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增层新技术应用研究_关喜才
某综合楼增层抽柱改造方案探讨

某综合楼增层抽柱改造方案探讨王林科;阳浩;胡瑞星;曹崇彪【摘要】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抽柱改造问题,就增层抽柱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涉及加固方案的优化选择、加固设计要点,并结合某综合楼增层抽柱改造工程以具体的说明,文中可供框架结构增层抽柱加固工程提供参考.%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 problem of growing layer pumping colum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e design ideas and technical difficultie of pumping column adding layer reinforcement are discussed. Involves the optimization of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design elements , combine with a comprehensive a building by layer pumping column renovation project to specific details. This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framework of adding layer pumping column reinforcement.【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2(034)010【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增层;框架结构;抽柱;混凝土梁加固【作者】王林科;阳浩;胡瑞星;曹崇彪【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75.41 工程概况某综合楼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7.1m,建筑面积275.1m2。
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运用

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运用【摘要】高层建筑防火至关重要。
本文探讨了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应用,包括利用先进技术提高防火效果,引入智能化防火系统等。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强调了加强防火意识的重要性。
结论指出,综合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是提升高层建筑防火水平的关键,重视宣传教育和持续创新也是防火工作的重要方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保障高层建筑及其居民的安全,推动防火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智能化防火系统、火灾案例分析、综合应用、宣传教育、防范意识、持续创新、技术提升1. 引言1.1 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其建筑结构特殊性和高度,火灾扩散速度快、逃生困难,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高层建筑防火不仅关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更关系到大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的防火措施可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和损失。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中,防火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并应该借助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来提升防火的效果和水平。
只有不断引入和应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结合智能化防火系统的发展,才能全面提升高层建筑的防火能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火灾防范意识,以及持续创新不断提升高层建筑防火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及其居民的安全。
2. 正文2.1 新科技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
在高层建筑防火中,新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火灾预防和处理的效率,保障了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火灾预警系统是新科技在高层建筑防火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现代化的火灾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烟雾、温度等指标,快速响应并自动启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筑增层改造中的技术应用

浅析建筑增层改造中的技术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因此,建筑行业不断将建筑增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
本文通过当前建筑增层改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意义以作分析,论述了建筑增层改造的技术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增层改造现实意义加固分析常用方法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促使了城市规划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越来越紧张,这是建筑行业百年一遇的良好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建筑行业不断将建筑高度提升,不仅缓解了占地面积的紧张,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及人们的要求。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了建筑增层改造存在的意义。
1. 现实意义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我们现有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各种特点不能够满足社会及世界所需。
如果将这些建筑进行拆后重建,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损耗财力、人力、物力,并且就目前我国经济条件而言,根本不能对建筑进行重新规划以及建设。
所以,我们需要对建筑进行增层改造,这样不仅节省了更多财力人力,还更加适用于人们生活[3]。
根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对建筑的增层改造具有以下特点:①、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建筑工程的地皮及各种费用;②、能够协调周边的环境,由于节省了城市用地面积,虽然增加了城市建筑的密度,但是并没有影响建筑周围的环境;③、建筑增层能够有效的将原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各种基础设施进行一个重新调整,使其更加实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使用功能;④、这种工程改造相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理,并且建设的时间短,更快的满足人们的需求;⑤、能够将原有建筑有低层改为高增;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到建筑地基的剩余负载量,并能够达到经济、适用的效果。
目前,就我国城市中,还有大量的原有建筑,我们对这些建筑进行了一个分析表面,它们都具备有增层改造的条件,这一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工程项目的投资,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13亿人口的需求,并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超高层建筑若干结构新技术应用研究

