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手指》导学案培训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5手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5*手指5*手指学习目标:一、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明白得不懂的词语。
二、了解课文要紧内容,学习作者留意生活、擅长观看、勤于试探,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取得启发的适应。
3、有情感的朗诵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白得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会其中的道理。
学习预备:一、预习课文,查字典明白得字词。
二、阅读描述生活中一般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课时:建议一课时,也可依照学情划分学习内容学习进程: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生活中一般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咱们启发,像前文的“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青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一般通的事物,关于他们的存在,咱们常常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可是,若是咱们认真观看、认真试探,这些一般的事物也会带给咱们耐人寻味的启发的。
比如咱们每一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它们会给咱们带来如何的启发呢?咱们第一要总结一下前几课的学习方式,专门是在预习《顶碗青年》一课时,又习得了哪些方式,有效的方式,要继续利用;那些耗时多,成效差的方式,要毫不吝惜地舍弃。
如此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成效啊!基础达标一、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血要流出来了,叫他拼命按住。
(xiě xuè)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遇最多。
(ch ǔchù)他永久不受外物冲撞,因此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chǔchù)小指的用途那么更渺小。
(miáomiǎo)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bó báo)有如上的不同却无爱憎在其中。
(zēngzèng)二、用课文里表示动作的词语填空。
()脂粉()药末()戒指()耳朵()鼻涕()笔杆3、我明白作者写了五个手指如此的特点4、我读了这篇文章,有很多启发,我要写一写我的疑惑:我有疑惑要与教师、同窗一起探讨:疑惑:疑惑:5*手指学习目标:一、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明白得不懂的词语。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手指》,学生能够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
导学内容:
1. 手指的结构:手指由指骨、指关节、肌肉和皮肤组成。
手指的关节灵活,可以进行各种动作。
2. 手指的功能:手指在平时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握物、拿东西、写字、打字等。
3. 珍爱手指: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珍爱手指,避免受伤。
比如在做家务时要注意应用工具,避免手指被割伤。
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 进修《手指》:让学生阅读课文《手指》,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手指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活动:设计一些手指动作游戏,让学生通过动作来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爱手指,避免受伤。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珍爱手指的经验。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让学生认识到手指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手指的相关知识,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手指珍爱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珍爱手指,预防手指受伤。
3. 鼓励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自己的手指和身体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珍爱手指的重要性,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认识。
希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注意珍爱手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5 手指|人教新课标

1、我能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搔痒( )秽物( ) 接触( )轧伤( )
纽扣( )薄弱( )渺小( ) 鼻涕( )
爱憎( )窈窕( )( )曲线优美( )
我还有要补充的字词(在文中圈出,并写下来)
2、我能解释下面的词语。
堂皇:
附庸:
养尊处优:
3、我能用课文里表示动作的词语填空。
( )脂粉 ( )药末 ( )戒指
授课反思:
语 文 导 学 案
班级姓名日期
学科
语 文
编制人
审核人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 课
课 题
5 手指
学 习 目 标
1、我能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默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我能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 习 重 点
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 习 难 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导学流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 )耳朵 ( )鼻涕 ( )笔杆
三、合作探究(互助学)
4、默读课文,我知道文中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5、了解了五根手指,我能归纳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6、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能体会出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拓展生活(延伸学)
我能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在我眼中的五根手指,并与大家分享!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手指》 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拇、弦”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 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 20 个词语。
2、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风趣的语句。
3、能由文中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语言的风趣,感受作者的表达特点。
2、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三、知识链接丰子恺(1898 年 11 月 9 日-1975 年 9 月 15 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 TK。
他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白鹅》等。
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手指写了什么内容?3、找出文中描写手指特点的语句,做好批注。
五、学习过程(一)字词学习1、生字(1)“拇”字,读音“mǔ”,注意与“姆”字区分。
(2)“搔”字,读音“sāo”,书写时注意右边是“蚤”。
(3)“痒”字,读音“yǎng”,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羊”。
(4)“秽”字,读音“huì”,注意不要写成“岁”。
2、多音字“薄”:báo 薄片、薄饼;bó单薄、薄弱;bò薄荷3、词语(1)拇指:手和脚的第一个指头(大指)。
