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1002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掌握与手术策略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掌握与手术策略摘要:我科自2003年起在既往临床实践基础上,对77例复发性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进行总体化掌控,并针对第一次手术方式的不同而进行再次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术后进行3-12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87%,特做此报告,以供同道参考。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原节段突出症再次复发的问题也愈加明显。
该病临床上一旦出现,保守治疗效果大多不佳,多需再次手术治疗,但复发的诊断要点掌握和再次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在既往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科自2003年以来,针对复发病例临床资料的区别,进行了复发诊断要点的总体化掌控和个体化的手术技术选择,取得初步的经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共77例,男54例,女23例,年龄25-57(45.07±8.5)岁,病程4个月-27个月,平均(11±2.3)个月;第一次手术后症状消失与再次症状复现间隔时间6-15个月,平均13±2个月;L4-5复发病例55例,L5-S1复发病例20例,L3-4复发病例2例。
2、个体化资料:①第一次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经皮微创治疗共20例。
其中经皮椎间盘镜治疗4例,经皮单纯三氧刀治疗、经皮单纯射频热凝治疗16例②第一次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经后入路开窗式髓核取出术或经后入路半椎板切除髓核取出术49例③第一次手术方式选择经后入路全椎板切除髓核取出术8例。
3、诊断要点掌控:①第一次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6个月以上再次出现②复发后体征与第一次术前体征一致,即感觉肌力改变部位与第一次术前相同③CT扫描显示第一次手术干预部位与临床症状、体征出现部位一致④MRI显示确为病变间隙髓核再次明显突出,而非瘢痕组织之“伪影”⑤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
注意事项:【1】6个月内症状复发多为蛛网膜炎,MRI增强能很好区别瘢痕组织性狭窄硬膜外纤维化等疑似病例。
三种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Cl i n i c a l E仃e c t Ana l ys i s o f Thr e e Di fe r e nt S ur g i c a l Pr o c e dur e s i n Tr e a t i ng Re c ur r e n t Lum b ar Di s c He r n i at i o n
摘要: 目的 比较后路扩 大开 窗髓 核摘 除术 、 后路 经椎 间孔腰椎 间融合 术 ( t r a n s f o r a m i n a l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T L I F ) 、 后路腰椎问融合术 ( p o s t e i r o r l u m b a r i n t e r b o d y f u s i o n , P L I F ) 三 种术式 治疗 复发性腰 椎 间盘突 出症 的临床 效果 。 方法 2 0 0 5年 5月至 2 0 1 2年 6月收治并随访 6 5例 , 其 中行后路扩大开 窗髓 核摘除术 ( A组) 1 2例 、 T L I F ( B组 ) 2 6例 、
A组 和 B组手术时 间低 于 c组 ( P< 0 . 0 5 ) , A组术 中失血量 少于 B组 和 C组 ( P<0 . 0 5 ) 。 P L I F ( C组 ) 2 7例 。结 果
术 中硬脊膜撕裂 3例 ( B组 1例 、 C组 2例 ) , 神经根损伤 2例 ( B组 1例 、 C组 1例 ) 。术后切 口均 I 期 愈合。三组疼 痛视觉模拟评分 、 O s w e s t r y功能 障碍 指数评分 和椎 间隙高度末 次随访时与术 前 比较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术后并发症 ( A组腰椎失稳 1例 , B组和 c 。 组发 生断钉各 1例 ) , B组 和 C组椎 间均骨性 融合 , 无假关 节形成 及腰椎失 稳 。结论 三种术式均 可获得满意疗效 , 相对 而言 , T L I F是较为安全 理想的一种术式 。 关键词 : 复发性 ; 腰椎 间盘突出症 ; 后路腰椎 间融合术 ; 椎 间孔 腰椎间融合术 ; 椎 间盘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高国勇;镇万新;刘俊良;代成甫;林二虎;刘洋【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1)004【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下后外侧入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摘除髓核、减压神经根.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平均手术出血量(7.2 ±2.1)mL,手术时间(63.7±9.2)min,未发生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神经根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4 ~ 19个月,平均(12.4±2.1)个月,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末次随访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而且该术式不需要处理后方硬膜神经根的瘢痕组织,不破坏脊柱稳定性,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总页数】3页(P290-292)【作者】高国勇;镇万新;刘俊良;代成甫;林二虎;刘洋【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张忠民;闫晓辉2.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 江源;万顺新;韩东明;易鑫明;胡贯怀3.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J], 郑国卿; 徐文停; 杜亮; 倪诚; 李卓4.经皮椎间孔镜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J], 徐小平;严小虎;潘显明5.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J], 巴昭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D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腰腿痛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可 : 直腿 抬高较术前增加 1。 5,
但 <0, 7 。 肌力 3 , 级 腰腿痛较术前减轻 , 偶尔使用 止痛药 ; : 差 手术前后无变化甚 至加重 , 需使用止痛药。
复发间隙: S3例 , 4 例 。复发类型为同间隙同侧突 出 L/ L一5 5 , 例 同间隙对侧突出3例 , 初次手术时 5例为 M D术, E 3例为
1 3 临床 评 价 : . 临床疗效评定按改 良 Manb标准, : ca 优 直
腿 抬 高 > 0 , 肢 感 觉 运 动 正 常 ,肌 力 正 常 ,腰 腿 痛 消 失 ; 7。下
统 ( D) 8例腰椎 问盘突 出症 术后原位复 发的患者 再手 ME 对 术治疗 , 疗效满意 , 现报告如下。
・
80・ l
宁夏医学杂志 2 1 9月第 3 0 0年 2卷第 9期
Nn a dJ e . i Me p  ̄i
銎
!
