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概要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 2015, 4(4, 218-224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5 in Hans.文章引用 : 申可 , 陈红 .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 [J]. 社会科学前沿 , 2015, 4(4: 218-22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x-Role and Social Ada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 Shen, Hong Che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Nov. 1st , 2015; accepted: Nov. 20th , 2015; published: Nov. 23rd ,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AbstractIn western culture, three theories regarding the utility of sex-roles have been proposed: the con-gruency model, the androgyny model, and the masculinity model. The congruency model posits that masculin ity facilitates males’ mental health but not females’, while femininity facilitates fe-males’ well-being but not males’. Androgyny model states that people with high levels of both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enjoy the highest level of well-being independent of their gender. Masculinity model holds thatmasculinity i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promotes one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is study used Students’ Sex Role Inventory (CSRI-50 and College Students Adapta-bility Scale (CSAI to investigate, random sample of 188 subject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ree models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culinity model is most appropriate in explaining the relation of sex-role to social adapt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Sex Role, Social Adaption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申可,陈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5年 11月 1日;录用日期:2015年 11月 20日;发布日期:2015年 11月 23日*通讯作者。

大学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大学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者:姜涛贾蕊郑宇姝兰洪成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5期[摘要] 为探讨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丰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3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学校适应性、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分别存在相关关系;以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以学校适应性和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身心症状表现、社会支持、学习适应性和人际适应性四个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6.6%。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学校适应性;社会支持;大学生[中图分类号]B832 [文献标志码]A一、引言幸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和多因素。

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侧面去探讨,因而对这个问题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回答。

幸福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的人在主观上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目前多数心理学家是从人的主观精神层面去探讨幸福,而把这种主观感受到的幸福称之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化为SWB)。

[1]幸福感既与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一方面,幸福感不能以脱离幸福的生活状态而存在,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一种幸福的生活状态只有被自我觉知的时候,才对个人有意义,它又是主观的。

学校适应性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目前有关学校适应性的研究多从单一的维度来探讨,众多学者还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结合以往的研究文献来看,学校适应性是指个体能够具有基本达到学校教育目的、顺利完成学业,学会和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得发展健康人格的能力。

[2]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源于社会个人(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和社会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社团组织等)的,对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持系统。

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有两大类:一类是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援助和直接服务;另一类是主观支持,指个体体验到的情绪上的支持,如体验到被尊重、支持和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满意程度。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研究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研究
P<0. 5 O
表5
不 同专业大学生学 习适应情况一览表
代表 了一定 的社会性身份 , 对大学生 的学 习适应有 着特殊 的 意义 。以大学生的性别为 自变量 对其 学 习适应 总体水 平进
行多元 方 差 分 析 , 果 显 示 , ia’ Tae=0 05, ls 结 Pl i sre l .7 Wi ’ k L m d = .2 , 0 8 1 P=00 0 说 明大学生 学习适应 a b a 0 9 6 F=1 .7 , .0 , 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 。通过进一 步的单 因素方差分析 , 结 果发现 , 男女大学生在学 习适应 总体成绩 、 教学模式 、 习态 学 度维度上 , 女生 均存 在 显著 的性 别差 异 ( 男 F=1 .7 、 0 8 1 P= 0 0 0 F= .2 、 0 0 0 F= .5 、 0 0 1 .0 , 85 9 P= .0 和 7 4 8 P= .0 )而在学 习能力和环境 因素上 不存 在差 异 , 在这 两个 维度 上 , 生平 女
13 方法 .
利用 SS r i o s . PSf n w1 0对所 获得数据 进行信度 、 ow d 3 效
度 和方差分析 。
当今社会 , 不同的社 会场域下 , 学生 面临不 同的发 展任 在 大
务, 他们的身心特点也 有不 同的特征 , 他们 学 习适 应也存 在 很多的相异性 。因此 , 研究 大学 生学 习适应 , 特别 是在新 的 场域条件下 的学习适应问题 , 于培养 和优化 大学 生的学习 对
卑P <(. 5 )O
2 3 3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特征 比较 ..
运用多元方差分析 , 分别 以不 同专业类型 为 自变量 , 我 们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 总体和 各维度成 绩进行 检验。结 果

