将精神与身体结合起来,让自己的练习更加有效。

3.社交方面: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个人运动,更是一项团体运动。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需要和他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一些复杂的动作。

我和其他练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让我感到温暖,还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真诚。

4.意义和价值:太极拳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调节我们的精神状态,让我们更加平静、自信和集中注意力。

此外,太极拳还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彼此,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太极拳对于我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大的。

它不仅让我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还让我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同时,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彼此,共同发展。

我相信,太极拳将会对我的未来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受益终身。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2太极拳,这个古老的拳术,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身体锻炼方法,深深吸引了我。

自从我开始练习太极拳,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识太极拳,我被其流畅的动作和深邃的哲学理念所吸引。

太极运动倡议书

太极运动倡议书

太极运动倡议书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更是一种健身、养生的方式。

太极拳运动具有简单易学、无年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为了进一步推广太极拳运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我们提出了太极运动倡议书。

一、倡导全民太极拳运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组织太极拳培训班,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市民的太极拳技能和运动水平。

三、建立太极拳团体,组织太极拳比赛和展示活动,以推动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四、加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带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们深信,通过全民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让我们一起加入太极拳运动,共同建设健康中国,共创美好未来!
- 1 -。

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

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

太极拳的四大作用和五大优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帜奇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四大作用。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四大作用1、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

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疮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了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

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太极有助于睡眠中医研究表明,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梦等症状,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

太极拳八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八个基本动作

太极拳八个基本动作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武术文化,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其动作缓慢而流畅,内外相合,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进行练习。

太极拳具有调节身心健康的独特功效,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以下八个:一、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开端,也是整个太极拳动作编排的重点。

通过“魁首”,“涵胸”,“敛腹”等动作来打开周身经络,为后续太极拳动作做好准备。

同时,起势也是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二、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一个静态的立式动作,通过“分阴阳”,“分虚实”,“分进退”等动作,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灵敏度,以便后续动作的完成。

三、单鞭:单鞭是第一个动态的动作,其特点是步伐稳定,动作优美。

通过单手向前伸展,单手向后收敛,以及步伐的微调等动作,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四、提手上势: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比较难练习的动作之一,其动作精度和技巧性很高。

通过“沉肩坠肘”,“提胫腾膝”,“抬手”等动作,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能力。

五、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个颇具技巧性的动作,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其动作类似于翻转过程,通过“弓步趋势”,“转身放拳”,“移足提穴”等动作,全面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柔软度和灵敏度。

六、摆莲:摆莲是一个集中体力的动作,需要在空中旋转双臂,具有颇高的难度。

通过“左右交叉转身”,“抬膝拍手”,“挥刀削出”等动作,训练身体的平衡性和肌肉的弹性等能力。

七、倒卷肱:倒卷肱是太极拳中较为复杂的动作之一,其特点是胳膊的伸展和绕圈。

通过“提肱合掌”,“下势左右穿林”,“进步搂膝”等动作,训练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八、进步搬拦捶:进步搬拦捶是太极拳中的收尾动作,需要完成肩臂的旋转和收放。

通过“顺步右搬拦”,“迎步左搬拦”,“转身退步劈肘”等动作,全身肌肉会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身心健康的效果。

太极拳PPT课件

太极拳PPT课件
2、步弓步堋臂,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左臂半屈向体前 堋架,右手向下划弧按于左胯旁,五指向前;眼视左手。
3、转体摆臂,上体稍向左转,左手向左前方伸出,同时右臂外旋,向上、向前伸至左臂 内侧,掌心向上
4、转体后捋:上体右转,身体后坐,两手同时向下经腹前向右后方划弧后捋,右手举于 身体侧后方,掌心向外,左臂平屈于胸前,掌心向内;眼视右手。
2021
左倒卷肱
动作要领:
1、退步卷肱:同前退步卷肱,惟左右相反。 2、虚步推掌:同前虚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2021
右左倒卷肱
右左倒卷肱重复做一遍
学练要点:
转身时用腰带手后撤,走斜弧形路线。提膝屈肘和左掌翻手都要同步完成。推掌走弧形 且坐腕、展掌、舒指。
2021
七、左揽雀尾
动作要领:
1、抱球收脚,上体右转,右手向侧后上方划弧,左手在体前下落,两手呈右抱球状;左 脚收成丁
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2021
左野马分鬃
动作要领: 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动作要点:
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 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2021
八、右揽雀尾
动作要领:
1、转体分手:重心后移,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右手划弧右摆,两手平举于身体两侧; 头随右手移转
2、抱球收脚:左腿屈膝,重心左移,右脚收成丁步;两手呈左抱球状。 3、弓步堋臂:同前弓步堋臂,惟左右相反。 4、转体摆臂:同前转体摆臂,惟左右相反。
2021
5、转弓步前挤:同前弓步前挤,惟左右相反。 6、体后捋:同前转体后捋,惟左右相反。 7、后坐引手:同前后坐引手,惟左右相反。 8、弓步前按:同前弓步前按,惟左右相反。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的内涵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以及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种类),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种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5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专家陆续编写出版了24式、88式、48式太极拳。又将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整理出版。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适应竞赛的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为太极拳进一步向世界推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武术内容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几个世纪以来,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现在,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太极拳在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布城乡,并走向世界。太极拳已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传播到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达到8千万人。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势就在于此。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慢速的节奏著称。

