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方言中的小称现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一单元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一单元 第三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含答案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正确的态度并符合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推广普通话,善待方言,提倡普通话用于正式场合或公共场合,方言用于私人场合,以此来构建双语和谐社会。

"游汝杰说.方言有其社会功能,使用方言又是公民的权利。

鉴于此,国家或地方政府以法律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探索确立方言的法律地位。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赏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赏读: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

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意气·义气“意气”指意志和气概,也可指志趣和性格,还可指由于主观或偏激而产生的情绪;而“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例句1:它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其激扬万里的双趐.例句2: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不识好歹·不识抬举“不识好歹”,不知好坏,指愚蠢,缺乏识别能力。

“不识抬举”,识:认识,理解。

抬举:赞扬,器重。

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异:后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的意思,前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例句1:古书又不是毒药,读点古书总是好意,你们竟会这样胡闹起来,这明明是不识好歹呀!例句2:君博不知好歹,向各官员痛陈贪官,反被讥笑不识抬举。

知识卡片方言与普通话辨析1.zh、ch、sh不是z、c、szh、ch、sh正式名称是“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李笑笑【摘要】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研究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语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音系整理和语音特征分析;语法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词汇系统(代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法研究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汇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词汇描写、词源研究等.缺少对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缺乏片区内外多个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商阜片;语音;词汇;语法【作者】李笑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贺巍(2005)[1]136-13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语音特点,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境内的中原官话的分片做了新的调整,分为8片,分别是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兖菏片、徐淮片。

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6省境内的中原官话进行划分,把中原官话A图范围内的中原官话分为9个片区,即把原[B3]图中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现改为关中片。

熊正辉、张振兴(2008)[3]97-108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以此为基础,本文拟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商阜片界定商阜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包括23个县市。

这些县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原永城县)、郸城县、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原亳县)、濉溪县、宿州市(原宿县)、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原介首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