(2)接触:挨上;碰着。
(3)纽扣:可以把衣服扣合起来的饰物。
(4)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二)课文内容理解1、课文围绕手指依次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和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形状不美、最肯吃苦;食指的特点是工作复杂、机敏;中指的特点是养尊处优、曲线优美;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是体态秀丽、能力薄弱。
《手指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手指》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进修的是《手指》这首诗歌,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手指,它们的形状、长度、颜色等等。
手指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2. 激发思考:手指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们具有怎样的功能?我们又如何理解手指在这首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呢?二、进修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手指》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进修《手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感悟手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身体,感恩生活中的点滴。
三、进修过程1. 导读诗歌:让学生先阅读《手指》,并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感悟和启迪?2.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义,探讨手指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承载的情感。
3. 朗读诗歌:让学生分组朗读《手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
4. 创作活动: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或诗歌,分享自己对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5. 思考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室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身体部位相关的诗歌或文章,拓展对身体的认识和体验。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手指绘画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重要性。
3. 诗歌比较:请学生比较《手指》与其他诗歌的异同的地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判能力。
五、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对《手指》这首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手指和身体。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爱护自己的身体,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愿我们的手指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和感动。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手指》的学生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同时也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身体和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手指》导学案《手指》导学案一、看拼音写汉字。
sāo yǎnɡ yáo tiǎo luó sī niǔ kòu zhàn yào mò bí tì miáo xiǎo mú zhǐ huì wù搔痒窈窕螺丝纽扣蘸药末鼻涕渺小拇指秽物二、形近字组词。
搔( )钮( )纽( )戎( )诫( )渺( )舷( )瓣( )梯( )骚( )蚤( )扭( )戒( )械( )缈( )弦( )辫( )涕( )三、给带点字注音。
爱憎曲线优美养尊处优薄弱拧螺丝四、课文理解。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手指,写出了它们什么样的特点?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描写手指时采用了哪些方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哲理,受到了怎样的启迪?3、三读课文,思考:你能把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写法上分一下类吗?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给人以启示。
《匆匆》《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之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
4、对句子的理解。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手指》导学案

5《手指》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资料准备:拇指(Thumb):又称擘指、大指、巨指、大拇指, 最粗大的一只,所以叫大拇指。
食指(Index Finger ):又称示指、人指、盐指、头指,没有筷子的时候都是用这只手指头挖东西吃或是先尝尝看食物的味道,所以称之为食指。
中指(Middle Finger ):又称长指、将指,因为位于手掌中央,所以叫中指。
无名指(Third Finger &Ring Finger ):医学上称为药指,环指,是一只用来戴戒指的手指,结婚后就会将人由无名份而变成有名份,所以就叫无名指。
小指(Little finger ):又称季指、手小指、尾指、小拇指,位于尾端最细小的一只手指头,所以叫尾指。
了解作者:【预习案】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找出生字词,理解意思。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二、查找相关资料。
三、完成探究案。
【探究案】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快速浏览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理解词语意思:搔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解词:①养尊处优:②附庸:③堂皇:④窈窕:⑤秽物:2、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3、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4、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启示。
6、课文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手指(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7、阅读诗歌《手》这首小诗表面上是写()的形状,实际上是告诉我们()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
略读
课时
1
学习内容:
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读记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
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课堂检测: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2、小练笔: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试着写一写。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3、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根根团结有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自我评价:我得了()颗★●组内评价:你得了()颗★
批注:
学习反思:
归纳小结: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以自己的长处为荣,但也要正视自己的短处,不隐瞒,不避讳。还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就能做好事。
学法指: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