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97式招式

合集下载

孙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套路图解)

孙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套路图解)

动作 3:左足尖翘起向右扣约 120。,同时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腿, 右足尖翘起外摆约 120。;左手向上划弧至前额;右手向前推出,高与肩平,手 心向前,塌腕:眼看右手(图 60)。
动作 4:左手从前额往前伸至与右手相齐,两手心相对,指尖向前;同时右足撤步 至左足正后方并斜着落地(图 61)。
动作 5:两手虚握拳往下划弧至腹前:同时左足撤步至右足前,足尖着 地;眼视前方(图 62)。
要点:上体要直,两肩要松,呼吸要自然,不可用拙力向丹田压气。 用法: ①单鞭是应付左右两侧对手。 两手虽是同时分开, 却要一虚一实。 何实何虚,要看对方来势的远近。若左手实击,重心须落在左腿,眼顾右方;同 时可走右脚踢右方之敌。 ②若两侧对手相距甚近,或已搏住我的两臂,我即用肘撞击或肩靠,同 时另一侧脚可踢击。 第6式 提手上式
动作 3:随即左足后撤;同时两手平着往后划一半圆至右肩前,手心向外;身体重 心后坐,右足尖翘起(图 36)。
动作 4:两手自右肩前一齐往前推出,两臂略弯曲,同时右足尖逐渐着 地,左足随即跟至右足后约 10 厘米处;眼看右手(图 37)。 第 19 式 开手
动作与第 3 式“开手”相同(图 38)
第 20 式
用法: 上右手击对方某部,赢嚣娄霧腕或肘,我则向后坐腰,左手从右 臂外截其腕,幢彼劲往右领,同时右手按其肘蕾因势而发。 第 14 式 抱虎推山
接前式,两手一齐往前推出,高与胸平,两臂略弯曲;同时左足往前迈步,右足 跟步,距左足约 10 厘米;眼看两手中间,稍停(图 28)。
用法:若对方手在内,我手在外,则我向里裹住对方的手而发;若对方 手在外,我手在内,则我用开劲撑住对方的手而发。总之须粘住对方的手使其不 能运动自如, 否则只知向前猛扑, 必为对方所乘。 此式以打在对方躯干部为最佳。 第 15 式 开手(右转)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

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是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卓绝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武学的本质与基本规律,进而创立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具有柔顺中和、灵活巧变、整实猛烈三大特征,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是现代流行着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中最晚产生的拳种。

孙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是:进步必跟、退步必随、动作敏捷、圆活紧凑,犹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每左右转身以开合相接。

孙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孙婉容和孙宝亨,孙婉容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与姐姐孙叔容、弟弟孙保亨等合编《孙禄堂武学大全》、《孙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等书。

孙宝亨曾在《武魂》、《武林》、《体育与科技》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关拳术及运动医学方面的论文。

如今孙宝亨一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孙氏拳,正在制作自己的网站,并准备将孙氏太极的文献资料出版发行。

京派剪纸(申沛农)北京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城乡,质朴而率真,时代感强,近现代以来已形成以申沛农(已故)剪纸为代表的流派,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北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靳鹤年,1944年生于北京,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有30余年。

靳鹤年自幼喜欢绘画和剪纸,1975年参加西城区文化馆素描色彩学习班、美术创作组的活动,经庄平老师引荐,1975年拜申沛农先生学习剪纸创作理论和技术,逐渐从业余爱好转变为专业创作。

靳鹤年创作的京派剪纸一方面继承了民间剪纸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时代,增加作品的时代精神。

靳鹤年创作的剪纸作品曾先后参加各类国内外剪纸大赛、展览及文化交流活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业内享有盛誉。

泥塑彩绘脸谱脸谱的发展跟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不可分隔的。

而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

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形成现在的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

北京的泥塑彩绘脸谱起源于清代末期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辛亥革命以后,泥塑京剧脸谱作为北京民间工艺品开始在京城流行,京剧泥塑脸谱迅速发展。

