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_1_1数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_1_1数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_1_1数列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2.1.1 数 列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知识点一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 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思考2 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梳理 (1)按照______________排列起来的__________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记为____________. (3)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________数列. (4)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__;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__________.

知识点二 通项公式

思考1 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思考2 a n =(-1)n +1

与a n =sin ? ??

??-π2+n π,n ∈N +是否表示同一个数列?

梳理如果数列的第n项a n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 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通项公式,若数列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表达式不一定唯一.

知识点三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思考数列{a n}用表格形式给出如下:

n 12345…

a n11

2

1

3

1

4

1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n,a n),n=1,2,3,4,5.这些点都在哪个函数图象上?

梳理如图,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 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不同之处是定义域,数列中的n必须是从1开始且连续的正整数,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任意非空数集.

因此,数列除了用通项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列表等方法来表示.

类型一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例1 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12,13,-14;(2)12,2,92,8,25

2;

(3)9,99,999,9 999;(4)2,0,2,0.

反思与感悟 要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只需观察分析数列中项的构成规律,看哪些部分不随序号的变化而变化,哪些部分随序号的变化而变化,确定变化部分随序号变化的规律,继而将a n 表示为n 的函数关系.

跟踪训练1 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1×2,12×3,-13×4,1

4×5;

(2)22

-12,32

-13,42

-14,52

-15;

(3)7,77,777,7 777.

类型二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命题角度1 考查对应关系

例2 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a n=

-1n n+1

2n-12n+1

,n∈N+.

(1)写出它的第10项;

(2)判断2

33

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引申探究

对于例2中的{a n}.

(1)求a n+1;(2)求a2n.

反思与感悟在通项公式a n=f(n)中,a n相当于y,n相当于x.求数列的某一项,相当于已知x求y,判断某数是不是该数列的项,相当于已知y求x,若求出的x是正整数,则y是该数列的项,否则不是.

跟踪训练2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n

n +2(n ∈N +),那么1

120

是这个数列的第______项.

命题角度2 考查单调性、最值 例3 已知函数f (x )=x -1

x

,设a n =f (n )(n ∈N +). (1)求证:a n <1;

(2){a n }是递增还是递减数列?为什么?

反思与感悟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用函数的知识求解数列中的最值,但要注意它的定义域是N +或它的子集{1,2,…,n }这一约束条件.

跟踪训练3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1)·(1011)n

(n ∈N +),写出数列的第7项,第8项,

第10项,并求出数列中的最大项.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列1,3,5,7与7,5,3,1是相同的数列B.数列0,1,2,3,…可以表示为{n} C.数列0,1,0,1,…是常数列

D.数列{n

n+1

}是递增数列

2.数列2,3,4,5,…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a n=n B.a n=n+1

C.a n=n+2 D.a n=2n

3.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3,5,-7,9,…;

(2)0.8,0.88,0.888,…;

(3)0,1,0,1,….

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为a n=-2n2+29n+3,求数列{a n}中的最大项.

1.数列的概念的理解

(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成是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为定义域的函数,即自变量的取值必须是正整数,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2)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3)与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相比较,数列中的项也有三个性质:

①确定性:一个数在不在数列中,即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是确定的.

②可重复性: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③有序性:一个数列不仅与构成数列的“数”有关,而且与这些数的排列次序也有关.2.数列的通项公式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以判断某数是不是某数列中的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3)像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唯一.

(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不唯一.

答案精析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思考1 不是.顺序不一样.

思考2 数列中的数讲究顺序,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数列中可以出现相同的数,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梳理 (1)一定次序 一列数 项 第1项(或首项) 第2项 第几项 (2)a 1,a 2,a 3,…,a n ,… {a n } (3)有穷 无穷

(4)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 常数列 知识点二

思考1 100.由前四项与它们的序号相同,猜第n 项a n =n ,从而第100项应为100. 思考2 是,它们都表示数列1,-1,1, -1,…. 知识点三 思考

这些点都在y =1

x

的图象上.

题型探究 类型一

例1 解 (1)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绝对值都是序号的倒数,并且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

-1

n +1

n

,n ∈N +.

(2)数列的项,有的是分数,有的是整数,可将各项都统一成分数再观察:12,42,92,162,252,…,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n 2

2,

n ∈N +.

(3)各项加1后,变为10,100,1 000,10 000,…,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0n

,可得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0n

-1,n ∈N +.

