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最新)

合集下载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2022年湖北省荆门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有“陕西故宫”之称的庙宇是()。

A.西岳庙B.黄庙C.中岳庙D.岱庙2.经过40年努力,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变,其中之一是从粗放型旅游发展向()发展转变。

A.比较集约型旅游B.集约型旅游C.比较高端型旅游D.高端型旅游3.在中国道教中被称为“上元节”的节日是( )。

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清明节4.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B.彝族C.苗族D.壮族5.()的《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书中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运算和开平方方法,还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

A.东汉B.唐朝C.宋代D.西汉6.为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

A.奇数B.偶数C.正数D.负数7. 被誉为“真正的中国民族艺术”的是( )。

A.江西景德镇瓷器B.湖南长沙湘绣C.福建脱胎漆器D.芜湖铁画8.鼻箫是海南( )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

A.苗族B.畲族C.纳西族D.黎族9. ( )是黎族待客、订婚不可缺少的佳品。

A.酒B.茶C.槟榔D.烟10.唐朝在录用武术方面实行的考试制度是()A.段位制B.选拔制C.武举制D.淘汰制二、判断题(10题)11.3.“苏伊士运河以东最讲究的建筑”是上海大剧院.( )A.是B.否12.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A.是B.否13.趵突泉与大明湖、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胜”。

()A.是B.否14.A.是B.否15.京剧的产生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指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A.是B.否16.国内旅游者是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国内游客。

()A.是B.否17.我国古代建筑可分为官式建筑和民式建筑两大类,官式建筑以古代都城为代表,民式建筑以江南地区为代表。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起源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道教知识】——道教“上元节”

【道教知识】——道教“上元节”

【道教知识】——道教“上元节”
道教知识
道教“上元节”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在民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除了上元节,在道教神仙信
仰中分别还有“中元”和“下元”两个重要节
日,合而称之为“三元节”。

三元,分别指的是天、地、水三官大帝的圣诞日。

天地水三官,就是我们非常熟知的
“尧、舜、禹”三位上古之时得道的圣贤明君。

“三元节”,即上元天官,主管赐福,其圣诞日为正月十五;中元地官,主管赦罪,圣
诞日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主管解厄,圣
诞日为十月十五日。

故三官大帝,又被称为三
元大帝。

正月十五“上元节”,是为天官圣诞及赐福之良期,故道观中均举行隆重的道场法会以
庆贺,而百姓也多到三官殿(庙)请香、上供、
求官求福、解厄禳灾等。

在我国民间,各族各地区多重视该节日,纷纷煮汤圆、蒸发糕、吃饺子,以此象征团圆、
香甜、高升、幸福和美满。

而在晚上,赛灯会、
挑灯笼,也是该节日的一个重要内容,看谁家
的灯笼样式别致、画的漂亮,围观的人越多就越高兴,因为大家都相信,天官在临凡观看,都希望以此得到天官的赐福和眷顾。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马上就是一年的元宵佳节了,你们了解过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_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的起源是什么元宵节节日起源一:明帝敬佛源于佛教说。

元宵节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

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

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

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

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

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

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

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节节日起源二:纪念平吕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常识判断专项习题150道-答案

常识判断专项习题150道-答案

答案1.【答案】D。

解析: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田会议主要解决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没有纠正“左倾”军事路线。

直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才纠正了王明“左”倾时机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中的“纸上”、“躬行”,B项中的“诗”和“诗外”,D项中的“万卷书”和“万里路”都表达了“知”和“行”的关系。

C项表达的是努力奋斗的精神,与“知”、“行”无关。

3.【答案】D。

解析:“卧薪尝胆”典故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发生的故事。

“秦晋之好”是说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并且相互扶持,相继出现了秦穆公和晋文公两代霸主。

“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的一段故事。

此题选择D项。

4.【答案】B。

解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

A、C、D三项分别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李白的《将进酒》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5.【答案】B。

解析:乡试第一名叫解元。

6.【答案】D。

解析: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7.【答案】D。

解析: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

货币为古德。

首都太子港。

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8.【答案】B。

解析:题中ACD都是《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B项规定在《宪法》第62条中,是全国人大的职权。

9.【答案】B。

解析:此题既涉及《婚姻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又涉及了《物权法》的不动产物权。

此题中的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陈某和王某享有平等的处分权,陈某处分房屋产权必须经王某同意,因此陈某与丙订立的买卖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是什么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是什么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在这个节日里,吃汤圆则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那么,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究竟是什么呢?汤圆,这种白白胖胖、香甜软糯的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要追溯其由来,还得从古代说起。

在古代,元宵节最初被称为上元节。

据史料记载,上元节起源于汉朝。

那时,人们对上元节的庆祝已经相当隆重。

但汤圆的出现,则要稍晚一些。

有一种说法是,汤圆的起源与道教有关。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在上元节这一天,道教有天官赐福的说法。

人们为了祈求天官赐福,便制作出一种象征团圆、美好的食物,这就是最初的汤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汤圆的由来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

在古代,人们对天地神灵充满敬畏,常常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幸福。

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用糯米制作成圆形的食物,供奉给神灵,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敬意。