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

第40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0第4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4ꎬ2020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孙㊀敏(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ꎬ湖北黄石㊀435002) 摘㊀要 ㊀汉语方言的重叠型小称类型众多ꎬ主要有AA㊁XAA㊁AAX㊁ABB㊁AAB㊁AABB㊁ABAB㊁ABCC㊁XXA㊁AXX㊁XXAB㊁ABXX㊁XAXA等形式ꎮ重叠型小称主要表小ꎬ有时也附带亲昵㊁可爱㊁厌恶等感情色彩ꎮ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方言和晋语ꎬ在湘语和部分吴语㊁闽语㊁赣语㊁粤语中也有使用ꎮ关键词 ㊀小称ꎻ重叠式ꎻ地理分布中图分类号 H07㊀㊀ 文献标识码 A㊀㊀ 文章编号 2096 ̄3130(2020)04 ̄0031 ̄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0.04.006㊀㊀汉语方言里有丰富的重叠型小称ꎬ本文根据词的结构形式对汉语方言重叠型小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ꎬ同时也观察了不同形式小称的地理分布情况ꎬ以期对汉语方言小称现象形成一个整体认识ꎮ一㊁ AA 式重叠型小称汉语方言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数量众多ꎬ主要由名词性㊁形容词性㊁动词性㊁量词性㊁副词性等语素重叠构成表小ꎮ AA 式重叠型小称多见于官话大区和晋语区ꎬ其他地区的少数方言点也有使用ꎮ1.官话大区ꎮ官话大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的构词形式丰富ꎬ并且往往与附加㊁变音叠加使用ꎮ官话大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常见于中原官话区和西南官话区ꎬ兰银官话区和江淮官话区的少数方言点也有使用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青海乐都 格格(子)㊁柜柜(子)㊁本本(儿)㊁辫辫(儿) ꎬ山西临汾 本本儿㊁盘盘儿㊁坐坐儿㊁摸摸儿 [1](P82)ꎬ陕西宝鸡 台台㊁罐罐㊁盆盆 [2](P86)ꎬ山西万荣 毛毛㊁叶叶㊁说说 [3](P43-44)ꎬ陕西商州 叶叶(子/儿)㊁堆堆(子/儿)㊁尖尖(子)㊁盖盖 [4](P36-37)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安乡黄山头 圈圈㊁擦擦㊁亮亮 [5](P123)ꎬ重庆 刀刀儿㊁虫虫儿㊁盖盖儿 ꎬ云南昆明 瓶瓶㊁洞洞㊁人人 ꎬ贵州毕节清水 刀刀㊁布布㊁盆盆 [6](P34)ꎬ湖北丹江 娃娃子/儿㊁阵阵子/儿㊁尖尖子/儿㊁点点子/儿 [7](P57-59)等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碗碗(子/儿)㊁亮亮(子/儿)㊁铲铲(子/儿)㊁颗颗(子/儿) [8](P26-27)ꎬ新疆乌鲁木齐 盘盘子㊁盖盖子/儿㊁瓶瓶子/儿 ꎬ宁夏中宁 盆盆子㊁缸缸子㊁罐罐子 等ꎮ江淮官话区的江苏海安 圈圈儿㊁圆圆儿㊁叫叫儿 [9](P97)ꎬ湖北鄂东 网网儿的㊁片片儿的㊁关关式儿㊁坐坐式儿㊁瘪瘪儿的 [10](P124-125)等ꎮ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ꎬ官话大区 AA 式的词根语素 A 可以是成词语素ꎬ也可以不是成词语素ꎬ并且多数是名词性语素ꎬ也可以为形容词性语素㊁动词性语素㊁量词性语素ꎮ有的单音节语素重叠后可以附加 儿 缀和 子 缀表小ꎬ 儿 缀带有亲昵㊁喜爱的意义ꎬ 子 缀则另有厌恶㊁不满的意义ꎬ并且大多数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ꎮ湖北鄂东大多数单音节名词性㊁量词性㊁形容词性语素重叠儿化后ꎬ要在后面加词缀 的 表小ꎻ单音节动词性语素重叠后ꎬ要加词缀 式儿 表小ꎮ2.晋语区ꎮ晋语区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也十分丰富ꎬ常见于山西省及毗邻地区ꎮ例如山西晋中 盒盒㊁瓶瓶㊁桌桌 [11](P134)ꎬ山西平遥 刀刀㊁虾虾㊁搬搬 [12](P1+3)ꎬ山西柳林 车车㊁蛾蛾㊁刀刀 [13](P15)ꎬ山西祁县 刀刀㊁碟碟㊁剪剪㊁弯弯 [14](P18-21)ꎬ山西太谷 桌桌㊁鞋鞋㊁凳凳 [15](P45)ꎬ山西阳城 才才㊁尝尝㊁(一)会会 [16](P122-123)等ꎮ上述的山西省晋方言 AA 式小称ꎬ一般用于儿童语言和普通指物名词中ꎮ重叠式的词根语素 A 既可以是成词语素ꎬ也可以[收稿日期]㊀2019 12 27[作者简介]㊀孙敏ꎬ女ꎬ江苏盐城人ꎬ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生ꎮ13不是成词语素ꎬ并且大多是名词性语素ꎬ少数是动词性语素㊁量词性语素㊁副词性语素ꎮ山西阳城的副词重叠 AA 式可以单用ꎬ但多数要在重叠式前面附加数词表小ꎮ陕西㊁内蒙古㊁河南㊁河北四省晋方言 AA 式的小称使用情况与山西省基本一致ꎬ但少数方言点重叠式后可以加 儿 缀ꎬ起表小和喜爱的作用ꎮ例如陕西榆林 手手㊁镊镊㊁走(一)走㊁一块块 [17](P15-16+20)ꎬ内蒙古呼和浩特 盖盖(儿)㊁盒盒(儿)㊁刷刷 [18](P67)ꎬ内蒙古化德 窟窟㊁巷巷㊁盖盖 [19](P49)ꎬ河北灵寿 尝尝㊁面面儿㊁蛐蛐儿㊁珠珠㊁铲铲 [20](P27+39)ꎬ河南安阳 毛毛儿㊁泡泡儿㊁走走㊁听听 [21](P44-45)ꎬ陕西神木 匣匣㊁碗碗㊁瓶瓶 [22](P143)等ꎮ陕西榆林的动词重叠式中间和量词重叠式前面可插入数词表小ꎮ3.其他地区ꎮ吴语区㊁湘语区㊁赣语区㊁粤语区有少数方言点使用 AA 式重叠型小称ꎬ表现在儿童用语㊁普通名词㊁专名重叠中ꎮ例如: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包包㊁洞洞㊁梗梗 [23](P8)ꎬ湘语区的湖南祁东 莽莽㊁霸霸㊁饽饽 [24](P45)ꎬ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强强㊁宝宝㊁珠珠子㊁(一/两/几)盒盒子㊁泡泡子 [25](P29-31)ꎬ赣语区的陕西牛蹄乡 碗碗(儿)㊁尖尖(儿)㊁片片(儿) [26](P27-28)等ꎮ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ꎬ这些方言点的 AA 大多是名词性重叠式ꎬ少数是形容词性㊁量词性重叠式ꎬ重叠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或 子 缀ꎮ其中吴城方言重叠词后要附加 子 缀ꎬ变成 AA子 式ꎬ有的 A子 可以单说ꎮ另外ꎬ吴城方言有的重叠词前面还可以受数词 一㊁两㊁几 的修饰ꎬ既表小又有喜爱的意义ꎮ二㊁ XAA(儿) 式和 AA(儿)X 式重叠型小称XAA 式是 XA 式的重叠形式ꎬ X 大多由 圪 小 大 尕 忽 蕞 猴 等词缀充当ꎮ AAX 式是 AX 式的重叠形式ꎬ X 大多由 娃儿 娃娃儿 娃儿娃儿 头 哩 唧 囝 得 嘟 等词缀充当ꎮ这些词缀都是半虚化的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ꎮ这些词缀与重叠式结合后ꎬ往往表小ꎬ一般也附加喜爱㊁厌恶等意义ꎮ1. XAA 式(1) 圪AA 式和 忽AA 式ꎮ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圪墩墩㊁圪疤疤㊁圪渣渣 [18](P71)ꎬ内蒙古凉城 圪角角㊁圪橛橛㊁圪刷刷 [27](P7)ꎬ山西太古 圪丝丝㊁圪枝枝㊁圪堆堆 [15](P59)ꎬ山西偏关 圪台台㊁圪瘩瘩㊁圪仁仁 [28](P117)ꎬ山西阳城 一圪积积㊁一圪截截㊁一圪堆堆 [16](P123)ꎬ陕西榆林 忽芦芦㊁忽浪浪㊁忽略略 [17](P22)等ꎮ 圪AA 式和 忽AA 式大多由 圪A 式和 忽A 式扩展而来的ꎬ常见于晋语区ꎬ A 可以是名词语素㊁动词语素㊁形容词语素㊁量词语素等ꎮ 圪 字还可以写作 龁 隔 挌 咯 胳 