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修定版

合集下载

2023年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版

2023年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版

2023年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版公司监督管理(2023年9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7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23年12月26日、2023年12月20日、2023年10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次委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转让和发行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上市公众公司(以下简称公众公司)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其股票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股票向特定对象发行或者转让导致股东累计超过二百人;(二)股票公开转让。

第三条公众公司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做到股权明晰,合法规范经营,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四条公众公司公开转让股票应当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转系统)进行,公开转让的公众公司股票应当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集中登记存管。

第五条公众公司可以依法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

公众公司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证券品种,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第六条为公司出具专项文件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勤勉尽责、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审慎核查义务,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发表专业意见,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接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管。

第二章公司治理第七条公众公司应当依法制定公司章程。

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应当符合《公司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公众公司应当建立兼顾公司特点和公司治理机制基本要求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明晰职责和议事规则。

第-三讲----公司治理基本理论(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三讲----公司治理基本理论(ppt文档可编辑修改)

论的开山之作以来,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的观点成为公司治理理论的
主流,因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便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在20世纪
80年代美国兴起的公司之间“恶意收购”的浪潮对传统的“股东利益
至上”的逻辑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开始关注公司的雇员等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由此,"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观点逐渐兴起。时至今日,两

公司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776年,当时亚当斯密在其
《国富论》中提出了关于股份公司中由于经营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不一致而可能产生的代理问题,“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
为他人打算,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
股份公司董事们监事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
问题,不但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破坏。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二)对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评价

相比于“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可以降低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虽然他们没有用到“公司治理”这一词,但是,他们认为所有权和
控制权的分离在美国已经特别的明显,这可能会导致管理者对公司进
行掠夺。由此,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公司的所有者应该如何实施对经
营者的激励和监督的问题,公司治理研究的序幕正式拉开。

公司治理的理论流派根据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这类理论流派经历了从古典管
理理论到委托代理理论再到现代管家理论的转变,而另一类则是以利
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的,这类便是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公司治理的两种视角

公司治理基本规则讲义

公司治理基本规则讲义

公司治理基本规则讲义公司治理基本规则讲义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与重要性公司治理是指公司内部和外部各方合作的一系列机制,旨在确保公司平稳运营、合规经营并保护股东权益。

公司治理的良好运作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定义与原则公司治理是一套关于权力分配、决策、监督和控制机制的原则和规则,强调公平、透明、权利平等、责任追求和公司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第二章企业治理结构2.1 董事会2.1.1 定义与职责: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战略、监督执行和核查绩效。

2.1.2 董事会成员:(1)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和专业能力,独立董事与公司关键利益相关方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2)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

2.1.3 董事会议事规则:(1)董事会会议应定期召开,讨论决策事项,记录决议并追踪执行情况。

(2)会议应当遵循决策的公正、合规和有效原则,相关文件与资料需要提前分发给董事。

2.2 高级管理团队2.2.1 定义与职责:高级管理团队是董事会直接汇报的管理层,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具体决策。

2.2.2 任命与绩效评估:高级管理团队成员的任命应当根据其能力和经验,进行绩效评估并与公司长期利益挂钩。

第三章公司治理机制3.1 内控制度3.1.1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公司建立的一系列机制,旨在合规、防范风险、保护公司利益。

3.1.2 内部控制制度组成:(1)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机制。

(2)内部审计:独立评估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

(3)合规管理:建立合规政策和流程,确保公司遵守法律法规。

3.2 薪酬与绩效考核3.2.1 薪酬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高绩效员工,提高公司绩效。

3.2.2 绩效考核: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定期评估,激励优秀员工,提高整体绩效。

