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三个特征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 发声的重要特征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音调高 B、“细声细语”中的“细”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作业:
•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有关。楼道里的挂牌 上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源振动的_____。汽车从 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______。
• 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2~4次,蜜蜂每秒 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 )
A、能感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
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 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拨动直 尺的力度,重复上述实验。仔 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 实验 二:
①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 击桌面。听声音并观察小纸屑的振动 情况。
②然后用力敲桌面,再听声音观察 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结 1、振幅决定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 的 响度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的 音色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 的 音调 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 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 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研活动(3篇)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色、音强,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对乐音特征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乐音的三个特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乐音三个特征的认识,加深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

2. 培养教师运用乐音特征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色、音强。

(2)乐音特征的运用与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1)教师展示一堂以乐音特征为主题的音乐课。

(2)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分享教学心得。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乐音特征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乐音特征进行教学。

4. 互动交流(1)教师分组讨论,分享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2)邀请专家进行点评,解答教师疑问。

四、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活动开始,我们邀请了一位音乐教育专家为大家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专家从乐音的定义、分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教师对乐音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课堂观摩随后,我们安排了一堂以乐音特征为主题的音乐课。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乐音的三个特征。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邀请教师们进行分析。

大家围绕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乐音特征的实践经验。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乐音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对乐音的三个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3乐音的三特性

1.3乐音的三特性

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把高于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应用:蝙蝠、海豚捕食;雷达; 超 声纳; 应用:蝙蝠、海豚捕食;雷达;B超;声纳; 给金属、 给金属、水库大坝探伤
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把低于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应用: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 应用: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 他特性; 他特性;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4、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 、 之一.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之一.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C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 B.机场工作人员带有耳罩的头盔 .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了透明板墙 .
5、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 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 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 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女高音歌唱家” 男低音歌唱家”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 指的是( 的“高”与“低”指的是( A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对
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一、音调 1、定义: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 定义: 何做音调。 何做音调。 dō re mi fa so la si dò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 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蝙蝠捕食
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 1100赫左右。 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至1100赫左右。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乐音的三个特征,高低、长短、强弱,能够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高低:声音的高低指的是音高的不同,高音和低音的频率不同,音高越高频率越快。

通过听音乐和演奏乐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高低音,并学习如何区分和表达高低音。

2.长短:声音的长短指的是音符的持续时间,长音持续时间长,短音持续时间短。

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练习长短音符的演奏和表达。

3.强弱:声音的强弱指的是音符的音量大小,强音音量大,弱音音量小。

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和练习强弱音符的演奏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或敲打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音乐和声音,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高低: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唱出不同音高的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高低。

3.学习长短: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演奏出长短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长短。

4.学习强弱:通过唱歌或演奏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区分和演奏出强弱音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强弱。

5.综合练习:设计一段简单的音乐曲目,让学生综合运用高低、长短、强弱三个特征,演奏出整体的音乐效果。

6.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三个特征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听音乐的专注程度、唱歌和演奏的准确性等。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大放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二物理总结知识点之乐音及其特征。

乐音及其特征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提醒大家: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及练习(有答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及练习(有答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知识点预习乐音:悦耳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一、单调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2.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实验一: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纸片划过快,发出的音调_______(高)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所以单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1)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此外,音调的高低还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物体越粗大长,其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物体越细小短,其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同步练习:(1)蜜蜂和蝴蝶相比,它们谁飞行时的音调高,为什么?答:蜜蜂的音调高,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快。

(2)“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答:这里“高音”和“低音”分别指音调的高低(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_高_,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快_的缘故。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小,只有100~300赫;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大,一般在160~400赫。