(4)这个数列的前4项构成一个奇数项是2,偶数项是0的数列,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

n +1

+1,n ∈N +.

跟踪训练1 解 (1)这个数列前4项的分母都是序号数乘以比序号数大1的数,并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n

n ×n +1

n ∈N +.

(2)这个数列的前4项的分母都是比序号大1的数,分子都是比序号大1的数的平方减1,所

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n +12-1

n +1

,n ∈N +.

(3)这个数列的前4项可以变为79×9,79×99,79×999,7

9×9 999,

即79×(10-1),7

9×(100-1), 79×(1 000-1),7

9×(10 000-1), 即79×(10-1),79×(102

-1), 79×(103-1),79

×(104

-1), 所以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79×(10n

-1),n ∈N +.

类型二 命题角度1

例2 解 (1)a 10=-110

×1119×21=11

399.

(2)令

n +1

2n -1

2n +1=2

33

化简得8n 2

-33n -35=0, 解得n =5(n =-7

8舍去).

当n =5时,a 5=-233≠2

33.

所以2

33不是该数列中的项.

引申探究

解 (1)a n +1=

-1n +1

[n +1+1]

[2n +1-1][2n +1+1]

-1n +1

n +2

2n +1

2n +3

.

(2)a 2n =-12n

2n +1

[2×2n -1][2×2n +1]

2n +1

4n -14n +1

.

跟踪训练2 10 命题角度2

例3 (1)证明 因为a n =n -1n =1-1

n

,又因为n ∈N +, 所以1≥1n

>0.

因此a n <1.

(2)解 {a n }是递增数列. 因为a n +1-a n =(1-1n +1)-(1-1

n

) =

1

n n +1

又因为n +1>n ≥1, 所以a n +1-a n >0, 即a n +1>a n ,

所以{a n }是递增数列. 跟踪训练3

解 ∵a n =(n +1)·(1011)n

∴a 7=8·(1011

)7

a 8=9·(1011)8,a 10=11·(1011

)10,

∴{a n }中每一项都是正数. 令

a n

a n -1

≥1(n ≥2),

n +1·

1011

n

n ·

1011

n -1

≥1,

整理得

n +1n ≥11

10

,解得n ≤10, 即a 1

a n +1≥1,即n +1·

10

11n

n +2·

10

11

n +1

≥1,

整理得

n +1n +2≥10

11

, 解得n ≥9,

∴a 9=a 10>a 11>a 12>…,

∴从第1项到第9项递增,从第10项起递减,即数列{a n }先递增,后递减. ∴可知a 9=a 10=10

10

119最大.

当堂训练 1.D 2.B

3.解 (1)数列各项的绝对值为1,3,5,7,9,…,是连续的正奇数,考虑(-1)n +1

具有转换符

号的作用,所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 n =(-1)

n +1

(2n -1),n ∈N +.

(2)将数列变形为89(1-0.1),89(1-0.01),8

9

(1-0.001),…,所以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 n =8

9? ??

??1-

110n . (3)a n =???

??

n 为奇数1

n 为偶数

或a n =

1+-1

n

2

(n ∈N +)

或a n =1+cos n π2(n ∈N +).

4.a 7=108

必修五第二章数列基础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2-2013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 已知数列{ n a }满足)(l o g l o g 1133++∈=+N n a a n n ,且2469a a a ++=,则 ) A . -5 D . 5 2.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 cos B =( ) A B C D 3.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2343,5a a a a +=+=,则78a a +的和等于 ( ) A .7 B .8 C .9 D .10 4.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357911243a a a a a =,则 A .9 B .1 C .2 D .3 5.等差数列{n a }中,3a =2,5a =7,则7a = A .10 B .20 C .16 D .12 6.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且15432=++a a a ,则这个数列的前5项和5S =( ) A. 10 B. 15 C. 20 D. 25 7.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a +4a +7a =39,2a +5a +8a =33,则3a +6a +9a =( ) A . 30 B . 27 C . 24 D .21

8 .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q ≠,且 值是( ) A .... 9.设4321,,,a a a a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2 ( ) A C D .1 1010 ) A .d > B .d >3 C ≤d <3 D 3 1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110n n a a +-+=()n N *∈ ,则此数列的通项n a 等于( ) A .21n + B .1n + C .1n - D .3n - 12.下列四个数中,哪一个是数列{(1)n n +}中的一项( ) A .380 B . 39 C . 35 D . 23

