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的微生物特点
《病原微生物学》致病球菌(化脓性细菌)

UP
2、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 (2)毒性休克综合 征毒素 (3)烫伤样皮肤综
合征
UP
(三)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2.分离培养鉴定 3.药物敏感性实验 4.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四)防治原则
2.注意卫生,防止医源性感染
3.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
1.合理使用抗生素,耐青霉素G者高达90%以上。
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 。
链球菌
二、链球菌
分布: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
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 。 链球菌属是链球菌科中最大的属,该 属现有90个种(亚种),与人类健康密切 的近10个种。
最常见的为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荚膜 2、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中耳炎、乳突炎、 副鼻窦炎、脑膜炎
溶血素
神经氨酸酶
(三)诊断与防治
1、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采集:痰液、脓汁、血液、脑脊液
检测方法: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血平板+鉴定试验
2、防治:
疫苗:多价荚膜多糖疫苗
抗菌素:青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头
孢菌素类等。
2.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3.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的食物
特性:小分子蛋白质,耐热,耐蛋白酶。
中毒机制 :
1.作用于胃肠粘膜,引起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等炎症改变及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出现腹泻
2.刺激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支而引起反射性呕吐。
UP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疾病
(1)局部感染:疖、痈、毛囊炎、伤口化脓等。 (2)全身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脐窝状菌落(培养48h后)
27
肺炎链球菌粘液样菌落 28
3.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鉴别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 触酶(-),与葡萄球菌不同。
•肺炎链球菌: 分解葡萄糖、乳糖和菊糖,胆汁可溶菌, Optochin敏感,触酶(-)
45
小结
• 链球菌属细菌种类多,其中某些菌种为毒力强的 致病菌。分类较为复杂,临床分离株仍以传统的 血平板上溶血现象、菌落特点和Lancefield抗原 血清分型,结合生化反应进行鉴定。
• 肺炎链球菌:革兰阳性双球菌,有荚膜,脐窝样 菌落、OP(+)、胆汁溶菌(+)
• A群链球菌:镜下特点、菌落特点、杆菌肽、血清 试验
42
链球菌微生物检验程序
涂片染色 G+球菌,触酶(-)
43
五、药敏试验药物选择
β溶血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
药敏时药物选择不同
首选青霉素和氨苄西林
44
预防分娩妇女B群链球菌感染:
①推荐使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 ②低危险性青霉素过敏者,推荐头孢唑林。 ③高危险性青霉素过敏者推荐克林霉素或红霉素
41
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ASO test): 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
相应抗体ASO(血清),加入SLO乳胶试剂,SLO 抗体(ASO)与乳胶试剂(吸附有SLO)反应,产生 凝集,为阳性;无凝集,为阴性。
–原理:中和试验,用SLO检测血清中的ASO –方法:间接凝集 –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 –意义:活动性风湿热及肾小球肾炎辅助诊断
16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水肿、 血尿、蛋白尿等。
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何不同?