孙氏太极拳97式拳谱

孙氏太极拳97式拳谱

孙氏太极拳97式拳谱孙氏太极拳97式招式
一、01、起式02、懒扎衣
二、03、开手04、合手05、单鞭06、提手上势
07、白鹤亮翅
三、08、开手09、合手10、左搂膝拗步(左式)
11、手挥琵琶(左式)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抱虎推山
四、15、开手(右转)16、合手17、右搂膝拗步(右转)
18、懒扎衣
五、19、开手20、合手21、单鞭22、肘底看捶
23、左倒撵猴24、右倒撵猴25、手挥琵琶(右式)26、白鹤亮翅
六、27、开手28、合手29、左搂膝拗步(左式)
30、手挥琵琶(左式)31、闪通背(三通背)32、懒扎衣
七、33、开手34、合手35、单鞭36、云手37、高探马38、右起脚 39、左起脚40、转身踢脚41、践步打捶42、翻身右起脚43、披身伏虎44、左起脚45、右蹬脚46、上步搬拦捶47、如封似闭48、抱虎推山
八、49、开手(右转)50、合手51、搂膝拗步(右式)
52、懒扎衣
九、53、开手54、合手55、斜单鞭56、野马分鬃
57、懒扎衣
十、58、开手59、合手60、单鞭61、右通背掌
62、玉女穿梭63、懒扎衣
十一、64、开手65、合手66、单鞭67、云手68、云手下势69、金鸡独立70、倒撵猴71、手挥琵琶(右式)72、白鹤亮翅
十二、73、开手74、合手75、搂膝拗步(左式)76、手挥琵琶77、三通背78、懒扎衣
十三、79、开手80、合手81、单鞭82、云手83、高探马84、十字摆莲85、进步指裆捶86、退步懒
扎衣
十四、87、开手88、合手89、单鞭90、单鞭下势91、上步七星92、退步跨虎93、转角摆莲94、弯弓射虎95、双撞捶96、阴阳混一97、收式。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所创。

那么孙式太极拳应该怎样练习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1.孙式太极拳的规矩:孙式太极拳讲究中正平稳、舒展柔和,绝不要跳跃等勉强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各种动作,各种姿势都是相互连贯,一气呵成,使得全身内外平均发展,故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既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规矩。

头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

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所以必须不偏不斜,不俯不仰,直立顶劲,要顶头竖项。

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山岳,有磐石之稳;动如舟楫车轮,无倾覆之患。

左虚右实,不实则不稳,全实则移动不利,容易倾倒,不虚则不灵,全虚则轻浮不稳,故必须虚实相间,方得灵活自然。

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维持人体重心的是腰,带动四肢活动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际。

2.孙式太极拳的调息: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才能获得好处,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经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腹式呼吸)。

古人常讲“凝神于此,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

由此可见练拳时气息的重要。

呼吸是人们从娘胎中带来的本能,而练太极拳的呼吸正是需要这种本能的自然呼吸。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

调息的方法是: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

舌要顶上腭,用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

要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

先父禄堂公常讲:“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脉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掌心,运劲如抽丝,两手似扯绵。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的介绍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的介绍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的介绍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第一动1.双脚站立,双手手掌向两侧提起,尽可能伸展。

尤其是用肩膀慢慢向两侧伸展,深呼吸,尽可能伸展。

当你受不了的时候放松。

保持手臂平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

两脚尖外展成外八形。

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

两脚尖朝外成外八字。

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抬起双臂,心朝上,双臂与双腿成同一角度。

形成一个X形。

身体由双臂驱动向后弯曲,头部向后倾斜看天空,然后向后看。

就像伸展一样。

尽量伸展。

回到原来的形状,只有当你不能再伸展时才站起来。

它可以重复进行。

所有的动作都应该是降气丹田式的腹式呼吸,舌尖的下颌应该闭合并扣上牙齿。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第二动1.从沙滩上的杆子开始,双脚与脚趾和脚跟一起旋转,双脚形成一个外型。

