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贡献

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贡献【摘要】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生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历史上经典实验对原子理论的影响,接着探讨了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还分析了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作用,以及模拟实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了近代物理实验对原子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未来物理实验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对原子物理教学的贡献,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近代物理实验、原子物理教学、经典实验、原子结构、教学应用、科学精神、实验技能、模拟实验技术、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贡献概述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验的手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原子性质以及原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令人惊叹的实验手段不断涌现,为原子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工具。
这些实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近代物理实验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贡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上的经典实验对原子理论的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让他们能够领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和逻辑。
现代的物理实验为原子结构研究提供了更加直观、精确的数据和图像,让学生更容易领会原子结构的复杂性和奥秘。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技能,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模拟实验技术的应用使得原子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近代物理实验为原子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2. 正文2.1 历史上的经典实验对原子理论的发展影响自古以来,人们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一直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近代物理演示实验报告_0

近代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篇一: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目录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仪器 (7)四、实验步骤 (8)1、液晶电光特性测量 .................................................................. .. (8)2、液晶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测量,响应时间 (10)3、液晶屏视角特性测量 .................................................................. .. (13)拓展实验:验证马吕斯定律 .................................................................. (14)五、注意事项 (15)附:《LCD产品介绍及工艺流程》相关资料 ..................................................................15α粒子散射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原理 (20)1、瞄准距离与散射角的关系 .................................................................. (20)2、卢瑟福微分散射截面公式 .................................................................. (21)3、对卢瑟福散射公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验证。
(23)三、实验仪器 (23)四、实验步骤 (24)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 (24)六、思考题 (27)α散射的应用 (27)电子衍射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原理 (29)运动电子的波长 .................................................................. . (29)相长干涉 (29)三、实验仪器 (30)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 (30)五、实验结论 (31)验证德布罗意假设 .................................................................. (31)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 (31)六、电子衍射的应用 .................................................................. (32)塞曼效应 (33)一、实验目的 (33)二、实验原理 (33)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 (33)法布里—珀罗标准具 .................................................................. ................................... 34 用塞曼效应计算电子荷质比e ................................................................... ................. 37 m三、实验步骤 (37)四、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 .................................................................. . (37)五、误差分析 (37)六、思考题 (38)拓展实验 (38)观察磁感应强度与能级分裂强弱的关系 .................................................................. (38)估算铁芯的磁导率 .................................................................. (38)七、塞曼效应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 (39)液晶电光效应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近代物理实验

2
而动能与能量的关系为: E
k
E E0 C 2 P 2 m0 c 4 m0 c 2
2
实验一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 能的相对论关系
高速电子的狭义相对论的动量与动能的 关系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 能的相对论关系
实验仪器
实验一 验证快速电子的动量与动 能的相对论关系
M
M
5 4 3 2 1
d
4 3 2 1
K-1 K
s
)
高反射膜
图2标准具的光路图
图3 等倾干涉花纹
实验四 塞曼效应
3、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测量微小波长差的公式
L
)
f
D
图 4 干涉圆环花纹的入射 角 与圆环直径 D 的关系
图5 π成分的干涉花纹读数示意图
实验四 塞曼效应
实验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原理图
动态模拟图
实验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原理图简化图
实验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夫兰克-赫兹IA~UGK曲线图 对于氩,曲线上 相邻两峰(或谷)对应 的UGK之差,即为 原子的第一激发 电位。
实验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仪器
实验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内容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2.描绘出夫兰克-赫兹管的阳极电流与加 速电压的关系曲线。 3.分析灯丝电压Vf、拒斥电压VP、控制栅 极极电压VG1等因素对F-H实验曲线的影 响。
实验原理: 设氩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第一激发态的 能量为E2,初速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 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为eU0,具有这种 能量的电子与氩原子发生碰撞,当电子能量e U0 <E2 -E1时,电子与氩原子只能发生弹 性碰撞,由于电子质量比氩原子质量小得多, 电子能量损失很少。如果eU0 ≥E2-E1 =Δ E,则电子与氩原子会产生非弹性碰撞。氩原 子从电子中取得能量ΔE,而由基态跃迁到第 一激发态,eU0 =ΔE。相应的电位差即为氩 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近代物理实验总结_2