支原体肺炎与肺炎链球菌感染有何不同?引言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虽然两者都会引起肺炎,但它们在病因、临床特点、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分别介绍支原体肺炎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特点,并提供相关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的建议。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仅能在细胞内生长,对抗生素敏感。
该病最常见于儿童,并在冬季流行。
临床特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相似。
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病情一般较轻,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儿童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预防与治疗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等。
治疗方面,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当进行支持疗法,如退热、止咳等。
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后期疗养支原体肺炎患者在病愈后需要合理的后期疗养。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恢复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卫生,避免二次感染。
肺炎链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抗生素敏感。
临床特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较支原体肺炎严重。
患者常出现高热、咳嗽,伴随明显的呼吸困难。
儿童可能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严重症状。
预防与治疗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关键是接种相应的疫苗。
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儿童和某些高风险人群中普遍推荐接种,可有效预防感染。
治疗方面,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按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抗生素。
后期疗养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在病愈后同样需要合理的后期疗养。
与支原体肺炎相似,注意休息,恢复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卫生也十分重要。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

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目的:总结链球菌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技术,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细菌分离及鉴定水平。
方法:采用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按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等20个群。
结论: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正确掌握检验方法,科学地分离和鉴定,有助于临床做出合理的诊治决策。
标签:链球菌属;特性;分离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链球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及动物肠道和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
其中A、B群及肺炎链球菌是本属的3种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医源性伤口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超敏反应性疾病[1]。
另外草绿色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因此,本属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包括咽拭子、痰液、分泌物、穿刺液、尿液、脑脊液和血液。
现将本属的特性及其检验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微生物实验室2009年共接收咽拭子样本299例、痰液样本1 319例、分泌物817例、穿刺液239例、尿液704例、脑脊液54例和血液培养815例,合计4 247例。
其中门诊患者样本239例,住院患者样本4 008例。
细菌培养阳性结果1 475例,阳性率为34.73%。
其中链球菌属阳性83例,占5.63%。
1.2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1.2.1 显微镜检查咽拭子、痰液、脓液、穿刺液、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见链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可初步报告,及时供临床参考。
1.2.2 分离培养血液标本需要先增菌培养,脓液、咽拭可直接接种血琼脂平板。
链球菌属初代分离需5%CO2,35℃24 h观察菌落性状。
菌落太小可延长观察时间。
1.2.3 鉴定根据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溶血特征以及下列鉴定试验进行。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4)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4)(总分97.98,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肠道杆菌乳糖发酵试验的结果,正确的是A. 非致病菌和致病菌均可发酵乳糖B. 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多数分解乳糖C. 乳糖发酵试验不能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D. 非致病菌和致病菌均不发酵乳糖E. 非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致病菌多数分解乳糖2. 有关郭霍法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特殊的病原菌可见于同一种疾病,但不存在于健康者中B. 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C. 自人工感染动物体内能新获得该病原菌纯培养D.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虽不引起病症,但可长期定植E. 郭霍法则对鉴定新病原体有重要意义3. 病毒根据基因组核酸性质,可分为A. 反转录和正转录病毒B. DNA病毒和RNA病毒C. 双链病毒和单链病毒D. 正链病毒和负链病毒E. 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4. 对斑疹伤寒无特效的药物是A. 氯霉素B. 强力霉素C. 红霉素D. 青霉素E. 四环素5. 乙脑病毒分离和培养的细胞是A. C6/36细胞B. 人胚肾细胞C. 猴肾细胞D. Hep-2细胞E. PMK细胞6.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损害A. 肝B. 脾C. 肾D. 肺E. 淋巴结7. 不一定含有DNA结构的微生物是A. 螺旋体B. 放线菌C. 细菌D. 病毒E. 真菌8. 对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意义不大的检验方法是A. 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B. 病毒分离C. 内基(Negri)小体检查D. 抗体检测E. 核酸测定9. 溶血嗜血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相比,培养特征不同的是A. 