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工程技术应用案例

工程技术应用案例

工程技术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工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与影响。

案例一: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工程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车辆数量和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城市政府与工程技术专家合作,引入了智能交通系统。

该系统利用了先进的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

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系统能够实时感知车流量及车辆速度情况,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中心。

中央控制中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机和周期,以降低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与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通过实时获取公共交通车辆的位置,为乘客提供更准确的到站时间和路线规划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车辆通行时间缩短,拥堵现象明显减少,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案例二:远程医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是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进行有效地连接,实现远程诊断、监护、手术等医疗过程。

某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居民在疾病诊治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工程技术专家与医疗专家合作,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

通过系统,当地医生可以将患者的医疗资料上传至远程平台,医疗专家可通过网络远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需要手术时,医疗专家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和机器人技术进行手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远程医疗系统的应用使得人们在偏远地区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时,远程医疗系统能够提高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案例三: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是工程技术在家居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1. 引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2. 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指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交通运输系统指的是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整个交通网络及其附属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交通网络的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效率、增强交通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初,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

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和复杂性的增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到了21世纪,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为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设计、交通仿真模拟、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应用领域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应用广泛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4.1 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4.2 交通设施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支撑,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运用系统思维、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等手段,来研究和解决整体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问题。

本文将就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背景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因素,如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交通等等。

城市规划涉及的内容复杂,涉及到的利益关系也非常复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这就是系统工程。

因此,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领域1.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交通规划旨在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提出优化交通布局的方案,判断交通设施的建设需求等。

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

系统工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城市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城市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和修复方案。

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土地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

系统工程在城市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模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增长趋势,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

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土地规划中的问题,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城市建筑规划城市建筑规划是指对城市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布局进行规划。

系统工程在城市建筑规划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城市建筑模型,分析不同建筑类型的适用范畴和建设需求,提出建筑优化布局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交通运输效率、安全性、环境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智能交通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是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集成和提高现有的交通管理体系,通过地面系统、车载系统和卫星系统的交互,实现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车辆检测、路段计费、公路收费、大型电子显示屏、道路照明和高速公路电子警察等。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单一技术应用阶段(1970-19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信息的监测和控制。

在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建设了一些智能交通系统试点项目。

2.集成技术应用阶段(1990-2000年代)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地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车辆通信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大大增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能力。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交通管理领域,如路况监测、风险预警、导航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智能化管理阶段(21世纪)目前,全球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管理阶段。

智能交通系统已经从单一的交通物流管理向公共服务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三个方向发展。

三、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1.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流量控制、视频监控和预警告警等。

通过建立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率和交通拥堵率。

此外,智能交通技术还能通过车辆控制、车辆感知和危险预警等手段,提高交通安全性。

2.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城市交通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可为智能交通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实时信息引言智能交通系统是手段,是实现绿色交通系统的技术支撑。

通过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充分利用,交通安全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高,交通环保节能目标会得到更好的实现,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会得到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无论是确定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构成,还是探讨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深刻理解城市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

一、智能交通系统概念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是将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含:驾驶员信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智能交通系统以城市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及发布为主要手段,促进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并大幅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二、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内部的机动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以及一些其它的交通环境问题,这些都给城市内部的稳定运行以及宜居城市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现象更是常见,与此同时,由于交通压力太大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加重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更是不断出现,而且这些现象已经成为了我国非常普遍的城市疾病,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交通规划的影响。

首先,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口流动、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等。

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人口流动数据,可以确定交通需求的分布情况,从而合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布局。

其次,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交通需求、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等。

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多指标决策模型,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决策。

这样可以使交通规划更加科学和合理。

例如,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方案对交通流量、拥堵情况和环境影响的影响,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规划的目标之一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交通流模型和优化算法,对交通流进行调度和优化,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同时,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安全评价模型,对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预测,从而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通过交通流模型和优化算法,可以合理调度交通信号灯,减少交通拥堵;通过安全评价模型,可以识别交通事故的高风险区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最后,系统科学与工程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系统科学与工程可以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对系统工程认识的深化及其本身的丰富和发展,系统工程的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评价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交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交通问题、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工具。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人的观念的变化,使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复杂。

