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工商管理名词解释(20200523220037)

同等学力工商管理名词解释(20200523220037)
同等学力工商管理名词解释(20200523220037)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意识需求,驱动行为,力量)

2.正式组织【12】——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

系统。(两个人有意识协调的行为。)

3.非正式组织【13】——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两个人无意识的体系化和类型化心理因素的系统)

4.组织内部平衡——是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

4.1.直线职能制【07】——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

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

结构形式。

4.2.直线制——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4.3.事业部制——分权制结构,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

构形式。“集中决策,分散经营”,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各事业部在经营管理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可根据经营需要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总公司主要负责研究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掌握投资、重

要人事任免、价格幅度和经营监督等方面的大权,并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

4.4.矩阵制——由横纵两个管理系列组成,一个是职能部门系列,另一个是为了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横纵两个系列交叉,构成矩阵。

5.管理【08】——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6.所有权——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

7.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力,是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一种行为关系。

8.私营企业:指个人企业和在个人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合伙公司、两合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形态。

9.个人企业——是企业最原始的状态,不具备法人资格,投资者拥有全部经营权,并承担全部经营责任。

10.合伙企业——是最原始的公司形态,出资者对公司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历史

上合伙公司往往是家族成员的联合形态,其中有家族纽带起维系作用。

11.两合公司——是指由一个以上无限责任股东和一个以上有限责任股东共同出

资组成的公司。其中无限责任所有者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1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

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人的企业法人。

13.股份有限公司——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

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4.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规划和安排。

15.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16.组织结构【16】——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为确定分工

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分工关系、部门化、权限关系、沟通与协商、程序化)

17.管理幅度【11】——每一个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协调的下属的人数毕竟又是有

限的数量,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

限度,称之为管理幅度。

18.业务规范【10】——是针对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

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19.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

式。

20.动机【14】——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

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20.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

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21.领导【09】——是领导者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

而努力工作的过程。领导工作主要借助于权力和影响力,是一项推动和运用管理体系的工作。(用个人魅力影响下属,让他们努力工作实现目标)

22.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与群体间传达

思想、交流情感与互通信息的过程。(用符号作载体传达思想情感信息,达到目

标的过程)

23.正式渠道沟通——是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由组织内部明确的

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例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函来

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以及组织正式

颁布的法令、规章、公告等。

24.斜向沟通——指在正式组织中不同级别又无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与个人之

间的信息交流。

25.非正式沟通——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

结构中任意流动。

26.1.组织文化——是一种渗透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

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

26.2. 组织文化——以组织基本目标和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的,包括成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内的一整套观念和行为方式,就是组织文化。

27.体系惯性【05】——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僵化的体

系和程序。

28.个人惯性——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

第二篇企业战略原理(2015注意案例)

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

和总的指导思想。(命硬方目征指)

2.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

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3.战略目标【14】——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

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

4.协同作用【05】——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

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5.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

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6.经营单位战略——是战略经营单位、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战略。

7.能力——将众多资源组合在一起,来实现企业特定的任务和活动的才能。

7.潜在进入者——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某个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8.进入壁垒——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9.核心能力——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做

得更好的能力。

9. 价值链——企业每项生产经营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

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

10.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

10.平衡计分卡【16】——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

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内

部经营流程、客户、财务。

11.低成本战略——企业在价值链上最低限度的降低成本,使成本低于行业平均

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使企业和顾客受益于这种低成本战略。

11.差异化战略——指企业通过向顾客提供行业内其它企业无法提供的、独特的

产品或服务,以独具一格的特色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提供独特的产品获优势)

12.集中化战略【08】——是指企业集中力量为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

服务或重点经营某种产品的特定部分、特定市场而建立的竞争优势战略。(集中力量提供产品和服务给某一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13.蓝海战略——通过寻找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全新商机,以及开发

新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改变。(名词解释)(学苑总结)

14.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

(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

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15.并购战略【12】——合并: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

用新的名称。

16.收购——一个企业(收购者)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被收购者)的业务。

17.垂直整合战略【13】——垂直整合战略扩展了原来同产业的竞争范围。后向

于资源的供应者,前向于最终产品的终端使用者。

18.公司紧缩战略——是指对公司的股本或资产进行重组从而缩减主营业务范围

或缩小公司规模的各种资本运作的途径和方法。(重组资本,缩小业务规模)

19.战略控制——战略控制是监督战略实施进程、及时纠正偏差、确保战略有效

实施、使战略实施结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计划的必要手段。 (监督进程纠正偏差,达到预期计划)

20.分工——是指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对其人员和资源的分配方式。

21.整合——是指企业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用来协调人员与职能的手段。

22.纵向分工——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选择

适当的管理层次和正确的控制幅度,并说明连接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以及各项职能的关系。

23.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分析工具。他认为,一个国家影响某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

第三篇市场营销 P298

1.市场——是指具有特定需要和欲望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

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

2.市场营销——是指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

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3.关系市场营销——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相关组织或个人

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

自目的。交易市场营销能使企业获利,但企业更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因而保

持并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关系是关系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

4.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体,并用相关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