膝盖微微弯曲,双手举在腹部前方,向内转,掌心向上,双手紧握成拳头,将双手拉到腰部两侧,形成拳击。

收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

尽可能地向后伸展肩膀。

当你受不了的时候放松。

将拳头变成手掌,手掌站立,手腕弯曲,五指向上,手掌向前。

2.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

两臂高与肩平。

手心向前。

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

尽力抻拉。

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抽紧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慢慢地将双臂放在双腿两侧,双手转向掌心,掌心向上,然后握紧拳头重复动作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第三动1.迈出第二步,双脚保持静止,握紧拳头,腰部向后伸展。

拉完后,手掌弯曲,五指向下,手掌向前,慢慢向外推。

尽可能地伸展。

2.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

双手钩尖朝上。

尽力抻拉。

3.向内旋转手臂,使双手的钩尖朝下,并尽可能用钩向前伸展。

4.分开两臂缓缓向身两边打开,钩尖朝下,至双臂在身两边平举时,尽力曲腕同时尽力抻拉双肩。

同时用腹式呼吸,抽紧双肋。

只至不能忍受为止再缓缓松下。

5.水平提起双钩,逆时针向后旋转反手。

孙禄堂先生著太极拳学全文

孙禄堂先生著太极拳学全文

孙禄堂先生著太极拳学全文太极拳学序一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

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

概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

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

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

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

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

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也”。

庄子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原谱所谓:“气如车轮,行气如九曲珠,即得其环中之意也”。

故其术专气致柔,概合于道家。

非数十年功力,不能用之精纯而皆宜。

禄堂先生作《太极拳学》成,命为序文,曾则于斯术,未窥门径,略赘数言,不知其有当否也。

己未冬月蕲水陈曾则书序二太极拳相传创自张三峰氏。

承其流者,虽支分派别,互有异同,要之不离动静、分合、虚领顶劲者。

近是顷,孙禄堂师以所编《太极拳学》见示余,反复参观,见其中颇有与老式之旨相合者。

形上谓之道,吾无间然矣。

大极拳贵空虚,忌双重,非老子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者乎。

太极之劲断而意不断,非老子之绵绵若存者乎。

太极之随屈就伸,意在人先,非老子之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乎。

故吾谓:“有欲以观其窍者,即太极之十三式是也。

无欲以观其妙者,即太极之炼气化神是也。

无人无我,妙合自然,气足神完,庶近于道“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学者息心求之,庶不负著者之苦心也夫。

吴心谷书自序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

是为后天而有象。

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

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

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

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

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

迨达摩东来讲道豫之少林寺,恐修道之人久坐伤神,形容憔悴。

故以顺逆、阴阳之理,弥纶先天之元气,作易筋、洗髓二经,教人习之,以壮其体。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详解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详解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详解孙禄堂先生是近代武术家当中的顶级人物,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在功夫方面的造诣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下面我们学的就是他老人家留下的东西——抻筋拔骨功。

感兴趣的武痴们不要错过哦!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第一动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

特别是用肩部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

到受不了时再松下来。

两臂仍平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

两脚尖外展成外八形。

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

两脚尖朝外成外八字。

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两臂上举手心向上朝天,上举之手臂和和两腿成一样的角度。

成X型。

身子由双臂带动向后弯腰,头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

形同伸懒腰。

尽量伸展。

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时再回复原形站立。

可反复做多次。

所有动作都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鄂闭口扣齿。

第二动1.由沙地立竿开始,两脚以脚尖和脚跟旋转而成开步,两脚向外成外八字。

两膝微曲,两手在小肚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紧握手成拳,向腰两侧拉到成抱拳。

抽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

两肩尽力向后拉抻。

至不能忍受时再松下来。

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2. 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

两臂高与肩平。

手心向前。

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

尽力抻拉。

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抽紧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 慢慢放下两臂至两腿两侧,翻手变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动作第三动1. 接第二动之开步,两脚不动,双手抱拳在腰间向后抻拉结束后,反曲两掌,五指向下,手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

