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癜,伴有关节疼痛、腹痛、出血等症状。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过敏和抗炎药物,然而中医药治疗在此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主要是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清热解毒等方面入手,通过中药的治疗,来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目的。

本文将对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外感风邪、湿邪或热毒蕴结于体内,导致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外感风邪、湿邪或热毒侵袭人体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从而引发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等症状。

过敏反应也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对一些食物、药物、化学品等易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引发紫癜等症状。

二、中医药治疗原则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调和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过敏性紫癜患者常出现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症状,因此需要通过中药调理气血,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

2. 清热解毒: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往往伴有热毒蕴结,中医药常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以缓解发病症状。

3.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瘀血是导致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作用,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4. 调理脾胃:过敏性紫癜患者常伴有脾胃功能不全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中药调理脾胃,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常用中药治疗1.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症状。

2.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改善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

3.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滋补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以上中药常见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进行配伍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优势在于疗效稳定、不易复发、无明显的副作用等。

通过中药治疗,可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目的。

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思路【中医】

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思路【中医】

儿童过敏性紫癜诊治思路【中医】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近年来患病率有增高趋势,尤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可复发,部分病例能迁延数年,重症病例伴有高血压脑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预后不良。

本病属于中医血证范畴,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紫癜风”、“葡萄疫”、“肌衄”等有相似之处。

1.1初期凉血,不忘祛风过敏性紫癜初期,常为卫表不固,外感六淫之邪。

叶天士《幼科要略》指出:“六气之邪,皆从火化。

”故病之初易从阳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灼伤血络,紫癜多色赤鲜红,若热毒内犯,血随火升,还能清窍衄血;热移下焦亦能便血、尿血。

故此时常凉血止血,佐以活血。

常用药物有:丹皮、赤芍、生石膏、茜草、紫草、生地黄、白茅根等。

因紫癜瘙痒,疹形易变,符合“无风不作痒”及“风者,善行而数变”的风性特点,所以单用清热、凉血、止血法疗效常不理想,需在方中加祛风药,如蝉衣、荆芥、白蒺藜、地肤子等,这类药有抗过敏作用,尤其蝉衣,气清味寒,善除风热之邪。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

”加用该药时剂量可用到10g以上,不要久煎,能提高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祛风药的提取物多具有抗过敏作用,在抑制IgE 产生、保护和稳定靶细胞膜、对抗过敏介质、中和变应原等多个环节起作用。

1.2活血化瘀,贯穿始终紫癜是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瘀阻脉络而成。

由于脉络损伤,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离经之血形成瘀血,瘀血阻于脉络又导致出血,致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

正如清·唐容川《血证论·瘀血》云“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因此,活血祛瘀法应贯穿于过敏性紫癜治疗之始终。

紫癜在不同阶段,其瘀血的机理也不一样,故活血化瘀的治疗又有凉血活血和养血活血之分。

中医医案——过敏性紫癜

中医医案——过敏性紫癜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凉血清化、疏和散瘀法治愈过敏性紫癜病案:谈某,女,7岁。

初诊:1973年3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孩旬余来,先下肢出现紫斑,在乡卫生院诊治,紫斑反日益增多。

6天前又起发热,周身关节酸痛,眼胞虚肿,不思饮食,脐腹阵痛并下黑便,遂去本市某医院住院诊疗,经化验室血液、二便等检查,诊为过敏性紫癜。

用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抗生素、维生素及多种止血西药未见改善,转来中医诊治。

诊查:发热或起或伏已经旬余测温37.5℃(口)。

紫癜遍布颜面、四肢、臀部,颇为密集,或片状,或疹点,有的殷红,有的青紫,压之不退。

眼睑、四肢虚肿。

时有呕恶,腹痛阵作,痛势殊剧。

大便色黑,犹似稀浆,次数较多。

关节酸痛。

苔薄腻,舌偏红。

辨证:湿热壅盛,气滞不畅,肝脾不和,血络损伤。

治法:凉血清化,疏和散瘀。

处方:炙生地黄20g 炒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砂仁3g(后下)金铃子10g 延胡索10g 炒川黄连3g 乌梅10g 炒地榆15g 炒1桑枝10g 怀牛膝10g 仙鹤草30g 紫珠草30g 5剂广角粉2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二诊:3月21日。