袼 阁 乞 仡 疙 虼 纥 骨 个 等ꎬ是一个入声字ꎮ晋语区 圪AA 式的名词㊁量词大多指小ꎬ有时也附加喜爱的意义ꎬ并且 圪AA 式前还可以附加数词 一 ꎬ表示数量少ꎮ例如 一圪丝丝㊁一圪枝枝㊁一圪积积 等ꎮ(2) 小AA(子/儿) 式ꎮ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小猪猪㊁小院院(儿)㊁小房房㊁小人人㊁小刷刷㊁小袜袜 [18](P67)ꎮ这里的单音节名词 猪㊁院㊁房 不能单独重叠ꎬ需要受到 小 的修饰后再进行重叠表小ꎬ有的重叠词后可以附加 儿 缀ꎮ 小刷刷 小袜袜 则是先由双音节名词 刷子 和 袜子 去掉 子 后ꎬ将词根语素 刷 和 袜 进行重叠ꎬ然后前面可以受 小 修饰ꎬ既表小还附有喜爱的意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桃源可以在重叠名词儿化的前面用形容词 小 修饰表小ꎮ例如 小树树儿㊁小手手儿㊁小筛筛儿 [29](P55)ꎮ(3) 大㊁尕AA 式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可以在 AA 式前附加 大 缀或 尕 缀构成叠音名词表小ꎮ例如 尕树树(子/儿) 尕铲铲(子/儿) 大罐罐(子/儿) 大捆捆(子/儿) [8](P28)等ꎮ(4) 蕞AA 式ꎮ中原官话区的陕西商州有些词也会用 蕞 前缀附加重叠式表小ꎬ如: 蕞碗碗㊁蕞锅锅㊁蕞盆盆 [4](P38)等ꎬ 蕞 就是 小 的意思ꎮ(5) 猴AA 式ꎮ晋语区的山西太古在叠音名词前附加词缀 猴 ꎬ加深表小和喜爱的程度ꎬ一般用于儿童语言中ꎮ例如 猴桌桌㊁猴鞋鞋㊁猴凳凳 [15](P45)等ꎮ2. AAX 式(1) AA(儿)娃儿/娃娃儿/娃儿娃儿 式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北丹江单音节名词㊁量词㊁动词语素重叠儿化后可以在后面附加词缀 娃儿 或 娃儿 的重叠 娃娃儿 娃儿娃儿 等表小ꎬ还带有亲昵㊁喜爱的意义ꎮ例如 洞洞儿娃(儿)娃儿㊁点点儿娃(儿)娃儿㊁块块儿娃(儿)娃儿 [7](P59-60)等ꎮ(2) AA头 式ꎮ吴语区的江苏苏州的 AA头 大多是名词ꎬ例如 牌牌头㊁渣渣头㊁角角头 [23](P8)等ꎮ(3) AA哩 式ꎮ张贵艳(2017)指出 哩 缀是赣方言特有的名词词尾ꎬ 哩 还可以写作 里 俚 叻 立 嘞 乐 等ꎮ例如赣语区23的江西吴城 屑屑哩㊁(一/两/几)袋袋哩㊁棚棚哩㊁(一/两/几)包包哩 [25](P30)等ꎮ有的吴城方言 AA哩 式的 A哩 可以单说ꎬ还有的重叠词前面可以受数词 一㊁两㊁几 的修饰ꎬ既表小又有喜爱㊁厌恶的意义ꎮ(4) AA唧 式ꎮ湘语区的湖南娄底㊁涟源等地ꎬ量词的重叠式后附词缀 唧 构成不定量词ꎬ表示少量ꎬ这里的量词重叠式不能单用ꎮ例如 丝丝唧㊁些些唧㊁滴滴唧 [30](P117)等ꎮ 唧 也可以写作 叽 ꎮ江西丰城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ꎬ重叠词后可以附加 叽 ꎬ带有可爱的意义ꎮ例如 包包叽㊁丝丝叽㊁把把叽 等[31](P87)ꎮ(5) AA囝 式ꎮ 囝 缀是闽语的代表词缀ꎮ闽语区的福建福州可以在一些体积小的名词后附加 囝 缀表小ꎬ还带有喜爱㊁厌恶的意义ꎮ例如 杯杯囝㊁袋袋囝㊁尾尾囝 等ꎮ[32](P5)广东雷州的动词语素和形容词语素重叠式后可以附加 囝 缀ꎬ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和修饰的程度轻ꎮ例如 行行囝㊁动动囝㊁苦苦囝㊁红红囝 [33](P37)(6) AA得 式ꎮ AA得 式是赣语区比较有特色的小称重叠形式ꎬ数量很多ꎬ A 大多是名词性语素和量词语素ꎮ例如 洞洞得㊁布布得㊁板板得㊁块块得㊁条条得 [34](P127+130)等ꎮ(7) AA嘟 式ꎮ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的 AA嘟 式数量众多ꎬ AA嘟 式是 A嘟 式的扩展形式ꎬ A嘟 大多是名词ꎮ例如 爪爪嘟㊁蹄蹄嘟㊁车车嘟 [35](P13)等ꎮ(8) AA+其他后缀 式ꎮ粤语区的广东廉江可以在单音节自主动词语素和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后附加 仔 尾表小ꎬ例如 行行仔㊁望望仔㊁红红仔 [36](P630)等ꎮ广西容县的 AA 式重叠型小称多是单音节动词㊁形容词变音重叠ꎬ并且大多数单音节动词重叠后要附加词缀 先 ꎬ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要附加词缀 声 ꎮ例如 担担先㊁学学先㊁冷冷声 等[37](P62-63)ꎮ三㊁ ABB 式和 ABCC 式重叠型小称汉语方言的 ABB 式重叠型小称一般是由单音节词根后附双音重叠式构成ꎬ表细小和亲昵的意义ꎮ ABB 式的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区㊁吴语区㊁晋语区ꎬ粤语区也有少数地点使用ꎮ邵敬敏先生在«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中指出ꎬ ABB 的历史来源有两个:一是 BB 作谓词 A 的补充成分凝固而成ꎬ二是 BB 作名词 A 的说明成分凝固而成ꎮ我们根据构词的特点认为汉语方言 ABB 式重叠型小称是 A+BB 式和 AB+B 式ꎮA+BB 式属于构词法ꎬ一般是由前面的单音节名词语素㊁形容词语素㊁动词语素等语素修饰或限制后面的重叠语素ꎮ例如: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烟嘴嘴㊁米颗颗㊁冰棒棒 [8](P29)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红称称㊁白洋洋 [23](P11-13)ꎬ晋语区的陕西榆林 火苗苗㊁指头头㊁画花花 [17](P17+19)ꎬ陕西神木 指头头㊁茶缸缸㊁灯罩罩 [22](P144)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多在单音节形容词根后附重叠式ꎬ并且绝大多数要在后面加词缀 定 或助词 咯 表小ꎬ带有可爱的意义ꎮ例如 香喷喷咯㊁亮立立咯㊁青绿绿咯 等[38](P73)ꎮ上述例子中ꎬ有的 ABB 式的基式 AB 可以单用ꎬ如 茶缸㊁灯罩 ꎮ有的 AB 不可单用ꎬ如 红称㊁画花 不能单说ꎮAB+B 式属于构形法ꎬ AB 一般可以独立成词ꎬ加上 B 后ꎬ词汇意义缩小了ꎬ也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ꎮ有的 AB+B 式前可附加词缀 小 表小ꎬ有的 AB+B 后可以附加 儿 缀ꎬ带有亲昵的意义ꎻ也可以附加 子 缀ꎬ但亲昵的意义会减弱或消失ꎮ例如:西南官话区的湖北丹江 树叶叶儿㊁酒杯杯儿㊁茶叶叶儿 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河畔畔㊁鱼翅翅㊁小羊羔羔㊁烟嘴嘴子/儿 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响铃铃㊁竹爿爿㊁鸭连连 [23](P8)ꎬ晋语区的山西偏关 山沟沟㊁水池池㊁树梢梢 [39](P45)等ꎮ内蒙古呼和浩特的 ABB 式前还附加 小 词缀ꎬ表小的同时也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ꎮ例如: 饭桌桌㊁口袋袋㊁麦穗穗㊁小羊羔羔㊁小马驹驹 [18](P68)等ꎮABCC 式重叠型小称可以看作是 ABB 式的变体ꎬ一般是由双音节词根后附双音重叠式构成ꎬ具有表小和喜爱的意义ꎮ ABCC 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ꎬ增加喜爱的意义ꎻ附加 子 缀ꎬ则使喜爱的意义减弱或消失ꎮ ABCC 式小称不仅指小还带有喜爱的意义ꎮ ABCC 式重叠型小称常见于官话区和晋语区ꎬ多是名词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 杂货铺铺㊁鸡蛋黄黄㊁木头凳凳 [35](P15)ꎬ晋语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木头人人 [18](P67)ꎬ山西偏关 豆面糊糊㊁铅笔盒盒㊁塑料袋袋 [39](P46)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膏药贴贴(子/儿)㊁杂货铺铺(子/儿)㊁木头凳凳(子/儿) [8](P30)ꎬ宁夏银川 