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合集下载

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以自己参考了武式太极拳的理法,融会形意拳、八卦拳之精义,而创立的一门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太极拳学术体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形成和特点孙式太极拳是先父禄堂公于民国初创造的,以先父的名著《太极拳学》的出版为标志。

孙式太极拳是先父以他自己登峰造极的武功为基础,通过遵从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髓发明了孙式太极拳。

先父幼习形意拳,先从李奎垣复从郭云深前后十一年。

二十多岁时先父的形意拳已功臻化境。

他体验到拳术之道无它,惟神气合一化至虚无而已功臻化境者可感而遂通,与人交手时无形无意,无人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

因此在先父禄堂公跟郭云深修习形意拳的后期,他己经开始试图运用《易经》来研究拳与道合之理。

为此,先父赴京城访程庭华先生请益。

先父曾回忆说:“余自年即研究拳术,每欲阐易之奥蕴一一形之于拳术。

如是者有年。

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庭华,始知有八卦拳,因从而受业焉。

……”(见《八卦拳学》自序)由于先父那时己功臻化境,故修习八卦拳虽仅数月,便己得其精微,体验出八卦拳与形意拳之间即一理相通又互补相承的关系。

年余后,程庭华先生评价先父之艺“黄河南北已无敌手”。

(见《世界日报》1934年2月2日)但限于当时习武者的理论水平,先父认为在拳于道合的理论研究上仍未尽人意。

于是,先父决定徒步云游南北诸省。

一方面,先父闻有艺者必访至,与各地高手广泛交流切磋、相互印证,而先父末学负之(见《拳意述真》陈微明序)。

另一方面,先父留心寻访在丹经、易经方面造诣有成者,以期在理论上能有所收获。

期间,先父相继从云游隐士、武当隐道及蜀中高僧修习丹、易二经,获益匪浅。

为先父在拳理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最终完成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打下了理论基础。

先父云游归乡后,闭门研究武学,并创办“蒲阳拳社”使研究与教学互辅,相互印证,得以总结拳理。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及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必以开合动作相承接,因此有人叫它开合活步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迈步必跟,退步必撤练习时要舒展圆活,进退相随、上下一致,无左右歪斜的形体,全套练之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全身放松,不僵不滞,进行中无起伏,要各式相连贯,要一气哈成。

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有停顿的地方。

在练拳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自然,要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万不可努气(拙力),由于中正平稳,所以才能不前俯不后仰,不左歪不右斜,这些在练拳以前,从思想上就应该注意。

孙式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自然协调,协调就要求我们周身各部位达到统一。

孙氏太极拳特点提要:首先,孙氏太极拳所依据的最高理论指导是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之名称”,该文揭示了太极拳的特质,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分水岭。

由于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不是“太极拳论”,也不是“太极拳图说”,因此,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与陈杨武吴各家太极拳都不相同。

这是孙氏太极拳极为重要的一个特质。

其次,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太极式与其他各家的太极拳都不同,孙禄堂先生明确指出无极式与太极式是拳术的基础,因此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现象。

孙氏太极拳的创立要晚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这时候孙氏太极拳在这个拳术的技术基础上的特立,反映出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技术基础的改造,所以孙氏太极拳一出现,就卓然独立,自成一家。

第三,孙氏太极拳的步式结构及其步法特征不同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的步式架构以孙氏三体式为基础,步法特点是活步、身随步动、足下藏身、进步必跟、退步必撤。

拳术之法大者有五:手眼身法步,其中最重要者是步法,步法是五法中之根本。

孙氏太极拳步式、步法的特点反映出孙氏太极拳对太极拳的关键技术的改造。

第四,孙氏太极拳的身法特征不同于陈杨武吴几家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的身法特征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快慢间一、圜研相合。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具有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猛烈三大特征,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是现代流行着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孙婉容和孙宝亨,孙婉容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姐姐孙叔容、弟弟孙保亨等合编《孙禄堂武学大全》、《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

孙宝亨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

如今孙宝亨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氏拳,正在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准备将孙氏太极的文献资料出版发行。

京派剪纸(申沛农)北京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质朴而率真,时代感强,近现代以来已形成以申沛农(已故)剪纸为代表的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靳鹤年,1944年生于北京,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30余年。

靳鹤年自幼喜欢绘画和剪纸,1975年参加西城区文化馆素描色彩学习班、美术创作组的活动,经庄平老师引荐,1975年拜申沛农先生学习剪纸创作理论和技术,逐渐从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创作。

靳鹤年创作的京派剪纸一方面继承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时代,增加作品的时代精神。

靳鹤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剪纸大赛、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业内享有盛誉。

泥塑彩绘脸谱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

而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

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辛亥革命以后,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

孙氏太极拳学习笔记2

孙氏太极拳学习笔记2

孙氏太极拳学习笔记2
孙氏太极拳有禄堂公创编的传统套路98式,后来孙剑云在国家体委领导下,和十几位武术界专家一起创编了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73式。

