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教案资料
经方应用——桂枝加葛根汤

经方应用——桂枝加葛根汤二、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于治疗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伴见汗出恶风。
方用桂枝汤以解肌祛风,调营卫,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现代多用此方治疗感冒、头痛、眩晕、颈椎病、急性肠炎等。
临床体会:余泽润用本方加减治疗颈椎病上百例,神经根型加姜黄、木瓜、灵仙、桑枝、丝瓜络、鸡血藤;椎动脉型加黄芪、丹参、三七粉、龟版、杞果;交感型加百合、枣仁、龙牡、夜交藤等,有效率达80%以上,其中以椎动脉型效果最好。
方中葛根均用至30g以上。
案4、眩晕(颈椎病):患者,王某,男,56岁,2000年12月诊。
因阵发性旋转性眩晕,头位转动时易发或加重,伴恶心呕吐,颈部强痛不适3天,本所X光摄片示颈4、5椎体骨质增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诊见舌正常,苔白,脉缓弱。
初按痰饮眩晕,予半夏天麻白术汤合泽泻汤配西药培他定+西比灵治疗3天不效,余弟泽江说:“颈性眩晕,我常用一经验方效果颇好,可以一试”,余然其言。
其方为:粉葛,白芍,丹参,三七粉(冲),黄芪、龟版,杞果,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水煎服,3剂。
上方服2剂眩晕减轻,3剂服完眩晕止,后用本方继服3剂,诸证若失。
为巩固疗效,取本药3剂碾粉冲服,每次10g,一天3次,开水冲服。
按:颈椎病眩晕常兼项背强几几,为邪客太阳之经,致经输不利,气机升降受阻,清阳不升则眩。
余弟所用之方,实即桂枝加葛根汤之加味方。
此方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调营卫,升津舒筋;黄芪益气升阳,协助桂枝加葛根汤引领清阳上升;“无虚不作眩”,故用龟版、杞果补肾填精强督以止眩晕;三七化瘀养血,协助葛根扩张血管以改善椎动脉之供血。
诸药合用,解肌调营卫、升津舒筋、养血活血、补肾强督,故奏捷效。
后本所用此方治疗颈椎病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屡收佳效。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中医病证医案【1】感冒(聂惠民医案)郑某,女,成年。
1978年10月初诊。
患感冒三天,自服解表药如银翘丸、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未效,故求余诊。
病见发热(37.6℃),微恶风寒,身见自汗,鼻塞流涕,项背拘急,不能自如,面部自觉有拘紧感(既往患过颜面神经麻搏)。
切其脉缓而弱,舌淡红,苔薄白。
证属风邪客表,营卫不和,经输不利而致。
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舒经活络,拟桂枝加葛根汤化裁。
遂以原方加嫩桑枝10g。
进药二剂,取微汗出。
药后病去七八,继服二剂而安。
(《聂氏伤寒学》)【2】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伴下利(刘渡舟医案)刘某,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刘老辨脉浮、汗出恶风为桂枝证;项背拘急而强几几为太阳经输气血不利所致;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
大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仲景示人,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故本证当用桂枝汤。
项背强急,应加葛根。
又大便下利,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葛根能走上彻下,疏解“二阳”,切为病之所宜。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啜粥。
连服七剂,诸症皆爽然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3】风中经络,口眼斜(刘渡舟医案)张某,女,26岁。
时值炎夏,乘长途汽车返乡,面朝敝窗而坐,疾风掠面,当时殊觉凉爽,抵家却发觉左侧面部肌肉拘急不舒,口眼斜。
视其舌苔白而润,切其脉浮。
辨为风中阳明经络,正邪相引所致。
治当疏解阳明之风邪,兼以缓急解痉为法。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葛根15g,白附子6g,全蝎6g。
仅服两剂,汗出邪散而病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4】风中经络,颈项偏斜(胡天成医案)吴某,女,5岁。
1979年11月9日初诊。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增加正气,解除痉挛1,现代桂葛汤症(多正气不足)更多见,葛根汤(正气足)很少见。
2,落枕适用落枕一方面因为姿势,另一方面是受风寒(窗,空调),导致经络运行不畅。
如果有舌淡,胖大,齿痕,一动就出汗等正气不足的特点,本方效果特别好。
【医案】每年都要落枕多次,每次针灸推拿见效,但不注意又很容易落枕,老中医让他每次发作时喝三副,服了二次,断根。
罗博士生活中也遇到好多案例。
3,没有落枕,就是脖子吹到风发紧也适用;4,劲椎病,颈椎增生可用(如果不出汗,可加点麻黄)颈椎和骨头问题虽然本方不能直接解决,但引起的周边组织水肿和淤血可用本方,改善周围气血凝滞。
5,其他部位特别上半身如吹海风引起的脸抽(正气不足,风寒进入,一则寒凝痉挛,二则经络津液不足,所以脸抽),甚至口眼歪斜。
本方一边散风寒,一边补津滋阴(白芍)学习葛根辛凉,甘,解肌退热,透疹,生津1,外感发热,肩背肌肉发紧,常用2,热病口渴,可用3,有些腹泻也可用(太阳阳明合症),透热下利医案一人得伤寒,背强(发硬,痉挛),汗出(重要指征),恶风(见怕风必有表证外邪)。
医生错用葛根汤(无汗,表实才可用),二剂病如旧,汗更多。
许诊后,认为是桂枝加葛根汤证,病人服方后,微汗而解。
【辩证】受了风寒有两种可能:1,正气比较足,身体强壮,奋力抗击,产生高热,无汗,此时麻黄汤对症2,正气不足,(一动就)出汗,表虚,营卫不和,用桂枝汤症。