鸡蛋壳壳㊁铅笔盒盒㊁裁缝铺铺 [40](P70)等ꎮ上述例子多用于儿童语言中ꎮ四㊁ AAB 式重叠型小称孟庆惠在«歙县方言的AAB㊁BAA式结构»中指出ꎬ AAB 式结构可以分为两类ꎮ一是AA与B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ꎬ二是AA与B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ꎮ汉语方言 AAB 式重叠型小称大多是由名词性㊁动词性㊁形容词性㊁量词性语33素 A 重叠后修饰或限制单音节语素 B 表小ꎬ有的也附加亲昵㊁喜爱等意义ꎮ AAB 式的基式 AB 大多不可以单说ꎮ例如: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毛毛雨㊁麻麻雨㊁娃娃头 [25](P32)ꎬ徽语区的安徽歙县 毛毛雨㊁绵绵雨㊁蒂蒂妹 [41](P98)ꎬ晋语区的陕西延安老户 窝窝头㊁颗颗药㊁温温水㊁花花书 [42](P19)ꎬ中原官话区的陕西商州 娃娃葱㊁毛毛娃㊁铃铃枣㊁根根烟 [4](P36)ꎬ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洞洞眼㊁画画张 [23](P8)ꎬ晋语区的山西五台 人人书㊁盒盒粉㊁牛牛车 [43](P43)等ꎮ只有少数 AB 式可以单说ꎮ例如:赣语区的江西吴城 中中间㊁边边上㊁圆圆脸 [24](P32)ꎬ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 蜗蜗牛 [8](P28)等ꎮ五㊁ AABB(子/儿) 式和 ABAB 式重叠型小称AABB 式和 ABAB 式重叠型小称数量较少ꎮ AABB 式重叠型小称可以由双音节名词㊁动词 AB 重叠而来ꎬ也可以由两个单音节名词㊁动词词根叠结而来ꎬ即 AA+BB ꎮ AABB 式后还可以附加 儿 缀ꎬ增强喜爱的意义ꎻ附加 子 缀ꎬ则使喜爱的意义减弱或消失ꎮ第一种是由 AA+BB 构成的 AABB 式ꎬ AA 和 BB 一般都不能单用ꎮ例如晋语区的江西文水 汤汤水水㊁花花草草 [44](P13)ꎬ山西河曲 蹄蹄爪爪㊁皮皮片片㊁汤汤水水 [45](P46)等ꎮ吴语区的江苏苏州 吃吃讲讲㊁脱脱着着㊁写写停停 [23](P18)ꎬ带有轻松随便的感情色彩ꎮ兰银官话区的甘肃兰州的 AABB 式是由双音节词 AB 重叠而来的ꎮ例如 毛毛杏杏(子/儿)㊁柴柴棍棍(子/儿)㊁片片刀刀(子/儿) [8](P29-30)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 AABB 式重叠常与变调叠加使用表小ꎮ例如 齐齐整整㊁四四正正㊁乖乖溜溜 等ꎮ中原官话区的山西万荣的动词重叠式 AABB 的基式是动词 AB ꎬ AB 是联合式合成词ꎮ例如 哭哭啼啼㊁蹴蹴缩缩 [35](P19)等ꎮABAB 式重叠型小称大多是由双音节词 AB 重叠而来ꎬ常见于晋语区ꎮ例如晋语区的山西阳城 商量商量㊁洗涮洗涮㊁打扫打扫 [16](P124)ꎬ山西万荣 商量商量㊁翻倒翻倒㊁戳达戳达 [3](45)ꎬ陕西榆林 思谋思谋㊁敲打敲打㊁商量商量 [17](P20)等ꎮ粤语区的广西玉林的 AB ̄AB 式重叠往往与变调叠用ꎬ并且绝大多数要在后面加词缀 定 表小称ꎮ例如 工整工整定㊁四正四正定㊁古怪古怪定 [38](P73)等ꎮ六㊁ XXA 式㊁ AXX 式㊁ XXAB 式㊁ ABXX 式重叠型小称1. XXA 式和 XXAB 式湘语区的许多地方点可以在单音节和双音节名词词根前附加词缀 崽崽 儿儿 囡囡 等表小ꎮ例如湖南祁阳 崽崽牛㊁崽崽手㊁崽崽外甥㊁崽崽盆子㊁崽崽黄瓜 [30](118)ꎬ湖南溆浦 儿儿人㊁儿儿碗㊁儿儿鸡㊁儿儿凳子㊁儿儿萝卜 [30](P118)ꎬ湖南寸石 囡囡牛㊁囡囡雨㊁囡囡街㊁囡囡叶子㊁囡囡杯子 [30](P118)等ꎮ西南官话区的湖南石门㊁黄山头可以在名词成分前附加前缀 丫丫(儿) 表小ꎬ 丫丫儿 的词汇意义就相当于形容词 小 ꎬ 丫丫 也可写作 吖吖 ꎮ例如 丫丫儿脸㊁丫丫儿桃子㊁丫丫儿粽子 [46](P74)等ꎮ2. AXX(儿) 式和 ABXX(儿) 式罗昕如㊁李斌(2008)认为湘语区较多在名词后附加 崽 及其变化形式 崽崽 等表小ꎮ例如湖南邵阳 芋头崽崽㊁脸盆崽崽㊁脚盆崽崽 [30](116)等ꎮ湖南祁阳既可以在动物名词前面附加 崽崽 词缀ꎬ也可以在后面附 崽崽 词缀ꎬ但表达的意义有差别ꎮ前缀 崽崽 构成的名词只表小ꎬ后缀 崽崽 构成的名词既表小也表示动物的幼儿期ꎮ例如 羊崽崽㊁牛崽崽 [30](P118)赣语区的陕西牛蹄乡可以在少数单音节㊁双音节名词后附加 崽崽(儿) 杪杪(儿) 头头(儿) 尖尖(儿) 等后缀ꎬ重叠后缀后再附加 儿 缀表示的意义更小ꎮ例如 鸡崽崽(儿)㊁芋头崽崽(儿)㊁树杪杪(儿)㊁头发杪杪(儿)㊁筷子头头(儿)㊁刀尖尖(儿) [26](P28)等ꎮ闽语区的福建福州除了在名词后附加 囝 缀ꎬ也可以附加 囝囝 缀ꎬ表示更小的意义ꎬ还带有喜爱㊁厌恶的感情色彩ꎮ例如 椅囝囝㊁猫囝囝㊁儿囝囝 [32](P5)等ꎮ七㊁其他形式的重叠型小称1. XAXA 式晋语区最常见的 XAXA 式是 圪A圪A 和 忽A忽A 式ꎮ例如晋语区的内蒙古凉城 圪拉圪拉㊁圪翘圪翘㊁圪摆圪摆 [27](P8)ꎬ河南博爱 圪打圪打㊁圪抓圪抓㊁圪挠圪挠 [47](P77)ꎬ河南焦作 圪摇圪摇㊁圪眨圪眨㊁圪搅圪搅 [48](P26)ꎬ山西平遥 圪搬圪搬㊁圪尝圪尝㊁圪躲圪躲 [12](P4)ꎬ山西灵石 圪绊圪绊㊁圪蹭圪蹭㊁圪超圪超 [49](P30)ꎬ山西太谷 圪耍圪耍㊁圪看圪看㊁圪睡圪睡 [15](P44)ꎬ山西阳城 圪拥圪拥㊁圪坐圪坐㊁圪蹦圪蹦 [16](P124)ꎬ山西柳林 忽绕忽绕㊁忽闪忽闪㊁忽搅忽搅 [13](P36)等ꎮ XAXA 式在官话区中也有使用ꎮ例如:中原官话区的河南荥阳 圪挤圪挤㊁圪堆圪堆㊁圪蹬圪蹬 [50](P85)ꎬ山西万荣 忽扇忽扇㊁忽悠忽悠㊁忽摇忽摇 [35](P19)ꎬ江淮官话区的安徽怀远 圪捏圪捏 [51](P111)等ꎮ圪A圪A 式和 忽A忽A 式由 圪A 和 忽A 重叠而成ꎬ A 大多是动词语素ꎮ一般43圪A圪A 式和 忽A忽A 式动词表达动作的时间㊁幅度要比 圪A 式和 忽A 式动词 短 和 小 些ꎬ也附加了反复㊁随意的意义ꎮ例如 圪拉圪拉 的意思就是反复轻微的拉动ꎮ晋语区的 XAXA 式小称还有 不A不A 式ꎬ 不A不A 一般是名词㊁动词㊁量词ꎬ 不 还有 卜 薄 勃 等写法ꎮ例如晋语区的山西柳林 不挤不挤㊁不溜不溜㊁不咂不咂 [13](P36)等ꎮ2. X里XA 式和 X里里XAA 式X里里XAA 式是 X里XA 式的重叠形式ꎬ表达比 X里XA 式更小的意思ꎮ例如晋语区的陕西榆林 圪里圪拉㊁圪里圪老㊁圪里里圪拉拉㊁圪里里圪老老 [17](P22)等ꎮ语言学界对小称进行了多样的研究ꎬ如小称的来源㊁涵义㊁形式等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ꎮ但是对于小称的研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ꎮ第一ꎬ研究的范围太小ꎬ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方言点ꎬ有片面性ꎮ第二ꎬ各个地区小称的形式㊁用法等存在着不同ꎬ需要进行对比研究ꎬ客观地认识小称的特点ꎮ第三ꎬ对小称的来源㊁涵义㊁形式等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ꎬ需要深入的研究ꎮ第四ꎬ研究成果不平衡ꎬ官话大区㊁吴语区㊁湘语区㊁晋语区的研究成果偏多㊁而徽语区㊁赣语区等的研究成果较少ꎮ总的来说ꎬ对于小称ꎬ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认识ꎬ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ꎬ对小称进行更加深入㊁细致的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潘家懿.临汾方言的语法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87(4):81-86.[2]刘继超.宝鸡方言语法特点概要[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90(1):85-90. [3]吴建生.万荣方言语法的两个特点[J].语文研究ꎬ1991(2):43-47.[4]王三敏ꎬ杨㊀莉.商州方言的小称形式[J].商洛学院学报ꎬ2010(1):36-38ꎬ61.[5]李绍群.