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鼻、鼻窦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鼻部影像学PPT课件

鼻部影像学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某些鼻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
鉴别诊断困难
对于某些鼻部疾病,需要动态观察其影像学变化,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动态观察
在影像学诊断过程中,要避免过度依赖影像学结果,而忽略患者的临床资料,导致误诊。
避免过度诊断和误诊
影像学医生应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影像学诊断服务。
核医学检查常用于鼻部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核医学检查需要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因此有一定的辐射剂量,需要严格控制适应症和使用规范。
核医学检查
03
CHAPTER
鼻部影像学表现
正常鼻部CT表现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鼻窦的内部结构,包括鼻甲、鼻腔、鼻道等,无异常密度影,骨结构完整。
正常鼻部MRI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或MRI。
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观察鼻部结构
分析病变特征
结合临床资料
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鼻部骨性结构、鼻腔和鼻窦的形态、密度或信号强度等。
根据观察到的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强度等特征,分析病变的性质。
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相结合,作出准确的诊断。
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鼻部影像学诊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
鼻部影像学诊断的误诊和鉴别诊断
病变部位不明确
病变性质难以确定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动态观察的重要性
对于某些病变部位不明确的鼻部疾病,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
对于某些病变性质不明确的鼻部疾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鼻窦炎影像诊断课件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改变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根治术后改变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霉菌病
• 较少见,常误诊为慢性细菌性鼻窦炎 • 临床表现与明显鼻窦炎相似,缺乏特
征性 • 分为慢性及爆发型
鼻窦炎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 柯瓦氏位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混浊,窦壁骨 质增生或破坏。平片诊断率不超过50%
部分间隔过度增生,蜂房融合闭锁 1994年对975例患者CT分型:
空泡型297例30.5%,术后疗效好 蜂窝型356例36.5%,蜂窝型次之 骨质增生型322例33.0%,预后较差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骨壁增生
•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儿童期致鼻窦发育不良和窦腔狭小 • 骨炎的范围与感染的次数和病史的长短有关 • 分为硬化和肥厚
鼻窦炎影像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鼻窦炎影像诊断
CT检查目的
• 显示解剖及变异 • 确定有无病变 • 确定病变部位 • 确定病变范围及程度 • 确定病变性质
鼻窦炎影像诊断
适应症
疑鼻窦炎均应行CT检查
鼻窦炎影像诊断
急性鼻窦炎
• 以鼻堵、脓涕、脓涕倒流及面部疼痛为特征 • 疼痛或头痛的分布有助病变定位 • 额窦炎头痛向前额部放射,整个头痛 • 上颌窦炎疼痛从内眦部向面颊或齿槽区部放射 • 筛窦炎疼痛位于鼻根和内眦后部,周期发作,晨起重 • 蝶窦炎一般缺少特性,枕部或球后部疼痛 • 疼痛在窦口完全阻塞和脓性分泌物潴留时更为严重 • 发展致骨壁破坏溶解,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慢性鼻窦炎-平片改变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眶尖综合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改变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炎根治术后改变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霉菌病
• 较少见,常误诊为慢性细菌性鼻窦炎 • 临床表现与明显鼻窦炎相似,缺乏特
征性 • 分为慢性及爆发型
鼻窦炎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 柯瓦氏位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混浊,窦壁骨 质增生或破坏。平片诊断率不超过50%
部分间隔过度增生,蜂房融合闭锁 1994年对975例患者CT分型:
空泡型297例30.5%,术后疗效好 蜂窝型356例36.5%,蜂窝型次之 骨质增生型322例33.0%,预后较差
鼻窦炎影像诊断
鼻窦骨壁增生
•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 • 儿童期致鼻窦发育不良和窦腔狭小 • 骨炎的范围与感染的次数和病史的长短有关 • 分为硬化和肥厚
鼻窦炎影像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鼻窦炎影像诊断
CT检查目的