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一、性别平等问题的概述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性别歧视一直都是存在的。

很长时间以来,女性在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重重的限制和压制。

但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认识到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性别平等问题的理论研究1. 性别是一种社会结构性别平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基于性别是一种社会结构这一理论基础。

性别结构是指在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责任、权力和权利进行分配的一种方式。

性别结构是由家庭、国家、市场等各种社会机构所构成的一个系统,而这些机构又通过各种制度化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性别的认识和观念。

在这个系统中,男性和女性会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影响。

2. 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性别平等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性别和性别差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由社会和文化因素决定的。

这种观点强调了性别差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为性别差异不是呈现于自然状态中的,而是通过人们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差异。

因此,实现性别平等是一个重建性别意识和重构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关系的调整。

三、性别平等问题的实践研究自从性别平等问题被提出以来,许多组织和政府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性别平等的实践和推广。

这些实践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性别在市场、政治、文化和劳动力市场中的平等从市场、政治、文化和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来看,实现性别平等的措施非常多样,其中一些措施包括: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受教育机会、加强性别平等的法律立法、聘请女性到高级职位上等。

这些措施使得男女在工作、生活和政治环境中获得了更加公正的待遇和平等的机会。

2. 性别在教育领域中的平等改善性别在教育领域中的平等是实现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其他所有方面性别平等的基础。

研究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出柜”问题

研究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出柜”问题

研究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出柜”问题当代女同性恋者人权保护现状――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出柜”问题以多个访谈案例与问卷调查分析目录研究立项价值与目标----------------------------------研究立项意义----------------------------------------项目开展具体情况------------------------------------(一)、资料搜集(二)、制订并派发调查问卷(三)、制订专访大纲、并展开专访(四)、根据所收集的问卷和访谈资料分析当代女性同性恋者的生活状况,及其人权确保情况。

关于同性恋问题的调查问卷----------------------------访谈大纲--------------------------------------------项目成果展示----------------------------------------(一)、问卷成果(二)、访谈成果(三)、总体综合三个专访资料的专访总结结论------------------------------------------------当代女同性恋者人权维护现状――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的“出柜”问题以多个访谈案例与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立项价值与目标:(一)、客观了解当代中国女大学生同性恋者生活情况,弥补对这方面了解的不足,。

(二)、从社会性别以及女性在今天的社会地位和权利的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同性恋者在中国当代社会的生活现状和自我身份认同。

(三)、依据所介绍的现实情况,从人权的角度启程,明确提出一些有关建议,期望获得当代中国社会能对女同性恋者群体的更大认知和宽容。

同时考量在立法上确保他们权益的可能性。

-1-研究立项意义:法律的目的在与最大限度的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在今天我们对人权保障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很多社会特殊人群的人权保障也提上了日程,我们更趋向于在立法上给他们保障。