发热和,呕吐止,关节酸痛减,紫斑稍退,证情渐有好转。

昨夜突又脐腹剧痛,接着便血,色殷有块,迄今十余次;精神萎疲,苔薄黄腻,舌质偏红。

湿热瘀滞,络脉损伤。

再拟清化湿热,调气散瘀,敛肠摄血。

处方:焦术炭10g 炒川黄连5g 广木香5g 生地炭15g 赤白芍各10g 乌梅10g 地榆炭15g 炒槐花10g 紫珠草30g 仙鹤草30g 3剂广角粉3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三诊:3月25日。

腹痛已缓,或感隐隐未已;便血止,质稀转溏渐实,色为深黄,偶有夹黑甚少,日行一二次;上肢紫斑已消,臀及下肢紫斑渐退;面虚瘪,肢略肿,精神好转,食欲较启;苔薄腻,舌偏红。

原方再服5剂。

四诊:4月8日。

过敏性紫癜辨证论治方法

过敏性紫癜辨证论治方法

过敏性紫癜辨证论治方法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紫斑,常伴有瘙痒,倦怠不适,食欲不振,部分病例出现腹痛、关节痛、腰痛等病变,同时还可见呕血、便血及溲血等。

本病应坚持标本同治的原则,常用治法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回阳救逆等。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邪热内蕴 发热,皮肤骤起瘀点或瘀斑,可逐渐弥漫成片,或有腹痛、关节痛、腰痛,鼻衄,溲赤淋痛,大便或溏或乌黑,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黄,脉浮滑或滑数。

外邪侵入或饮食不节,使邪毒内蕴,酿生热毒,病犯胃腑与血脉,火热邪毒熏灼血脉,导致血热妄行而溢于脉外,血溢肌肤腠理而致紫斑。

血热妄行,热迫肠道及膀胱,则可见便血和血尿;热毒凝滞经络关节,则腹痛、腰痛、关节痛。

舌红或有瘀点,苔薄黄,脉浮滑或滑数,均乃邪热壅盛,迫血妄行之征。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瘀,选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可用水牛角60g替代)、黄连、山栀各10g,丹皮、赤芍、玄参、黄芩、连翘各15g,鲜竹叶、紫草、生地各30g,大蓟、小蓟各12g,生石膏60g。

如腹痛较重加白芍15g,关节痛加鸡血藤30g,瘙痒重加防风8g,血尿便血加地榆10g。

2.瘀热交阻 皮肤紫斑,此起彼伏,成批出现,其色紫暗,肌肤甲错,紫斑以四肢远端、臀部为著,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腹痛夜甚,血尿、便血,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苔薄黄,脉涩。

此证乃因热毒蕴结体内,日久不解,津液被灼,津亏血耗,血凝而瘀所致。

瘀热互结,交阻血脉,络伤血溢,故四肢远紫斑色暗、肌肤甲错、便血尿血等。

血热蒸腾,煎熬阴血,血瘀脉络,故腹痛夜甚、口干欲饮不欲咽。

舌质暗红有瘀点(斑),苔薄黄,脉涩,均乃因热致瘀、瘀热交阻、搏结脉络之征。

治宜化瘀通络、泻热通腑,选用桃仁承气汤化裁:水牛角60g,山栀10g,蒲黄、桃仁、五灵脂、槐花、侧柏叶各12g,丹皮、赤芍、生地各15g,仙鹤草30g,生大黄、甘草各6g。

血尿重加小蓟30g,热盛加生石膏30~60g,津液亏耗重者加玄参、麦冬各15g,有荨麻疹者加防风10g。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

·诊疗规范·收稿日期:2011-09-3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资助项目[ZYYS-2009(0004)-30]作者简介:丁樱(1951-),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研究工作。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丁 樱,孙晓旭,毕玲莉,张 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说 明1)本指南编写目的在于规范中医儿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本指南是根据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状况和临床需要,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问卷分析、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形成的。

3)本指南内容涵盖了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的中医诊疗。

4)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组织实施,河南中医学院为负责起草单位。

5)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丁樱、孙晓旭、毕玲莉、张霞。

6)本指南研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潜在利益冲突。

7)本指南的形成过程(1)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主要利用检索工具,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相关文献。