第三十七页,共62页。
4.钢箱组件及由其组成的钢箱—混凝土组合U型梁研究 混凝土组合U型梁构造:
在支座内设“”型钢与U型钢焊接,内填混凝土,在跨中处设置空心钢管。
第三十八页,共62页。
4.钢箱组件及由其组成的钢箱—混凝土组合U型梁研究
混凝土组合U型梁构造:
第三十九页,共62页。
4.钢箱组件及由其组成的钢箱—混凝土组合U型梁研究
的减震作用,降低结构的侧向整体变形。
4. 提高结构的刚重比,降低结构基底剪力。
第六页,共62页。
2.外包双钢板_混凝土空实组合剪力墙研究 从结构的32层以上,核心筒采用外包钢板与钢管混凝土的空实剪力墙体系。
钢管柱与钢板围闭区域内局部浇注混凝土的组合构件形成剪力墙。
第七页,共62页。
2.外包双钢板_混凝土空实组合剪力墙研究
超高层建筑若干结构新技术应用研 究
第一页,共62页。
内容 (1)技术应用背景 (2)外包双钢板_混凝土空实组合剪力墙 (3)剪力墙筒体外伸墙帽建筑结构体系
(4)钢箱组件及由其组成的钢箱—混凝土组合U型梁 (5)超高层消防水池TMD减震装置
第二页,共62页。
1. 技术应用背景
工程概述:
广州珠江新城F2-4地块,总建筑面积42万m2,由三
第二十三页,共62页。
2.外包钢板与钢管混凝土的空实剪力墙研究
技术创新点:
1. 方钢管成排布置,内灌注混凝土;外包双钢板_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通过钢板分隔,局部分隔灌注混凝土,增加
钢板平面外刚度,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2. 利用外包钢板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提高混凝土抗压能力,同时外包钢板参与抗剪,使结构抗剪能力 大大提高。
无墙帽平面配筋
3.高层建筑剪力墙筒体外伸墙帽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_3

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发布时间:2021-08-25T16:11:31.37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第4月11期作者:郭海刚李倩乔巧玲[导读]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郭海刚、李倩、乔巧玲 37290119880625**** 37292219840615**** 37293019821112****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也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结合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情况来看,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并且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短工期、高质量的要求。
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大,想要实现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原有框架结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实施技术创新,以便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文中将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创新内容作出一些改进。
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引言在探究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技术时,我们要对现有的建筑框架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才能为城市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1、建筑工程框架技术概述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内容,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等构件相互拼接而成的,通过其中不同的组合来强化水平和垂直载荷。
足够的强度和合理的设计,可以让建筑工程框架更好地承载。
工程框架多由混凝土、岩石、砖、钢材等众多材料堆砌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分为单层和多层结构,也可以按照立面结构不同,划分成对称与不对称结构。
从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的总体需求来看,混凝土工程框架的使用频率最高,施工效率更高,并且在质量上更有保障。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包含的类型及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结构类型经过总结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包含的类型后共有四种结构:一是半现浇式。
低层框架抗震加固和加层新方法

低层框架抗震加固和加层新方法作者:宋红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8期【摘要】为了提高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抗震性能与稳定性,本文将传统的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抗震加固、加层新方法,并对其特点、适用范围加以论述,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低层框架结构;抗震加固;加层;新方法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低层框架结构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自上个世纪50年代设计出来至今,在许多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为了提高低层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与抗震能力,采用传统的抗震加固、加层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加以改进,在传统的加固方法中采用新的方法,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
本文结合某工程案例,浅要阐述了低层框架抗震加固和加层新方法。
一、当前常见的几种加固加层方法低层框架结构是上个世纪50年代设计而成的,这种结构的梁柱断面以及配筋都相对较小。
过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按连梁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抗震设计。
如今,我国对工程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传统的加固方法显然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工程的建设需求,导致节点构造不稳定、主筋锚固长度不达标等,严重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
针对低层框架结构,我们常使用的加固加层方法有:1、改造原框架结构,对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施工在工程结构当中,抗震墙的主要作用也就是避免建筑物因地震的作用而产生较大的位移,避免建筑物的强度降低,提高其抗震能力,并对工程中各个不满足规定要求的部位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稳定性,达到我国对建筑物规定的要求。
这种方法可以让施工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结构受力情况,避免施工人员对每个梁柱进行加固,降低了施工强度,但是该方法的缺点也值得我们重视,这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对于工程内部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并且施工成本也相对较高,需要工程师进行分析之后再使用。
对某高层住宅工程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情况的分析

积 达到 70 0多 m 。 0 31 .0聚氨 酯 防水涂料
开展。
4 用滚 轧剥肋 直螺 纹连接 犬约 有 20 0头 。保 0采 0
证 所有接 头质 量合 格 , 且到 达一 级接 头 。实践证 明 , 该 种 技 术 强 度 高 、 工 速 度 快 、 应 性 强 、 作 灵 施 适 操 活, 克服 了钢 筋绑扎 连接 质量 可靠性 差 的弱点 。
33混 凝 土 耐 久 性 技 术 .