现在还有更短的56式,还有号称国际推广套路26式。

套路演练是中国武术主要表现形式,每个练武术的必须练好套路。

套路演练也会培养武术爱好者的兴趣。

孙氏拳的特点主要就是站立方式和步法与其他太极拳不一样。

好多动作也是由形意拳和八卦掌动作演变的。

但是太极拳的柔和,缓慢,连续,圆滑和高度协调这些是和其他太极拳一样的。

太极13式技术动作的: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左右顾盼定也是一样的。

我感觉73式竞赛套路左右对称衔接更加顺畅。

太极拳套路运动量和形意拳八卦掌相比较还是较小。

所以老年人练习的多。

孙氏太极拳最为关键的是活步推手。

活步推手的运动量较大。

也是理解孙氏太极拳内涵的关键项目。

既然学习孙氏拳,孙氏太极拳的套路也是必须学习好演练完整的。

看看视频吧:
孙氏太极拳传统套路98式
竞赛套路73式
我也喜欢杨氏太极拳
集体孙氏太极拳98式。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太极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孙式太极拳也是需要好好了解和学习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式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是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

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的问题,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转换当中。

孙式太极拳,从起式到收式,各种动作要求中正平稳、舒展圆活、紧凑连贯、一气呵成。

使全身内外平均发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即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

所以说,我们在练习孙式太极拳时一定要牢记这些要领,注意遵守拳架的规矩。

在练拳时不可越出一个中字。

习练者若能悟透这个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脉通畅。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孙式太极拳的第二个特点。

进步必跟、退步必撤,这种移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习练者重心潜移和动静合一的能力,还有利于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使习练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个特点是:每逢转身,多以开合手相接。

孙式太极拳中有十二个开合手,将套路分为十三节。

每逢转身以开合手相接,可以引导习练者身体随重心的虚实转换、内气的自行运转(称为圆研)。

开合手便于引导习练者体会体内气息的运行与重心转换相协调。

开合手的安排,在练拳时,还有利于习练者经络疏通和血脉通畅。

第三个特点,在学习孙式太极拳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虚实转换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用。

孙式太极拳的第四个特点是:蓄神待机,神不外张,虚实分明,始终不失六合的要点。

习练孙式太极拳时,要处处因势利导,各种劲法随重心变化而转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轻缓匀灵之中寓以随机待法之势。

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简述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简述

孙式太极拳的特点简述1、孙式太极拳的拳理特征:以儒以《易经》为主、道以《道德经》、《丹经》为主、医《黄帝内经》为主三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构成中和内劲理论形而上,动静合一理论形而下,皮球动力模型理论技术形态。

2、孙式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松、空、圆、活,精刚之至,以式达理,中和含蓄。

是于松、空、圆、活之中含有精刚之至之意。

以式达理是拳式与道理的统一。

该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并用,具有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之能,达劲力完备之效。

孙式太极拳每一招都可以进行巧妙的变化,融会贯通之后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式太极拳每一招都可以进行巧妙的变化其特点如下:1三维中枢轴:发现并修为主导人体动力的三维中枢轴。

2十字运动面:重心移动的水平面和劲力作用的垂直面。

3中和劲力球:由中枢轴、运动面的圆研中和状态,构成形圆意直的中和劲力球。

4连续动力源:开合的虚实转换,一气呵成,连绵不断。

5运作形态:身体形态一三体式。

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

劲意状态一蓄神松空。

6结构特征:整体协同惯性力与瞬时拱效应的绝对统一,即鞭劲与架劲的绝对统一。

7作用机制:圆研之理一构成完备的适应机制:瞬时自动反馈调节机制,即植物神经与中枢神经的高度协同。

8作用效果:能丢而不丢,顶而不顶,三拳合一之效。

9主要基本功:无极式、三体式、活步左右互换车轮手。

10推手步骤与特点:①定步单推手,沾字诀:手接外门、听彼意、串重心。

手随身动,以胯带肩。

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为入门之法。

②定步双推手,控字诀:即制其向、管其节、串其中轴、摧其根。

手随身动、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

又云:形、意、神三心调运方法。

③活步四正双推手:有顺步、合步两种方法。

④活步四隅双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

⑧大捋,粘控诀:罩其神、听其意、控其形,走切化弧。

是自他共荣、主彼合一的走化方法。

非以放人为能事。

⑧散推:蓄以形意劲、施以八卦法、用以太极意的散手活步控人方法。

以车轮手为其基础。

孙式拳特点——雷世泰

孙式拳特点——雷世泰

孙式拳特点——雷世泰孙式拳特点——雷世泰孙式拳特点(1) 单重——雷世泰孙式三拳合一,是有其内在的基础,无论太极,形意还是八卦拳,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综括起来大概有如下八点:单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柔性节点;弹拱结构;滚拔运动;临界效应.孙氏三拳(包括太极,八卦)都是彻底的单重,一足着地,这样才能一轴到底,出鸡腿力,鞭杆劲。

检验单双重的最好标准就是看全身的重量是否坐满在支撑脚的脚跟上了,这时的另一条腿可以轻松自如地运动,如果动起来有困难,说明虚实还未分明。

彻底的单重做起来确实很难,因为和平时人们的自然习惯不合。

平时人们都是两条腿着地,没有谁像鸡和仙鹤那样总是单腿支撑。

孙式拳强调彻底单重是因为大有好处,这样容易控制重心,只要有一腿着地,就可以稳定自己,蓄力发力,特别在两脚快速移动中时时保持重心,处于有利的技击状态。

习惯于双重的,移动起来其动力转换有间断,不便于连续发力。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主张单重,并不是说双重不好,而是各有侧重,各有优点。