活动以更有效地促成交易活动的实现。(企业用互联网和相关方式方法理念,做营销活动,达到有效促成交易的目的。

5.绿色营销——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

益的统一,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

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企业用科学规范的原则和开发和交换产品价值的方式,达到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利益、

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的目的的管理过程。)雾霾-注重环境

6.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诸多方面设计营销

理念,以产品或服务为道具,激发并满足顾客体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

的营销模式。*****(名词解释)(企业用产品或服务为道具实现感情思行等方面的设计的方法,达到激发并满足顾客体验需求,最终达到企业目标的营

销模式。)试驾-切身感受

7.口碑营销——是把口碑的概念应用于营销领域的过程。即吸引消费者、媒体

和大众的注意,使他们主动谈论你的品牌、公司和产品,让人们通过口碑了

解公司及产品,树立品牌,加强市场认知度。具有自发性和主动性传播的,

也从而为媒体提供了报道的价值所在,由此形成的这种良好品牌效果的过程

就叫口碑营销。(企业通过吸引别人注意,让别人主动自发谈论你的品牌,从而让人们通过这些口碑了解你的品牌产品和公司,达到加强市场认知度的过

程。)口口相传的推荐

8.数据库营销——企业通过搜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

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借助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

传播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企业通过搜集和处理信息,预测概率,定位产品和传播信息,达到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目的。)猜你喜欢

9.文化营销——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些核心价值

观念,并且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

通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企业用在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发现、培养或创造核心价值观念的方法,做企业目标市场的文化适应和沟

通策略,达到经营目标的营销方式)中国老字号的文化

10.1.负需求——大多数人对某个产品感到厌恶甚至愿意出钱回避的一种需求状况。

10.2.无需求——目标市场对产品毫无兴趣或目不关心的一种需求状况。

10.3.潜伏需求——消费者有强烈需求而现有产品或服务又无法使之满足的一种

需求状况。

10.4.下降需求——市场对产品需求呈下降趋势的一种需求状况。

10.5.不规则需求——市场需求在一年不同季节或一周不同日子、一天不同时间

上下波动很大的一种需求状况。

10.6.充分需求【13】——产品或服务的目前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

平和时间的一种需求状况。

10.7.过量需求——产品或服务的目前市场需求超过了企业所能供给或所愿供给

的水平的一种需求状况。

10.8.有害需求——市场对某些有害物品或服务等需求。

10.经营观念——也就是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在处理企业、顾客和社

会三者利益方面所持的态度、思想和意识。*************(名词解释)

11.市场导向——是指整个企业的各级主管和各职能部门都注重顾客目前及未来

需求的市场情报的收集及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传播,进而促使整个企业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企业让成员关注、收集和传播顾客需求情报,达到企业对市场作出正确反应的目的。)

12.客户观念——是指企业注重收集每一个客户以往的交易信息、人口统计信息、心理活动信息、媒体习惯信息以及分销偏好信息等,根据由此确认的不同客户终生价值,分别为每一个客户提供各自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传播不同的信息,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每一个客户的购买量,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增长。(企业用搜集客户信息,确定客户价值,做为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的产品和服务,达到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购买量,确保企业利润增长的目的。)

13.CRM顾客关系管理——是一种市场导向的企业营销理念,同时也是面向顾客

优化市场、服务、销售业务流程,增强企业部门间集成协同能力,加快顾客服务

的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14.交叉销售【05】——借助CRM,发现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

求而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的一种新兴营销方式。(企业用CRM来发现顾客多种需求,提供多种相关产品或服务,达到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新兴营销方式。)

15.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是企业通过发现、分析、选择和利用市场机会,实现

企业使命和目标的管理过程。

16.无差异市场营销【07】——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子市场的共性,决定只推出单一产品,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

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都加以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

17.集中市场营销——是指企业集中所有力量,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

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试图在较少的子市场上占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18.市场定位【11】——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

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这就是市场定位。(企业通过培养产品特色,树立市场形象,

达到在顾客心中形成特殊偏爱,使产品获得稳定销路。)比如麦当劳不仅是餐厅,是氛围。

19.市场营销战略【09】——是企业根据可能的机会,选择一个目标市场,并试

图为目标市场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组合。 P344(名词解释)(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市场。)*******

20.大市场营销(6P)【12】——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能够影响自己所处的市

场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因此市场营销组合除了产品、价格、地点、促销等4P之外,还应该加上两个p,即权利和公共关系,要运用政治力

量和公共关系打破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开辟道路。(名词解释)

21.中间商市场——是指那些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转售或出租给他人获取利润

为目的的个人和组织。 P370(中介买进卖出,购买商品和劳务,卖给别人,获

取利润)

22.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

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思想、主意等。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有形

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

23.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因而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24.产品组合——是指某一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产品大类(产品线),是指产品类别中具有密切关系的一组产品。(洗发水,沐浴露)

25.产品项目——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

区别具体产品。(A洗发水,B洗发水)

26.品牌扩展战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

产品,包括推出新的包装规格、香味和式样等。****** P413 (名词解释)

