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扫描版

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扫描版
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扫描版)

周考1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CBD

6C 7B D 8CD 9AC 10 AC

11(1) ADE (2)L 2 (3)系统误差

12.(14分)

①0~0.6 (2分);

0~3 V (2分);

R 1 (2分) ②见答图1 (2分)

③ 1.45(2分); 1.3 (2分)④ A (2分)

13答案:2707N 解析:1s 内,撞击建筑工人的大风的质量为:m =ρSvt 知S =hd

又因为大风末速度为零,水平方向只受建筑工人对风的阻力作用

所以:Ft =mv 综合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可得:F =ρv 2

hd =2707N 即大风对建筑工人的冲击力

2707N 。

14【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动能定理.

【分析】(1)对于粒子P

在AB 间运动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即可求得U AB .

(2)粒子A 垂直于电场的方向进入电场,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沿电场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沿垂直于电场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

(3)粒子Q 沿电场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粒子Q 与P 完全相同,而且运动的时间相等,所以需要在P 离开电场时速度的方向上一定的范围内释放粒子Q ,可保证两个粒子在离开电场前相碰.

【解答】解:(1)对于粒子在AB 间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qU AB =mv 02

可得:

U AB

==V=500V

(2)粒子P 在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设离开电场时距O 距离为L

,如图所示,则有:Lcos30°=v 0tLsin30°=

t 2代入数据得:L=1m 所以P 离开电场时的坐标为(1,0)

(3)由于粒子Q 与P 完全相同,所以只需在P 进入电场时速度方向的直线上的OM 范围内任一点释放粒子Q ,可保证两者在离开电场前相碰,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

x OM=Lcos30°=

m 故M 的横坐标为:x m =OM?cos30°=0.75m

所以所有满足条件的释放点的集合为:y=﹣

x ,且

0≤x≤0.75m

答:(1)AB 两板间的电势差U AB 为500V . (2)粒子P 离开电场时的坐标为(1,0);

(3)若在P 进入电场的同时,在电场中适当的位置由静止

释放另一与P 完全相同的带电粒子Q ,可使两粒子在离开电场前相遇.所有满足条件的释放点的集合为y=﹣

x ,且0≤x≤0.75m .

答图1

15.【考点】抛体运动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功能关系、机械能守

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1)设两滑块一起滑至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所受轨道的支持力为N。对两滑块一

起沿圆弧形轨道下滑到B端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1+ m2)gR=(m1+ m2)v2/2,解得v=3.0m/s 对于两滑块在轨道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1+ m2)g=(m1+ m2)v2/R解得N=3(m1+ m2)g=6.0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N′=N=6.0N

(2)设弹簧迅速将两滑块弹开时,两滑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因滑块2恰好能沿圆弧

形轨道运动到轨道最高点A,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对滑块2有

m 2gR= m

2

v

2

2/2 解得v

2

=3.0m/s,方向向左

对于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 m2)v=m1v1-m2v2 解得v1=4.5m/s

对于弹簧将两滑块弹开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弹= m1v12/2+ m2v22/2-(m1+m2)v2/2

解得E弹=0.90J

(3)设两滑块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根据h=gt2/2,解得两滑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0.30s

滑块1平抛的水平位移x1=v1t=1.35m

滑块2从B点上滑到A点,再从A点返回到B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因此其平抛的速度大小仍为v2,所以其平抛的水平位移x2=v2t=0.90m

所以滑块2的落地点与滑块1的落地点之间的距离Δx=x1-x2=0.45m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整理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一定要给自己做个总结,了解自己的情况,以后才能加以改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期中考试结束了,大家从初中进入高中已经半个学期了。在此期间,大家一定会感到不适应。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因此很多同学在诸多方面就出现了很多不适应。 如今,我们的成绩有目共睹,有喜有忧,但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我想说的是:山外有山,成绩好的同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不尽人意的同学查找原因,迎头赶上。期中考试后,我们该做的最重要的是查找问题,找出不足,勿需讳言,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个别同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同学们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中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还很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不自觉,上课听课不专心,学习气氛不浓厚导致成绩不好。有些同学还想用初中的学习方式对待高中的学习,在老师的“卡压”下学习,在家长的训斥中读书,进入高中一旦松开这些,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须知高中学习的主动性比什么都重要,内因远远大于外因。 我依稀记得,在军训场上我们挥汗如雨,我们严于律己。尽