双重的好处就是入门快,出功夫快,容易稳定,好练,而同样时间,练单重就困难得多。

常见有练别家太极、形意几十年者,功夫亦相当不错,而站孙式之三体式竟然站不住,坚持不了几十秒,浑身不自在。

孙式不但形意如此,太极,八卦也如此。

别家其实也都提倡单重,在太极拳论中特别提出“双重之病”,已经成为内家之共识,但一些人到了动作中,往往似是而非,大马步,大弓步,即使重心不在两腿正中而偏于一侧(四六或三七开),就能算单重了么?即使练孙式,外形都算正确,但若全身重量不能坐满在后脚跟上,也仍不是合格的单重,其严格程度近于苛刻,然非如此不能出真功纯功也。

孙拳以腿力见长,孙老先生当年有活猴之美誉,灵活首先就在腿上。

单重站桩行拳,其身轴如平地立杆,既稳又活,而不是如打桩入地,求稳如泰山。

孙剑云先生曾形象地说,就算把你两腿绑在地上的木桩上,应该算稳了吧?可是你的腰力,背力不够,从腰上就可以把你打折,光腿上稳有什么用?所以,孙式的单重站桩是求整体的稳定,而不只是双腿的力量。

三拳合一的孙氏太极拳

三拳合一的孙氏太极拳

三拳合一的孙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98式,是孙禄堂老先生老年学习太极拳后,融形意拳,八卦掌和自己毕生武术成果而创造的太极拳。

是孙家三拳的精华。

是孙氏拳最有权威的代表拳术。

是孙氏三拳合一的具体代表。

孙氏太极拳和其他门派太极拳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高架活步,进退跟随。

没有大弓大马的步法。

特别是在活步推手的练习里,更能体现出来孙门太极拳的这个特点。

孙式太极拳无论是从养生还是实战来看,都是孙门三拳最高级的拳术,是最能体现孙门拳术的技法的。

不过要是没有练习孙门形意拳和八卦掌的,不练习活步推手和散打的,那是无法理解和体会孙式太极拳真正的内涵的。

孙老先生之所以保留形意拳和八卦掌,组成孙门三拳的完整体系,是有其深刻的含义的。

那就是没有形意拳和八卦掌的深厚基础,你没法体会孙式太极拳的真正内涵。

孙氏太极拳和其他门派的共同之处是比较多的,化劲和绷劲,绷捋挤按,采掠肘靠,这些都是一样的。

关键的不一样是底盘的不同。

也就是支撑的不一样。

陈杨等太极拳的支撑是弓马仆虚丁的少林武术的步法。

孙氏太极拳是行意拳的三体式为基础,鸡腿单脚支撑为主要技术体系。

在这样一种支撑的条件下,身体的活动范围更加增大。

详细分析可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身体重心不很低。

高架就是重心相对比较高。

不做弯腿膝90度的下蹲的动作。

重心相对高站踞。

是为了前后进退左右旋转更加快速灵活。

支撑腿的内夹角135度。

孙老先生技艺高超,因此在照片上看,比规定的还要高点。

第二,进步必跟,退步必随。

其实这是人身体移动最迅速的方法。

几乎就和拳击击剑的滑步是一个原理和动作。

这种步法启动迅速,移动迅速,最适合实战。

第三,其他的变化就是在活步高架的基础上的。

表面上看起来不能像大弓步大马步那么支撑稳固,其实是支撑面积更大,更加稳固了。

支撑不再是站立不动的,而是灵活变化的。

不停地运动的。

理论上就是无限大了。

第四,不仅仅是以静制动,而且是以动制静,以动制动静。

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主动。

这也符合太极拳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引导语:孙式太极拳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孙氏太极拳的特点,欢迎参考阅读!
孙氏太极拳的5 大特点
不同的太极拳流派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各个流派的精髓,让我们来看看孙氏太极拳的特点。

1、孙氏太极拳修为与体用的核心是
中和真一之气。

2、孙氏太极拳修为原理是
抱元守一而虚中。

虚空而念化。

太极从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

以和为体,和之中智勇生焉。

极未动时,为未发之和,极已动时,为已发之中。

以“蓄神养气为主”。

3、孙氏太极拳体用法门是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4、孙氏太极拳行拳原则是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贯串始终。

并指出此理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八卦拳亦符合这个原理,故三拳一理,可证儒释道之学。

5、孙氏太极拳作用原理是
浑圆一气之意及“皮球”的劲力特征。

指出内劲精纯者,其太极拳则能与形意拳、八卦拳浑融一气而并用,三者并用则能超越太极拳“不丢不顶”的作用原则,产生“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的效能。

孙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区别?
1、特别强调孙氏无极式的基础作用,孙氏无极式与其它各家太极拳的无极式皆不相同。

2、以孙氏三体式为基本步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重心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