• 显示解剖及变异 • 确定有无病变 • 确定病变部位 • 确定病变范围及程度 • 确定病变性质
鼻窦炎影像诊断
适应症
疑鼻窦炎均应行CT检查
鼻窦炎影像诊断
急性鼻窦炎
• 以鼻堵、脓涕、脓涕倒流及面部疼痛为特征 • 疼痛或头痛的分布有助病变定位 • 额窦炎头痛向前额部放射,整个头痛 • 上颌窦炎疼痛从内眦部向面颊或齿槽区部放射 • 筛窦炎疼痛位于鼻根和内眦后部,周期发作,晨起重 • 蝶窦炎一般缺少特性,枕部或球后部疼痛 • 疼痛在窦口完全阻塞和脓性分泌物潴留时更为严重 • 发展致骨壁破坏溶解,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鼻窦炎影像诊断
慢性鼻窦炎-平片改变
鼻、鼻窦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鼻、鼻窦先天性病变
• 1、前后鼻孔闭塞; • 2、脑脊液鼻漏; • 3、鼻窦发育不良或 未发育; • 4、其它发育异常
唇 裂
脑膨出
泪囊突出
二、鼻及鼻窦外伤
三、鼻及鼻窦的炎性病变
• • • • 1、鼻及鼻窦急性炎症 2、鼻及鼻窦慢性炎症 3、鼻及鼻窦真菌病 4、鼻腔及鼻窦息肉
化脓性鼻窦炎
(Suppurative parannasal Sinusitis)
慢性炎症
• 黏膜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 窦壁骨质硬化增生。
[临床表现]
• 急性期表现为鼻塞、脓涕和头痛,全身症 状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检查鼻粘 膜充血、肿胀、鼻腔内大量粘脓涕。慢性期以 鼻腔内多粘脓或脓涕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一 般不明显。 • 慢性:鼻腔内多粘脓涕。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
四、鼻腔及鼻窦肿瘤样病变
• • • • 1、鼻腔及鼻窦囊肿 2、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3、动脉瘤样骨囊肿 4、鼻部恶性肉芽肿
鼻窦囊肿
• 分类 • 1、粘液囊肿(Mucocele):鼻窦口阻 塞,使分泌物在窦腔内大量存溜。 • 2、粘液腺囊肿:腺管口阻塞。 • 3、浆液囊肿(粘膜下囊肿):粘膜下 积液。
•
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伴粘膜息肉变
左上颌窦及中 鼻道炎症
上颌窦炎CT增 强表现
(粘膜增厚,不规则表面强化 )
慢性额窦炎(右窦壁骨增生硬化)
慢性上颌窦炎(左窦壁骨增厚硬化)
双侧上颌窦炎(鼻息肉所致)
额窦炎引发脑膜炎
3.MRI表现
• 窦腔内含气消失,代 以均匀混浊的T1低信 号、T2高信号影。骨 壁无破坏。静脉(Gd) 增强T1权重像可见增 厚的粘膜均一强化
筛窦曲菌病
《鼻及鼻窦影像诊断》课件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端;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02
鼻窦内的空气通过相应的窦口与鼻腔相通,进行通气
和引流。
03
当鼻窦引流不畅时,可能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CHAPTER
鼻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鼻及鼻窦影像学检查 的初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骨骼
结构和病变。
X线平片通常采用正位和侧位拍 摄,可以显示鼻骨和鼻窦的骨质
手术治疗后需注意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定期回诊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鼻及鼻窦疾病治疗中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
放射治疗的方式包括放疗、化疗等,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 法。
放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避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
05
CHAPTER
病例分析
诊断价值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 确鼻息肉的位置、大小和 数量,为手术切除提供指 导。
鼻腔肿瘤的影像诊断
鼻腔肿瘤概述
鼻腔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 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表现
鼻腔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鼻腔内软组织密度肿 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
诊断价值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鼻腔肿瘤的性质 和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和预防感染。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炎药 、抗组胺药等,需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用药。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
良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鼻及鼻窦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严重的鼻窦炎、鼻息肉、鼻部 肿瘤等。
鼻及鼻窦影像学检查PPT课件

.
13
.
14
.
15
(二)鼻窦囊肿
1、粘膜下囊肿:
也称黏膜囊肿,包括黏液腺(潴留)囊肿和浆液 囊肿,上颌窦多见。前者系炎症后或变态反应黏 液腺导管口阻塞,黏液存积、腺腔扩大;浆液囊 肿为窦黏膜毛细血管壁渗透性改变,致血浆外渗, 浆液潴留于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形成。
X线表现:窦腔内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 滑,好发于上颌窦窦腔下部或外下方。
5、蝶窦: 颅底位上呈卵圆形,两侧多不对称,侧 位片呈类圆形。
.
