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体育的发展

近代体育的发展
近代体育的发展

近代体育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的输入,中国在体育运动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欧美国家的体育制度、方法及运动项目随着西方的学校教育渐渐传入中国,且经数十年的发展而成为中国体育运动的主流;另一方面,以中国武术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活动虽仍在广大地区的民间流行,甚至在农民革命和起义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从总体来看,已退居次要地位。外国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如曾国藩湘军中的水师、李鸿章淮军和清廷的禁卫军等先后聘请外国人教练兵勇, 改习"洋枪"、“洋炮”、“洋操”。当时的兵操,主要来自英、美,内容包括列队、刺杀、战阵与战术等。洋务派的武装力量在1894年的中日战争中损失殆尽。因此,战后清廷又重新组织新军,并改聘德国人为教练。如张之洞的"自强军"、胡燏棻的“定武军”及袁世凯的“新建陆军”等,都先后以德国军官为教习。这些德国人除了把本国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介绍到中国外,也把德国体操的许多内容直接传播到中国。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开办了一些以军事学堂为主的新式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等)。这些近代第 1批“新学堂”,也都聘请外国人担任教师或军事教练,其中尤以德、日教师居多。这些学堂从军事训练目的出发,开始设置体育课。《清续文献通考》记述了北洋水师学堂的课程,除规定授以英语、测量、驾驶诸科外,在身体操练方面,“虑其或失文弱,授之枪,俾习步伐;树之桅,俾习升降……”。在《光绪政要》一书中,反映出体育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以升降娴其技艺,即以练其筋力,……日间中学西学,文事武备,量晷分时,兼程并课。”当时北洋水师学堂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跳栏、足球、爬桅、游泳、滑冰、平台、木马、单杠、双杠及爬山等。上述项目,一些属德国体操内容, 一些是日本式的赛跑游戏。这同当时所聘用的多为德、日

教师是分不开的。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体育思想

19世纪70年代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纷纷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由此逐步形成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在改良派所提倡的新学中,包括了近代体育的思想内容。康有为(1858~1927)在其所著《大同书》“小学院”一章中说:“以人方幼童,尤重养身,少年身体强健则长亦强健,少年脑气舒展则长大益舒展……,体操场,游步场无不广大适宜,秋千、跳木、沿竿无不具备,……”;在“中学院”一章中,提出修建“体操场、游步园、操舟渚”。在“大学院”一章中也强调“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还在长兴里自办学堂,并规定“枪”(兵操)、“体操”及“游历”为教学内容。梁启超(1873~1927)在甲午战争之后所发表的教育论著中,主张教导儿童“习体操”。1897年他在湖南时务学堂任总教习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体操锻炼”。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1853~1921)根据进化论原理,阐明了运动强身的道理,他在《原强》(修订稿)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劳心劳力之事,均非体气强健者不为功”。资产阶级改良派是中国最早接受近代教育与体育思想的人物,他们提倡近代体育,实际是对封建教育和封建武举制的否定。他们宣传近代体育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在社会上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耻文弱”的风气。

三、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

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与国民党政府近 40 年的统治。在此期间,开展体育运动受到种种限制与束缚。但是,时代在前进,体育运动也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在各个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20年代是旧式体操体系(包括德国式体操、瑞典式体操、日本式普通体操及兵式体操等)在中国由盛而衰,英美竞赛性运动、游戏在中国逐渐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田径、球类等运动进一步开展,学校体育得以更新的时期。30年代是体育运动相对高涨、体育体系的形成时期,40年代是体育运动的低潮时期。

辛亥革命后,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影响下,教育部于1912~1913年间颁布了新的学制系统,意欲对教育实行某些改革,但这个学制仍是仿效日本制定

的。在教育部所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每周 3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兵式体操尤宜注重,”这种情况同清末没有多大区别。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伟大的政治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推动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在体育上的反映就是首先促进了中国人收回体育主权。此后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逐渐改由中国人自己组织裁判,制定规则用中文,器材用国货等等。随着科学和民主思想影响的扩大,体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倡男女平等,带动了女子体育的开展。在体育领域内部,隶属于军国民主义简单枯燥的兵式体操不受欢迎了;以强健身体为主要目的的活泼有趣的球类、田径等新鲜项目得到了推广。在“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科学地论述体育的文章。

