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胸腺瘤的CT影像诊断

胸腺瘤的CT影像诊断

Okumura M,Miyoshi S,Tacheichi Y,Y00n HE,Takeda SI,Fujii Y,et al.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ymom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nvolved organs [J].J Thorac Cardiovasc

20岁 男
正常胸腺CT表现
• 30-40岁
– 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 – CT值明显下降
35岁 女
正常胸腺CT表现
• 40-60岁
– 胸腺组织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替代,故呈 脂肪密度
– 其内可见斑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为残留的胸腺组织
– 直径一般不超过7mm
50岁 男
54岁 女
• 多为良性,有完整包膜。临床上常视为有 潜在恶性,易浸润邻近组织器官。
3
组织病理学及分期
• 2004年WHO的胸腺瘤病理学分型
A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梭形或软圆形 B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树突状或更为丰满
根据上皮细胞与不典型细胞的比例,再将其分为B1、 B2、B3型 AB型:二者的混合,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 C型:所有的胸腺癌 其中将A型及AB型定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将B型定为侵 袭性胸腺瘤,C型定为胸腺癌
正常胸腺CT表现
• 60岁以上
– 胸腺组织被脂肪组织完全替代 – CT显示为脂肪密度 – 体积明显缩小
60岁 女
良性胸腺瘤CT表现
• 前纵隔内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 软组织密度,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发生
囊变,形成低密度区 • 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清晰 • 病变大小不等,小的直径仅1-2 cm,可位

胸腺瘤诊断标准

胸腺瘤诊断标准

胸腺瘤主要表现胸骨后胸腺的位置发生的低密度灶或者叫做肿块,做CT检查出现不均匀的强化,然后主要的是针对胸骨后或胸前区的软组织肿块作病理穿刺活检,如果能够找到胸腺瘤细胞就可以确诊为胸腺瘤,做根治性的手术切除也是确诊胸腺瘤的依据。

胸腺瘤大部分是良性肿瘤,有少数的表现为胸腺癌也就是恶性肿瘤的情况,到底是哪种类型主要是看病理,如果找到癌细胞也就是均匀一致的细胞,做免疫有异常表现的就是胸腺癌,而如果是良性的病变做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就可以治愈。

胸腺位置发生肿瘤还可能是淋巴瘤或者是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都需要病理穿刺或者手术才能确诊。

胸腺瘤诊断治疗

胸腺瘤诊断治疗

治疗
治疗策略:
I 期非侵袭性胸腺瘤:对于 I 期胸腺瘤,标准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如非手术 切缘阳性或因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患者,放疗不需参与。 II 期胸腺瘤:II 期胸腺瘤包括对于包膜及包膜外脂肪组织的侵犯。术后放疗 对于II期完全切除术后胸腺肿瘤目前建议不考虑术后放疗。Chen 及 Wuerzburg 的数据显示对于 A/AB/B1 术后放疗无益。术后切缘不尽的病例必须行术后放疗 。 III/IV 期胸腺瘤:III 期及 IV 期胸腺瘤如有手术可能,可考虑外科手术及术 后放疗。化疗可用于术前诱导治疗。
影像学表现
1、非侵袭性胸腺瘤-X线片表现
X线:可为阴性,可为上纵膈向一侧或两侧突出的弧形密度增高影,其边缘清晰,轮 廓光整。
影像学表现
1、非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
CT:①前中、上纵膈内的实质性肿块、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相当于胸大肌约50-70HU,少数同时累及前上、 中、下纵膈。
②边界光滑清晰,密度均匀,较少出现囊变、坏死,肿瘤与心脏大血管接触面呈光滑弧形,两者间脂肪间隙 均匀存在。
胸腺解剖
胸腺解剖
正常胸腺CT下形态
胸腺解剖
正常胸腺CT下大小
• 胸腺厚度随年龄变化,变化最大的在 20-49岁,总体来说是从大到小再到大, 大于60岁有增大趋势<59岁,均小于 21mm,大于60岁可超过30mm,宽度则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胸腺解剖
正常胸腺CT下密度
• 1、6-19岁人群中胸腺的CT密度与肌肉相同或稍高,CT值约30HU • 2、由于随年龄增加腺体逐渐消失而代之以脂肪,故从青春期至25岁期间,以前外
概述
纵膈肿瘤需完善的化验:
1、需要查AFP 和β-HCG 检测以便于排除生殖细胞肿瘤;