3
.
4
.
5
.
6
.
7
鼻 骨 侧 位
.
8
三、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一、鼻窦炎
上颌窦多见,急性期黏膜肿胀、充血、增厚,脓液 存留。慢性期黏膜增厚加重,肉芽组织增生,息肉 形成;窦壁增生硬化或吸收;可形成浆液或黏液囊 肿。
X线表现:
.
61
内翻性乳头状瘤
.
62
三、骨瘤
额窦.骨瘤
63
.
64
鼻骨骨折
.
65
.
66
No Image
/10/29
.
67
与息肉鉴别:单发,无黏膜增厚,囊肿可能性大; 多发,伴黏膜增厚则息肉可能性大。
.
16
.
17
2、黏液囊肿:
窦口长期阻塞,窦腔内黏液潴留形成,腔内压力 增大,窦腔膨大变形。额窦、筛窦多见,多以囊 肿累及眼眶导致眼球突出就诊,蝶窦黏液囊肿最 常见症状为视力下降。
X线表现
早期窦腔混浊,密度增高;随压力增高,窦 腔内间隔消失,窦腔增大变形,邻近组织受压, 骨质吸收 。窦腔扩大是晚期共有的表现。
鼻和副鼻窦肿瘤影像诊断PPT幻灯片课件

34
副鼻窦炎症 额窦囊肿
35
霉菌
副鼻窦炎症
病变单侧性,对侧可正常
病变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同侧鼻腔 及其他鼻窦
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砾 状、条状极高密度影,为钙化、重金属盐沉着
窦腔可扩大或缩小(重塑)
窦壁可破坏,呈局限性缺损、消失,断端边缘锐 利
36
霉菌
副鼻窦炎症
37
45
食管癌眼球内转移
46
眼部肿瘤
淋巴瘤:大多属非NH,由于眼部淋巴组 织局限在眼睑、结膜和泪腺,所以病 变早期局限在眼眶前部。病变进展时, 沿着巩膜生长,呈包围眼球的肿块。 可双侧性生长
47
眼部肿瘤
眼淋巴瘤
48
眼部肿瘤
眼淋巴瘤
49
谢 谢
50
40
鼻泪管癌
41
眼眶的解剖
四棱椎体形:底为眶前缘,朝向前 外方,眶尖指向后内方 顶壁--前颅窝底 下壁--与上颌窦共壁 内侧壁--纸板,与筛窦相接 外侧壁--向后内倾斜
42
正常X线平 片解剖
考氏位
43
眼眶
正常CT解剖
44
眼部肿瘤
窦、少数来 自颅内 转移--少见。成人多为癌转移,乳 腺癌、肺癌常见。儿童则肉瘤常见
13
正常CT解剖 筛窦、鼻腔顶 •纸板 •鼻旁窦窦口鼻道区
14
筛窦气房、纸板、与蝶窦关系
正常CT解剖
15
蝶窦的解剖
正常CT解剖
两侧壁--海绵窦
前壁--筛窦后壁
后壁--枕骨斜坡
底壁--鼻咽顶
蝶窦内有中隔,前断一般在中线 位置,后端可偏向一侧
16
蝶窦
正常CT解剖
副鼻窦炎症 额窦囊肿
35
霉菌
副鼻窦炎症
病变单侧性,对侧可正常
病变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同侧鼻腔 及其他鼻窦
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砾 状、条状极高密度影,为钙化、重金属盐沉着
窦腔可扩大或缩小(重塑)
窦壁可破坏,呈局限性缺损、消失,断端边缘锐 利
36
霉菌
副鼻窦炎症
37
45
食管癌眼球内转移
46
眼部肿瘤
淋巴瘤:大多属非NH,由于眼部淋巴组 织局限在眼睑、结膜和泪腺,所以病 变早期局限在眼眶前部。病变进展时, 沿着巩膜生长,呈包围眼球的肿块。 可双侧性生长
47
眼部肿瘤
眼淋巴瘤
48
眼部肿瘤
眼淋巴瘤
49
谢 谢
50
40
鼻泪管癌
41
眼眶的解剖
四棱椎体形:底为眶前缘,朝向前 外方,眶尖指向后内方 顶壁--前颅窝底 下壁--与上颌窦共壁 内侧壁--纸板,与筛窦相接 外侧壁--向后内倾斜
42
正常X线平 片解剖
考氏位
43
眼眶
正常CT解剖
44
眼部肿瘤
窦、少数来 自颅内 转移--少见。成人多为癌转移,乳 腺癌、肺癌常见。儿童则肉瘤常见
13
正常CT解剖 筛窦、鼻腔顶 •纸板 •鼻旁窦窦口鼻道区
14
筛窦气房、纸板、与蝶窦关系
正常CT解剖
15
蝶窦的解剖
正常CT解剖
两侧壁--海绵窦
前壁--筛窦后壁
后壁--枕骨斜坡
底壁--鼻咽顶
蝶窦内有中隔,前断一般在中线 位置,后端可偏向一侧
16
蝶窦
正常CT解剖
鼻与鼻窦影像表现诊断护理课件

02
X线检查操作简单,价格相对较低, 但分辨率较低,对软组织病变的 诊断价值有限。
CT检查
CT检查是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的重 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鼻窦内部结构 及病变情况。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优 点,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MRI检查
