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名师导学(中图八年级下册)( 2019年春季):名师导学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中图八年级下册)(  2019年春季):名师导学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名师导学(中图八年级下册)(  2019年春季):名师导学参考答案

名师导学(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世界上最大的洲

1. 第一太平洋

2. 海岸线

3. 最大

二、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

1. 复杂多样

2. 高原、山地中部四周

3. 放射状

4. 第一国家

5. 锡尔河

6. 贝加尔里海死海

【活动探究】

探究一

(1) 略 (2)东半球不对,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少部分位于西半球。(3)北半球不对,赤道穿过亚洲南部,地跨南北两半球(4)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邻欧洲;纬度位置:亚洲纬度范围约为81°N~11°S,从五带看,主要位于北温带。

探究二

1. 亚洲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分别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向东流的如长江,向西流的如阿姆河,向南流的如恒河,向北流的如叶尼塞河。

【当堂检测】

1.B

2.D

3.D

4.D

5.A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1.复杂多样季风温带大陆性

2. 夏季风旱涝

3. 最广严寒暖热夏【互动探究】

探究一

1.9种气候类型;气候复杂多样。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位于北温带,很多地区距离海洋较远,面积广阔。

3.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4.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三种亚洲地处最大大陆东部,濒

临最大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探究二

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是旱季、东北风、陆地、稀少、雨季、西南风、海洋

丰富

2.给印度带来降水的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从而多发水旱灾害。【当堂检测】

1.B 2 A .3.B 4. B 5.B

第二节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

【自主学习】

一、众多的人口

1.最多 6

2. 南亚中国东部

3. 黄色白色

二、古老的文明

1.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黄河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

日本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有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这些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多是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和工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2.亚洲人口稀少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内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和原始林区。这些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

探究二

1.亚洲相差约142倍,非洲相差约105倍,欧洲相差约114倍,北美洲相差约70倍,南美洲相差约11倍,大洋洲相差约32倍。各大洲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亚洲各国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一样,文化多样。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和互补性,亚洲各国需要加强交流,寻找符合各国特点的合作途径和方法,发挥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实现共同繁荣。

【当堂达标】

1. D 2 D.3. A 4. C 5. A

第六章认识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

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2. 太平印度

3. 相间

4. 湄公河

5.环太平洋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

二、人口和城市分布

1. 平原河口三角洲

2.黄色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圈图略

2.标注略

3.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近;东南亚位于低纬度,赤道穿过其南部;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探究二

1.中南半岛的山脉和河流分布具有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的特点。

2.

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有利条件: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廉价的水运条件;河流为城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提供城市建设用地;如果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有可能提供水能资源。

不利条件: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城市污水排放会污染河流;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循环和更新,还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当堂检测】

1. B

2. B

3. B

4. B

5. A

第一节东南亚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湿热的气候丰富的物产

1. 热带雨林高温多雨

2. 热带季风雨干

3. 天然橡胶油棕

4. 锡

二、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1. 很不平衡

2. 旅游业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东南亚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共同点是全年高温。

3.从自然条件上看,水稻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而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所以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东南亚居民的主食就是稻米。

探究二

1.椰子、天然橡胶、油棕、马尼拉麻等。

2.暖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东南亚成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3.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油棕来生产棕榈油,结果使珍稀野生动物红猩猩失去了栖息地,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除了这个例子,消费野生动物制品,往往也影响野生动物保护。【当堂检测】

1. A

2. C

3. A

4. C

5. C

第二节中东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五海三洲”之地

1. 波斯湾

2. 大西印度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 产量出口量

2. 波斯湾沿岸

3. 沙特阿拉伯

4. 美国日本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亚洲非洲欧洲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填图略

2.亚洲非洲地中海红海填图略

3.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二

1.波斯湾沿岸

2.美国、西欧、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3.第一条经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最后到西欧各国和美国;第二条经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最后到达西欧各国和美国;第三条经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最后到达日本(东亚)

【当堂检测】

1. D

2. B

3. C

4. C

5.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严重匮乏的水资源

1. 炎热干燥

2. 河流绿洲泉水

二、种植业和畜牧业

1. 灌溉尼罗河游牧

2. 地毯

三、不平静的中东

耶路撒冷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干旱

2.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3.合作发展节水农业;淡化海水等。(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探究二