本 工程 中 主体结 构 所 有 混 凝 土 均 在 配 合 比加 入 了选用 与水 泥相 匹 配 的高效 减水 剂 , 掺用 粉 煤 并 灰 、 细 矿 渣粉 等 掺 和料 替 代 部 分水 泥 , 混 凝 土 磨 使 变 得更加 细 密 , 而 提高 混凝 土 的耐 久性 。不仅 可 从 改 善混 凝土 的细 观结 构 , 提高 骨 料 与水泥 石 之 间 的
了解 了其新 技术 推 先应 用情 况 , 明确 了施 工 中应 注 意 的要 点 , 高 项 目部 人 员 的技 术水 平 , 提 为新 技 术 推 广应 用做 好人 才储 备 。
本 工程 外 型结 构较 为 复杂 裙 房结 构为 三 层 . 故 地下 室至群 房三 层搭设 落地式 双排 脚手 架 。为保 证 施工 进度 , 少周 转材 料 占用 ,2 3 #塔 楼 楼 四层 减 3 #、3 以上 外架采 用爬 升脚 手架 。四层 以上标 准 层采 用外
2组织 、 理 措 施 管
为 了 圆满 完 成 中原 杏 湾 时 尚社 区 3 # 3 #楼 2 、3 工 程施 工任 务 , 司 组建 了优 秀 的项 目经 理部 。项 公 目经 理 部采 取 了切 实可 行 的组 织 、 理 措施 , 保 管 确 关 键 施 工 技术 攻 关 研 究 和新 技 术 推 广应 用 的顺 利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接柱试验研究_关喜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5 No. 2
的最大节点数 3106 。
关喜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接柱试验研究
图 1 框架梁柱节点计算模型
实施中强调在新 、旧混凝土界面上采用涂刷 YZT 浸入型动力结构胶 ,以增加新 、旧混凝土的粘 结强度 。计算和试验均得出这样处理后的新旧界面 粘接力较高 ,柱节点锚 (嵌) 固能力增强 。 3. 2 节点设计与实施
依据试验和计算成果 ,综合分析认为 ,原建筑底 层框架和基础在静力及震力作用下 ,能够满足规范 要求 ,可以在原有建筑上直接加层改造 。考虑新接 框架柱底部内侧拉应力较大 ,节点内侧需增设外粘 贴钢板加固 ,详见框架增加楼层边柱节点大样图 (图 2) 。实际施工中发现 ,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上接柱 ,新接柱的生根采用钻孔植筋时 ,由于梁柱节 点处钢筋很密 ,为避免损伤原梁柱主筋 ,竖向钻孔位 置偏里 ,这样就会减小柱截面的有效高度 ,可能会使 新旧柱界面处于较大的偏心受压状态 。同时 ,其承 载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削弱 。如果新旧柱界面截面的 有效高度过小 ,则该节点将处于半刚半铰状态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3. 93
1
8
5 20
2
3
28
250
122. 50 120. 50 119. 30
5 12 钢筋, 锚固深度 70 mm, 钢筋拉拔时, 砼破坏。 锚固深度 100 mm, 钢筋拉断时, 表层 15 mm 内砼破坏。
锚固深度 150 mm, 仅出现钢筋拉断。 备 5 16 钢筋, 锚固深度 100 mm, 钢筋拉拔时, 砼破坏。
180. 00 178. 80 175. 20
178. 00
26
土工基础
20 05
实测观察到的屈服现象有时伴随孔周边表层混 凝土出现裂纹、微突, 但均略迟于屈服荷载( 5 12 钢 筋 55 KN、5 16 钢筋 100 KN 和 5 20 钢筋 140 KN) 。 2. 6 破坏特征
实验试件有两种破坏状况: 一是钢筋被拉断: 二 是混凝土被拉坏。试验表明, 当钢筋锚固长度较小 时, 由于 YZJ 型结构胶与钢筋和混凝土都有较好粘 结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显得相对较弱, 因而容易引起 混凝土的破坏。当锚固长度大于临界孔深时, 钢筋 超过屈服强度被拉断。同时也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 构应有适当的体积配筋率, 以提高对混凝土的约束 作用, 确保其结构安全度。
( 1) / 钻孔植筋0中, 钢筋拉拔破坏临界埋深 H = 10 d, 锚固孔深度超过钢筋拉拔破坏临界埋深, 其 锚固效果是可靠的。
