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doc

锚索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doc
锚索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1 -

1.1工程总体概况............................................................. - 1 -

1.2抗滑桩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 1 -

三、施工方案 .................................................................... - 1 -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 1 -

3.2施工准备................................................................. - 2 -

3.3放样..................................................................... - 2 -

3.4成孔..................................................................... - 2 -

3.4.1机械设备配置....................................................... - 2 -

3.4.2人工挖孔........................................................... - 3 -

3.4.3 终孔检验........................................................... - 4 -

3.5钢筋笼的加工............................................................. - 4 -

3.5.1钢筋检验及储存..................................................... - 4 -

3.5.2钢筋的加工......................................................... - 5 -

3.5.3钢筋的绑扎......................................................... - 5 -

3.6浇筑水下砼............................................................... - 5 -

3.6.1水下砼要求......................................................... - 5 -

3.6.2浇筑水下砼......................................................... - 6 -

3.7灌注混凝土(干灌注)..................................................... - 6 -

3.8锚孔钻造................................................................. - 7 -

3.9锚筋制安................................................................. - 7 -

3.10锚孔注浆................................................................ - 8 -

3.11锚筋张拉锁定............................................................ - 8 -

3.12锚孔验收封锚........................................................... - 10 -

3.13边坡、滑坡监测及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 - 12 -

四、施工进度计划 .............................................................. - 14 -

五、报检制度 ................................................................... - 14 -

六、质量保证措施 .............................................................. - 14 -

七、安全保证措施 ............................................................... - 16 -

八、环境保护措施 ............................................................... - 17 -

九、劳动力计划 ................................................................. - 18 -

锚索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概况

本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分离式路基宽12.5m,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1-2003)的规定值。本标段为A4合同段,起讫里程K52+487~K58+765,属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境内的福安市,路线全长6.278km。

1.2抗滑桩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边坡为深挖路堑边坡,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方案适用于K54+850~K54+950段路堑边坡防护,一级坡坡率为1:0.5,二、三级坡坡率为1:1。本段共设计有规格为2m×2.5m的抗滑桩21根,其中两侧各3根长度为26m,中间15根长度为28m,水平间距为5m,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孔口两米为锁口。桩身采用C25混凝土浇筑。

二、编制依据

1、福建省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宁德段路基土建工程A4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等相关资料。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施工规范、验收等相关标准。

4、本行业通行的先进工艺和管理方法。

三、施工方案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3.2施工准备

施工前进行边坡修整和施工便道的施工,方便施工机械的进场和抗滑桩钢筋笼加工和安装,其中现场施工便道要求必须满足砼罐车能够进入。施工前应备有相应抗滑桩位置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钢筋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进场材料及机械设备必须经自检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锚索施工前,应根据锚固地层、锚固吨位做破坏性抗拔试验。采用3个试验孔,钻孔孔径Φ165mm,试验孔锚索长度分别为30m、34m、38m,锚固段长度分别为3m、6m、9m,其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注浆遇土质或砂土状强风化岩层且富水时须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法。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引排气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5~10cm,其注浆方法与充满标准和工程孔相同。试验锚孔施工完成后,在锚固浆体达到28天龄期且锚墩强度达到80%后进行试验,试验时应记录各级荷载及锚头位移等详细数据,并在工程锚索(杆)施工前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交试验报告,以验证与调整设计。采用尺寸1.2m×1.2m,高0.4m的锚垫墩,锚墩应嵌入坡面不小于20cm,浇筑前应采用2~5mm砂浆调平。为加快试验可在锚墩砼中加入适当早强剂。

3.3放样

1、现场进行边坡修整后,立即进行抗滑桩施工测量放样。桩中心放样位置允许偏差范围100mm,且桩位周围放样出4个护桩,保证现场施工人员能够经常自行复核。对于现场控制桩位的护桩,测量人员要经常复核,确保其准确性。

2、测量仪器要求采用经过检测合格的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未经检测的仪器或无检测证书的仪器严禁使用。

3、测量数据必须计算准确,且放样前数据必须经过测量工程师复核签字确认。桩位放样后要求通知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桩位复核,且放好的桩位和护桩要求采用竹片等作为标记,测量人员放样完成后必须对现场现场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签字确认。

3.4成孔

3.4.1机械设备配置

挖孔过程中主要设备是提升设备、排水设备和通风设备。

提升设备:提升重量≥500Kg;提升绳径φ5~8mm,钢丝绳6×19+1;制动性能:蜗轮付传动或内齿轮传动和棘轮棘爪制动,以及其具有可靠制动性能的设备;提升机架采用型钢加工,设计牢固可靠,轻便灵活,可以是固定型式也可以是转向型式。严禁人员乘坐提升机上下井。

排水设备:设备功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采用高扬程潜水泵将水排出孔外,满

足排水需要。

通风设备:采用空压机进行通风(约18.5Kw),风量应≥3m3/min。

辅助设备:安全带、防尘口罩;井口防坠护栏、防雨篷。

3.4.2人工挖孔

(1)锁口与护壁

1、井口上部2m为锁口,孔顶设置40cm锁口盘,锁口盘采用C20混凝土。桩井开挖2m后立即施工锁口,孔口应设置高出地面25cm的安全踢脚拦板。以下遵循每开挖1m 后立即施工该段砼护壁,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施工中应注意降低锚头侧边锁口高度,以不干扰桩头锚索施工为原则。

2、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砼强度等级为C30,按照设计图进行配筋,因水平向钢筋安装困难,可采用4根钢筋相互搭接后绑扎或焊接牢固。每段桩身开挖完成后应立即检查上层护壁完整并及时修补,保证护壁的完好。

3、若土层松软或地下水丰富,应采用机械钻子设置排水孔,并考虑槽钢、工字钢、钢管或其他材料做临时支撑,以保证施工安全。加劲槽钢竖向间距5.0m,与护壁钢筋网焊接,槽钢间需焊接成矩形封闭环,整体浇筑在护壁内,其位置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予以调整。

4、当桩身每挖掘0.5~0.8m深时,立即支模浇注砼护壁,每节护壁高1m,护壁上口厚度375mm,下口厚度300mm,保护层厚度30mm,强度采用C30,上下两节护壁间钢筋搭接长度420mm,护壁不得在土石层变化处和滑动面处分节,在滑动面处护壁内顺滑坡方向用临时横撑加强支护注意其受力状况及时加固,发现横撑受力变形、破损失效时,空下人员必须立即撤离。锁口与护壁上设置Φ14竖向钢梯,间距250mm。

5、围岩松软、破碎、有水时,护壁宜设置泄水孔。护壁贴紧围岩灌注,浇筑前应清除孔壁上的松动石块、浮土。

(2)挖孔出碴

1、挖孔时从两边向中间采用跳二挖一,桩孔挖掘及支撑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作业,不宜中间停顿,以防坍孔。挖孔时有水渗入,如无流沙等现象发生时要求在该段开挖1m后必须立即进行护壁施工,挖孔出渣与护壁两道工序必须连续进行,防止水在孔壁内流淌浸泡造成坍孔,如孔内水量较大时必须及时抽水,以降低孔内水位。

2、孔内遇到岩层须爆破时,应专门设计,宜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严格控制炸药用量,特别是嵌岩部分必须采用风镐开挖至孔底。当必须打眼放炮时严禁裸露药包,对于软岩石炮眼深度不超过0.8米,硬岩石不超过0.5米。炮眼数量、位置和斜插方向应按岩层断面方向来定,中间一组集中掏心,四周斜插挖边。严格控制用药量,以松动为主,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电雷管引爆。长时间未挖掘的孔底或孔内放炮后的孔底