羞怯感对交往焦虑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羞怯感对交往焦虑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羞怯感对交往焦虑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林吉香(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摘㊀要:通过以197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羞怯量表㊁交往焦虑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对被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羞怯感与交往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羞怯感与交往焦虑的关系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㊂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支持;交往焦虑;羞怯感中图分类号:G444+C912.1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41-0162-02Theeffectofshynessoninteractionanxiety:themoderatingeffectofsocialsupportLinJixiang(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17)Abstract:By197collegestudentsassubjectsastheresearchobject,UcesTheShynessScale,SocialSupportScaleand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totestsubjects,theresultsshowthatshynessispositivelyrelatedtothesocialanxiety,socialsupporthadapositivemod⁃eratingeffectonshynessandsocialanxiety.Keywords:collegestudents;socialsupport;communicationanxiety;shyness㊀㊀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探讨羞怯感与交往焦虑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增加大学生对自身的羞怯水平与交往焦虑水平的认知,进一步了解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益处㊂一㊁引言羞怯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一种令人感到不自在的体验;对他人消极评价的恐惧与过分关注,由于紧张㊁胆怯而表现出羞涩㊁脸红与表情不自然等削弱个体行为的动机,从而减少了个体的社交行为㊂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表现出持续的担忧或恐惧,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㊁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㊂Hendersnon(1994)社会适应模型中的恶性三循环理论表明个体产生自我否定和退缩行为的焦虑动态变化及相应的适应不良的应用机制㊂第一个循环是指个体在准备进行社交活动时产生恐惧感,使个体产生负性自动思维,如:认为自己社交能力差,从而产生对社交活动的回避行为;第二个循环是指由于第一阶段的回避行为导致个体产生自责而引发羞愧感,这种体验又使个体更加自责;第三个循环是指个体通过责备他人来减轻自己的自责感,在这过程中会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愤怒与怨恨情绪㊂这样的恶性循环会使个体产生攻击或被动攻击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际关系的发展㊂由此提出假设:羞怯感与交往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即羞怯感水平越高,交往焦虑水平越高㊂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对周围人的一般或具体支持行为的认知,根据塔迪社会支持模型,其内容可以分为四种,包括情绪支持㊁工具性支持㊁信息性支持和评估性支持㊂一般利益模型表明(Ruegeretal.,2016),社会支持通过促进积极情感和减少消极情感来促进适应性结果㊂本研究试图确定羞怯㊁交往焦虑和社会支持之间的联系是否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一般利益模型的增强效应来解释,即感受到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羞怯感与交往焦虑的关联起到调节作用㊂二㊁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㊂共发放问卷23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97份㊂其中,男生97人,女生100人㊂(二)研究工具1.羞怯量表该研究由Heek及Buss(1981)编制,由向碧华(2018)等人修订㊂用于测量羞怯个体在社交焦虑和行为抑制两方面的表现㊂一共有13个条目(Cheek,1983),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计分,分数从1到5分,分数高于34即为羞怯,在社交情境中越可能表现出焦虑与恐惧㊂科隆巴赫系数为0.9,45天的重测信度为0.88㊂2.交往焦虑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1993)由Leary编制,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9年增订作者简介:林吉香,女,福建宁德人,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咨询㊂人力资源Һ㊀版),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㊂含有15条自陈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计分,1 5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交往焦虑越严重㊂科隆巴赫系数为0.94㊂重测信度(间隔8周)为0.80㊂3.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肖水源1990修订完成㊂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主观支持(1,3,4,5)㊁客户支持(2,6,7)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8,9,10),一共10个条目,第1 4㊁8 10条,采用李克特1 4计分;第5条计算A㊁B㊁C㊁D对应分数1㊁2㊁3㊁4;第6㊁7条计分选择计算项目数总分㊂可以计算总分也可以计算分维度的分数㊂维度分包括客观支持分㊁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㊂科隆巴赫系数为0.90㊂(三)研究程序和数据处理发放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㊂所得数据运用SPSS21.0进行处理,剔除无效数据后进行t检验㊁F检验及回归分析㊂三㊁结果(一)关于大学生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性别与年纪差异检验1.