27.产品生命周期【08】——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

循环过程。

28.产品概念试验——就是用文字、图画描述或者用实物将产品概念展示于一群

目标顾客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名词解释 P423)

29.市场营销渠道——是指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

的所有企业和个人。也就是说,市场营销渠道包括某种产品供产销过程中的所有

有关企业和个人,如供应商、生产者、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辅助商以及最

终消费者或用户等。

30.分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

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因此,分销渠道包括商人中间商和代理中间商,此外,它还包括处于渠道起点和终点的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或用户。但是,它不包括供应商、辅助商。(常考,需回看书本)

31.分销渠道的宽度——是指渠道的每个层次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

它与企业的分销策略密切相关。而企业的分销策略通常可分为三种:即密集分销、选择分销、独家分销。

31.1.密集分销——是指制造商尽可能地通过许多负责任的、适当的批发商、零

售商推销其产品。

31.2.选择分销【10】——制造商在某一地区仅仅通过少数几个精心挑选的、最

合适的中间商推销其产品。

31.3.独家分销——是指制造商在某一地区仅选择一家中间商推销其产品,通常

双方协商签订独家经销合同,规定经销商不得经营竞争者的产品,以便控制经销商的业务经营,调动其经营积极性,占领市场。

32.分销规划——是指建立一个有计划的、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垂直市场营销系统,把制造商的需要与经销商的需要结合起来。(名词解释,从未考过)

33.促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促销的需要,对广告、销售促进、宣传与人员推

销等各种促销方式进行的适当选择和综合编配。

34.物流【14】——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

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35.人员推销——是指企业通过派出销售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成为购买者

的人交谈,作口头陈述,以推销商品、促进和扩大销售。

36.佣金制度——是指企业按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大小给予销售人员固定的或根据

情况可调整比率的报酬。

第四篇财务管理 P501

1.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09】——是指财务管理理论各组成部分(或要素)以

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本书所建立的是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

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

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财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理财

环境的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是进一步研究财务

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本前提。(名词解释)(利用知识根据规律,依据事实假设研究问题)

3.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通常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或

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前进的,这种循环叫经济周期。

4.经济体制——为了对有限资源进行配置而制定并执行决策的各种机制。

5.理财主题假设——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应限制在每一个

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

6.持续经营假设——理财的主体是持续存在并且能执行其预计的经济活动的,

认为每一个理财主体都会无期限地经营下去。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范

围。

7.有效市场假设——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资金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只有在有效

市场,财务管理才能正常进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才能建立。(法马——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强式)

8.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

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

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名词解释)(经营,采用政策,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稳中达到价值最大)

9.时间价值【14】——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10.年金【11】——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折旧、利息、租

金、保险费等均表现为年金的形式,年金按付款方式可分为普通年金或后付

年金、即付年金或先付年金、延期年金和永续年金。(名词解释)

11.企业筹资——公司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

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

资本的活动。

12.股票——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13.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14.募集设立——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

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

15.增资发行——公司成立后在其存续期内,为增加资本,多次发行新股份。

16.发行价格——发行公司将股票出售给投资人所采用的价格,也是投资人认购

股票时所必须支付的价格。

17.累积订单式——首先由承销团与发行公司商定定价区间,通过市场促销征集

在每个价位上的需求量;然后分析需求数量分布,由主承销商与发行公司确

定最终发行价格。

18.净现值【12】——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

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NPV)

19.内部报酬率【13】——(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反映投资项

目的真实报酬)注:内部报酬率也可以叫贴现率,也即利率。

20.风险报酬——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

分报酬。(名词解释)

21.非系统性风险——又叫分散风险或公司特别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

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员工罢工、市场竞争失败等。

22.系统性风险【05】——由于某种因素给市场上所有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

可能性,如宏观经济状况、税法、财政措施、货币政策。

23.固定成本【08】——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受业务

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

资、办公费。

24.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同业务量的总量成同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如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等。而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是保持不变的。

25.资本成本【16】——也称为资金成本,是指公司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

价。

26.可赎回债券——是指发行公司可以按照发行时规定的条款,依一定的条件和

价格在公司认为合适的时间收回的债券。 P594 (名词解释)*****

27.附认股权证——在发行正常债券的同时,附有一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是公

司发行的一种凭证,规定持有者有权在规定期限内、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

量普通股的选择权,通常作为给予债券持有人的一种优惠而随债券发行,以

吸引潜在的购买者。

28.融资租赁——又称资本租赁,它是由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

备,并在契约和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人使用的信用性业务。(名词解释)**

29.售后租回——公司在出售某项设备的同时,按照特定的条款从购买者手中租

回该项设备。

30.杠杆租赁——又称减税优惠租赁。出租人在购买价格昂贵的设备时,只需自

筹该设备所需资本的一部分,通常为20%-40%,其余60%-80%的资本则通过将该设备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将购进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

31.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

的价格转换为公司普通股股票的金融工具。债券转股票

32.经营杠杆——由于存在固定生产成本而造成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

额变动率的现象,叫经营杠杆或营业杠杆。(名词解释)

33.财务杠杆——由于固定利息费用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收益的

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叫做财务杠杆。

34.联合杠杆——也可以称为总杠杆,是指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综合。(名词

解释)