葛根汤1,组方:汉制的一两=15克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2,煎服温服,覆取微似汗,其他禁忌如桂枝法3,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4,注意经常被用错,看到肩背僵硬就用葛根汤,就像今天的医案,忽略了“无汗,治表实症”的特点,如果出汗,表虚症不可用。
桂枝加葛根汤1,组方:桂枝汤+葛根罗博士常用剂量:葛根(30克多于桂枝一倍)桂枝去皮(15克)芍药(15克)生姜三两甘草9克大枣十二枚2,煎服不用全部服完,小杯喝,喝完喝粥不出汗再喝,其他同桂枝法禁忌,喝到出微汗就停,一般一副就见效。
经典经方医案分享: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经典经方医案分享: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方歌】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反汗濡,解肌祛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所致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
但有汗出恶风,是素体血虚。
所以用桂枝汤减桂枝和白芍的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
【方证要点】1. 太阳柔痉证: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肌肉强急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项背拘急不利、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2. 常用于感冒、项背部神经痛、头项僵痛、肩酸痛、落枕、颈椎病、睑下垂、痢疾初起、猩红热、胃痛、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僵人综合征等属于营卫不和,但经脉郁滞较突出者。
3. “”的“”所指的病位在人身后背至头。
所指的动作如麻雀啄食,边啄食,边抬头望望四周,连啄连望,其头颈俯仰之象,恰似其症。
4.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以防恋邪伤正。
【类似方证鉴别】1. 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两者都是太阳经输不利,但桂枝加葛根汤证是表虚证,葛根汤是表实证,其区别在于一汗出恶风,一无汗恶风。
2. 桂枝加葛根汤与栝楼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是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所致津液运行不畅,而见脉浮;栝楼桂枝汤是邪阻经脉营卫运行不利及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而见脉沉迟。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一、项背拘急刘渡舟医案:刘某菜,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l0克,大枣12枚。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配方】桂枝6g(2两,去皮)、芍药6g(2两)、甘草6g(2两,炙)、生姜9g(3两,切)、大枣12枚《江枚,,擘)、葛根12g (两)。
【桂枝加葛根汤用法】
水煎二次分服,覆盖簿棉被使之微微出些小汗,但不需喝粥,其他调养方法与桂枝汤相同。
【桂枝加葛根汤使用标准】
若具备桂枝汤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而兼见以下各症之一者均可用之。
1.项背强痛不舒。
2.麻疹初期,疹初见而未齐者。
3.痢疾初期,或胃肠病者。
【按语】
此方中桂枝汤的剂量不可不察,周禹载云:“汗出恶风项背强,全是桂枝证,所兼阳明者,不过几几一证耳,乃加阳明经药而专重葛根,反减去原汤分两者,不可不知也。
”再者葛根汤也有“项背强几几”之症,乃知葛根为治疗项背强痛的专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葛根有扩张冠状动脉、脑动脉,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流量的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颈项痛有较好的疗效,因此临证中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本文摘自《经方使用标准》。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主治】太阳病中风,项背强几几。
【加减】无汗、脉浮紧者加麻黄。
【禁忌】1.口干、口苦、喜冷、思饮者,忌之。
2. 表实无汗者,忌之。
【类方】1.葛根汤:同为治项背强几几之方。
不同者,葛根汤治太阳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者。
2.瓜蒌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证之项背强几几。
不同者,瓜蒌桂枝汤证兼阴虚,故有口干、口渴、脉沉等津液亏损症状。
【桂枝加葛根汤临床运用】1.感冒、肩凝、项背部神经痛、痢疾初起、麻疹、猩红热。
2.落枕。
3. 胃痛。
劳累或进食生冷则痛剧,喜温按,舌淡,脉弦细。
4.中毒性痢疾。
脓血便10〜20次/日,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腻。
2. 僵人综合征。
症见头项强直,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全身汗出。
6.面肌瞤动。
兼自汗、恶风,舌淡红,脉弦。
7.项背拘急。
伴自汗恶风,便溏后重,舌苔白润。
【桂枝加葛根汤浅议】此调和营卫、解肌升津之方也,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使用目标。
项背强几几,即颈项强急不舒、顾盼俯仰不自如之谓。