高中数学:第二章 数列 2.4 第2课时

第2课时等比数列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3.系统了解判断数列是否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知识点一 由等比数列衍生的等比数列 思考 等比数列{a n }的前4项为1,2,4,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3a n }是等比数列; (2){3+a n }是等比数列; (3)???? ?? 1a n 是等比数列; (4){a 2n }是等比数列. ★答案★ 由定义可判断出(1),(3),(4)正确. 梳理 (1)在等比数列{a n }中按序号从小到大取出若干项:123,,,,,,n k k k k a a a a ……若k 1,k 2,k 3,…,k n ,…成等差数列,那么123,,,,,n k k k k a a a a ……是等比数列. (2)如果{a n },{b n }均为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1a n ,{a n ·b n },???? ?? b n a n ,{|a n |}是等比数列. 知识点二 等比数列的性质 思考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5=a 1a 9是否成立?a 25=a 3a 7是否成立?a 2n =a n -2a n +2(n >2, n ∈N *)是否成立? ★答案★ ∵a 5=a 1q 4,a 9=a 1q 8,∴a 1a 9=a 21q 8=(a 1q 4)2=a 25, ∴a 25=a 1a 9成立.同理a 25=a 3a 7成立,a 2n =a n -2· a n +2也成立. 梳理 一般地,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m +n =s +t ,则有a m ·a n =a s ·a t (m ,n ,s ,t ∈N *). 若m +n =2k ,则a m ·a n =a 2k (m ,n ,k ∈N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

绝密★启用前 201*年**中学同步教学测试试卷 **测试试卷 考试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 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 2. 如果直线 a是平面α的斜线,那么在平面α() A 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B 不存在与a垂直的直线 C 与a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D 与a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3. 平面α有一四边形ABCD,P为α外一点,P点到四边形ABCD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A 必有外接圆 B 必有切圆 C 既有切圆又有外接圆 D 必是正方形 4. 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B⊥AD B.平面PAB⊥平面PBC C.直线BC∥平面PAE 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 5. 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异面或相交 6. 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 ) 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 7. 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P 到△ABC各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ABC() A 是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是等边三角形 D 不是A、B、C所述的三角形 8. 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是SB的中