MRI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鼻与鼻窦软组织病变,如肿瘤、炎 症等。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的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清洗鼻腔。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 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可考虑手 术治疗。
鼻窦炎的预防
加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保持室 内空气湿度适中,减少过敏原的 暴露。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 的环境中。
鼻息肉的护理
鼻息肉的护理
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如发现息肉应及 时处理。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清洗鼻 腔。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 抗过敏药等。
VS
鼻腔内部有重要的结构如鼻中隔、下 鼻甲和咽鼓管等,它们对维持鼻腔的 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鼻窦的解剖结构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空腔,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 额窦和蝶窦。每个鼻窦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窦内衬有粘膜, 通过粘膜的分泌功能,帮助维持鼻腔湿润。
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与鼻腔相辅相成,共同维护鼻腔的正常生 理功能。
鼻与鼻窦的生理功能
鼻腔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嗅觉, 它能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同时通过嗅觉感知气味。
鼻窦的主要功能是共鸣和减轻头 部重量,它们能够增加语音的清 晰度和共鸣,同时减轻头部的重
量。
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相互关联, 共同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2
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01
X线检查是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的 初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结 构和病变范围。
X线检查操作简单,价格相对较低, 但分辨率较低,对软组织病变的 诊断价值有限。
CT检查
CT检查是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的重 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鼻窦内部结构 及病变情况。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优 点,能够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MRI检查
MRI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鼻与鼻窦软组织病变,如肿瘤、炎 症等。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的护理
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清洗鼻腔。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 物治疗。如症状严重,可考虑手 术治疗。
鼻窦炎的预防
加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保持室 内空气湿度适中,减少过敏原的 暴露。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 的环境中。