太极拳练习的运动特点和原理有很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柔和缓慢:太极拳强调柔和、柔韧的动作。

动作缓慢,由于动作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尖锐或爆炸性,所以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不易受伤。

2. 螺旋连贯:太极拳注重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形成一种螺旋的连贯动态。

整个拳路螺旋延续,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臂、左右手相互配合,形成连贯的动态力链。

3. 松紧合一:太极拳要求身体整体放松,但同时也要求肌肉有一定的紧张力,即所谓的松紧合一。

通过调节身体的松紧度,练习者可以有效地运用力量,并且保持身体的平衡。

4. 内外相合:太极拳讲究内外相合,即内在的力和外在的形式相互配合。

内在的力量通过精神意念和呼吸的调控,通过松紧合一的身体状态得以表现出来。

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动作的柔和流畅和整体的协调性。

5. 动静结合:太极拳既有平和缓慢的慢功夫,又有快速连续的快功夫。

太极拳强调动与静的结合,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变化: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观念,即事物通过阴阳的相互转化变化而存在。

太极拳通过阴阳变化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身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以意领气:太极拳讲究以意领气,即通过精神意识的调控来引导呼吸和气的运行。

意识的集中和呼吸的调控可以使身体的内气得到积聚和发散,进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力量。

3. 松散放松: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松散放松,即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松弛和放松状态。

松弛的身体可以减少外界对身体的阻力,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 腰为主宰: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动,认为腰是全身力量的发源地和统一点。

腰部的运动可以带动上下肢的协调运动,形成连贯的力量链。

5. 动静相间:太极拳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互转化。

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运动概述

太极拳运动概述
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五大流派:陈氏太极 拳,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 极拳,孙氏太极拳。
2.太极拳的主要技术方法为太极十三式: (手法)掤、捋、挤、按、採、挒、肘、 靠 ; (身法步法)进、退、顾、盼、定
第二节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一、虚灵顶劲
二、气沉丹田
三、含胸拔背
四、松腰敛臀
五、圆裆松胯
六、沉肩坠肘
1. 综合吸收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势和当时著 名的各种拳法;
2. 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3. 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
说。
通过近400年的发展演变,后人又将陈 氏太极拳发展成杨、武、吴、孙等式。各 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 同。
二. 太极拳的分类与内容 1.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众多流派,
第一节 太极拳概述
一. 太极拳起源与演进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拳术。太极 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关于 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附会和传说。据中 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习练太极拳的是 明末清初时期,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创编太极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六、沉肩坠肘: 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
同时还要有些微向里合抱的裹劲,这样才能 使劲贯穿到上肢手臂。
七、舒指坐腕: 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
背一侧自然曲起,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 作用。 八、尾闾中正:
尾闾中正是关系身躯、动作姿势、“中正安 舒“、“支撑八面”的准星,更重要的是尾闾中 还影响着下盘的稳固。
三、含胸拔背: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涵虚,使胸部有舒宽的
感觉。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含胸拔背时 胸背肌肉需松沉,不能故意做作。
四、松腰敛臀 太极拳要求含胸、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太极拳精品课程
2.3太极拳的产生
据唐豪、顾留馨等人考证,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勾,陈氏家族9代 陈王廷所创。陈王廷吸取明代流行拳法和戚继光《拳经》32式,融古代导 引和阴阳学说与经络学说创编而成。传至14代陈长兴(1771-1853)时, 始传杨姓,后传向全国,并逐步衍生出了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多种 风格各异的太极拳流派。现今,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并在世界得到了广 泛的传播。
8
太极拳精品课程
2.太极拳的产生与发展
2.1有关“拳”
拳字来自《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毛传:“拳,力也。” 这里的拳是以力量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作战方式的改变,导致兵械形制和军事训练方法的改 变。出现了一种“以巧斗力”的取胜较力形式 ,这就是 技击 。首先在齐国 技击 受到重视。
长兵变短,短兵加长
力量 作战方式的改变
车战
技艺
马、步战
9
太极拳精品课程
2.2拳派 隋唐时期,技击之术在民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少林拳派,俗称外家 拳,其术以搏人为主,传说始于达摩十八手。据考证,达摩在南北朝时确实到过 少林寺,少林寺僧人亦确实曾习武。
武当拳派即所谓内家。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说:“少林以拳勇名 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而仆,故别 于少林之外家。”该文和《清史稿》等都说:“内家者,起于宋武当道士张 三峰。”因此内家拳又被称为武当派。
21
太极拳精品课程
5.4
有利于循环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太极拳列为心脏复健运动项目。实验证明::杨式太极拳对 老年人的心功能有明显得提高作用。通过1个月太极拳练习,受试者的安静心律降低, 可以减少心肌的氧耗;血压降低,说明太极拳可增加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每搏输出量和 射血分数的明显提高说明,心脏泵血效率提高;而心室厚度和收缩的提高,说明心室壁 血液供应得到了改善。 研究表明,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甲皱微循环异常率降低,说明机体组织血液灌流量 增大,血液循环得到了改善。对练习2年以上太极拳的老年人的脑血流图进行分析时还发 现,练习者脑血管弹性良好,脑血流有明显改善,说明太极拳运动对脑细胞的发育和延 缓衰老具有重要影响。而从事达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经常感到头晕、头痛、反应迟钝, 对脑部血液供应有不良作用。
4.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4.1
体松心静 5.2 作用
体松心静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体松”是指练拳时, 在维持动作姿势的基础上,尽量使身体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要 求动作自然舒展,不用僵力腿部在运动时经常是半弯曲的,肌 肉必须用力,但在两腿交替支撑体重时,负重腿仍然要放松。 “心静”是指要在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
提纲
1.太极拳的概念 2.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 3.太极拳的分类 4.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5.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3
太极拳精品课程
1.太极拳的概念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 “太极” 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 名 的传统拳术。
4
太极拳精品课程
“太极”即天地未分,混沌未分阴阳之 前 的状态。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11
太极拳精品课程
武 式
陈王廷
陈长兴
杨福魁
吴 式
孙 式
12
太极拳精品课程
3.太极拳的分类
3.1按流派划分
陈 式
杨 式
武 式
吴 式
孙 式
13
太极拳精品课程 3.2按技法划分
手法(劲法)
步法(身法)