后来,这种祭祀用的食物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在元宵节食用的汤圆。

汤圆之所以被赋予了团圆、美好的寓意,与它的形状和制作过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汤圆通常是圆形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形象征着团圆、完整和美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汤圆,寓意着家庭团圆、和睦幸福。

此外,汤圆的制作过程也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一家人一起动手,将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再将馅料包入其中,搓成一个个圆润的汤圆。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相互交流、分享快乐,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汤圆的口味和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从最初的芝麻、花生等传统馅料,到如今的水果、巧克力等创新口味,汤圆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在不同的地区,汤圆也有着不同的名称和特色。

例如,在南方,汤圆被称为“汤团”,其口感更加软糯;而在北方,汤圆则被称为“元宵”,制作方法略有不同,多采用“滚”的方式,使元宵的表面更加粗糙,口感更有嚼劲。

元宵节的来历:道教的“三元说”

元宵节的来历:道教的“三元说”

元宵节的来历:道教的“三元说”
*导读: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
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东汉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和习俗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欢天喜地,共同庆祝这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

汉文帝刘恒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另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

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元宵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元宵节与道教的“三元说”有关。

道教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无论哪种由来,元宵节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元宵。

元宵也叫“汤圆”,它的做法和口味多种多样。

元宵的外皮通常是用糯米粉制成,馅料有甜有咸。

甜馅常见的有芝麻、豆沙、花生等,咸馅则有鲜肉、虾仁等。

元宵寓意着团圆、美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其乐融融。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

在这一天,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动物形状的,如兔子灯、老虎灯;有神话人物形象的,如嫦娥奔月灯、孙悟空灯;还有寓意吉祥的,如福字灯、如意灯等等。

这些花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把夜晚装点得如同白昼。

猜灯谜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活动。

灯谜一般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

猜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是一种富有民族风格的娱乐形式。

灯谜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字、词、成语、历史人物、地名等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元宵节的传统表演。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表演气势磅礴,精彩绝伦。

舞龙者通过默契的配合,让巨龙在空中翻腾飞舞,寓意着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舞狮则活泼有趣,狮子的动作灵活多变,时而威武勇猛,时而俏皮可爱,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

为了使我园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以幼儿与家长自制灯笼、做元宵、猜灯谜等亲子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二、目标:1、能与家长积极参与赏灯、猜灯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三、活动准备:1、搓圆子的材料。

2、大盘子、一次性小碗、汤匙3、幼儿与家长自制元宵灯一盏4、猜灯谜谜面,悬挂操场5、每班准备十个谜语贴在花灯上6、发出邀请,家长参与四、活动安排:时间:2xxx年3月1日下午地点:各班教室、大操场五、活动流程:1、和幼儿一起观赏花灯和玩花灯。

(大操场)2、各班教室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元宵。

(3)品尝元宵,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3、家长带领幼儿猜灯谜。

(大操场)4、活动结束。

一、设计意图: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在元宵节活动中,通过制作、了解、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二、活动目标: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舞龙、舞狮子等);2、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能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3、鼓励幼儿乐于表现,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民俗表演,尝试用多种形式参与庆祝传统节日。

三、活动主题:三阳开泰闹元宵四、活动时间:3月5日-3月13日五、活动地点:幼儿园及滨江小区六、活动准备:1、以班级为单位海报宣传:“马到成功闹元宵”,让家长及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内容,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提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内容的材料。

3、亲子自制环保灯展。

(全园幼儿)4、猜灯谜(全园幼儿家长参与)。

5、中班幼儿亲子自制旱船,组成旱船队伍进行民俗表演。

6、大班幼儿分组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进行民俗表演。

7、幼儿自备材料,全园教师幼儿共同自制元宵,品尝元宵,并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加深幼儿对元宵制作过程的了解。

8、全体幼儿在幼儿园及滨江小区进行民俗展演。

七、活动过程:1、宣传发动,元宵节特刊让家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整个活动的流程及自己所要配合做的工作。

2、自制元宵花灯展正月十二将亲子共制环保花灯展示在大厅中,相互欣赏,花灯一定要牢固、结实、实用。

3、赏灯猜谜(1)正月十四下午请家长参与“赏灯猜谜”活动。

(2)猜谜活动中,家长可将谜面念给孩子听,启发孩子自己猜中谜底。

4、元宵宴正月十三上午各班组织幼儿在班上自己动手搓元宵,品尝元宵。

5、马到成功闹元宵正月十四上午全园幼儿一起民俗活动展演,幼儿分组组成旱船队,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在滨江小区进行民俗表演。

正月十四下午在幼儿园里进行民俗表演,让家长亲身感受到欢天喜地闹元宵。

八、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不同年龄段主要目标:小班(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班(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大班(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猜灯谜的兴趣。

2、学习自己创编谜语,与同伴一起分享。

二、活动准备:教师、家长与孩子共同搜集谜语,教师对自己的灯谜做系统的整理。

教师为幼儿准备小礼物。

三、活动过程:1、教师讲述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习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教师出示带灯谜的花灯,念灯谜让幼儿猜,并请猜出的小朋友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正确理解谜底与谜面的关系,让幼儿掌握猜灯谜的方法。

