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图

合集下载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概述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概述

模压工艺流程图
模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4、缠绕成型 将连续的纤维丝或布带经过树脂槽浸润之后挤去多余树脂,然后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排布规律缠绕到芯模
上,缠绕到设计厚度之后,进行固化、脱模成为复合材料制品。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比强度、高 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用于制造圆柱体、球体及某些正曲率回转体或筒形碳纤维制品。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流程图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6、拉挤成型 拉挤成型是将浸渍过树脂胶液的碳纤维丝束、带或布等原材料,在牵引力的牵引下,通过挤压模具加热
成型、固化,连续不断地生产截面规格相同、长度不同的碳纤维型材。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是成型工艺中 的一种特殊工艺,其显著特点是可完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具备批量化生产的能力。拉挤 成型制品强度高,其制成品横、纵向强度可任意调整,可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不同力学性要求。此种 成型工艺适合于生产各种截面形状的型材,如工字型、角型、槽型、异型等截面管材以及通过上述截面构成 的组合截面型材等。
喷射成型流程图
喷射成型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3、模压成型 将材料置于上下模之间,在液压机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使材料充满模具型腔并排出残留的空气,经过一
定时间的高温高压使树脂固化后,脱模即可得到碳纤维制品。模压工艺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碳纤维成型工艺, 在工业的承力结构件制造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模压工艺细分可分为预浸料模压、SMC模压、湿法模压 等。
手糊成型工艺流程图
手糊成型工艺示意图
二、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喷射成型 利用短切纤维和树脂混合,在喷枪中利用压缩空气将纤维和树脂均匀喷洒在模具表面上,达到所需厚度

碳纤维的工艺流程

碳纤维的工艺流程

碳纤维的工艺流程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其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纺丝、预浸胶、成型、热固化和后处理等环节。

1. 原料准备。

碳纤维的原料主要是聚丙烯和聚丙烯腈。

聚丙烯腈经过聚合反应后形成聚丙烯腈纤维,再经过碱处理、硫化、热处理等工艺步骤,最终得到碳纤维。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2. 纺丝。

纺丝是将聚丙烯腈纤维加工成碳纤维的关键步骤。

在纺丝过程中,需要将聚丙烯腈纤维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通过旋转的喷丝孔将溶液喷出,使其凝固成纤维。

纺丝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喷丝速度等参数,以确保纤维的质量和形态。

3. 预浸胶。

预浸胶是将碳纤维与树脂预浸料进行浸渍,以增强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预浸胶通常使用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通过真空浸渍或浸渍压延等工艺,将树脂浸渍到碳纤维中。

预浸胶的质量和浸渍均匀度对最终制品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4. 成型。

成型是将预浸胶碳纤维进行造型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手工层叠、自动纺织、注塑成型、压缩成型等。

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将预浸胶碳纤维进行层叠或复合,然后放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5. 热固化。

热固化是将成型后的碳纤维制品进行固化的过程。

固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使树脂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坚固的结构。

热固化过程对产品的性能和外观有着重要影响,需要严格控制固化工艺参数。

6. 后处理。

后处理是对热固化后的碳纤维制品进行表面处理和修整的过程。

常见的后处理工艺包括修边、打磨、喷涂、涂层等。

后处理工艺可以改善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外观,提高其耐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碳纤维制品可以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轻质化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碳纤维制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碳纤维产品。

碳纤维工艺简介

碳纤维工艺简介

碳纤维工艺简介1 概要所谓碳纤维是指碳的重量含量占90%以上的纤维状碳材料。

由于碳在各种溶剂中不溶解,在隔绝空气的惰性气氛中(常压下),碳在高温时也不会熔融。

只有在10MPa、3000K以上高温条件下,才不经液相直接升华。

所以不能通过常规熔融纺丝和溶液纺丝的方法来制备碳纤维。

一般通过有机纤维有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碳化而制得。

有机化合物在惰性气体中加热到1000——3000℃时,所有非碳原子将逐步被驱除,碳含量逐步增加,固相间发生一系列脱氢、环化、交联和缩聚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碳纤维。

制造碳纤维所用的有机纤维应具有含碳量高、强度大、工艺性能好、在转化成碳纤维过程中不熔化等特点。

根据碳纤维的性能与用途,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1)按照所采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聚丙烯睛(PAN)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酚醛树脂基碳纤维、聚酞亚胺基碳纤维、其他有机纤维基碳纤维等。