应在工作人员下孔前,采用空压机通风排烟15min以上后,并经检查孔内无有害气体和孔底空气能满足将小动物放入孔底数分钟后提出检查无异状后,人员方可下孔施工。孔内挖掘时不必刻意修光孔壁,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在挖孔过程中,要求经常检查桩径尺寸、平面位置和倾斜度。出碴时卷扬机应慢速提升,且挂钩必须有保险扣,孔底工作人员顶部必须有安全防护罩防护,安全防护罩由孔底人员操作,并可随着孔深增加而往作业面下引。

3、挖孔尺寸径应该按照设计规定,挖孔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应及时纠正,并且做好挖孔施工原始记录。

4、一般每挖掘0.5~0.8m(岩性好可采用大值,岩性差则采用小值)。立即采用混凝土护壁支护。地下水渗透量小时可随挖随用吊桶将泥水一起吊出,对渗水较大时,应在孔底一侧挖集水坑,用潜水泵将水排出孔外。

5、在夜间施工时,应在井孔口设置明显警示灯。一个孔桩进行挖孔作业或砼浇筑时,相邻孔应停止爆破作业。工人下班时应及时将井盖盖好,并按照要求将井盖锁好,防止人员掉入孔内。孔内有人施工时,孔位周围3m范围内不允许重车行驶。

6、孔下作业必须在交接班前或终止当天当班作业时,用手钻或不小于Ф16钢钎对孔下作不少于三点的品字侦探。正常作业时,应每挖深50厘米左右就对孔下作一次勘扦,确定无异常时,才继续下挖,发现异常,即时报告。

7、弃渣严禁堆放在滑坡范围内。

3.4.3 终孔检验

挖孔时应随进度做好地质记录,核对设计地质资料是否相符,以供监理确定终孔标高。终孔后,应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孔底表面平整、无松渣、污泥及沉淀等软层。在放钢筋笼前后均应认真检查孔底,清除虚土杂物。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混凝土封底,大量积水一时又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确保施工质量。设计桩底标高以上0.5m严禁爆破施工,应用风镐人工掘进,若孔底地质复杂或开挖中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应钎探查明孔底以下地质情况。挖孔至设计持力层时,应及时通知建设、设计、监理和质检部门对孔底岩(土)性进行鉴定。

3.5钢筋笼的加工

3.5.1钢筋检验及储存

进场的钢筋在试验监理监督下由项目部试验室抽样进行检测,经过试验室的检测合

格并由试验室通知合格后,方可使用该批钢筋进行钢筋笼的加工。由于桩身钢筋数量多,进场钢筋严格按照要求储存。钢筋要求一般储存高于地面50cm的支撑上,并要求覆盖保护,保证使用时能够无有害的锈蚀、裂纹等缺陷,以及油脂之类的杂质。

3.5.2钢筋的加工

所有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工作均应在钢筋加工厂内进行,光圆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R235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下料前考虑好接头位置问题,一定要求保证相邻钢筋的接头位置应错开35d(d为钢筋的直径),同时主筋接头采用焊接,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所有接头必须要求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笼内部可加“+”支撑加固,但应注意要考虑好浇筑砼的导管位置。滚轧直螺纹连接时,在套筒的标准型钢筋丝头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外露。

3.5.3钢筋的绑扎

1、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孔底铺10cm厚的混凝土。

2、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可采用点焊焊牢。

3、桩身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交叉的叠合处必须位于箍筋与桩角竖向钢筋交接点上。交叉式箍筋的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纵向钢筋的交叉点上。

4、必须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浇筑砼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倾斜度±0.5%,保护层±20mm,中心平面位置20mm,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3.6浇筑水下砼

3.6.1水下砼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最大水灰比为0.55,氯离子含量<0.3%。

2、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3、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6.2浇筑水下砼

(1)准备工作

1、修建好的施工便道必须保证砼罐车能够进入施工现场。

2、水下混凝土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50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并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后使用。

3、导管连接时,导管之间用装有垫圈的丝扣连接管节。

4、现场施工时间为夜晚时,现场照明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保证灌注时能及时发现突发情况。

5、首批砼料斗大小要保证满足首批砼方量,首批砼要保证不少于10m3。

(2)灌注过程控制

1、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避免灌注过程中孔壁发生坍塌。

2、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3、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保证无松散层。灌注快结束时,核对所用砼数量,保证灌注高度正确。

4、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为防止超拔现象的发生,每次提升导管前必须根据灌注的水下砼数量,计算导管埋置深度和实测是否相符,否则严禁拔管。

5、孔身及孔底检查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浇筑前准备工作做好,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保证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得中断。

6、混凝土应连续灌注,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出图纸和规范规定高度才可停止浇筑,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均达到强度标准。

7、浇筑时首批砼数量要求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且浇筑首批砼时现场等待浇筑的砼保证不少于24方。

8、灌注时要注意现场保证有应急电源(发电机一台),吊车一台。

3.7灌注混凝土(干灌注)

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时,孔内有少量积水或无积水时,可采用在空气中浇注砼桩的方法。为防止砼产生离析,砼应通过串筒下落。串筒应对准中心,在串筒的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开始灌注时,孔底积水不宜超过5cm,灌注的速度应尽可能加快,使砼对孔壁的压力尽快地大于渗水压力,以防水渗入孔内。砼采用2根直径Φ70mm左右的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钢筋,水平分层厚度不宜超过

30cm,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在浇注过程中,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注砼的条件下,用小水泵、大铁勺将水排除。继续浇筑砼时,应查明原因,减少泌水。孔内的混凝土应尽可能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若施工接缝不可避免时,应按照施工规范设置上下层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截面积按桩截面积的1%配筋,并扣除钢筋骨架截面积。

桩身砼灌注时必须做好砼灌注记录,且第一根抗滑桩需要进行首例评审,编制总结报告。

3.8锚孔钻造

1.按照设计桩号采用拉线尺量,结合水准测量进行放线,并用铁钎和油漆标记准确定位锚孔位置。钻机严格按照设计孔位、倾角和方位准确就位,采用测角量具控制角度,钻机导轨倾角误差不超过±1°,方位误差不超过±2°。锚索(杆)成孔应根据地层选用相应的锚杆钻机,且钻进过程中严禁用水冲钻及冲洗孔壁,同时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防止钻孔偏斜、扭曲或变径。在钻进过程中要认真作好施工记录,如钻压、钻速、地层和地下水情况等。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并超钻50cm,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3~5分钟,防止孔底尖灭,同时,及时进行锚孔清理。钻进过程中若遇到塌孔,应立即停钻,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后采用注浆固壁处理,24小时后重新钻进,或采用跟管钻进工艺。

2.锚孔钻造结束后,使用高压空气将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锚筋体安装。

3.9锚筋制安

1.锚筋的制作应在钢筋加工厂内进行。

2.锚筋下料应整齐准确,误差不大于±50mm,预留张拉段钢绞线长度1.5m,钢筋锚杆0.5m。

3.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其锚筋材料采用无粘结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对钢绞线不同单元和钢筋锚接头进行醒目可靠的标记。下料还应注意各单元锚索长度是不同的,钢绞线一律采用机械切割下料。

4.挤压头的组装,挤压套、挤压簧安装准确,挤压顶推进应均匀充分,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钢绞线挤压套挤压工艺,并抽样3%进行检测,确保单根挤压强度不低于200kN。

5.组装承载体时应定位准确,挤压套通过螺栓在承载体和限位片之间栓接牢固。架线环间距为1.0~1.5m,应准确定位、绑接牢固,锚孔孔口位置必须设置一个架线环。注浆管穿索安装准确定位,绑扎结实牢固,应深入导向帽5~10cm。导向帽可点焊固定

于最前端承载板上,并应留有溢浆孔,保证孔底返浆。所有的钢质部分均应均匀涂刷防腐油漆。

6.对于高强精轧螺纹锚杆,锚固段对中支架若点焊不当,将损伤杆体强度,故应与自由段一样,用套筒触角支架绑接定位。并对其自由段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和隔离措施处理。