3、我来出,你来猜教师请幼儿把在家准备的灯谜猜给小朋友听,并让孩子自己决定把已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谁。

孩子们也可以现场编灯谜,让大家猜。

(此环节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组织活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

)。

四、活动延伸给爸爸、妈妈猜灯谜简单的小结:教师请孩子们把学到的新灯谜,带回家猜给家人听。

正月十五马上就要来到了,孩子们在这一天吃着香喷喷的汤圆,还可以去赏灯,到那一天,超市门口,广场上还会有猜灯谜的活动,你们也可以猜灯谜。

一、活动目标: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组织本次活动,是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交流、资料查阅和学习制作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如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二、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班级环境(1)各班级教室门口悬挂两个灯笼(2)在家长园地贴出“元宵节活动方案”,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3)室内黑板出示元宵节主题活动名称,突出主题园内大环境(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2)塔楼大灯笼换成新的三、活动方案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做元宵、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组织形式:亲子形式活动时间:20xx年2月14日下午15:15活动准备:(1)幼儿园:1、将幼儿和老师制作的灯笼布置在园内。

2、准备灯谜和各种小礼物。

3、准备元宵节相关儿歌、资料和图片供幼儿欣赏和了解。

4、准备晚餐——汤圆和班级做汤圆的米面和馅。

5、花灯评奖并准备获奖奖品: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6、拍摄获奖花灯及幼儿照片,发给各班活动当天以照片形式公布。

7、元宵节或喜庆音乐,猜灯谜时播放,烘托气氛。

(2)老师:1、做好元宵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来历;提供视屏和图片让幼儿了解元宵节习俗;按要求教会幼儿一首元宵儿歌(周四上午检查)。

2、安排布置亲子制作元宵花灯活动,并于2月13日(星期四)收齐,14日上午协助悬挂在校操场,并布置好各班级兑奖台。

3、各班级准备一个稍大一点的煮汤圆的锅(电磁炉或电饭锅),并提前学习如何做汤圆、煮汤圆。

4、协助做好元宵节活动家长邀请工作,要求每位幼儿家长都能参加。

5、班主任在幼儿快吃完汤圆时,到操场做兑奖准备(兑奖台、班级名称牌、礼物、印章、班级幼儿名单、谜底都在周五上午准备好)。

6、收集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花灯的照片,和亲子共同收集的元宵节图片资料。

(3)幼儿家庭:1、幼儿和家长在家查阅元宵节相关资料,了解元宵节风俗习惯,欣赏全国各地是如何庆祝节日的。

2、亲子共同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写上班级姓名并星期四上午交与班主任。

3、将搜集的元宵节资料图片、制作花灯的照片提供给老师。

活动过程:(1)、周五下午15:15分伴随欢快音乐迎接家长来班参加活动(2)、元宵节常识介绍(3)、观赏元宵节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制作灯笼的照片和图片,欣赏幼儿园评出的获奖的灯笼照片,给获奖幼儿现场颁奖(以上活动总共15分钟)(4)、亲子做元宵。

包括亲子洗手、发放材料、学习制作汤圆、亲子制作汤圆、下锅煮汤圆(此环节20分钟)(5)、煮汤圆,唱儿歌。

在煮汤圆的时间,幼儿表演元宵儿歌,并洗手入厕,做好晚餐前的准备(注意:厨房也会为幼儿准备汤圆,端上来之后,将班上煮好的汤圆倒入厨房煮的汤圆一起,发放给幼儿)(6)、猜灯谜活动1、班主任需要提前下来,到自己班级区域等家长解答谜底。

2、幼儿与家长一起猜谜,猜中后,到本班老师处报谜题编号核对谜底(不要摘下谜题,只用记住谜题编号)。

3、猜中一题,给幼儿手背上盖章一个。

4、集齐5个印章可以到班主任处兑换奖品一个(老师做好记号,一人只能兑换一个奖品)5、兑换完奖品可自由活动也可放学回家。

(7)、当天下午班上老师需家长全部回去后才能收拾各班物品、灯笼再下班。

四.相关资料1、煮汤圆的方法①在锅内放入适量(依你煮的数量而定)冷水,然后烧开。

②将汤圆或元宵放入开水中煮。

③当水再次沸腾时,加入一勺冷水,使之继续煮。

如此三次,水再开而且汤圆或元宵已经全部漂在水面上时就可以关火了。

(请注意煮三开后,关小火,取出一个汤圆或元宵打开看看里面馅儿是否已化,外面皮儿是否已熟,就能断定是否要继续煮或者关火了。

一般这一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

)2、关于元宵节的常识。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

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

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

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

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

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3、各班级元宵节儿歌小班:元宵节,真热闹。

看花灯,吃元宵。

小牛灯,吽吽吽。

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得高。

小兔灯,跑得快。

欢天喜地闹元宵。

中班: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大班:元宵节,月亮圆。

圆圆元宵粘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

大街小巷真热闹。

欢天喜地闹元宵,又是一年春来到。

一、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