少年的声带正在发育,有一段“变音”时期,这个时期应注意保护声带。

(4)“海豚音”很难学,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单调高(5)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B )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 C.响度增加了 D.响度减小了(6)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D )A.硬纸板接触齿 B.改变钢尺伸出 C.改变薄塑料尺划 D.改变吹笔帽数不同的齿轮桌边的长度过梳子的速度的力度(7)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A.长笛 B.小提琴 C.手风琴 D.二胡(8)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9)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C )A B C D(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C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二、响度1.什么叫做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音调、响度和音色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音调、响度和音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基础知识精讲】声音,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其照样有规律可循.物理学中将声音划分为乐音和噪声两大类. 经过学习,以下内容必须牢固掌握:1.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将会越高.如:女高音比男高音尖脆.(2)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则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条件所决定.如在钢琴和吉它上弹奏一特定音符时,其音调和响度均相同,之所以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靠音色来区分的.正所谓:“闻其声就知其人”,也是如此道理.2.必须记住的重要参考数据:①人发声的频率范围:85次每秒到1100次每秒;②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③频率低于20次每秒的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次每秒的称为超声波.3.如果两列声波在某介质中传播时相遇,并使得振幅增大,则响度就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共鸣.4.关于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振动而产生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和学习以及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5.噪声的等级划分:以分贝为单位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为dB,其前面数字越大,表明噪声越强.6.噪声的控制:①减弱噪声的三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噪声的控制提供了法律保障.【重点难点解析】重点是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难点则是对相关现象的解释.例1用不同的力敲打同一面铜锣,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分析:一面锣从工厂生产出厂后,它固有的频率和音色便已固定,当用不同的力敲打只能使其振动的幅度不同,即响度不同.解答:响度不同.当大力敲时铜锣响,小力敲时响声弱,因铜锣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大力敲时锣面振动幅度大,小力敲时振幅小.例2技术人员在检查机器运转是否正常时,常把一根金属棒的一端放在机器的各个部位上,把另一端靠近耳朵听.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分析:机器正常运转时,各个部件按一定的规律振动,发出某种音调和响度的声音.运转不正常时,发出的声音会发生异常,所以通过听声音可以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解答:因为机器正常运转时各部件发出的声音与运转不正常时发出的声音不同,所以通过用金属棒听各部分的声音,可以判断机器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例3女高音歌手和男低音歌手演唱时所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A.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响度较大B.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振幅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C.女高音歌手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音的响度较大D.女高音歌手发音时振动频率较大,因此声音的音调较高分析:本题考查振幅和频率、响度和音调的关系.“男低音”、“女高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至于响度,双方都可大可小,而一般来说,男低音演员的声音比女演员要大些,音调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而与振幅大小无关.因此,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女高音歌手演唱时音调较高,这是由于她发声时振动频率较大的缘故.解答:D【难题巧解点拨】例1有经验的铁路工人,根据汽笛声就可以判断火车是开来还是开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火车驶来时,汽笛声比停驶时要尖些,音调要高些B.火车驶来时,汽笛声比停驶时要低些,音调要低些C.火车驶离时,汽笛声比停驶时要低些,音调要低些D.火车驶离时,汽笛声比停驶时要尖些,音调要高些分析:汽笛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称为“声波”,它是在汽笛周围空间以“疏”、“密”形式存在的.这种“疏”与“密”是按一定的距离排列的.当火车向你开过来时,它将空气中的“疏”与“密”压得更紧,其间隔更短,因此这些声波使人耳的耳膜振动加快,听到的音调就高些.当火车离你而去时,它会把空气中的声波的“疏”与“密”拉开,使人耳膜的振动减慢,听到的音调也就变低火车的速度越大,音调的变化就越快这种听到的音调与发声体音调不同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解答:A、C例2如图,摇动烧瓶,记住此时小铃铛响声的大小;取下瓶口的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待烧瓶中的水沸腾后且水刚烧干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等烧瓶变冷后,再摇动烧瓶,这时听到的铃声同前次铃声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解析:第一次摇动烧瓶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了出来;加热后塞上瓶塞,由于加热时会使瓶内一部分空气排出烧瓶,故此时瓶内空气较第一次摇铃时少,故第二次摇铃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闻其声而辨其人”,最重要是因为各人声 C 音的( ) A.音量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9.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 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 的声音( B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课下作业
有人用筷子分别敲击装不同水的杯子,可以演奏出 美妙的音乐,你知道为什么吗?
想一想
想一想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 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 ,那么他们谁的音调高, 谁的响度大?
三、音色
1 、声音的特色叫音色,
也叫做音品,不同发 声体的音色不同。 2、音色是辨别不同发 声体的依据
发音体的材料,结构,及振动的部位 等都影响发音体的音色
音色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 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 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 数字音色图谱 概括地说,音色=纯音+变换+混合方式。 所谓频谱实际上就是多种不同频率的纯音一不同的递变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属性。 具体的来说,音色的类型是由振源的特性和共振峰的形 状共同决定的。就振源来说,谐波衰减快,音色就很柔和, 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好,例如人声和弦乐器;谐波衰减慢 ,音色就很坚硬,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差,例如木管乐器( 特别是双簧管和萨克斯管)。就共鸣腔来说,共振峰出现在较 低的频率上,音色就暗淡,例如长笛;共振峰出现在较高的 频率上,声音就明亮,例如小号。某些音色具有多种特性, 例如人声的音色既柔软又暗淡,双簧管的音色既坚硬又明亮 ,圆号同时具有暗淡和明亮的音色。
蚊子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的叫声音调高, 牛 _____的叫声响度大. 6.人的听觉范围是_ 20Hz-20000Hz_.超声波是指 ____________ 20000 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 20 于_____Hz的声音. 7.夏天买西瓜,常常捧起来要轻轻敲击它,根 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的好坏,这是利用了声 音的( C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因素都有
什么因素决定响度的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 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尺伸出 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 实验 二:
①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 鼓。观察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②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 振动幅度
1、振幅决定响度。 振 结 幅越大,响度越大。 论 2、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 有关。
波峰
波谷
噪声
小结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一、音调
音调:指乐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二、响度 响度: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也叫音量。 决定因素:1、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三、音色 音色:声音特色,称为音色,也叫音品。
练 习
频率 1.发声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 频率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决定的。 频率越高 频率越低 ________音调越高;________音调越低。 振幅 振幅越大 3.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______,响度 振幅 越小 越大;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 人到声源的距离 ____________有关。 4.用话筒说话是为了( A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2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响度 •音色
结论: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一、音调
什么是音调 ?
结论: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猜想 : 实验探究 :
实验一

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 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 一次慢些,,你能判别出它 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振动物体
快 纸片 慢 慢 橡皮筋 快 慢 铁丝 快 慢 音叉 快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要求 快速划 缓慢划 拨动粗皮筋 拨动细皮筋 拨动粗铁丝 拨动细铁丝 敲
振动特点
音调高低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1、声源振动越快,频率
越高,音调越高
2、声源振动越慢,频 率越低,音调越低
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 的频率决定。
思考:
1、蜜蜂和蝴蝶相比,它们谁飞行时的音 调高,为什么? 答:蜜蜂的音调高,因为它振动的频 率快。 2、“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 家”,这里的“高音”和“低音” 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高音”和“低音”分别指 音调的高低
二、响度
什么叫做响度?
结论: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大小 叫做响度。也叫做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