本次研究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的羞怯感,社会支持以及交往焦虑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在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主观支持维度得分t(197)=-3.44∗,p<0.05;客观支持维度得分t(197)=-2.23∗,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t(197)=-2.14∗,p<0.05,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低于女生,说明男生的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比女生低一些;其余维度在性别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㊂2.结果显示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大学生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以及交往焦虑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大学生羞怯感㊁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社会支持总分㊁交往焦虑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可得在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维度上,大四学生的客观支持要优于大一㊁大二(p<0.001;p<0.01);大三学生的客观支持也大于大一(p<0.05);大二学生的客观支持优于大一(p<0.050)㊂(二)关于大学生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本次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关系,具体结果见表1㊂表1㊀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平均值标准差1234561.羞怯感35.1112.82------2.主观支持19.065.85-.683∗∗-----3.客观支持8.633.54-0.565∗∗0.605∗∗----4.对支持利用度7.252.58-0.706∗∗0.761∗∗0.588∗∗---5.社会支持34.9510.60-0.738∗∗0.940∗∗0.811∗∗0.861∗∗--6.交往焦虑46.3613.780.886∗∗-0.507∗∗-0.441∗∗-0.575∗∗-0.567∗∗-㊀注:∗∗表示p<0.01㊂从表1中可以看出,交往焦虑与羞怯感存在显著正相关㊂(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羞怯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羞怯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羞怯感与交往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㊂初步确定羞怯感㊁社会支持与交往焦虑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想要更高层次地了解羞怯感㊁交往焦虑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就要探讨在羞怯感与交往焦虑之间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㊂自变量X是本次研究中的羞怯感,因变量Y是本次研究中的交往焦虑,以社会支持M作为调节变量来做调节效应的检验㊂在统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㊂在检验调节效应之前,首先需要将样本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之后用样本数据的中心化数值进行调节效应的检验与分析㊂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㊂表2㊀社会支持调节效应检验变量模型一模型二第一步自变量X和调节变量M羞怯感1.105∗∗∗21.703∗∗∗社会支持0.249∗∗∗4.042∗∗∗第二步交互项XˑM2.024∗F393.106∗∗∗267.619∗∗∗R20.8020.806ΔR20.8000.803㊀注:∗p<0.05;∗∗∗p<0.001㊂第一步,放入自变量X与调节变量M,即羞怯感与社会支持的模型一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第二步放入自变量X(羞怯感)与调节变量M(社会支持)的乘积(即交互项),模型二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系数为0.008∗,R2由0.802上升至0.806,说明社会支持对羞怯感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起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大学生中,羞怯感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交往焦虑水平㊂四㊁讨论与分析(一)大学生羞怯感与交往焦虑的相关关系分析本研究表明羞怯感与交往焦虑之间存在正相关,即羞怯感较高的个体交往焦虑水平较高㊂原因可能是羞怯感较高的个体在以往的生活中较少尝试突破自我,加之羞怯是一种稳定人格特质,羞怯感导致个体体验消极的社交活动经历㊂(二)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社会支持在羞怯感对交往焦虑影响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羞怯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交往焦虑水平㊂结论由于羞怯而在人际交往时感到焦虑时,可以积极地寻求社会支持,努力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在面临困难时多寻求他人的帮助,利用他人对自己的支持而减少自己的焦虑㊂羞怯是一个稳定的人格特质,想要改变并不容易,只有积极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与他人和谐相处获得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地克服自己的焦虑与恐惧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应关注增强子女对社会支持的认知,还应关注教育子女正确应对负面社会互动影响的策略㊂参考文献:[1]CLARKKN,DORIONB,ELDRIDGEMA,etal.Adolescentacademicachievement:amodelofsocialsupportandgrit[J].PsychologyintheSchools,2019,57(2).[2]AMANDAB,JUNSHENGL,CHEAHCSL,etal.Theroleofadolescents perceivedparentalpsychologicalcontrolinthelinksbetweenshynessandsocio-emotionaladjustmentamongyouth[J].JournalofAdolescence,2018,68:117-126.㊀㊀㊀(下转第183页)公共管理Һ㊀万元;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城镇每个80万元㊁农村每个70万元)㊂四是对建成并正常运营的社区养老设施,按年度星级评定等级给予2万㊁3万㊁5万元的运营服务补贴㊂五是对养老机构的税收和日间照料中心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设施的用水㊁用电㊁用气在价格方面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优惠㊂2.