35.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公司筹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

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P637

36.比较资本成本法——在一定财务风险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长期筹资

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分为初始资本结构决策和追加资本结构决策)

37.初始资本结构决策——对企业拟定的初始筹资总额,先设计出若干个资本结

构不同的筹资方案,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根据其高低来

选择筹资方案。

38.现金流量——是指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 P661(名词

解释)

39.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收益想等

时的息税前利润点。

40.MM理论基本假设——前提是完美资本市场,无费用的资本市场、无个人所得

税、完全竞争的市场、借贷平等。

41.财务拮据——公司在履行偿债义务方面遇到极大困难甚至无法履行债务的

状况。由此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即为财务拮据成本。

42.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导致的。由此造成

的损害而采取的措施,都必然形成一定的成本,即为代理成本。

43.信息不对称理论——现实中公司经理人员与普通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部队

称,前者通常比后者了解更多关于公司经营情况的信息,将直接影响公司的

筹资顺序和资本结构。

44.确定当量法——就是把不确定的各年现金流量,按着一定的系数(通常称为

约当系数)折算为大约相当于确定的现金流量的数量,然后,利用无风险贴

现率来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方法。(名词解释)

45.用手投票——股东的监督管理权主要表现为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具有表决权,

可以通过选举出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其监督和管理公司。这种权力一般称

为“用手投票”

46.用脚投票——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股东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可以使股

票价格传递有关公司经营的信息,从而形成对公司管理者的外部监督和约束,即所谓的“用脚投票”。是股东控制公司的另一条基本途径。

47.除息日——除息日是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分开的日期。只有在除息日之前

购买的股票,才能领取本期股利,当天或之后购买不能领取。除息后的股价

不包含本次股利。

48.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保证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税后利润首先用

来满足公司投资的需求,有剩余时才用于股利分配的股利政策。(赚到钱,先投资,剩余才分配)(名词解释)***** 即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49.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是指每年发放固定的股利或者每年增

加固定数量的股利。

50.股票分割——是指将面额较高的股票分割为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51.信号假说理论——投资者将公司股利看作管理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状况的预

期。

52.顾客效应理论——公司根据希望吸引的投资者(即公司的顾客)类型确定股

利政策。

53.一鸟在手理论——由于大部分股东都是风险厌恶型的,他们宁愿要相对可靠

的股利收益而不愿要未来不确定的资本利得。

54.税收差别理论——在通常情况下,股利收益的所得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的所得

税率,这样资本利得对于股东更为有利。

55.代理成本说——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需要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所以高股利

支付率可以迫使公司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

56.企业并购【07】——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

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实现对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取得部分或全部产权实行控制)

57.获取委托股票权——是指并购方设法收购或取得被并购公司股东的投票委

托书,如果并购方能够获得足够的委托投票权,使其能以多数地位胜过被并

购公司的管理当局,他就可以设法改组被并购的董事会,最终达到并购的目

的。(名词解释)

58.收购被并购公司的股票——是指并购公司在股票市场公开买进一部分被并

购公司股票作为摸底行动之后,宣布直接从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手中用高于股

票市价的(通常比市价高10%~50%)接收价格收购其部分或全部股票。从理论上说,并购企业能够买下被并购企业51%的股票,就可以改组被并购公司的董事会,从而达到并购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股权比较分散,有

时拥有20%甚至10%的股票,也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概念)

59.整合力——就是并购方所拥有的重组与调整包括被并购企业在内的所有生

产经营要素的能力(名词解释) P708 (重组和调整生产经营要素能力)

60.国际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它是按着国际惯例和国际经济

法的有关条款,根据国际企业财务收支的特点,组织国际企业的财务活动,

处理国际企业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根据国际条款,组织活动,处理关系。)

61.外汇——是一国持有的以货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用货币表示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62.外汇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单位兑换另一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或比价,是外汇

买卖的折算标准。(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

63.交易风险【10】——是指企业因进行跨国交易而取得外币债权或承担外币债

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与结算日的汇率不一致,可能使收入或支出发

生变动的风险。(由于交易日与结算日汇率不同,导致收入和支出变动。)

64.折算风险——又叫会计风险、会计翻译风险或转换风险,是指企业把不同的

外币余额按着一定的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

与折算日的汇率不一致,使会计账簿上的有关项目发生变动的风险。(由于交易发生日与折算日汇率不一致,导致账簿项目变动)

65.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的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产生影响,

从而使企业的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由于汇率变动对生产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收入或支出变动。)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易考点:名词解释

同等学力申硕国际经济学易考点: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2、绝对利益:由斯密提出,指在某种商品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国,劳动生产率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占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便可获益,世界总体福利水平也可得到提高。 3、比较利益:由托伦斯提出、李嘉图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 4、国际分工:即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的结果。各国对于分工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工的变化,反映了彼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程度。主要有产业间、产业内、垂直、水平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度之间的分工等类型。 5、贸易乘数: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作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贸易乘数公式中,它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和的倒数。贸易乘数原理主要分析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l的条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这是因为出口增加可以刺激出口工业,相应的刺激与出口相关的工业的增长。(2003) 6、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这就是贸易创造。 7、贸易转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这就是贸易转移。这对进口国是种福利损失。 8、流动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并且进入了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9、固定借贷:国际金融中决定汇率的理论——国际借贷说中的重要概念,指国际借贷中形成了借贷关系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的那种债权债务关系。它对国际收支从而对汇率的走向无实质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即债务存在时汇率反而走高。