湖南安乡黄山头话中的小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11(4):123-126. [6]李㊀彬.毕节清水话中的重叠式名词[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5(3):33-35. [7]苏俊波.丹江方言的小称[J].汉语学报ꎬ2009(4):56-63.[8]高葆泰.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1984(4):25-31.[9]顾海洋.海安方言小称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ꎬ2016(1):95-98.[10]陈淑梅.鄂东方言的小称与主观小量[J].江汉学术ꎬ2014(4):123-128.[11]郭正彦.晋中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J].语文研究ꎬ1981(1):134-137.[12]候精一.平遥方言的重叠式[J].语文研究ꎬ1988(4):1-5.[13]贾海霞.晋语柳林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10.[14]温春燕.祁县方言重叠式名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5.[15]杨述祖.太谷方言志(语文研究增刊)[M].太原:«语文研究»编辑部ꎬ1983.[16]姬建丽.阳城方言的重叠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08(1):122-124.[17]郭宇丽.榆林方言小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12.[18]李作南ꎬ李仁孝.呼和浩特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形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85(4):66-72.[19]李学琴.内蒙古化德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品位经典ꎬ2019(5):49-53.[20]刘㊀玮.灵寿方言重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7.[21]王㊀芳.安阳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5.[22]邢向东.神木方言的语法特点[J].内蒙古师大学报ꎬ1985(4):136-146.[23]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文研究ꎬ1986(1):7-28.[24]王㊀毅.湖南祁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钦州学院学报ꎬ2017(6):43-46.[25]肖㊀萍.赣语吴城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语言研究ꎬ2017(2):29-32.[26]周海霞.牛蹄乡赣语方言岛方言的小称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ꎬ2013(2):26-29.[27]孟丽君.内蒙古晋语凉城话中的 圪 字[J].文教资料ꎬ2015(31):7-8.[28]贺㊀娟.山西偏关话中的 圪 [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ꎬ2016(6):116-119.[29]周㊀婷.桃源方言名词小称研究[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版)ꎬ2016(9):54-57.[30]罗昕如ꎬ李斌.湘语的小称研究 兼与相关方言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08(4):116-120.[31]曾莉莉.赣榆丰城话的 叽㊁仔㊁子 尾[J].宜春学院学报ꎬ2014(10):86-90.[32]李如龙.闽语的 囝 及其语法化[J].南开语言学刊ꎬ2005(1):1-8+154.[33]周丽娜.雷州方言中的 囝 和 母 [J].现代语文ꎬ2017(12):36-38.53[34]曹保平.都昌方言重叠式的构成形式及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02(4):127-130.[35]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02.[36]林华勇ꎬ马喆.广东廉江方言的子义语素与小称问题[J].语言科学ꎬ2008(6):626-635.[37]周祖瑶.广西容县的小称变音[J].方言ꎬ1987(1):58-65.[38]梁忠东.玉林话的小称变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2(3):70-74.[39]张㊀波.偏关方言重叠式探析[J].现代语文ꎬ2018(7):44-50.[40]高葆泰.银川方言若干词法特点[J].固原师专学报ꎬ1994(2):69-72.[41]孟庆惠.歙县方言的ABB㊁BAA式结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81(4):98-109. [42]高㊀峰.陕西延安老户话的两种小称形式[J].汉语学报ꎬ2019(4):17-24ꎬ95.[43]孙小花.五台方言的名词重叠[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ꎬ2002(3):41-44.[44]梁建青.文水方言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ꎬ2006.[45]李㊀娟.山西河曲方言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及其表义特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ꎬ2008(1):44-46.[46]周㊀婷.湘北官话小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16.[47]窦林娟.河南博爱方言小称研究[J].现代语文ꎬ2017(9):76-77.[48]张晓宏.焦作方言中的 圪 前缀[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ꎬ2002(1):25-26.[49]张亭立.山西灵石方言中的 圪 [J].文教资料ꎬ2012(13):29-31.[50]禹㊀剑.荥阳方言的 圪 字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ꎬ2016(7):84-87.[51]陈㊀珂.怀远方言里的 圪 [J].巢湖学院学报ꎬ2013(1):110-113.(责任编辑:胡光波)ReduplicationpatternofchinesedialectsSUNMin(CollegeofLiterature/LinguisticResearchCenterꎬHubeiNormalUniversityꎬHuangshi435002ꎬChina)Abstract:Chinesedialectshavealargenumberofreduplicationpatternsꎬmainly AA ㊁ XAA ㊁ AAX ㊁ ABB ㊁ AAB ㊁ AABB ㊁ ABAB ㊁ ABCC ㊁ XXA ㊁ AXX ㊁ XXAB ㊁ ABXX ㊁ XAXA andotherreduplicatedformsshowtinymean ̄ings.Sometimestheyareaccompaniedbyemotionalcolorssuchasintimacyꎬlovelinessanddisgust.ReduplicationPatternarecommoninMandarinandJindialectsandarealsousedinXiangandsomeWuꎬMinꎬGanandYuedialets.Keywords:diminutiveꎻreduplicationꎻgeographicaldistribution63。