尽力抻拉。

2. 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

双手钩尖朝上。

尽力抻拉。

3. 双臂内旋使双手钩尖朝下,向前用钩尽力抻拉。

4. 分开两臂缓缓向身两边打开,钩尖朝下,至双臂在身两边平举时,尽力曲腕同时尽力抻拉双肩。

同时用腹式呼吸,抽紧双肋。

只至不能忍受为止再缓缓松下。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及真人呼吸法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及真人呼吸法

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及真人呼吸法一.太极拳抻筋拔骨太极拳基本功抻筋拔骨法二.孙氏太极拳抻筋拔骨功及真人呼吸法(2012-10-17 17:05:13)转载?标签:寿关顺先生的抻筋拔骨不是硬性拉伸,要有意识地放长,松开关节,每小动可呼吸五到七次,就是多做一会儿的意思。

每动中的动作,慢慢耐心做来,比稍做就换动效果更好。

第一动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

特别是用肩部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

到受不了时再松下来。

两臂仍平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

两脚尖外展成外八形。

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

两脚尖朝外成外八字。

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 (两臂上举手心向上朝天,上举之手臂和和两腿成一样的角度。

成X 型。

身子由双臂带动向后弯腰,头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

形同伸懒腰。

尽量伸展。

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时再回复原形站立。

可反复做多次。

所有动作都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鄂闭口扣齿。

第二动1 (由沙地立竿开始,两脚以脚尖和脚跟旋转而成开步,两脚向外成外八字。

两膝微曲,两手在小肚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紧握手成拳,向腰两侧拉到成抱拳。

抽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

两肩尽力向后拉抻。

至不能忍受时再松下来。

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心向前。

2 (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

两臂高与肩平。

手心向前。

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

尽力抻拉。

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抽紧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 (慢慢放下两臂至两腿两侧,翻手变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动作。

第三动1 (接第二动之开步,两脚不动,双手抱拳在腰间向后抻拉结束后,反曲两掌,五指向下,手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

尽力抻拉。

2 (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

双手钩尖朝上。

尽力抻拉。

3 (双臂内旋使双手钩尖朝下,向前用钩尽力抻拉。

4 (分开两臂缓缓向身两边打开,钩尖朝下,至双臂在身两边平举时,尽力曲腕同时尽力抻拉双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氏太极拳97式招式
01、起式09、合手17、右搂膝拗步
02、懒扎衣10、左搂膝拗步18、懒扎衣
03、开手11、手挥琵琶19、开手
04、合手12、进步搬拦捶20、合手
05、单鞭13、如封似闭21、单鞭
06、提手上势14、抱虎推山22、肘底看捶
07、白鹤亮翅15、开手23、左倒撵猴
08、开手16、合手24、右倒撵猴
25、手挥琵琶34、合手43、披身伏虎
26、白鹤亮翅35、单鞭44、左起脚
27、开手36、云手45、右蹬脚
28、合手37、高探马46、上步搬拦捶
29、左搂膝拗步38、右起脚47、如封似闭
30、手挥琵琶39、左起脚48、抱虎推山
31、三通背40、转身踢脚49、开手
32、懒扎衣41、践步打捶50、合手
33、开手42、翻身右起脚51、搂膝拗步
52、懒扎衣61、右通背掌70、倒撵猴
53、开手62、玉女穿梭71、手挥琵琶
54、合手63、懒扎衣72、白鹤亮翅
55、斜单鞭64、开手73、开手
56、野马分鬃65、合手74、合手
57、懒扎衣66、单鞭75、搂膝拗步
58、开手67、云手76、手挥琵琶
59、合手68、云手下势77、三通背
60、单鞭69、金鸡独立78、懒扎衣
79、开手88、合手97、收式
80、合手89、单鞭
81、单鞭90、单鞭下势
82、云手91、上步七星
83、高探马92、退步跨虎
84、十字摆莲93、转角摆莲
85、进步指裆捶94、弯弓射虎
86、退步懒扎衣95、双撞捶
87、开手96、阴阳混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