目前各国生产的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所用原丝主要以PAN纤维为主。

2)按照制造条件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碳纤维、石墨纤维、氧化纤维、活性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等。

3)按力学性能分类,可分为通用级碳纤维和高性能碳纤维,其中高性能碳纤维又细分为中强型、高强型、中模型、高模型、超高模型。

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原料丝PAN原丝BASF的新的PAN原丝生产工艺是在52℃,一个大气压下用氧化还原性催化剂,在无离子水中进行连续悬浮聚合制得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的共聚体。

产物从反应器中连续排出,未反应单体和部分水被从产物中分离,经冷凝后回反应器。

脱气后的产物浆液经真空过滤后水洗,生成含水50WT%的料块。

湿料块先与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混合,然后挤压成1/8英寸的粒子,再干燥到含水2wt%。

之后再喷洒乙腈水溶液增塑成可熔融挤出的塑料粒子。

最终的复合粒子含聚合物72.7wt%,丙酮腈13.9wt%和水13.4wt%。

含有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和润滑剂的复合聚合物粒子在174℃的电加热挤压机中均匀熔融,熔体经过组件的过滤,从孔径为55m的6000孔喷丝板挤出,再牵伸至单丝纤度为9旦的共6K丝束,再经上油以抗凝结和抗静电,干燥以去除丙烯腈和水。

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工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一下,这种轻巧又强大的材料就像是超级英雄,能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从航空航天到赛车,碳纤维简直无处不在,让人忍不住想深入了解它的制备过程。

碳纤维的“出生”可分为几个步骤。

我们得从原材料说起,最常用的就是聚丙烯腈(PAN)。

这个材料就像是碳纤维的“父母”,先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把它转变成我们所需的样子。

好啦,接下来就进入热处理的环节。

这个过程就像给小宝宝洗澡,得用高温把多余的水分和杂质去掉。

经过高温处理后,PAN会开始逐渐变成黑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这是个必要步骤。

处理后的纤维结构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就像经历了一场锻炼,变得更加结实。

紧就进入了碳化的阶段,这可是个重头戏。

这里的温度能达到千度以上,感觉像是在火焰中锻炼身体,真是惊险刺激。

碳化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强度和刚性也随之提升。

可以说,这是碳纤维的“成长蜕变”。

不过,单单有了碳化还不够哦!为了进一步提升它的性能,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后处理。

这就像是在给你的爱车加装一些高科技配件,让它更加出色。

经过这些处理,碳纤维的表面就变得更加光滑,粘附性也大大增强。

这样一来,不管是用在什么地方,它都能发挥出超强的效果。

嘿,听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碳纤维的制备过程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变身之旅?说到应用,碳纤维那真是大显身手。

比如说,赛车的车身采用碳纤维材料,轻便又坚固,能让车速飞快,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而在航空领域,碳纤维的应用更是举足轻重。

飞行器的部件用上它,既减轻了重量,又增强了强度,绝对是飞行的理想选择。

想象一下,飞行员在高空中驾驶着碳纤维制成的飞机,真是心里美滋滋的。

碳纤维也不只是在这些高大上的领域表现出色。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运动器材也在悄悄使用它。

比如,高档的网球拍、自行车车架,都是碳纤维的身影,轻便又耐用,让你在运动时更加得心应手。

碳纤维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它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锻碳纤维制作工艺流程

锻碳纤维制作工艺流程

锻碳纤维制作工艺流程
锻造碳纤维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制碳纤维坯料:首先需要为应用选择合适的碳纤维纱线,然后将其缠绕在模具上制成碳纤维布。

再将碳纤维布经过树脂浸渍固化,制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坯料。

这种碳纤维坯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密度轻、耐腐蚀、不易变形等特点。

2. 预浸料制备:将碳纤维与树脂等预浸料混合,形成预浸料,通常需要在低温下储存。

碳纤维预浸料的制备是制作碳纤维制品的关键步骤之一,影响
着制品的性能和质量。

3. 成型工艺:将预浸料放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手工层叠法、压塑法、自动化纺织成型法等。

手工层叠法是较为简单的工艺,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复杂形状的制品,但其生产效率较低。