文章编号: 0 — 9921)9 01 0 1 1 54(000 — 80— 2 0
・经 验 交 流 ・
M D治 疗 复发 性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的体 会 E
脑脊液漏 , 由于撕裂 口小未予修补 , 局部 明胶海绵 压迫 , 严密逐层缝合 , 3d后脑脊液漏停止 。无神经损伤 、 感染 等并发症 , 手术切 口均 I 期愈合 。随访 5— 8个月 , 均 l 2 平 5个月 。按 改 良 Manb标准评价临床效 果 , 5例 , ca 优 良2例 , 1 可 例。结论 在严格 的术前影像学诊 断和熟练掌握 手术原则及技巧 的前 提下 , 用椎问盘镜治疗腰椎 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良: 直腿抬高较术前增加 3 。 但 < 0 , 0, 7 。 肌力 4级 , 偶有轻微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的治疗分析

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中外医疗2008NO.18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的治疗分析文锋鞠洋(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4)【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本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患者进行病情分析,18例患者术后均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
结果18例患者术后按Macnab 分级的标准评定:优13例,良3例,尚可2例,优良率为88.89%。
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案;术中准确定位,仔细探查,彻底减压,必要时内固定;术后充分引流,正确的恢复期指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关键。
术后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预防中药【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c )-0018-02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也有少数患者术后仍存在腰腿痛,或术后症状缓解,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甚至迁延不愈[1]。
本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18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探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71岁。
初次手术中13例行开窗髓核摘除术,3例行半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第1次手术至再手术的时间间隔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6年,平均21个月。
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的,平均17个月。
1.2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分析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初次手术定位错误3例;(2)术中椎间盘切除不彻底5例;(3)合并椎管和(或)神经根管、侧隐窝狭窄,未予彻底减压松解3例;(4)医源性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2例;(5)神经根周围粘连疤痕压迫2例;(6)其他间隙的椎间盘突出3例。
《腰椎间盘突出系列论文》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复 发性 腰椎间盘突 出症 系指原 手术节段 和部位 间盘再 突 出或手 术 节 段 对侧 间 盘 突 出. 者 无 痛 间歇 期 >6个 患
资料与方法
月川,发 率 %一 % 是腰 盘 术后 期的 其 生 为4 1 川, 椎间 手 远 8
重要并发症 对 复发性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治疗 国内外争 议 较 多。本组 总结 分析了 自20 年 1月至 2 0 2 仪巧年 1 月 采用 2