3.3 股东权益保护3.3.1 普通股东权益:股东拥有公司的财产和收益,并享有表决权、知情权和财产分配权。

公司治理课件 第二章

公司治理课件 第二章


这种模式也可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 控制,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 其缺点是很明显的,即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大 量资金从家族那里是难以得到满足的。而在保持 家族控制的情况下,资金必然大量来自借款,从 而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 。
2012-6-18
2012-6-18
10
《公司治理学》
(二)公司治理的架构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构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 博弈均衡路径。 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外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市场 的竞争压迫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 公司的外部治理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 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
2012-6-18
11
表2-1 委托人代理人划分表
代理人的行动、类型或信号
防盗措施 饮酒、吸烟 耕作努力 工作努力 工作努力 经营决策 项目风险 房屋修缮 房屋维护 是否真正代表选民利益
委托人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 地主 股东 经理 员工 债权人 住户 房东 选民
代理人
投保人 投保人 佃农 经理 员工 经理 债务人 房东 住户 议员或代表
2012-6-18 5
《公司治理学》
4. 公司当事人博弈行为构成关键的公司治理微观行为基础,
这一微观基础的表征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 5. 设计一套机制来保证投资者能够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信息。 6. 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之间的双向关系对公司治理的调节问 题,使公司治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2012-6-18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础理论与模式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础理论与模式
◦ 机构股东持股比例日益上升 ◦ 强化非执行董事的监控权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2 日德模式 产生背景
◦ 法人融资
特点:资产负债率高,法人股主导地位 问题:金融机构管制松 、证券市场限制严、信
息披露不严格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2日德模式 主要特征和表现
◦ 商业银行是主要股东 ◦ 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 ◦ 内部治理结构特征:双重董事会
◦ 美英模式与大陆模式 ◦ 市场导向型与网络导向型
现代流行划分
◦ 美英模式 ◦ 德日模式 ◦ 东亚家族模式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1英美模式 产生背景
◦ 分散化股权融资
特点:股权资本主导、股权分散 问题:股权分散,搭便车现象严重
小猪

不按

5,1
大 猪

9,-1

4,4 0,0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019, 2000亿港元 2019年3月29日晚,惊人新闻 3月30日,新鸿基地产股价一路下跌,
收于96.5港元,大幅下挫13.14%
第三节 公司治理模式的未来趋势
公司治理模式演化的趋势 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 董事会结构 信息披露 机构投资者 法律的趋同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3东亚家族治理模式 产生背景
◦ 儒家文化 ◦ 华人
主要特征
◦ 家族成员控制了企业主要的股权和经营管理权 ◦ 公司决策家长化 ◦ 血缘与股权双重激励与约束 ◦ 企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突出 ◦ 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督较弱
第二节 公司治理模式
2.3东亚家族治理模式 有效性
坦白
囚徒B
抵赖
A

第二章 理论基础(公司治理学课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公司治理学课件)

1、不完全契约的含义
完备契约
不完备契约
准确地描述了与交易有关的 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 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利 和责任 短期契约,权利与义务几乎 同时兑现 事后成本低,事前成本高 例:煤矿企业与发电厂供货 合同
不能准确地描述与交易有关的 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 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的权利和责 任 长期契约,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存在着时间差 • 事前成本低,事后成本高 • 例:劳动合同
第2章 公司治理学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的契约性质与公司治理
2.2 资产专用性与公司治理
2.3 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
Ø 教学目的 1、了解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的关系; 2、掌握资产专用性与治理结构的本质; 3、了解物质资产所有权; 4、了解最优所有权安排。
学习提示
Ø基本概念
交易费用 不完全契约 资产专用性 治理结构 企业所有权
2、不完全契约的成因
原因
签约时
结果
未来的不确定性 人的有限理性 交易成本
难以预测未来—— 难以描述状态—— 难以界定实态—— 法庭难以证实—— 执行成本太高
当事人宁愿在签约 时留下 “漏 洞” ,日后逐渐 弥补,也不愿意事 前浪费太多的时 间。
案例2-1 百事可乐和四川可乐
• 1993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下属的 四川广播电视实业开发公司与美国百事可乐国际集团( 百事可乐)合作,组建成立了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 司(四川百事)。1994年1月,四川百事正式成立。
• 说企业是契约只是揭示了企业与市场的共性,并 没有指出企业的特性。就契约本身而言,企业与 市场的区别主要在于契约的完备性程度( completeness)不同。
• 尽管绝对完备的契约几乎没有,但相对而言,市 场可以说是一种完备的契约,而企业则是一种不 完备的契约(an incomplete contract)。

公司治理-2

公司治理-2


·员工

……


18
企业制度产权分析工作表
企业类型
单人业主企业
产权组合特征
企业内部成本 报酬分配方式
分配方式对相 对企业决策者相 关人员的激励 关行为的作用
相应的 制度安排
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完全分散 的公众公司
股权比较集中 的公众公司
一股独大 的“公众”公

………
国有国营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2021/2/7
16
●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平乔维奇,1990)
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
问题
1. 产权组合以及由此而来的企业内部成本和报 酬的分配方式;
2. 产权组合以及由此产生的激励结构及其对决 策者行为的作用;
3. 推导出企业应采取的行为并验证其正确性。
2021/2/7
17
企业制度产权分析的过程(实证分析)
§2 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
2.1 制度与治理:概念诠释 2.2 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2.3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2.4决策机制与公司治理 2.5 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
2021/2/7
1
2.1 制度与治理
■制度(Institutions)
- 既已形成的、作为有组织社会的一项要素的秩序、 原则、法律或惯例。………Webster’s Dictionary
2021/2/7
6
观点
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规则不可能 是相同的
不同组织的治理安排应该是有差 异的
有效的治理结构应该是权变的
2021/2/7
7
2.2 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产权的定义 产权的性质 产权的类型 产权的作用 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 改善治理的产权安排 实证研究: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公司治理理论》PPT课件