7.锚筋体摆放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锚筋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输至相应孔位进行安装。水平运输时,各支点间距不小于2m,且转弯半径不宜太小;垂直运输时,除主吊点外,其它吊点应使锚筋体快速安全脱钩。锚筋体安装时应按设计倾角和方位平顺推进,严禁抖动、扭转和串动,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安装完成后,不得随意敲击锚筋或悬挂重物。锚筋体的安装,必须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进行。

3.10锚孔注浆

1.锚索(杆)注浆采用水灰比0.4~0.5的纯水泥浆,其中锚固段遇土质或砂土状强风化岩层且富水时应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法来提高地层锚固力。

2.注浆材料要求严格按照经试验合格的配比备料,注浆浆液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浆体强度不低于40Mpa。锚孔注浆必须采用孔底返浆方法(注浆压力一般为2.0Mpa左右),直至孔口溢出新鲜浆液,严禁抽拔注浆管或孔口注浆;如发现孔口浆面回落,应在30分钟内进行孔底压注补浆2~3次,确保孔口浆体充满。在注浆作业开始和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应用水或水泥稀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注浆过程应认真做好现场施工注浆记录,每批次注浆都应进行浆体强度试验,试件不得小于两组。浆体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不得在锚筋体端头悬挂重物和拉绑碰撞。

3.锚孔钻造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锚筋体安装和锚孔注浆,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当采用二次劈裂注浆提高地层锚固力时,以浆体强度控制开始劈注时间(一次注浆体强度为5Mpa),需在二次注浆管的锚固段内设花孔和封塞,二次注浆的高压注浆管应采用镀锌铁管或钢管。注浆材料加入聚丙烯腈纤维(PAN),掺入量为每方1.8~2.0kg(纤维抗拉强度不小于700MPa)。

4.对锚孔注浆施工,应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定和设计要求,监理应全过程旁站,且锚孔注浆必须留有影像资料,确保锚固工程质量。

3.11锚筋张拉锁定

1.在注浆浆体与台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方可进行张拉锁定作业。如为选定进行验收试验的锚孔,应在达到设计强度的条件下,待验收试验结束并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验收试验的锚孔应由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现场确定。

2.锚斜托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筋的轴线方向垂直。锚具安装应与锚垫板和

千斤顶密贴对中,千斤顶轴线与锚孔及锚筋体同轴一线,确保承载均匀。锚筋的张拉必须采用专用设备,设备在张拉作业前应进行标定,锚具、夹片等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锚索正式张拉前,应取10~20%的设计张拉荷载,对其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触紧密,钢绞线完全平直。

4.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因各单元锚索长度不同,张拉应注意严格按设计次序分单元采用差异分步张拉,根据设计荷载和锚筋长度计算确定差异荷载,并根据计算的差异荷载进行分单元张拉。

5.压力分散型锚索各单元差异伸长量和差异荷载增量计算公式(以三单元共六束压力分散型锚索为例)如下。

6.差异伸长量:

2121L L L ?-?=?-,3232L L L ?-?=?-

11L E L σ=?,22L E L σ=?,33L E L σ=?

A P =σ

7.差异荷载增量: 21211??=?-L L EA

P 2)(1322322??+?=?--L L EA L L EA P

其中:321,,L L L ---分别为第一、二、三单元锚索的长度,且321L L L >>;

321,,L L L ???---各单元锚索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伸长量;

3221,--??L L ---各单元锚索在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的差异伸长量;

σ---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钢绞线束应力;

P ---给定最终张拉(设计锁定)荷载作用下单根钢绞线束荷载;

A ---单根钢绞线束的截面面积;

E ---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21,P P ??---分步差异张拉之第一、二步级张拉荷载增量。

8.锚索的预应力在补足差异荷载后分5级按有关规范或规定施加,即设计荷载的25%,50%,75%,100%和110%。在张拉最后一级荷载时,应持荷稳定10~15min 后卸荷锁定。锚索锁定后48小时内,若发现明显的预应力损失现象,则应及时进行补

偿张拉。张拉过程通过张拉力和锚索伸长量双向控制。

锚索伸长量及差异荷载计算表

3.12 锚孔验收封锚

1.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也称现场验收试验或质量控制试验,它是针对所有工程锚索(杆)进行的;通过验收试验,可获知锚索(杆)受力大于设计荷载时的短期锚固性能,以及满足设计条件时锚索(杆)的安全系数。将验收试验结果与基本试验结果进行恰当的对比,可作为锚索(杆)长期性能评价的参考。

验收试验设备和方法:

a. 试验设备包括张拉千斤顶、油压表、油泵和用于连接它们的高压油管,以及相关变形量测系统和固定设施。张拉设备投入正式使用前,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标定,且在有效期内,并应绘制压力表读数与系统出力曲线。

b. 验收试验对张拉系统的精度要求一般较高,试验时对锚索施加应力和变形需要几种设备同时进行测定,如精度较高的油压表、压力传感器、千分表、油标卡尺、挠度计等。

c. 验收试验可选择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试验:

(1)业主委托具有相关试验经验业绩的边坡锚固工程专业单位或部门进行验收试验。

(2)在有关业主、监理和设计代表的指导和监督下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验收试验。

d. 验收试验应按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并提交试验报告,供工程验收使用。

验收试验的规定和要求:

a. 验收试验锚索(杆)数量不少于工程锚索(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验收试验锚索(杆)孔位应在指定边坡或项目工程全部工程锚索(杆)范围内由业主、监理和设计代表根据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则进行随机抽样。

b.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起始荷载宜为锚索(杆)设计荷载的30%,分级加荷值分别为设计荷载的0.5、0.75 、1.0、1.2、1.33和1.5倍,最大试验荷载不能大于锚筋承载

力标准值的0.8倍。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要求以设计最大试验张拉荷载计算补足差异伸长量(张拉荷载)后同步张拉至锚索(杆)设计荷载的30%作为起始荷载。如果最大差异张拉荷载大于设计荷载的30%,则以最大差异张拉荷载作为起始荷载。

c.验收试验中,当荷载每增加一级,均应持荷稳定10min,并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试验荷载也应维持10min。如果在历时10min内位移超过1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时记录其位移量。

d.验收试验中,从50%设计荷载到最大试验荷载之间所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当超过该荷载范围内锚筋自由段长度的预应力筋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且小于自由段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预应力筋的理论弹性伸长值。对于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应视为零,其自由段应分单元按实际全长计算。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对于土质或类土质及破碎锚固地层,考虑锚孔轴向压缩与锚固段孔壁剪切变形特性,其实测上限值一般比理论上限值偏大5~10%,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e.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观测期内,锚头位移稳定,即在历时10min内位移不超过1mm,或者2h蠕变量不大于2mm。

f.如果试验结果同时满足上述d、e两款条件,则认为验收试验锚索(杆)合格;如发现一孔试验锚索(杆)不能同时满足上述d、e两款条件,则需增加抽样三孔锚索(杆)进行验收试验,直至验收试验锚索(杆)全部同时满足上述d、e两款条件,方可认为验收试验锚索(杆)合格。不合格锚孔数不得超过工程锚孔总数的5%。

如果发现验收试验锚索(杆)不合格,则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调查分析产生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对指定验收工程锚索做如下处理:

(1)报废或重新安装;

(2)降低锚固力使用;

(3)进行补救性重新张拉等其它特殊处理措施。

2.在全部工程锚索(杆)经抽样进行验收试验并符合上述有关规定和要求条件后,方可按照有关设计要求张拉锁定程序进行张拉锁定和封锚工作。对验收试验锚索(杆)一般应从1.50倍设计荷载全部退荷至零后,再重新进行张拉锁定作业。