中华民国时期,规模较大的运动竞赛活动有地区性运动会(包括华北运动会及华中运动会)、全国性运动会,还派人参加远东运动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四、中国革命根据地的体育

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先后在全国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在这些革命根据地里,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注意开展体育运动。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军事斗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社会主义体育积累了经验,准备了干部。

抗战期间,战斗在华中各地的新四军也开展了体育运动。如1939年,新四军挺进纵队进入苏北江都大桥地区,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包围下,仍利用休整间隙开辟运动场地,自制运动器材,开展了刺杀、投弹、跑步、跳远、跳高、单杠、木马和篮球等活动。1940年春,该纵队还举行了一次运动大会。1942年元旦,新四军军部、师部、7旅旅部、8旅旅部等篮球队同前来慰问的八路军 115师慰问团篮球队在军部驻地举行了新年篮球友谊赛。

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在战争频繁的空隙,仍然结合练兵开展了各种体育运动。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史

论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及未来 摘要: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1840鸦片战争开始至今,伴随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进入了近代体育发展史。主要由于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外国近代体育的兴起与发展构成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内容。而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是由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余年,这段时间的体育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由最初的体育弱国成长为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首这样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还有就是中国体育以后的发展道路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发展体育科学化体育社会化学校体育 正文: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中国近代体育,一般指从1840—1949年,这一时期内中国流行和实施的体育。这一时期中国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西方近代体育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取代了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体育的主流位置。为中国体育的的主要内容和模式,伴随这一过程中国体育与当时的世界体育的发展主流模式逐渐融合一致,成为近代体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1】 1、中国近代体育的发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以后,清朝政府统治集团中产生了“洋务派”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近代体育的某些内容被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而首先引进中国从1862年起,清朝政府开始对部分军队实行西式编练当时的“兵操”俗称“洋操”实际上是西方仅是军队以列队的训练和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操。 创办军事学堂,设置体操课程。19世纪后叶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培养人才。先后兴办了一些新式军事工业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较早创办的新式学校大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一般都开有体操课程,并聘用欧洲人担任教习。以得、日两国居多。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体育为了培养军事工业人才及军官。洋务派曾选送不少学生赴英、法、德、美、日等国留学。这些学生回国后带回了一些西方近代体育,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近代体育知识。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体育表现以下特点: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内容 体育教学论的基本概述,构成体育教学论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体育教学模式,如三段式教学模式、目标学习模式、小群体学习性的模式。 理解内容: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的管理与组织。 掌握内容: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主体,包括体育教师和学生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教学论学科基本概况,掌握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意义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重点: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第一节体育教学论概述

一、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小史 二、体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近代体育教学理论问题研究的起步 四、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体育教学诸要素的分析 一、“体育教学全景图”及对体育教学基本要素的分析 二、体育教学基本要素与本教材各章的关系 三、本教材对体育教学论的定义 第三节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和要点 一、学习体育教学论的意义 二、学习体育教学论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体育目标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和体育教学目标评说。 【教学内容】重点: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体育教学目标的内部要素。 第一节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一、体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学科功能、价值的关系 三、合理制订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美国体育发展史