1.中东地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现在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2.中东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强烈,常年炎热干燥,图中人物身穿白色袍子,带头巾,能够反射太阳热量和阻挡风沙。

【当堂检测】

1. D

2. C

3. B

4. D

5. C

第三节欧洲西部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欧洲西部的位置

1.欧洲临海

2.南欧北欧

二、深受海洋的影响

1.鹿特丹

2.海洋原料、燃料工业品

3.多瑙河莱茵河最多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欧洲西部的海上航运极为发达,主要有北美与欧洲西部之间的北大西洋航线,以及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波斯湾、东南亚、东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航线。

3.与海洋相连通的河流,使得许多深居内陆的地区也能通过内河航运与海上

沟通。

探究二

1.欧洲西部地处中纬度地区,濒临大西洋,地势低平,盛行西风,使暖湿空气易于进入大陆内部,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加强了海洋对欧洲西部的影响。因此,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阴天多,日照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西欧平原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当堂检测】

1. C

2. A

3. A

4. C

5. D

第三节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发达的经济

1.德国英国

2.英国意大利

3.服务业

二、欧洲联盟

1. 28

2.一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欧洲西部的工业带西起英国,东到波兰南部,北起瑞典和挪威的南部,南到意大利北部,略呈十字形。

2.欧洲西部的对外贸易约占世界的26.1%。其形成原因是依靠便利的海洋运输,欧洲西部各国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向外出口工业制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探究二

1.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欧洲西部各国在各自发展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彼此的合作,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当堂检测】

1. A

2. C 3 .D 4. A 5. A

第四节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地理位置

1.印度

2.热带

3.好望角

4.黑色

二、热带气候与热带自然景观

1.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2.刚果盆地南北东非

3.赤道

三、高原为主的地形

1. 高原

2.乞力马扎罗山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2.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3.热带雨林气候区内的河流流量大,如刚果河;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内的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如尼罗河。热带草原气候区内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灾,使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探究二

1.刚果河自东向西流,尼罗河由南向北流,反映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高原。

3.由于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

【当堂检测】

1. B

2. C

3. D

4. B

5. C

第四节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世界矿产宝库

1.金刚石金

2.中非宝石金刚石铜矿

二、努力改变单一经济

1.热带经济可可

2.供应倾销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金刚石、金、锰和铀等。具有种类多,储量丰富的特点。

2.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赞比西河以南地区、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等地。

探究二

1.经济依赖于出口一两种产品,属于单一商品经济。

2.首先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发展多种农矿产品生产,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同时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民族工业。其次是大力加强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

【当堂检测】

1. A

2. B

3. B

4. C

5. B

第五节

【自主学习】

一、概况

1. 南极

2. 60°S

3. 北冰洋

二、冰天雪地

1. 最冷最强

2. 企鹅北极熊

3. 自然环境

三、对极地地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1. 石油煤煤炭

2. 中山昆仑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极地地区纬度高,因此终年严寒。

2.南极地区海拔高,地表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因此气温比北极地区更低,风力更大,降水更少;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气温较南极地区稍高,风力较小,降水较多。

探究二

1.填图略。(提示: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2.自上往下依次是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和长城站。其中长城站因地处南温带而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处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白昼时间长,气温稍高,便于开展工作。

【当堂检测】

1. C

2. D

3. B

4. B

5. A

第一节日本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亚洲东部的岛国

1.地狭人稠北海道四国

2. 曲折港湾

3. 山地、丘陵沿海

4. 环太平洋

5. 海洋性季风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和北温带,南部岛屿处于低纬度和亚热带。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4个大岛和附近许多小岛组成。

3.日本海岸线蜿蜒曲折,拥有许多优良的港湾。

探究二

1.圈注略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3.日本建筑物的设计和选材都有严格的选材要求;社区均设置避难场所;每年的9月1日全国上下都要举行大规模的防震演习

4.大力实施抗震建筑;提高国民抗震自救意识;完善地震预警、监控及救援体制(基本思思相近即可)

【当堂检测】

1. B

2. D

3. C

4. C

5. A

第一节日本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岛国经济

1.小型很高

2.北海道

3.进口出口大

4.太平洋濑户内海

5.美国神户

二、文化交流

唐代

【互动探究】

探究一

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国的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日本。),有充分展现其民族特性。

探究二

1.日本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燃料,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量出口。因此,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大。