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名词解释精华整理

非正式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程序化决策处理例行问题。指决策可以程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理它们. 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性的为管理方式。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是指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领导?是较为直接、具体的管理工作,是管理者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努力工作的过程。 非正式沟通?是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企业使命?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竞争优势?指企业通过气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总体战略公司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文化环境建立等。 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的更好的能力

价值链?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SWOT分析法?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的方法。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由布鲁斯首创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 蓝海战略未出现的行业。六种方式:放眼其他可选择的行业。不同战略类型.客户链。服务。情感诉求。未来 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波特钻石模型?是国际竞争的分析工具。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组织战略和竞争。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经营理念,以环境保护、节约自然资源并自觉注意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为价值观,并将此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活动。 文化营销?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且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通策略。 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从感官、情感、思维、行为和关联诸方面设计营销理念,以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包括公共基础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基础部分满分30分,每位考生必答;专业知识部分含行政管理学、社会保障学、教育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学五部分,各部分满分均为7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拟申请硕士学位的专业选择其中一部分作答,多选者只按前选部分计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和考号填写在本页方框内。 3.必答题部分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凡做在试卷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其它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城市街道的路灯属于公共物品,其理由之一是()。 A.消费的排他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生产的公共性 D.生产的非公共性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①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该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②非排他性,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2.某地一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山地发现了一种贵金属矿产资源,其产权属于()。 A.农民个人所有 B.村集体所有 C.乡镇所有 D.国家所有 【答案】D 【解析】公共物质资源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由国家或者公共机构拥有的土地、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其他一切属于非私人所有的物质资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除农民集体所有的之外,其余则归国家所有,而地下埋藏的所有矿物资源则都归国家所有,属于物质性的公共资源。 3.在我国,政府举办了许多事业单位,如学校、公益性科研机构,这类事业单位属于

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市场营

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3.1 复习笔记 第一节市场营销环境 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和动向。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每个企业都和市场营销环境的某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将这部分环境称为相关环境。企业的相关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最为成功的企业,一般是能够适应其相关环境的企业。 二、环境威胁与市场营销机会 环境发展趋势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威胁,另一类是市场营销机会。 1.环境威胁 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市场营销行动,这种不利趋势将伤害到企业的市场地位。 企业市场营销经理应善于识别所面临的威胁,并按其严重性和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分类,之后,为那些严重性大且可能性也大的威胁制定应变计划。 2.市场营销机会 市场营销机会是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该领域内,企业将拥有竞

争优势。 企业在每一特定机会中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其业务实力是否与该行业所需要的成功条件相符合。 三、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方法 1.业务划分 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可以用“环境威胁矩阵图”和“市场机会矩阵图”来对威胁和机会加以分析、评价。可得出四种不同的结果: (1)理想业务,即高机会和低威胁的业务; (2)冒险业务,即高机会和高威胁的业务; (3)成熟业务,即低机会和低威胁的业务; (4)困难业务,即低机会和高威胁的业务。 2.对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态度 最高管理层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机会,必须慎重地评价其质量。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者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Levitt)曾警告企业家们,要小心地评价市场机会。他说:“这里可能是一种需要,但是没市场;或者这里可能是一个市场,但是没有顾客;或者这里可能有一个顾客,但目前实在不是一个市场。” 企业对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三种对策: (1)反抗,即试图限制或扭转不利因素的发展; (2)减轻,即通过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等来改善环境适应,以减轻环境威胁的严重性; (3)转移,即决定转移到其他盈利更多的行业或市场。

同等学力-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 1、同化: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按成熟势力说,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3、性别认同: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特征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而是性别恒常性。 4、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5、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6、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延迟满足: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却较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幼儿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 8、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9、流体智力: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10、横向/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优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不同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但由于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因此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11、纵向研究: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因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2