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日间照料中心很大程度上只是针对有需要的老年群体,然而养老是全社会的事业,因此,在实际过程当中光有资本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参与才能实现目标㊂首先是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培训机制与机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上岗服务,同时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㊂其次是社区居民,可以引导居民自愿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的集资活动,类似于股份制的机制,以社区或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号召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与集资,年底按照出资比例分配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所产生的盈利,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照料中心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资金压力,也能够激励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㊂3.勇于试点,开辟新路径第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尝试建立连锁的日间照料中心,也就是将一整个街道或划分出的某一区域的所有日间照料中心的各类服务承包给同一社会组织,换言之就是某区域内较为大型的医疗机构可以负责该区域内所有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项目,直接与政府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同时政府需要为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以此类推,那么相应的运营管理都可以集中到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之上,这样不仅方便管理统一收费,也有利于各个照料中心的同步发展,而不至于出现同一区域内各个照料中心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㊂同时连锁式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日间照料中心规模的扩大㊂第二,可以适当增加照料中心的付费服务,费用可以根据老年人接受程度不同划分等级㊂例如术后康复类的按摩或是针灸的服务,拓宽日间照料中心的业务范围,增加其盈利的机会㊂4.注重政策配套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盈利分配的问题,目前还未做出明确规定,因此政府在政策方面应当更加注重与时俱进,要注重保护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例如在补助资金方面的政策可以做出适当调整,将一次性补助改为分期发放,设定一定的评价标准,完善奖惩机制定期对各个照料中心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对做得不好的加以适当的惩罚㊂对于服务人员的管理也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与制度才能更好地规范养老事业的发展㊂四㊁总结以上内容以成都地区为例,探讨在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过程当中PPP模式具体的应用状况,对金牛区㊁崇州市与彭州市三个各具特色的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PPP模式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类瓶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㊂居家养老作为未来社会主流的趋势,应当不遗余力地推广,同时PPP模式作为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的产物,其作用并不局限于文中所提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PPP模式将会出现在更多领域中㊂参考文献:[1]陈志敏.中国PPP的实践㊁主要融资模式与实践[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16.[2]徐成嵩.2414个日间照料中心遍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获取更加便捷[N].成都日报,2018-02-22.[3]王晓勇.成都市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N].成都日报,2018-05-22.[4]董焦.成都金牛养老服务再升级今年再建成10个社区养老院[N].成都日报,2016-08-03.[5]成都市政府.成都市城乡养老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EB/OL].(2011-11-08).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zfxx/2017-04/23/content_cbb6c728339f4e5c904903e74ded43e4.shtml.(上接第163页)[3]RANG,ZHANGQ,HUANGH.Behavioralinhibitionsystemandself-esteemasmediatorsbetweenshynessandsocialanxiety[J].PsychiatryResearch,2018.[4]NICHOLSAL,WEBSTERGD.Designingabriefmeasureofsocialanxiety:Psychometricsupportforathree-itemversionoftheInteractionAnxiousnessScale(IAS-3)[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2015,79:110-115.[5]GRAVENLJ,GRANTJS.Socialsupportandself-carebe⁃haviorsinindividualswithheartfailure:Anintegrative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2014,51(2):320-333.[6]谢殿钊,孙树慧,韩磊,等.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㊁社交回避的关系:性别的调节效应[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23-25.[7]顾苏琳.大学生害羞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8]叶冬梅,钱铭怡,刘兴华,等.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恐惧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15-117.[9]卢淋淋,单颖.大学生害羞心理分析与调控[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6):99-102.[10]AUERBJ,CALVIJL,JORDANNM,etal.Communicationandsocialinteractionanxietyenhanceinterleukin-1betaandcortisolreactivityduringhigh-stakespublicspeaking[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18.[11]向碧华,任丽杰,周颖,等.Cheek和Buss羞怯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268-271.[1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李彩娜,周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五因素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对9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男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显著低于女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