为风寒侵袭,经脉不通,津液不能上达,筋肉失养所致。
故用桂枝汤解外,加葛根升达津液。
葛根一药,既有解肌驱邪、宣通经络之力,复有生津濡筋、升液止渴之功,《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是以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解肌用量宜大,通常为30〜60克。
颈椎骨质增生,落枕多有此症,若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余常以本方治之。
体弱者,加当归、黄芪;瘀滞者,加王不留行、姜黄,多能消除或缓减症状。
大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阳合病,即既有麻黄汤证,又见下利,为表邪及里,故用葛根汤解表和里。
【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

【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经方使用手册】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经典的太阳病方,传统的调和营卫、解肌升清方,具有止汗、松项背、利头目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改善头面部供血,解除颈背部肌肉痉挛等。
适用于以头项强痛、自汗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桂枝五两,生姜八两,甘草二两(炙),葛根八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覆取汗。
(《外台秘要》)注:《伤寒论》本方与葛根汤相同,宋代林亿等认为有误,应该是桂枝汤加葛根。
(此方录自《外台秘要》卷第十四)【经典方证】太阳病,项背强 ,反汗出恶风者。
(14)疗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项痛急。
(《外台秘要》)【推荐处方】葛根40g,桂枝2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40g 或干姜10g,红枣20g。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避风寒。
【方证提要】汗出、恶风、身体痛、头项强痛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或消瘦的中老年人居多,面色苍白或黄黯,憔悴,缺乏光泽;舌淡红或黯紫,或黯红而不鲜活;脉浮弱,轻取即得,但按之无力,常有心悸,腹主动脉搏动感明显;常有头晕头痛,或头项腰背拘急无力,或手足抽搐或震颤,或思维迟钝、言语謇涩,或失眠多梦,或健忘,或烦躁,或口眼歪斜,或视物模糊,或耳鸣耳聋等。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头痛头昏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脑梗死、脑供血不足、失眠等。
(2)以项背部拘急感为表现的疾病,如颈椎病、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腰椎病等;亦用于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B)。
附录:本书循证医学证据强度标准【加减与合方】(1)消瘦不明显,或皮肤松弛而下肢浮肿者,可去甘草,加黄芪30g。
(2)肤色黄黯、皮肤粗黑者,加麻黄5g。
(3)头痛、头晕者,加川芎15g。
(4)便秘苔厚,加大黄5~10g。
【注意事项】此方服后可能出现牙痛、虚弱感、饥饿感、头面部发热感、便秘等,只要原有症状改善,不必改方,减少服用量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古朴经方医案之二十五=====桂枝加葛根附子汤治疗感冒
这是一个难得的典型病案!
时间:2012年9日
人物:孩子小姨
内容:晚6时许,老婆与小姨子通电话,言及感冒,浑身酸痛,后背僵硬,一天多时间。
起因:上午坐在阳台晒太阳,进屋觉冷,遂发上证!有意服中药。
拿过电话,仔细询问,除前所诉,重点问之:发热汗出!答:一直没有发热,汗出不止,不敢开窗户。
问毕,言于老婆,一剂药喝一次即好!老婆甚疑,劝我不要吹牛。
不过看我给女儿治疗感冒,还是响当当的,同意开一服药,并嘱妹妹身体不好,千万别吃错药!
处方:手机短信发方====葛根20桂枝10芍药10炙甘草10生姜15附子5 大枣4个。
又拨电话:生姜不必精确,五六片即可,大枣掰开,以水4茶缸,煎煮一茶缸多,分三次服。
结果:晚9点多,问已服一次,准备睡觉。
10日早8点多问,已无汗,身痛轻,背舒展。
告之,剩下药,分二次服
尽。
此案,不是一剂知,二是一次已。
叹古人之智慧,中医之伟大,中药之神奇!
思考:
1、有是证用是方。
这个病案,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麻黄汤或者葛根汤。
再仔细询问,有汗,当然是桂枝汤,加上后背僵硬,桂枝加葛根汤无疑。
考虑小姨子素来有病,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体质阴性,故加附子。
此方实际是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2、伤寒论条文之严谨。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这里仅强调了项背和汗出以及恶风,三个条件,而没有说发热,可见发热不是桂枝汤,乃至麻黄汤的必要条件(麻黄汤===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即便前面的太阳病(所谓太阳病提纲====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没有把发热列为必要条件。
所以,太阳病不一定都发热。
3、与少阴病之区别。
少阴病有两个主要的方子,一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倒是也有发热的可能,但是少阴病不会全身痛,以及项背僵硬,只会有阴性表现,比如但欲寐,没有精神,比较安静。
所以判断太阳病还是少阴病不能以发热与否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