近代物理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我体会颇深。
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其次,我已经学会了独立作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我也深深感受到做实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认真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
下面就我所做的实验我作了一些总结。
一.核磁共振实验核磁共振实验中为什么要求磁场大均匀度高的磁场?扫场线圈能否只放一个?对两个线圈的放置有什么要求?测量共振频率时交变磁场的幅度越小越好?1, 核磁共振实验中为什么要求磁场大均匀度高的磁场?要求磁场大是为了获得较大的核磁能级分裂。
这样,根据波尔茨曼,低能和高能的占据数(population)的“差值增大,信号增强。
均匀度高是为了提高resolution.2. 扫场线圈能否只放一个?对两个线圈的放置有什么要求?扫场线圈可以只放一个。
若放两个,这两个线圈的放置要相互垂直,且均垂直于外加磁场。
3. 测量共振频率时交变磁场的幅度越小越好?不对。
但是太大也不好(会有信号溢出)应该有合适的FID信号二.密立根有实验对油滴进行测量时,油滴有时会变模糊,为什么?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丢失油滴?若油滴平很调节不好,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每测量一次tg都要对油滴进行一次平衡调节?为什么必须使油滴做匀速运动或静止?试验中如何保证油滴在测量范围内做匀速运动?1、油滴模糊原因有:目镜清洁不够导致局部模糊或者是油滴的平衡没有调节好导致速度过快为防止测量过程中丢失油滴,油滴的速度不要太大,尽可能比较小一些,这样虽然比较费时间,但不会出现油滴模糊或者丢失现象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如果油滴平衡没有调节好,则数据必然是错误的,结果也是错误的。
因为油滴的带电量计算公式要的是平衡时的数据因为油滴很微小,所以不同的油滴其大小和质量都有一些差异,导致其粘滞力和重力都会变化,因此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才可以确保实验是在平衡条件下进行的。
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光纤通讯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方法;3. 探究光纤数值孔径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4. 分析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三、实验原理: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的介质。
本实验通过测量光纤耦合效率、数值孔径等参数,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仪器:1. 光纤耦合器;2. 光功率计;3. 光纤测试平台;4. 光纤光源;5. 光纤跳线。
五、实验步骤:1. 将光纤光源连接到光纤耦合器的一端,将光纤跳线连接到另一端;2. 将光纤耦合器连接到光纤测试平台上;3. 使用光功率计测量光源输出光功率;4. 将光纤跳线连接到光纤测试平台上的光纤耦合器另一端,测量输入光功率;5. 计算光纤耦合效率;6. 改变光纤跳线的长度,重复步骤4和5,分析数值孔径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纤耦合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光纤耦合效率为95.3%。
说明本实验所使用的光纤耦合器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地将光信号传输到另一端。
2. 数值孔径:通过改变光纤跳线长度,观察光纤耦合效率的变化。
当光纤跳线长度较短时,耦合效率较高;当光纤跳线长度较长时,耦合效率逐渐降低。
这表明光纤数值孔径对通信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
3. 光纤通信优势:与传统的铜缆通信相比,光纤通信具有以下优势:a.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通信不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稳定可靠;b. 传输速度快: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数十Gbps,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c. 通信容量大:光纤通信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可满足大量用户同时通信的需求;d. 通信距离远:光纤通信可以实现长距离传输,满足远距离通信需求。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光纤通讯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了光纤耦合效率的测量方法,分析了数值孔径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近代物理实验教材