管军训早已远去,但我们不该忘记在军训时宣下的誓言,我们宣誓:要把军人的作风纪律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现在,有大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去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不放过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不落下课后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我们就能兑现我们的誓言,实现我们的梦想! 说到梦想,我相信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们中考报考志愿,选择高中而不是职高的时候,我们的大学梦就已经很明确了,不是么?班里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你认为人生什么时候最美好?她给我的回答是上大学的时候。是的,大学是美好的,我一直怀揣着这一梦想,在他的驱使下,我每天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有时睡眠不足,上课昏昏欲睡。每到这时,我就不停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睡,也许就是打个盹的功夫,就把重点错过了,也许到了高考时,就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掌握而与大学梦失之交臂!于是我坚持到了下课,坚持到了放学。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防止犯困的小秘诀,在你觉得你快睡着之前,盯着老师,在老师问一个问题之后,快速大声回答,刺激你的神经,这样睡意就会渐渐消失,而且这堂课还会非常高效。在你下次犯困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一方法。 除了课堂听讲,培养自学习惯也是学习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

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 A .动能 B .动量 C .加速度 D .速度 2.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下列有关此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 前两秒加速度为5m/s 2 B . 4s 末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C . 4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D . 8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3.L 型木板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4所示。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速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 3 B .4 C .5 D .6 4.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若有两个雨滴从高空中落下,其质量分别为m 1、m 2,落至地面前均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 ) A .m 1: m 2 B .21:m m C .12: m m D .3 23 1: m m 5.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平行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象都 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 、B 、C 、D 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 )。要想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取g=10m/s2)( ) A .普通白炽灯光源即可 B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1.4s C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0.14s D .频闪发光,间隔时间为0.20s 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 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 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只有a > gsin θ,A 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B .只有a < gsin θ,A 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C .只有a = gsin θ,A 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D .无论a 为多大,A 都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高三物理第二次周测试题目

高三物理第二次周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设B给A的摩擦力为 f 1,水平面给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f2,则() A.f1=0,f2=0 B.f1水平向右,f2水平向左 C.f1水平向左,f2水平向右 D.f1=0,f2水平向右 2. 一场风雨中,某雨滴正与竖直方向成45o向下偏西方向作 匀速下落。则雨滴所受空气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是 ( ) A.0 B.mg水平向西 C.mg竖直向上 D.2mg与速度反向 3.一铁块m被竖直悬挂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均是黑板 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 C.铁块所受的磁力和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只有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 4.轻绳—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A上,另—端系在一个套在相糙竖直杆 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体A从图2中实线位 置缓漫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过程中, 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 B.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 C.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 D.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5.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沿质量为m2的长木板向右滑行,长木板 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问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2(m1+m2)g B.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为μ1m1g C.若改变F的大小,当F>μ2(m1+m2)g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着一副扑克牌,总共54张,每一张牌的质 量都相等,牌与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最下面一张牌与桌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也都相等.用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按压第一张牌,并以一 定的速度水平移动手指,将第一张牌从牌摞中水平移出(牌与手指之间 无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 ) A.第1张牌受到手指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B.从第2张牌到第54张牌之间的牌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从第2张牌到第54张牌之间的牌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D.第54张牌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手指的运动方向相反 7.如图所示,A、B都是重物,A被绕过小滑轮P的细线所悬挂,B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滑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II卷(非选择题)5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图示情景中,小球相对于水平桌面向后运动的原因是 A.小球突然失去惯性 B.动车突然向前加速 C.动车突然向前减速 D.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很大 15.如图,小物块P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固定光滑斜面匀速上滑。现将力F的方向变为水平向右,仍使P保持原来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上滑。则变化后与变化前比较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不变 B.力F变大 C.力F变小 D.力F的功率变大 16.如图,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所带电荷量为Q,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正中间P点有一个静止的带电油滴,所带电荷量绝对值为q。静电力常量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滴带正电 B.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C.若仅将上极板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 D.若仅将上极板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则油滴将加速向上运动 17.如图甲,在匀强电场中的O 点先后无初速释放两个正点电荷I 和Ⅱ,电荷仅受匀强电场的作用沿直线向A 运动,两电荷的动能E k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若I 的电荷量为q ,则可知 A.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00k E qx B.电荷Ⅱ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00 k II E F x = C.电荷Ⅱ的电荷量为2 q D.选O 点为零电势点,A 点的电势为0k A E q ?= 18.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可能是圆,也可能是椭圆。关于在轨正常运行的这些卫星,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卫星的运行周期都小于1天 B 所有卫星在任何位置的速率都小于7.9km/s C.部分卫星在某些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 所有卫星半长轴(或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9.图甲所示的无人机在飞行的某1min 内,前0.5min 沿正东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后0.5min 沿正北方向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率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可能用到sin37°=0.6)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高三物理模拟试题