美国体育发展史 17世纪初,漂洋来到北美洲的欧洲移民,面对陌生而严酷的新环境,不得不为生存而竭力挣扎。他们从早到晚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从事娱乐和游戏活动。这些人大多是生活简朴、虔诚的清教徒,享乐和消遣在他们看来是邪恶的。 1621年圣诞节,当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威廉·布雷福德看见一群青年人正在玩耍一种投掷棍棒的游戏时,便将他们驱散,并且宣布“街上不许游戏或作乐”。1628年,在马萨诸塞洲昆西附近的梅里山上,一根五朔节花柱被砍倒,围着跳舞的人们因“盲目地崇拜异教”而遭到责罚。长期以来,尽管当地印第安人一直有着自己的游戏譬如长曲棍球,但他们的游戏也遭到殖民当局的取缔。 在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这种对娱乐及游戏的敌意是以官方的禁令和严厉惩罚而表现出来的。1619年,弗吉尼亚地方议会宣布,禁止掷骰子或玩牌游戏;严格控制饮酒;任何人一旦发现为闲散者,就得被迫义务劳动。1647年,在马萨诸塞海湾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玩耍推盘游戏。1650年,该法令扩大到禁止“在公共娱乐场所或周围玩耍滚木球或其他游戏”。1693年,在东康涅狄格,一名男子“因在安息日玩球而被罚款12先令并戴6小时的足枷”。在美洲殖民地文化中,以某种形式限制周日的活动也是常见的。 然而,这些禁令和限制并没有阻止住人们对娱乐及游戏的热爱,在新英格兰及所有的边疆地区,体育运动得到开展。人们长途骑马、练习射击打靶,获胜者佩戴红色彩带,赢得掌声。狩猎和钓鱼不但是获取食物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娱乐形式。北美洲的森林和河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到17世纪后期,体育活动已经在北美洲殖民地得到发展。 19世纪初,在美国北方,人们已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出游走访、跳舞、听音乐、交谈、散步或徒步旅行、骑马、划船、射击、下棋等。在一些较大的城镇,人们还玩扑克牌。年轻人玩足球、板球、掷铁环以及许多其他运动。冬天,人们滑冰或划雪橇。为了款待宾客,人们还玩九柱戏、滚木球戏等。在南方,人们喜欢射击比赛,最受欢迎的形式是“射牛”,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斗鸡和赛马。斗鸡游戏最终在南方消逝,而赛马运动则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1829年,美国第一份体育杂志《美国赛马注册》在巴尔的摩发行。 南北战争之后,体育运动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有射击、划船、散步或徒步旅行。1873年,约有10万人参加了在长岛举行的射击比赛。1876年,有两件事标志着美国近现代体育运动时代的开始:全国棒球联盟作为管理棒球运动的新机构,取代了投机性质的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协会;由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拉特格斯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成立美国校际橄榄球协会。随后,网球、高尔夫球、滚木球、田径以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均有了各自类似的职业或业余协会组织。19世纪后半叶,美国还首次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 1864年,首次抽奖赛马活动在纽约举行。 1868年,纽约体育俱乐部举办首次室内体育比赛。 1869年,首次校际大学生橄榄球赛在新泽西州的布伦斯威克举行。 1876年,首次美国校际大学生田径比赛在纽约的萨拉托加举行。 1881年,首届全美网球锦标赛在罗德西亚岛的新港举行。 1891年,首次篮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举行。 1892年,首次拳击比赛在新奥尔良举行。 1894年,首次高尔夫球公开赛在纽约的扬克斯举行。 1895年,首次排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举行。 第一次世纪大战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进步和发展,但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进入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杰克·登普西打败杰西·威拉德,赢得世界最重量级拳击冠军;巴伯·鲁思连续打破棒球联赛本垒打纪录;绰号叫“军舰”的美国良种马在1919年和1920年的两个赛季的21次竞赛中胜20次;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实况播出重大体育赛事;报纸大量报道体育消息;体育明星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同电影明星一样,他们的面孔出现在商品广告中。 当时的美国人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可以从票房收入反映出来。1918年,棒球世界系列赛只有179617美