苏教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2章数列单元综合测试A

第2章 数 列(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11,则序号n 等于________. 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________. 3.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________. 4.等差数列{a n }中,a 1+a 2+a 3=-24,a 18+a 19+a 20=78,则此数列前20项和等于________. 5.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首项为23,公差是整数,从第七项开始为负项,则公差为______. 6.等比数列{a n }中,a 2,a 6是方程x 2-34x +64=0的两根,则a 4=________. 7.若{a n }是等比数列,其公比是q ,且-a 5,a 4,a 6成等差数列,则q =________. 8.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________. 9 10.“嫦娥奔月,举国欢庆”,据科学计算,运载“神六”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在点火第一秒钟通过的路程为2 km ,以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增加2 km ,在达到离地面240 km 的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分离,则这一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是______秒. 1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a 1+a 3+a 9a 2+a 4+a 10 =________. 1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1+a 3+a 5=105,a 2+a 4+a 6=99,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使得S n 取到最大值的n 是________. 13.已知数列1,12,21,13,22,31,14,23,32,41,…,则56 是数列中的第________项. 14.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其前n 项的积为T n ,并且满足条件a 1>1,a 99a 100-1>0,a 99-1a 100-1 <0.给出下列结论:①01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等于19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3=-6,a 6=0.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等比数列{b n }满足b 1=-8,b 2=a 1+a 2+a 3,求{b n }的前n 项和公式. 16.(1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16,a 4+a 6=0,求{a n }的前n 项和S n . 17.(14分)已知数列{log 2(a n -1)} (n ∈N *)为等差数列,且a 1=3,a 3=9.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证明:1a 2-a 1+1a 3-a 2+…+1a n +1-a n <1. 18.(16分)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2n . (1)设b n =a n 2 n -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19.(16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a n +1=12 S n (n =1,2,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单元测试(二)及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必修五第二章训练卷 数列(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等差数列{}n a 中,1510a a +=,47a =,则数列{}n a 的公差为( ) A.1 B.2 C.3 D.4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a 、12a 是方程2310x x +=+的两根,则8a 等于( ) A.1 B.1- C.1± D.不能确定 3.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31,22,n n n a n n +?=?-?为奇数 为偶数 ,则23a a 等于( ) A.70 B.28 C.20 D.8 4.已知0a b c <<<,且a ,b ,c 为成等比数列的整数,n 为大于1的整数,则log a n ,log b n ,log c n 成( ) A.等差数列 B.等比数列 C.各项倒数成等差数列 D .以上都不对 5.在等比数列{}n a 中,1n n a a +<,且2116a a =,495a a +=,则611 a a 等于( ) A.6 B. 23 C. 16 D. 32 6.在等比数列{}n a 中,1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 A.(],1-∞- B.(),01),(-∞∞+ C.3,4??+∞???? D.[)3,+∞ 7.正项等比数列{}n a 满足241a a =,313S =,3log n n b a =,则数列{}n b 的前10项和是( ) A.65 B.65- C.25 D.25- 8.等差数列{}n a 中,若81335a a =,且10a >,n S 为前n 项和,则n S 中最大的是( ) A.21S B.20S C.11S D.10S 9.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31 6 n n S x -?=-,则x 的值为( ) A.13 B.13 - C. 12 D.12 - 10.等差数列{}n a 中,n S 是{}n a 前n 项和,已知62S =,95S =,则15S =( ) A.15 B.30 C.45 D.60 11.一个卷筒纸,其内圆直径为4 cm,外圆直径为12 cm,一共卷60层,若把各层都视为一个同心圆, 3.14π=,则这个卷筒纸的长度为(精确到个位) ( ) A.14 m B.15 m C.16 m D.17 m 12.数列{}n a 的首项为3,{}n b 为等差数列且1()n n n b a a n ++-∈=N .若32b =-,1012b =,则8a =( ) A.0 B.3 C.8 D.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52a =-,816a =,则6S 等于________. 14.设S n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3S =,624S =,则9a =__________. 15.在等差数列{}n a 中,n S 为它的前n 项和,若10a >,160S >,170S <则当n =________时,n S 最大. 16.数列{}n x 满足1lg 1lg ()n n x x x *++∈=N ,且12100100x x x +++=, 则101102200()lg x x x ++ +=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数列{}n a 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而等比数列{}n b 的前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m -n |等于( ) A 、1 B 、43 C 、2 1 D 、8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 1 D 、4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每题6分,12题15分,16题10分,共49分)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2.1.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基础过关 1.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是 ( ) A .异面 B .平行 C .相交 D .以上都有可能 2.若AB ∥A ′B ′,AC ∥A ′C ′,则有 ( ) A .∠BAC =∠B ′A ′C ′ B .∠BA C +∠B ′A ′C ′=180° C .∠BAC =∠B ′A ′C ′或∠BAC +∠B ′A ′C ′=180° D .∠BAC >∠B ′A ′C ′ 3.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顺次连接四边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 ( ) A .空间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4.“a 、b 为异面直线”是指: ①a ∩b =?,且aD \∥b ;②a ?面α,b ?面β,且a ∩b =?;③a ?面α,b ?面β,且α∩β=?;④a ?面α,b ?面α;⑤不存在面α,使a ?面α,b ?面α成立.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⑤ 5.如果两条直线a 和b 没有公共点,那么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6.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 (1)BC ′与CD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2)AD 与BC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 AB =90°,BC 綊12 AD , BE 綊12 F A , G 、 H 分别为F A 、FD 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8.如图,正方体ABCD -EFGH 中,O 为侧面ADHE 的中心,求: (1)BE 与CG 所成的角; (2)FO 与BD 所成的角.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总结 1、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前一项a n -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 2、主要公式 (1)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间的关系: a n =??? ?? S 1 n =1S n -S n -1 n ≥2. (2)等差数列 a n =a 1+(n -1)d =a m +(n -m )d . S n =12n (a 1+a n ),S n =na 1+1 2n (n -1)d . A =a +b 2(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a n =a 1q n -1,a n =a m ·q n - m . S n =???? ? na 1 q =1a 1-a n q 1-q =a 11-q n 1-q q ≠1 . G =±ab (等比中项). 3.主要性质 (1)若m +n =p +q (m 、n 、p 、q ∈N *), 在等差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a n }中有:a m ·a n =a p ·a q . (2)等差(比)数列依次k 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 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1,1,57,715,9 31,…; 2.定义法 等差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前n 项和为S n ,且 a 1,a 3,a 9成等比数列,S 5=a 2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前n 项和法 (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3n +1,求通项 a n ;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框架