如何保证交通系统的健康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城市载体功能,是新形势下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充分认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本质特征城市交通是一个由其内部要素集合而成,复杂开放、随机可控的大系统。

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载体子系统(包括各类交通网络、场站等)、运输子系统(包括运输方式的构成及运输组织管理等)以及交通管理子系统。

此外,城市交通大系统的外部环境同样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包括城市地理环境、城市形态与规模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及社会环境等。

城市交通的有效运行既取决于内部诸要素整合协同,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系统的本质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性。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要素,各个子系统都有其独立的内在构成方式和运行机制,但各要素的独立机能只能统一和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以道路系统为例,它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层次的道路按照一定的衔接关系或空间布局组合到一起,另外,还有一套与之适应的配套设施,如安全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等等。

但是道路子系统要高效运转,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与其相关客货运输系统以及交通管理等子系统的运行条件和水平。

假如,客货运输系统是以私人小汽车和非社会化的自货自运方式为主,而不是以公共客货运为主,必然由于运行效率的低下而导致路网上的交通负荷成倍地增加。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并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它的出现,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头、GPS 定位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等信息,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2、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如交通拥堵的成因、规律等,为交通决策提供依据。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长,优化交通流的分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4、智能导航系统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和最优的行车路线,帮助驾驶员避开拥堵路段,减少出行时间。

5、智能公交系统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和优化,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

6、电子收费系统通过电子不停车收费、无感支付等方式,提高收费效率,减少车辆在收费站的停留时间,缓解交通拥堵。

二、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1、优化交通信号控制传统的交通信号灯通常采用固定的时间设置,无法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进行调整。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实现绿波带控制,使车辆能够连续通过多个路口,减少停车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主干道的绿灯时间,减少支道的绿灯时间,引导车辆优先在主干道通行;在平峰时段,根据实际交通流量灵活分配信号灯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等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王克楠*(交通运输学院北京交通大学,13120808)摘要: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对系统工程认识的深化及系统工程本身的丰富和发展,系统工程理论已广泛深入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价的各个方面,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交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系统工程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已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工具。

关键词:城市交通;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系统管理与控制Systems Engineering in Urban Traffic SectorKenan Wang(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13120808)Abstract: Systems engineering, taking large and complicated systems as object of research, is a set of theory and approaches that sets a certain target for designing, developing, managing and controlling so as to achieve optimized result. In recent years, with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s well a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itself, systems engineering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in fields of urban traffic planning,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and appraisal and becom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ffic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s engineering, together with its theory, techniques and approach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y and tool in helping to identify and solve traffic problems.Key Words: Urban Traffic; Theory and Approaches of Systems Engineering;System Management and Control1 引言城市(包括市区和市郊)道路(地面、地下、高价、水道、索道等)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

在人类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之前,城市公众出行以步行为主,或以骑畜生、乘轿等代步。

货物转移多靠肩挑或利用简单的运送工具运输。

车辆出现后,马车很快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

1819年巴黎市街上首先出现了为城市公共租乘服务的公共马车,从此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城市交通的新纪元。

城市交通的特征因各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具有的主要特点则是相同的。

首先,城市交通的重点是客运;其次,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再次,每个城市的客流形成都有自身的规律;最后,城市客运量大笑与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有直接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原始的交通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工业发展为城市交通提供的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从而加速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使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复杂。

如何保证交通系统的健康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城市载体功能,是新形势下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2 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观城市交通是一个由其内部要素集合而成,复杂开放、随机可控的大系统。

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载体子系统(包括各类交通网络、场站等)、运输子系统(包括运输方式的构成及运输组织管理等)以及交通管理子系统。

此外,城市交通大系统的外部环境同样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包括城市地理环境、城市形态与规模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及社会环境等。

城市交通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其内部诸要素的整合协同,同时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