u o J) f幻 JIF 结合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治疗 同节段复发性 腰椎 n 间盘 突出症 4 例, 3 获得满意的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1 例, : 玩一 例, 加上玩j 例。推板间开窗7 玩 加上 54 乌、 Z
例, 单侧半椎板 切除 1 例 , 2 双侧 半椎 板切 除 2例 , 椎板切 全 除 2 例 。3次手 术史 的 2例 卜 手术 史的 7例 。临床表 2次 现 : 例为腰痛和一侧下 肢的根 性疼痛 5例 为腰痛 和双 侧 1 3 下肢 的疼痛 、 麻木 7例 为双下肢 的间歇 性跋 行, 例 合并有 3 大小便功 能障碍。 术前 均拍摄腰椎正侧位及 过伸、 过屈 位 x线 片 , 表现 为 不 同程度 的椎间隙狭窄 , 牵张性骨刺及 节段 性不稳征象 。行
除了 盘源性腰痛及避免了 再次复发; 其次, 椎体间融合处于
重力传导线上 , 能提供前 中柱载荷分享 , 复椎间隙 、 间孔 恢 椎 高度 , 重建脊柱 正常的生理序列 。我们 采用后路斜向置入 单
9 4%为中, 一 %或 JA评分低于术前的为差。术后3 0 2 % 4 O 、
6 1、 个 月进行 随访 , 、 2 24 以后 每年一次 , 摄腰椎 正、 位片 拍 侧 及 过伸、 过屈位片 , 了解骨融合情况
后路斜向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1 . 1 一般资料
纳入 指标 : ① 因腰椎 间盘突 出症行髓 核摘
除术 , 手术 后 症 状 缓 解 至 少半 年 以 上 , 在 手 术 节 段 的 同 侧 或
每次约 1 0 mi n , 雾化后洗脸漱 口。两组患儿均 连续 治疗 5 d 。 1 . 3 疗效 判定 1 . 4 统计学方法
计学意义。
2 结 果
成的非 卤化溴素 , 其治疗儿童咳嗽的优点在 于: ①亲脂性 高 , 可减慢药物从 脂质中 的释放 , 延长药 物抗 炎的作用 时 间; ②
・
5 2 2・
白求 恩军 医学 院 学 报 2 0 1 3年 1 2月 第 1 1卷第 6期 J o u r n a l o f B e t h u n e Mi l i t a r y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V o 1 . 1 1 . N o . 6, D e c e m b e r , 2 0 1 3
呼 吸 道 感 染 所 引 起 。 由 于上 呼 吸道 感 染 是 一 种 常 见疾 病 , 有
【 参考文献 】
[ 1 ] 吴梓梁. 小儿内科 学 [ M] . 郑州: 郑州 大学 出版社 , 2 0 0 8 : 1 6 3 9 而咳嗽 , 尤其 是慢性 咳嗽如 不及 时治疗 , 有可 能引发哮喘 。临床上传统 的治疗方 法是采用药 物对症治疗 , 包括祛痰 、 抗感染 、 平喘 、 止咳等 , 往往不能快速 有效地控制临床症 状 , 且病情的延长还有可能 导致 抗生素 的
治疗 R L D H患者 3 l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碍评分( O D I ) 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 , 椎间融合率为 9 0 . 3 %。临床效果满意率 8 7 . 1 %。结论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比较研究

了解患者 的初次手 术情 况 , 据现 有 的临床表 现 以及体 征 , 根
结合影像学检查 , 制定出符合患者情况的手术方案 。P I LF是
目前临床运用较 多的手 术方式 之一 。短节段 手术 中多采 用 全椎板切除减压 、 间融 合器 +植 骨融合 、 弓根 螺钉 内 固 椎 椎 定术 , 使术后腰椎 节段 稳定性及融合率明显提高 J 。本研 究
结果表明 , 两组 患者 的术后 J A评分 和 V S评 分均 有显 著 O A 性差异 , 有统计 学意义( 0 0 ) 具 P< .5 。 ( 上接第 18 页 ) 11 骨小梁 与抗 压力 骨 小 梁 的交 叉 部位 , 关 节 软骨 面 1—0 距 .
[ ] 王会学 , 晓健 , 5 叶 河海龙 , 两种术武治 疗复发性腰 椎间盘 突 等. 出症 的疗效 比较 [ ] 中华临床 医师杂 志 , 1 , ( ) 5 8— J. 2 1 1 2 :0 0 5
21 02年 5月 第2 4卷 下半 月 第 1 0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M o rM f ieeP o l Mt dc J un o n s epesHe h Ch
Ma . 0 2 y 2 1 Vo . 4 S 12 HM N . 0 o 1
【 临床研究 】
复 发 性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的术 式 选 择 及 疗 效 比较 研 究
进展 [ ] 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 ,1 8 : 1 6 5 2 12 ( )6 — 9 . 0 9
[ 2] 车艳 军, 陈 亮, 杨惠林 , 复发性 腰椎间盘 突出症再手术 的 等.