1.组织:为了实现企业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对人们的生产经 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 源,正确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活动。 2.定义: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领导:利用职权和威信 施展影响,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为实现目标 而努力的过程。 3.控制:指管理者接受企业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 和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 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 计划,已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4.企业: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 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 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实体。 5.企业管理:由企业管理人员或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 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 6.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由两人或以上依法集资联合组 成,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7.有限这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有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 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8.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 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 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 9.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 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10.组织层级:是指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 人员之间所形成的层次 11.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 式或形式,亦可称为组织的各要素相互联结的框架。它包 括:组织部门的多少、管理幅度、规范化及集权化的程度12.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善于获取和使用各种知识、信 息,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组织 13.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集中于企业高层 组织 14.分权:把较多的和较重要的经营管理权责分散下放到企业 的中下层中去。 15.战略:是对全局问题的筹划,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是指 对战争全局的谋划 16.经营: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 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它解决的是企 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问题,具有全局性和长远 性。17.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 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18.决策:为了实现组织所确立的目标,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备 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 19.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产品(服务)价值,满足需求的交换关系、交换条件和交换过程。 2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 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21.市场细分:按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或服务) 的整体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的过程。 22.目标市场:在需求差异性市场上,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所确 定的欲满足的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23.市场定位:针对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 根据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一属性或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地传达给顾客,从而适当确定该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24.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 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和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5.企业资金循环:企业资金在经营过程中从货币资金开始, 经 过若干阶段, 依次转化其形态, 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作资金循环。 26.资产: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 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 27.负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在将以资产或 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28.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 有权。 29.生产: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30.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 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31.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出产的全过程,通常 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等待停歇过程和自然过程,是劳动过程(基本过程)和自然过程(借助外力作用)的总和 32.质量:IS09000-2000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33.质量管理:ISO9000-2000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 的协调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34.

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真题(2018同等学力申硕)

2018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请从A、B、C、D 中选择一个正确案) 1、被称为企业“宪法”的是( )。 A、管理制度 B、企业基本制度 C、个人规范 D、业务规范 2、提出期望值理论的是( ) A、亚当斯 B、马斯洛 C、弗鲁姆 D、斯金纳 3、关系市场营销是建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 ) A、关注 B、关联 C、反馈 D、信任 4、市场细分的本质是因顾客的( ) A、个性 B、差异化 C、共性 D、同质性 5、在现有企业的的行业中,影响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是( ) A、行业竞争结构 B、行业规模 C、进入壁垒的大小 D、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6、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不包括( ) A、战略形成 B、战略分析 C、战略变革 D、战略实施 7、业务经理管理管理售前售后等工作属于价值链的( ) A、基本活动 B、财务活动 C、支持活动 D、经营活动 8、企业的β系数是2,市场的平均报酬率是9%,无风险报酬率是4%,计算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 A、4% B、10% C、8% D、14% 9、以下属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 A、所有者权益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速动比率 D、利息周转倍数 10、以下对于认股权证表述正确的是( ) A、认股权证不能自由转让 B、认股权证股东有权参与股利分配 C、期权性 D、可分离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8 分。请从A、B、C、D、E 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答案) 1、管理过程流派一直致力于研究和说明( )。 A、管理的职能 B、如何行使管理职能 C、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D、管理研究中的方法论 E、管理的经验 2、垂直整合战略包括( ) A、前向于终端产品的终端使用者 B、后向于资源的供应者 C、前向于资源的供应者 D、扩展了原来同行业的竞争范围 E、后向于终端产品的终端使用者 3、顾客关系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 A、顾客获取 B、顾客开发 C、顾客规模 D、顾客保持 E、顾客分布4、以下属于帖现现金流量指标的是( ) A、投资回收期 B、平均报酬率 C、净现值 D、内部报酬率 E、利润指数

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同等学力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需求: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需求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供给: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商品的供给必须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特征。 需求规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即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 供给规律: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价格或价格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被称为均衡价格,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价格数量。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静态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模型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均衡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与动态分析不同,比较静态分析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只考察原有的条件变化,新的均衡与原有均衡之间的差异。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0时,称为低收入弹性;当Ey>1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Ey<0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动,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 需求的交叉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其它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的价格弹性: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大小一般见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它能够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同等学历《工商管理》历年考试名词解释(适用于第一、二、三版考试大纲)

适用于第三版考试大纲 名词解释: 1、管理幅度:指管理者能直接有效地协调下属的人数。 2、企业核心:指在企业重要性竞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能力。 3、市场定位:指企业为了使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要从各方面为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4、年金:指在某一确定的时间里,每期都有一笔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它实际上是一组相等的现金流序列。年金付款时间的先后,可分为先付年金和后付年金、延期年金和永续年金。 5、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有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 6、并购战略:合并是指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收购是指收购者吸纳了被收购者的业务。 7、大市场营销:是菲力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策略,就是要运用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打破国际或国内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开辟道路。大市场营销除包括一般市场营销组合(4P)外,还包括另外两个P:权力和公共关系。 8、净现值:是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净现金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以后的余额。 9、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10、垂直整合战略:扩展了原来同产业的竞争范围。后向于资源的供应者;前向于最终产品中的终端使用者。 11、充分需求:指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目前需求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求水平和时间的一咱需求状况。这是企业最理想的一种需求状况。 12、内部报酬率:又称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内部报酬率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该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13、动机:是指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人的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14、战略目标: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份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 15、物流: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16、货币的时间价值: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17、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18、资源配置: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资源配置是企业的特殊能力。 19、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它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 20、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保证公司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税后利润首先用来满足公司投资的需求,有剩余时才用于股利分配的股利政策。当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少分配甚至不分配股利,而将税后利润用于公司再投资。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五)【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五)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部分 (共30分,每位考生必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施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指导、协调、约束还是强制,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体现的是公共管理的()。 A.公共性 B.非营利性 C.服务性 D.合作共执行 【答案】C 【解析】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性就在于它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具体分析如下:①公共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利益取向的公共性;二是其公共参与性。②服务性。一切管理活动都是服务。以政府为核心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施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动,无论是指导、协调、约束还是强制,都是为实现公共利益的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③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所强调的治理理念鲜明地提出,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必须通过实现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来进行治理。

