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

合集下载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1. De Ronchi D, et al.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4(4):266-73.
66/42
PSCI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躯体功 效下降
社会功效 受损/下降
心理健 康受损
PSCI
残疾
工作能 力下降
PSCI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应给予足够重视
卒中后认知障卒碍中管后理认专家知共障识碍解管读理教授共识
7/42
PSCI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 预热点



Hachinski教授在年”世界 卒中日宣言”提出,卒中后 痴呆是卒中医疗不可或缺一 部分1
年国际卒中会议提出了 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 预策略进行整合理念1
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 (ASA)联合公布了《成人卒 中康复指南》,提议全部 卒中患者出院前进行认知 障碍筛查(1级推荐)2
长沙:卒中后3 个月发病率 a4f1te.r8s%troke
重庆:卒中后 3个月发病率 37.1%
韩国: 卒中后3个月发 病率69.8%
中国香港:卒 中后3个月发病 率21.8%
加勒比: 卒中后5年发病 率为58.9%
卒中后认1知. A障l-Q碍a管zza理z 专NK家, 共et 识al.解Ne读uropsychiatr Dis Treat. Sep 9;10:1677-91. 2.Sun JH, et al. Ann Transl Med. Aug;2(8):80.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1.Shaik MA, et al. J Am Med Dir Assoc. Apr 1;17(4):343-7.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ppt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ppt
注:美国国立神经疾病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学会
-
8
PSCI药物治疗
❖ 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 抗剂:
❖ 包括:美金刚(20mg/d;Ⅱa,B) 动物实 验证实能减轻卒中后神经损伤、促进运动及 感觉功能的恢复、延缓认知功能能下降
-
9
PSCI药物治疗
❖ 抗抑郁药物:舍曲林(50mg/d) ❖ 有效提高卒中患者的执行能力 ❖ 可能机制:促进血管及神经发生、调节胆碱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
❖ 概念:脑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的达到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的一种综合征。
❖ 包括: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PSCIND)、卒中后痴 呆(PSD)
-
1
PSCI流行病学
❖ PSD患病率:卒中:非卒中=10:1; ❖ 中国卒中人群中:PSCI发病率80.97%,高于国外,
❖ 卒中数目(既往卒中史、多发性梗死灶); ❖ 卒中并发症(失禁、早期癫痫发作、缺氧缺血性发作、低血
压; ❖ 下肢瘫痪及步态。
-
4
PSCI治疗原则
-
5
PSCI危险因素及预防
❖ 一、不可干预因素:
❖ 1.人口学因素:种族、年龄、性别、低教育水平、低社会支持、未婚等 ❖ 2.遗传学因素:APOES4基因、Notch3基因突变等
-
13
PSCI中医认识
❖ PSCI中医归属于“健忘”“善忘”“呆病”“文痴”等范畴
❖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本草备要•辛 夷》:人之记性,皆在于脑。小 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 健忘者,脑渐空也”。可见健忘,病位在脑,与五脏关系密 切,尤其是心、肾、脾。其发病大多是因脏腑虚损,气血阴 精不足,亦可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出现坏死性损害,使得病人在身体上和认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1. 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定义认知障碍是指正常人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智力发展缺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缓慢、判断能力减弱等症状的总称。

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

两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共同出现。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抑郁症状使得大脑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和足够的运动。

而认知障碍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认知障碍的表现使得患者感到自卑和无能,并且社交能力的降低进一步使得患者产生负担,形成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损害。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学病史等。

年龄是促成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固定化思维和灵活性逊于年轻人。

因此,在血管疾病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方面,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

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思维和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上,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患病率表现风格的区别。

医学病史包括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程度。

医学病史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诊疗,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机率。

在预防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方面,首先应该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症治疗。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在中风或脑损伤后出现的认知障碍现象,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能力减弱、空间感知障碍等。

该疾病常常给患者、家庭、医生等带来很大困扰,因此早期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1. DSM-5标准DSM-5是美国心理学协会所发布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和障碍的诊断标准。

其中,DSM-5认知功能障碍分类下包括三种类型:轻度认知障碍、神经性痴呆和无特定类型的痴呆症。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以被归为其中的一类。

DSM-5对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阵发性遗忘一些重要的信息;- 难以完成复杂的生活日常活动;- 在社交或工作场合中经常遇到记忆或信息处理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标准必须同时存在,才能被认为是轻度认知障碍。

对于神经性痴呆或无特定类型的痴呆症的诊断标准,则需要更加复杂。

一般来说,这两种类型的疾病需要确诊的可能性较大是在年迈阶段(>65岁)。

2. Hachinski缺血指数Hachinski缺血指数是一种诊断痴呆症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

它需要计算一个得分表,包括了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 受访者是否经常出现头痛、失眠等不适;- 人格变化,如情绪波动性变化等;- 集中注意力障碍;- 记忆力受损;- 一些行为举动,如疑虑过度等。

通过统计得分得到的结果,可以对患者进行判断,判断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程度,进而采取更精准的辅助检查。