如年龄 、 性别 、 业 、 职 体重 等。复发性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患 者 , 由于将患者 的椎 间盘髓核摘 除以及 其余 的残存 结构退 变 ,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8) 岁 , 再 次手 术距初 次手术 时间 平均 为 ( 4 9 ∀ 2 9) 年。入选病例的标准 : 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原来 发生的节段 , 同侧或者对侧 ;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至 少有 6 个月没有 发生疼痛。突出间 隙: L 4 ~ L5 10 例 , L 5 ~ S 1 13 例 ; 初次手术方式均为椎板间开窗椎 间盘髓核摘除;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 同侧突出 14 例 , 对侧突出 5 例, 中央型突出 4 例。临床表现 为腰背痛, 患肢放射痛、 麻木、 肌肉无力、 萎缩等 , 部 分病例伴有间歇 性跛行、 性功能及大小便 障碍等。 体检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 运动 功能及腱反射异常。通过 M RI 和 ( 或 ) CT 证实椎 间盘突出, 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退变情况 ; 腰 椎动力位片检测腰椎稳定性。再次手术根据腰椎稳 定性评价、 继发椎管狭窄情况等决定采用后路椎板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 的重要方法 , 虽然 手术治 疗在 大部分 患者都 能获 得成功 , 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 , 少数病 例在经过一 段时间 的症状 缓解后 出现复 发 , 而复 发患者中的大部分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 2006 年 1 月 ~ 2008 年 10 月间采用髓核摘除、 椎间融合 等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 出症共 23 例, 取得 较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14 例 , 女 9 例, 初次手术时平均年 龄( 41 3 ∀ 9 1) 岁 , 再 次手术 时平均 年龄 ( 46 6 ∀
140
江苏医药 2010 年 1 月第 36 卷第 2 期
Jiangsu M ed J , Jan uary 2010, V ol 36, N o. 2
论著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余利鹏 金正帅 胡志毅 曹晓建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的临床结 果与预后。 方 法 23 例复发 性腰椎 间盘突出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 包括单 纯后路 椎间盘 髓核摘 除 , 或 同时行 椎弓根 螺钉内 固定植骨融合术。用 JO A 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 , 按 M acNab 标准评估术后满意度。分析腰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可能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之间的关系 。 结果 23 例术中均 发现原 手术部 位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术后随访时间 6~ 40 个月。影像学未见椎弓根螺 钉内固定 松动和断裂 情况 , 植骨均融合。 JO A 评分临床平均改善率 为 ( 80 42 ∀ 12 56) % ; 基 于 M acN ab 标准 , 19 例 ( 82 6%) 预 后优良。 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 , 应根 据腰椎 稳定性 及有无 椎管狭 窄等情况 , 选 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3685( 2010) 02 0140 03
[ 1] [ 6]
142
江苏医药 2010 年 1 月第 36 卷第 2 期
Surgical treatment of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YU L ipeng , JIN Z hengSua i , HU Zhiyi , et a l Depa rtment o f Ortho pa edics , Fir st Affilia ted Hospital , Na njing Medical U niversity , Nanjing 210029, CHIN 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s of surg ical tr eatment o f recur 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 n. Method T he r eo per atio n w as perfo rmed in 23 patients with r ecur rent lumba r disc her niation, w hich included discectomy w it h or w itho ut laminecto my decompressio n, pedicle scr ew fix ation and spinal fusio n. T he patient s w ere fo llow ed up for 6 to 40 months. JOA scor e and M acN ab cr iter ia w ere used to ev aluate the sever ity o f pain and sat isfact ion after rev ision sur ger y. Results Adhesion in different deg rees was seen in the fir st operated ar ea. T he av erag e recov ery rate after the second operat ion w as ( 80 42 ∀ 12 56) % . Ex cellent outco mes wer e noted in 19 pat ients ( 82 6% ) acco rding t o M acN ab criteria. T her e w as no loosing and disr uptio n of the internal fix ation device acco rding to t he radio log y ex amination. Conclusions A n appro pr iate sur gical metho d for t he recurr ent lumbar disc herniat io should be selected o n the basis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and the deg ree of stenosis o f the v ertebral canal. Key words! Recurr 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Jia ngsu Med J , Ja nuary 2010, 36( 2) : 140 142. ]