2020广附物理模拟试题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用两个相同且不计重力的细绳,悬挂同一广告招牌,如图所示的四种挂法中,细绳受力最小的是 15.将输入为220V,输出为6V的理想变压器,改成输出为30V 的理想变压器。副线圈出原来匝数为30,原线圈匝数不变,则副线圈应增加的匝数是 A.120匝B.130匝C.144匝D.150匝 16.如图所示,在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有一根长为s 的导线,量得导线的两个端点间的距离ab=d ,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为I,则下列有关导线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正确表述是 A.大小为BIs,方向沿ab 指向b B.大小为BIs,方向垂直ab C.大小为BId,方向沿ab 指向a D.大小为BId,方向垂直ab 17.地球半径为R,在距球心r处(r>R)有一颗同步卫星,另有一半径为2R 的星球A,在距其球心2r处也有一颗同步卫星,它的周期是72h,那么,A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平均密度的比值是 A.1∶3 B.3∶1 C.1∶9 D.9∶1 18.如图,半径为d的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 场垂直圆所在的平面。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从圆周上a点 对准圆心O射入磁场,从b点折射出来,若α=60,则带电粒子射入磁场的 速度大小为 A.qBd m B.√3qBd m C.2qBd m D.3qBd m 19.如图所示,某时刻将质量为10kg的货物轻放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最左端,当货物与传送带速度恰好相等时,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货物最后停在传送带上。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货物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长为0.1m,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货物A.总位移为0.2m B.运动的总时间为0.2s C.与传送带由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5J D.获得的最大动能为5J 20.如图,正方形金属线框自某一高度在空气中竖直下落(空气阻力不计),然后进入并完全穿过与正方形等宽的匀强磁场区域,进入时线框动能为Ek1,穿出时线框动能为Ek2。从刚进入到刚穿出磁场这一过程,线框产生的焦耳热为Q,克服安培力做的功为

高三物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

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 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而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者不选得0分. 1.在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 决赛和男子200m 决赛中分别以9.69s 和19.30s 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 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0m 决赛的位移是100m 决赛的两倍 B .200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 C .100m 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D .100m 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 2.在电场中的某点放一个检验电荷,其电量为 q ,受到的电场力为 F ,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 E = F /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移去检验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0 B .若检验电荷的电量变为4q ,则该点的场强变为4E C .若放置到该点的检验电荷变为-2q ,则场中该点的场强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 D .若放置到该点的检验电荷变为-2q ,则场中该点的场强大小方向均不变 3.物体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将物体a 挤压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a 、b 处于静止状 态,关于a 、b 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 B .a 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C .b 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D .a 受到墙壁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 的增大而增大 4.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斜面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一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是荒谬的 B .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 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 .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 .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F a b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地面受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物体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地面受的滑动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D.地面受的压力与物体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当拉力开始作用瞬间 () A.物体立即具有速度和加速度B.物体立即具有加速度但速度为零 C.物体立即具有速度但加速度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该瞬时都为零 3、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将很缓慢地 向地球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A. 势能逐渐减小。 B. 动能逐渐减小。 C. 加速度逐渐减小。 D. 运行周期逐渐减小。 4、图示表示甲、乙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一个 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乙比甲早出发t1时间 D.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5、一个小孩在蹦床上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 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 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 右图所示,图中oa和cd段为直线,abc段为曲线, 则根据此图象可知:() A.t1时刻小孩开始与蹦床接触 B.t2—t3时刻蹦床形变越来越大 C.小孩和蹦床相接触的时间为t2—t4 D.t5时刻小孩开始和蹦床分离

