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与生命论文

合集下载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神奇的现象之一。

虽然科学家们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推动熵减。

熵是热力学里的一个概念,意味着无序度或混乱程度。

在自然界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即物质和能量的分布趋于更为均匀和无序。

生命的存在似乎违背了这个趋势,它在减少熵的过程中创造和维持了有序性。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系统。

无论是一个微小的细胞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命体都展现出了精密的结构和调节机制。

细胞通过遵循基因组中的指令来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而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方式维持其稳定性。

这些机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旨在减少系统的无序度,即熵。

生命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自发的、自组织的过程,其目标是创建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这种有序性不仅体现在内部结构上,也体现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

生命体通过吸收外部能量和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熵减的过程,因为能量和物质在被生命体利用的过程中被重新组织和利用,使其分布变得更有序。

除了维持内部有序性,生命体还通过进化的过程逐渐提高其自组织的能力。

进化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机制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逐步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优化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熵减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有序和适应环境。

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熵减,还与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宇宙在大爆炸后也经历了一个熵增的过程,从一个极其有序和高能量的状态逐渐演化为一个熵较高和低能量的状态。

而生命的出现恰恰是在宇宙最不稳定和熵最高的时期。

生命体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宇宙演化向着更高有序和稳定状态进化的一种方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即通过自组织和进化的力量创造和维持有序性。

生命的存在使得无序的自然界变得有序和相对稳定,使得物质和能量在被重组利用的过程中减少熵的增加。

生命的出现是宇宙演化的重要一环,它推动着宇宙向着更高有序和低熵的状态前进。

生命以负熵为生500字

生命以负熵为生500字

生命以负熵为生500字
生命以负熵为生,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而要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从热力学角度出发。

热力学中,熵被定义为系统的无序度量,通俗地说,熵越高,系统越混乱无章。

而负熵则是指某一系统内的局部有序性增加所导致的整体熵减少。

生命体通过摄取有机物质,运用能量、信息等多种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内部结构和功能,就能够实现这种负熵状态。

在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反应和分子运动能够实现趋向有序和稳态的自组织过程。

这种自组织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每个生命体都运用这个过程维持自身的基本活动。

另一方面,生命体还能够通过自我复制、变异等适应机制,不断地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可塑性意味着生命体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压力,走向更为复杂的生命形态和功能,这是进化的基础。

换言之,生命以负熵为生,就是依靠自组织和自适应机制,将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资源转化为生命的活力和形态,使得生命能够不断地自我生成和再生,形成一个永续的生态系统。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借鉴生命的这种负熵原理。

我们需要学会自我组织,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以应对外部的各种挑战;我们还需要积极创新,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以获得生存和
发展的机会。

在困境和危机中寻找希望和机会,也是一种有益的人生哲学。

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一个自然科学的基本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借鉴之道。

只有保持自我调适和自我改变的能力,以及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协作机制,我们才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和成就。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是一个极为复杂而有趣的领域,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熵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在生命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

一、熵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模拟。

熵作为信息论的核心概念,在生物信息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DNA序列的复杂性和乱序程度。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DNA序列具有不同的熵值,而DNA序列的熵值也与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如基因表达、蛋白质组成和代谢途径等。

因此,通过熵值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研究不同生物体系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生物分类和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熵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熵作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生物化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折叠过程。

研究表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熵变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不同氨基酸序列和折叠速度的蛋白质,在折叠过程中熵变也不同。

因此,通过熵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折叠速度,并设计新的蛋白质结构,为药物设计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熵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熵作为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生态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耗散过程。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熵值可以反映其内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复杂程度,也可以用来测量生态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响应能力。

因此,通过熵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并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熵在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学科,熵作为信息论中的基本概念,在进化生物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基因组的变异和演化过程。

生命与熵

生命与熵

生命与熵(物理053 唐静亚 2005032031)摘要:熵的概念来自物理学研究,但是它的应用早已超过物理学的范畴,对许多自然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熵,期望对丰富熵的内涵从而理解生命过程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熵;麦克斯韦妖;生命1 生物体的熵1877 年,一生致力于用统计力学研究热运动的玻耳兹曼(Boltzmann) 指出:熵( S ) 是分子无序的量度,熵与无序度Ω(即某一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 之间的关系为S = kln Ω (其中k 为玻耳兹曼常数)这就是最著名的玻耳兹曼关系式,从此式可以看出,系统微观态数越多,系统越混乱,熵越大。