锚索(杆)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头进行补浆和封锚,外锚头应用与锚梁同标号的砼封头,以防锈蚀破坏。对于锚具和锚梁等空隙的补浆应作为锚头防腐的一项关键工序

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认真进行,补浆管应插入锚梁底面以下进行返式补充注浆,直至补浆孔溢浆为止。对于锚具及锚筋外露部分应严格进行去锈除油后并及时采用与锚梁同标号混凝土进行封锚。

以上未尽事宜应遵循《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有关要求及省市高指有关边坡锚固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办理。

预应力锚索(杆)工程属于隐蔽性强的岩土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性及技术难度使得非专业施工队伍难以保证其施工质量,故应安排具有岩土工程专项资质或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与相当施工经验和良好业绩的专业队伍承担。

3.13边坡、滑坡监测及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

路堑边坡施工期监测主要采取地表位移监测,必要时采用深孔位移监测(见各立面布置图),以坡体变形数据来修正设计,指导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并且检验工程效果。运营期的监测有地表位移监测、地下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及锚索预应力监测等,监测周期为坡体开挖至建成营运后不少于两年,对于重点复杂边坡或滑坡视坡体变形情况予以延长,监测的频率如下:

表1 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

表2 预应力锚固工程原位监测内容和项目

施工期间:a、地表位移监测2~3次/周,变形时1次/天,变形剧烈时每天数次;b、地下位移监测1~2次/月,变形时1~2次/周,变形剧烈时1次/天;c、锚杆(索)应力监测在张拉锁定后头两个月内1次/周,其后2~3次/月。

运营期间:原则上1次/月,变形(或应力)异常、连续降雨、强降雨或台风后等加密监测;

根据坡体地质情况及稳定程度,由业主会同监理和设计代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边坡、滑坡监测和锚固工程应力监测方案并组织安排专业单位实施,监测内容及项目等详见表1及表2。

对于重要、复杂、特殊且稳定性差的边坡,进行预应力监测。根据预应力损失情况进行二次张拉。

地表位移监测可在地表设置监测点,也可结合深孔位移孔口监测进行;地下位移监测及地下水位移监测应设置监测钻孔;锚杆(索)应力监测可选取关键、易测部位进行长期监测。

若进行深孔位移监测,可根据坡高、坡长及岩体土体情况,宜布设1~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孔数宜为2~3孔,具体可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孔深根据坡高及坡体地质情况确定,深度以15~40m为宜,以进入稳定地层不小于2~5m为宜。

四、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开工日期2010年3月12日,计划完工时间2010年5月30日。(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

五、报检制度

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三级报检制度进行,即:施工队自检合格后→质检工程师检查合格→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严禁未自检、未报检、报检未合格而直接进入下一步工序的施工现象发生。

六、质量保证措施

1、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经理部实行二级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设专业工程师,每个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专业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检查否决权。

2、进入工程施工的材料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设计技术文件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从符合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信誉好的厂家进货。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和质保书,以及必要的检验、化验单据,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且经业主委托的监理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严禁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本工程中。

3、项目经理与各主要管理人员和每位技术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关键岗位的操作工签订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真正把工程质量终身制落实到每个职工。

4、强化规范施工,各级质检人员挂牌上岗,并在各路段和各结构物处立牌明确质量责任人,广泛地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质量监督。

5、虚心听取和接受监理工程师指导和监督,坚决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各项指令,提供满足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检测需要的人员、仪器设备等,搞好与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工作,同心协力,创造优良工程。

6、用于工程上的原材料(本分项工程主要指钢材)及主要辅助材料在存放地悬挂标牌进行标识,并作好记录;检验、测量、试验及其它施工设备,在仪器设备上贴标签标识,并作好记录。

7、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产品标识记录和控制由工序技术人员、领工员、材料员、试验员及质检员进行实施,以确保根据产品标识,实现对工程质量形成全过程、状态的

追溯。

8、对所有购进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说明书进行验查,并登记记录。对有合格证的原材料进行复验,复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使用,经复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书面通知物资部门做出标记,并立即清出场地。钢材供应商要提供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进场要分批抽样做抗拉、冷弯、接头弯折等物理力学试验,使用中若发生脆断、焊接不良或机械性能不良等异常情况,尚应补充做化学成份分析试验。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侵蚀不应使钢筋截面积减少。钢筋焊接使用焊条、焊剂的品牌、性能,以及接头中使用的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并按规定对焊接钢筋取样进行抗拉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并对报告数据负责。焊接成型时,焊接处不得有水锈、油渍。焊接后焊接处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瘤,用小锤敲击时,应发出与钢筋同样的清脆声,钢筋端部扭曲、弯折预以校直和切除。

9、建立质量奖罚制度,以便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促使各工序人员都把质量放在首位,使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对质量事故严肃处理,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不分清责任不放过,没有改进措施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教育不放过。

10、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损伤。检查焊工技术工人上岗证,焊接试件、试验、机械连接螺纹套筒送检、及螺纹接头质量检查。桩内使用高强度砼保护层专用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砼表面无露筋和露块现象。

11、严格执行三级交底制度。

12、抗滑桩实测项目

七、安全保证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检查人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

2、工程开工前,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安全作业、文明施工和自我保护的宣传教育,进行安全培训,使大家熟悉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且保证持证上岗。施工前应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特别要对施工用电、机械安全方面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及口头交底,非机械操作人员严禁动用机电设备。

3、做好上岗前的安全培训,电工、机械工、司机等特殊工种,除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本工种的专业安全技术教育培训;采用“四新”技术和转岗换岗时,对操作人员要进行“四新”岗位安全培训。

4、工地修建的临房,架设的动力照明线路,设置的电箱等都必须符合防火、防水、防触电、防雷击、防爆的要求,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安装避雷设备。

5、施工现场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班组开展班前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班后下岗检查,每周开展一次安全讲评活动。

6、要求有交接班制度,每个班组在上班完成任务准备下班时必须向下一班组交代安全状况和注意事项。交接后,双方班组长要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值班长要监督交接班的工作。

7、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8、项目部指派一名安全员,负责维护安全和事故预防工作,施工现场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发生伤亡事故必须按规定进行报告,并认真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9、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安全标志按图挂设,特别是重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及主要通道口,施工机械设备随机挂设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所需的各种安全标志齐全。

10、施工用电要符合安全用电的规定,配电实行三相五线制,使用标准配电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有漏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11、必须遵守现场用电的有关规定,非机电人员不得动用机电设备,各种用电设备

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机电设备必须为合格产品;

12、现场必须有值班电工,场内移动电线一律使用胶皮电缆,并经常检查电路线,发现破损立即更换,机电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地,并要有防雨、防潮设施;

13、夜间施工照明,严格按现场临电管理规定执行,照明灯充足,不留死角,并在现场出入口设红灯指示标志。

14、使用电动工具的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桩基所用电闸箱必须按工程组指定划分的闸箱接入电源,不得随意改动或乱接电源。

15、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遵守施工现场管理规定,防止意外伤人。

16、人工挖孔施工时,桩孔内应有足够照明、通风、排气设施,同时备有逃生安全软梯。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电雷管引爆。孔内爆破后应先通风排烟15min并检查无有害气体后,施工人员方可下井继续作业。

17、爆破开挖必须设置警报系统,做好爆破前预告、爆破警告、解除爆破工作。紧靠居民区,爆破时孔口应加钢盖板,上堆砂袋,以防飞石伤人。

18、在孔边设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未安排施工时,应派人值班,孔口加盖,夜间要照明,防止人员掉入孔中。

19、孔口必须设置不低于80cm防护网,并设置间距不大于15cm钢筋网防护井盖,在不施工时必须将井盖盖牢并加锁。

20、桩孔内传递物品用吊桶,严禁直接往孔内投掷任何物件,孔内出碴时,在装料桶内,只能装载所盛容积的2/3,严禁满装;且容器的承载重量和容积要小于提升设备的运载能力,不应大于80%。