其中古代文献资料主要通过《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以及大学、医院图书馆检索查找。

现代期刊文献主要在中国清华大学制作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制作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中检索查找,为保证查全率,统一以过敏性紫癜病名作为检索词,从多种途径查找。

现代其他文献主要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各版中医儿科全国教材,以及现代医学的相关指南、标准、主要教材。

(2)专家调查 本指南依据文献检索的结果,从诊断、辨证、治法、方药、预防护理等方面综合古今见解,按Delphi 法(即专家调查法)制作了问卷,向以中医儿科医师为主的专家(高级职称者)群体征求意见,共制作了3轮专家问卷,总回收率在84.7%,从而形成了专家共识。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伴有过敏反应和血管炎症状。

中医药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种病症,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下面将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原则、常用中药治疗方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病因病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诱因包括药物、食物、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或因脏腑腑气虚弱、气血失调导致肝阳上亢,燥热内生等所致。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特点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调理气血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虚血瘀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病机之一。

治疗过敏性紫癜首先要调理气血,益气活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瘀血排出。

2.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病邪在体内大多伴有湿热之邪,导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从而形成紫癜。

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环节。

3. 舒肝理气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

舒肝理气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方法之一。

舒肝理气可以缓解情绪紧张,促进气血流畅,改善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缓解过敏性紫癜。

常用中药治疗方剂1.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见方剂,由柴胡、白芍、人参、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舒肝理气的作用。

2. 逍遥散逍遥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用方剂,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功效。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程、病情、患者体质等。

一般而言,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可逐渐观察到病情好转,如瘀点减少、皮肤瘀斑逐渐消退、过敏反应减轻等,需要持续用药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关节痛、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气血失和所致,因此中医药治疗非常有效。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中药内服治疗1. 调和气血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在于气血失和,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调和气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黄芪、川芎、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过敏性紫癜通常伴有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这些都是热毒内郁所致。

中药内服中常常会选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如地黄、黄连、金银花、紫苏叶等。

3. 补益肝肾过敏性紫癜也常常会引起肝肾虚弱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中也会考虑到补益肝肾的问题。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黄精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的功效。

1. 中药贴敷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采用中药贴敷的方法。

常用的贴敷药物包括蒲公英、黄蜡、地龙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中药水疗三、针灸治疗1.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阴交、合谷、委中、大敦等,这些穴位能够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操作方法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一般会选用温针、刺血、扎罐等方法。

这些操作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是非常有效的,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的中医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 (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02 年)。

主要症状:皮肤、黏膜浮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浮现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分批浮现、大小不等、压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反复发作;(2)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呕血、便血;(3)可有关节疼痛,多为一过性,不留关节畸形;(4)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

(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

单纯皮肤紫癜者,称为皮肤型;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称为腹型、伴有关节症状者为关节型、伴有血尿和/或者蛋白尿者为肾型、伴有皮肤紫癜以外两种以上表现者为混合型。

(二)证候诊断1.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呈腰部以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者有痒感。

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妄行证:起病较急,皮肤浮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者紫红或者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者有发热,或者伴腹痛,或者伴关节疼痛,舌红,脉数有力。

3.阴虚火旺证:皮肤有青紫点或者斑块,时发时止。

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者午后潮红,盗汗,伴有鼻衄、齿衄。

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不摄血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反复发作,色淡。

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热伤络证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防风、牛蒡子、黄芩、生地、玄参、赤芍、紫草、丹参、川芎、水牛角、地肤子、徐长卿。

2.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芩、丹参、川芎、地肤子、徐长卿、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规范·收稿日期:2011-09-3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资助项目[ZYYS-2009(0004)-30]作者简介:丁樱(1951-),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研究工作。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丁 樱,孙晓旭,毕玲莉,张 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说 明1)本指南编写目的在于规范中医儿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本指南是根据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状况和临床需要,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问卷分析、专家论证会的基础上形成的。

3)本指南内容涵盖了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方法,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的中医诊疗。

4)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组织实施,河南中医学院为负责起草单位。

5)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丁樱、孙晓旭、毕玲莉、张霞。

6)本指南研究经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与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潜在利益冲突。

7)本指南的形成过程(1)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主要利用检索工具,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相关文献。