高三物理周测题力学部分

物理周测试题 一、单选题(8×4=32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是守恒的,不会消失,因此我们不用节约能源 B.“月一地检验”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C.经典力学仍然适用于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首次在实验室测出了引力常量 2. 如图所示,长为L的直棒一端可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搁在升降平台上,平台以速度v 匀速上升,当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时,棒的角速度为() A. vsina L B. v Lsina C. vcosa L D. v Lcosa 3.如图所示,做爬行实验的小机器人沿四分之一圆弧形曲面,从底部O向A爬行,受到水平向右恒定的风力,恰以某一大小不变的速度爬行,则小机器人从O向A爬行的过程中() A.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B.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C.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 D.曲面对小机器人的作用力大小不变 4.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时,甲车领先 乙车5km,关于两车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h时间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4h时间内,甲、乙两车相遇3次 C.时,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 D.时,甲车领先乙车5km 5.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点恰好是 半圆的圆心。有三条光滑轨道a、b、c,它们的上下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三轨道都经过O点,现让一物块先后从三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 A. t at b>t c C. t a=t b=t c D.不能确 6.如图甲所示,某高架桥的引桥可视为一个倾角θ=30?、长l=500 m的斜面.一辆质量m=4 000 kg的电动汽车从引桥底端由静止开始加速,其加速度a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电动汽车的速度达到1 m/s后,牵引力的功率保持恒定.已知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受到的阻力F f(摩擦和空气阻力)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汽车所受阻力F f=2 000 N B.电动汽车的速度达到1 m/s后,牵引力的功率P0=24 kW C.第1 s内电动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与时间t满足P=12 000t D.第1 s内电动汽车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牵引力与阻力做功的代数和,大小为12 000 J 7.如图甲所示,一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现给物块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底边且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作用,物块所受摩擦力f和推力F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a、 b、F0均为已知量。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由图可求出物块的质量 B.由图可求出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C.F小于F0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D.F大于F0后物块做匀变速运动 t= 1h t= 4h t=

高三物理上学期周考试题(8.28)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周考试题(8.28)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2.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A. B. C. D. 3.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 固定斜面匀速下滑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1-5-3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前,乙车始终在甲车的前面 B.在t1时刻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的大 C.在t1时刻前,乙车的速度始终比甲车增加得快 D.在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 5.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6.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前1s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4,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 A.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5m B.小球上抛的初速度是20m/s C.2.5s时物体正在上升 D.1s末、3s末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江苏新高考物理模拟试题

2008年江苏名校高三物理考前模拟试卷 命题人:如皋中学物理教研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直角形支架,垂直固定放置,竖直杆AC 光滑,水平杆OB 粗糙。另有质量相等的小球PQ 固定在轻杆两端并分别套在AO 、BO 杆上。当轻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处于静止状态,若θ减小些,但PQ 仍静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竖直杆受到P 的压力增大 B .水平杆受到的压力增大 C .小球P 受到轻杆的支持力增大 D .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2.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体M 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m 恰好能 在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体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 力为F 1;若用平行力与斜面向下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加速下滑, 斜面体仍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2;若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推动物块,使物块减速下滑,斜面体还静止不动,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为F 3。则( ) A .F 2>F 3>F 1 B .F 3>F 2>F 1 C . F 1=F 2=F 3 D . F 2>F 1>F 3 3.某人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正确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的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 ) 4. 如图 所示,图1、2分别表示门电路输入端A 、B 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3是表示门电路输出端Y 的电势 随时间变化的 关系,则应选用 哪一个门电路 ( )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教师版)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整理(教师版)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总结 这次期中考试,我校高一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实验题2题共14分,计算题4题共46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6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52.7,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 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第8,9,13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从计算题第10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没真正理解,第16小题对追击问题不熟练,不懂得抓住关键点来计算.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

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 实验题做得不理想 实验题中一道是根据纸带分析运动性质并求速度,另一道是考查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的实验器材,两题通过率都较低.今后我们的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3 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第15题是研究竖直上抛运动特点;第16题刚好相遇的临界点是刚要追上时两车速度相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上三题的运动过程.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4 解题不够规范 第13,14,15,16题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5 班级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科任老师对