21、必须使用有保险扣的安全吊钩,防止吊桶从吊钩上滑落伤人。

八、环境保护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一定量的环保设施和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环保知识,共同搞好环保工作,并将环保与文明施工结合起来。

2、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贯彻环境保护法规、强化环保管理。

3、生产及生活设施的设置应认真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中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在征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报请工程师批准。

4、生活、生产废水经收集、处理后再排放,生活垃圾袋在指定位置堆放,安排专人定期清理,运送到垃圾处理厂。

5、在临近居民点施工时,采取严格的防污染和防噪声措施。

6、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7、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8、施工期间保护沿线植被,严禁乱砍乱伐;在指定的位置集中取土、弃碴,严禁沿线乱取乱弃;施工中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营造友好、祥和的外部环境,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九、劳动力计划

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建筑施工办法

延安市小砭沟滑坡治理工程H3标 锚拉式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O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施工特点 四、施工目标与组织机构 五、施工前的准备 六、施工顺序 七、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八、主要施工设备表 九、施工进度计划工序安排及工期 十、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十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二、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所提供《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JT55-96);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JGJ33-86); 6、《钢筋脚手架扣件》(JGJ22-84); 二、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小区第H3标段,全段共长260米,共计42根抗滑桩,桩顶高程平均在路面高程上4.5m左右,桩间墙为重力式块石砌石石挡墙,墙顶层宽0.7米,墙底宽为3.5米,坡比为1::0.5。 三、工程施工特点 1、该工程施工难度大,不恰当的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施工时应设置临时防护措施,并认真研究施工方案,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特别是相邻道路及建(构)筑物四周施工时更要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及现场安全管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特殊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 2、边坡实施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发现异常情况即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即时补救。 四、施工目标与组织机构 1、工程质量目标:严格按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各分部工程与整体工程达到合格; 2、工程安全目标:施工中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无重大安全事故,无重大质量事故,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5、施工组织机构:

技术资料:预应力锚索和抗滑桩

(1)、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应力锚索,简称锚索,国内应用较多,如长江南岸链子崖危岩体治理和会同县中心街滑坡治理中都采用了此种锚索。 锚索结构一般由幅度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三部分共同组成。内锚头又称锚固段或锚根,是锚索锚固在岩体内提供预应力的根基,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和胶结式两大类,胶结式又分为砂浆胶结和树脂胶结两类,砂浆式又分二次灌浆和一次灌浆式。外锚头又称外锚固段,是锚索借以提供张拉吨位和锁定的部位,其种类有锚塞式、螺纹式、钢筋混凝土圆柱体锚墩式、墩头锚式和钢构架式等;锚索体,是连结内外锚头的构件,也是张拉力的承受者,通过对锚索体的张拉来提供预应力,锚索体由高强度钢筋、钢纹线或螺纹钢筋构成。 预应力锚索是一种较复杂的锚固工程,需要专门知识与经验,施工监理人员,应具有更丰富理论和经验。 示意图:

(2)、抗滑桩: 抗滑桩(friction pile)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但对正在活动的滑坡打桩阻滑需要慎重,以免因震动而引起加动。 使用抗滑桩,土方量小,施工需有配套机械设备,工期短,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抗滑措施。 根据滑坡体厚度、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和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桩或钢筋(钢轨)混凝土桩等。 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根据滑体的厚薄、推力大小、防水要求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木桩、钢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埋入地层以下深度,按一般经验,软质岩层中锚固深度为设计桩长的三分之一;硬质岩中为设计桩长的四分之一;土质滑床中为设计桩长的二分之一。当土层沿基岩面滑动时,锚固深度也有采用桩径的2~5倍。抗滑桩的布置形式有相互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桩排,下部间隔、顶部连接的桩排,互相间隔的锚固桩等。桩柱间距一般取桩径的3~5倍,以保证滑动土体不在桩间滑出为原则。

抗滑桩设计讲解

抗滑桩设计讲解 1、抗滑桩的优点 抗滑桩的主要优点有:抗滑能力强,圬工数量小;桩位灵活,可以设在滑坡体中最有利于抗滑的部位;可以沿桩长根据弯矩大小合理地布置钢筋;施工方便,设备简单;间隔开挖桩孔,不易恶化滑坡状态,利于整治正在活动中的滑坡,利于抢修工程;通过开挖桩孔,能够直接校核地质情况,进而可以检验和修改原来的设计,使之更切合实际。发现问题,易于补救。 2、抗滑桩的结构型式 1)排式单桩:即在滑坡的适当部位,每隔一定距离挖掘一竖井,再放置钢筋或型钢,最后灌注混凝土,形成一排或数排的若干单桩。这是我国抗滑桩的基本型式。 2)台式抗滑桩:将若干单桩的顶端用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联成一组共同抗滑,这种桩组叫承台式抗滑桩。

图1 台式抗滑桩 3)排架抗滑桩:由两根竖桩与两根横梁联结组成,下横梁仿效隧洞导坑掘进法施工。排架抗滑桩刚度大,内桩受拉,外桩受压,受力条件较排式单桩有明显改善,因而减小了桩的弯矩、锚固深度和桩的截面,提高了承载力。

图2 排架抗滑桩 4)椅式桩墙:由内桩、外桩、承台、上墙和拱板五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用拱板支承滑动土体,并将推力通过内、外两桩传给稳定地层。因用刚性承台将内、外两桩联成整体框架,转动惯量大,承受弯矩的总刚度较同等截面的单桩大5-10倍,故抗滑能力大,而桩壁应力只有单桩的17-31%,在软弱地层更可显示其优越性。

图3 椅式桩墙 5)桩拱墙:桩拱墙是在悬臂单桩之间直接砌筑水泥砂浆片石的拱墙而成。桩在路基面以上的部分,系带梗肋的“T”形截面,两侧翼缘即为拱座。

图4 桩拱墙 6)桩板式抗滑桩:与桩拱墙相仿,但结构更简单,它是由半埋式单桩及在两桩之间逐层安设或浇注的挡土板而组成。

预应力锚索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前提条件 (3) 四、施工工序 (4) 五、施工技术及工艺 (7) 六、施工质量 (17) 七、安全保证措施 (19) 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20)

预应力锚索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2012) 3、《岩土锚固手册》 4、我公司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财务能力等综合情况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5、本单位在其它工程项目施工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前提条件 (1)锚固工程计划设计图、边坡岩土性质等资料齐全; (2)施工场地、临时便道已修建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已到位; (3)已根据现场的情况、设计文件和工期要求,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已制定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已建立; (4)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批复; (5)工地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已到位,配备合理; (6)施工所需机械设备、测量仪器、检测仪器已进场; (7)施工用材料已进场,并且材料有关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

要求和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要求; (8)现场各种施工标志牌(工程概况、安全标示、操作规程、材料标示等)已制作完成; (9)已对边坡进行中线、水平、横断面的复测,并已在边坡上按设计图纸确定预应力锚索的位置。 四、施工工序 (1)锚索施工的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造孔、锚索(杆)制作与安装、注浆、锚索(杆)张拉锁定与封锚等五个环节; (2)预应力锚索(杆)施工基本工序:

1)设计锚固工程坡面开挖成形并经验收合格后,应尽快布置锚固工程施工作业,待锚固工程施工完毕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方可进行下级边坡开挖与防护。 2)在预应力锚索(杆)工程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锚索(杆)的基本试验,并完成预应力锚索(杆)试验报告,提交给有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待试验报告批准并经设计锚固参数确认或调整后,方可进行预应力锚索(杆)工程施工作业。锚索(杆)试验孔的具体位置应由监理和设计代表现场确定,使试验孔可反映工程孔锚固地层实际情况。试验孔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排气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5~10cm,其注浆方法和充满标准与工程孔相同。 3)锚索设计荷载1000KN,锁定荷载1000KN 4)预应力锚索(杆)施工的场地整理、搭设工作平台时,应对已施工完成的坡面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后确定预应力锚索(杆)的位置;在安装钻机时,应按照施工设计图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孔位以及锚孔方位角(或拉线尺量配合测角仪定位),并作出标记。锚索孔位测放力求准确,确保钻孔从微型桩和抗滑桩中间穿过。偏差不得超过±5cm,钻孔倾角15°,倾角允许误差±2°;考虑沉渣的影响,为确保锚索深度,实际钻孔深度要大于设计深度1.0m. 5)锚孔钻造,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

锚索抗滑桩施工简述

元磨高速公路第十一(A)合同段 锚索抗滑桩施工简述 一处三公司罗志军 1、工程概况 1.1滑坡概况 在建元磨高速公路11(A)合同段4#桥上行线(K299+173)、下行线(K299+185)是两座并行的工形组合梁桥,桥墩为矩形独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该桥跨越地段处于强烈切割高中山地貌区。该地段主要出露有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人工堆积碎石土、碎裂-散体结构和层状碎裂结构中等风化砂岩、泥岩岩体。由于坡面侵蚀作用,形成了环谷状斜坡形态,并受各支沟切割而形成多个三角形斜坡单元块体。经工程地质勘察确认,该桥跨越地段发育有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冲沟、滑坡及潜在变形块体,其范围较大,危害严重。 1.2 工程概况 元磨高速公路11(A)合同段4#桥上行线为11孔28.5m工形组合梁,下行线为12孔30m工形组合梁,是工程量比较集中的两座并行的大桥,由于滑坡及潜在变形块体的存在,直接影响4#桥的施工进度、危及施工安全。所以,处治该不良地质段对于4#桥的施工和全合同段的顺利建成具有重大的意义。针对滑坡体及潜在变形体进行处治而拟施作的主要工程为:冲沟铺砌至滑坡体外20m;拱形拦砂坝并填土以及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滑桩截面尺寸分为 2.0×3.0m、1.5×2.0m、2.0×2.5m三种,其间距分别为5m、8m、6m。 2 施工方法简述 锚索抗滑桩为4#桥滑坡处治方案中的关键工程,工程量大,施工时间短。在此只对该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加以叙述(参见预应力锚索施工示意图)。 2.1锚索施工 2.1.1锚索制作 组成锚索的主要部件有钢绞线、注浆管、导向帽、对中支架、架线环、尾部钢套管等(详见预应力锚索结构示意图)。 A 以φ25钢管焊接成中心注浆管,其长度大于孔深0.4米,以φ38、长10cm 钢管环向均匀焊接6根φ8钢筋弧,加工而成对中支架和架线环,以固定钢绞线,

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

延安市小砭沟滑坡治理工程H3标锚拉式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O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施工特点 四、施工目标与组织机构 五、施工前的准备 六、施工顺序 七、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八、主要施工设备表 九、施工进度计划工序安排及工期 十、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十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二、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所提供《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图》;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JT55-96);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JGJ33-86); 6、《钢筋脚手架扣件》(JGJ22-84); 二、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小区第H3标段,全段共长260米,共计42根抗滑桩,桩顶高程平均在路面高程上左右,桩间墙为重力式块石砌石石挡墙,墙顶层宽米,墙底宽为米,坡比为1::。 三、工程施工特点 1、该工程施工难度大,不恰当的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施工时应设置临时防护措施,并认真研究施工方案,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特别是相邻道路及建(构)筑物四周施工时更要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及现场安全管理,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特殊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 2、边坡实施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发现异常情况即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即时补救。

浅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

浅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 浅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 摘要:论文以实用为目的,结合施工实际,详细介绍了预应力 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索抗滑桩 Abstract: paper with practical, for the purpose of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ti-slide pil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Key words: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 Anchor cable anti-slide pil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抗滑桩治理滑坡,由于抗滑桩具有开挖面小、圬工体积小、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但随着需要治理的滑坡规模的增大,抗滑桩截面积和长度也越来越大,材料消耗量变的非常庞大,人们便逐渐认识到其结构的缺陷;抗滑桩是大悬臂受力,主要靠滑动面以下的桩身所受的地基反力来平衡滑坡推力,受力机制不合理,需要的桩长截面大,材料消耗多,工程造价昂贵。为了改善抗滑桩的这种受力状况,减少桩截面,缩短悬臂长度,增大抵抗力矩,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新的抗滑结构,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便逐渐在滑坡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同时随着炼钢工艺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钢材特别是高强度钢绞线的广泛应用,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推广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证。 基本结构和抗滑机理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具有“主动支护、柔性支护、概念明确、经济合理”的特点,其结构主要由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具等组成。位于滑面以下稳定基岩内的锚索称为锚固段,其余为张拉段。对锚索施加预应力后,通过锚具将锚固段与抗滑桩相连接,彻底改变了一般抗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法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法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公司麻玉明 一、前言 大保高速公路13-1合同段,由于路堑开挖发生大型滑坡,施工中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进行了整治。历经5个月的雨季,经观测滑坡体未发生滑动迹象,均取得了显著整治效果。从而在全线大型滑坡治理中推广应用。 我公司在进行多达135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施工中,不断探索实践,通过总结提高,逐步形成本工法。 二、工法特点 ⒈桩身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开挖过程中可直接探测到地层的地质情况和滑动面的位置,便于修改和完善设计。 ⒉不受施工场地影响,桩群布置灵活。工作面多,各桩之间施工干扰小,便于争取工期。 ⒊桩的适应性强,抗滑效果好,每根桩施工完成后,都能起到抗滑作用,不致引起滑体进一步滑移。随着抗滑桩数目的增多以及桩身强度的上升,滑坡体将日趋稳定。 ⒋边开挖边支护,施工安全可靠。 ⒌锚索与抗滑桩的有机结合既增加了抗滑桩的抗滑力,又使整个滑体处于桩索结合的立体控制中,从而大大增强了滑体的稳定性。 三、适用范围 ⒈适用于处理滑动面下有稳定岩土地层的大体积深层滑坡体及复活的古滑体。 ⒉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进行新建工程施工,进行大体积刷坡前可考虑采用本工法进行坡体加固。 四、施工工艺 ㈠、基本原理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计算,滑动面以上根据滑坡体推力和桩前抗力及锚索的预应力进行计算,滑动面以下的部分根据滑动面处的弯矩和剪力,按地基的弹性抗力进行计算。整体结构设计按极限状态法计算。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基本结构见图1。

图1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基本结构示意图

㈡、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工艺框图 ㈢、施工方法 ⒈施工准备 ⑴测定桩位并平整施工场地。根据桩位的布置、桩数的多少及地形地貌情况进行成片平整,修