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思想的进步,而思想的进步又依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下,中国人被迫学习西方人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体育就此诞生。本文把重点放在探索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上,从民国体育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特点和各阶层的体育代表人物入手,通过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以往和当前的体育现象,把握体育发展的脉络,更好的研究体育发展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表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的体育思想在自然延续演变过程中,逐步退出了主导地位,进而转入民间;欧美近代体育思想随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和扩大,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运动的主流。 一、近代体育开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以从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始算起,其间经历了两次鸦片 战争,后通过变法、起义,建立过资产阶级当权的中华民国,最后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画上圆满句号。人们谈起中国近代史,总归为百年的屈辱史,但是世人却忽略了在这硝烟弥漫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仍旧铸就了不朽的历史篇章,中国近代体育以其惊人的发展态势为世人所瞩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至此,中国开始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看到中国古老的弓箭、刀矛并不能抵御西方列强诸如轮船、大炮的先进武器装备,因而决定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一系列口号,从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二、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 1.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民国初年,随着新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也受到极大影响而有所转变。国人开始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和看待问题,并大力倡导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一时期涌现出大 批先进人物,他们的 体育思想,甚至影响 了整个国民体育的 形成,笔者在此重点 介绍严复和蔡元培二人。严复是近代资产阶 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是第一 位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 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他的体育思想,以 增强人民体质为重,还提出“今日要政,统于 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 德”的“三育”救国思想。这之中的“鼓民力” 就是说人民要有强健的身体。他在《原强》 (修订稿)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劳 心劳力之事,均非体气强健者不为功”;“论 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 基”。这不仅强调了身体对人活动的重要性, 还指出身体也是国家富足的基础。我国近代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 “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相比之 下,他重视体育教育,认为体育发展对民族 和国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1912 年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 “五育”教育,这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全面教 育思想,他始终把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 部分。1917年,他在爱国女校的演说中还提 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观点。 2.运动和革命中的思想。洋务运动是在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教育思想上,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洋务派为了 镇压人民的反抗,从国外聘请军官和技师, 废弃传统的骑射、刀剑等,改练洋枪、洋炮、 洋操,训练新式的陆海军。洋务派开办的新 式学堂,开始把西方的体育引进我国,在洋 务运动失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瓜 分活动。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具有资本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另一场新的改良运 动。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进行变 法维新,被称为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的代表,他们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从教育 的观点来论述和倡导体育,使中国近代体育 思想初步形成。早期维新派引进了新的军国 民体育思想,主张以军事训练代替体育,全 民皆兵,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体育 思想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国 民党政府颁布的教育宗旨中,还规定“以军 国民教育辅之”。辛亥革命以后,虽然推翻了 封建专制制度,但却出现了一些复古思潮。 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体育观念又有了新变 化,那就是“国粹体育的出现”。国粹派认为, 武术是我国主要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 强健身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抵抗侵略,具有 不可磨灭的意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武 术被视为中国的“国术”,我国的武术大家和 很多主张体育军事化者,更加推崇武术,认 为应该把武术列为学校体育的主要部分。 五四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 出,促使了体育新观念的出现。美国在20世 纪初出现的自然体育思想在中国被广泛传 播,并逐渐被人们接受,最终成为民国时期 的主导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主要强调体 育的文化教育目的,注重在人性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兴趣、心理 和生理需要的科学体育活动指导,以便更好 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教会学校教育。西方列强打开我国国 门之时,一大批传教士也相继来到中国,他 们进行传教,兼办教育,开办教会学校等活 动,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和较为完善的设备支 持,因此教会学校中以美国开办居多。据不 完全统计,在1890年,共开办有1032所初 等教会学校,学生16310人。可见教会学生 人数众多,教会思想及内容影响广泛。教会 在课外还开展田径、球类等活动。例如足球、 棒球、网球、篮球、排球、墙球等,都是那一时 期传入中国的。1898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 把篮球传入中国,天津青年会的会员对篮球 十分感兴趣,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参与者 越来越多,后来渐渐成为大众运动。西方教 会学校在中国的开办,为民国体育运动注入 了新的内容,并对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产 生一定积极影响。 2.体育学校教育。随着近代体育变化发 展的要求,民国时期的体育教育也逐渐丰富 完善起来。除了初期建立的各种师资机构 外,又创办了一些新的体育系学校,例如: 1917年创设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 科;1915年创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在 1916年增加开设了体育科,于1927年更名 为国立中央大学。这一时期,我国体育教育 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创办学校上,在体育教育 理念上,也有了新突破。自然体育思想逐渐 引入教学,开始重视体育对人全面教育的作 用,学校中还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民国 初年周诒春在清华担任校长的时候,积极筹 dang'an档案chunqiu 春秋 □刘伟俊 浅析近代中国体育发展 27 兰台世界2012·10月上旬