小称的初始功能:表小?表昵称?

小称的初始功能:表小?表昵称?

小称的初始功能:表小?表昵称?朱晓农《亲密与高调》一文认为小称先有“示爱”义,而后附带“表小”义。

本文对朱晓农的论据提出两方面的质疑,指出这一结论会遇到两大问题:不符合汉语史发展实际;不好解释小称可兼表轻蔑鄙弃的现象。

本文认为小称的基本功能是表“小”,再发展出“示爱”义。

此观点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并且也能得到现存方言材料的支持。

标签:小称表小示爱一、引言小称变调在方言研究中是一个热点,朱晓农《亲密与高调》(2004)引入“高频声调表示体型小”这一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汉语方言中的小称现象。

阐释了儿鼻化和高调化的来源及相互关系、高调化的多种形式及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用亲密高调论解释了北京“女国音”等语言现象。

朱晓农(2004)论述全面,条理清晰,且运用了生物学理论,将汉语方言置于更广阔、更有普遍性的理论背景下,很有说服力。

文章一经公开,引发了学界很多的关注。

而笔者注意到一个问题,即以往研究方言小称的大多学者都认为小称初始功能是表“小”,随后再发展出昵称功能,如陈忠敏(1992)、郑张尚芳(1979)、石毓智(2005)、曹志耘(2001)。

而朱晓农在文中持相反观点。

他指出:小称“严格说起来,应该叫‘昵称’而不是‘小称’”,它“是从示爱中发展出来的,表‘小’则是附带、伴随的含义。

”二、“小称初始功能为示爱”观点所存在的问题朱晓农提出小称先有“示爱”义而后附带表“小”这一观点的依据有二。

第一,就儿鼻化来说。

根据郑张尚芳(1979)提出的温州话中“惹厌的小东西如‘蚊虫、苍蝇、胶[扎虫]、茭虱、老鼠’从来不加儿尾;以及一些有趣的令人喜爱的事物也可以加“儿”,而不管体型大小,如“笑脸儿、好吃梨儿、笑话儿、快活相儿”,朱晓农得出一个条件矩阵,认为“‘爱昵’是小称的充要条件”“推广开去,充分性不一定得到保证,但必要性不会有问题,即不爱昵的东西不会小称他,除非想显示同情或想说反话。