锚索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1 - 1.1工程总体概况............................................................. - 1 - 1.2抗滑桩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 1 - 三、施工方案 .................................................................... - 1 -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 1 - 3.2施工准备................................................................. - 2 - 3.3放样..................................................................... - 2 - 3.4成孔..................................................................... - 2 - 3.4.1机械设备配置....................................................... - 2 - 3.4.2人工挖孔........................................................... - 3 - 3.4.3 终孔检验........................................................... - 4 - 3.5钢筋笼的加工............................................................. - 4 - 3.5.1钢筋检验及储存..................................................... - 4 - 3.5.2钢筋的加工......................................................... - 5 - 3.5.3钢筋的绑扎......................................................... - 5 - 3.6浇筑水下砼............................................................... - 5 - 3.6.1水下砼要求......................................................... - 5 - 3.6.2浇筑水下砼......................................................... - 6 - 3.7灌注混凝土(干灌注)..................................................... - 6 - 3.8锚孔钻造................................................................. - 7 - 3.9锚筋制安................................................................. - 7 - 3.10锚孔注浆................................................................ - 8 - 3.11锚筋张拉锁定............................................................ - 8 - 3.12锚孔验收封锚........................................................... - 10 - 3.13边坡、滑坡监测及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 - 12 - 四、施工进度计划 .............................................................. - 14 - 五、报检制度 ................................................................... - 14 - 六、质量保证措施 .............................................................. - 14 - 七、安全保证措施 ............................................................... - 16 - 八、环境保护措施 ............................................................... - 17 - 九、劳动力计划 ................................................................. - 18 -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滑坡治理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施工危险而艰巨的抗灾工程。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相当严重的国家,滑坡在长江流域及云贵川等地分布相当广泛。滑坡时常导致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破坏,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滑坡可以发生在土质边坡,也可以发生在岩质边坡多年来。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在滑坡防治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多用挡土墙来治理滑坡,此种挡土墙的优点是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但是据资料统计表明,多数挡土墙在使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和破坏,说明这种结构形式无论从理论和施工方法上,都既不经济也不合理,而且只能治理下滑力不大的中小型滑坡,因此此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7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抗滑桩治理滑坡,抗滑桩是借助桩与周围岩土共同作用,把滑坡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的一种抗滑结构。这种方法是把桩基嵌入滑床或者破裂体之下,用桩身的抗剪强度阻止滑体滑移,其强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且容易在结构设计方面得到满足。抗滑桩一般适用于非塑体浅层和中厚层滑坡前缘,利用桩基自身的强度和地基抗力共同作用来抵抗滑移或倾覆力矩,具有位置灵活、可分散使用、圬工体积小、开挖面小、破坏滑体较少、施工速度快,并能立即产生抗滑作用等优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 但随着需要治理的滑坡规模的增大,抗滑桩截面积和长度也越来越大,材料消耗量变的非常庞大,人们便逐渐认识到其结构的缺陷:抗滑桩是大悬臂受力,主要靠滑动面以下的桩身所受的地基反力来平衡滑坡推力,受力机制不合理,需要的桩长截面大,材料消耗多,工程造价昂贵。为了改善抗滑桩的这种受力状况,减小桩截面,缩短悬臂长度,增大抵抗力矩,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研究新的抗滑结构,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便逐渐在滑坡治理中得到应用,同时随着炼钢工艺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钢材特别是高强度钢绞线的广泛应用,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证。 1、几种常见的抗滑桩类型 (1)悬臂式抗滑桩 传统的抗滑桩的工作原理其实是大悬臂受力,用地基抗力、平衡强大的滑坡推力,故又称悬臂式抗滑桩。事实上,桩基承受侧向荷载的能力非常小,只有垂直荷载的1/10~1/13。这是因为两种力对桩产生截然不同的受力机制。在垂直受荷时,桩基能发挥桩壁摩阻力和桩端反力的共同作用,而且还充分利用砼的优良抗压性能;在承受侧向荷载时,桩基是一个受弯构件,而砼的受拉性能非常低。这时强大的滑坡推力往往使桩的直径和配筋大幅增加,且抗滑桩的断面积随着治理滑坡的规模的增大也越来越大,所以在滑体厚度较厚的土层滑坡中,采用悬臂式抗滑桩就不十分经济。另外,从桩的受力机制看,悬臂抗滑桩是被动型的受

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doc

延安市小砭沟滑坡治理工程H3 标锚拉式抗滑桩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 O 一六年五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施工特点 四、施工目标与组织机构 五、施工前的准备 六、施工顺序 七、施工方案及技术要求 八、主要施工设备表 九、施工进度计划工序安排及工期 十、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十一、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十二、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

一、编制依据及说明

1、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所提供《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图》 ; 2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 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JT55-96 ); 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JGJ33-8 6 ); 6 、《钢筋脚手架扣件》( JGJ22-84 ); 二、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延安市小砭沟安置房小区第H3 标段,全段共长260 米,共计 42 根抗滑桩,桩顶高程平均在路面高程上 4.5m 左右,桩间墙为 重力式块石砌石石挡墙,墙顶层宽0.7 米,墙底宽为 3.5 米,坡比为1::0.5 。 三、工程施工特点 1、该工程施工难度大,不恰当的施工工序及施工方法,将会导 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施工时应设置临时防护措施,并认真研究 施工方案,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特别是相邻道路及建(构)筑物 四周施工时更要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及现场安全管理,如发现异常情

况,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特殊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 2、边坡实施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规范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 格按信息法施工的原则,发现异常情况即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即时补救。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850805.html,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及应用 作者:麻继文郑红卫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 摘要:主要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对其抗滑机理、受力特点、设计原则、设计 流程及施工工艺进行分析,并与普通抗滑桩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在京新高速公路韩集段 K50滑坡整治中的应用,证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较普通抗滑桩具有受力机理明确、结构合理、工程造价低、便于施工等优点,是抗滑结构的重大突破,在滑坡和高边坡病害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关键词:滑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 Abstract: The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rom its anti-slide mechanism, stress characteristics,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rocesses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anti-slide pile in technique and economy with its application in K50 landslide processing in Hanji section of Beijing- Urumchi expressway, it proves that the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ti-slide pile is of clear stress mechanism, reasonable structure, low engineering cost and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as a major breakthrough of anti-slide structure,it will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damage prevention of landslides and high slope. Key words: landslide;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 中图分类号:U21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前言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5%,具有极易发生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物质条件,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滑坡高边坡灾害又是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而,滑坡治理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施工危险而艰巨的抗灾工程。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相当严重的国家,多年来,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在滑坡防治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世纪50年代,我国多用挡土墙治理滑坡,这种支挡结构无论从理论和施工方法上,都是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只能治理很小规模的滑坡。6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抗滑桩治理 滑坡,由于抗滑桩具有比挡土墙开挖面小、圬工体积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但随着需要治理的滑坡规模的增大,抗滑桩截面积和长度也越来越大,材料消耗量变的非常庞大,人们便逐渐认识到其结构的缺陷:抗滑桩是大悬臂受力,主要靠滑动面以下的桩身所受的地基反力来平衡滑坡推力,受力机制不合理,需要的桩长和截面大,材料消耗多,工程造价昂贵。为了改善抗滑桩的这种受力状况,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便逐渐在滑坡治理中得到应用。同时随着炼钢工艺的不断发展,高强度钢材特别是高强度钢绞线的广泛应用,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证。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施工工法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施工工法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前言 在山岭陡峭、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地区,高等级公路通过的地段造成大量的高填深挖,高桥及隧道处处可见。在山谷深、地面横坡陡峭的地段,路基难于填筑,旱桥跨越在经济和技术上造成较大的浪费,同时也给路基稳定及桥梁的桥桩、墩柱带来隐患。采用新型高挡墙跨越不仅开挖面小,也可消耗废方,起到安全、经济和环保的作用。 个旧至冷墩二级公路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工程是采用40米高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进行边坡治理的项目,稳定了高填方路基,减少了陡坡旱桥,预应力锚索结构由于其合理的受力机理以及在软弱岩体中能更有效的发挥土体承载力而提供了较大锚固力,通过施工经总结形成本工法。 二、工法特点 1.采用MG-50A型潜孔冲击钻跟套管无水干钻,能有效的预防塌孔,保证水泥浆与孔壁岩体的粘结强度。 2.锚索材料选用低松弛环氧喷涂无粘结钢绞线(ASTMT416-88a标准270级,强度R b y=1860Kpa,松弛率为 3.5%,Φj=15.24mm),配套OVM15型锚具,钢绞线强度高,性能好,可以在张拉结束后有效的进行放张或补偿张拉且弥补了钢绞线在特殊环境下中长久防腐的问题。 3.该体系能主动提供抗滑力,有效的控制岩体的位移,在锚索的锚固范围内产生亚应力带,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 4.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大吨位锚索主要锚于碎石土、亚粘土中,鉴于土体破碎,抗剪强度低,在锚索结构上,通过对拉力型锚索与分散压缩型锚索工作性能的比较,采用分散压缩型锚索结构有突出优点。拉力型锚索与分散压缩型锚索工作性能的比较见表1。 表1 拉力型锚索与分散压缩型锚索工作性能的比较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浅、中、深层土石混合滑坡、土滑坡、岩石滑坡的防治工程。 四、工艺原理 穿过边坡滑动面的预应力锚索,外端固定于抗滑桩上,另一端锚固在稳定整体岩体土石混合体中。锚索的预应力使不稳定岩体处于较高围压的三向应力状态,岩体强度和变形比在单轴压力及低围压条件下好的多,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使结构面对岩体变形消极影响减弱,显著提高了岩体的整体性,锚索的锚固力直接改变了滑动面上的应力状态和滑动稳定条件。 五、施工工艺 (一)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边坡治理工程抗滑桩锚杆锚索挡板冠梁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 章、施工部署第四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 术措施 4.1 测量放线 4.2 旋挖成孔抗滑桩施工 4.3 锚索施工21 4.4 锚杆挂网喷射砼施工27 4.5 挡土板施工33 4.6 桩顶冠梁施工35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36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41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43 第八章、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46