2.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其原因是日本工业原料、燃料需大量进口,产品要大量出口,这种情况决定了日本工业必须集中在对外运输便利的沿海地区,因而形成了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当堂检测】

1. B

2. C

3. D

4. A

5. D

第2节美国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位置及领土组成

1.大西太平

2.阿拉斯加夏威夷

二、多元文化的交融

1.人种博物馆

2.移民美国特色

三、农业

1.首位领先

2.商品粮

3.专业机械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美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0°到49°之间,位于北温带。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有北极圈穿过,太平洋中

的夏威夷有北回归线穿过。

2.美国陆地面积除本土外,还包括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

探究二

1.A乳畜带,B玉米带,C小麦区,D亚热带作物带,E畜牧业和灌溉农

业区。

2.D处是亚热带作物带,此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种植亚热带作物。E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这里属于山区,降水较少,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当堂检测】

1. D

2. B

3. D

4. C

5. B

第2节美国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东北部工业区

1.最早传统

2.最大

3.钢铁

4.华盛顿

5.汽车

二、南部和西部工业区

1.航天中心

2.飞机好莱坞

3.硅谷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这里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

2.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探究二

1.A纽约,B芝加哥,属于东北部工业区;C休斯敦,属于南部工业区;D洛杉矶,E旧金山,属于西部工业区。

2.东北部地区开发较早,矿产资源丰富。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适宜,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为附近城市提供了充足的食品。

【当堂检测】

1. D

2. D

3. D

4. C

5. A

第三节澳大利亚

【自主学习】

一、基本概况

1. 南印度

2. 澳大利亚一个大陆

3. 白色

二、区域差异明显

1. 高原山地平原

2. 东南沿

3. 堪培拉

4.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三、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1. 桉

2. 袋鼠鸸鹋

3. 珊瑚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 服务业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大量出口矿产品,因此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达尔文附近有丰富的铁、铀、铝土等矿产资源,悉尼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利于冶金工业的发展。

3.在保持服务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机械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等。

探究二

1.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饮水丰富(中部大自流盆地)、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2.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当堂检测】

1. A

2. A

3. C

4. B

5. C

6.C

第四节巴西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巴西的位置及地形

1.最大最多

2.巴西亚马孙

二、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

1.广最大航运

2.最大

3.水土流失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亚马孙河支流多;亚马孙河地势南、北、西高,水都向亚马孙河汇集,导致亚马孙河水量大。

2.亚马孙河横贯巴西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很小,不适宜修建大型水电站。探究二

1.环境效益:热带雨林能够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经济效益:提供木材、药材和食品等。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2.热带雨林遭受当地印第安人和巴西政府的双重破坏。对于热带雨林地区既要合理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要注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当堂检测】

1. C

2. B

3. C

4. D

5. A

第四节巴西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迅速发展的经济

1.首

2.咖啡甘蔗

3.铁

二、人口和城市

1.东部

2.海港

3.工业金融

4.首都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主要有铁、锰和铝土等。重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东南沿海地区。自然条件方面是气候适宜,地形平坦;经济条件方面是经济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交通便利。

探究二

1.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殖民者首先到达这里,开发较早。

2.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的居住。

【当堂检测】

1. D

2. C

3. A

4. A

5. B

第五节俄罗斯

第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位置和范围

1. 最大

2. 东欧

二、自然环境

1.东欧东高西低西西伯利亚

2.里一

3.深

4.温带大陆性

三、自然资源和农业

1.亚寒带针叶林

2.东欧

3.乌拉尔山脉

4.中国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勒拿河

2.俄罗斯西部的莫斯科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气温高;东部地区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

探究二

1.俄罗斯分布最广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原因:俄罗斯纬度较高,亚寒带地区广大,因此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2.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农业集中分布在60°N以南的东欧平原,这里纬度较低,热量较多,距离大西洋较近,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

【当堂检测】

1. A

2. B

3. B

4. D

5. A

第五节俄罗斯

第2课时

【自主学习】

一、交通、工业和城市

1. 铁路

2. 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拉尔新西伯利亚

3. 莫斯科圣彼得堡

二、多民族的国家

1. 俄罗斯

2.欧洲亚洲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略。

2.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因此工业多分布在矿产资源附近,这样便于节省运输成本。

探究二

1.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网密集,亚洲部分铁路线稀疏。其原因是欧洲部分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人口多,经济发达。而亚洲部分地势崎岖,气候严寒,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

