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梳理情节)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课件(共33张PPT)

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 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 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 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 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 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 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 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 幕-)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 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
社会环境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通过环境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 4.主题
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 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 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 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 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 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 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
王超杰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 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 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 “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 二人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 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3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考衔接,教材典例引领)教学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小说的情节模式教学过程一小说情节的梳理与分析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展示手法、表现主题的重要载体。
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人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对小说情节的考查,主要有梳理情节结构、赏析情节手法、分析情节作用三个题点。
二情节梳理必备知识梳理情节结构情节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一般由线索贯穿,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展开,意识流小说常常以心理意识的演进为顺序展开。
情节包含:情节的构成:(二)情节结构安排常见情节线索类型单线结构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双线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1)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
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
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2)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
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
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
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之故事情节+第一讲+概括梳理题

情节概括梳理题
-2-
导语
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 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
3种常考题型 ①情节梳理、概括题 ②情节安排、手法题 ③情节及其技巧作用分析题
情节梳理
什么是情节梳理? “情节梳理”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 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 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此题是小说情节的“间接考查型”,表面是“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 过程”,实质是从“先行者”的角度概括哪些情节引起了其情感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寻找线索,理清结构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概括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应依照时间这 一线索。 第三步:紧扣事件,抓住场面
示例
《故乡》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描绘 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行踪为线索,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和环境. 《变色龙》以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为线索,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 一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后来又有人说那不是将军家的狗, 警官马上又变了嘴脸,又说要严惩这只狗和它的主人。警官的脸色随着狗的身份像变色龙似的变来换去。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 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 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 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系列之梳理情节课件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 就大XXX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算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 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 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 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 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 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 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 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 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 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 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 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 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 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 事?”
2小说-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教案】

小说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题◆考点聚焦考点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梳理故事情节,指的是弄清作品中的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
在小说阅读中,梳理故事情节往往与概括故事情节相联系,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3.概括小说的某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指出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并作简述。
考点2: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因此,对小说的考查,往往要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
设题方式有:1.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答题指导一、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抓住贯穿情节的线索;3.抓住主要人物。
4.概括小说情节的注意事项:(1)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来概括事件;(2)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3)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致贯通。
二、如何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有的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3.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4.从揭示主题的句子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5.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补充知识点:◆中考示例例1:(2010·温州)从教第一课[美]雷切尔·斯劳特①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解析版)考情分析:考势微解命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显性考查,要求直接概括情节或梳理文章脉络;第二种是隐性考查,要求概括心理变化或情感态度,后者考查频率较高。
另外,情节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或者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有的题目要求就文本整体加以梳理概括,而更多的则是要求就文本局部进行梳理概括,且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链接暗考型:1.(2022·新高考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6分)(《江上》)2.(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秦琼卖马》)3.(2018·全国Ⅲ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微纪元》节选)明考型:4.(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会明》)情节必备知识:1.小说情节结构组成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小说情节常见结构模式(1)常见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双线结构(复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篇目:《药》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中考专题之小说阅读(一):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理解小说主题

•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 了呀。”孙老师说。
•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 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 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 女人愤愤地说。
•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 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 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 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 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 头。
•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 一背篓干柴。
• 考向2概括事件 • 常见的问法: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 概括。
• 解题方法 • 1.读题。明确概括范围,明确概括对象。 • 2.根据助答信息分层(分层依据:时间或者空间 变换)。 • 3.对上面的分析进行整理和概括。 • 4.如果题目提供了概括的样式,就应该与样式 在结构上保持一致。
• 考向3赏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剥剥摇了一个晚上。 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 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 觉,明天还有课。”
• [答案] 早上: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 取暖。晚上: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 冬,孙老师却不在意。
• 2.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19小说阅读:情节的梳理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抓过 程
把握事件的这些关键点即可梳理情节。同时还要注意 在具体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 照现实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以
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抓人 物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 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 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 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 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 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 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
明角度
找对应
由“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
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
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等句可知,先行者知道
第一阶 地球灾难已经发生,但他仍心存侥幸,希望地球
段 还存在,所以他不关注别的行星,想尽快飞回地
球,并闭起双眼默祷。在他看到广场上的人群时,
飞船航行了 23 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 已经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 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 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 的海洋。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 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 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梳理情节)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阅读的五大任务:①把握故事情节②分析人物形象③分析典型环境④概括小说主题⑤艺术手法鉴赏(一)把握故事情节所谓情节,就是故事,就是故事发展的步骤、过程、环节、脉络。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设问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④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如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个。
)⑤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⑥分析小说开头、结尾部分的作用。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的梳理——解题4方法1、抓线索,按线索串联的人事梳理线索贯串小说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还可以是事件、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如:朱自清《背影》中的背影(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2、抓过程,按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梳理。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事件的这些关键点即可梳理情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具体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照现实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侯沧州密谋(开端)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结局)3、抓人物,按主人公情感变化梳理。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如:蓑衣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
达子还是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
……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一变肥,你就浑!”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雨丝先是细细的,后来就变粗了,变密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手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
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
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
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呵。
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
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
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
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小格——!”小格重新蹲下去,像似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
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彤红彤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
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
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
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
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
”“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最后两声呼喊像是达子的声音,小格不由得加快了步子,一会儿就把他们甩在身后的黑影里了……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
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啊……达子!”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
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
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
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
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驾上我的轻骑!”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
她将两手插进衣兜里,身子轻轻摇晃着。
她望着他,问:“你还准备做什么呀?”达子侧着身子,一边往旁移动,一边说:“我还准备用轻骑载上你,乱跑乱跑!……”“你!”小格跺了一下脚,威胁地瞪了他一眼。
他跑开了。
“朝霞很红。
她望着朝霞,又往前走了几步。
她觉得这样似乎离朝霞近了些。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
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
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
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解析:开端——小格在地里干活,看到挣钱发财的达子站在那儿笑,内心反感、抵触。
发展——小格觉得达子看自己的笑话,有点恼怒;听到达子说雇拖拉机帮自己耕地,有点感动。
高潮——地被达子劳累一夜帮着翻好了,小格心里充满感激。
结局——小格接受达子编蓑衣的建议,也接受了达子的爱意,内心欣赏达子。
答案:《蓑衣》中,小格对达子开始反感抵触——帮助耕田后感动——接受建议后欣赏。
4、抓时空,按场所、时间的转换进行梳理。
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或时间会有不同的情节。
抓住场所或时间的变化,也可概括出情节。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以按照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报仇。
梳理情节的方法提示:1、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首先是概括提出时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环节;其次是梳理小说的线索。
2、留意情节中的矛盾冲突:①留意冲突形成的原因②冲突中各个人物的表现③冲突最后的解决3、留意故事情节中的细节:细节是刻画人物最主要的手段,要留意人物在语言、动作、肖像、等方面的细节。
4、熟悉情节方面的表现手法:(情节安排方式: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情节结构特点: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突转、详写、略写、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二)如何回答小说中的情节作用题?设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
情节安排的作用: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4.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或引人深思。
5.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
6.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注意:分析情节的目的是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主题。
因此要注意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三)小说标题赏析题解题思路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2.解题思路:⑴通过联系、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来理解标题含义。
⑵常见作用:①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②暗示或点明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