鼻息肉的护理
鼻息肉的护理
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如发现息肉应及 时处理。保持鼻腔通畅,定期清洗鼻 腔。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 抗过敏药等。
VS
鼻腔内部有重要的结构如鼻中隔、下 鼻甲和咽鼓管等,它们对维持鼻腔的 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鼻窦的解剖结构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空腔,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 额窦和蝶窦。每个鼻窦都有开口与鼻腔相通,窦内衬有粘膜, 通过粘膜的分泌功能,帮助维持鼻腔湿润。
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与鼻腔相辅相成,共同维护鼻腔的正常生 理功能。
鼻与鼻窦的生理功能
鼻腔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嗅觉, 它能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同时通过嗅觉感知气味。
鼻窦的主要功能是共鸣和减轻头 部重量,它们能够增加语音的清 晰度和共鸣,同时减轻头部的重
量。
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相互关联, 共同维护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2
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01
X线检查是鼻与鼻窦影像学检查的 初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结 构和病变范围。
鼻及鼻窦影像诊断-PPT课件

正常上颌窦
窦腔内气体及窦壁骨皮 质均呈黑色,二者很难 区分。鼻窦主要由中等 信号的粘膜层衬托显示。
正常鼻及鼻窦(冠状面)
冠状面显示鼻甲 与鼻道的关系、 眶底、筛窦及上 颌窦底清楚。
鼻窦
正常影像解剖及表现
上颌窦
上颌骨内,三角形,透光 清晰,窦内粘膜一般不能 见,厚度不超过1-2mm, 窦壁皮质锐利清晰。 新生儿隐约可见,5岁增大, 10 岁达鼻底, 15-18 岁似 成人。 开口于中鼻道 部分或完全性间隔(2%)
图2双侧反向弯曲中鼻甲,左钩突与筛泡相连 图3双侧板间气房,其外侧板 与纸板相连 图4 双侧泡状中鼻甲 图5 左侧钩突内移,角度为90°,右钩 突135°,向上与筛泡下缘相触 图6 双侧钩突外移角度为210°图7 左钩突 增生,右侧者内移并增生
鼻窦囊肿 cyst of paranasal sinus
比较影像学 X线检查可确诊本病。 如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应选用CT或MRI检 查。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可观察窦腔、窦 壁的改变。对于筛窦蝶窦病变 MRI 优于 CT 检查,可观察窦壁外颅内侵犯情况。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以 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是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 通道。 •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 关系密切。
左侧筛窦 储留囊肿
粘膜下或粘液腺囊肿
粘液腺囊肿为粘液腺口堵塞,粘膜腺体 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形成, 粘膜下囊肿系液体潴留于粘膜下疏松结 缔组织中形成,又称间质囊肿 常见于上颌窦 病理:可单发或多发,一般较小,不充满 窦腔。类圆形,囊肿壁较薄,囊内可为 浆液或粘液。 临床:一般无症状,大时局部胀感,头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急性鼻旁窦 炎
(柯氏位)
19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窦腔内积液,可为软组 织密度(脓),无增强。