( 2) 对框架结构接柱节点采用粘钢加固进行补 强处理后, 构件的抗裂度、强度、刚度及延性等均有 明显的提高。
( 3) 以/ 钻孔植筋0 为主的综 合设计是 行之有 效、安 全可靠的/ 接柱0 方法, 但必 须要求/ 精 心施 工0, 确保工程质量。
1前言
为验证锚固效果此次做了 8 组 48 根钢筋的生根抗 拔试验研究。
房屋增层的主要结构方案通常有直接增层和外 套框架增层两种。当原建筑经静力及抗震验算, 表 明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或经加固后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时, 则在原有建筑上直接加层。当所要求的增层层 数较多, 或原建筑虽经 加固, 也 不能满足规范 要求 时, 往往采用外套结构的形式增加楼层。对于在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上直接增层, 柱子要向上层接, 上 下柱接头是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较常用的方 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原框架柱凿去一部分, 露出柱中 纵筋, 用氧乙炔烤软、调直, 再与要往上接的钢筋进 行搭接焊。采用这种方法时, 钢筋经高温加热、调直 后再焊接。这是一种对钢筋不利的热处理, 容易使 钢筋变脆。同时不容易凿露出柱中纵筋, 而且, 对原 结构有所损害, 这种方法现已不再应用。另一种是 / 钻孔植筋0法, / 钻孔植筋0的关键是新加框架柱中 的钢筋如何可靠地锚固于原结构柱中, 即新加柱的 钢筋如何可靠生根。对于框架柱生根目前常用的方 法是: 在原结构柱上钻孔、灌浆、栽筋。灌浆材料多 为环氧水泥类胶结材料。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但其 锚固强度如何尚缺乏数据, 环氧类胶结材料的抗老 化性能较差。另外, 当对锚固区附近的钢筋进行焊 接时, 高温对锚固效果有所影响, 也是人们普遍关心 的。为此, 结合目前国内基本成熟的粘贴钢板加固 的经验, 将钻孔、灌浆、栽筋改为钻孔预埋植筋, 习惯 上称之谓: / 钻孔植筋0。钻孔植筋中的锚固胶必须 采用无机胶 凝材料, 即新型无机动 力结构胶 YZ J。
第 19 卷第 2 期 2005 年 4 月
土工基础 Soil Eng. and Foundat ion
V o1. 19 No. 2 Apr. 2005
框架结构增层新技术应用研究
关喜才1 , 孙 军2 , 魏宪田2
( 1. 漯河市沙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 漯河 462000; 2.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检测中心, 河南 漯河 462000)
拉拔试验以钢筋被拔脱、被拉坏的极限荷载为 判别标准, 拉拔极限破坏荷载与钢筋直径、钢筋锚固 深度有关, 与孔径无明显关系。拉拔极限破坏荷载 作用下, 512 钢筋的锚 固临界孔深 H 1 = 100~ 120 mm、5 16 钢 筋锚固临界孔深 H 1 = 140 ~ 160 m m、 5 20 钢筋锚固临界孔深 H 1= 180~ 200 m m, 超过临 界孔深的植筋均为钢筋被拉断而锚固端完好。钢筋 拉拔破坏的临界埋深( 或锚固长度) 可概括为 H 1 = 10d( d 为钢筋直径) 。
第2期
关喜才等: 框架 结构增层新技术应用研究
27
其承载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削弱。如果新旧柱界面截 面的有效高度过小, 则该节点将处于/ 半刚半铰0 状 态。为此, 需要将新旧柱界面接点进行加固处理, 以 确保满足设计( 计算模型) 要求。常用的补强处理方 法是采用粘贴角钢加固或粘贴钢板加固。
加层按框架增加楼层柱节点构造大样施工, 分 部工程完工时, 进行了现场抽样拉拔试验, 其效果良 好, 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竣工使用至今, 用户 反映良好。
1
-
-6
5 20
2
28
100
-
3
-
120. 30 118. 10 119. 20
119. 20
1
6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2
3
28
150
125. 00 122. 20 125. 40