2.①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俄罗斯的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且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较大,且安全系数低。②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影响:南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发达。③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南部气候温和,人口和城市较多。

【当堂检测】

1. C

2. B

3. A

4. B

5. C

第六节埃及

【自主学习】

一、自然环境

1.非亚

2.一

3.谷地三角洲

4.旱涝

5. 地中海红

二、经济

1.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2.旅游

3.石油苏伊士

【互动探究】

探究一

1.农业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因为埃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而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有尼罗河流经,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2.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探究二

1.埃及的外汇收入以旅游业为主。

2.埃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美誉。金字塔、卡特巴城堡、卡纳克神庙都是世界著名古迹。地中海和红海海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和度假。骑骆驼游览是埃及的特色旅游项目。

【当堂检测】

1. B

2. B

3. C

4. B

5. D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教学 发表时间:2017-09-27T17:00:08.4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作者:王翠萍 [导读] 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 王翠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中学255100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 关键词:读图识图用图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地图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材,所以没有地图的课堂就不能称之为“地理课”。因为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地图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地图教学: 一、教会学生感受地图 地图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早有耳闻,陌生是因为很难读懂一些地图,更谈不上运用地图。所以,要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图,那么就要借助挂图、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地图有哪些种类。除了我们常见的政区图,还有参考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二、教会学生读地图 学生面对一幅地图,到底怎样去读?首先要使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的是各种地理事物。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符号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线符号(如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的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应教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图名,从而确定地图的类型。根据地图的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地图,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有区别的。 常见地图的类型大致分为: 1.地理图表。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好工具,它能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和分布的规律性。阅读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的地理信息上,更重要的是从表层的信息获取其内在的联系,找出其规律性。 2.等值线图。等值线图是反映地理现象、数量分布情况的地图。阅读时,可通过观察图上的数据幅度,看疏密情况,看等值线封闭与否,等值线的走向特点。如看等温线图→读出气温约度→各地温差大小→高(低)温中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看等降水量图→读出降水量约数→各地降水量大小→多雨(干旱)中心→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3.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所占比重较大,运用较广。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图,应确定其观察和分析的重点。如看地形图,应重点看地势特点、重要地形单元及其分布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如对于某区域的海陆位置,应重点让学生辨认和评析该区域所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位于大陆的相对位置等。对于某区域的纬度,应着重让学生观察该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辨认该区域与特殊纬线的空间关系。 4.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旨在用简单形象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因此看这类图时,应重点注意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三、教会学生认识地形图 地形图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于初中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会判读几种常见的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图,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地形图的重中之重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看似课本没有过多的介绍,但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图。而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作为一个引图来指导学生以后怎样看懂分层设色图,虽然是不同的分层设色图,但大同小异,所以我就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谈谈。分层设色地形图首先要有不同颜色,其次在图幅右下角或下部都有等高线分层设色表即每种颜色代表的海拔,对照表格就能看出哪种颜色表示多少高度,同时也能推断出不同的颜色代表哪种地形类型。对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学习使学生又能判读出不同的分层设色图。在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借助分层设色图来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分布特点。由此可见,学好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以后读图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会学生运用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习地图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抓住地图这个树根以后,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继续不断地“浇水施肥”,那么地图在学生心中就会发芽开花乃至结果。 参考文献 [1]韩娟新课程理念下板图板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蔡文华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4,(3):133-13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 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教学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 (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 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 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 (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 学生观察图2-50 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口答P9活动2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汇总

地球和地图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大地是运动的 C.月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2.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 C.地球上的大部分淡水曾是海洋水的一部分 D.地球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3.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 C.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述的是地球的() A.自转运动B.公转运动C.星空变化D.季节更替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B.C. D. 6.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地球表面形成四季的变化 B.地球表面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C.地球表面形成五个温度带 D.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7.图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五带划分D.季节变化 8.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D.四季冷暖差异 9.晚上.北京的畅畅给美国的姑妈打电话说上午好,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 10.玲玲家准备在张家界市城区买房,为方便爷爷奶奶出行,准备买一楼,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玲玲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全年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玲玲的理由是() A.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 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 C.这几天正处于张家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 D.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川省地图和成都市地图,比例尺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图. 13.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要表示较小范围的区域,得采用较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尺的地图,图上反映的内容也就较__________________(详细、简略)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凌晨,在四川西昌(102°E,28°N)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时,东营正处于()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下图四点的位置与西昌最为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是北半球的冬季,东营位于北半球,正好是冬季;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该经纬网中没有出现0°的纬线和0°的经线,应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向西逐渐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向南逐渐增大为南纬来判断,A图的经纬度大致为108°W,28°N;B图的经纬度大致为102°E,28°N;C图的经纬度大致为108°W,28°S;D图的经纬度大致为102°E,28°S;与