{高中试卷}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20XX-20XX 学年度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1分) 一.选择题 以下各题(1—5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3分 1.一艘宇宙飞船绕一不知名的行星表面飞行,要测定该行星的密度需() A. 测定环绕周期 B.测定环绕半径 C.测定行星的体积D.测定环绕线速度 2.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按图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B保持相对静止,则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A.μ=tan θB.μ=(1/2)tan θC.μ=2tan θ D.μ与θ无关 3.如右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 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 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 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0,C 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 、b 两球分别由A 、B 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AM 、BM 运动到M 点;c 球由C 点自由下落到M 点;则:( ) A .a 球最先到达M 点 B .b 球最先到达M 点 C .c 球最先到达M 点 D .b 球和c 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 点 4.无级变速是在变速范围内任意连续地变换速度,性能优于传统的档位变 速器.如图所示是截锥式无级变速模型示意图,两个锥轮中间有一个滚轮,主动轮、滚轮、从动轮之间靠着彼此之间的静摩擦力带动.当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滚轮从左向右移动时,从动轮转速降低,滚轮从右向左移动时从动轮转速增加.当滚轮位于主动轮直径D 1,从动轮直径D 2的位置上时,则主动轮转速n 1,从动轮转速n 2之间的关系是 ( ) A .121 2D D n n =B .2 112D D n n = C. 211 2D D n n =D .22 2 112D D n n = 5.水平抛出一小球,t 秒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Δt )秒末速度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为θ2,忽略空气阻力作用,则小球的初速度是( ) A . g Δt (cos θ1-cos θ2)B . g Δt (tan θ2-tan θ1) C .g Δt /(cos θ1-cos θ2)D .g Δt /(tan θ2-tan θ1) 以下各题(6—9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 6.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 =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 图如下图。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2021-2022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周测试题

2021-2022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为多选题) 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法拉第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 D.麦克斯韦最先提出了场的概念 2.一滑块从固定的斜面底端冲上粗糙的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返回斜面底端。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势能、机械能E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3.我国发射了一颗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发射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距离地面50km 的近地圆轨道1 上:,然后变轨到近地点距离地面50km、 远地点距离地面1500km的椭圆轨道2上,最后由轨道2进

入半径为7900km的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3相切于Q点。忽略空气阻力和卫星质量的变化,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从轨道1变轨到轨道2需要在P处点火加速 B.该卫星在轨道2上稳定运行时,P点的速度小于Q点的速度 C.该卫星在轨道2上Q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3上Q点的加速度 D.该卫星在轨道3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1的机械能 4.如图所示,一个圆形框架以竖直的直径为转轴匀速转 动。在框架上套着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小球A、B 到竖直转轴的距离相等,它们与圆形框架保持相对静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的合力小于小球B的合力 B.小球A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C.小球B与框架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圆形框架以更大的角速度转动,小球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5.在x轴上存在与x轴平行的电场,x轴上各点的电势 随x点位置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x 1~x 1 之间为曲 线,且关于纵轴对称,其余均为直线,也关于纵轴对称。下列关于该电场的论述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上学期第六次周考试题(无答案)

2017届高三上学期周练(6)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9X5=45分,1—6为单选题,7—9为多选题。) 1.一个人站在阳台上,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把三个球竖直向下、竖直向上、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落地时的速率( ) A .上抛球最大 B .下抛球最大 C .平抛球最大 D .一样大 2.—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某个力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若其余力不变,使这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大小,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则下列 v t -图中不符合此物体运动情况的是 3半圆柱体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由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 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 对Q 的弹力逐渐减小 B.P 、Q 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C.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4在距地面高度为H 的位置斜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1,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 2,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 ) A . mgH mv -2221 B .2121mv C .2 1222121mv mv - D .mgH mv -212 1 5.如图所示,木块在斜面B 上匀速下滑时,B 相对地面静止,则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A .无 B .有,向左 C .有,向右 D .有,方向无法确定 6.自动充电式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车自动滑行时,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使车以500 J 的初动粗糙的水 班级----------------------- -姓名---------------------------- 座号-------------------------

(word完整版)2018高三物理模拟试题

2018高三物理模拟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2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地球同步卫星A 和一颗轨道平面为赤道平面的科学实验卫星B 的轨道半径之比为4:1,两卫星的公转方向相同,那么关于A 、B 两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两颗卫星所受地球引力之比为1:16 B . B 卫星的公转角速度小于地面上跟随地球自转物体的角速度 C . 同一物体在B 卫星中时对支持物的压力更大 D . B 卫星中的宇航员一天内可看到8次日出 15.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在0-t 2时间内的位移—时间(x-t )图象,图线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图中所标的量均已知。关于该质点在0-t 2时间内的运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可能做的是曲线运动 B. 该质点一定做的是变加速直线运动 C. 该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一定是x t 0 1 2 D. 该质点在t=0和=t t 2时刻的速度相同 16.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某点电荷的电场中,将两个电荷量相等的试探电荷分别置于M 、N 两点时,两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相互垂直,且F2=3F1,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试探电荷的电性可能相同 B .M 、N 两点可能在同一等势面上 C .把电子从M 点移到N 点,电势能可能增大 D .过MN 上某点P (未标出)的电场线与MN 垂直时,P 、N 的距离可能是P 、M 距离的3倍 17.一交流发电机和理想变压器按如图电路连接,已知该发电机线圈匝数为N ,电阻为r ,当线圈以转速n 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 ,灯泡(额定电压为U0,电阻恒为R )恰能正常发光,已知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 A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U:U0 B .电流表示数为2 0U RU C .在图示位置时,发电机线圈的磁通量为 22πU Nn