《公司治理理论》PPT课件
公司治理理论
1.委托—代理理论 2.基础知识与理论溯源 3.股东治理理论 4.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编辑版ppt
1
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
• 从腐败谈起
• 腐败: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 从古到今,腐败没有停止 • 政治腐败
• 贿赂,政治献金
• 商业腐败
• 如安然事件
• 学术腐败
编辑版ppt
2
政府首脑 Mohamed Suharto Ferdinand Marcos Mobutu Sese Seko Sani Abacha
编辑版ppt
10
行为难以观察的根源
• 结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既有代理人的主观努力(行 为)的影响,也有不受其控制的外生因素的作用;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Y=a+s: • Y是结果(如产量),a是代理人的选择,s是外生变量。
编辑版ppt
11
政府官员的激励
• 多个委托人 • 多项任务 • 业绩难以度量,投入也不容易度量 • 所以,政府官员难以激励,只能以监督为主 • 但监督是不完全的,是有成本的
长的制度环境
编辑版ppt
27
4.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
• 主要内容
• 否认“股东利益至上”,否定了“公司是由持有该公司 普通股的个人和机构拥有”的传统概念;
• 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利益相关者所组成,股东 只是其中的一员,经理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
• 公司并不是由股东主导的“分享民主”的企业组织制度, 其本质上是一种受产品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股东的利 益并非靠表决权保护,而是要依赖于股票市场、产品市 场和经理市场的保护。
被指控贪污资金 150-350 亿美元 50-100 亿 50 亿 20-50 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即包括科层内部也涉及公司与市场之间的 一系列制度安排。公司利益相关人共同博弈形成一般意 义上的公司治理,公司的利益相关人既是公司治理的主 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司利益相关者所处的信 息状态不同,信息优势者可能利用优势信息为自己争得 更多的好处,因此,公司治理的客体应该是公司当事人 中的信息优势者(经营者包括执行董事、经理人员)。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的优势者是代理人, 信息的弱势方是委托人。
第二章 公司治理: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 关键词
第一节 第二节 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第三节
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权力指数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 帕玛拉特VS安然: 欧美模式的失败?
第二章 公司治理: 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1.了解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的关系;
二、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 界
(一)交易纬度差异和专用性资产 (二)公司的治理边界
(一)交易纬度差异和专用性资产


不同交易的主要表现纬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 性和交易次数。 在不同交易的三个主要纬度上,资产专用性是最主 要的。从最广泛的交易角度来推演公司治理的边界, 其内在逻辑也取决于资产专用性。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从会计的角度看,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 一会计方程式背后涉及方方面面的当事人,具体包括: (一)股东、债权人、经营者、雇员 股东是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依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股东是公司的 终极所有者; 债权人以自己的债权向债务人要求求偿权; 债权人对公司拥有监 督权,并在特殊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如破产清算。 经营者和雇员都是公司的员工,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在公司治理安 排中,要考虑经营者和雇员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及监督权和管理 权。
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都是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企业内安 排(科层结构)构成公司的内部治理;而企业外主要由市场力量 (市场契约) 推动而做出的安排构成公司的外部治理。 公司治理是公司当事人以各自在公司中形成的专用性资 产为依据,相互博弈而形成的一种妥协均衡体系。这一体系 大体包括: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公司治理边界与范围、 公司治理机制与功能、公司治理结构和形式等。 公司内部的科层主要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而公司外 部市场与公司之间则主要表现为契约关系。
(一)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



公司的实际活动往往是超越法人边界的。公司自 身的行为往往是忽视法人边界的。 在集团公司治理的实践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子 公司的法人边界作为其治理边界是不能反映公司 的实际权责关系的。 在这些情况下,公司治理的边界就需要扩大。 西方国家的这些实践表明,公司治理不应再局限 于公司法人的自主权和公司的边界之内。在许多 情况下,公司治理的边界大于公司的法人边界。