江苏医药 2010 年 1 月第 36 卷第 2 期
J iang su M ed J, January 2010, V ol 36, N o. 2
பைடு நூலகம்
141
减压、 髓核摘除术, 其中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 椎板 或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 13 例。 二、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 沿原手术切口适当延长 , 从正常的区 域开始, 中间向外侧方向进行操作 ; 显露病变间隙残 留椎板与瘢痕结合部及两侧的关节突; 分离硬膜外 疤痕 , 通过咬除剥离了硬膜外疤痕的椎板并部分切 除包裹硬膜的疤痕组织来获得硬膜外间隙的正常解 剖平面。轻柔推动神经根并牵向中线, 暴露椎间盘 碎片。一般来说 , 如果需要做小关节切除, 或者患者 术前即存在椎间失稳, 需同时进行后外侧或椎间融 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需行椎弓根固定者, 在 C 臂 X 线机定位下经病变节段上下椎弓根打入螺钉 , 切 除上下部分椎板 , 根据需要向侧方切除部分关节突 内壁 , 分离粘连 , 将硬膜和神经根牵开, 切除突出的 髓核组织及骨化组织 , 扩大神经根管, 松解神经根 , 安装连接杆及横连 , 横突去除骨皮质后植骨或椎间 融合笼植骨, 放置负压引流, 关闭切口。对所有患者 术中取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送病理检查, 确定其是 否为复发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后第 3 天开始做直腿 抬高练习 , 预防神经根粘连。单纯摘除髓核患者 7 d 后进行腰背部肌肉康复训练; 横突或椎间融合及内 固定患者常规卧床 3 个月后复查 , 决定能否下地活 动。 三、 评测指标 我们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 JOA 评分反映患 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评分 , 改善率= [ (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 ) / 治疗前评分 ] # 100% , 通过改善率了解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率还 可对 应 于 通 常 采 用 的 疗效 判 定 标 准 : 改 善 率 为 100% 时为治 愈, 改善率 大于 60% 为 显效, 25% ~ 60% 为有效, 小于 25% 为无效。采用 MacNab 评分 用于评估脊柱手术后的工作能力。满意度被定等级 为优、 良、 一般或差。优: 患者没有症状而且能够恢 复完全工作能力。良 : 患者具有完全工作能力 , 但是 有轻微的腰部和腿部疼痛。优良结果视为满意的结 果。一般 : 患者无正常的工作能力 , 腰部和腿部疼痛 减轻 , 但是仍然需要给予镇痛剂。差: 疼痛程度不变 或更坏, 患者需要常规给予镇痛剂。 结 果 23 例患者再次手 术, 手 术中发 现原手 术部位 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有 4 例患者 由于瘢痕粘连 严重 , 术中 硬脊膜 撕裂 , 均进 行术 中修补 , 术 后未
出现脑脊液漏。所有 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 果显示 均为椎间盘髓核组织。对 23 例患 者随访 , 随访时 间 6~ 40 个月 , 平均 20 4 个月。术前 JOA 评分为 6~ 22 分 , 平均 13 8 分 , 术后 JOA 评分为 14~ 27 分 , 平均 23 5 分 , 手术前后 JOA 评分有显 著差异 ( P < 0 05) , JOA 评分临床平均改善率为 ( 80 42 ∀ 12 56) % 。基于 M acNab 标准 , 19 例患者( 82 6% ) 预后优良。对融合病例的影像学检查, 发现植骨均 融合, 未见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情况。 讨 论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摘除术后 症状缓解 6 个月以上 , 然后出现同一节段同侧或对 侧椎间盘再次突出[ 1] , 文献报道术后复发率为 5% ~ 15% [ 2~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 复杂, 以往多认为可能与手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有 关 , 但是 F ount as 等 [ 5] 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椎间盘切 除量的多少与复发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有多种复 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 例如手术部位的渐 进性的退行性变和邻近节段的退变、 纤维环组织的 结构薄弱、 暴露于反复 持重、 反复震动环境、 吸烟。 也有报道认为, 年龄、 性别、 术前症状、 活动和工作对 有可 能 再 次 手 术 的 几 率 都 没 有 影 响 。 Cinot t i 等[ 7 ] 报道有些危险因素和同侧的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症有关 ; 我们也发现, 男性患者有明显的椎间盘退行 性变最可能发生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特别是在一 次孤立的外伤或者劳累之后 , 但是这些因素和手术 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对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 多数文献推荐手 术治疗。 Suk 等 认为再手术指征为 : 剧烈的腰腿 痛 ; 腰腿痛经过 6~ 8 周保守治疗无效; 有明显的神 经根压迫的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我们对于此类患者 在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后均采取手术治疗 , 也显示了 满意的结果。我们认为 , 对于有明显症状的复发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该彻底手术减压 , 切除残余椎间 盘。手术时从原手术部位上下的正常组织进入。必 须仔细分离 , 尤其是切除硬膜和神经根与周围粘连 的瘢痕时, 应当充分分离后再予以切除, 避免损伤硬 脊膜和神经根。尽可能彻底的摘除突出的髓核, 探 查并解除神经根管狭窄。 手术治疗必须考虑腰椎的稳定性问题, 文献报 道单纯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稳定的几率< 5% , 初次 手术后的腰椎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8] 。虽然多 数文献不支持在初次椎间盘切除时将腰椎融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