167. 40 156. 20 149. 20
157. 60
1
7
5 20
2
3
28
200
118. 80 120. 30 122. 00
168. 50 177. 70 175. 60
122. 2 110. 10 122. 40
118. 23
1
4
5 16
2
3
22
200
83. 30 82. 80 88. 60
125. 40 122. 00 124. 50
123. 97
1
5
5 16
2
3
28
150
85. 10 86. 30 87. 00
118. 20 114. 60 120. 50
117. 77
4 结语
①原钢筋砼柱; ②原纵向梁; ③原横向梁; ④主钢板; ⑤ 钢板箍; ⑥接 柱主筋; ⑦接拄锚筋; ⑧YEJ 结构胶
图 3 框架增加楼层柱节点构造大样
综合楼工程为底部( 一层) 框架, 其梁柱位置大 都在一侧平齐, 实际施工中无法实施角钢加固。因 此,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 增层框 架柱的节点采 用以 / 钻孔植筋0为主的综合设计方案详见框架增加楼层 柱节点构造大样图( 图 3) 。
该工程框架梁柱节点为/ T 0 型结构, 按 工程节 点实际尺寸进行网络划分, 考虑节点的对称性, 取其 / T 0型结构的一半作为计算模型, 并且在对称面上 采用对称约束进行处理, 详见图 1。在梁端 部施加 节点集中荷载, 调整节点荷载大小和梁长, 可得到交 接面上的各种剪力、弯矩组合。图 1 中图( a) 是原结 构柱节点图, 结构内按原设计配有钢筋, 图( b) 是原
摘 要: 在房屋的增层方案中, 主要有直接增层和外套框架增层两种。结合实际工程的需要, 就直接增层中的框架 结构增层改造的/ 接柱0 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成功地采 用/ 钻孔植筋0 和粘钢加固相结合的方法将原框架直接增 加 5 层, 为解决框架增层的/ 接柱0 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可靠的途径。 关键词: 增层改造, 钻孔植筋, 粘钢加固 中图分类号: T U 7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3152( 2005) 02- 0024- 04
收稿日期: 2004-06-23 作者简介: 关喜才, 男, 1959 年生, 河南漯河人, 工学硕士,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加固研究。
第2期
关喜才等: 框架 结构增层新技术应用研究
25
筋 Rs= 417. 0 M Pa、5 16 钢筋 Rs = 400. 0 M Pa、5 20 5 20 钢筋 Rb= 594. 0 M P a。实测/ 钻孔植筋0结果详 钢筋 Rs = 380. 0 MP a。实测钢筋拉伸极限强度 5 12 见表 1。 钢筋 Rb = 594. 0 M Pa、5 16 钢筋 Rb = 597. 0 M Pa、
表 1 连接时的检 测结果表
序号 钢筋直径
试件编号
钻孔直径 ( mm)
植筋深度 ( mm)
实测屈服荷载 ( kN)
实测破坏荷载 ( kN)
破坏荷载平均值 ( kN)
1
-
-1
5 12
2
16
70
-
3
-
42. 30 41. 90 42. 20
42. 13
1
1
5 12
2
3
16
100
47. 20 47. 10 47. 40
锚固深度 150 mm, 钢筋拉断时, 表层 30 mm 内砼破坏。
注
锚固深度 250 mm, 仅出现钢筋拉断。
5 20 钢筋, 锚固深度 100 mm, 钢筋拉拔时, 砼破坏。
锚固深度 150 mm, 钢筋拉断时, 表层 30 mm 内砼破坏。 锚固深度 200~ 250 mm, 仅出现钢筋拉断坡坏。
3 框架/ 接柱0节点设计
某信用社综合楼, 原设计是底部( 一层) 框架, 上 部( 2~ 5 层) 砖混结构的六层商住楼, 97 年完成一、 二层主体。因多方面原因, 要求改为六层全框架结 构办公楼, 即要求在原底层框架基础上新增五层框 架结构。为此, 在上述试验研究基础上, 进行了有限 元计算和实施方案综合分析。 3. 1 节点计算模型
2 / 钻孔植筋0试验
2. 1 试验条件 ( 1) 混凝土标号: C30( 2. 0 m @ 2. 0 m @ 1. 5 m)
大体积混凝土块。 ( 2) Ⅱ级螺纹钢 5 12、5 16、520 分别为 9 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