西昌(102°E,28°N)最为接近的是B。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直射点一年之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然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又向南移动,到秋分(9月23日前后)又直射赤道.之后继续向南移动,到冬至日(12月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又开始向北移动,到下一年的春分又直射赤道.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南北半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产生了差异,因此产生了季节的差异,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2.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B点的半球位置是()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A点属于() A. 低纬度 B. 中纬度 C. 高纬度 D. 南温带【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B点的经纬度是(40°S,10°W);由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可判断,该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故答案为:C。(2)根据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A点的纬度是20°S,位于低纬度区;故答案为:A。 【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3.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较高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题最初的预设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学生(2011.9~2012.7),我们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中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结合我校的“OTS”情感教学,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大致分为了四个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第二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拟定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现状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2-06-25T14:03:53.323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祁凤飞 [导读]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祁凤飞(邯郸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读地图。 首先,看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新教材突出了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图片大量增加,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地图,了解不同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地图。 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填注地图时,不是寻找代表地理事物的图例,而是强记填注内容在图中的位置,既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常常出现将海洋名称填注在陆地上,把国界线当成了河流等张冠李戴的笑话。 最后,看地图内容。教师要紧扣地图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我在讲东南亚一节,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张地形图,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并回答我提出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而今天看来,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学习地理课以前,学生对地图有一些认识和了解,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引导很快就消失了。老师要引导他们,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有时合时事提出问题。香港刚回归不久。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香港的位置,京九铁路刚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京九铁路的位置,以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我注意先让同学们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在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注意让其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并逐一认真讲解,打好基础。然后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同学们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桂林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象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然后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张扬个性、独立发展。愿我们能够以此作为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已任,不断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养成他们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4《地形图的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材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判读地形图中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地图的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但对于刚接触地理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储备都较缺乏,同时限于他们身心的发展水平,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 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对话、读图分析、合作探究、flash模型直观展示等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练结合,及时巩固进行随堂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结合乡土实际,设计野外实践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五种陆地地形。 2.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在等高线涂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登山地的基本形态。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能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在学习、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既获得新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五种陆地地形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难点: 1. 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五种陆地地形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 评价方法:以理性评价为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列各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①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②图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陡崖;③图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④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③→ ①→② 【答案】 D 【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着直觉认为“天圆地方”;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中期人造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D。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省统测),2013年占62分统测)。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以图代文,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我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制订适当的读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48.4 69.1 70.9 76.9 78.5 70.1 79.3 69.8 70.1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得分率(﹪)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70.9 85.4 88.7 87.4 91.5 90.8 93.3 83.7 87.2 020 40 60 80 10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得分率(﹪)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技巧 :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 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 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 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 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 掉每一个信息。 :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 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 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 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 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 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 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 1:1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C. 1:1000000 D. 1:10000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数字式比例尺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尺都化为数字式比例尺为:B、1:10000000,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D比例尺最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词中描写的景象可能出现在上图中() A.①位置前后 B.②节气前后 C.③日期前后 D.④位置前后 (2)该日期前后,北京() A.万条垂下绿丝绦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霜叶红于二月花

D.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词中描述的节气是春分日,读图可得,④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故D正确。故答案为:D。(2)春分日期前后,全球昼夜平分,北京正值春天,万物复苏,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派生机,A符合题意;“小荷才露尖尖角”描述的是初夏;“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色;“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冬季。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2)通常把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即最炎热的时段称为夏季,接受太阳辐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时段称为冬季,它们之间的过渡时段称为春季和秋季。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一般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南半球温带地区,则9~11月为春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夏季,3~5月为秋季,6~8月为冬季。 3.2017 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你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人口图 D. 世界气候图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4.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是( ) A. 季节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昼夜交替 D. 极昼极夜 【答案】 C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时差;C符合题意。 【点评】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