近代物理实验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讲 义)物理实验室 编2010年7月目录实验一、塞曼效应 (1)实验二、小型棱镜读(摄)谱仪测氢原子光谱 (16)实验三、彩色线阵CCD实验 (21)实验四、光电传感器实验 (31)实验五、密立根油滴实验 (37)实验六、小型制冷装置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的测量 (44)实验七、光拍频法测量光速 (51)实验八、光纤光学实验 (56)实验九、傅立叶变换光谱实验 (69)实验十、法拉第效应实验 (75)实验十一、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测定 (79)实验十二、夫兰克-赫兹实验 (83)实验一 塞 曼 效 应z 实验简介1896年塞曼(Zeeman)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分裂成几条光谱线,分裂的谱线成分是偏振的,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
后人称此现象为塞曼效应。
早年把那些谱线分裂为三条,而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mc eB L π4/=)。
正常塞曼效应用经典理论就能给予解释。
实际上大多数谱线的塞曼分裂不是正常塞曼分裂,分裂的谱线多于三条,谱线的裂距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一个洛伦兹单位,人们称这类现象为反常塞曼效应。
反常塞曼效应只有用量子理论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塞曼效应的发现,为直接证明空间量子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推动量子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直到今日,塞曼效应仍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z 实验目的1. 掌握观测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
2. 观察汞原子546.1nm 谱线的分裂现象以及它们偏振状态。
3. 由塞曼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z 实验原理原子中的电子由于作轨道运动产生轨道磁矩,电子还具有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根据量子力学的结果,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P 和轨道磁矩L μ以及自旋角动量S P 和自旋磁矩S μ在数值上有下列关系: L L P mce 2=μ h )1(+=L L P L(1)S S P mce =μ h )1(+=S S P S 式中m e ,分别表示电子电荷和电子质量;S L ,分别表示轨道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三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传输线的传输特性;2.熟悉波导测量线的使用;3.学会驻波、衰减、波长、波导波长等基本参数的测量。
实验原理由于微波的工作频率很高(300MHz-300GHz),用普通导线已无法克服传输微波时引起的辐射与趋附效应,所以微波有其专用的传输线,常见的微波传输线有同轴线、波导、微带线;其中尤以波导传输线最为常见它是矩形或圆形的金属管,管的两端装有法兰盘,以便于互相连接。
波导具有传输功率大,衰减小的优点。
微波在波导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前传输。
一、矩形波导的电磁波微波能量的传输是应用波导,它是无内导体的空心金属管。
通常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和矩形。
金属管实质上起屏蔽作用。
强迫微波在波导内沿轴向前进,向负载传输电磁能量。
由电磁场的基本特性可知,电力线与磁力线永远交链,并且在导体表面上磁力线总是与导体表面平行,而电力线必与导体表面垂直。
因此,在无限长波导内满足条件的可能传输微波只有两种形式:一类电磁场波型是沿传播方向(Z方向)无电场分量,即E Z = 0,电场只存在波导的横截面上,称横电波,也称为TE波;另一类则是沿传播方向无磁场分量,即E Z = 0,磁力线在截面上闭合,称横磁波,也称TM波。
TE波或TM波在波导中的形成(称为激励)和微波的激励方法及频率都有关系。
我们以实际应用上最重要的矩形波导内的TE波为例说明之。
今在矩形波导的宽边中央开一小孔并插进一电偶极子(或探针),它通常是微波振荡器向波导传递能量的同轴线内导体的延续部分。
显然探针相当于一个小天线,它能向四周辐射电磁波,由于波导管壁对微波的反射作用,在波导内便形成杂乱的波形,若其中存在这样的一个平面波,它从某一方向入射到波导的窄壁,并在两窄壁上往复反射,形“之”字形沿Z轴前进,如果波导的尺寸和入射方向恰当,正好使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合成波在金属表面处形成电场的波节,而在波导的宽边中央形成电场驻波的波腹,正好满足电磁场的边界条件,这样的合成波就是TE波,它可在这个波导中激励和传输。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12 学分:1 适用专业:物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原子物理学》的基础上加深和提高对近代物理的基本规律和一些关键近代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认识,熟悉近代物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掌握近代物理实验数据搜集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近代物理实验,加深对《原子物理学》理解;
(2)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3)为学习后续课程(如《近代物理学》)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1.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分类直接测量误差的处理和估计间接测量误差的传递和估计
2.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方法有效数字与相对误差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实验数据处理和作图法
逐差法处理数据列表处理数据作图法处理数据曲线的直化
说明:
本章结合《近代物理实验》的特点,着重介绍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和逐差法。
(二)实验
1. 密立根油滴实验
2.夫兰克—赫兹实验
3.氢—氘原子光谱
4.塞曼效应实验
5.核磁共振实验
6.电子衍射实验
说明:
本章重点是各实验的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历史背景和对二十世纪近代物理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课内实践教学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要求见对应实验教学大纲。
五、考核形式
考查(闭卷)
六、学时分配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
后续课程:近代物理学学习各实验的实验原理。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近代物理实验教程》,林木欣,科学出版社,2000。
(2)《近代物理教程》,吴思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物理实验教程(近代物理实验部分)》,丁慎训,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