• 鼻窦粘膜增厚,呈均匀 或略波浪状软组织密度 内衬影,不规则表面环 形增强。
• 窦壁骨质增厚,密度增 高。
• 可合并窦腔内息肉。
• 上颌窦炎
20
上颌窦炎伴粘膜息肉变
21
左上颌窦及中 鼻道炎症
• 上颌窦内侧壁上部吸收破坏。 • 增强扫描病灶可见黏膜强化。 • 一侧或多侧鼻窦骨壁及硬腭、鼻中隔的
破坏。
40
• F-51Y
右侧霉菌性上 颌窦炎
41
霉菌性上颌窦炎
42
鉴别诊断
• (1)上颌窦癌:平扫为混杂密度肿块,可强化, 骨质破坏为重要征像,常破坏内侧壁进入鼻腔, 也可破坏前、后、底及顶壁,但残余骨碎片和 (或)钙化少见,骨硬化罕见。
32
右鼻腔息肉伴阻塞性鼻窦炎
33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34
鼻 息 肉 伴 鼻 窦 炎
35
鼻息肉
36
• 3、MRI表现:无 特异,肿物呈T1 低信号,T2高信 号强度。
• [鉴别诊断] • 需与乳头状瘤,出
血性息肉,幼稚型 纤维血管瘤鉴别。
37
鼻息肉分型
• 1型:息肉位于单侧鼻腔; • 2型:息肉位于双侧鼻腔,但未充满; • 3型:息肉充满双侧鼻腔--鼻息肉病; • 4型:为3型鼻息肉手术后复发。
等,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 急性:鼻窦粘膜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渗出, 黏膜肿胀阻塞窦口,分泌物溜,少数可有骨髓炎。
• 慢性:黏膜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窦 壁骨质硬化增生。
• 多见于上颌窦、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少见。 可有全鼻窦炎。
15
慢性炎症
• 黏膜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 窦壁骨质硬化增生。
• (2)内翻乳头瘤:常发生于鼻腔侧壁,可侵入 上颌窦和筛窦,10%可恶变。CT常表现为鼻腔、 上颌窦内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肿块,但以鼻 腔肿物为主,并可侵入上颌窦、筛窦及鼻咽部, 可致使骨质破坏,也常并发鼻炎、鼻旁窦炎, 增强扫描肿瘤部分可轻度强化。而病变局限在 上颌窦内则不考虑它。
43
四、鼻腔及鼻窦肿瘤样病变
鼻腔、鼻旁窦
1
检查方法
• 一、X线检查 • 1、平片检查:华氏位(Water位)、柯
氏位(Caldwell位)、侧位、颅底位。 • 2、体层检查 • 3、造影检查 • 二、CT检查:平扫、增强、3D • 三、MRI检查:平扫、增强
2
柯氏位 华氏位
侧位
3
正常鼻、鼻窦CT解剖
4
5
6
7
鼻及鼻窦病变分类
16
[临床表现]
• 急性期表现为鼻塞、脓涕和头痛,全身症状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检查鼻粘膜 充血、肿胀、鼻腔内大量粘脓涕。慢性期以鼻 腔内多粘脓或脓涕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一般 不明显。
• 慢性:鼻腔内多粘脓涕。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
17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副鼻窦内 侧壁内衬线状或波浪 状增厚的粘膜影,窦 腔积液(脓),窦腔 内气-液平面影(坐位 按照)或普遍密度增 高,窦壁可有硬化变 白。
• [病因病理] • 多见于上颌窦,可双侧发生,常反复
发生。 • [临床表现] • 患者多无症状,常偶然发现。
46
影像学表现
• 1. X线平片:窦腔内圆形阴影,边缘光整 锐利,窦壁完整无破坏,窦腔无扩大。
• 2. CT表现:软组织密度占位附于窦壁内 侧,密度均匀,近于水的密度,无增强, 边缘光滑锐利。不合并副鼻窦炎时相邻 鼻窦粘膜无增厚。相邻窦壁骨质无异常 改变。
30
临床表现
• 患者常有多涕、鼻塞、头痛。 • 过大时外鼻增宽形成“蛙鼻”。
31
影像学表现
• 1. X线平片:鼻腔内软组织块影,常伴 患侧副鼻窦积液。骨壁骨质稀疏,但无 破坏。
• 2.CT表现:鼻腔内略低密度软组织肿 物,无或有增强,相邻骨可轻度吸收变 薄,但无破坏。患侧常合并副鼻窦炎。 广泛多发息肉不易与肿瘤鉴别。
• 1、鼻腔及鼻窦囊肿 • 2、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 3、动脉瘤样骨囊肿 • 4、鼻部恶性肉芽肿
44
鼻窦囊肿
• 分类 • 1、粘液囊肿(Mucocele):鼻窦口阻