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影像表现

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影像表现

击此处
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
胸腺瘤-影像表现
提示侵袭性的CT征象:
边界不清、分叶状
侵犯胸膜时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侵犯肺时瘤肺界面有毛刺影侵犯心包时心包积液;心包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心包广泛增厚或呈结节状增厚胸膜种植大血管受侵时表现心脏大血管被挤压、推移或包绕
02
胸腺瘤-影像表现
不同分型之间的区别:形态不规则,强化较明显出现坏事囊变及具有周围侵袭表现者,高度提示为胸腺癌或B3型胸腺瘤
胸腺癌
类似于胸腺外的其他恶性肿瘤,由于典型的分化、异型性大和器官样结构的缺失,使其完全不同于胸腺瘤而被单独区分开来。
注:除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微小胸腺瘤以外,其他所有胸腺瘤都视为恶性肿瘤
胸腺瘤改良Masaoka分期
I期: 肿瘤局限于包膜内IIa期:镜下超出胸腺包膜IIb期:肉眼可见侵犯周围脂肪组织,但未穿透纵膈胸膜或心包膜III期: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包括心包、肺及大血管IVa期:胸膜或心包播散IVb期:淋巴或血行转移
01
胸腺瘤-分类
WHO胸腺肿瘤国际肿瘤学分类(2015)
类型
按其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而分类,以上皮细胞为主的胸腺瘤预后最差。
A型
梭形/卵圆形细胞、缺乏核异型,核分裂活性低(<4个/2mm),缺乏或仅有极少量(容易计数)的TDT阳性T淋巴细胞
非典型更A换型文本
即A型胸腺瘤伴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
AB型
谢 谢
胸腺增生-概述
胸腺增生包括两种形式,真正的胸腺增生(胸腺增生)和胸腺髓质中淋巴生发中心的增生(淋巴组织增生)真性胸腺增生:胸腺的体积及重量超过正常同龄人的上限,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正常。通常见于近期某些应激,如肿瘤放化疗后,激素治疗后,烧伤后胸腺萎缩后的反弹。淋巴组织增生:指淋巴滤泡增多,不伴有胸腺体积的增大。约60%-80%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其余免疫介导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或共识

胸腺瘤诊疗指南
胸腺瘤概述
胸腺瘤是一种发生在胸腺上的肿瘤,通常为良性。

胸腺是位于胸廓中部的负责
免疫功能的器官,胸腺瘤的发生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导致胸腔器官受压、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

胸腺瘤的诊断
1.临床症状:胸腺瘤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2.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CT或MRI能够显示胸腺瘤的位置、大小等
情况。

3.病理检查:通过活检获得组织标本,进一步确诊为胸腺瘤。

胸腺瘤的治疗
1.观察治疗:对于小体积、无症状的胸腺瘤,可选择定期观察,不积极
干预。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快速生长或可能为恶性的胸腺瘤,需要进行
手术切除。

3.放疗或化疗:在胸腺瘤恶性程度较高时,可以考虑辅助放疗或化疗。

胸腺瘤的预后
大多数胸腺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后患者往往能够完全康复。

但部分患者可能
会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等情况,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干预。

胸腺瘤的注意事项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胸腺瘤的存在。

2.避免吸烟和其他有害因素,预防胸腺瘤的发生与恶化。

3.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
应治疗。

以上是关于胸腺瘤的诊疗指南,如有相关疾病疑问,请及时就医咨询。

胸腺瘤CT 诊断分析

胸腺瘤CT 诊断分析

胸腺瘤CT 诊断分析丛桂海【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临床诊断。

方法对30例经临床诊断的胸腺瘤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30例胸腺瘤患者良性胸腺瘤9例边界均清晰,恶性胸腺瘤21例,MCI呈灌铸型17例,凹陷型4例;不规则侵犯邻近结构10例,心包积液5例,肺转移4例,双肾上腺转移1例,胸骨破坏1例。