中国近代史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探访历史遗存,追寻老辈足迹,彰显革命传统活动地点:马家巷――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小组成员:吕健刘振东施展钱跃何和敏肖洒蒋卓君

马家巷位于太平街西侧。太平街街区是目前长沙所剩无几能完整窥视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之一。这一带街巷老地,不仅蕴涵着丰厚的湖湘文化历史及湘楚风情遗存,同时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文物古迹、近现代历史遗迹以及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等。马家巷就有与辛亥革命相关的故事。 马家巷17号。“初极狭,复前行,豁然开朗”。曾是清末旅社同福公栈。辛亥革命时期,革命组织――共进会湖南总机关处设在此地,革命党人焦达峰曾多次在此召集有关同志秘商反清大计。 院内墙壁上的石灰层已部分剥落,楼梯和二楼楼道的木板,已显得疲劳不堪,人踏上去,木板就上下晃动 现在17号院的人没几个知晓焦达峰。他们平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位于太平街的贾谊故居。在贾谊故居,当时设立了四家不同的反清力量革命机构。长沙起义的决定,就是焦达峰等人在贾谊故居里作出的。所以,太平街是湖南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武昌首义,湖南首应,使武汉不必四面作战,终于支持月余,赢得全国大多数省份的独立,最终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湖南辛亥革命成功后,湖南的正副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即在十天后遇难牺牲。牺牲时,焦达峰年仅25岁,陈作新26岁。 近些年来,不时有外面的人到“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来参观,甚至还有外国人,摸摸木门、栅栏,神情肃穆。 马家巷、孚嘉巷的这些房子都太古老了,共进会、四正社更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和历史。庆幸的是政府对“四正社”和“共进会”旧址的保护整治工程即将启动。100年前的故事还会在这里一代一代地继续说下去……

体育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第一课 《体育锻炼重在参与》教案 执教年级:七年级执教人:重庆市綦江中学王源 一、教材内容: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九年级教科书第二章<<积极自觉地参与身体锻炼>>,这章节共3学时, 本课是第1学时,这一章节内容与其它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运动参与是促进学生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同时它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故本课又是本章节学习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他们的生理特点是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抽象性强的知识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初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和直观性动画进行启发学生,通过小团队相互间的合作讨论、探究,使学生由易到难,从浅入深地掌握全课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3、情感目标: 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五、教学手段:引导、演示、启发、讲授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学会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体育课,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4分钟)插入视频图象。。。。。。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两个实验,边看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体育概念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我国体育概念的传入 我国是近百年来才从国外传入“体育”一词的,体育史界一般认为最早是留学生从日本传入的。当时还有从德国传入的“体操”一词。新中国成立后,都用“体育”和“体育运动”这些词作为体育的总概念或第一位概念。“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体育,体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普遍且较有群众基础的观点是:它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全部财富。 我国现代体育,基本上由: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方面所组成。 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通常,许多人都喜欢在运动后去洗个热水澡,以为这样既可去污又可恢复疲劳。其实不然,运动后身体尚未恢复正常状态,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洗热水澡。根据运动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当运动停止后,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有所缓解,但仍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这时立即去洗澡,则又会增加血液向皮肤及肌肉内的流量。这样就使得所剩的血液不足以供应其他重 要器官,如心脏及大脑,因而会诱发心脏病。 有的人在运动后即去洗热水澡,尔后常常会感到头昏眼花,全身无力等不适,就是上述所说的缘故。特别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肥胖者,运动后就更不能立即去洗热水澡了。 缺少运动导致现代富贵病 人的一生,谁都离不开运动,从婴儿学步,到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无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健康。只有当人类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