塞,使分泌物在窦腔内大量存溜。 • 2、粘液腺囊肿:腺管口阻塞。 • 3、浆液囊肿(粘膜下囊肿):粘膜下
积液。
45
鼻窦粘膜下囊肿
(Submucous cyst of paranasal sinuses)
38
霉菌性上颌窦炎
• 以曲霉菌和毛霉菌感染较为常见,基本 病理为粘膜炎症、动脉内膜炎、血管周 围炎,导致粘膜坏死和肉芽组织形成。
• 曲霉菌病以女性多见,常单侧发病,好 发于上颌窦。
• 毛霉菌病少见,除见粘膜增厚外,有一 侧或多侧鼻窦骨壁及硬腭、鼻中隔示粘膜下结节状增厚,密度较高,常 呈斑片状钙化。上颌窦稍低和稍高两种 密度病变,后者中可见细小的钙化。
• 一、先天性病变 • 二、外伤性病变 • 三、鼻及鼻窦炎性病变 • 四、鼻及鼻窦肿瘤样病变 • 五、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六、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七、窦口鼻道复合体
8
鼻、鼻窦先天性病变
• 1、前后鼻孔闭塞; • 2、脑脊液鼻漏; • 3、鼻窦发育不良或
未发育; • 4、其它发育异常
9
唇 裂
10
22
上颌窦炎CT增 强表现
(粘膜增厚,不规则表面强化 )
23
慢性额窦炎(右窦壁骨增生硬化)
24
慢性上颌窦炎(左窦壁骨增厚硬化)
25
双侧上颌窦炎(鼻息肉所致)
26
额窦炎引发脑膜炎
27
3.MRI表现
• 窦腔内含气消失,代 以均匀混浊的T1低信 号、T2高信号影。骨 壁无破坏。静脉(Gd) 增强T1权重像可见增 厚的粘膜均一强化
脑膨出
11
泪囊突出
12
二、鼻及鼻窦外伤
13
三、鼻及鼻窦的炎性病变
• 1、鼻及鼻窦急性炎症 • 2、鼻及鼻窦慢性炎症 • 3、鼻及鼻窦真菌病 • 4、鼻腔及鼻窦息肉
14
化脓性鼻窦炎
(Suppurative parannasal Sinusitis)
• [病因病理] •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感,也可发生于变态反应
28
筛窦曲菌病
筛窦扩大,合并肿块破坏顶壁,进入前颅凹和左 眶,上颌窦也受累。
29
鼻腔息肉(Polyp of nasal cavity)
• 为粘膜炎性水肿肥厚,表面为退变的假 复层纤毛上皮,内部为水肿的基质与少 量炎性组织,血供稀少。
• 好发于中鼻道(半月裂)、后鼻孔及上 颌窦内、下鼻甲后端。
• 可造成阻塞,常伴鼻炎、鼻窦炎。
急性鼻旁窦 炎
(柯氏位)
19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窦腔内积液,可为软组 织密度(脓),无增强。
• 鼻窦粘膜增厚,呈均匀 或略波浪状软组织密度 内衬影,不规则表面环 形增强。
• 窦壁骨质增厚,密度增 高。
• 可合并窦腔内息肉。
• 上颌窦炎
20
上颌窦炎伴粘膜息肉变
21
左上颌窦及中 鼻道炎症
• 上颌窦内侧壁上部吸收破坏。 • 增强扫描病灶可见黏膜强化。 • 一侧或多侧鼻窦骨壁及硬腭、鼻中隔的
破坏。
40
• F-51Y
右侧霉菌性上 颌窦炎
41
霉菌性上颌窦炎
42
鉴别诊断
• (1)上颌窦癌:平扫为混杂密度肿块,可强化, 骨质破坏为重要征像,常破坏内侧壁进入鼻腔, 也可破坏前、后、底及顶壁,但残余骨碎片和 (或)钙化少见,骨硬化罕见。
32
右鼻腔息肉伴阻塞性鼻窦炎
33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34
鼻 息 肉 伴 鼻 窦 炎
35
鼻息肉
36
• 3、MRI表现:无 特异,肿物呈T1 低信号,T2高信 号强度。
• [鉴别诊断] • 需与乳头状瘤,出
血性息肉,幼稚型 纤维血管瘤鉴别。
37
鼻息肉分型
• 1型:息肉位于单侧鼻腔; • 2型:息肉位于双侧鼻腔,但未充满; • 3型:息肉充满双侧鼻腔--鼻息肉病; • 4型:为3型鼻息肉手术后复发。
等,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
• 急性:鼻窦粘膜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渗出, 黏膜肿胀阻塞窦口,分泌物溜,少数可有骨髓炎。
• 慢性:黏膜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窦 壁骨质硬化增生。
• 多见于上颌窦、其次为筛窦、额窦,蝶窦少见。 可有全鼻窦炎。
15
慢性炎症
• 黏膜肥厚或萎缩,可有炎性息肉形成, 窦壁骨质硬化增生。
• (2)内翻乳头瘤:常发生于鼻腔侧壁,可侵入 上颌窦和筛窦,10%可恶变。CT常表现为鼻腔、 上颌窦内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肿块,但以鼻 腔肿物为主,并可侵入上颌窦、筛窦及鼻咽部, 可致使骨质破坏,也常并发鼻炎、鼻旁窦炎, 增强扫描肿瘤部分可轻度强化。而病变局限在 上颌窦内则不考虑它。