第一章编制依据 1、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基坑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 2、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工程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行规范、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JG79-2002 重庆市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版)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地理位置 2.2项目概况 因建筑物布置和建设配套的需要,本项目土石方采用整体大开挖,从而致使开挖基底与小区道路间存在高达7?19m的高边坡。为了施工区域的安全和红石路、小区道路路基的稳定,边坡支护情况如下: 1、北侧段采用桩锚结构支挡,桩径有1.8m、2m桩间距6m (局部凸角段加密为 3m,嵌入中等风化深度见设计立面图。离桩顶3.50m设置一排锚索。桩间挡板厚度200mm对土层及强风化段桩间挡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中等风化段采用喷射混凝土面板进行支护,伸缩缝约20m—道。桩采用旋挖跳桩法进行施工,钢筋有HRB400 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2、南侧B线段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桩径有1.5m、1.8m、2m 2.2m,桩间距6m

普通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特点

普通抗滑桩及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受力特点 一、普通抗滑桩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滑坡 治理工程措施。借助桩的受力段以及桩背土体与桩两侧的摩阻力形成的土拱效应以稳定滑体。它的作用机理是把桩身嵌入滑床以下,利用埋于滑床中的桩将滑体中未平衡的滑坡推力通过桩体传递给下部稳定的岩土体中,从而稳定和平衡坡体,达到治理滑坡的目的。抗滑桩用自身的强度和地基抗力共同作用来抵抗滑移和倾覆力矩,这与重力式支挡结构截然不同。实践证明,它能减少开挖面积、缩短工期、支挡结构牢固可靠。 从受力机制看,普通的悬臂抗滑桩是“被动型”的受力机构。抗滑桩浇注完成后并不立即起支挡作用,只有当滑坡推力作用在桩上,使桩产生位移和变形,形成地基反力,桩才能逐渐具备抗滑功能,开始阻止滑坡的进一步滑动。这种受力机制,对需要治理的滑坡,特别是当滑坡体上或前缘处有重要的建筑物时,都不能很快地阻止滑坡的变形和开裂。 二、普通锚索抗滑桩嵌固抗滑效果好,支挡面积大,但悬臂受力大,抗倾覆 能力差。如果仅单独使用锚索治理滑坡,如锚索墩、锚索梁(板)等,用锚索拉力来平衡滑坡推力,由于锚索是靠小承压板锚固滑体,锚固面积小,锚索的强度发挥不来,尤其在滑动面处锚索的抗减作用很差。如果将强劲的预应力锚索施加在桩顶,使桩---锚索形成联合受力体系,用稳定力矩来平衡倾覆力矩,就大大发挥了锚索的抗拉作用,同时使悬臂桩变成了近似的简支结构,桩身计算弯矩减小,因而可减小桩截面。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是通过在锚索中施加预应力作用在桩上,通过桩身来实现承受滑坡推力或土压力这一功能。当在桩头安装了预应力锚索之后,桩的受力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先的被动承受滑坡推力变成主动抵抗滑坡推力,桩与锚索共同作用,组成一个整体,通过施加大吨位预应力,可使桩身反压在岩土上,形成“主动反压”支挡机构,可严格限制滑体的位移再发生,这对于滑体上有严格位移限制的滑坡治理工程尤为重要。将桩—锚索这种联合体系用于抗滑支挡结构是一种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了锚索强度高,抗拉性能好、易弯曲、好操作的特点;也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于形成整体结构,混凝土的抗剪抗压性能好,与土体反压后形成自身阻滑的特点。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题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姓名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2015年6月1日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边坡的有效治理是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边坡治理措施主要有挡土墙、抗滑桩、锚索及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桩是一种采用锚索和桩共同受力来抵抗滑坡推力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它能变一般抗滑桩的被动抗滑结构为主动抗滑结构,改善悬臂式抗滑桩不合理的受力状态。因此,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作用机理、计算理论、施工设计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边坡;支挡结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用机理;计算理论;施工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00-0000(2015)00-0000-00 Research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s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slope is a problem often encountered in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slope mainly include retaining wall, anti slide pile, anchor cable and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s. The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s is a new type of structure which can resist the landslide thrust by the cable and the piles. It can become a general anti sliding piles of passive anti slide structure for active anti slip 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cantilever anti slide pile unreasonable stress state. Therefore, the mechanism、the calculating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Key words: slope; supporting and retaining structure; pre-stressed anchor anti-slide piles; mechanism; calculation theory; construction design 1 预应力锚索桩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1 国外研究动态 19世纪中期,欧美国家就开始了对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的研究,但由于早期人们对滑坡性质和变化规律认识不深,对那些大、中型滑坡只能绕避,只对一些小型滑坡采取刷方减载、反压、以及抗滑挡土墙进行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遇到的滑坡也越来越多,用人为支挡工程治理大量滑坡才真正开始。60-70年代,在以应用排水工程和抗滑挡土墙为主的同时,大力开发应用抗滑桩工程,以解决抗滑挡土墙施工中的困难,1964年,英国铁路某处滑坡造成山体与挡土墙一起滑动,当采用抗滑桩对其进行加固后,随即达到稳定;70年代后期,在日本开始应用直径1.5-3.5m的挖孔抗滑桩[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小直径抗滑桩应用的同时,为治理大型滑坡,大直径挖孔抗滑桩开始使用。 在滑坡治理方面的国外研究多侧重于被动桩,对于承受土体侧向位移的被动桩,多侧重于土坡变形作用到桩体上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海港工程、堤坝工程中承受软粘土变形的被动桩研究较多[2-4]。对于承受土体水平位移桩和桩群的设计计算,己提出了许多方法,并进一步将现有计算方法总结为压力法、位移法和有限差分法。同时在抗滑桩计算分析方面,国外一些研究主要针对软土、堤坝工程,坡体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弹性或者塑性材料,作用于抗滑桩上的荷载较难确定,这些经验和方法适用范围比较有限。虽然提出了一些计算抗滑桩上作用的极限土压力的方法,但一般而言,抗滑桩支护坡体未必满足这些相应的极限条件,而只能作为一种控制设计方法进行验算。而对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这种新型的主动受力抗滑支挡结构,国外的研究资料更是匿乏。 1.2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对滑坡灾害的系统研究和治理是从50年代才开始。根据我国国情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总结出绕避、排水、支挡、减重、反压等治理滑坡的方法。我国对抗滑支挡结构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