熵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它和其他物理量一样,可以定量地计算出来,显然从玻尔兹曼的微观定义式不便算出(其中的微观状态数Ω 不便给出)。

然而, 在玻尔兹曼提出他的熵公式之前的1865 年,克劳修斯(Clausius) 就在对可逆过程的宏观分析中引进了熵的概念并导出了熵的计算公式. 温度处于绝对零度时,任何一种物体的熵都等于零。

当你以缓慢的、可逆的、微小的变化使物体进入另一种状态时,熵的增量为d S =d Q/T 式中T 为过程中系统的温度,d Q 为该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对于有限的过程,经可逆过程从平衡态1 到平衡态2 时,其熵的变化为⎰=-2112TdQ s s 我们知道,对于开放系统,其熵变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系统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I dS ,它总为正;另一部分是由于系统和环境交换物质或能量而引进的熵流R dS ,它可以大于零、小于零,也可以等于零。

而系统总熵变则为这两者之和,即d S = d S I + d S R系统能否朝有序的方向发展即系统总熵变是正还是负,取决于熵产与熵流的大小与正负,一个系统的熵产总是正值,即d S I > 0,如果d S R < 0,且d S R > d S I 就会有d S < 0,此种情况下系统的总熵值会减小,系统会朝着更有序的状态发展。

熵理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解释-论文

熵理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解释-论文

熵理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解释周爱香(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28000)摘要:企业的生命周期大多经历产生、成长、成熟与衰退等阶段。

决定企业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因素在于企业是逐渐走向有序还是逐渐走向混乱,而描述物质的有序度“熵”能合适地表征企业生命的特征。

企业经历不同的生命阶段时,其熵也会逐渐地变化。

本文从“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角度,应用熵理论解释了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熵变的特点。

关键词:生命周期负熵熵熵变作者简介:周爱香(),女,湖南衡东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一、熵理论概述熵是标识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度。

而熵变则是熵的存在状态,是通过熵值的变化状态来描述系统有序或无序变化趋势的一种参变量。

熵变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系统之中,并贯穿于每个系统运动过程的始终。

企业作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其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其熵变表现得更为突出。

正向熵变是熵变的恶性反应,是熵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系统发展中产生恶劣影响和消极作用。

所谓正向熵变,是指系统在演化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系统内部矛盾的产生、积累与激化,或由于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不当,而造成系统熵值不断增大,最终使系统熵值的改变量逐步或快速呈现大于零的正值状态,从而导致系统产生非秩序效应。

可见,正向熵变存在或滋生瓦解系统稳定有序状态的破坏力;负向熵变是熵变的良性反应,在系统发展中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所谓负向熵变,是指系统在其演化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系统内部矛盾的化解与削弱,或由于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合理交换,使得系统熵值不断减小,最终使系统熵值的改变量逐渐或迅速呈现小于零的负值状态,从而导致系统产生秩序性效应。

可见,负向熵变蕴含或滋长保护系统稳定有序发展的促进力。

二、外部支持企业:企业产生就社会整体来看,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可支配的资源逐渐减少,新的领域开发也逐渐困难,生存危机使社会必须进行新的实验,人们不得不开始尝试新的办法。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明月诗人2017.08.05 20:46:02看到这个题目惊不惊讶?如果说“吃”掉世界是我们作为生命的使命,是不是更惊讶?甭惊讶,今天让我们通过热力学定律来讲讲生命的最终意义。

生命是依靠一定秩序存在。

小到基因编码,大到社会构成,都需要消耗能源,维持生存秩序。

首先谈一谈什么是熵?熵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值越大那么混乱无序的程度也就越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这个宇宙是熵增的宇宙,宇宙的走向必然趋向于混乱。

刚才讲了生命是高度的有序,就是负熵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在一个熵增的宇宙为什么会出现生命这种负熵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局部有序是可能的,但必须以其他地方更大无序为代价。