②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

③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间两两差异显著,和谐型最好,情绪型其次,退缩型最差。

结论:五因素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关键词】社会适应;五因素人格;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1-0078-03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Adjustment ofCollegeStudentsandFive-factorPersonalityLICai-na,ZHOUWei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911college students’from Xi’an were assess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adjustment and five-factor personality.Methods: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 and the Five-factor Personality Inventory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Results:①Boy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low-er than girls’,bu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girls’;social adjustment of freshmen was the best,but seniors’was the worst;②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djustment;③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ocial adjustment.Conclus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djustment;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cial ad-justment.【Key words】Social adjustment;Five-factor personality;College student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自我同一性确立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

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收稿日期】2010-03-18【作者简介】曾竞艳(1974—),女,四川简阳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关于适应(Adaptation)的心理学含义,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

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

Baker 等指出,从广义上讲,学习适应性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为达到学业要求而采取的行动、对学习环境的一般满意感,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适应性是指大学生通过与社会互动,努力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的角色转换过程,它也是基于社会化之上进行的继续社会化的阶段性成果表现。

以上都是学者对于适应性的综合观念,张大钧认为,“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

”它是认知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新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因素之一。

随着大学生群体数量的日益庞大,如何显著提高大学生群体的适应能力,如何使大学生尽快地从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对大学生适应性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推进此项研究向更科学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一、文献统计分析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渐成热点,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在CNKI 数据库中以“题名包含适应性”且“主题词包含大学生”为搜索条件进行检索,截至2009年10月共有相关文献103篇(核心期刊16篇)。