其中古代文献资料主要通过《中医儿科古代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以及大学、医院图书馆检索查找。

现代期刊文献主要在中国清华大学制作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制作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 ”中检索查找,为保证查全率,统一以过敏性紫癜病名作为检索词,从多种途径查找。

现代其他文献主要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各版中医儿科全国教材,以及现代医学的相关指南、标准、主要教材。

(2)专家调查 本指南依据文献检索的结果,从诊断、辨证、治法、方药、预防护理等方面综合古今见解,按Delphi 法(即专家调查法)制作了问卷,向以中医儿科医师为主的专家(高级职称者)群体征求意见,共制作了3轮专家问卷,总回收率在84.7%,从而形成了专家共识。

(3)证据选择 证据的采集主要为随机临床试验,还包括同期对照研究、历史对照研究、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4)证据及推荐建议级别 本指南采用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 )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确定推荐建议的级别,见表1。

表1 Delphi 分级标准推荐级别研究课题分级A 至少有2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Ⅰ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果清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B 仅有1项Ⅰ级研究结果支持Ⅱ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C 仅有Ⅱ级研究结果支持Ⅲ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D 至少有1项Ⅲ级研究结果支持Ⅳ 非随机,历史对照和专家意见E 仅有Ⅳ级或Ⅴ研究结果支持Ⅴ 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1—万方数据 (5)Delphi 分级标准的有关说明 ①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分为A ,B ,C ,D ,E 5级。

强度以A 级为最高,并依次递减。

②所谓推荐级别或推荐强度只是指文献的支持程度,并不代表特别建议。

③该标准的“研究课题分级”中,大样本、小样本定义为:大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或系统综述报告,小样本<100例的高质量的单篇随机对照试验报道。

④研究课题分级(即临床报道文献)之Ⅳ、Ⅴ级均有专家意见,仅有Ⅳ、Ⅴ级证据者推荐级别均列为E 级。

本项目研究课题分级中的Ⅳ、Ⅴ级定义为:Ⅳ级,为专家共识,例如本项目所实施的专家调查问卷结果;Ⅴ级,为个别或其他报道中的专家意见。

⑤本指南工作中,在采用Delphi 分级标准时,其研究课题中的Ⅰ级、Ⅱ级随机对照试验,依据Jadad 量表评分,只采用质量在3分(包括3分)以上的文献。

如只有低于3分的文献,则不作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纳。

Jadad 评分量表①随机分组序列的产生方法2分: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表产生的序列。

1分:试验提到随机分配,但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未予交代。

0分:半随机或准随机试验,指采用交替分配病例的方法如入院顺序、出生日期单双数。

②双盲法2分:描述了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并且被认为是恰当的,如采用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等。

1分:试验仅提及采用双盲法。

0分:试验提及采用双盲,但方法不恰当,如比较片剂与注射剂而未提及使用双伪法。

③退出与失访1分:对退出与失访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0分:没有提到退出与失访。

(6)关于本指南诊断与辨证部分的推荐级别的标注说明 本指南中的诊断和辨证部分,不依据“Delphi 分级标准”标注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级别。

若有高质量的诊断性试验或中医证候辨证分型研究的文献,可直接作为参考文献标注在相关的内容处。

(7)形成指南 综合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分析结果,由丁樱教授执笔撰写指南初稿,之后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征求中医儿科专家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局等专家及管理干部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本病指南。

8)本指南计划2年更新1次,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更新计划。

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过敏性紫癜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1-2]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

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伤(血尿、蛋白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最多见,3~14岁为好发年龄。

男孩多于女孩,男女发病比例大约为(1.4~2)∶1。

古代医籍中的紫癜、紫癜风、葡萄疫、肌衄等病证,与本病相似。

3 诊断[1-3]3.1 诊断要点1)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食物、药物等病史。

2)发病较急,紫癜多见于下肢远端及臀部,对称分布,形状不一,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游走性大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等。

3)血小板计数多数正常或升高,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4)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伤表现。

肾组织活检可确定肾脏病变性质。

3.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隐血试验、肝肾彩超、24h 尿蛋白定量、尿放免、尿NAG 酶、尿红细胞形态、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块收缩试验、凝血五项、肝肾功能、免疫学检查、过敏原筛查等。

