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的三个特征

合集下载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研活动(3篇)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色、音强,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对乐音特征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乐音的三个特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乐音三个特征的认识,加深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

2. 培养教师运用乐音特征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高、音色、音强。

(2)乐音特征的运用与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1)教师展示一堂以乐音特征为主题的音乐课。

(2)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分享教学心得。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乐音特征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乐音特征进行教学。

4. 互动交流(1)教师分组讨论,分享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

(2)邀请专家进行点评,解答教师疑问。

四、活动过程1. 理论学习活动开始,我们邀请了一位音乐教育专家为大家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专家从乐音的定义、分类、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使教师对乐音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课堂观摩随后,我们安排了一堂以乐音特征为主题的音乐课。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乐音的三个特征。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3.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邀请教师们进行分析。

大家围绕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们对乐音特征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乐音特征的实践经验。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乐音特征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对乐音的三个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1.3乐音的三特性

1.3乐音的三特性

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把高于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应用:蝙蝠、海豚捕食;雷达; 超 声纳; 应用:蝙蝠、海豚捕食;雷达;B超;声纳; 给金属、 给金属、水库大坝探伤
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把低于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应用: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 应用: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 他特性; 他特性;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4、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 、 之一.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之一.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C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 B.机场工作人员带有耳罩的头盔 .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了透明板墙 .
5、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 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 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 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女高音歌唱家” 男低音歌唱家”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 指的是( 的“高”与“低”指的是( A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对
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各种乐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一、音调 1、定义: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 定义: 何做音调。 何做音调。 dō re mi fa so la si dò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蜜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 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蝙蝠捕食
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 1100赫左右。 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至1100赫左右。

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

4.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 音调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_____ 快 的缘故。 ____
二、响度 定义:声音的大小 结论: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大小 叫做响度。也叫做音量 。 实验1:比较两次手机铃声的声音大小
实验2: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 变拨动尺子的力度,比较尺子振动的 探究 幅度和声音的大小 实验 结论:力度小、振幅小、响度小; 一: 力度大、振幅大、响度大。

弦乐器 吉他
管乐器

空气柱振动 空气柱体积越小、音调越高
思考:
1、蜜蜂和蝴蝶相比,它们谁飞行时的音调高, 为什么? 答:蜜蜂的音调高,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快。
2、“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家”, 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高音”和“低音”分别指 音调的高低
思考
3 小提琴的弦有粗有细,在粗细、长短相同时, 弦越松、音调越____ 低 ;弦越紧、音调越____ 高。
C.响度会逐渐降低
D.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都不会改变
3、“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 A) A、音调高低 C、音色好坏 B、响度大小 D、都不正确
4、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 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音调 (填“响 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 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判断是小 刚在喊他。
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
音乐欣赏
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响度 •音色
一、 音调 一、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 实验1:比较两根橡皮筋振动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结论:细橡皮筋振动更快,频率更高,音调更高 粗橡皮筋振动更慢,频率更低,音调更低 结论: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乐音及其特征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大放送: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二物理总结知识点之乐音及其特征。

乐音及其特征
1.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提醒大家: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如何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集体备课教案

如何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集体备课教案

音乐是人类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可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展示个性和文化。

乐音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掌握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并针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探讨。

一、乐音三个特征的概念简介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高、音强和音色。

它们分别对应着音乐中的唱、弹和打三种演奏方式。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特征的概念和意义。

1.音高音高是指音乐中的高低音调,是由震动频率决定的。

在音乐中,音高决定了音符所在的音阶和音名。

由于人耳对于频率的感知是非线性的,在音乐中才有了对数式的表达方法,例如中央C是基准音,其频率为262 Hz,C4是以中央C为起点的第四个八度的C音,其频率为523 Hz。

2.音强音强是指音乐中的响度大小,是由音量和强度决定的。

在音乐中,音强决定了音符的强弱轻重和表达感情的力度。

音乐中的响度大小可以通过声波的振幅来表达,一般来说,音量越大,声波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

3.音色音色是指音乐中的声音质感,是由声音谐波结构产生的。

在音乐中,音色决定了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效果。

不同乐器的音色是由谐波的大小和比例所决定的,比如钢琴的音色是由完整的谐波所构成的,小提琴的音色则是由强烈的高音部分所决定的。

二、如何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表达的基础。

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提高音乐表现力。

1.从听觉角度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从听觉角度来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需要我们对声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感受不同音高的声音所带来的情感效果,例如高音往往看似轻快明亮、欢快,低音则看似阴沉、厚重。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进一步感受不同音色的表现效果,例如鼓的响度和强度大,而钢琴的声音则较温柔。

在听音乐时,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感受到不同音乐元素的变化,帮助我们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的美。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及练习(有答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学案及练习(有答案)

乐音的三个特征知识点预习乐音:悦耳的声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一、单调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2.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实验一: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的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纸片划过快,发出的音调_______(高)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所以单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1)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此外,音调的高低还与声源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物体越粗大长,其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物体越细小短,其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同步练习:(1)蜜蜂和蝴蝶相比,它们谁飞行时的音调高,为什么?答:蜜蜂的音调高,因为它振动的频率快。

(2)“男高音歌唱家”和“女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音”和“低音”指的是什么?答:这里“高音”和“低音”分别指音调的高低(3)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_高_,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快_的缘故。

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振动频率小,只有100~300赫;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频率大,一般在160~400赫。

少年的声带正在发育,有一段“变音”时期,这个时期应注意保护声带。

(4)“海豚音”很难学,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单调高(5)日常生活中,在往水瓶内灌水时,可以通过听声音的方法判断水的多少.随着水面的上升,声音的( B )A.音调在降低 B.音调在升高 C.响度增加了 D.响度减小了(6)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D )A.硬纸板接触齿 B.改变钢尺伸出 C.改变薄塑料尺划 D.改变吹笔帽数不同的齿轮桌边的长度过梳子的速度的力度(7)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A.长笛 B.小提琴 C.手风琴 D.二胡(8)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9)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C )A B C D(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11)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C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二、响度1.什么叫做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

乐音三个特征教学设计1、知道乐音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征。

2、常识性的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5、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音调及响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音调及响度的区分2、音色教具选择:刻度尺橡皮筋铅笔音叉纸盒铁架台泡沫小球梳子塑料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声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比较声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的听声频率范围以及频率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情境创设,提出问题⑴播放两段音乐的片段,其中一段为音乐歌曲,一段为机械噪音。

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⑵提出问题:其中音乐歌曲都属于乐音,那他们同样是歌曲,又有什么区别?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声音又大小,高低之分。

同时,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声音各有什么区别。

并提出问题:这些特征又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呢?2、过程展开(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记录下表实验次数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12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学生阅读书43页“一些声音的频率表”,总结: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主要包括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乐谱、乐器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感受乐音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乐音有哪些特征。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讲解音调和响度的区分,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乐谱和乐器,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在实际音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乐音特征,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乐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 响度:乐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决定。

3. 音色:乐器的特有声音,由乐器结构和材料决定。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一段音乐,判断其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音调:_______;响度:_______;音色:_______。

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音调和响度的区分:_______;_______。

(2)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_______;_______。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乐音的特征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但在课堂中,对于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音色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两个问题,学生还存在一定的疑惑,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可以让鼓发出的声音大一些?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大家都能看到鼓面振幅的大小?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

得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 4)了解声的波形
三、当堂训练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

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5.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探究声音的 (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6.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
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
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水振动,水的高度
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高度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声
案例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