压塑法采用模压成型,可以生产大尺寸、厚度均匀的板材和壳体等制品。

自动化纺织成型法则采用机器纺织的方式,可以生产连续性的复杂形状的制品。

4. 固化工艺:成型后的碳纤维制品需要经过固化工艺,以使预浸料中的树脂能够充分固化。

固化可以采用热固化、辐射固化等方式。

热固化需要将成型后的制品放入高温烤箱中进行加热,使树脂固化。

辐射固化则是通过紫外线或电子束等方式使树脂固化。

固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树脂能够充分固化,从而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锻造碳纤维的过程比较复杂,且对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要求较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查阅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碳纤维 生产过程

碳纤维 生产过程

碳纤维 生产过程
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通常使用聚丙烯腈 PAN)作为碳纤维的前驱体。

将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形成纺丝原液。

2. 纺丝:将纺丝原液通过喷丝头挤出,形成细丝。

这些细丝经过凝固浴固化,形成聚丙烯腈纤维。

3. 预氧化:将聚丙烯腈纤维在空气中进行预氧化处理,使其部分环化和氧化,提高其热稳定性。

4. 碳化:将预氧化后的纤维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碳化处理,通常在高温下进行。

这个过程中,纤维中的非碳元素 如氢、氮等)被移除,形成碳纤维。

5. 表面处理: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其与树脂的结合性能。

这可以通过涂覆表面活性剂或进行化学处理来实现。

6. 上浆:给碳纤维表面涂上一层保护浆料,以提高其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7. 卷绕:将处理后的碳纤维卷绕成卷轴,以便储存和运输。

以上是碳纤维生产的一般过程,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能会有所不同。

碳纤维的性能和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后续处理等因素。

碳纤维及其工艺概述

碳纤维及其工艺概述

碳纤维及其工艺概述12概述碳纤维:carbon fibre顾名思义,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与传统的玻璃纤维(GF)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 倍多;它与凯芙拉纤维(KF-49)相比,不仅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出类拔萃。

有学者在1981年将PAN基CF浸泡在强碱NaOH 溶液中,时间已过去2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纤维形态。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

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不少人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1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

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

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X射线透过性好。

但其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在强酸作用下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会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现象。

因此,碳纤维在使用前须进行表面处理。

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按状态分为长丝、短纤维和短切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

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兆帕(MPa)、模量为100GPa左右。

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

碳纤维的制作过程 ppt课件

碳纤维的制作过程 ppt课件
聚合物的线性结构使分子间排列得十分 紧密,在单位体积内可容纳很多聚合物分子。 这种高的密实性使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
苯环结构由于环内电子的共轭作用,使 纤维具有化学稳定性,不发生高温分解。又 由于苯环结构的刚性,使高聚物具有晶体的 本质,使纤维具有高温尺寸的稳定性。
10.2.2 芳纶纤维的基本性能
1972年又研制了以PRD--49命名的主缆纤要、维用涂。于漆绳织索物、、电带
1973年正式登记的商品名称为AR和AM带I状D纤物维,。以及防 弹背用心于等航。空、
ARAMID纤维包括三种牌号的产品,宇并航重、改造名船称。
PRD--49--IV改称为芳纶--29;
工业的复合 材料制件。
PRD--49--III改称为芳纶--49;
强度损失(%)
Kevlar-29 Kevlar-49
3
1
1
0
1.5
0
4.6
0
9.9
0
0
2
1.5
1.5
9.3
28
0
3.6
10.3 芳纶纤维的制造
1. 聚对苯撑对苯二甲酰胺的聚合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酸酰氯缩 聚成对苯撑对苯二甲酰胺的聚合体。
第二阶段
聚合体溶解在溶剂中再进行 纺丝,制得所需要的纤维材料。
液相氧化的效果比气相氧化法好,条件适当时,复合材 料的剪切强度可增加1倍以上,而纤维的强度仅略有下降。
原因:液相时只氧化纤维表面,而气相氧化剂可能渗 透较深,尤其在表面有微裂和缺陷处。
但液相氧化多为间歇操作,处理时间长,操作繁 杂,难以和碳纤维生产线直接相连接。
10 芳纶纤维
10.1 概述 10.2 芳纶纤维的结构与特性 10.3 芳纶纤维的制造 10.4 凯芙拉纤维的制品 10.5 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