43
四、鼻腔及鼻窦肿瘤样病变
鼻腔、鼻旁窦
1
检查方法
• 一、X线检查 • 1、平片检查:华氏位(Water位)、柯
氏位(Caldwell位)、侧位、颅底位。 • 2、体层检查 • 3、造影检查 • 二、CT检查:平扫、增强、3D • 三、MRI检查:平扫、增强
2
柯氏位 华氏位
侧位
3
正常鼻、鼻窦CT解剖
4
5
6
7
鼻及鼻窦病变分类
16
[临床表现]
• 急性期表现为鼻塞、脓涕和头痛,全身症状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检查鼻粘膜 充血、肿胀、鼻腔内大量粘脓涕。慢性期以鼻 腔内多粘脓或脓涕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一般 不明显。
• 慢性:鼻腔内多粘脓涕。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
17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副鼻窦内 侧壁内衬线状或波浪 状增厚的粘膜影,窦 腔积液(脓),窦腔 内气-液平面影(坐位 按照)或普遍密度增 高,窦壁可有硬化变 白。
• [病因病理] • 多见于上颌窦,可双侧发生,常反复
发生。 • [临床表现] • 患者多无症状,常偶然发现。
46
影像学表现
• 1. X线平片:窦腔内圆形阴影,边缘光整 锐利,窦壁完整无破坏,窦腔无扩大。
• 2. CT表现:软组织密度占位附于窦壁内 侧,密度均匀,近于水的密度,无增强, 边缘光滑锐利。不合并副鼻窦炎时相邻 鼻窦粘膜无增厚。相邻窦壁骨质无异常 改变。
30
临床表现
• 患者常有多涕、鼻塞、头痛。 • 过大时外鼻增宽形成“蛙鼻”。
31
影像学表现
• 1. X线平片:鼻腔内软组织块影,常伴 患侧副鼻窦积液。骨壁骨质稀疏,但无 破坏。
• 2.CT表现:鼻腔内略低密度软组织肿 物,无或有增强,相邻骨可轻度吸收变 薄,但无破坏。患侧常合并副鼻窦炎。 广泛多发息肉不易与肿瘤鉴别。
• 1、鼻腔及鼻窦囊肿 • 2、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 3、动脉瘤样骨囊肿 • 4、鼻部恶性肉芽肿
44
鼻窦囊肿
• 分类 • 1、粘液囊肿(Mucocele):鼻窦口阻
塞,使分泌物在窦腔内大量存溜。 • 2、粘液腺囊肿:腺管口阻塞。 • 3、浆液囊肿(粘膜下囊肿):粘膜下
积液。
45
鼻窦粘膜下囊肿
(Submucous cyst of paranasal sinuses)
38
霉菌性上颌窦炎
• 以曲霉菌和毛霉菌感染较为常见,基本 病理为粘膜炎症、动脉内膜炎、血管周 围炎,导致粘膜坏死和肉芽组织形成。
• 曲霉菌病以女性多见,常单侧发病,好 发于上颌窦。
• 毛霉菌病少见,除见粘膜增厚外,有一 侧或多侧鼻窦骨壁及硬腭、鼻中隔示粘膜下结节状增厚,密度较高,常 呈斑片状钙化。上颌窦稍低和稍高两种 密度病变,后者中可见细小的钙化。
• 一、先天性病变 • 二、外伤性病变 • 三、鼻及鼻窦炎性病变 • 四、鼻及鼻窦肿瘤样病变 • 五、鼻及鼻窦良性肿瘤 • 六、鼻及鼻窦恶性肿瘤 • 七、窦口鼻道复合体
8
鼻、鼻窦先天性病变
• 1、前后鼻孔闭塞; • 2、脑脊液鼻漏; • 3、鼻窦发育不良或
未发育; • 4、其它发育异常
9
唇 裂
10
22
上颌窦炎CT增 强表现
(粘膜增厚,不规则表面强化 )
23
慢性额窦炎(右窦壁骨增生硬化)
24
慢性上颌窦炎(左窦壁骨增厚硬化)
25
双侧上颌窦炎(鼻息肉所致)
26
额窦炎引发脑膜炎
27
3.MRI表现
• 窦腔内含气消失,代 以均匀混浊的T1低信 号、T2高信号影。骨 壁无破坏。静脉(Gd) 增强T1权重像可见增 厚的粘膜均一强化
脑膨出
11
泪囊突出
12
二、鼻及鼻窦外伤
13
三、鼻及鼻窦的炎性病变
• 1、鼻及鼻窦急性炎症 • 2、鼻及鼻窦慢性炎症 • 3、鼻及鼻窦真菌病 • 4、鼻腔及鼻窦息肉
14
化脓性鼻窦炎
(Suppurative parannasal Sinusitis)
• [病因病理] •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或上感,也可发生于变态反应
28
筛窦曲菌病
筛窦扩大,合并肿块破坏顶壁,进入前颅凹和左 眶,上颌窦也受累。
29
鼻腔息肉(Polyp of nasal cavity)
• 为粘膜炎性水肿肥厚,表面为退变的假 复层纤毛上皮,内部为水肿的基质与少 量炎性组织,血供稀少。
• 好发于中鼻道(半月裂)、后鼻孔及上 颌窦内、下鼻甲后端。
• 可造成阻塞,常伴鼻炎、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