结论CT对于病灶的发现、大小形态、局部浸润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ymoma in CT features for the way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ymoma. Methods To analysis the 30 patients’ in CT performance of the thymoma clinical diagnosis. Results 9 cases of the thymoma boundary are clear,21 cases were malignant thymoma,17 cases were in MCI pouring casting,4 cases were in concave;10 cases were in irregular invasion to adjacent structures,5 cases were in pericardial effusion,4 cases were turned into lung metastasis,1 case was double adrenal metastasis,1 case was sternal destruction. Conclusion It has high value for diagnosis of lesions found,recognized the shape and the size,and the local invasion and complications.【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胸腺瘤;CT诊断;影像表现【作者】丛桂海【作者单位】158400黑龙江省虎林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胸腺瘤CT 诊断分析丛桂海【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的CT征象提高胸腺瘤临床诊断。

胸腺瘤的CT诊断

胸腺瘤的CT诊断

3例 为 恶 性 , 合 率 为 8. ; 前 C 诊 断 恶 性 胸 腺 瘤 7例 , 后 病 理 诊 断均 为恶 性 , 合 率 为 1 0 。 良性 胸 腺 符 63 术 A o T 术 符 0
瘤平 均直 径 为 4 5c 类 圆形 1 . m, 7例 , 叶 状 3例 , 规 则 形 2 ; 瘤 均 表 现 为 密 度 均 匀 , 膜 完 整 , 分 不 例 肿 包 与周 围 纵 隔 大 血管 界 限 清楚 。恶 性 胸 腺 瘤 平 均 直 径 为 9 6CI5例 呈 分 叶 状 , . I, T 1例 呈 类 圆形 , 1例 呈 不 规 则 浸 润 性 生 长 ; 例 包 膜 5
122 检 查方法 ..
内肿瘤 的 5 , 良、 O 有 恶性 之分 , 分 为侵 袭 性 与非 或 侵 袭性L 。因胸 腺瘤 的组 织学 表现 常不 能可靠 地鉴 1 ]
别 良、 性 , 恶 手术 中如果 发现肿 瘤包 膜突 破并侵 入 到
所 选病 例均 进行 C T平 扫 和 C 增强 扫 描 。扫 T
实用临床 医学 2 1 0 2年第 1 第 3期 3卷
P a t a Cii l ! 丝 ! rc cl l c ! i na
! l ! o 兰

83 ・
胸 腺瘤 的 C T诊 断
荣 城 谭 爱 军 ,
(. 乡市 第三人 民 医院影像科 ;2 南 昌大学萍 乡医院影像 科 , 1萍 . 江西 萍 乡 3 7 0 ) 3 0 0
1 2 方 法 .
良性 胸 腺瘤 2 2例 , 中 1 其 7例 位 于前 上 纵 隔 , 5
例 位 于 前 中 上 纵 隔 。肿 块 直 径 2 7 c 平 均 ~ m,
4 5c 其 中< 5 0c 5例 。肿 块 形 状 : . m, . m 1 圆形 1 7 例 , 叶状 3例 , 分 不规 则 形 2例 。肿 块 密 度 均匀 , 边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摘要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对二者CT 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

良性7例,恶性10例。

结果:良性胸腺瘤7例肿块大小平均为4.3cm直径,CT值41~52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HU以上。

恶性胸腺瘤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cm直径,CT值为9~32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HU左右。

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11例,其中7例与病理相符,余4例病理镜检为恶性,而术前CT 诊断为恶性胸腺瘤者,均与病理相符。

结论:术前CT诊断为恶性胸腺瘤的可靠性较高。

关键词胸腺瘤CT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7例胸腺瘤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22~60岁,平均36岁。

其中良性7例,恶性10例。

17例均经手术证实,6例有重症肌无力表现。

CT检查:采用CT扫描机为PHILIPS MX8000机。

所有病例先扫描定位片,再行平扫,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mm。

17例均行对比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法由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用药量100ml,流率3ml/秒。

手术病理:17例良、恶性胸腺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中对肿瘤与纵隔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结果CT征象分析:良性胸腺瘤7例肿块大小平均为4.3cm直径,呈类圆形和卵圆形,均位于前上纵膈大血管前间隙内。

肿瘤有完整包膜,显示边缘光整,与周围纵膈大血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纵隔大血管呈受压推移改变,平扫肿块密度显示均匀,CT值41~52HU,增强后肿块轻至中度强化,CT值为64~75HU,包膜强化明显,CT值90HU以上。