从文献量年度趋势(图1)看,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进入21世纪文献量逐年递增并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形成一个热潮,2007年文献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关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结果表明,该领域仍处于初步的调查分析阶段,重要研究内容可分为学校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件上 ,从总体 上看 ,男生 的学 习适 应怍 著 低 于女生 ,女生 比男 生更努 力 、学 习 目标 更 明确 。这 些性 别差 异 都提醒 我们
得 知 .四个 年级 在适应类 型 的分布上 存 在着 著差 异 ( 皮尔
逊卡 方值 为 1 . 7 = .1 58 .P 00 5)。 3
差异 ( =00 0),这 说 明福 州市大 学生 在学 习适应 、人 际 p .0
适 应 等方 面的 丰 会 适 应 中存 在 均 衡 的状 况 。 十
才 ,1 9 ;马 莹 ,2 0 99 0 2等 ),也有 研究 发现 性别 差异 的存 在
身心 症状 表现 l 项 .效度 量表 6 ( 0 项 没有 参与具 体分 析 )。
该 量 表 具 有 良好 的 信度 :全 量 表 的 内在 一 致 性 o 数 为 【系 O8 7 ,分 量表 0 系数 的范 罔在 O5 9 .9 8 t .7 0~07 5 .7 9之 间 ;全 表 的分 半 信度 为 O8 9 ,分 量 表 分半 信 度范 罔在 05 4 . 9 7 .4 3一 O7 4 .7 5之 间 。该 量表 同 时具有 良好 的 内容效度 和结构效 度 。
21 0 1年 第 9 期 ( 第5 期) 总 7
1 7
福 州市 不 同性 别大学生 社会适应 性 的发展研 究
( f 0),p .0 。冈此 .这 7 维度 是有关联 的 ,应进 d=2 =00 0 个
行 多 元 分 析 。 多 元 检 验 . 现 7 维 度 之 间存 在 十 经 发 个 及其 著 的
这 三种 类型 的总体 分布及 在小 同年级 中的分 布如表 3 示 。 所 表 2 三种适应 类型在 不 同适应维 度上 的均 数 ( , ^士 )
适应性 著优 于 男大学生 。 由于人际 适应 、角 色适 应 、生 活 自理适 应和 身心症状 表 现 既存在年级 主效 应 , 又存 在性 别 + 年级交 互效 应 . 根据 多因 素方差 分析 的原理 , 年级 主效应 已包 含在年级 瓤 降别 交互效 应 中 了 ,可不 做单独 考虑 。接着 以性别 变量 分割义件 ,考察 同性 别大学生 随着 年级增 长,4 个适 应维度 的发展 变化 ,结
二 、大 四 ;大 也 大干 大二和 大 四 ( < .5)。 p 00
观 ,适应 性水平 较差 的仍 占总 体的 3 .%,这部 分群 体需要 53
4 讨论
全 社会 的关 注 。从各个 年级 适 应类型分 布 的皮尔逊 卡方检验
1 8 2 1 年 第 9期 ( 第 5 期 ) 01 总 7
本 文得 到全 国教育 科学 规划 重点 项 ‘ 社会 性 发展 滞 视野下 的 大 ̄:- 会 一我 发展的 实 征研究”( ¨编 U :D A0 0 8 的 支持 ;并 向参 数据 收 集的 陈 Tt社 项 , - B 9 2 6) 梅 、方秋 容 、韩 艳 、廖茭 妹网 位州学 表示 感谢 。
类 型分布 存在 显著 差异 ; () 大学 生 的学 习适 应 性显 著优 于 男大学 生 ; () 3女 4 男女 大学 生在 社会适 应 的发展 上呈现 差异 :男 大 学 生在人 际适 应 、角色适 应 、生 活 自理 适应 和 身心症 状 表现 上呈 现大 一强 、大二 弱 、大三 强 、大四弱 的波 动态势 ;而 女大 学 生 随着年 级增 长 ,在各项 适 应维度 上表 现 出稳 定 的发 展 态势 。结论 :福 州市 大学 生社 会适 应性 的发展 不均衡 ,不 同性 别大学
四 1 8名 。 5
2 2 研 完 工 具 .
采用 卢谢 峰 ( 0 3)编 制 的 《 20 大学 生适 应性 表 》展开
应、 生活 自理适 应 、 境的 总体认 同 、 环 身心症状 表 现等 方面 ,
学 习适应 和人 际适 应相 对 比较 薄弱 ( 陶沙 ,2 0 0 0)。从 心理 发 展的角 度看 ,随着年 级 的提高 ,大学 生 的社 会经验 越来 越
3 3 2 士 4 0 9 2 O7 2 3 0 61- 7 7 - 5 21 X 0
色适应 、生 活 自理适 应和身 心症状 表现 存在 著主效应 ( 具 体 结果 见表 4) 。
表 4 大学生社 会适 应的多 因素方 差分析 结果 ( F)
生活 理适 3统计 分析 .
( 青 ,2 0 杨 0 0)。那 么 .男女 大学 生 的社会适 应 是否 存在 差 异 ?其 社会 适应 的发 展是 否存 在差 异?这 些都 是 本研 究欲 考
察的 主要 问题 。