”第二,就高调化来说。

依据高调表“小”源自模仿婴儿声音的假说(Ewer,1968),推测“小称调可能起源于儿语”。

汉语方言中低频的小称变调

汉语方言中低频的小称变调

的语义类型和用法上也可以看出这点来。
22 将乐的“ . 例外宇” 和来源
各个点的这些“ 例外字” 并不完全相同, 但其主要部分还是重合的, 如将乐城关话还有不少类似的V I 语常用字 , 其中古调类来源也各不相同, 见表 2表 1 ( 中已经 出现的不列) 。
中古清平 中古 次浊平 中古 全浊 平
t u [ 3 s ] 5J a
x . 2 a L1 . f [ 1 u 2] [ 1 2] ta 2 1 s g E 1 '
t u [ 1 s 2] a
h [ 5 o 3] h g 32 a [ 5 S [ 5 I 3] A t5 3 ] s [ 5 ‘
t 43 s E 2 o
根据目前的调查记录在樟坪畲话中单读这种声调的有以下这些字中古清平屙沙家自自己虾星习蜂日钩堆量词动词葱乜习中古浊平箩茄州嬷叔舅之妻芽鱼台桌脐肚切桃燎玩猴万方数据余颂辉汉语方言中低频的小称变调篮矛盐钱蚊赢牛铜简日绳西中古浊上马荠荸荠下厅厅堂苎钮仔扣子舅船菌仔蘑菇领衣领日弟中古浊去步马台阶箸筷子芋卵芋头篦自家自己口泪豆柚帽本字待考口口蜘蛛切口大勺口禾蜻蜓口仔枣子口金南瓜白葫芦口胆锅盖日口口丝瓜蛳口乳汁乳房口耳耳朵口仔罐子日口堆量词日同时这个方言里也存在一些字在一种情况下读本调而在另一种情况下读调的情况
中 古 清 上
咝s 糜 me 皮 p ' e
卡 k _ a
蔫 q£ i 篮 Sg a 头 tu '。 e
哑 a 。
倾 ki3 ‘r o 鳞 £ 。 霞 x a
顺 昌郑坊
虾 鼾 箩 蚕

中古 清平 中古 清平 中古 浊平 中占浊平
中古 清上
x 5] a [ 1 si 5 ] a [ 1 t m] 5 ‘ [1 o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王梦梦;彭泽润【摘要】河南博爱方言在汉语方言分区中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现在保留11个入声韵母,均带有喉塞音韵尾[-?].韵母的韵腹是[a][ae]和[a].入声调类基本整齐,但是存在喉塞音韵尾消失演变的过渡现象.实验证明,个别入声出现双曲调的特殊调值模式.【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8)002【总页数】8页(P61-68)【关键词】河南博爱方言;喉塞音韵尾;过渡现象;双曲调【作者】王梦梦;彭泽润【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隶属焦作市管辖。

它北靠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南临沁河与温县相望,西有丹河与沁阳市相邻,东与焦作、修武、武陟毗邻。

受到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博爱方言在中原官话和晋语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地变化发展,特别是历代屡次由山西等地向境内移民,使得本地方言掺入了晋语,渐渐形成了独有的博爱方言。

古代入声音节一般认为是包含塞音韵尾[-p][-t][-k]的音节。

随着语音的演变,入声韵母的特点逐渐消失或者变得不明显。

一般认为,入声在最终消失之前的标志是有一个喉塞韵尾[-]的阶段[1]。

喉塞音(glottal stop)是一个喉部位置的清塞音。

发喉塞音时,喉下部靠近声门的部位紧缩,声带并置,声门完全关闭[2]。

在北方方言中,只有在晋语区还存在入声韵母。

晋语入声韵母是以喉塞音韵尾的形式进行保留。

博爱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因此,博爱方言具备晋语有喉塞音韵尾的特点。

下面我们对博爱方言的音系进行调查和实验,来进一步分析喉塞音韵尾的现状。

发音人是作者本人,女,1992年出生,家乡在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

(一)声母博爱方言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一共有20个(表1)。

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成因探蠡

豫西北获济小片方言区成因探蠡
一、从 “大槐树” 移民说起
豫、晋两省山水相连、渊源颇深,回溯历史, 有许多大事件发生在两地之间,其中对河南影响最 深的,当属 “大 槐 树 ” 移 民, 至 今 河 南 多 地 仍 有 “脚的 小 拇 指 甲 若 为 两 瓣, 祖 上 就 是 山 西 大 槐 树 来” 的说 法。姑 且 不 论 其 说 法 的 科 学 性,但 反 映 在其中的移民所带来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移民 的影响作用在语言上,往往是直观性的,是促成方 言形成的重要因素。裴泽仁先生在探讨豫北方言的 形成时,认为这与明清两代山西人口向外大量迁徙 有关: “可 以初步确定,现在 的河南 方 言 是 人 口 移 徙以后,外来汉语方言与土著方言相互作用下的历 史积淀。”[5]明清时期 的 确 是 山 西 人 口 的 大 迁 出 期, 这一迁 出 的 中 心 就 是 晋 东 南 , [6]10 《明 会 要 》 记 载 明代朝廷移徙 人 口 达 15次, 山 西 移 徙 人 口 的 范 围 涉及豫、冀、鲁、皖等省。侯精一先生提到,山西 的移民是形成山 西 境 外 晋 语 区 的 直 接 原 因 , [7]45 豫 西北在明初刚刚经过了元末大动乱的人口锐减,当 时移民的到来为这一地区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影响 之大在豫西北获济小片区内多地的方志记载中皆有 所反映,1934年 《获 嘉 县 志 》 卷 八 《氏 族 》 内 记 载:“郭氏, 永兴屯始 祖 失 名, 称 郭 老 大, 明 洪 武 十四年,由山西风台滩里村迁来,后有迁王井、新 城等村者,有谱有宗祠。赵氏,永兴屯始祖赵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0卷,第 4期,2019年 10月 Journalof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20, No.4, Oct.2019

苏州话中有趣的“小”

苏州话中有趣的“小”

苏州话中有趣的“小”
苏州话中有趣的“小”
□枕边书
苏州闲话,称为吴侬软语,言其嗲而媚也。

其实苏州话也并非只是入耳软糯,有时也非常幽默,如在某些名词前加上一个“小”字,看似不经意,但意思却大相径庭,或由贬成褒,或由敬变鄙,极为有趣。

“赤佬”就是恶鬼,苏州人攀谈:“今朝碰着仔格赤佬哉!”就是说自己当天倒霉倒运,诸事不顺。

“瘪三”,则是城市中以乞讨或偷盗为生的游民,大多黑瘦龌龊,百姓便以此来讥人落拓,骂人猥琐,表示嗤之以鼻。

赤佬、瘪三,虽然皆为贬词,但倘若在前面加上一个“小”字,则马上变成亲昵的称呼,如“小赤佬”、“小瘪三”,还有“小猢狲”,无一不是长辈对小孩表示喜欢的昵称,犹如北方话中的“小鬼”。