高一数学知识框架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

必修二立体几何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知识结构如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 (3)画侧棱(4)成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结构如下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从代数表示到几何直观(通过方程研究几何性质和度量) 直线的倾斜角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 x 轴作为基准 ,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 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 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 个平面。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 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 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 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平面互相垂直: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斜率公式: 点到线距离: 平行线距离:

北京四中数学必修五教案第二章 数列综合之提高篇

数列综合 编稿:张希勇 审稿: 【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的关系,能通过前n 项和公式n S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4.掌握常见的几种数列求和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可以用一个公式()n a f n =来表示,我们就把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要点诠释:

①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数列1,2,3,―1,4,―2,就写不出通项公式; ②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 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1)n n a =-,也可以写成cos n a n π=; ③仅仅知道一个数列的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 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任意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a a a =++ +; 1 1 (1)(2) n n n S n a S S n -=??=? -≥?? 要点诠释: 由前n 项和n S 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11a S =, (2)求出当n≥2时的n a , (3)如果令n≥2时得出的n a 中的n=1时有11a S =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 数列的递推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一项或前若干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若干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简称递推式. 要点诠释: 利用递推关系表示数列时,需要有相应个数的初始值,可用凑配法、换元法等. 要点二、等差数列 判定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②中项公式法:122(*){}n n n n a a a n N a ++=+∈?是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n a pn q =+(p ,q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2 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90961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初步 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21 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l r r S +=π2圆柱表rl S π=圆锥侧面积()l r r S +=π圆锥表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2 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13 V Sh =锥''1()3 V S S S S h =++台2V Sh r h π==圆柱h r V 23 1π=圆锥 ''2211 ()()33V S S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 4R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2.1数列

2.1数列(第一课时) ——授课人:杭十四中袁礼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掌握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掌握根据数列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利用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探究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主线: 通过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数列概念,介绍数列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数列,让数列和函数挂钩引出数列的图象表示,通过典型例题及练习诠释重点内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取以及突破求通项公式的难点,每组例题及时小结,最后布置回家作业.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2.1数列 1 2 3 4,课前分发纸张 1.数列引入:实例讲慢一点,注意抑扬顿挫,板书4个数列 实例一,请大家一起看我手上这支粉笔,假设它的长度是1,我现在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是多少?再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又是多少?再折,长 度呢?再折,长度?依此类推,每次折断剩下的粉笔长度依次构成一列数:1111 (1),,,,. 24816 L 接下来 实例二,请大家和我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拿起手上的纸,对折一下,看手上纸的折痕是几条?再对折,共是几条折痕?再对折呢?依此类推,又得到一列数:(2)1,3,7,15,. L 师:再问大家一句,折8下呢?…折是折不下去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其中一个问题,相信大家课后就会有★答案★了. 好了,请大家看屏幕,图片上的运动员是谁?刘翔,大家都比较关心体育,不知大家对以下一组数据是否了解? 实例三,从1984年至今,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六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3)15,5,16,16,28,32. 再看运动会上一幕 实例四,在前不久结束的杭十四中校运会上,体育老师为了保证40个班级广播操比赛各班之间能等距离站队,之前做了一个准备工作——在第一行导牌队员站立的横线上用粘胶纸标注站立点,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标注一个站立点,由近及远各标注点与起点的距离排成怎样的一列数(单位:m):(4)0,2,4,6,,78. L 2,4换一下行不行?不行,由近及远,那是有次序的 师:请大家仔细回味上述实例,想想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 师:很好!象这样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我们就把它叫做数列.想一想?我们平时会经常听到一些分期付款问题啊,银行存款的利息问题等等,这都是与数列有关的问题,学习数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对照已知的数列一起来了解一下数列的基本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新课标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单元测试题一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等差数列9}{,7,3,}{51第则数列中n n a a a a ==项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2.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第4项为( ) A .81 B .243 C .27 D .192 3.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 2 1 4.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4,22,++x x x ,那么21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5.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12,64231=+=+a a a a 则该数列的第3项为( ) A .56 B .512 C .524 D .5 48 6.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n a n -+=1,则该数列的前9项之和等于( ) A .1 B .2 C .3 D .4 7.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a 1a 3 =24,则a 1a 2a 3a 4a 5等于( ) A.210 B.220 C.215 D.216 8.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4- B .6- C .8- D .10- 9.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642102S S S ,则,==等于( ) A .12 B .18 C .24 D .42 10.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正数,且a 3·a 7=-12,a 4+a 6=-4,则S 20为( ) A .180 B .-180 C .90 D .-90