采 用 S S l. P S5 0对收 集到 的数 据进行 整理 、统 汁分析 。
果发 现 ,对 于男大 学生而 言 ,在人 际适 应 、角 色适 应 、生活
自理适 应和身 心症状 表现上 ,均 表现 出 著 的年级差异 ;而 女大学 生却在 上述 这些适 应维度 上不存 在 著 年级差 异 ( 见
表 5)。
表 3 大 学生适 应类型 分布 ( ) %
表 5 男女大学 生社会适 应。 陛的发展 变化 ( )
渊查 。 鼙 表共有 6 个项 目, 该 6 包括 7 个适 应.维 度 : 校适 学
应性 8 .人际适 应性 l 项 ,角 色适 应性 9项 , 业选 择适 项 1 职
应性 9项 , 活 自理适 应性 6项 , 生 环境 的总 体认 同/ 评价 7项 ,
丰 富。那 么 ,他们 的社 会适应 性是 否随 着年 级增 长而 越来 越 好 呢?另一 方 面 ,关于 大学生 社会 适应 的性别 差 异 也存在 着 争 议 ,有研究 认 为男 女大 学生 的社 会适 应小存 在 差异 ( 富 赵
应 成为 舀要任 务 。大学新 生入 学适 应包 括学 习适 应 、人 际适 ’
2 对 象与方 法
2 1研 究对 象 . 采 用随 机抽 样 的方 式 从 福 州市 4 所 大学摘 取 被 试 学生 6 7名 ,其 中 .大 一 l4名 、大二 l 0名 、大j 2 9 5 6 2 5名 、大
人 际适 应 、角 色适 应 、职 业选 择适 应 、生活 自理 适应 、环 境 的总体 认 同和身 心症 状表 现 7个方 面考 察小 同性 别大 学生 社
会 适应 性随 年级增 长的发 展变 化 。
著性 检验 。7 维 度球 形检 验 的结 果 为 :Mac yS 个 u h ’ w=04 9 . 6
身心 症状表 现 、 际适应 性 、 境 的总体认 同和学 习适 应性 , 人 环
最差 的是职业 选择适 应性 。
32福 州市 大学生适应 类型 分布 .
根据每个 被 试在每个 适应 性维 度上 的得 分 ,埘 所有 被 试 进行 K. a s men 聚类 分析 。结果 将大 学生 的适 应类 型分为适 应 性水 平较强 ( 强型 )、适 应件 水平一 般 ( 中间型 )和适 应性
研 究论 文
4 1福 州市 大学生社 会适 应性 的, 状 况 . 总体
本研究 发 现 .福州 市大 学 生的 社会 适应 状况 / 容乐观 , {
H Xl E X E AI A K U
对 新 的抉择 —— 择 业 、走 向社 会 ,就业 的压 力又 使 他f0社 f ̄ ', l
水平较 差 ( 型 )三种 ( 弱 其各适 应维度 的均 数参见 表 2 )。
拄: , < . 。 衣 P 0 1 】 00 P 5 <. , 0 表, < . 1(FI )。 J 00 P 0
南于学 习适应件 仅有性 别 主效应 .{此 财 同性别大学 天 l
生 的学习适 应进行 差异 显著 比较 ,结 果发 现女大学 生的学 习
33福 州市 大学生社会 适应 性 的发 展 .
分别 以社 会适 应的 7个维 度作 为冈变龄 ,以大 学生 的年 级和性 别作 为 自变 ,考 察小 同性别 大学 生的 会 适应随着 年 级增 长所呈 现 的变化 。结 果发 现 ,性 别 和年 级埘 于人 际适
表1 大学 生社会适 应 的描述性 统计 结果 ( s ( = 9 M ̄ ) n 6 7)
因素 学 习适应 性 M+ s
3 l2 士 7 8 l 3 07 5
应 、角 色适 应 、生 活 自理适 应 和身心症 状表现 上均存 在 著
的交互效 应 .性别 只在学 习适 应 性上存 在主效 应 ,年级 对角
人 际适应性 角 色适应 性
职业 选择适 应性
32 6 : 7 4 8- 5 0l C 0
本 研 究 以福 州 市 大 学 生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根 据 卢 谢 峰
( 0 3)对 大学 生 社会适 应性 的结 构划 分 ,即从 学 习适应 、 20
3 结果
3 1福 州市 大学生 社会 适应 各 维度 的比较 . 采 用 重 复测 的方 差 分 析对 7 维度 的分 数进 行 差异 个
生 社会适 应性 呈现 不 同的发 展态 势 。 [ 关键 词] 社 会适 应 大 学生 福州 市
1 引言
“ 应” 自达尔 义 的生物进 化 论 ,朱 智 贤 主编 的 《 适 来 心理 学 大辞 典 》将“ 适应 ” 义 为“ 定 对环 境 变化 做 出的 反应 ” 。大学
生 的社会 适应 备受 全社 会 的关 注 ,社 会适 应状 况如 何 ,是衡 量 大学生 心理 健康 发展 的重要 指标 。 目前国 内关 于大 学新 生 社会 适应 的研 究较 多 。大 学新 生 面临着 环境 的重 大改 变 ,适
会适 应性 出现波 动 。另一方 面 ,性别 差异 还 表现 在学 习适应
适 应性水 平较差 的仍 占总 体的 3 _%,这与 江巧 瑜等 ( 0 9) 53 20
的渊 查结果 比较 吻合 ,相 当数 昔 的大学 生在 学 习适应 、人 际 适 应 、角 色适 应 、生 活适 应 、职业 适应 等方 面存 在 问题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