恶性胸腺瘤10例肿块大小平均5.9cm直径,3例肿块呈类圆形,均可见完整包膜,分叶状5例,包膜均不完整,浸润生长者,无包膜可见。

平均8例为均一密度,与胸壁软组织密度接近,2例密度不均匀,CT值为9~32HU,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达80HU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表现
• T1WI低或等信号,T2WI 高信号(与脂肪信号相 近)
• 压脂像有助于区分肿瘤与周围脂肪 • 囊变、坏死、出血敏感 • 瘤内纤维分隔和结节:表现为低信号,有助于囊
性胸腺瘤与先天性囊肿鉴别 • 肿瘤的包膜和瘤内纤维分隔提示肿瘤侵袭性较低
谢谢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胸腺瘤 病理特征
• 1/3 坏死、出血、囊变 • 1/3 侵犯包膜和邻近结构 • 生长缓慢 • 侵袭性 • 远处转移罕见
临床分期(Masaoka-koge)
• T1:包膜完整 • T2:侵犯包膜至周围结蹄组织 • T3:肿瘤侵犯周围脏器
– T31:手术可切除组 – T32:手术不易切除组
• T4:肿瘤伴有心包或胸膜扩散
• 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左上纵隔)最大者考虑为A型胸腺瘤,较大者 及其余组织考虑为侵袭性B2型胸腺瘤,建议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
正常胸腺
• 20岁以前为软组织密度,随年龄增长,腺 体逐渐萎缩,60岁时几乎全部被脂肪组织 替代,其间可夹杂残存胸腺小体
概述
• 胸腺肿瘤是构成胸腺的细胞分化而来的肿瘤 • 包括: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淋巴和造血
、心包积液
CT表现
• 前纵隔肿块 • 边缘光滑或呈分叶状 • 轻中度强化,均匀\不均匀强化 • 囊性病变里出现软组织结节--提示该病变是
囊性胸腺瘤而非先天性囊肿 • 钙化--细点状、沿包膜线条状、肿瘤内粗大
钙化
非侵袭性胸腺瘤与侵袭性胸腺瘤
以下表现提示胸腺瘤可能性较小
• 纵膈淋巴结广泛转移 • 胸腔积液 • 肺转移
影像学作用
• X线片:正侧位片能发现大多数胸腺瘤,但 是不能发现早期小肿瘤
• CT:能发现普通胸片不能发现的胸腺瘤, 尤其对于浸润型胸腺瘤,准确率较高
• MR:主要用于判断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X线表现
• 偏侧性前纵隔肿块 • 非侵袭性:边界清楚、边缘光滑 • 侵袭性:
– 与肺交界面不规则 – 膈肌升高(膈麻痹)、胸膜结节(胸膜转移)
胸腺瘤的诊断
• 女,57岁,ID:8503682
• 眼睑下垂20天
• 患者20天发现眼睑盗汗,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声音嘶 哑,无四肢无力及活动障碍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定位:前上纵隔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胸腺瘤(侵袭性?非侵袭性?) – 淋巴瘤 – 残留胸腺 – 纵隔型肺癌 – 畸胎瘤
系统肿瘤、间叶来源肿瘤 • 组织起源和分化:
– 胸腺瘤:胸腺上皮(内胚层胸腺上皮干细胞,定向干 细胞)
– 胸腺内分泌肿瘤(神经嵴和胸腺上皮) – 淋巴瘤:T细胞、NK细胞发育场所,树突状细胞和B细

胸腺疾病
临床特征
• 高峰年龄 40-50岁 • 常见部位:前上纵膈 • 临床表现:
– 胸痛、呼吸困难、咳嗽 – 伴发疾病:重症肌无力及许多全身性疾病
手术与病理
• 手术经过:麻醉后,正中劈胸骨进胸,探查胸腺瘤为侵袭性生长,与 无名静脉、膈神经及主动脉粘连,予以行大部分肿瘤切除,但有少量 肿瘤组织与血管神经相连无法切除,充分止血,置左侧胸腔置引流管 ,关闭胸腔
• 病理描述:(左上纵隔)灰白色不整形软组织4块,3cm×1cm×1cm8cm×3.5cm×2.5cm,较大者和最大者切面均可见一灰白色肿物, 2.5cm×2cm×1cm-3.5cm×3.5cm×2cm,肿物切面灰白色,实性,与 周围组织界限尚清,最大者切面较细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