比如生命要生存,就要消耗能量,就需要食物。

动物以植物的死亡(熵增)为代价,植物以太阳核反应的衰竭(熵增)为代价,得以生存。

生命的出现改变了对能源的利用,使得更多的能源加速消耗,虽然遵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中,但是可利用的能量却在不断减少,这个过程当前不可逆转。

所以生命这种负熵形式,实际上是在加速宇宙熵增。

宇宙中的熵,是在不断增加的。

生命与文明在熵增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们使能量向不可利用的状态转化的速度加快。

例如,当文明发展到工业时期,为了炼出钢铁,我们不得不用大量得煤炭来煅烧铁矿石(获取能量),得到了钢铁得同时,消耗了大量煤炭,熵增就是在人类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加速。

生物的本质,看似逆势而为,实际上只是制造熵的机器。

生命能够有序的前提是消耗更多的能源,保证生命体的稳定与平衡,这一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吃”掉世界的过程,为了维持生存,只有消耗更多的能源。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能会感到绝望,但是以上所说都是依据现有物理学定律,可能有一天这些定律会被推翻,我们会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能够保持宇宙的平衡与稳定,或者是创造出新的能源,来维持这个生命平衡体系,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节约能源。

熵增人类社会发展论文自然之路论文

熵增人类社会发展论文自然之路论文

熵增人类社会发展论文自然之路论文熵增人类社会发展论文自然之路论文熵增方向【摘要】熵是热力学名词,表示物质系统有序或无序的物理量。

系统的熵越大,反映了它的无序程度越大、所处的状态越稳定。

物质系统自发的变化过程总是向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熵不仅仅在物理学中应用,在社会学中、生活中也有体现。

文章首先诠释了熵、熵增原理,接着分析了生命与熵的关系、熵增与宇宙热寂的关系、熵增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关系,最后得出,熵增方向乃是自然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之路。

【关键词】熵熵增人类社会发展自然之路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我们人类也在不停地变化,从牙牙学语到满头银发;人类居于自然,属于自然。

一个人如果热爱大自然,他会认真仔细观察他能见到的一切自然现象,而每一种自然变化都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性。

我们知道,人的衰老、树木枯萎、房子倒塌、原油消耗、土地风化等都包含着自然过程的方向性规律,或者说是沿着某一方向进行的。

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一类的变化过程称为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严格地说,一切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现在,我们需要探知的是,这些不可逆的自然过程,是按怎样的变化方向进行的?一熵及熵增原理一滴墨水可以染黑一盆清水;一缕花香可以溢满居室,这类自然现象我们叫扩散。

实验证明,一切的扩散过程总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进行的。

扩散的过程也是自然的,不可逆的。

如果我们把高浓度和低浓度区域看成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变化就是从高低有序到平衡无序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一下热传递的方向性。

高温物体a和低温物体b的接触,我们会发现,在自然的情况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其结果就是a物体的温度降低和b物体的温度升高,最终是a、b同温,即热平衡。

如上,我们也可以把a、b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热传递的方向就是:从温度的高低有序到热平衡无序的变化。

事实上,一切自然过程都是按从有序向无序方向进行的。

一百多年前的物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原理,指明了一切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抗熵增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抗熵增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抗熵增生命的意义在于对抗熵增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最复杂的现象之一。

它以其自组织、自复制、自调节的特性出类拔萃。

生命的存在和演化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对抗熵增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也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深层含义。

熵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概念,它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的指标。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内部的熵总是增加的,趋向于无序和平衡状态。

这被称为熵增现象,也被视为自然界的一种基本规律。

然而,生命却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存在。

生物体内部的细胞、器官、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协作,构成了生命的复杂网络。

它们以精密的信号传递、物质交换和反馈机制,维持着生命的持续运行。

生物体内部的无序度远远低于熵增的趋势,因此生命的存在与熵增相悖而行。

生命的存在和演化可被视为一种持续对抗熵增的过程。

生物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不断维持自身组织的有序性和稳定性,抵抗熵的增加。

以人类为例,我们通过自觉意识、智慧和文化的发展,创造出了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艺术文化等无数有序的结构,构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网络。