要真正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认真分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从系统工程[1]的角度看,城市交通系统的本质特征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看又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交通系统的相关性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要素,各个子系统都有其独立的内在构成方式和运行机制,但各要素的独立机能只能统一和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以道路系统为例,它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层次的道路按照一定的衔接关系或空间布局组合到一起,还有一套与之适应的配套设施,如安全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等等。

但是道路子系统要高效运转,并不完全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与其相关客货运输系统以及交通管理等子系统的运行条件和水平。

假如客货运输系统是以私人小汽车和非社会化的自货自运方式为主,而不是以公共客货运为主,必然由于运行效率的低下而导致路网上的交通负荷成倍增加。

城市交通本身运转效率的高低也受到其外部环境子系统的制约。

以城市土地利用为例,一个区域人流、物流的集中程度对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集中度低的情况下,人们在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之间就有相对大的选择余地;在高集中度的情况下,当城市交通要尽快实现大量人和物的位移,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固定性短期内难以改变时,就必然促使人们对出行方式做出选择。

而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也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城市的生长轴和生长点往往都与城市交通走廊的位置及走向密切相关。

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以及远郊卫星城的建设也是以交通为先决条件。

2.2 城市交通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关系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动态平衡之中。

道路条件改善对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缓解作用,往往会因产生新的交通量而被抵消。

交通需求总是趋于超过交通设施供给能力。

新的道路建设固然减少了出行时耗,但同时使潜在的交通需求(潜在的交通需求受制于拥挤本身的需求。

由于受到交通拥挤和停车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人虽然具有购置私人交通工具的能力,但他们宁可选择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变为实际需求。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形成了新的交通拥挤。

可以说,城市交通系统就是在这种“均衡——不均衡——均衡”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展的。

城市交通的这种动态平衡性也可以称为自适应性。

它不仅体现在上述的道路子系统中,而且在其他子系统,如客货运输、交通管理子系统等,甚至子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

如在客运系统中,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客运系统运行水平又直接受道路子系统和交通管理子系统的制约和调节。

2.3 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性结构性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应。

当系统的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该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对城市交通系统而言,各子系统内部不同的结构,是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

以道路子系统为例,两个同样规模的路网,由于结构不同,因而反映出的容量大小相同。

不仅道路子系统如此,其他各个子系统同样存在功能结构问题。

如货运系统的专业运输与自货自运的比例、客运系统中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比例等等。

3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城市交通规划[2]是城市交通发展中最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和车的急剧增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城市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要缓解城市交通问题,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规划需更加注重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3.1 交通规划目的多元化系统工程理论[3]指出,系统的目标对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的目的必须多元化,城市交通不仅要保证交通运输畅通、安全、快速、舒适、便捷,而且要考虑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

因此,一是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二是要提高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多占用;三是要促进城市体系、区域布局的健康发展;四是要支撑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的调整。

3.2 交通规划的决策过程中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利用交通规划已从定性分析为主阶段,发展到定量分析为主阶段,并正迈向将定性定量有机结合的新阶段。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更加注重将专家理论、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综合系统的整体优势。

3.3 先进交通规划方法的应用规划目的的多元化,极大地增加了规划的研究内容。

交通规划需更加注重交通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解决战略规划层面的问题。

为分析复杂系统之间的关系,作了理论基础,将宏系统工程等先进系统工程理论需逐步引入到交通规划中。

宏系统工程是指关系全局的超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决策和组织实施。

这一理论力图采用全新的综合大系统的工程概念,运用定性定量参半的方法,采用协调折衷、互补共济等方法,以寻求合适而非最优的思想方法。

支持宏系统工程思想的分析方法有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试误分析(try and error analysis)等。

与传统系统工程相比,宏系统工程更重视整个系统环境。

3.4 交通规划中交通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在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发生后,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援救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灾害发生时,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对于城市系统总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大影响,因而需要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够在灾害中发挥作用的交通网络。

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预防和救援问题的科学研究设计,可以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城市交通领域中的系统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管理控制系统的少数单位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建成以来,已有300多个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在世界各地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