什么是体育教学

什么是体育教学 4.从社会功能看体育 体育的功能也是多年来体育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因为只有弄清楚体育是干什么的,才能更好认识体育是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目前有一点已取得共识,就是体育有多种功能。但哪些是本质功能,即体育本身固有的功能,哪些是非本质功能,即利用体育这个手段去达到某种目的。我主张这二者应该分清楚,不能一说多功能,就把各种功能并列起来,那总不符合实际的。我从未读过国外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许他们认为已不是什么问题,但我则认为国外用Function一词来表达功能,而同一个词在中译文中可用“功能”和“作用” 来表达。这正是汉语的高明之处,如果我们把功能和作用分开,那意思就很明确,也正好说明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 我认为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教育、健身和娱乐这三个方面,不管是什么形态的体育,如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都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三种功能,而且这三者往往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我们这些年很强调所谓体育的政治功能,如说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小球转动地球”、“为国争光”等等,这些都不是体育固有的功能,是我们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体育竞赛这一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功能看做是体育的非本质功能,或称为体育的某某作用,如政治作用,经济作用等等。 这样,在我们认识体育是什么这个命题时,必须全面地看待体育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要看到体育系统是多层次组合的社会系统,同时要把握整体与层次的关系。 5.从社会形态看体育 当今的体育,异采纷呈,令人眼花撩乱,但我们仍然可以约定俗成地分为三大类,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当然这样分类是不够规范,因为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都包括竞技体育,这不符合分类方法,为准确起见,我主张竞技体育应加上“高水平”三字,即国际所称的精英体育或尖子体育(Elite Sports)。 学校体育无可争议,当然也有人主张叫体育教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近来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自古希腊先哲就已认识到“德智皆寓于体”的道理,同时体育中应该包括德育和智育的一些因素,才能全面培养一代新人。社会体育我们长期称为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几乎没有范围,所以社会体育区别于学校体育是比较合理的。国外称为大众体育其实是一个涵意。竞技体育在近20年来有一种分化趋势,一方面高水平竞技体育在不断发展,同时还出现一大批群众性竞技体育,前者表现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后者则有更大的规模,如伤残人运动会、日本的国民体育大会、各种地区性、城市性的运动会以及在各种专项运动俱乐部中的大部分会员。这方面正在不断发展。大众体育的国际规模也日益扩大,人们称之为世界第二股体育洪流。 这三种体育形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体育的整体,任何想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认为是势不两立的想法都是不符合潮流的,我们必须用整体观看待体育的不同形态。 6.从奥林匹克运动看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从奥林匹克运动来认识体育十分必要。《奥林匹克宪章》中阐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这一宗旨说明,体育只是一种手段,是教育青年的手段,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 奥林匹克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奥林匹克主义,《宪章》中规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寻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 拼音 tǐ yù 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 在我国,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 体育 如在《》中,对体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1)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体育一词具有两种解释的证据还可以从其翻译上找到,即体育一词有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sports两种