这一切都是对抗熵增规律的结果。

生命对抗熵增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的存在,更在于推动整个宇宙的演化。

据大爆炸理论,宇宙从一个高度有序的初始状态开始,随着时间推移,熵逐渐增加,系统趋向于热寂。

然而,生命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趋势,通过对抗熵增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宇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命的存在不仅对环境有积极的影响,也对自身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生命的演化经历了数十亿年,演化的时间尺度让我们能够目睹生命多样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从最早的原核生物到现代的多细胞生物,从简单的化学反应到复杂的思维和意识活动,生命的发展展现出了宇宙中最精彩、最奇妙的过程。

生命对抗熵增的过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对自身的反省和思考。

我们思考生命的起源、意义和目的。

我们思考我们自身的存在和我们对世界的影响。

生命的存在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哲学、伦理和宗教的问题,使我们思考人类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熵与生命
童海港
(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061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熵增原理阐述了在封闭系统及与其相对应的环境所组成的孤立系统中,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演化。

但对生命物质来说,其演化过程恰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这难道真的是一对矛盾吗?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熵生命负熵耗散结构
一、熵的概念
1867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41届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提出熵的概念和宇宙的热寂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从此“什么是熵”在科学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爱因斯坦(Einstein)说: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

所谓熵,是反映一个系统宏观态所具有的微观态数目或与热力学几率有关的物理量,它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1865年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定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从而引入了熵的数学表达式。

二、熵与生命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生物是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但是这与克劳修斯提出的熵增加原理:任何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演化的理论岂不是矛盾吗?
1943年,薛定谔(Schrodinger)在都柏林三一学院讲演中指出:
“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熵是不可逆地增加的,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

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

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当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从而使其自身维持在一个稳定而又很低的熵的水平上。

”因为熵是无序性的量度,所以负熵是有序性的量度。

普利高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如何阐明生命有机体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了耗散结构的概念。

耗散结构是指当体系处于非平衡时,通过体系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而形成和维持的一种稳定化了的宏观体系结构。

它突破了热力学定律只适用孤立系统的限制,将其运用到开放系统。

一个正常的生命体现可视为一个处于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即是一个耗散结构。

作为开放系统的生命体内在远过程里熵的改变量可表示为ds=ds i+ds e,其中ds i为生命体内的所有不可逆过程(消化、吸收等过程)产生的熵变,其值恒大于或等于零;ds e 为生命体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而产生的熵变,亦称熵流,其值可正、可负、或为零。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其也ds e=0,则ds=ds i≥0,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熵增加原理。

对于生命体这个开放系统,其dS e≠0,若有生命体从外界获得负熵流(ds e<0),并且有获得的负熵流大于生命体内部产生的熵变,即∣ds e∣>∣ds i∣时,则有生命体的熵变(ds<0,这时系统的熵是减少的,因而系统的有序性增加,这意味着生命从一定的有序结构上升到更高的有序结构,这就是生命体的发育、生长过
程。

如果在一定时期内,生命体自身内部产生的熵变(ds i)和生命体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而产生的负熵(ds e)恰好相等,那么系统的熵变ds=0,系统将维持一定的有序结构上,生命有机体便处在稳态、成熟的阶段。

若生命体获得的负熵小于自身内部的熵产生(∣ds e∣<∣ds i∣),则生命体的熵变ds>0,生命体的熵是增加的,生命机体便生产疾病、退化、衰老。

当生命体的熵累积到最大时,整个生命机体呈现出高度无序性,处于高度混乱状态,这就是生命的终止——死亡。

三、熵与生命研究意义
熵与生命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解决了克劳修斯熵增原理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久久难以逾越的鸿沟,解答了人们心中长达数十年的疑惑。

也让两大理论得到了恰当的评价。

其次为熵与生命关系的定量化打下基础,目前,生命过程与熵的研究还处于定性阶段,一旦建立起定量关系,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根据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为被认识的事物”。

熵与生命关系的定量化一定能实现。

到那时,我们可以生产出“人体熵增测试仪”,随时可以测定我们的健康状况,了解我们处在生命过程的哪一阶段,预测我们的寿命有多长。

到那时,人类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世界,把握未来无机世界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1.熵与生命吕兴虎(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16)
2.熵、生、命思考邵荣宽(中国民航学院基础课部)
3.熵与生命的关系刘广生,李慧(1.河南大学物理与信息光电子学院;2.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4.生命现象与熵陈月强(贵州省镇宁民族师范学校贵州安顺
56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