在好婆、阿爹、爷叔等这些长辈的称谓前加上一个“小”字,则又生出另外意思,每每便是大人对小囡显得无奈的一种潜台词。

“小好婆”是指女小囡话多,并喜欢多管闲事;“小阿爹”是形容男小官在家中哭闹无常,唯我独尊;“小爷叔”则是说男孩调皮,软硬不吃。

如是青年,又称之为“爷伯叔”,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更为难缠也。

真是:“小字虽小化鱼龙,用来形容各不同。

膝下承欢小瘪三,好婆虽小管西东。

难缠叫做小爷叔,阿爹称小万千宠。

方言文化有趣多,无奈消失叹匆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爱方言中的小称现象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与山西接壤,所以呈现出晋语和中原官话交错的特点。

目前并没有对博爱方言研究的文献,许多学者在争论晋语归属问题时也很少针对博爱方言进行研究,这就使博爱方言在研究晋语和官话交错存在发展状态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小称,形态学上用于表示“小”的词缀,经常引申为表示“可爱”的意思。

博爱方言中的小称都具有指称幼小和形体小的人或物,部分小称也含有喜爱、亲昵等感情色彩。

从语音形式上看,小称在各地方言中的形式不尽相同,根据石毓智教授的分法大致有鼻音、重叠、高频率声调、前高元音和前辅音这五种。

汉语中有前四种。

鼻音有两种形式:一为元音加上鼻音特征。

这种特征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普通话的儿化特征,即普通话中有关音节的元音加卷舌,如“桌儿”就是[tsuo4 4]加上卷舌[r]变成[tsuor4 4];第二种是加上元音[w]来表示小称,如“苇儿”是[u:]加上高元音[w]变成[u:w4 11],这种用舌根抵住上腭发出的带有明显鼻音特征的小称现象在博爱方言中很多;二为在前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鼻音韵尾,如浙江温州话里“老鸦儿”的“鸦儿”[o3 3-1 1]后面加上[?3 3_1 3]就变成了[o?3 1 3]。

重叠是指方言中的名词用重叠形式表示小称,如山西祁县语言中称呼“小桌子”时说成“桌桌”,“小盆”说成“盆盆”。

小称的高声调是用高声调来表示“小”的意义,如江西黎川话中把“小猫”的“猫”[miau3 5]发成[miau5 3],声调被提高了。

汉语中最后一种小称标记就是前高元音表示小称的形式,而汉语中只有加后高元音的现象。

综合石教授的观点,我认为博爱方言中的小称有以下几种:
一、儿化
博爱方言的儿化特征就是不卷舌,儿化时在音节后加元音[r],添加后韵腹或韵尾的元音会丢失或改变。

如“花朵儿”的“朵儿”字[tur4 11],儿化时在“朵”[tuo4 11]字的元音韵尾[o]丢失,后增加元音[r]。

二、加上元音[w]
石毓智教授指出在洛阳话和武汉话里有通过加上具有鼻音特征的元音[w]来表示小称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在博爱话里也存在。

博爱话中有许多词语表达“小”的意思时在音节后加后高元音[w],如“老胳膊老腿儿”中的“腿儿”读为[thuw4 11]、表示“细小的丝”时,“丝”字读为[sιw4 4]、给猪、鸡等动物喂食的“食儿”字读为[slw312]。

这些音节都是直接在韵腹后加上后高元音[w],有韵尾的音节则丢失韵尾。

但是在“味儿”这个音节中,儿化后韵腹要变为[?],然后再韵腹后直接加上后高元音[w]。

“墨水儿”的“水儿”字儿化后丢失韵尾,直接在韵腹后加上后高元音[w],读为[suw4 11];“小偷”的“偷”字儿化后读为[th?w4 4],丢失了韵尾[u],在韵腹[u]后加上了后高元音[w]。

三、加上鼻音韵尾
根据石毓智教授的小称分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前一个音节后加上鼻音韵尾来达到“表小”的目的。

博爱方言中没有这种现象,但是有在前一个音节后加上一个圆唇音[γ]来达到“表小”目的的方式。

如“一滴水”的“滴”字本来读为[ti:h2 4]在表示“小水滴或水滴数目少”这一意思时读为[ti:γ4 4];“刺猬”的“刺”字本该读为[tsh:γ2 4],但在表示“小刺”的意义时“刺”字读为[tsι:γ2 4];博爱方言中“篾”字通常指细长的竹篾丝,所以“篾”字读为[mi:γ312],但在表示“轮胎有气没气”的意思时读为[tιhi:γ2 4];博爱话里说“汽油”的“汽”字时读为[tιhi2 4],但在称呼“汽水里的小气泡”时都说为“汽”[tιhi:γ2 4]。

这些都是在音节后加上一个圆唇音[γ]来达到“表小”意义。

虽然圆唇音[γ]不具鼻音特征,但从功能上看,和石毓智教授的“在前一个音节后加上鼻音韵尾来达到‘表小’的目的”的方式有共同之处,所以本文将加圆唇音[γ]这一方式放在此处来描述。

四、鼻化
在博爱方言中鼻化现象很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鼻化都有“表小”的意义。

总的来说,博爱方言里通过鼻化来“表小”的现象大致有两种:一是博爱方言中发生D变的韵母中有些音节通过鼻化韵腹的方式借以达到“表小”目的的现象。

如本该读为[tsuaη4 4]的“庄”字在地名“葛庄”里读为[tsun0],音节[tsuaη4 4]中的韵腹[ɑ]鼻化变为[ε],同时韵尾[η]发音靠前变为[n],成为[tsuεn0]。

博爱方言里通过鼻化来“表小”的第二种现象是有些名词、量词、形容词通过鼻化的方式来达到“表小”目的的现象。

博爱方言里名词、量词、形容词中有些词语的音节鼻化后就有了“表小”的意义。

名词中,“香肠”的“肠”字在表示“短小的香肠”意思时读为[tshε:n4 11]。

量词中,当表示层数不多的时候,“层”字读为“层”[ts?:n312]。

形容词中,表示颜色略微有点粉的意思时,“粉红”的“粉”字读为[f?:n4 11]。

博爱方言中的小称现象使用范围特别广,笔者水平有限仅作此文望对研究晉语和官话的学者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