不同的翻译,例如,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英文刊名为: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一词的详细解释 体育一词虽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由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体育这一词条多年未加修订的缘故,因此其解释并不适用于今天。 1.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2.体育(sport、sports)《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事实上,目前体育的范畴早已超出了身体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范畴。在目前,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各种身体运动都是体育。换句话说,体育是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的总称。名称由来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讲课教案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 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 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 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 —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 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 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 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 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 3、下列运动项目源于美国的有(篮球排球棒球)。 ①篮球②排球③网球④棒球 4、古代奥运会是从(前776年)年正式开始的。 ①前576年②前676年③前776年④前876年 5、属于我国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有(礼御书)。 ①礼②御③诗④书 6、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是模仿(苏联)的体育制度。 ①瑞典②苏联③德国④日本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摘要】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体育史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围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9:30.210Z 来源:《知识-力量》2中作者:蒋晓 [导读] 从对民族救亡的响应到对健康美的追求,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百年是历史洪流中值得被铭记和回味的瞬间。自鸦片战争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不仅扣开了中国紧锁多年的国门,在此同时也将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强制性的带入了古老的中国,引起了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剧变。西学东渐背景之下,晚清妇女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女性作为国人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得到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近代女子体育于此时发端。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从对民族救亡的响应到对健康美的追求,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百年是历史洪流中值得被铭记和回味的瞬间。自鸦片战争后,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不仅扣开了中国紧锁多年的国门,在此同时也将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强制性的带入了古老的中国,引起了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剧变。西学东渐背景之下,晚清妇女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女性作为国人的一部分,其社会功能得到重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近代女子体育于此时发端。 关键词:女子体育;近代;兴起 1 前言 近代以来,东西方思想文明碰撞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受西方思想的启迪,认识到了传统封建思想中裹挟的弊端并且渴望参照西方文明中的部分思想来纠正中国沿袭千年的封建思想中的不足之处,这种变化深刻的影响着近代女性群体,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瓦解和西方女权思想的流传,社会风气日益开化,女性主体意识增强,要求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枷锁对女性身心的束缚。女性开始在各个方面展露头角并追求男女平等,女子体育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2 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八十年代之后,在近代女子体育史研究这一领域涌入了大量学者,在研究的角度、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拓宽了这一议题研究的视野。这些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对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阶段做出了划分,例如罗时命铭和王妍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们的论文中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划为了三个阶段:1898- 1903年,主要表现为男人社会对女学教育和女子体育的关照;1904- 1907年,主要表现为一批新知识女性群体对体育的自我觉悟,其中尤以秋瑾为代表;1907年后,主要表现为晚清政府颁布了两个有关女学教育的重要章程,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提供了法律基础,使中国女性体育开始走向繁荣;赵玉婷将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总结为从戊戌维新时期启蒙,继之受辛亥时期的革命洗礼,得益于五四新文化的宣传与熏陶,之后日益成熟并逐渐向外传播这几个阶段;郑志林在《略论我国近代女子体育兴起》一文中,论述了西学给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指出我国妇女的解放,包括人格和身、心解放两大目标。在谋求人格的同时,争夺身心解放,是中国妇女获得自由的重要标志。而提倡女学,开发妇智则是获得身、心解放的重要途径。我国近代女子体育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发和兴起。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郑志林将我国女子近代体育的发端断在“戊戌变法”前后;王玉立按性质和内容将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划分为:教会女塾的早期体育,女子学校的体育,女子体育教育,女子体育组织与运动竞赛四个部分。 纵观学者们对近代女子体育兴起和发展的研究,虽然因其研究的内容、角度、立意的不同,对近代女子体育发展进程的划分存在偏差,但普遍都承认戊戌变法对女子体育发轫的关键性影响作用,将维新时期看做近代女子体育萌芽的重要转折点。清王朝的覆灭、五四运动的爆发、民国政府成立、抗日救亡运动的发起、妇女解放思潮的流行等历史事件都对近代女子体育的崛起都有程度不一的影响。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结论和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后,本文将把近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百年划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研究,分被为:第一阶段1840-1900;第二阶段1901-1919;第三阶段1920-1937;第四阶段1938-1949。 1840-1900年是近代女子体育的萌芽阶段。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发展远落后于世界潮流,为了从中国略取利益,英法等国家以鸦片战争的形式先后对中国进行了两次侵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强行被开放的口岸成为洋人倾销的天堂,洋人在租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各式来自国外的新奇运动引得时人争相观看并自发的参与和模仿,其中就不乏社会中下阶层的女性。这些现象在刊物中也曾有记载,例如1872年《申报》创刊号上就有西人赛马盛况的报道,其观赛者不分男女,“三天跑马亦雄观,妇女倾城挈伴看”。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维新运动拉开帷幕,欧风东渐,西方的文化逐渐渗透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解放中国妇女的重要意义,例如梁启超在《女学》中写道:“治天下有二本,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是天下兴亡强弱之大源也。”指出:“中国之不振,归咎于二千年女学之不开。”顿时,提倡男女平等,创办女学,开发妇智的社会思潮应势而起。解放妇女的思潮涌现,教会女校和女塾的开办成为近代女性开展体育活动的沃土,女子体育开始萌芽。 1901-1919年是近代女子体育的发展阶段,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等种种大事后的中国社会风气日益开化,女性追求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昂。催生着萌芽的近代女子体育快速的发展着。 1920-1937年是近代女子体育由兴盛转向停滞的阶段,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再次在中国上海举办。此次运动会中设立了女子表演项目,《申报》的报道中记载“女运动员一千人参与运动会”,屡次出现女子运动员活跃的身影。在第六届的远东运动会中,女子排球队首次走出国门,中国女性体育亮相于国际视野。至此之后的几届远东运动会中女性运动员的身影越来越多,报刊杂志中对于女运动员报道的篇幅、形式、内容也随之逐渐丰富。例如申报《申报》还刊登了图片《美人鱼杨秀琼女士抵菲时留影》,图片中的杨秀琼,穿着时髦,手捧鲜花,眼带墨镜,展示了中华新女性的形象。37年后,因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本已兴盛的女子体育进入停滞时期。 1938年-1949年是近代女子体育恢复发展的阶段。 3 结论 两千多年的传统封建思想带来的束缚让中国传统女性长期出于失语的状态,经过近代近百年的发展终于能够使女性群体以相对平等的姿态进入男性的视线、大胆的追求自由平等、获取权益。现在我们难以想象从封建社会中走出的女性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才能迈开追寻自我的第一步。将体育与女性、近代社会背景相结合,体育蕴含的意义便不止囿于其本身含义,不同的时代格局下的女性体育会呈现出各异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以近代期刊中的女性体育形象为研究对象切入,力图能够捉住期间细节差异,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对比研究剖析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 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论考试试题_及答案(同名23556)