3.3 鉴别诊断本病可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关节炎、急腹症、急性肾炎、IgA 肾病等疾病相鉴别。

4 辨证[1-7]4.1 过敏性紫癜1)风热伤络证 紫癜以下肢和臀部为多,可伴荨麻疹,也可见于上肢,对称分布,颜色较鲜红,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或有痒感;并可见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血等症,前驱症状多为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红、鼻衄、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舌质—2—万方数据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妄行证 起病急,皮肤瘀斑密集,甚则融合成片,色鲜红或紫红;可伴发热面赤、口干、渴喜冷饮、心烦失眠、衄血、便血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略干,脉数有力。

3)湿热痹阻证 皮肤紫斑色黯,或起疮,多见于关节周围,伴有关节肿痛灼热,尤以膝、踝关节多见,四肢沉重,肢体活动受限;可伴有腹痛、纳呆、渴不欲饮、大便不调、便血、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阴虚火旺证 起病缓,病程长,皮肤紫癜时发时止,瘀斑色暗红;可伴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尿血;舌红少津,脉细数。

5)气不摄血证 病程较长,紫癜反复发作,隐约散在,色淡,形体消瘦,面色不华,体倦乏力,头晕心悸,食少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弱。

4.2 紫癜性肾炎1)风热夹瘀证 起病急,皮肤紫斑,以下肢和臀部为多,对称分布,颜色鲜红,呈斑丘疹样,大小形态不一,可融合成片;可伴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流浊涕、咳黄痰、咽鲜红、鼻衄、尿血、便血;舌体瘀斑,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夹瘀证 发病急骤,皮肤瘀点瘀斑密布,此起彼落,色深紫红,甚则融合成片;可伴有心烦、口干欲饮、鼻衄、齿衄、便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绛或有芒刺,舌下脉络迂曲,苔薄黄或黄厚,脉数有力。

3)阴虚夹瘀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紫癜时发时隐,色暗红,或紫癜已消退,低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喜饮,夜寐不安,咽暗红,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舌体瘀斑,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4)气阴两虚夹瘀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紫癜时发时隐,色暗红,或紫癜已消退,自汗盗汗,咽干唇裂,口渴喜饮,五心烦热,面色潮红,午后潮热,平日易感冒,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差食少;舌体瘀斑,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无力。

缘摇治疗5.1 治疗原则(推荐级别:E)[1-3]本病的治疗不外祛因和消斑两方面,可标本同治,症因兼顾。

早期当以祛邪为主,迁延期则当顾护气阴为本,消除紫癜为标。

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随证配用祛风通络、缓急和中;虚证以滋阴降火、益气摄血为主。

紫癜为离经之血,皆属瘀血,故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由于本病常见复发,是标证虽去而内脏功能尚未恢复之故,因此,紫癜消退后若有肾脏损害者,仍应继续调治,方能获得远期疗效。

患儿应避免接触各种过敏源;出血量多时,应限制活动;忌辛热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同时应防治感染,驱除体内寄生虫。

5.2 分证论治[4-7]5.2.1 过敏性紫癜 1)风热伤络证(推荐级别:D)[8]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安络。

主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紫草、茜草、生地黄、牡丹皮等。

加减:若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牛蒡子、地肤子、浮萍、蝉蜕;咳嗽者,加桑叶、菊花、前胡;便血者,加苦参、槐花炭;腹痛者,加广木香、赤芍;尿血者,加藕节炭、白茅根、大蓟、小蓟、旱莲草;关节肿痛者,加秦艽、防己、怀牛膝。

2)血热妄行证(推荐级别:D)[9]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等。

加减:若皮肤紫斑多者,加丹参、荆芥、忍冬藤;便血者,加生地榆、血余炭、槐花炭;腹痛者,加广木香、白芍药;尿血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旱莲草;关节肿痛者,加忍冬藤、海风藤、怀牛膝;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目赤者,加青黛、菊花。

3)湿热痹阻证(推荐级别:D)[10]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主方:四妙丸加味。

常用药: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生白术、木瓜、紫草、桑枝、独活等。

加减:若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者,加赤芍、鸡血藤、忍冬藤、海风藤、牛膝;泄泻者,加葛根、黄连、马鞭草;尿血者,加小蓟、石韦、白茅根;腹痛较甚者,可配用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