(二)公司治理的架构




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构 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 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外在市场和坏境的倒逼机制,市 场的竞争压力迫使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 公司的外部治理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 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 公司治理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之中,不同的文化创造了不同 的商业规则和商业文明。
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
股份公司是由各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一个契约网, 公司的持续发展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维护密切相关, 而各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取向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 产生公司治理问题(并非为单一的股东利益问题), 主要包括: 1.股东需要一种机制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 2.一个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或股东团伙可能会完全有效 地监督经营者,但是他们的权利也必须受到制约,以 防止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他们)做出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 不公平行为。 3.“有限责任”对股东来说是一个优势,保护债权人的 利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公司治理边界就是指,公司利益相关者(当事人)在公司 中专用性资产的纬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在公司中利益 相关者(当事人)所形成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公司
竞供 争应 者商
雇 员
股东 (董事会)
经营者
债 权 人
社政 区府
图2-2 公司的当事人关系图
三、公司治理边界的主要类型
(一)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 (二)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 (三)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二)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 供应商对公司治理的关心更多地考虑他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特定 产品的专用设备、专门的技术工人和培训)的转换成本; 客户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公司的社会资本,决定了公司 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社区一方面受企业外部经济的影响(如污染、水、土地),另一方 面又享受税收和就业岗位;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在日本和德国企业里,负债率高,法人交叉持股, 股权相对集中;银行、供应商、客户和职工都积 极通过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参与公司治理事 务,发挥监督作用。这些银行和主要的法人股东 所组成的力量被称为“内部人集团”。 日本、德国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主银行制度:银 行是最大的债权人和主要股东(或拥有代理投票 权);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资本关 系和贸易关系所构成的一种内在机制对经营者的 监控和制约被称为内部治理模式。 银行的相机性治理机制。
归类
隐藏行动道 德风险
廉洁奉公或贪污腐化
是否努力办案
公民
原告/被告
政府官员
代理律师
表2-1 委托人代理人划分表--续
市场需求/投资决策 项目风险/投资决策 市场需求/销售策略 任务的难易/工作努力 赢的概率/办案努力 健康状况 工作技能 产品质量 项目风险 工作技能/教育水平 产品质量/质量保证期 需求强度/价格歧视 盈利率/负债率、内部股票持有比例 健康状况/赔偿办法 股东 债权人 企业经理 雇主 原告/被告 保险公司 雇主 买者 债权人 雇主 买者 垄断者 投资者 保险公司 经理 债务人 销售人员 雇员 代理律师 投保人 雇员 卖者 债务人 雇员 卖者 消费者 经理 投保人 信号传递和信 号甄别 逆向选择 隐藏信息道德 风险
(3)英国和这样,公众公司控制 权就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外部市场体系健全,金融市场发 达,企业负债率低,资本市场活跃;在这样的情况下,外 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 自然相当发达。 公开的流动性很强的股票市场、健全的经理市场等对持股 企业有直接影响。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外部治理模式”, 也被称为“外部人系统”。
(二)公司的治理边界
不同专用性资产的补偿,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有先后顺 序,这可根据状态依存所有权的理念做出一般界定。如 下所示: 设I为公司的总收入,且0≦I≦P , P为公司最大可能的 收入; wi为应该支付的各类合同工资,其中w1为支付员 工的工资, w2为支付给经理人员的工资;r为应该支付给 债权人的本金加利息;∏为股东所追求的满意利润;t为 公司上缴的税费。根据目前各国法律等正式的制度安排, 上述不同的当事人索取权的分布为:员工﹥债权人﹥股 东﹥政府。 分为:四种情况。 I﹤ w1; I﹤ w1+ w2; w1+ w2 ﹤ I﹤ w1+ w2 +r; w1+ w2 +r﹤ I ﹤ w1+ w2 +r+ ∏
【网络链接2-1】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革命性变革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开始轰轰烈烈的第二波改革 大潮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其意义不下于中国的深度改革。 从1992年年前年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国几家最著名 大公司的董事会先后解雇了六名声名显赫的超级总裁。他 们分别是,美国IBM总裁约翰•爱克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总裁罗伯特•斯但颇尔、美国捷达总裁杰姆斯•罗宾孙、西 屋公司总裁保尔•莱格和康柏电脑总裁若德•凯宁。在短短 的一年多时间里,六位巨星级总裁被炒鱿鱼,这在美国历 史还是第一次。究其原因,就是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革命 性变革。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推动公 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
2.公司治理模式的类型 (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3)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
(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也可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 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 优点:决策迅捷. 其缺点是很明显的,资金瓶颈问题:即企业发展过程中需 要的大量资金从家族那里是难以得到满足的。而在保持 家族控制的情况下,资金必然大量来自借款,从而使企 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 ;易导致高负债率。 主要经营者为家族成员,选才范围有限。 家长式管理.
2.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和当事人,以及公司的不同当事人 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地位; 3.理解专用性资产与公司治理边界之间的关系,掌握公司边界、 公司治理边界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4.熟悉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 5.明确一股一票和投票多数制度,掌握权力指数的应用。

关键词
科层和契约 公司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机制
第一节
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 二、公司治理涉及的问题 三、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
四、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公司科层和市场契约
股 东 (会)
要素市场
劳动力 供应商 …… 批发商 消费者/客户 ……
外部债权人
董事会
产品市场
经理层
金融市场
员 工 ……
投资者 ……
图2-1 公司科层与市场契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