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左右并列成一线叫( 列)。 2、标准四百米半圆式跑道第一分道线长应以内突沿外侧( 30厘米)处计算。 3、铅球场地落地区是40度扇形落地区,其角度线为(5 ) 厘米。构成标枪场地的起掷弧寛( 7)厘米,其半径为( 8 )米。 4、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 5、(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6、(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各种措施的基本组织形式。 7、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上好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8、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有(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竞赛)。 9、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动作巩固运用自如阶段)。 二、选择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分腿腾越(纵放器械)是( B )生考核内容。 A、初中男 B、高中男 C、初中女 2、体育课出勤及课堂表现占体育课成绩考核的(B )。 A、5% B、10% C、15% 3、体育课免修的条件是( A )。 A、有医生的证明 B、有生理缺陷 C、家长申请 4、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其中选用部分站整个教学内容的(A )。 A、30% B、25% C、40% 5、体育教学中的“主导”指的是什么(B )? A、教材 B、教师 C、教学手段 6、投掷项目的技术一般包括几个阶段( A )?

A、4 B、3 C、2 7、田径比赛全能项目中的径赛项目,起跑犯规应几次罚下( A )? A、3 B、2 C、1 8、中国奥委会为了抗议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于哪年退出了国际奥委会并与其中断了一切联系( A )。 A、1958年 B、1952年 C、1956年 9、八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需比赛几场(A ) A、28 B、32 C、34 10、在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比赛中,每次试跳的一般时限为( A )。 A、1分钟 B、1分30秒钟 C、3分钟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学生报数时,从头至尾各个都要转头报数(×)。 2、体育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 3、急行跳远中,最后一步应比倒数第二步大些,以利于快速有力踏跳(×)。 4、体育教学中,保护和帮助者的位置,以不妨碍学生做动作,而且有利于学生完成动作为原则(√)。 5、拳术基本步型中,开立步是两脚左右站立和前后平行站立(×)。 6、决定跑的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 7、投掷项目的技术关键均是最后用力(√)。 8、跳远比赛是以运动员最后三次试跳的最好成绩决定名次(×)。 9、《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体育课的标准(×)。 10、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叠的学生叫一伍(√)。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2、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3、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