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
太极拳精品课程 3.3按形式划分
功 法
拳 架
推 手
散 手
15
太极拳精品课程
23
7
太极拳精品课程
阴阳学说 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它渗透于太 极拳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陈正雷《拳械汇宗》: “阴阳之间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消长与共,阴阳互根”。所谓太极拳中 的阴阳即是拳中的动静、虚实、快慢、刚柔、抑扬、 急缓、粘走、屈伸、往来、进退、开合、收放、驰 张等矛盾关系。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虽依存 却制约,同存一体,相互转化。其中动静、虚实、 快慢、是我们提及最多的矛盾关系。
5.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5.1
有利于血液循环
太极拳的要求动作姿势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弧或圆形。使身体处于放松的 状态,正是这种舒展圆活的放松姿势可以使肌肉更富有节奏,有利于血液循 环,使能量物质顺畅的达到组织器官,防止组织器官缺血,及时清走代谢产 物保证机体活力。
太极拳还要求“尾闾中正,虚胸实腹,圆裆松胯。”
16
太极拳精品课程
4.2
缓慢柔和
缓慢柔和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一套太极拳一般要 求在5-10分钟内完成。缓慢还包含连贯,各拳式之间不得停顿, 应做到连绵不断。缓慢的前提的放松,在此基础上使两臂动作 姿势及运动路线都保持弧形。
17
太极拳精品课程
4.3
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
练太极拳到一定程度要把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起来,这样才能表现出 太极拳的特点,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22
太极拳精品课程
5.5
有利于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功能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 通过太极拳的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改善肺组织结构,并对各种呼 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经观察,长期从事太极拳练习的肺结核患者的肺活量有明显增加,而且 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各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在X线下观察太极拳练习中,膈肌上下活动幅度比常态增加2—3倍,说明太 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肺通气功能。
19
太极拳精品课程
5.2
有利于新陈代谢
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太极拳为运动负荷适中的健身活动。 适中的运动量可使新陈代谢处于适宜的状态,无论是能量物质的 供应,还是代谢产物的排放,都在一个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20
太极拳精品课程
5.3
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对人的智慧与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大脑重量虽然只有人体重量的1/50,但其 作用与需要却超过其它任何器官。脑细胞约有140亿个,没有再生能力,随 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使脑细胞减少的状况得以改善, 使大脑功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 紧张状态。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太极拳运动中有意识地运用意念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转换,可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 能。促使人体处于全面、协调的运动状态。
5
太极拳精品课程
太极图:
6
太极拳精品课程
“阴阳”(两仪)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和自发 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 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 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 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 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1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要求 起(向上)的动作要吸气,落的动作要呼气;开(两臂张开)时为吸,合 时为呼。无论哪中呼气方式都应求其自然。 2 动作与意念的配合 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 运动过程中,以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领身随”。
18
太极拳精品课程
太极拳概述
1
太极拳精品课程
序言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着400年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 底蕴和显著的健身效果而享誉于世。在中国,太极拳被 列为正式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中央国术馆成立 之初,在其规定的武术拳种流派教学中就有太极拳这门 必修课程。
2
太极拳精品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