不需要X因子B. 不需要V因子C. 菌落周围具有β溶血环D. 不需要X、V因子E. 在细胞内生长10. 关于肺炎链球菌的特性,不正确的是A. 革兰染色阳性B. 革兰染色阴性C. 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D. 快速诊断可使用荚膜肿胀试验E. 可引起菌血症11. 立克次体用姬姆尼茨染色法染色时,加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般需要A. 0.5minB. 3minC. 5minD. 10minE. 20min12. 内陆沿海地区最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A. 副溶血性弧菌B. 变形杆菌C. 鼠伤寒沙门菌D. 蜡样芽孢杆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13. 关于流感嗜血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为革兰阴性球菌B. 为革兰阳性杆菌C. 产生外毒素D. 为革兰阳性球菌E. 培养基中常加入V因子和X因子14. 螺旋体的特点不包括A.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 具有鞭毛C. 运动活跃D. 细长柔软呈螺旋状E.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5. 有关细菌遗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质粒在细菌中可多拷贝存在B. 质粒为环状双螺旋DNAC. 突变不一定是DNA上核苷酸序列的改变D. 小质粒一般属于非接合性质粒E. 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16. 常与丁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的病毒是A. HA VB. HCVC. HIVD. HBVE. HEV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的发生率不一, 某些欧洲国家如西班牙和匈 牙利高达49. 47%和58% , 法国则高达70. 3% (24. 9%中度耐药, 45. 4% 高度耐药) ; 而英国、德国、 瑞典、丹麦等国则较低, 瑞典为7. 6% ,丹麦仅为1. 3% , 英国在1990 年检测7 255 株肺炎链球菌全部 对青霉素敏感, 1995 年调查时耐药菌升至10. 6% , 而其中高度耐药菌仅占其中的16%~ 36%。前, 肺 炎链球菌共有90 个血清型, 但耐青霉素或多重耐 药的血清型分布则相对比较集中。在美国96% 耐 药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为6B, 14, 23F,9V , 19A 和 19F; 在西班牙84. 7%的为23F, 6, 9,19 和14; 加拿 大主要是6B, 14 和19F [ 4 ];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证 明多重耐药血清型23F 可在洲际间传播[ 5 ]。由此 可见, PRP 已经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并且其上升趋 势应该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细菌最低抑菌浓度法(M IC法)
是PRSP 的确定试验, 又分为肉汤微量稀释 法测M IC, 琼脂稀释法及E2test 方法, 具体 方法同NCCL s 推荐的使用方法; 判定标准 (NCLL SM 72A 4 规定) 是M ICs< 0. 6m göL 定为敏感菌株,M ICs 1. 0~ 10m göL 为中度敏感菌株,M ICs>10. 0m göL 为高度 耐药菌株[ 7 ]; 临床上E2test 试验十分准确 可靠, 能正确区分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耐 药, 其准确率达到100% , 只是价格偏贵, 不 适用于基层医院。
3 PRSP 的鉴定方法
由于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常规一般不做药敏试验, 但由于在世界范围 内PRSP 的增加, 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化委员会(NCCL S) 对其药敏试验方法进行 了标准化, 并制定了药敏结果解释标准。 筛选试验 使用纸片扩散法 确定试验 细菌最低抑菌浓度法(M IC法) 快速鉴定方法 用聚合酶联法PCR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一、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两种主要微生物。
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征和相关感染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中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包括它们的特征、感染途径以及相关疾病。
二、常见细菌1. 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类重要的致病菌,含有厚而韧皮质,能吸附靛紫色染料。
其中耐药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耐药性细菌,可导致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链球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等,在引起中耳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导致很多肠胃病和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发尿路感染、腹泻和败血症。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三、常见病毒1.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一种RNA病毒,分为A、B和C型。
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流感通常以高度传染性和季节性暴发为特点,并可导致较严重并发症如肺炎。
2.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于DNA类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微生物之一。
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该病毒会引发急性和慢性肝炎,并有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因素。
HI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行为以及垂直传播,进入宿主细胞后感染免疫系统,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链球菌的微生物特点
(一)形态和染色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矛头状成双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孢(胞),有些毒株可形成荚膜,在血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形成α一溶血环。
此菌可产生自溶酶,24小时后菌体自溶形成脐状菌落。
自溶酶可被胆汁激活加速细菌溶解。
肺炎链球菌可发酵菊糖,故胆汁溶菌试验及菊糖发酵试验可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二)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1.主要致病物质
(1)荚膜: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的抵抗力强,具有抗吞噬作用,且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或称肺炎链球菌溶素):可溶解人、马、羊和兔的红细胞,并能活化补体经典途径,引起发热、炎症及组织损伤。
(3)神经氨酸酶和透明质酸酶:此二酶均与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和支气管黏膜的定植、繁殖及扩散有关。
(4)紫癜形成因子:将它注入兔皮内,可使其皮肤出现紫斑、出血点及内脏出血。
2.所致疾病主要为大叶性肺炎,其次为支气管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