2.各种公共部门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水平与生活秩序,增进国民福利而生产或供应社会福利性产品与服务的管理活动,体现的是公共部门的()。 A.社会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解析】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主要具有经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的功能:①经济功能,即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②政治功能,即一国政府对内维持社会秩序,对外维护国家安全的功能。③社会功能,各种公共部门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水平与生活秩序,增进国民福利而生产或供应社会福利性产品与服务的管理活动。 3.与委员会制相比,首长制的缺点在于()。 A.权力集中 B.行动迅速 C.统一领导 D.智慧有限 【答案】D 【解析】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首长制的缺点是:①由于行政首长的知识、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行政首长个人决策有可能失误,甚至会造成巨大的损失;②由于行政首长独揽大权,缺乏民主和参与,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2012-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从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提出期望理论的著名管理学家是()。 A.亚当斯(J.Adams) B.斯金纳(B.F.Skina) C.弗鲁姆(V.H.Vroom) D.马斯洛(A.H.Maslow) 【答案】C 【考点】期望理论 【解析】期望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效价与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述即:激励力=效价×期望值。其中效价指个人对某一行动成果的价值评价,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期望值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激励力则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 2.有企业“宪法”之称的制度规范是()。 A.管理制度 B.企业基本制度 C.个人行为规范 D.技术规范

【答案】B 【考点】制度规范的种类 【解析】依照制度规范涉及的层次和约束的内容,制度规范可分为五大类:①企业基本制度;②管理制度;③技术规范;④业务规范;⑤个人行为规范。其中,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的、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和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董事会组织、高层管理组织规范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3.下面哪个不属于企业资源的大类?()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核心竞争力 D.组织能力 【答案】C 【考点】企业资源 【解析】企业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大类:①有形资产;②无形资产;③组织能力。有形资产是指以具体物质产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存货、房屋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组织能力是指所有资产、人员与组织投入产出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结合,包括企业所拥有的一组反映效率和效果的能力。C项,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式。 4.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揭示了()。

同等学力新闻传播学考试-名词解释

1、新闻法:国家制定和颁布的、适用于各种新闻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的有关新闻采集、传播、出版、交流的法令规章。作为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实施的法律规范,用以确定新闻机构的性质、任务和具体职责,明确新闻事业与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关系。新闻法为新闻自由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从法律上对新闻自由给予一定的制约,防止媒介权利滥用。 2、:全称,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服务。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网站)。 3、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 )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4、: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5、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6、北岩爵士:诺思克利夫勋爵,英国新闻事业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是世界新闻史上必须提到的人物。他在19世纪末创办的《每日邮报》,被认为是英国大众化报纸的典型。它的出版使英国报业进入了一个划分大众化报纸与“高级报纸”的新时期。于1905年受封为勋爵。 北岩先后创办和购买了《每日邮报》、《每日镜报》、《观察家报》、英国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大报《泰晤士报》,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了英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现代报业集团——北岩报团。 一战期间,他利用自己庞大的报业帝国成功地宣传了英国政策,向敌国施加了强有力的影响。这位奠定英国现代报纸格局的报业之父,在英国报界享有极高的声望,享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 7、大江报案: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

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专业名词解释整理

战略管理 第一章传略管理理论 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利益群体:内部的利益群体指的是企业的董事会、股东、管理人员和职工。企业外部的利益群体是指顾客、供应者、竞争者、政府机构和一般公众等。 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计划期一般为五年。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战略管理的过程:是指战略的how、who和when,即战略如何分析、构思和制定,战略涉及谁,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具体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环节。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又称为企业的定域。 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第二章企业战略态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 产业:是指一组生产的产品非常相似、可以互相替代的企业的集合。 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第三章企业内部环境与资源均衡分析 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具有重要竞争意义的经营活动中能够比其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能力。和性能力的产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 价值链: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第四章企业业务层竞争战略 红海战略:已存在的行业;已知的市场空间;游戏规则已确立;竞争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的、老化的战略。 蓝海战略:未出现的行业;尚未开发的市场空间;没有游戏规则;没有竞争,海阔凭鱼跃;新时代、有活力的战略。 第五章企业公司层战略与管理 战略联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业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并购战略: 合并:同等企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 收购:一个企业(收购者)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被收购者)的业务。

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组织(圣才出品)

第五章卫生组织 考点一:卫生组织及其历史沿革(见表5-1)★★★ 表5-1卫生组织及其历史沿革 【例·论述题】试述我国卫生事业组织体系的构成。[2014年真题] 答:卫生组织不仅指卫生部门所属的各级卫生组织系统,还包括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军队卫生组织系统。我国卫生事业组织体系的构成具体如下: (1)卫生部门组织系统,包括从中央到省、市、自治区、行署、县的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应的医疗、预防、科研、教育等机构。这是我国卫生组织的主体。 (2)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各工业部的卫生行政组织及各级厂矿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单位。他们担负着我国工矿职工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及大量医疗保健工作,以及职工家属及社会人群的医疗保健工作。