高一数学必修五第二章试题——数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3,5,9,17,33,…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 A.2n B.2n+1 C.2n-1 D.2n+1 2.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S2=4,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 ) A.2 B.3 C.6 D.7 3.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 A.49 B.50 C.51 D.52 4.在等差数列{a n}中,若a1+a2+a3=32,a11+a12+a13=118,则a4+a10=( ) A.45 B.50 C.75 D.60 5.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4是a3与a7的等比中项,S 8 =32,则S10等于( ) A.18 B.24 C.60 D.90 6.等比数列{a n}的通项为a n=2·3n-1,现把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两个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那么162是新数列{b n}的( ) A.第5项 B.第12项 C.第13项 D.第6项 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 A.5 4 钱 B. 4 3 钱 C. 3 2 钱 D. 5 3 钱 8.已知{a n}是等差数列,a3=5,a9=17,数列{b n}的前n项和S n=3n,若a m =b1+b4,则正整数m等于( ) A.29 B.28 C.27 D.26 9.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中,a1=2且a2,a4+2,a5成等差数列,记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S5=( )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免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A 组 一、选择题 1.设 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α∥β,则l ∥m ;②若l ⊥m ,则 α⊥β.那么( ).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2.如图,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面CB 1D 1 B .AC 1⊥BD C .AC 1⊥平面CB 1D 1 D .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60° 3.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 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②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③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④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直线l 1,l 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 1,l 2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l 1,l 2是异面直线,则与l 1,l 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l ∥α ②若直线l 与平面 α 平行,则l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第2题)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22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2.2.2 等 差数列的性质学业分层测评 苏教版必修5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填空题 1.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角B 等于________. 【解析】∵A ,B ,C 成等差数列,∴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有A +C =2B ,又∵A +B +C =180°, ∴3B =180°,从而B =60°. 【答案】 60° 2.已知a = 1 3+2,b =1 3-2 ,则a ,b 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a = 1 3+2=3-2, b = 13-2 =3+2,所以 a +b 2 = 3. 【答案】 3 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2+a 3+a 10+a 11=36,则a 5+a 8=________. 【解析】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a 5+a 8=a 3+a 10=a 2+a 11, ∴36=2(a 5+a 8), 故a 5+a 8=18. 【答案】 18 4.设数列{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若a 1+b 1=7,a 3+b 3=21,则a 5+b 5=________. 【导学号:91730029】 【解析】∵{a n },{b n }都是等差数列,∴{a n +b n }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1-72=14 2=7, ∴a 5+b 5=7+(5-1)×7=35. 【答案】 35 5.(2016·泰州高二检测)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是1x +1,56x ,1 x ,那么这个数列的第101项是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得2×56x =1x +1+1 x , 解得x =2,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必修5(R-B版)过关测试 第二章 数列

第二章过关测试卷 (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等差数列a1,a2,a3,…,a n的公差为d,则数列ca1,ca2,…,ca n(c为常数,且c≠0)是() A.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cd的等差数列 C.非等差数列 D.以上都不对 2.已知等比数列{a n}的前三项依次为a-1,a+1,a+4,则a n等于( ) A.4·2 3 n ?? ???B.4· 3 2 n ?? ? ?? C.4· 1 2 3 n- ?? ? ?? D.4· 1 3 2 n- ?? ? ?? 3.等比数列{a n}的前4项和为240,第2项与第4项的和为180,则数列{a n}的首项为() A.2 B.4 C.6 D.8 4.〈济南外国语学校考试〉已知等比数列{a n}满足a1=3,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则数列{a n}的公比等于() A.1 B.-1 C.-2 D.2 5.〈江西吉安高三模拟〉若{a n}为等差数列,S n是其前n项和,且S13=26 3 π ,则tan a7的值为 () 33 -3 D. 3 3 - 6.〈郑州模拟〉已知各项均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满足2a3-2 7 a+2a11=0,数列{b n}为等比数列,且b7=a7,则b6b8等于( ) A.2 B.4 C.8 D.16 7.〈全国Ⅰ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S m-1=-2,S m=0, S m+1=3,则m等于( ) A.3 B.4 C.5 D.6 8.各项都是实数的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记为S n,若S10=10,S30=70,则S40等于() A.150 B.-200 C.150或-200 D.400或-50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15分) 9.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 .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 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 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