高中物理教师期中考试总结

高中物理教师期中考试总结 高中物理教师期中考试总结 这次期中考试,我校高一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实验题2题共14分,计算题4题共46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6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52.7,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第8,9,13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从计算题第10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没真正理解,第16小题对追击问题不熟练,不懂得抓住关键点来计算.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实验题做得不理想

实验题中一道是根据纸带分析运动性质并求速度,另一道是考查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的实验器材,两题通过率都较低.今后我们的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3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5题是研究竖直上抛运动特点;第16题刚好相遇的临界点是刚要追上时两车速度相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上三题的运动过程.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4解题不够规范 第13,14,15,16题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5班级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科任老师对弱班要特别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要把以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开好每周一次的"物理研究课",课后认真评课;编写出较高质量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的自编练习;注重

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取g=10 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 ) A.7 m/s B.10 m/s C.14 m/s D.20 m/s 2、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1;当电梯运动时弹簧被压缩了x2,且有x2> x1,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匀加速上升B.匀加速下降 C.匀减速上升D.匀减速下降 3、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也不为零 4、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5、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沿倾角为θ的倾斜路面向上行驶,最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若保持汽车的功率P不变,使汽车沿这个倾斜路面向下运动,最终匀速行驶。由此可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不变)() A.汽车的最终速度一定大于v B.汽车的最终速度可能小于v C.汽车所受的阻力一定大于mgsinθ D.汽车所受的阻力可能小于mgsin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的在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1μ,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A.μ1(m+M)g B.μ2mg C.μ1mg D.μ1mg+μ2Mg 7.木块A、B分别重50 N和7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用F =7N的水平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高三物理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高 三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 .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C .物体从外界吸热,其内能一定增大 D .外界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大 2.对于红光和紫光这两种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玻璃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紫光折射角较大 C .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 .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紫光在光屏上形成的相邻亮条纹的间距较大 3.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裂变的是 A .144171 7281N He O H +→+ B .2351144891 92056360U n Ba Kr 3n +→++ C .2341 1120H H He n +→+ D . 238 234492 902U Th He → + 4.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质点a 、b 均处于平衡位置,质点a 正向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该时刻质点b 正向上运动 C .该时刻质点a 、b 的速度相同 D .质点a 、b 的振动周期相同 5.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0V B .t =0.01s 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C .t = 0.02s 时线圈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D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2-2013学年高三物理学科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内容,力学占68%,电学占32%,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其中:第一卷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二卷共7题52分,其中2个实验题,共15分;2个计算题,共32分;选修部分每个模块2个小题,共15分。 (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不过多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过多涉及思维量较大的问题。 (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场线、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运动学、卫星、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选修内容的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包括一些非主干知识。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同步地球卫星、交变电流、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

动、平抛运动、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第16、18、24题属于新情景问题,24题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其中14、15、17、22、24属于容易题目, 19、20、21、25属于较难题目,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试卷分析 (一)答卷情况统计(Ⅱ卷答卷情况为抽样统计) 第一卷平均分。第二卷抽样平均分,总平平均分。 (二)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4.【说明】隔离法的运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答题情况良好。15.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情景的理解和运动学推论,平时学生很少做这类题目所以正确率不高。 16.【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人造卫星运动与地表物体的模型,这道题学生审题没审好,错把距地面的高度理解为卫星的轨道半径导致计算失误。 17.【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法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题目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18.【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竖直面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出错,很可能是对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基本情况未掌握,也可能是利用物理情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19.【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力与能量转化等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的技能。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学生出错主要是多选一项,说明知识掌握不熟练。 20.【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线圈发电机的特殊值以及学生对中性面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