(3)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大量基层单位大小不等的卫生行政人员和医疗保健机构。他们承担了大量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4)军队卫生组织系统,包括军队各级卫生行政领导机构及卫生业务组织。它具有独立完善的组织体系,除保证军队医疗卫生工作外,对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5)其他卫生部门,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和国家中医管理局。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直接领导和从事某项卫生工作的部门,有单独的组织体系,与上述四个卫生组织系统均有着密切关系。 从卫生组织外部环境看,各工业部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均直接或间接对卫生事业起着促进、制约或阻碍作用。如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但往往带来很多“三废”污染问题,直接危害着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教育部门在培养医药卫生人才方面及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计划、财政部门在卫生资源分配上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考点二:我国卫生组织的分类(见表5-2)★★ 表5-2我国卫生组织的分类

同等学力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1、同化: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 2、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成熟势力说” ,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和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按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按成熟势力说,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3、性别认同: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对自己在生物特征上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个分类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而是性别恒常性。 4、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或女性特点的认识和信念。 5、客体永久性:当物体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他知道这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了某个地方。 6、自我中心性: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延迟满足: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却较远的利益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幼儿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能等待。 8、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9、流体智力: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10、横向/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优点: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不同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但由于是对不同儿童的比较,因此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 11、纵向研究: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 踪研究”。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以及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因而纵向研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缺点是研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有些变量不易控制,样本易流失。 12、替代强化: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习者不一定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13、守恒:是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 14、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力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 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15、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工商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正式组织:2个或2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包含3个基本点: ①构成正式组织的内容,是人的行为 ②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是个人所提供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③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的方法、时间、质和量各方面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 2、非正式组织:2个或2个以上的人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钟心理因素的系统。 3、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基本点包括: ①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②实质是协调 ③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④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4、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5、管理幅度:管理者能直接协调的下属的人数。 6、激励: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7、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正式结构或层级系统运行、有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方向:上行、下行、横向、斜向) 8、非正式沟通:不按组织结构中正式的沟通系统传达消息而让消息在组织结构中任意流动。 9、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10、战略目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低位和管理绩效目标。 11、战略概念的含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战略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12、战略管理的过程:how,who,when。即战略如何分析、构思和制定,战略涉及谁,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具体包括4环节:战略分析、~形成、~实施、~控制。 13、资源配置:是企业战略构成的要素之一,又称为企业的特殊能力,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和模式。 14、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构成的要素之一,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15、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在大中型企业中,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16、通用矩阵: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美·通用电气公司涉及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分别以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吸引力为横纵坐标,来分析不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 17、战略联盟:由2个或2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 18、并购战略: 合并——同等企业的重新组合,新建立的企业常使用新名称 收购——一个企业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的业务 19、公司紧缩:对公司的股本或资产进行重组,从而缩减主营业务范围或缩小公司规模和各种资本运作的途径和方法。 20、高长型组织结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有很多管理层次,管理人员控制幅度较窄。 21、扁平型组织结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内部管理层次较少,管理人员控制幅度较宽。 19、财务管理理论:是根据财管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管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完善和开拓财管实践。 20、资本成本(资金成本):公司筹集和使用资本付出的代价。 一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2部分。 每年的用资费用 资本成本= —————————— 筹资数额-筹资费用 21、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 22、变动成本:数额同业务量的总量成同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23、资本结构:企业各种资本的来源及其比例。24、企业并购: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实现对该企业控制的一种投资行为。 25、市场营销:指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26、体验营销:企业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诸方面设计营销理念,以产品或服务为道具,激发并满足顾客体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营销模式。 27、口碑营销:由个人或群体发起并进行的、关于某一特定产品、服务、品牌或组织的一种双向的信心沟通方式。 28、网络营销:以互联网络为媒体,并用相关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以更有效的促成交易的实现。 29、文化营销: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并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和沟通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30、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体现。 31、顾客让渡价值: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顾客总价值-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 顾客总成本-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支付的货币资金等 32、社会市场营销: ①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 ②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短缺、通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 ③蔡尔曼和菲利普·科特勒最早提出; ④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统筹兼顾3方面利益: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社会利益。 33、市场渗透:企业通过改进广告宣传和推销工作、在某地区增设商业网点、借助多渠道将同一产品送达同一市场、短期降价等措施,在现有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 34、产品生命周期: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35、目标市场:即企业决定要进入的那个市场部分,也就是企业拟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那个顾客群。 36、市场营销机会: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该领域内,企业将拥有竞争优势。 37、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扣除消费者个人缴纳的各种税款和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开支后可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部分收入 38、可随意支配的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固定支出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39、社会阶层: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40、参照群体: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41、市场补缺者:精心服务于市场某些细小部分,不与主要企业竞争,只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市场位置的企业。 42、产品组合:某一企业生产或销售的全部产品大类、产品项目的组合。 43、品牌:即产品的牌子。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 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销售者或销售者集团的标识,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