3. MMSE量表MMSE是指“迷你精神状态测试量表”。

它是一种用于歧管和基层医疗机构中确定痴呆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短期测评方法。

MMSE包括多个不同方面的问题,例如:记忆能力、注意力、时空定向力等。

与其他测评工具不同,MMSE更加思考的是能否在短时间内综合分析患者的不同方面,从而评估其整体能力水平。

总之,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仅仅是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诊断方法,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完全准确识别。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NHP : 诺丁汉健康问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包括两部分:第1部分为6个分冒表,包括精力、疼痛、情绪反 应、睡眠、社交隔离和躯体活动;第2部分为7个条目,包括职业、性生活、家务、嗜好、社会交往、闲暇和亲属关系
罗红波, 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10):528-531.
卒中后认知障碍 成为当前国际卒中研究和干预的热点
2015年
2016年
2016年
Hachinski教授在2015年的 “世界卒中日宣言”提出,
“卒中后痴呆是卒中医疗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的国际卒中会议提出
“需将认知障碍和卒中干 预策略进行整合的理念”
2016年5月,美国心脏协会 (AHA)联合美国卒中协会 (ASA)联合发布了《成人卒 中康复指南》,建议
Percentage change from 1990 to 2010
46 511
61 307
70 316 52 770
31.8% 19.4% –37.7% 13.5%
Communicable, maternal, neonatal, and nutritional
disorder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15 859
26 560
23 295
32 647
21 513
13 156 46.9% –11.2% –52.7% –17.0%
43 062
34 540 22.9% 39.2% –32.1% 30.0%
Injuries
4092 5365
5741 5073 31.1% 9.2% –16.3% 24.0%
• 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前三位: ➢ 肿瘤增长率38%,8百万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日益成为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临床关注的重点。

PSCI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本文旨在通过专家共识的形式,总结国内外关于PSCI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管理策略。

共识内容涵盖了PSCI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诊断评估方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为PSCI患者的全面管理和康复提供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促进PSCI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临床医师对PSCI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PSCI的管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指卒中后出现的各种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

PSCI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其发生率在卒中后患者中相当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在流行病学方面,PSCI的确切发生率因研究方法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体来说,大约有一半的卒中患者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认知障碍。

PSCI的发生率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严重程度以及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表现方面,PSCI的症状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常见的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障碍和视空间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职业能力,还可能导致其家庭和社会角色的改变。

因此,对于卒中后患者,及时评估其认知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专业的认知评估工具,可以及早发现PSCI,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脑卒中手术后如何预防认知障碍

脑卒中手术后如何预防认知障碍

脑卒中手术后如何预防认知障碍脑卒中,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还可能在手术后引发认知障碍这一棘手的问题。

认知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因此,预防脑卒中手术后的认知障碍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认知障碍。

简单来说,认知障碍就是指在记忆、思考、理解、判断、计算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表达困难等症状。

那么,为什么脑卒中手术后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呢?这主要与脑卒中本身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有关。

手术虽然能够挽救生命、缓解病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大脑的组织和神经功能产生影响。

此外,术后的炎症反应、脑部血液循环的改变、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

为了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康复训练应该尽早开始,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物理治疗主要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运动功能,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

作业治疗则着重于训练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洗漱、做饭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言语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认知障碍也起着重要作用。

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大脑有益,可以适当多吃。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高糖食品,以免加重血管负担。

睡眠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

患者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如果存在睡眠障碍,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或药物治疗来改善睡眠质量。

心理调节同样关键。

脑卒中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和生活的不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01 Chapter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率流行病学发病率与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根据测试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可对认知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神经心理学测试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对患者的记忆、思维、注意、执行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与评估方法02 Chapter神经元死亡神经元变性神经退行性病变血管因素与认知功能血管损伤卒中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影响血液供应,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血管狭窄卒中后,血管可能发生狭窄,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卒中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即体内活性氧类物质增多,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从而影响认知功能。

代谢异常卒中可能导致代谢异常,如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可能进一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其他可能的机制VS03 Chapter药物治疗030201非药物治疗综合干预与康复训练04 Chapter高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压导致的血管损伤。

要点一要点二糖尿病管理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损伤,降低卒中风险。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管理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身体素质。

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卒中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心理干预社会支持05 Chapter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治疗与干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新策略正在不断发展,但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详细描述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训练和康复治疗。

新型药物如神经保护剂、神经营养剂和抗炎药物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同时,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等也在探索阶段。

此外,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也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定义,即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了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包括了多发性梗死、关键部位梗死、皮质下缺血性梗死和脑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认知障碍,同时也包括脑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D)在卒中后6个月内进展引起认知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与PSCI最为相关的概念,本共识特别与VCI进行了比较与区分。

VCI概念过于宽泛,几乎包括了所有与脑血管病相关的病因和认知障碍的类型。

PSCI将卒中事件后6个月内发生的各种类型认知功能障碍明确地区分出来,是VCI的一种亚型。

与VCI相比,PSCI强调要重视卒中人群中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管理,因此临床的操作性和识别度更高,方便医生实际诊断及管理。

图1 VCI和PSCI以及常见定义的关系图
注:VCI:血管性认知障碍;PSCI:卒中后认知障碍;VaD:血管性痴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